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报告(实用6篇)

时间:2023-09-04 22:33:53 作者:字海 工作报告 村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报告(实用6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报告篇一

自然村理事会:

一、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积极参与商讨新农村建设各项重大决策,对村民会和理事会作出的决议坚决支持,并带头执行。

二、围绕本村的优势产业,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的有关环节,为本村发展的“一村一品”产业作出最大贡献。

三、积极参与到村容村貌整治建设中,按照时间、按要求完成自家建设项目。

3、接通自来水;

4、建好三格式化粪池卫生水冲厕;

5、入户路硬化;

6、房前屋后空地栽果树或阔叶树;

7、按理事会决议积极参与公益项目建设筹资投劳;

8、爱护公共设施,如果我家人损坏公共设施照价赔偿,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扔乱倒垃圾。

四、带头遵纪守法,遵守村规民约;带头移风易俗,不信谣、不传谣,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不参与非法活动,做一个讲文明、守信用、有道德的模范公民。

为体现诚意,本人自愿向理事会交纳保证金元,如本户未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家改建项目,且理事会已向村民公开财务收支情况,理事会有权没收保证金用于公益项目建设。

承诺人:

2012年月日

村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报告篇二

3.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实行城乡统筹,加快农村发展

5.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6.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城市农村手拉手,城乡统筹向前走

8.壮大县域经济,改变农村面貌

9.城乡互动,工农协调

10.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12.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

14.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16.农村要环保,青山绿水好

17.清除农村污染,营造秀美山川

18.民风淳朴,团结和睦,经济繁荣,环境优美

19.建设中心村改造空心村合并弱小村发展特色村

20.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农民生活

21.开发新能源,享受新生活

22.改厕改灶改圈,植树栽花种草

23.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构建环境友好型农村,

24.农村要环保青山绿水好

26.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力推行四民主两公开

27.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

28.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共同富裕

29.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

30.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1.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32.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理顺基层管理体制

34.户户倡树新风,人人遵守公德

35.不打架,不酗酒,不赌博

36.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

37.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积极实施绿色证书活动

38.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39.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40.培育文明新风,构筑和谐农村

村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报告篇三

本文从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进程中具有的传统优势和发展特色等方面以及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角度,提出了农业高等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成为智力支撑,力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农村建设,积极寻求科技成果与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决定了高等农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特殊地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现有格局大多是1952年院系调整形成的,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其学科建设逐步向多科性、综合性方面发展,但却始终是以农业学科为依托,保持着农业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因而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进程中有着深厚的基础和传统优势。发展至今,高等农业院校的全国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省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农业学科为优势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和硕士点,以服务“三农”为优势的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更是形成了其他高校无可比拟的优势。

几十年来,高等农业教育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在保证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校潜力,发展函授、自考、干部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满足了农村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高等农业院校针对学科门类较少、学科结构单一、分布较窄、布局不尽合理的现状,加快了学科建设步伐,着力调整学科结构,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继续发扬了农学学科优势,促进了生物学、工学和管理学院等学科的较快发展,人文学科和理学的基础学科有所起步。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高等农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结构都在逐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逐步扩大内涵,改变单科性封闭式的高等农业教育格局,建立以农为主的,融林、牧、渔、理、工、商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多科性大学,关注农业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一方面在专业设置上进一步调整农业类专业数量,拓宽专业口径,积极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交叉学科专业;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开设涉及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发展与农业有关的加工、工商、金融、市场营销和农村社会服务等专业。同时,积极调整农业教育发展的模式和途径,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积极推行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手段,高效、快捷地为农民或农业企业家提供信息服务和教育资源。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培养在校大学生献身农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拓宽人才通向农村的渠道。有专家提出,分三个层次进行农业方面的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第一个层次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农业劳动者,第二个层次是培养数以万计的农业专门人才,第三个层次是教育出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按照这样的思路,高等农业院校作为高等农业教育的主体任重道远。

从农村发展的长远角度看,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普九教育是起点,高中阶段教育是基础,高等教育是关键。农村高级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农业中小企业主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师资培养等方面都不能离开高等农业教育。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应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己任,通过各种途径,使尽可能多的农民接受高等农业教育的辐射,推进新型农民培植工作。同时,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为农村和乡镇培养大批高级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利用高等农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将科技培训、创业指导、技术服务、跟踪扶持相互衔接,为新农村建设,为培养新型农民提供智力支撑。

高等教育不仅肩负着保存、传播知识的使命,更肩负着进行科学研究、创新知识的使命。高等农业院校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的基础,先进的科学研究设施,这是知识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必须的物质条件。借助现代化的试验手段和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图书情报资源,通过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产生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等无形的新科学知识和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专利产品等有形的科学知识产品。高等农业院校通过准确定位,充分利用人才和知识密集的优势,把大量的科研成果、新品种、新技术,通过各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把这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上的保障,提高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底气”。 高等农业教育把自己取得的科研成果,通过各种形式传播向社会,促进了创新的普及和应用,一方面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也为创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高等农业院校与社会之间的“双向交流”日趋密切,一方面,高等农业院校将不断地及时地了解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自己的需求,进一步挖掘潜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和高质量的人才。另一方面,社会也将不断地及时地向高等农业院校反映生产实际需要,并通过多种联合形式向学校提供办学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的援助及科技成果转让的补偿。据统计,每年有近80%以上的农业科研成果出自各高等农业院校。这为高等农业教育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孵化基地奠定了基础。

强化科技和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首先要加快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一个地方要发展经济,必须要找准产业,依托产业,走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之路。产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有科技作为支撑,要让科技成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强村富民的强大动力。一些地方和部门为此推出了不少推进科技助农的新举措,为农民提供了实用技术,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也为新农村建设找到一个有效切入点和着力点。越来越多的高等农业院校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办学方向,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进农村,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探索农民致富的新方式。

我国的农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教育体系。这是一个以高等农业教育为龙头,以农业职业教育为主体,纵横交错,互相补充的农业教育体系。在这个农业教育体系框架中,高等农业教育处于该系统的顶层,对整个农业教育的发展起着龙头牵引和带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农业高等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资源优势,明确定位,找准重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村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报告篇四

松庄村帮扶承诺书

为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我公司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更好地支持和做好帮扶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公司作出以下承诺。

一、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武乡县委关于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决策部署,把指导员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党委(组)每季度研究指导员工作不少于一次。

二、我公司主要领导是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每年必须到松庄村开展调研和看望、慰问指导员不少于两次。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负责定期听取松庄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工作汇报,督促检查本部门帮扶责任的落实。

三、单位领导主动加强与松庄村建设指导员沟通联系,加强对指导员驻村期间的思想教育和跟踪管理,主动协助石盘开发区松庄村党委和村党组织共同做好管理工作。要经常了解下派指导员的思想状况,经常与指导员谈心,了解工作和生活情况,鼓励其在松庄村基层艰苦创业、做出实绩。

四、大力支持指导员的工作,千方百计帮助石盘开发区松庄村解决实际困难,为指导员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五、认真落实指导员在松庄村任职期间的工资、福利、生活补贴等各项待遇,竭力帮助指导员解决家庭困难;重视做好指导员的安排使用工作。

六、把松庄村作为单位挂钩联系点,单位定期深入松庄村组了解指导员工作开展情况,切实帮助松庄村抓好产业发展、村庄规划,帮助群众致富增收。

七、在指导员驻松庄村期间,不擅自抽调指导员回本单位安排工作,不安排指导员参加各种中长期学习培训;确有特殊情况的,按相关程序报批。

八、认真研究制定挂钩帮扶措施和内容,向松庄村群众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并以松庄村建设指导员为抓手,切实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承诺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村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报告篇五

论文摘要: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农业类专业多年来为当地农村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势下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成为职业学校新的课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来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向第二、三产业方向倾斜,第一产业的农林牧专业呈现逐渐萎缩的趋势甚至被裁掉。有的学校虽然保留了部分农业类专业,但学生的目标是升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将来有利于谋求一个好的职业,没有把服务农业放在首要的人生目标。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30万人(包括农民技术员),与农业人口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而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己超过千分之四,这与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很不相称。农业科技人才的大量短缺与培养科技人才过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即便这样,很多中职学校仍把重点放在对初中毕业生的培养上,这就加大了培养的局限性,培养的数量捉襟见肘。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或者说学习目的的偏离,培养的质量更值得怀疑。

(一)地里位置的优势。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大都地处农业生产前沿,与农业生产能近距离接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职业学校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农业生产的动态,可以有目的的进行指导和服务。在遇到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典型的、普遍的、共性的问题时,可以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综合治理,还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办学经验的优势。

职业学校基本上是从农业技术中学转轨而来,有着多年的办学经验。在对农业人才培养上,可以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初中毕业生成为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还可以培养生产一线的农民,使其掌握先进的科学生产知识。

(三)师资力盆的优势。

就目前而言,很多农村职业学校农业类专业教师占专业教师的20-25%,有的学校这个比例还大。他们大都是八十年代为职业学校定向培养的师资力量,对农业生产有着深厚的感情,农业科技知识比较扎实。

三、农村中职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措施

(一)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针对目前农业发展迫切需要科技人才的现状,职业学校要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农村留得住、能创新、有作为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不但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精通,还要熟知相关专业知识,要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多面手。在实施教学上,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可以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甚至鸡舍猪圈,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从感性认识上强化训练。与此同时,更新旧观念,不断传播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使学生置身于农业科技前沿,用先进的知识武装头脑。加强学生的继续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 农村中职校在培养初中毕业生的同时,还应把培养人才目标对准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这些农民对农业生产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渴望知识,学习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在职业学校深感农业类专业招生难、在校生少的同时,有一个庞大的农民队伍急需培训和学习。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苦于无门,不知道去什么地方请教,职业学校恰恰是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桥梁,完全可以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农民。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学校也只有重新对培养目标定位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在职业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农业类专业逐渐萎缩、招生困难、办学特色不明显等都制约了农业类专业的发展,从而失去了农村中职校生存的根基。将培养人才目标定位在农民这个群体上,学校将在农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会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

职业学校沿袭普通中学的办学模式显然背离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真谛,职业教育不能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不能把学生埋在书本里,实行开放式教学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培养目的的定位为多种多样的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能。培养在校生时可以采取动态的教学过程,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让他们自己制定农业生产的一个小环节,并付诸实施,教师则针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有目的的指导,这样以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

针对农民的培养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进行,农业类专业包涵了农林牧等专业,不同的行业生产也各不相同,比如从事种植生产季节性较强,而从事养殖生产的季节性就差一些。随着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行业的细化程度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农民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既要从基础知识上强化,又要在专业技能上提高。从培训时间上看,种植类专业可以在农闲时集中进行培训,而养殖类专业可以利用下午或者晚上的时间进行。从培训层次上看,可以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后经考试合格后发培训证书:可以注册中职学籍,采取学分制的形式,修满学分即可毕业,享受中职生待遇;可以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按照中央电大学习包的要求,有步骤、系统地进行学习,最后按课程所修学分毕业。

因此,农村中职校在培养模式上要有突破、有创新,不能把眼光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要看的更远,只有采取多种形成是培训,才会有更多的培养对象,职业教育才有活力。

(三)培养方案的制定。

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确定后,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一定要有针对性,既要考虑到农民群体特征,又要考虑到个性发展;既要有稳固的基础知识,又要有前沿的专业知识。培养方案可以以学习包的形成发给每一个学员,让他们有目的的去学习,在学习以前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想做什么,方向的确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村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报告篇六

建设方:_?_?_?_?_(以下简称甲方)

投资运营方:_?_?_?_?_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响应泗县县委、县政府加快新农村建设号召,促进农民致富,发展泗县农村经济,,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城镇化项目进程,甲乙双方愿意为刘圩镇镇政府启动新农村建设项目精诚合作。

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反复协商,就刘圩镇新农村建设合作建设事宜,达成如下合作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一、总则

甲方同意以甲方自有新农村建设项目用地:规划之四山村?约100?亩(附图),以实际丈量为准。

新农村建设用地价格及使用年限,甲方根据有关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的价格执行规划用地性质为新农村建设用地,土地使用年限50年格执行。

甲方负责以甲方的名义申报各项建设手续,并在所有手续完善后,交乙方建设开发,费用由乙方承担。其他任何规费及税金乙方概不负责。

双方协商,为便于今后工作,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班子,甲方履行法律手续,乙方全权负责投资建设及销售。

二、合作范围

甲乙双方合作的范围:

四山村新农村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房屋及配套设施的施工建设,以及通过有关部门批准规划范围内。为本项目服务的配套设施的项目建设,和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拆迁及青苗补偿。

四山村新农村建设用地范围内土地的平整。

四山村新农村建设用地范围内修建道路,及其他公共设施包括水、电、有线及无线通讯、地下给排水网、广播电视线路接入、邮电等服务设施的建设。

双方依据政府最终批准的规划,按地方政府要求进行实施。

双方依据政府最终批准的规划确定的绿化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

拆迁村庄的'土地复垦平整。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政策宣传及执行,及在实施过程中的执行问题。

三:责任范围

甲乙双方的合作方式及责任范围

甲方负责协调建设用地,落实政策实施要求。

甲方负责协调政策落实,甲方负责协调新农村建设地块的地质勘探工作费用有乙方承担。

甲方负责协调四山村新农村所涉及到的所有村民房屋拆迁丈量和异地安置房屋购买合同签订事宜。

四:乙方责任:

乙方负责四山村新该项目的土地测量图纸设计,销售宣传施工实施,及工程验收。

乙方严格按刘圩镇政府上报批准后的四山村新建设方案要求实施,如有变动必须经刘圩镇政府批准后方案实施。

乙方在实施过程中,若甲方需要乙方配合的?,乙方应积极态度对政策的落实宣传,国家各项扶持资金的到位都应努力去做。

乙方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守当地民风?民俗,不做违规违法之事,交付一个合格工程。

五;甲方的权利及义务

依据本协议精神,按国家政策享受泗县新农村建设的及奖励政策。

同时将本协议交由四山村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通过后本协议正是生效。

本协议生效后,将本协议上报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规划局国土、建设部门通过并获得建设所需的各项批文及政策?支持。

责成村民委员会和被拆迁人达成拆迁协议,落实国家对拆迁户的政策补贴及时到位,落实过度费按时分发确保拆迁户平稳过度。

办理建设房屋产权证明,确保搬迁村民获得合法产权。

本协议签订后应严格保守商业秘密,不得向第三方泄露商业机密,更不得将约定给乙方项目擅自交由第三方合作开发。

如因少数村民因客观原因不能购买开发房屋的,甲方负责将销售尾盘的不动产无偿过户至乙方名下。确保乙方合法利益。

六、乙方的权利及义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乙方的权利:按本协议精神,分享甲方利益以外的开发收益。

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将本协议约定的出资义务或合同权利转让第三方。

协同甲方完成开发建设前的各项文件报批及拆迁过程的辅助工作。

按计划开工建设,并保证新建房屋及配套设施验收合格。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

七、实施步骤

本协议签订后,甲乙双方须将本协议约定事项交由四山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获得通过后本协议正式生效。

本协议生效后,乙方组织规划方案设计等工作,需要上报县国土、规划及县新农村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同意后方可实施。

获得前述各项批准后,应及时成立共建办公室,及开工前各项准备,以便于工作顺利开展,共建办公室成立后,乙方负责拆迁政府补贴外的资金及前期建设准备工作、甲方负责协调落实政府各项扶持资金到位的前期工作。

共建设办原则上以村民委员会为主,遇到原则情况,甲方应积极主动协调解决和强力解决建设过程中实际问题。

八、违约责任

本协议签订后,双方应严格遵守,全面履行合同约定,因乙方资金不及时到位影响双方约定的开发时间和进度的,每延期一天按履约保证金的?0.5?%支付甲方违约金,延期达三个月以上的加倍支付违约金,延期达六个月以上的,甲方可终止合同,乙方不得异议。

因乙方建设工程验收不合格,致使无法整改补救,乙方承担全部违约责任。

九、其他

第九条?在本协议签订生效后,项目启动后将前期工作经费贰拾万元,汇至甲方指定的双控账户或则合同终止。

甲方在协议签约生效7日,向乙方全面提供前期所需各项资料及场地,以便于乙方按时施工。

甲方向乙方提供四山村新农村建设用地必须在合同生效10日内手续办理完毕,同时提供相应合法文件。

本协议生效后,不得擅自变更,如需变动有其他未进事宜,经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另签定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应。

本协议一式八份,双方各执四份。政府其他部门需要备案之合同,由双方共同提供。

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

甲方:(盖章)_?_?_?_?_?乙方:(盖章)_?_?_?_?_

代表:(签字)_?_?_?_?_?代表:(签字)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