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风景园林专业的论文题目(通用5篇)

时间:2023-09-26 17:00:30 作者:曼珠 毕业论文 最新风景园林专业的论文题目(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风景园林专业的论文题目篇一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对一个民族的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其意义非常重大,培养具备优秀综合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离不开舞蹈专业素养与技能的培养。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舞蹈基础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之前接受过业余舞蹈训练,学习起来相对容易;有的学生虽然文化课基础较好,理解力强,但他们头一次接触舞蹈,基本上没有什么基础。因此采取传统的、同一种模式开展舞蹈教学,往往效果不理想,只有依据学生不同的舞蹈基础及各自特点,展开分层式舞蹈教学,才能体现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灵魂,尽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教学效果[1]。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分层教育

分层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针对不同临床及实践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梳理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来创造性的开展具体的教学,在教学环节中,既要重视教学效果的统一性,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整体教学过程具有一定层次性[2]。

一、分层教学法作用

1.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化需求

分层教学法,是以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基础的,使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教学与辅导,最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彻底扭转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真正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灵魂。

2.有助于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面对的是基础功底不同、思想理念不同、充满个体差异,而且紧随潮流而动的学生,因此教学活动不应该继续沿袭“老套路”、搞“一刀切”,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教育并培养学生。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储物箱,教学过程,成了“满堂灌”,甚至“一言堂”;而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中,就开始具体地研究每个学生,依据其不同的基础、个性特点等,有目标、分层次地展开教学,体现出丰富、具体、层次感的授课与学习感受。因此,分层教学法,可使教师转变成为教学研究者,这也符合教育届不断要求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普遍要求。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舞蹈学习非常艰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常见的舞蹈基础理论,还要抽空苦练舞蹈动作要领,更需培养舞蹈创编的基本素养;此外,学生们还有其他繁重的课业需要学习,负担比较大。舞蹈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调整教学模式,时间长了,就可能会使学生滋生厌倦甚至畏惧舞蹈学习的不良心理,使舞蹈学习及动作训练成为一种负担。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舞蹈教师可开展分层教学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随之降低,学习兴趣得到不断提高。

二、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教学目标分层

首先是对不同年级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我系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的是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可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但教学目标比较类似,两个梯队的学生都需扎实掌握舞蹈基础理论,培养基本舞蹈素养,训练常见舞蹈形体及动作要领等,只是在程度上会有所区分。到二年级时,教学的重点是民族民间舞,以及幼儿舞蹈创编,此时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次分层,这一阶段要把舞蹈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适应未来幼教工作的需求。其次是对教学目标制定过程进行分层,既保持整体教学目标,也要实现分层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我们对某个具体班级的学生制定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别为: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教师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努力做到的一般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是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性目标的前提下,对舞蹈动作的进一步拓展;提高性目标是为那些有舞蹈动作发展潜力的学生制定的,其舞蹈动作不仅要求标准,而且要有内涵、有底蕴、有情感,富有艺术美感。

2.教学内容分层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而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舞蹈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常见舞蹈动作训练两个部分。但具体包括的舞蹈教学内容比较多,例如舞蹈基础理论,就包括舞蹈发展史、舞蹈美学理论、幼儿舞蹈创编理论,舞蹈作品赏析等;舞蹈动作训练包括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训练等。另外,学前教育专业应着力培养适应未来幼儿教师岗位的合格毕业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学应培养学生不仅能自己表演,而且同时应该具备舞蹈创编的基本素养。舞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应该依据这一未来的实际要求,针对不同舞蹈基础条件的学生个体,选择适合不同层次,符合不同要求,个体化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而言,应该是一种自我挑战。(1)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分层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舞姿特点,同时初步掌握一部分常见的民族民间舞。在这一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应该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规范的舞蹈形体训练、常见民族民间舞,包括东北秧歌、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等。(2)二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分层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要求掌握民族民间舞,及儿童舞蹈创编的基本理论及实践,使学生不仅会跳舞,而且也会创编舞蹈。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除了应该继续开展包括胶州秧歌、维族舞蹈、傣族舞蹈的`实践教学,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独立创编儿童舞蹈的能力,使舞蹈基础理论、形体训练、舞蹈动作训练与舞蹈创编、舞蹈美学赏析等融会贯通。

3.教学方法分层

舞蹈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舞蹈基础的学生群体,在教学方法上也应分层展开。对于舞蹈基础较弱,形体动作训练不积极的学生,教师应该主要以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爱好为主,鼓励学生对于舞蹈专业学习的热情,尽可能降低舞蹈形体动作的难度系数,帮助学生建立舞蹈学习的信心。而对于那些初步具备一定舞蹈动作基础,甚至掌握了常见舞步动作,舞蹈综合素养较好的学生,应更多的培养其正确的舞蹈动作学习与训练技巧,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舞蹈学习效率,使其能够迅速掌握舞蹈动作。

4.教学评价分层

实施教学评价分层,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考评机制,不能继续沿袭原有的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搞“一刀切”、“一个模式”,把所有学生的舞蹈学习状况,都按一个考量标准进行评价,这样容易使学生们的心理上受到打击,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影响。因此,应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考评内容,以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有效考评。实行分层教学评价后,原本舞蹈基础理论、舞蹈形体动作较差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得到相对较高的分数,可以真正的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弥补学生的不足。

三、分层教学模式对舞蹈教师的要求

分层教学模式对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既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都有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甚至教案也可以只书写一套,按部就班的展开教学。但如要开展分层教学,教师就要首先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各自特点,并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这在无形当中,就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地讲,教师需要认真了解带教班里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环节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灵魂。因此,要想成功的开展分层教学,舞蹈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刻苦的实践总结,或者请教其他老师,逐步摸索出个性鲜明、效果良好的分层教学方法并加以运用[3]。

四、结语

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刻不容缓,这对广大教师,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舞蹈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学习及编演的兴趣,一直是大家探寻的重要问题。本篇文章介绍的分层教学法,正是着眼实际,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从广大学生舞蹈基础、个性特点不同的实际问题出发,展开全方位的分层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获得不断地提高,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受到学生欢迎。但是,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广大舞蹈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才能成功的开展分层教学,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当代教育理念[4]。

参考文献:

[1]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风景园林专业的论文题目篇二

3.1.1培养创新型教师

创新型教师指在教学内容、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等进行及时的更新,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应试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自主学习。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时的更新教案,创新授课方式,使学生们能够从强制自己学习转变为从兴趣的角度学习,形成师生良好互动,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1.2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首先,以基础教学为根基即是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具有学习的主动能动性,为开拓创新奠定夯实的基础。其次,以专业教学为主干即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增加专业知识课的比例,使学生尽早接触本专业的内容。最后,以跨学科学习为枝干即是提高大一新生中选修课的权重,使学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实现知识面横向的扩展。

3.1.3营造浓厚的创新环境

3.2.1改变对交际能力的错误认识

多数人认为:“学生只要考个好成绩,找个好工作就行。”这种认识是偏面的。只会做工作、不会交流,最终只会成为一台工作着的活机器,永远不会成为引领者。只有既会工作又会交际的人,才能真正的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3.2.2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可以举办“沟通你我他”系列讲座,使学生深入了解现代化社交礼仪、公共关系学、人际交往学等现在交际礼仪典范。另外,可以举行“点滴生活”情景模拟短剧比赛,让新生在调查了解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群生活的方式后进行情景模拟表演,这样能使学生尊重认知不同的社会群体。依托素质拓展等系列活动,增进班级内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化班级同学的团队合作意识。

3.2.3构建“学生—辅导员—学生干部”的良性循环沟通机制

构建“学生—辅导员—学生干部”三位一体的沟通机制,有效的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和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同时,以寝室为单元,对学生进行细致深入地了解,帮助学生做好高中到大学的过渡,使学生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进而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

3.3以适应能力为纽带

3.3.1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讲座

使学生尽快地了解新环境、融入新集体。通过以讲座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学校、学院以及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消除学生心理上的孤独感和陌生感,正确地认识大学生活,做出合理的规划。

3.3.2在寝室中设立“成长之路”展板

从入学初开始在寝室内设立“成长之路”展板,让学生们将自己的长期以及近期目标公布出来,由大家来共同见证,以期达到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目的。积极推进高低年级对接活动,建立“点对点“的沟通方式,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来。

3.3.3进行“零”起点教育

“零”起点教育是使学生充分意识到高中时的佼佼者在高手林立的大学校园里应该以崭新的姿态去面对新的生活,开始新的奋斗旅程。“零”起点教育能及时地消除学生在入学后由于从佼佼者到小角色的心理落差而导致的心理问题,使大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4结语

列宁曾说过:“如果没有学到实际本领,任何学校,任何大学都是一钱不值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社会对大学生需求已不再是“两角书柜”,而是需要知识结构合理、文化底蕴深厚、道德品格高尚、专业技术精湛、工作态度良好、交流沟通高效的高素质人才。这样就需要针对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进行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立明,魏莉,毛俊华等.大一新生心理和行为特点浅析与对策研究.三峡大学学报,,(6).

[2]战君,潘瑞.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建设教育,,(2).

[3]肖伦友,蒋智慧.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

[4]季怀萍.大学生非语言信息沟通能力培养.怀化医专学报,2006,5(2).

[5]孟昭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途径探析.教育与职业,2006,4(12).

风景园林专业的论文题目篇三

培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一定操作技能的人才是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在当前形势下,中职教育学生的技能素质普遍较低,为了达到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促进中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研究和改革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大搞专业建设,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校数控专业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对一体化教学模式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通过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进一步证实,这种教学模式跟中职教育的特性是相符合的,是非常适合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也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模式可以划分为三段式的课程,也就是专业理论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与实际操作课程。这种三段式的课程教学模式的主要缺点是职业操作和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够统一起来,从而不能够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整合课程资源,结合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应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教学目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全面地思考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的,它的目的是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统一。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全面地考虑到了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学习职业技能的规律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它能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一体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

1.转变教学思想是一体化教学的前提

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由行政和教育部门制定的,对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够了解,导致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够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倘若所应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作为核心,注重学科的系统性,那么就会使教学内容越编越难、越编越多。在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的时间占据了大部分,对实践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需要转变教学思想,革新教学模式,使教学的目标以就业作为向导,特别是对于专业教学来讲,务必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最近几年,我校的教学逐步以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向导,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再以学科为核心,确立了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的需要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在我校数控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应用了分层次教学、小班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和项目教学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为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比如,我校依据数控专业的特点,设置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维修、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相同知识重复讲解的问题。应用模块化的教学方法,使得一体化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得以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具备竞争的优势。

2.加强数控实训室的建设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保障

实行一体化教学,首先需要提供一体化教学的环境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各种硬件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学设备和教学场所。

(1)建立专业化的数控实训室

为了确保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具备一定的场所。一体化教学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不一样的,一体化教学是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使学生的大脑和手能够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又可以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学校需要为学生建立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我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模具设计和加工实训室、数控加工中心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和数控铣床实训室等专业化的实训场所。

(2)购置数控专业所需要的设备器材和零部件

建立实训室,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控零部件和设备,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实践。数控技术的发展是比较快的,经常更新换代,与此同时,有不少的数控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经常会应用一些新技术。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地添加和更新实践器材,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近几年来,我校每年都购置不少的零部件和设备器材,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3.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庞大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也就是说,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有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才可以为一体化教学的正常进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1)引导教师进行培训,走“双师型”的发展道路

我校规定数控专业课教师的学历为本科以上,技能水平为高级工以上,引导教师进行一些技能培训,对专业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我校要求数控专业的教师拥有“双证”,也就是专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经过近几年的培养,我校的高级技师和专业教师的人数越来越多,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一体化教学的师资力量。

(2)引导教师走向企业,应用“外力”推动教学

由于很多教师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而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安排数控专业的教师应用空闲时间到数控企业进行实习,以使数控专业的教师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氛围,学习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进而使学校和企业的差距尽快地缩短。与此同时,我校从企业聘请了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来学校做兼职教师,并定期邀请一些数控专业方面的专家开展讲座,更加有效地解决教学方法和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

(3)校本培训

第一,鼓励数控专业的教师制作跟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一体化教学要求制作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一是由数控专业的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二是教师通过上网查询,找到关于数控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然后进行下载。经过数控专业教师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制作与下载了不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动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要求数控专业的教师编写一些校本教材。由于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跟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是不一样的,因此,缺少相对应的校本教材以供使用。最近几年,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数控专业方面的一些教材,使用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也得到其他学校的好评。通过编写校本教材,一方面满足了我校实践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数控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体化教学应当避免“预期的落差”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学校的投入明显加大,增加了教学的成本,然而,教学效果未必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投入和产出可能是不成比例的,理想和现实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有的教师可能会有一些迷惑,甚至存在一些消极心理。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克服,不能够使教学改革半途而废。

2.一体化教学不可以“只换汤不换药”

应用一体化教学,可以对教学的课时和内容进行一些调整,或者可以改变教学的方法,使教学内容模块化。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够完全转变教学思想,就会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这就好比是“只换汤不换药”,不是真正地革新教学模式。

3.避免在一体化教学时只注重练习,不注重学习理论知识

由于在实际中进行操作是非常有趣的,学生受到一体化教学的影响,对实践操作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因此,学生就不喜欢学习比较乏味的理论知识。这样,就很容易从“只学不练”的极端走向“只练不学”的极端。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实践上升为理论,否则,学生会变得比较懒散,并且容易走向“师带徒式”的这种弊端,最终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

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依旧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教学课程的改革不够合理和完善;学生比较多,设备的数量不能够满足数控专业的教学需要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教师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何晓凌。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其在机修钳工专业中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08)。

[2]蒋敬。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多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04)。

[3]王东涛。技工学校数控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2(03)。

[4]林培勇。基于深层次校企合作基础上的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业,2012(05)。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风景园林专业的论文题目篇四

摘要:路桥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路桥工程施工、监理、造价等能力人才的应用型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无法胜任岗位需求,需要对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路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引言

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大公路桥梁建设的投入力度,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根据统计数据可知,我国用于公路建设的投入资金达到了9668.75亿元,比上升了40%以上;全国公路总里程数也达到了386.08万公里,全国等级公路的里程总数也有了大幅度增加。这些发展促使着我国各级院校加大了路桥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如何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性人才,成为各学校追求的目标。

2路桥专业教学现状

路桥专业是以公路和桥梁技术专业为主,综合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专业。该专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培养能胜任当前路桥工程造价、监理、施工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的人才。而当前各级院校培养出来的路桥人才与实际工程建设需求严重不符,路桥专业毕业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只有改进路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桥专业现有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才能提高该专业毕业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风景园林专业的论文题目篇五

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发展、提高的核心问题,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测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测绘工程专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落实以教学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立校办学思想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办学规模、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办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一、测绘工程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测绘科学技术的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测绘作为信息采集、量测、分析、处理、解译、描述、传递、利用、管理、储存、显示的重要产业部门和经济实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起着并将继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今测绘行业,“数字地球”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数字地球”的建立,要求信息快速更新。为适应信息时代对测绘技术提出的高要求,目前,国内外测绘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其发展的特点为:测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方法正在逐渐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测绘数据管理方法正在逐渐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当坚持走教育观念新颖、教学内容科学、课程体系合理、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改革道路。

2.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客观要求

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以全民素质的提高为目的,以实现人的品德、能力、知识、技能、心理和身体等内在品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形式,它需要以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载体,离开了具体的课程教学,素质教育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专业课教学必须打破常规,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实现全面的更新,把教学目标从重知识传授转移到重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

3.提高学生在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的根本保障

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是教育的使命。发展人的创造性是21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必须以创新为核心目标进行整体、系统和综合的改革,其中既包含改革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习惯,也涉及教育的一系列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我们必须自觉地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突破旧的教育模式,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经验,构建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二、测绘工程专业课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为主导

测绘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们在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想提高专业技术技能,那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获得,仅仅通过学校课堂的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过大量实践环节的训练。因此,满足专业教学计划所设定的专业实验项目的教学要求,是设置专业实验室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实践教学功能是专业实验室建立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同时也是科研功能和生产经营功能的专业导向。

2.改革现行的`教学课程设置

现代社会对测绘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的要求,已经从掌握传统的测量技能转变为既要有坚实的现代测量理论基础,又要具有多学科广泛知识、管理能力、商业头脑和法律意识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测绘教学的改革应将教学目标与测绘科技的进步结合起来,以现代的内容对传统内容进行深化拓宽及调整删减,以新内容为主,将新技术、新知识与传统内容有机结合。

(1)加强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的教学

测量专业技术人员都必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现代测量不仅仅需要高等数学知识及计算技能,更需要空间信息综合处理的数学基础。在基础课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增加线性数学、离散数学、模糊数学和图论学等内容,以适应空间信息和计算机图形信息处理的要求。物理学的教学内容改革,应以使学生了解测量数据处理、仪器设计方法和技术为出发点,侧重加强电子技术理论、微电子技术和空间通讯技术的内容。

(2)增加计算机信息科学内容的学习

对于测绘专业的毕业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要求,不仅是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处理测量计算问题,而应当具备在基础操作系统的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的技能。因此,在设置计算机课程内容上,应当形成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计算机语言设计、软件工程、系统工程、数字图像处理等系列教学内容。

(3)增设相关学科的课程教学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科学技术涉及的领域不断增加,测绘仪器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比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最初的应用以测绘专业为主,现在已广泛服务于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等行业;大比例尺工程数字地图与cad、gi相结合的一体化系统是工程测绘的发展方向;全站仪数字测图系统、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和已有地形图数字化系统,其成果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相结合,可进行交通,水坝、桥梁等工程设计、工程土方量计算、水库淹没区域计算、三维可视化规划设计等。因此,应根据测绘应用领域的扩大增设相关课程以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三、结束语

由于以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测绘学的理论基础、测绘工程的技术体系、其研究领域和学科目标,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表现为,正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和动力,进入市场竞争求发展,测绘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产业,它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是原来的单纯从控制到测图,为国家制作基本地图的任务,而是扩大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与空间数据有关的各个领域。它必将随着21世纪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未来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技术框架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参考文献:

[1]姜希.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6).

[2]花向红.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对策[j].测绘工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