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09-24 16:54:18 作者:笔舞 毕业论文 2023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

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老师从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入手,先让学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然后通过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你喜欢的那个图案,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一个图案用几根?,这么多个图案用几根?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现在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接着教师根据6个3相加这个算式制造了一个悬念,如果摆100个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那该多好啊,这时候,老师让学生合作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使长的加法算式变短。这种讨论是有效的。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二

教这部分内容我高估了学生的思维,由于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推算上,刚开始说算理,学生表达起来比较有困难。于是我帮助学生复习了数的组成例如,400是由4个百组成的。增加提问:400是有几个十组成的?通过这样的复习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并为新课做好铺垫。推算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计算方法,因此在学习“400+200=600”这样的题目时,学生已经能够从“4+2=6”进行推算出来。通过推算我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到理解算理:因为4个百加2个百是6个百,所以400+200=600。其次,我通过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带头多说几遍,让其他同学学着说,还通过同桌互相说,开小火车说的方法逐步让学生习惯这样的说法和思维的.方法。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学习“230+180”这样的题目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三

13:42:40认识时间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本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第一册已经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教学5分5分地数,1分1分地数,一年级学生对此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结合实际。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家里的钟表,再画出自己喜欢的钟面。从观察到画,学生对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再利用课前画好的钟面,学生比较轻松地了解到分针指着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学会了5分5分的数。读、写钟面的`时刻,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这个钟面的。时与分的关系难在1时=60分的推导,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拨小闹钟,认真观察分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又回到12,时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让学生自己发现1时=60分,即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中发现有学生把5时55分认成6时55分,经过个别辅导,补救过来了。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回忆上课情形,认为经过上学期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时针,同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过于强调的是有关分针指到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的内容。学生也受老师教学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错误认识。因此在下一节练习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分为几时多一些、几时半、几时多得多这三种情况,加深对时针的正确认识;接着学习5分5分的数。学完后把时针表示几时与分针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钟表上的这一时刻。

这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分析原因:

一、没有对旧知及时的复习,没有对旧的重点知识强化。

二、对于“分”这块应该强调一一对应关系,如:2对应10,忽视这块知识。

三、把学生看的太高,讲每一节课前,对学生实际接受情况。

四、不要把课设计的太满,让学生消化不了。

认识时间同步习题

一、填空

1.钟面上有()大格,()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时;分针走1大格是()分;分针走1小格是()分。

3.分针从12走一圈回到12是()分,也就是()。

4.分针从2走到6,走了()分;时针从2走到6,走了()时。

5.新闻联播晚上()时整开始,要播放30分,()时()分结束。

考查目的:了解钟面上的基本知识,知道时针和分针位置变化的关系,以及二者反映出的时间上的变化。认读时间,并结合钟面进行简单的推算。

答案:1.12,602.1,5,13.60,1时4.20,45.7,7时30分。

解析:第1题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大格和小格。

第2题注意时针、分针的对比,区分走一大格表示的时间的不同。

第3题分针绕钟面一圈是1时,也就是60分。

第4题正确区分时针和分针走4格所表示的时间。

第5题需指导学生掌握,过30分针要走6大格,推算出分针的位置,进而读出时间。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用钟面学具拨一拨。

二、选择

1.一堂课的时间是()。

a.40小时b.4分钟c.40分钟

2.现在是6时30分,过一刻后是()。

a.7时b.6时45分c.6时15分

3.时针只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5,这时的时间是()。

a.5:25b.6:25c.5:30

考查目的:认识时间单位,能将合理的时间单位与学生的日常学习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时间的认读和书写。认识“一刻”的含义,并会简单的推算。能根据时针、分针位置的描述,说出具体时间。

答案:1、c2、a3、b4、b5、a。

解析:第1题主要是区分时和分,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可指导学生使用排除法解题。

第2题读钟面上的时间,先看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钟走过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讲解时可利用钟面拨一拨,关键是让学生找准时针在钟面上走过了哪个数。

第3题注意4:05的书写,提醒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0。

第4题知道“一刻”表示15分,“过一刻”就是在30分的基础上再加15分。

第5题脱离了钟面,仅根据对指针位置的描述,让学生判断具体时间,较抽象。对有困难的学生可利用钟面辅助理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四

核心提示:今天上校内研讨课,整堂课我是由八道数的组成题目复习引入,然后出示图片让生获取数学信息并且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加强生提问的能力,并且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怎么计算,让生说算理把整千数看做几个千,然...

今天上校内研讨课,整堂课我是由八道数的组成题目复习引入,然后出示图片让生获取数学信息并且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加强生提问的能力,并且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怎么计算,让生说算理把整千数看做几个千,然后几个千再相加减,例题九一完便马上出示四道计算题巩固,接着继续新知例题十的教学,接着做一做,接着进位退位题型的练习,最后易错题目的练习,整个教学环节比较清楚,算理有让孩子们充分说,教师小结比较到位,这些是有进步的表现。

由于前面还是略显拖沓导致后面上得较为仓促,一紧张就胡言乱语的习惯还是没有改掉,虽然各位老师都说有进步并且进步较大,但还是有好几点不尽人意,如一开始的复习引入,题目略显简单没有针对性,应该加些学生易错数的组成题型,还有就是练习量还是不够多,不够强化整十数加减法尤其是进位加法的计算,还有就是把课本两种方法独立说,其实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是同一种方法的不同表述,有一点比较困惑的`是哪种方法好,到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直接相加减比较好还是看做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然后相加减比较好,因此在算理优化的引导上我表现比较牵强,不能很好地强调数的组成方法计算最好。

到底是要死死的规定学生就是一种方法好呢?还是自由让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觉得方便的方法做呢?还是很困惑,这个问题需要专家的帮忙解答。或者今后的教学上多多摸索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五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数》的第一课时《认识整百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百以内的数并能熟练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后继进一步认数和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分三段安排:第一段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通过“一板小方块”是一百个,来认识3板是三百个,8板是八百个,从而认识整百数,巩固并发展对“百”的认识。然后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引进计数单位“千”,并且也很形象地用1000个小方块组成的大正方体来表示一千。第二段教学写、读整百数和一千,先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数,再比照计数器上的算珠写数,并进行认读。第三段教学整百数加整百数。把整百数加整百数作为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并和同桌交流。整百数减整百数的计算则在“想想做做”中带出,由学生自主解决。最后通过“想想做做”中一系列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整百数和一千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教学难点:

是使学生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初步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能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能用学具表示整百数和一千,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数量大约是几百。

2、让学生经历数数和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类推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描述身边的事物,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

二、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借助媒体创设天使姐姐请小朋友请小朋友数一数“一板”小方块有多少个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由地数一数和交流汇报,确信这样“一板”是一百。这样设计,目的是借助形象的小方块,加深对一百的认识,为后面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作准备。

第二环节主动参与,探索新知。我分三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整百数和一千。利用课件依次出示“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组织学生观察、交流,让学生通过思考、类推,比较形象地知道几板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并逐步抽象为几个百是几百,几百就是几个百。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出示的一板一板的小方块,一百一百地从一百数到一千,让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几个百是几百,再通过电脑演示“10板”小方块慢慢合在一起,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引出计数单位“千”,并让学生借助形象直观的“大正方体”体会一千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几个一百是一千?学生在同桌交流后反馈,根据学生的理解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借助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形成数的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二层次,读写整百数和一千。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上的`数位及排列情况,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重点讨论千位的位置,然后我揭示扩展后的数位顺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同时板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读写整百数打下基础。接着让学生在自己小组的计数器上拨出一个整百数,在小组里试着读读、写写这个数,说产它的组成,再全班交流。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有了比照计数器上的算珠写整十数的经验,这里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计数器,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理解数位,掌握整百数的读写方法。

第三层次,整百数加整百数。首先借助课件出示的例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加法的理解,列出算式。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计算200+300,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借助课件所提供的直观材料,自主探索算法,并和同桌进行交流,再汇报算法。通过交流,让学生在相互评价、相互比较中选择优化的算法。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提高。

结合书中的习题,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二层次,口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解决整百数减整百数的口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类推能力。

第三层次,应用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想想做做”第5、6题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独立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探求其中的规律,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渗透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

本节课我把认数的过程设计为学生探索的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启发、激趣,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在探索中不仅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还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