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级语文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3-09-26 00:22:14 作者:琉璃 党团范文 最新小学级语文教案(模板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级语文教案篇一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3. 感受这则寓言告诫人们的道理,读书、学习浅尝辄止的人,不可能有大成就。学识技艺,是永远没有穷尽的。

教学重点:

借助书下注释,查找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文中每句话的大意。

教学难点:

部分句子的理解以及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传为战国时期的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和民间故事。)

2.齐读课题。

3.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就是薛谭学习歌唱。)“讴”就是歌唱。

4.再齐读课题。理解了意思,再来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

1.练读。学古文,读通是第一步,课前预习了吗?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自己先练习着读一读!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谁愿意先来读一读?

预设:(读得好)读得很好,尤其是有几个比较难读的字,你都读准了,很了不起!

预设:(读得不好)读得不错,但是有几个字比较难读,要把字音读准。

我们一起来认读这几个字,跟我写:板书 饯 衢 遏(写、谁会读,齐读)

把这几个字送回古文的句子中,读一读。同桌互相听听他读得准不准

3.范读。古文的朗读,除了要读准确外,还要读出韵味,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呢?(注意停顿才能读出韵味。还要根据它的意思断句)这样,老师也想给你们读读,可以吗?(你也可以在文中用斜线做一个停顿提示?)好吗?(师范读)

4.练读。老师相信您能比我读得更好,能做到吗?自己练习读一读。

5.指名读。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1 不好 师指导(你们也练习读一读这句)

生2 好 读得好不好

6.齐读。读得很好!还有谁想读?这么多同学,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三、读懂课文

(一)课文读通了,第二步是读懂。怎样弄懂古文的意思,你有什么好办法?(看注释、读课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确实,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法宝,下面就让我们先在小组里合作着弄懂课文的意思。

(二)谁来读一读自学提示。自学,小组讨论

(三)汇报交流。

【一句】

1.生说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点理解:

于 向、跟 为什么不说“薛谭于秦青学讴”,

谓 “自己以为”是从哪些字来的?“自谓”,谓在这里就“以为”的意思。

满意了吗?

【二句】

1.生说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点理解:

于 “饯于郊忂”中的“于”与上句的“于”意思相同吗?与古诗中的

意思一样吗?一词多义,这就是汉语的魅力。 记到书上

悲歌?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怎么解释?这句话是形容什么?(声音极具震撼力)

【三句】

1.生说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点理解:

乃:于是、就的意思,看到“乃”字,你们能想起曾经学过的哪句诗?

意思一样吗?学知识能够由此及彼,这就叫融汇贯通, 记到书上

谢:道歉,谢罪。平时我们常说的谢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感谢)

【全文】齐读课文。

好,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原文已经译成了一篇现代文,数一数我们在表述的时候用了多少字?和你们查的一样吗?原文用了多少个字,我们看到现代文的特点是十分具体,你比较一下文言文的特点是什么?(简练、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言文简约而不简单,几千年来它传递知识,传承文化,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精华!好,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美。

四、拓展延伸

1.想象。文言文虽然简练,却给了我们很多的想象和补白的空间。看到薛谭回来继续学习唱歌,秦青会说些什么呢?你能想象一下并且试着用文言文表述出来吗? 评价:你们不仅能学以致用,还能活学活用。真好!

2.第二段。其实,原文中下面还有一段话,想看看吗?老师来读,你们结合注释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大概是什么? (师读故事)

3.说大意。谁能说说这段话的大概意思。 基本意思说出来了,故事的确如此。

4. 成语。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其实我们现在用得很多成语就来自古人的文章,你都知道那些成语出自古人的文章?(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滥竽充数、刻舟求剑)那要是有人问你成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出自哪里你知道吗?(薛谭学讴)(意思是形容歌声或者是音乐优美,耐人寻味。)真聪明,其实在文章的第一段中也有一个成语,知道是哪一个吗?响遏行云 (意思是形容歌声嘹亮。)把这两个成语记在书上。

五、揭示道理、再读课文

短短五十一个字,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人们,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

2.练习读课文。

同学们,如果我们能重现古人读书的情景那该有多美,比如说,你就是私塾里的白胡子老先生,或者你就是在温习功课准备上京赶考的书生。你将如何吟诵呢?练读。

3.指名读。谁先来试一试?(不好——好共三人)

4.齐读。你们也想吟诵一番吗?想读的站起来读,自己读自己的,相信自

己,你就是最棒的。

六、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读得这么好,能试着把它背下来吗?自己先练练。

2.指名背。谁来试一试?(不好——好共三人)

3.齐背。这么多都背下来了,我们一起来背好吗?

作业:

1.搜集名言。

2.预习《纪昌学射》。

自学提示:

1.请同学们先独立学习,弄懂课文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述清楚,具体、明白。

2 .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要轮流发言。每个同学都要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或者为其它同学做补充。

小学级语文教案篇二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各种不同的句式。

3、抓住体现文中人物性格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4、体会文中故事的主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句,弄懂文章大意,理解“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教学难点:课文的翻译及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世说新语》二则的《期行》导入,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言而有信, 为课文学习打好基础。

2、明确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步骤方法。

二、上课形式

1、读,对学生进行指导朗读,扫除读音障碍,争取熟读成诵。

2、译,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大意。

3、复述,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三、质疑探究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从两人两次行为,看出二人性情如何?

3、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要让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

1、评价华歆与王朗谁优谁劣?

2、通过《割席绝交》这个故事再评华歆。

小学级语文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的经过展开故事情节: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仙人帮助;劈山救母。故事衔接紧凑,情节生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顽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形象,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2、 集体交流:

(1)师相机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 从“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急切的心情。(板书:奔向华山)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 2)相机出示句子: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a看图理解:深涧

b(看图回答)“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千山万水.)

c练习朗读这句话。

(3)沉香走遍了千山万水,一定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读文后,指名回答。

(4)一路上,沉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

3、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多的累,他为什么一点也不在乎呢?此时此刻,你想对沉香说些什么?(板书:不畏艰险)

4、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名读,评议,齐读。

5、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文中“孝心”的理解。引读第三段。(板书:仙人送斧)

示图片)看图回答。(板书:劈山救母)

(1)边读边表演: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2)沉香终于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此时,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看图练习说话)

(3)看到这对母子的团聚,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段。

四、积累语言,内化吸收。

1、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照图: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呢?

3、播放全文的配乐朗读及有关画面,学生一边静听默看,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4、(出示词语)同桌合作,练习讲故事。

五、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1)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2)与上文联系起来,把“沉香救母”的故事完整的讲给父母听。

小学级语文教案篇四

头脑:一是用作头绪,如摸不着头脑;一是比作首领。

眉睫:比喻事情紧迫,如迫在眉睫。

眉目:一是用来比喻文章的条理,如这篇文章眉目不清;一是用来比喻事情的线索、头绪,如这件事终于有了眉目。

耳目:比喻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咽喉: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如咽喉要道。

肝胆:比喻真诚的心,如肝胆相照;还用来比喻勇气,如肝胆过人。

胃口:比喻食欲或食量。比如我今天胃口不好;还比喻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如他对画画不感兴趣,打球才对他的胃口。

心腹:指亲近而信任的人,一般用于反面人物。

心尖儿:父母用来称自己最喜爱的儿女。

心肝:指良心,如没心肝的家伙;还用来称最亲热、最心爱的人,多用于年幼的子女,如心肝宝贝。

心脏:比喻中心,如首都北京是祖国的心脏。

骨头:比喻人的品质、气概,如懒骨头、硬骨头。

骨干:比喻在集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如她是班里的文艺骨干。

骨架: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工地上耸立着楼房的骨架。

骨肉:指亲人,如骨肉团聚。

腰杆:比喻靠山。

手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如他逃不出我的手心。

手腕:指手段,一般用作贬义,指待人处事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如耍手腕骗人;也可以指本领,能耐。

手足:比喻兄弟,如情同手足。

臂膀:比喻得力助手。

脚跟:比喻立场,如站稳脚跟。

小学级语文教案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所要展示的内容选自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1课《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在学生充分预习基础之上进行的一节展示课。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教学构想。

一、教材说明与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特殊性,它是学生从小学向初中学习的过渡教材,除了注重整合性,又特别强调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本教材每单元设的主题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真正做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是拓展阅读课文,一篇介绍“黄河——母亲河”的文章,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

(2)学习作者多角度细致传神描写景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重点是读中感悟。难点则是体会作者多角度多视点的观察、感受和描写黄河。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教与学是一种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所以本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学习,使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展示者。学生通过查找各种资料、以说古诗、讲故事等形式拓宽学习的范围,在体验中加深感受、加深理解。

四、教学流程

按照我校“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操作。根据学科和课型的特点我把六个环节合并为四个环节灵活运用,这样有助于突出展示课的特色。

第一步情景导入,目标定向。以李白的《将进酒》引入新课。接下来让学生读学习目标。这一环节通过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

第二步提纲引领,自主学习。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内交流思考等方式自主学习。然后出示学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群学对学,创设一种和谐友爱、民主合作的氛围,从而推进教学。

第三步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生自学后让他们自由汇报,畅所欲言环节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次考查,学生通过读,说等形式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进而畅想黄河,最后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来介绍自己认识的黄河。本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自信心大有益处。第四步 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该环节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全面回顾,畅谈收获与感受,从而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小学级语文教案篇六

《豆腐颂》在作者笔下平民中见不平凡,融情于物,这样交相辉映,给人带来阅读的享受。课文以中国豆腐为线索内容丰富,句式多变,但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1、2自然节特别适合朗读。因此确立了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思路,力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理解美,感悟美,从而学会欣赏美。在此处的朗读训练的方法过于单调,还没有在朗读的方式和方法上给学生非常明确的引领,这有待教师深入的学习和体味其中的教法。

另外还觉得这节阅读课教师引领学生能够解读文本还是不够深入,学生还不能创造性的将课文中的语言加以运用。教师对文本的教育教学的作用,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与现实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设计的操作中给人以教法不细,导法不精的感受,对文本的理解教师的引导方式比较辛苦,但这是无益的白劳,课堂之上教师真正的启思的引领能力还有不足。

静心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觉得自己在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式的设计上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针对以上教学设计的思考,我觉得要想扎实有效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还要做到导读写训俱全,如豆腐一般朴素,但却又不失几分华丽,才能是一节富有浓浓语文味的教学。

“导”:首先老师的课堂导语要凝练而流畅,与林海音此篇文章的那种节奏明快而清丽的语言风格相当吻合。其次教师的“导”注重了整体引领,以“在字里行间品味豆腐的平民化和不平凡。”这一个问题统领全篇,既契入要点,又在教学过程中对各自然段教学取舍得当,做到“当讲则讲”,体现了合理、简约的教学过程。

“读”:整节课教师要关注语言,重视多读,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学生读得充分,读得恰当,读得入情,既读出了语言的韵味,又从中习得方法,激活思维。比如“它洁白,……;它柔软,……;它香淡,……”一句的读,教师抓住一个“美”字,让学生亲历从揣摩文字,到品味语言,到体验情感,到体会表达效果的过程。

“写”:教学中把品语言和悟写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既注重得意,又注重得言。对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教师不要把重点只放在品读上,而是让学生揣摩写法。这样做,从大了说是把教学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从小了说也是为落实了课后习题做好铺垫。

“训”这节课体现了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上的指导。第一,能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进行了人文熏陶。第二,引导学生“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应成为高年级学生读书的习惯。第三,设计语言文字训练,崔峦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确提出“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可见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本节课对课文中心句这一难点的教学,可谓“画龙点睛”。“我们的中国豆腐”不同层次的理解,不仅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豆腐颂”中作者蕴含的深深的“豆腐情结”和“中国情结”,也让学生从练习、交流、评价和修正中得到真正的语言实践,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小学级语文教案篇七

1、齐读课题:《豆腐颂》(我要听出你们赞美赞颂的味道再读《豆腐颂》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豆腐这贫民化的食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呢?

(1)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写出了豆腐的平民化。

(2)豆腐它视觉洁白;触觉柔软;味觉香淡;容易配菜;价钱便宜;营养价值高;制作简单;历史悠久;有医学价值;深受欢迎。

3、课文中哪句话最集中地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明确: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二、精读感悟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你觉得文章中哪一部分最能体现豆腐的平民的和不平凡你就用你以前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之后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汇报:

3、易于搭配--------(1)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从这句话中我知道豆腐易于搭配,而且能使对方曾辉,体现了豆腐是平民的。能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吗?从这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三个“更”组成了一个排比句,节奏和谐,条理分明。更衬托出作者豆腐的喜爱之情。那么从豆腐身上你看到了哪些“品质”(宁做绿叶、甘为人梯)如果让你读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那豆腐身上藏有的品质呢?强调更字突出豆腐是平民的,突出豆腐的衬托作用。(指名读)范读——引读这些品质带给你哪些启发?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有谦虚、助人为乐的豆腐素养。你觉得你是具有豆腐那样素养的传统美德的中国人吗?那就站起来大声的读出来吧!

(香椿豆腐、小葱半豆腐……佐餐:下饭。(课件出示图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常吃的从这里也体现了它的平民化。(体会到它的美味)

(2)焦黄的家常豆腐,或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光颜色就令人醉倒了。(焦黄,绿的碧绿,白的洁白”把颜色描写得生动形象,的确“令人醉倒了” 怎样读才能读出醉倒了的感觉?做什么会醉倒了(喝酒)那么此时你有醉意了吗?来带着你的感受读(指名读)(评价读)你还体会到什么了?醉倒了流口水了(就带着你的体会你的想象读)

(3)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吗?(只此一味,令人百尝不厌吗?反问句的运用更衬托出了豆腐令人百尝不厌。)带着你的体会来读一下。百尝不厌怎么吃都吃不够,就是(美)读。

百尝不厌还可换成百听不厌因为它是平民的……百看不厌因为它是平民的……

(4)它像孙大圣……(运用了一个比喻句把豆腐比喻成了大圣一方面可以做出很多菜肴,一方面写出了对豆腐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与多种食品搭配成味道更佳的佳肴,却傲然保持着本体。从而又体现了豆腐的不平凡。(理解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换个词语(屹然伟岸……)说道这你有疑问吗?作者为什么用傲然呢?写出了豆腐的本色。用傲然更有一种自豪感。同学们,此时你又从豆腐身上看到了哪些品格?看出了豆腐身上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那我们要怎么做?要做一个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不论什么都无法动摇我们坚定的信念。所以要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自豪(认为你自己自豪的同学请站起来。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它是……豆腐易于搭配且又保持了自己的本色,这一信息实际上为后文写豆腐式的为人——宽厚做一铺垫。

4、文章学到这里,相信你对豆腐一定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其实作者不仅仅在写豆腐更是以小见大在赞美像豆腐一样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那么能说一说作者是在写豆腐易于搭配的时候是怎样写豆腐的平民与不平凡的吗?和你是怎样学习的?(抓住重点词句,换词体会、写作方法、通过反复的朗读等)

那么就用你刚才总结的学法来学习课文中剩下的部分是如何体现了豆腐的平民的和它是不平凡的?我们下节课接着来汇报。

三、课后作业

看到豆腐想到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哪些物品,也能代表中国的文化。

中国结、龙图腾、筷子、饺子、瓷器等等。利用课下再去搜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并选择你喜欢的一种仿写。

四、总结

同学们豆腐是平民化的食品。对作者,它不只是这样,相信此时此刻对你也一定含有更深远的意义。它是平民的……平凡而脱俗,平和而宽厚,朴素而隽永。作为中国人,我们唯有这样丰厚的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那么这节课你一饱了眼福,那么想不想再一饱口福(想)告诉我你今天晚上想吃什么菜?那就来一桌豆腐宴吧!去亲自感受一下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小学级语文教案篇八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4.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练习运用这种方法来写一段话。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了解豆腐能做成哪些菜肴,为学习课文积累感性的知识。

2.制作相关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共有11个,其中“椿”“脂”是翘舌音,“佐”“臊”是平舌音。“脂肪”一词的读音容易读错,要注意纠正。要求会写的字中,“腐”在与 “豆”字组成词语的时候读轻声,它是半包围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烫”字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火”字,不要写成“大”字;“脂”“肪”这两个字都是“月字旁”,注意与“指”“访”“防”的区别;“孕”字上半部分是一个“乃”字,不要写成“女”字;“钙”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不要再多加一笔。

2.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是以赞颂豆腐为表达基调的,所以,不论是豆腐能做成哪些菜肴,还是讲它的历史与发展,不论是介绍与它有关的文化,还是讲有着高超豆腐烹饪技术的麻婆,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发自内心的赞美,流露出的是掩饰不住的自豪。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要重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篇课文对于豆腐的介绍说明较多,但是,谚语、成语以及排比句式的恰当运用,突出了语言的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所以,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学习表达。

3.阅读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关注下面几个问题:

(1)理清课文的思路,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引导学生阅读第2至第6自然段,概括出每一段的内容,总结出课文是从5个方面来具体赞颂豆腐的。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把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的。课文围绕豆腐的特点来赞美豆腐,要引导学生注意到课文不仅概括地讲豆腐的特点,而且善于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说明,并且表达出赞颂的思想感情。例如,第2自然段,开始先概括地讲了豆腐可以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做成各种菜肴,接着列举生活中事例作具体说明,这样表达不但自然而且真实,而且源于生活的事例令人信服。结尾一句巧妙的比喻,更突出了对百尝不厌的豆腐的喜爱与赞美。课文的第3自然段讲的是豆腐的科学价值。指导学生阅读这一段的时候,可以结合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来了解这一段的内容和表达方面的特点。学习这两段课文,还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讨论这两部分内容课文的异同,从而认识到表达上的特点。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这一观点。理解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认识豆腐是平民的,因为它是大众化的食品;但它并不平凡,它能与许多食品搭配成味道更佳的菜肴;它以极高的营养价值,成为老幼皆宜的食品;豆腐的历史与文化渊源更体现出它的不平凡,我们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豆腐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深受欢迎。这些都是豆腐的不平凡之处。

以下词语供理解课文时参考: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想方设法:想尽办法。

遐迩:远近。

孤苦无依:孤独凄苦,无依无靠。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默读课文,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安排小组内交流,也可以安排在班级交流。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一方面要关注问题的正确与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课文的结尾说:‘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说明这一观点的?”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认识课文在表达方面的特点。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豆腐的特点,并融入对豆腐的赞美之情,这就是本文表达方面的特点。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些具体的事例,再体会它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具体的事例有:豆腐可以和各种食品配成佳肴;豆腐是“植物肉”;豆腐最早是平民百姓的食品;豆腐在中国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麻婆豆腐的发明者是中国的普通百姓。豆腐的不平凡之处,可参看“阅读教学(3)”的提示。

“讨论:认真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在表达内容与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个练习是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认识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这两个自然段在表达方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是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具体的事例来具体说明。

(2)拓展与运用

“有句谚语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你能搜集萝卜或姜的相关资料,再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说明这则谚语吗?”这是学习本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进行片断练习。要完成这个练习,首先要搜集关于萝卜和姜的资料,再根据“不用大夫开药方”一句筛选材料。完成片断练习的时候,可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开层次提出要求,一部分可以仿说(仿写),完全仿照课文的叙述样式来说(写),一部分基础比较好的可以选择其他构段形式来说(写)。

“请你展开调查,了解与豆腐有关的菜名、菜肴以及做法,体会‘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这是一个调查的内容,如果是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理解“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如果课后请学生搜集材料,要适当安排交流的时间,进一步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百尝不厌’一词中的‘尝’可以换成‘看’或‘听’,组成另外一个词语。你换一换,并用它写一句话。”这是写话练习,“百尝不厌”可以换成“百看不厌”“百听不厌”,用“百看不厌”造句时,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美丽的景色、美好的画卷、优秀经典的书籍或影片等,用“百听不厌”造句时,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优美的音乐,神奇而富于变化的、充满感情的、能唤起自己美好回忆的童话、故事、传说、英雄或模范人物的事迹等。

(3)积累

这里安排了两方面的积累内容,一是积累词语,抄写这些词语是巩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教师要注意指导,在书写正确的基础上,还要要求书写美观。二是积累句子。这两句话都是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来写的,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由于学生年龄和经历,对豆腐食品的历史以及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有局限,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补充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料,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对豆腐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