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教学反思(优质7篇)

时间:2023-09-26 13:37:53 作者:紫薇儿 党团范文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教学反思(优质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一

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难点:

(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名人演讲的视频。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

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2.演讲时的注意点。

(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二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三

教材简析:

这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我爱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学习的继续。是对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读书的体会;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的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书目;做读书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等项活动的一次综合展示与交流。也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读写知识和能力的`一次迁移,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书面表达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收获以及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围绕一个主题用笔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一些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采访身边人读书的故事

2、为“开卷有益”辩论会做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回顾第五页)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难点:

(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名人演讲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

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2.演讲时的注意点。

(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3、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教学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二、充分准备

想:

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

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可翻阅手头资料)

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习作指导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回顾拓展一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小结引入:

2、体会表达方法:

(1)体会范例: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文章的例子。

表达方法例文

打比方、一连串的问句、一连串的格式工整的话语、把事物人格化的写法

借物喻人

写一件事情、物件,从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

(2)迁移练习:除了课文以外,你在课外书上读到的文章还体会到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例文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3、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4、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5、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三、成语故事

1、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2、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4、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六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的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课文为我们呈现的知识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1)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2)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3)表达是否流畅;

(4)语言是否简洁。

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写作提纲。

提示:

(1)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3)哪一部分将要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佳文点播台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病文会诊所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汇集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回顾-拓展二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故事。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归纳。

(1)学习课文时,还要在课外通过阅读、调查等,了解更多的民风民俗,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2)《北京的春节》在写法上详略得当,突出了民俗的特点。

(3)学习本组课文,我们了解了民风民俗,并学习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写法。

3、小组交流。

(1)组成小组。

(2)小组成员要结合本组学习的课文,交流所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和表达方法。

(3)组长进行汇总,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外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本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提供注视: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屠苏--屠苏酒新桃、旧符--春联

(2)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3)在诗中了解到了古代的那些春节习俗?(燃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等。)

(4)正确流利朗读后练习背诵。

3、积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理解诗句大意: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就洁白如玉,在月光映照下更显得晶莹:拾起细看,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应该是月中的嫦娥撒于人间。

(2)了解古人于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3)练习背诵。

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关于标点的趣味故事。一人去看他一个吝啬的朋友,到了朋友家,下起了雨。这位朋友不想留他吃饭,就写了句话:“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他却这样读到:“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朋友无奈,只好请他吃饭。可见标点符号的作用。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朗读七言和小令,体会不同的韵律。想象小短剧,更深地理解故事意境。说说自己读完后的想法。

4、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如: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七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读书一定有了新的见解和认识。组织三个小活动交流读书收获,检验学习效果。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一个角度开展。

一、谈体会

大家就感兴趣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讲故事

通过同学们自己设计的活动,有的'自己按照计划去读书,有的采访了爱读书的人,有的搜集了一些名人读书的事情。同学们肯定有不少动人的故事,那就把最有趣,最有价值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辩论会

根据学生前面两个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辩论话题。“开卷是否有益?”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加上典型的例子,进行辩论。

1.明确辩题。正方:开卷有益。反方:开卷未必益。

2.选择辩题,确定辩论方。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然后划定双方;也可以在教室中间划开,然后用抛硬币的方法选择辩题;可以群体间相互辩论,也可以选出几位辩手作为代表。

3.进行辩论。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表明自己的观点要做到有理有据,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不进行人身攻击,就话题展开辩论。

4.辩论总结。教师指出本次辩论的优点,提出今后辩论的注意事项。

习作

1.提出习作要求

以“记一次“为题写一篇文章。

2.确定习作范围,补充题目

在本单元活动中,学生有很多经历,读书、采访、交流、辩论、讲故事……相信在这些经历中一定有学生觉得印象深刻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描写。

3.交流

说说想写什么内容。

4.动笔

5.讲评

很多活动都是学生亲身参与的,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讲评中注意对活动过程的描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参与评价;注意对语言的评价,抓住学生用的准确的语句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独特的感受进行积极评价。

成果交流会

对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名言书签”“图书推荐卡”“读书笔记集锦”等,给予充分的表扬与肯定。

通过学习和交流,在今后的阅读中有意识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让读书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