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向死而生读后感 我为何而生读后感(大全5篇)

时间:2023-10-08 13:01:26 作者:碧墨 评语寄语 2023年向死而生读后感 我为何而生读后感(大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向死而生读后感篇一

1.虽然写下这标题,现在所想到的却是一个孩童时期的疑问。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大概都有一个疑问就是

“如果没被生下来,我们将在哪儿?……”

如今,我们懂事了,自然不会为了这问题,再对着深邃的夜空凝想和遐思。

那是因为已经有了这么一次生活的机会。

而考虑更多的是为何而生,人为什么值得活着?

也许每个人都支配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感情。

对**的追求,对**的渴望,对**的展望,是我目前奋斗中三种主要感情。

我也许没有像罗素那样的执着追求,思想境界,博大的胸怀,令人萧然起敬。

正如罗素所描述的那样,他三种支配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感情如同阵阵巨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安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对于心头迷漫着“我为何而生”这样的疑问的我来说,罗素的这些感情的抒发,绝对是最为贴近和亲切的了。

说到这,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也渐渐的清晰展现出来:

无论从迷茫到清晰再到迷茫再到清晰,从快乐到痛苦再到快乐。

我们渴望去驾驭生活,驾驭情感,同时我们也理解。

生活就是这样的,我们必须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

而知道了自己为何而生,为何而活时,我们将更明确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意义。

这样我们才能在欢声笑语中寄语生活与未来。

故寥寥几笔写下此读后感一篇,以慰藉心灵。

人生是一条无法选择的路,人需要美妙的事物,因为美妙的事物,可以是我们心情舒畅。我们也许会为了某一刻的美妙怡人的感觉而独自心醉神迷,也许会为了某一次的慷慨悲歌而痛哭流涕,发现了人生的短暂。

对罗素的关注源于对哲学的朦胧兴趣,很久以前就有想法想了解西方的哲学发展历程,一个偶然的机会拿到了《西方哲学史》这套书,这本书的作者正是伯特兰·罗素,苦于对西方哲学了解的甚少,恐难以读懂,所有便想到寻找罗素的传记阅读。这便是我阅读《罗素自传》的初始目的。

95岁的.生命历程,造就了传奇的一生。贵族家庭的出身,但一生的历程也是跌宕起伏,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也经历过飞机失事的危险,有过牢狱的经历,婚姻上四次的变故,所有的这些从生活到情感,他的经历应该比任何人都丰富,所以,才能有晚年的从容和淡定,才能有他对这个世界和人生的最为独树一帜的看法。

早年的罗素致力于数学的研究,曾经有《数学原理》的重要论著,中年以后致力于哲学研究,也许是因为早期的数学研究经历,所以,他成了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因为他的哲学思想基于数学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所以,他写下的文字对于自然科学知识贫乏的人阅读起来很是费力,尽管是个人的传记,我个人阅读这套书的时候就是这个感受。加上这部传记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私人交往的信件,有些时候需要搞清楚他及与他交往的那些人的历史背景,所以,就更是感到费力。

第一卷讲述的是1872年到1914年,罗素的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青少年时代,他最初的婚姻(22岁与爱丽丝结婚)和写作《数学原理》一书的背景,共42年的生命历程。

第二卷讲述的是1914年到1944年42岁到72岁30年间的生活,介绍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和平主义立场,他的第二次婚姻(1926年9月27日54岁时,与多拉结婚),他对苏联的态度,他在中国的经历和与中国各界的交往,以及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滞留美国讲学时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第三卷记叙了罗素在1944年至1967年从72岁到95岁23年间的生活,其中介绍了他反对核武器试验、防止核战争、解决世界争端、参加和平抵抗活动等一系列事件,体现了他和平主义主张,还描述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90岁寿庆活动的热烈场面,介绍了他发起成立基金会等有关情况。

这部书对于哲学有兴致的人,还是与必要了解和阅读的,因为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不能缺少的人物。

向死而生读后感篇二

当年读过《草样年华》的年轻人们,现在是时候把孙睿老师新写的《背光而生》买来看看了。你会发现,大多数人的人生之路,几乎全部都是背光而生的平凡之路。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步,都平凡。从青春年少到中年危机的心态变化,大概率上,一脉相承。

花了一个周末的晚上一口气看完,看的时候,不停代入,替主人公米乐做决策:这一步走得明显不对,那一步走得也太不周全了,最后这一步,你费那事干么。所以,整体的阅读体验,谈不上愉悦,但这种间接的人生阅历,却让人感到满足。

这种自带准绳的人生,踏实。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未必能一直活得很好。随着网络时代的.繁荣,有太多的翻车事件屡见不鲜。多数人心中都有隐秘的角落,埋藏着隐秘,精致过一生,再也无法坦坦荡荡,所幸人类在这些年进化得忘性极大,不去提醒想起,倒可以落个心安。

草样年华,没有筹码,完全可以直面风险,反正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哪怕全部亏掉,从头再来,成本也是极低的。人到中年后,相对于所得,更在意风险,看准一条路,一直走下去,避险更重要。

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这更像孙睿老师的心态写照,对比着《草样年华》火遍大学校园时的如日中天,可以想到,这些年,他一直在用一种踏实的方式,背着光,努力生活。

期待他的电影早日上映。想看看在背着光的那一面,可以有多么璀璨的生长。

向死而生读后感篇三

《向死而生》书中很真诚地跟大家分享了他在患癌之前、之后,以及积极治疗病症的全部过程。语言很平实、很真诚,读来感觉异常亲切。字里行间,感受到李先生对于人生价值重新的参悟和曾经自己对成功定义的深刻反思。在他这种坚强又积极的心态下,病症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可以说,生病这段时期,是他重新整理自己前半生的最集中的阶段。我曾经看过李先生的那本《世界因你不同》,很受触动。今天再看这部新书,更多的是对自身生病前生活工作的认真反思和感悟。

我常提醒自己:“用宽容的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极大的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的名望、地位,而是看他如何将自己的禀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常说,人生有两个主要的财富:才华和时间。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才华越来越多,但时间越来越少。如果一天天过去,时间少了,才华却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光阴。所以,必须节省时间、高效地运用时间。

不要把全部的时间都去做看起来“紧急“的事情,一定要留一些时间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每天管理时间的一种方法是:早上安排今天要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顾这一天有没有做到两者的平衡。

“其实我们非常脆弱,只要稍稍把追求世俗价值的名利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你真正想做的事往往就被蒙蔽了。我们应该花更多的精力,挖掘自己内心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然后守住初心,不受诱惑地尽力去实践。我想这样的人生才会圆满,没有遗憾。”

可以说,这本书,是李开复先生从死神身边走过一回的深入灵魂的深刻感悟。李先生对家庭,对妻子,女儿的爱,很让我动容。他通篇都在感谢一直支持帮助他的益友们和家人。我相信,懂得感恩的人,一定会福报深厚。也在心里默默为他祈福,祝愿他未来的生活,工作平安,顺利。

向死而生读后感篇四

huashuxi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主旨,认识和感悟人生意义。

2、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品中作者表现出来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文章的主旨,深刻体会并正确认识人生意义。

教学方法:讲个故事,2、读篇文章,3、听首歌曲,4、写段感想,5、悟点道理

教学课节: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从何而来?

人为何而生?

人死后又会如何?

--困扰着哲学界的三大命题

一、从伦理学意义上来说,我当然是我母亲生下来的;从生理学意义上来说,我当然是由一个受精卵经过283天的时间发育而成!而当我们把自身个体放到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中时,再次为我之生感到迷惑与震憾--如果从一个人一生下来往上推,他之所以存在,他的父母必须存在(2个个体生命),他的父母的父母必须存在(4个个体生命)……以此类推,人类出现在300万年前,仅以以计算,二十年一代,15万次。最起码是以2的15万次方的生命个体为基数而产生的;再往下推理的话,在整个宇宙产生的一刹那间便决定了在140亿年后的你的生命的开始。140亿年间有其它各种各样的天灾与人祸,只要在此间中任何一个环节,至少是2的15万次方的个体生命中有一个出了差池,那么这个人的生命都不可能于现今出现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根源就是一个原子或是一粒尘埃或本就虚无,我的生命来源于虚无!mygod!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结论!

有的人碌碌一生,未来得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二、作者介绍

伯特兰罗素(英国):罗素是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本文读来令人感奋不已。值得每一位善良、正义、向往美好人生的青年去阅读,去品味。

爱因斯坦曾说:读罗素的书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我佩服罗素能把深刻的哲理讲得那么简单,而且又不失风趣,他知道的东西之多让人怀疑那是不是一个人能知的,而最最让人惊奇的是他的作品中折射出的人性和理性之光.

三、读篇文章,阅读分析文章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出各个段落之间的差异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2、板书文章结构:

(渴望)爱情爱情带来狂喜爱情摆脱孤独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

(追求)知识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同情)苦难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2、分析文章主题意义

(渴望)爱情:传统意义上对爱情的理解------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

广义上对爱情的理解-----爱---人间大爱,

情---世间真情。

举例:人民总理---周恩来

他离开我们也已经29年。作为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遭的伟人,他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有形的东西,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至今,许多人仍是一提总理双泪流,一谈国事就念总理。20多年了人们悟出了一个理:

总理六有,六无。

一无是死不留灰二无是生而无后三无是官而不显

四无是党而不私五无是劳而无怨六无是死不留言

有大智、大勇、大才、大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着理解人间大爱懂得世间真情。

(追求)知识:例举有关名言

举例:罗素一生追求知识。11岁时就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18岁考人剑桥大学,大学前三年,他攻读数学,第四年转攻哲学。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文几千篇,涉及哲学、数学、科学、社会学、政治、历史、宗教等诸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

作为数学家,他提出了“数学与逻辑是同一的”命题,这具有划时代意义,推动了数理逻辑的发展。

作为哲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数理逻辑方面。他建立逻辑原子论与新实在论,成为现代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

罗素从80岁起写小说,1950年,罗素获诺贝尔文学奖。

(同情)苦难:

举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举例:与通常纯学者不同,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终其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物、并且撰写了大量关于政治和社会方向的著作。“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得他坚决反对导致人类灾难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因反对英国参战,被控反战宣传罪而判刑6个月;1961年,因反战静坐示威,89岁的.罗素与他的妻子被判两个月监禁。他支持希腊与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运动,反动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直到1970年(98岁)初逝世前还抗议以色列发动的中东战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骄傲的说,我已将我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哲人有哲人的思考,普通人也应有普通人的思考,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为什么活着进行思考。

四、听首歌曲,陈百强的《一生何求》

『义不容情』电视剧主题曲曲:王文清词:潘伟源编曲:苏德华

冷暖哪可休回头多少个秋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

我得到没有没法解释得失错漏刚刚听到望到便更改不知哪里追究

一生何求常判决放弃与拥有耗尽我这一生触不到已跑开

一生何求迷惘里永远看不透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一生何求曾妥协也试过苦斗梦内每点缤纷一消散哪可收

一生何求谁计较赞美与诅咒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五、写段感想(每人写100字的阅读感想)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

六、悟点道理

作者邮箱:huashuxiyouxiang@

向死而生读后感篇五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向阳而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个女孩的成长都像一朵鲜花的开放,你可知那些热烈而灿烂的.绽放背后,也有疼痛与忧伤?在年少的光阴里,她们经历挣扎与坚守。痛苦与前进的重重蜕变,当梦想照进现实,当生命盛开希望,让我们一起见证她们逆境中的震颤成长!

在这个炎热的假期里,我读了本励志书——《向阳而生》。这本书讲述了由于母亲工作变动,唐歌只能到七中这个特殊学校上学。一开始那些残疾人让她感到恶心恐惧,美丽善良的米米老师带她走进残疾人的内心,让她改变了对残疾人的偏见与不安。但就在这时,一场从她出生之前就埋下的灾难骤然降临,命运之神抽走了她的幸福摧残着她的生命。唐歌伤心着、报怨着、发泄着,最后她去内蒙古找米米姐姐,米米姐姐飞走了,却留下了一封信,让她明白身边充满关爱。回到家后,一个动人心扉的故事,让她知道父母的爱深如海,渐渐地她走出困厄,走向光明。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米米姐姐和陆以梅。她俩都是白血病患者,面对未来,她们勇往直前,面对朋友,她们给予关爱。在生命的尽头,无私奉献。虽然最后她们没有战胜病魔,但是她们乐观、勇敢、顽强、伟大的精神感染了所有人,让我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