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精选8篇)

时间:2023-09-23 06:38:04 作者:MJ笔神 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精选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三者比例目前受各种因素制约,不能一概而论,但应不违背以下原则:

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应取消。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因此,学校可安排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如暂无多媒体教室也可用教师机和大屏幕彩电替代)对windows和internet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感受这些应用技术。那种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赶潮流,只要教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就可以”的想法不可取。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应让学生适当参与。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选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只需学习十几个简单的语句,即可编出多种多样的程序。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相结合,要常抓不懈。

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如创作美术作品;普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像册、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学校在保证教学课时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外活动、寒暑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时间。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完成部分课外实践,弥补学校课时的不足。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篇二

这个学期观看了黄能教师的展示课《资源大管家》,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他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发现,自我去做,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自我去做,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磕磕碰碰中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从教学实践中体会以下教学反思: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尽可能的采用精美活泼的界面,生动形象的资料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或让学生动手玩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新课学习上来,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次潮。

利用激趣中的高潮,紧之后讲解新知识,这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仔细、认真,将会很容易的理解新知识。例如讲解在键盘操作与指法练习当中能够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把握正确的方向。

巩固知识,掌握技能,构成本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练习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练习能够采用游戏练习、创新练习、自主练习等形式。例如在讲解键盘操作中的指法练习时,能够使用游戏练习法进行指法训练,不但能随时显示击键的正误和速度,还能指出哪些键成绩差,并把练习的成绩保存起来,这样学生能够随时了解自我的学习进展情景,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小学生就会象玩电子游戏机一样的着迷,学习兴趣极大,这样做就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本事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能够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它们学习某一知识,总期望看到自我的成绩,异常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它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或画图以后,让学生写作文或画画,然后选出范文或范画进行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仅使这些同学感到自我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使其他同学羡慕的不得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作品展示的同时也要利用夸奖的语言,激发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诸如:你画的好、你的指法练的真好、你的汉字输入的真快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兴致盎然。

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激趣、讲解、练习、展示这四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经过实践,发现这样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十分实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并且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篇三

本课选自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中的第12课《修改图形》,当时正值春天,开头以学生欣赏、齐唱儿歌《春天在哪里》引入现在的春天没有以前美丽,渗透环保德育思想,从而揭示课题。然后让学生扮演美容师角色,主要通过清理垃圾——粉刷墙壁——搬走迷宫——巧改图形任务设计,学习橡皮工具、选定工具、裁剪工具、放大镜工具修改图形。每个小任务完成后,师生总结后,课件简明扼要地演示各个工具的操作要点,进行阶段性的小结,最后整理美容箱里的工具,巩固所学。

在清理垃圾任务环节中,预设的是烟头垃圾,而学生看出是电池;还有学生找出海藻颜色是黄色,可以修改成绿色,引出彩色橡皮的作用。并且当学生将背景色选择蓝色,而不是淡蓝色时,引导学生用取色工具可以准确地选取背景色。在粉刷墙壁的任务环节中,学生能想出用白色的不含框的矩形框方法覆盖墙壁,都在我的预设之外,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及时处理意外生成。

1、任务设计过渡要自然

任务设计有点牵强附会。如搬走迷宫任务设计中的森林最好换成绿色的森林,体现大自然的色彩;最后拓展任务最好换成一幅关于春天主题半成品,做到前后呼应。

2、教学语言的技巧

让学生回答演示时,最好能报出学生的姓名;不能出现“由于时间关系,不请同学上来演示”可以改成“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学生,课后我们私下里交流,好吗?!”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篇四

初略翻看小学信息技术教程、初中信息技术教程会觉得很多知识点是重复的,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在上课之前我认真研读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如何积极倡导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感想。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小学的时候,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中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 —— 探索问题 —— 解决问题 ”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 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比如我们以语文教学为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在重情趣、重积累、重感悟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开展,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实现了双赢。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使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我们生活中处处有信息的现象,了解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这些教学目标对初一的学生来讲太抽象了。无意中听到语文老师议论: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长征”这个概念是非常遥远的,想要让他们理解《长征》中所表达的情感是相当困难的。和语文老师讨论后决定:这两科的教学目标可以一起完成。老师布置任务查找“长征”相关的资料后整理成信息。课堂上教师请学生展示信息并加以评论,最后教师适时出示毛泽东奋笔疾书,写下《长征》,并配上背景音乐为《长征》组曲,立即唤起学生的激昂情绪。把心中想象的情景与录像中的情景加以对照、重组、补充,形成了更为清晰的画面,为此学生还不满足毛泽东奋笔疾书写下《长征》的一组片断,内在的需求让他们主动要求在此基础上观看夺取大渡河的画面,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的充分对话。整个教学片断经历了语言文字到情感体验,然后从情感体验回到语言文字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起到情感的推动作用,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也都很好的完成了。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篇五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却普遍感到乏味,学生虽对计算机的兴趣值颇高,但对教师讲起理论知识却不感兴趣,任凭老师费尽口舌、筋疲力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篇六

反思本学期的教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急需改进的地方尽管通用技术课上起来并不难,但要想上好就不容易了,因为它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知识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相关的教学资料少之又少,又没有相应的设备,制作材料,所以这都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用技术都是些常识性的东西,看似简单,但如何将这些零散、常见、简单的现象或知识用技术专业的语言进行系统化的构建,是难点。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枯燥无味起来,学生将慢慢失去兴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注意加强对专业各知识的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动手能力,尽可能地上好每一节课。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我们应以新的理念为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5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传授生动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即符合新课改的目标的。又能上好课,在此之前,我们一定要熟悉教材,依据学生特点来精心设计这节课,知识点和学习活动相渗透,达到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是能力。《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在备课、教学过程和反思时总是不停的问自己是不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备课和教学,有没有达到了教学目的。

上个星期上《发现问题》这节课,引题时为了激发同学对这节课的兴趣和创新、创业精神,以美国刀片大王吉列依靠发明安全刀片发家致富为例子来作为开头,我感觉这个例子不错,但是同学反应并不是很好,一是故事没讲好,还有就是剃须刀离高一的学生还是比较远的。要是有更为贴近同学的案例就好了。

接下来就要求同学分组(3个桌子一组)讨论,提出问题,收集上来后把问题抄到黑板加以评论。同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提出了不少很有意思和价值的问题,比如汽车轮胎为什么是黑的?黑的在阳光下吸热过强是不是不好?书架的使用问题,不稳,价格,等等。在评价和说明中同学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虽然由于见识关系提出不少已经解决的问题,但是整体来说反应相当不错。不过有相当部分同学在这段时间里只是坐着发呆,所谓的讨论根本没有实行。下节课我就改变了方法,是要求每个同学都根据生活提出一至二个问题,没有思路可以参考边上同学的问题。要求每个同学都至少提出一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效果比上次要好的多。看来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合适讨论解决的。

我认为培养同学观察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兴趣,是这课的重点。第一次课说明加活动就占了大半节课,结果后面结束的极为匆忙。课后我想培养兴趣,学会观察生活才是最重要,而后面的内容同学完全可以自学,并不需要我再唠叨,发现问题的活动和展示完全可以更多的占用一些时间。

中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不仅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效果会更好。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篇七

在教学《美化文章》一课,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老师变“小戏法”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文字跳动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们能学会吗?”

“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

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

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 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对于艺术字工具栏上各个图标的功能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我首先出示了一个“锦囊”的图标,吸引学生的注意了,学生个个想来亲自打开锦囊,探究里面的内容,当发现“艺术字工具栏”时,他们个个瞪大眼睛,小手不停地操作着,变化着艺术字的形状、颜色,领悟着计算机神奇的功能,做出了一件件成功的,具有创意性的作品。

这次教学,学生始终处于在强烈的学习兴趣中,不断探讨,不断创新,生动、形象的课件,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篇八

4月3日,在学校高效课堂教学竞赛中,我在六(1)班上了《表格的创建和处理》一课。这堂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绘制表格的一般方法,并且合理运用一些方法来装饰修改表格。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表格制作的方法。难点是如何调整表格的格式。课堂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观看拥堵的交通照片,从实际生活入手,从两份不同的调查报告中,理解表格的用处和优点。接着再让学生自主操作绘制表格。整堂课的进行过程中,我始终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为自己学习和生活服务的能力。对于这节课的教学,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应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抓住每个机会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教方法,教育教做人。对于这一节信息课,对学生的教学常规我是比较关注的。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固然重要,但教师的合理引导是不可缺少的。我觉得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教师铺路,松手,但也不能太松。教师不但要把路铺好还要维持交通,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平坦的大道上一路走好。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很难把握。

三、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解、演示、任务驱动法。比如,让学生制作表格时,我采取了一个学生操作,老师总结的方法,实际操作下来,效果不是特别的好,还需要及时的板书,并且在学生继续操作的过程中,及时反馈。

四、反思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也深切的感到在课题的引入方面,不新颖,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动手操作水平有差异,使整节课不容易控制难度,课堂中老师更应该有层次的教学,有的知识绝大多数学生需要老师一步步细心引导,通过讲解、演示再加上学生自己上机反复练习才能基本掌握;但是个别已经可以自主学习,或者对于本节内容已经基本掌握,导致他们上课时精力不能完全集中。这时,我尽可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当“小老师”。

五、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改进的地方,我主要是如何在教学中强调表格制作的方法;如何编辑表格。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我鼓励他们自己对表格更进一步的美化。比如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如何为表格设置颜色、设置表格表框底纹、在做好的表格上添加表格等。但课后,我发现基础好的学生基本都操作了,但是这部分的反馈时间不是特别充裕。

每节课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深思,使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扬长避短,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