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了凡四训读后感改变命运(实用6篇)

时间:2023-10-09 00:24:32 作者:MJ笔神 党团范文 2023年了凡四训读后感改变命运(实用6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了凡四训读后感改变命运篇一

“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了凡对朋友说,如果上天真要赐福给一个人,那么首先就会赐予他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万物的广度,有着谦卑处下的胸怀,狂妄自大的是浮夸的,也是无知的。

一个人只有懂得谦逊的道理,才能踏踏实实的积累些东西,才能获得上天的青睐,获得福报。

小时候,老师就让我们要谦虚谨慎,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你们看秋天麦田里成熟的麦穗是不是都是低着头的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实,而那些高高昂着头的麦穗全都是腹中空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谦虚,真正的大师,都是谦虚的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低着头,多听取别人的批评指教,才能进步,才能成为正真的大师。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个人做到“立命、改过、积善、谦德”这四点,那么福气、运气,自然会降临。

了凡四训读后感改变命运篇二

了凡在开始静坐时,三天三夜都没有妄念,看似非常入定,其实是因为他颠倒梦想,听天由命。表面上看起来很努力,其实是心灰意冷。禅师说,你怎能把为人一世的愿望一并舍掉呢?看到这里意识到,本心不是让我们无欲无求,让我们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全力以不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心的修行事中修,在做事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我意识。关于正定与邪定,最近感悟特别深刻,感觉自己就陷入了邪定当中,活在了幻想的互联网世界当中,对现实生活处于严重的逃避。而且自己用物欲把自己框住了,对于很多事物都失去了原始的动力与激情。这是失去生命本源的动力的,需要通过慢慢地跟外界接触,恢复内心的活力。

现在开始参加外界的活动了,也愿望多多跟人交流了,慢慢地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让自己增加生命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之前对本心有很多的`幻想,总觉得只要坚持静坐学习本性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都不知自己内心想要的是需要自己通过积极主动的努力付出实践才可以得来。而且本心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只有在做的过程当中才可以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不断让自己的自我意识提升,甚至提升思想的维度。最近见了很多人,给我的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积极主动争取,被动等待只会让自己错失很多机会。

在最近的生活当中,发现念头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特别大。当自己处于抱怨、愤怒、恐惧的时候,吸引来的东西都是抱怨、恐惧、愤怒的,而且会影响人的心情,做事的态度以及做事的结果。当我抱怨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反思过去的生命当中,自己业障真的太重了。仗着自己有点聪明才智,锋芒毕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攻击打压别人。而且心气特别高,老想着自己很厉害,想要出人头地,成就欲爆棚。尤其是在跟人相处的过程中,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只想着自己痛苦,说话毫无顾忌,不考虑别人能否接受。而且生活中由于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于是整天怨天尤人,虚度光阴。这个状态跟袁了凡一模一样的。而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没有戒,更没有忏悔,因此依旧重复着之前的模式,身心没有得到改变。接下来需要加强戒的力量,尤其是拜忏,要增加改过自新的勇气和魄力。

本心的成长是调心的过程,最近工作上遇见了一件事情,自己接纳了自己的抱怨,然后整个念头发生了转变,做事情就会高效了很多,还出现了创造力。那一刻,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接纳的力量,也是我接下来要好好加强的点,训练接纳的力量。

了凡四训读后感改变命运篇三

《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得告诫书,被称为“中国历史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书”。这本书中,了凡先生以毕生的学问和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不要被命运束缚,命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

这本书包含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方”四训。这里主要说了,了凡先生自幼丧父,母亲让他弃学从医,学医可以养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听从了母亲的意见。有一天,他去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云南人,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孔先生告诉了凡先生命里为官,并告诉他“你县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可以考第九名。”第二年了凡先生赶考,结果孔先生的话都一一应验。孔先生还告诉了凡先生,他以后是个大官,五十三岁那年因病而终,可惜没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话。知道自己五十三岁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无所求,无所思了。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圣人,哪里没有过错的呢?了凡先生决定从今天起改掉过错,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时,减免税负,关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后了凡先生不但有儿子,而且还活到了七十多岁。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说乐于助人,好施舍的人,这样才能把坏的'命运变成好的命运。了凡先生告诫后人要有善心德心孝心。作为一个小学生更要学会这些。什么是善心,就是要乐于助人;德心我认为就是做一个有道德,公有德心的人。比如很多人会乱丢垃圾,我绝对不会乱扔垃圾,现在40度的高温,清洁工爷爷奶奶们冒着酷暑,在烈日下清扫大街,我请求所有人不要再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开车的叔叔阿姨会把垃圾随手扔在大马路的中间,他们就没有德心,清洁工们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捡垃圾,只要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给别人一份爱心;以后不管在哪里吃饭,我绝对不会浪费粮食,在学校吃多少打多少,不能吃不完就倒掉,因为,在山区偏远的农村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中午都没饭吃,我希望可以尽我小小的力量帮助到他们;孝心,就是知道孝顺父母,知道感恩。感恩我的家人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老师操心。

日日谦善,日日进步;这个是我以后必须每天都要做到的,我希望我身边的每个人都能读懂这本书,并明白书中的真谛。

了凡四训读后感改变命运篇四

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现身说法”,教戒他儿子袁天启所作的四篇家训:一、立命之学——认识命运的真相;二、改过之法——发‘耻心、畏心、勇心’,“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三、积善之方——十种具体方法;四、谦德之效——用五个例子说明‘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这本书在明清两代被奉封为至宝,读了确实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加上净空法师讲解,使我认识了许多佛教原理和佛法的基础知识,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训,终于找到了一种说服我的观点,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陰陽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俗话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是报应的时间未必在当世,可能祸及后代子孙。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2.袁了凡的《了凡四训》读后感

3.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

4.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

5.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改变命运篇五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要积善就必须先明白事理,因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在区分善与恶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峰禅师的话:“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有益於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此外,在积善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到达极点后,就会逐步下降,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只有谦虚,戒骄戒躁,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参透世间的各种道理。

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 “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福善祸淫、命由自造”的人生价值信念。《大学》上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如果借用他人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归纳那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了凡四训读后感改变命运篇六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