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实用

时间:2023-07-19 17:56:37 作者:储xy 策划书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实用篇一

1.了解作者和边塞诗。

2.掌握诗歌朗读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理解诗歌的内容。

4.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听读、译读、品读、比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引标:学生说说有关雪和送别的诗句、谚语或俗语

二.展标: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学习目标

三.达标:

(一)了解作者:教师投影作者资料

(二)听读--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节奏

(三)译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解题。

2.学生朗读诗歌,并根据题解划分层次。

3.男女生分别朗读诗歌的两部分,并在小组内讨论诗歌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难懂的诗句。

(四)品读--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佳句

1.教师抽生朗读全诗。

2.学生小组内讨论自己认为诗歌中写的最好的句子,在班上发言它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中两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会诗歌的意境,上句体现了边塞诗的豪放风格,下句体现了送别的惆怅心情。

(五)比读--体会边塞诗

1.教师出示边塞诗的有关资料,学生朗读。

2.再出示两首有代表性的边塞诗。

3.学生讨论诗歌的思想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四.测标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几道本课的练习,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师生小结:

1.说说有关边塞诗的知识。

2.总结如何鉴赏诗歌佳句。

板书设计 :

岑参

咏雪图:忽如    梨花--豪放

送别图:不见    空留--惆怅  作者邮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实用篇二

教师: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脚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诗人对泰山进行过歌咏,你能说出一首这样的诗吗?好,一起朗诵杜甫的《望岳》吧。

学生:齐诵《望岳》。

教师: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岁的好朋友,叫岑参,他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板书:课题、作者)。

教师:学诗首先要读诗,大家以前是如何读诗的呢?

今天我们丰富一下读诗的方式,可以个人读、合作读;可以诵读、演读、唱读。当然大家还可以创设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大家开始准备吧。

学生:自由读诗,小组交流,准备展示。

教师:我们请同学到台前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各种形式的“读”。

1、简说诗中之“奇”

教师:边塞诗的特色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岑参作为唐代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幻灯)。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请大家再读诗歌,说一说你从诗句中发现了怎样的“奇”。

学生:默读,说发现的“奇”。

预设:

胡天八月即飞雪——胡天奇冷,飘雪奇早。

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奇阔,结冰奇厚。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胡天奇冷,将士奇苦。

愁云惨淡万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风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时雪满天山路——路雪奇厚,担忧奇多。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路奇迂,情义奇深。

(提示:如果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教师可以抓住其中的“奇”进行引导。如“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天气奇冷,诗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一点呢?请快速找出来。”)

2、描述诗中画面

教师:读着诗歌,诗中奇异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选一句或者两句都可以。写完与小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个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个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茫茫的边塞,强劲的北风呼啸而来,飞沙走石,白草被拦腰折断,在狂风吹卷之下,不停地打着滚儿。正是八月中秋时节,鹅毛般的雪片却已经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在山峦上,落在树梢上,落在大漠中……整个边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学生:个人描述画面,小组交流。

学生:集体展示。

教师:穿插有关资料引导讲解。

(1)引导深解名句

教师:岑参最喜欢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写到梨花,请看屏幕,一起朗读一遍。

学生:读以上诗句。

学生:说自己的见解。

(2)引导联想想象

学生:说自己的设想。

教师:大家的设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写,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留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

(3)引导感悟情感

请看材料,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岑参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活,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教师:现在明白其中原因了吧。谁来说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乐观向上的情怀。

同学们的联想和想象很精彩,现在,我们就结合刚才精彩的描述,快速背诵全诗。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背会这首诗!开始!

学生:背诵诗歌。

四、用诗

教师:现在对这首诗已经学得不错了,大家知道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是运用。我想和大家做一个用诗的挑战游戏,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化用。大家有些为难,先看两个例子吧。

屏幕展示用诗举例:

1、引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记忆。有了他的记忆,我会感受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伟大之心;也会体味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胸襟,品味他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欣赏他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化用:“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仿《登幽州台歌》)

教师:大家愿意选择哪句诗呢?看来大家都愿意选择诗中的名句。为了避免大家选择的诗句过于集中,如果敢于挑战其他诗句,我们可以给他加2分。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个人进行创作。

学生:展示创作内容。

教师:适当鼓励点评。

五、结语

教师:仔细回味,诗人岑参留给了我们什么呢?边塞的奇异风光,丰富的思想感情,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记住边塞诗,记住岑参。

课即将结束了,请小组长如实的地将本组得分写到小组名下,这节课同学们都有精彩的表现,让我们用掌声对获得优胜的小组表示祝贺。

山东省中语会第十五次年会于xx年4月15日至17日在泰安举行,本人有幸在这次会议上代表初中语文教师做了发言,并荣幸地执教了一节观摩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上完课后感触良多。

感触之一:赢得学生之心至关重要。

这一次,提前见学生,我们的交流是在无意中的一个冷幽默中开始的。我说:“要想知道我的姓,就要先猜个谜语。”“你姓苗!”异口同声的大喊吓了我一跳。但我马上转过弯来,刚才他们的老师领我进来时就说出了我的姓。教室里一下子爆发出爽朗的笑声。

接下来我跟同学们聊起了自己,诸如由于姓名的原因多次被别人误解为是个女老师;我和我的学生如何愉快地在一起打篮球、踢毽子等等。我讲得如以往投入,他们听得如预想入神。我很快用自己的热情、幽默,把他们的精力聚集起来。学生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开始喜欢我,甚至信任我了。从他们的表情中,我还看出他们热切期待着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由此我想起平时听到的一些抱怨,如“学生不认真听讲”,“学生不好好配合”,等等。也许学生真的有些不足,不过,我们教师是否先这样扪心自问:“我真正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了吗?我用最大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了吗?你赢得学生的‘芳心’了吗?”等回答是肯定的时,也许你的忧愁就会烟消云散了。

感触之二:教师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会还教师一个惊喜。

晚上,我有点坐卧不安,毕竟不是自己的学生,毕竟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这些新的“读”诗方法,能行吗?如果学生没有一个人演读、唱读怎么办?思来想去,我决定若真出现此种情况,就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演读、唱读我来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不管怎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快乐,并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所收获。主意打定,我选择了《三国演义》主题曲,开始了自己的唱读训练。

课开始了,很快我的担心消失得无影无踪。学生们精彩的演读、唱读,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也出乎所有听课老师的意料。自演自唱的,歌伴舞的;节奏快的,节奏慢的;两个人出场的,整个小组全体上阵的……。最精彩的当属其中一个小组,一首诗唱下来,竟然变换了五种曲调,简直就是歌曲串烧。他们无穷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让我大吃一惊。虽然还有不少瑕疵,比如表演动作幅度太小,曲调节奏不太适合诗歌的情感等,但仅凭这份认真、勇气,就足以让我为他们喝彩。这节课一开始就使整个会场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气氛,听课的老师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热情的掌声也适时地送给这些天真勇敢的孩子们。

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便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作为教师一定要坚定一个信念:相信学生。

感受之三:课堂就要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出现了一种极为热闹的课堂。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教师退居二线做起了旁观者。由过去学生当“厅(听)长”,摇身一变成为了教师当“厅(听)长”。虽说矫枉必须过正,但这种热闹的背后却是学生见解的不深刻、知识的不扎实。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一开始各种形式的“读”,就是动,而且是大动,另外七嘴八舌地说出诗中的“奇”,也是动的环节。接下来就让学生仔细揣摩诗歌创设的意境,发挥联想、想象,用散文化语言描绘诗中一幅幅奇异美丽的画面,体会所传达出的深厚情义,这就是一个静的环节设计。写完之后,小组合作修改完善写成的片段,又是适时的“动”。用诗环节,学生模仿教师所给的例子进行创作,再次进入静的状态。说实在的,别看有些学生说起来很热闹,但真的一动笔,就显得有些笨拙了。这也正是我们不能只图热闹,而让学生时常静下来的主要原因。

这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还算良好,但仔细想来,还是留下了诸多遗憾。

首先,朗读未能贯穿始终。

这节课第一环节——各种形式的“读”,的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同样引起了听课教师的关注,但接下来的所有环节中,读得太少了,这是一个缺憾。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进行诵读、背读,相信会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课堂上我示范诵读了两句,赢得了学生的掌声。过后想想,他们对这种虽然是有些传统的读的形式,也是很感兴趣的。可惜,忘记了让学生亲自尝试。我觉得,这也是没有真正以学生为本的一种表现。

其次,有些教学环节坡度太大。

我曾经在“用诗”环节上犹豫再三,但还是想挑战一下。这一次为了减小学生“爬坡”的难度,精心选择了两个示例,供学生借鉴。这样,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就可以较好地完成“用诗”的训练。但事实上,学生还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看来正如上次在西安余映潮老师所点评的那样:“用诗”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需要厚实的铺垫才行。不过,尝试就会有收获,尝试的过程就是铺垫的过程,我坚信这一点。

虽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当不懈追求,不断探索,不断提升,力求使自己日趋成熟,力争使课堂日臻完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实用篇三

1.了解作者和边塞诗。

2.掌握诗歌朗读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理解诗歌的内容。

4.品味诗歌的意境。

1.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听读、译读、品读、比读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引标:学生说说有关雪和送别的诗句、谚语或俗语

二.展标: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学习目标

三.达标:

(一)了解作者:教师投影作者资料

(二)听读--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节奏

(三)译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解题。

2.学生朗读诗歌,并根据题解划分层次。

3.男女生分别朗读诗歌的两部分,并在小组内讨论诗歌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难懂的诗句。

(四)品读--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佳句

1.教师抽生朗读全诗。

2.学生小组内讨论自己认为诗歌中写的最好的句子,在班上发言它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中两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会诗歌的意境,上句体现了边塞诗的豪放风格,下句体现了送别的惆怅心情。

(五)比读--体会边塞诗

1.教师出示边塞诗的有关资料,学生朗读。

2.再出示两首有代表性的边塞诗。

四.测标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几道本课的练习,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师生小结:

1.说说有关边塞诗的知识。

2.总结如何鉴赏诗歌佳句。

板书设计 :

岑参

咏雪图:忽如 梨花--豪放

送别图:不见 空留--惆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实用篇四

教师: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脚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诗人对泰山进行过歌咏,你能说出一首这样的诗吗?好,一起朗诵杜甫的《望岳》吧。

学生:齐诵《望岳》。

教师: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岁的好朋友,叫岑参,他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板书:课题、作者)。

教师:学诗首先要读诗,大家以前是如何读诗的呢?

今天我们丰富一下读诗的方式,可以个人读、合作读;可以诵读、演读、唱读。当然大家还可以创设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大家开始准备吧。

学生:自由读诗,小组交流,准备展示。

教师:我们请同学到台前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各种形式的“读”。

1、简说诗中之“奇”

教师:边塞诗的特色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岑参作为唐代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幻灯)。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请大家再读诗歌,说一说你从诗句中发现了怎样的“奇”。

学生:默读,说发现的“奇”。

预设:

胡天八月即飞雪——胡天奇冷,飘雪奇早。

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奇阔,结冰奇厚。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胡天奇冷,将士奇苦。

愁云惨淡万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风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时雪满天山路——路雪奇厚,担忧奇多。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路奇迂,情义奇深。

(提示:如果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教师可以抓住其中的“奇”进行引导。如“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天气奇冷,诗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一点呢?请快速找出来。”)

2、描述诗中画面

教师:读着诗歌,诗中奇异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选一句或者两句都可以。写完与小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个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个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茫茫的边塞,强劲的北风呼啸而来,飞沙走石,白草被拦腰折断,在狂风吹卷之下,不停地打着滚儿。正是八月中秋时节,鹅毛般的雪片却已经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在山峦上,落在树梢上,落在大漠中……整个边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学生:个人描述画面,小组交流。

学生:集体展示。

教师:穿插有关资料引导讲解。

(1)引导深解名句

教师:岑参最喜欢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写到梨花,请看屏幕,一起朗读一遍。

学生:读以上诗句。

学生:说自己的见解。

(2)引导联想想象

学生:说自己的设想。

教师:大家的设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写,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留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

(3)引导感悟情感

请看材料,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岑参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活,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教师:现在明白其中原因了吧。谁来说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乐观向上的情怀。

同学们的联想和想象很精彩,现在,我们就结合刚才精彩的描述,快速背诵全诗。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背会这首诗!开始!

学生:背诵诗歌。

四、用诗

教师:现在对这首诗已经学得不错了,大家知道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是运用。我想和大家做一个用诗的挑战游戏,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化用。大家有些为难,先看两个例子吧。

屏幕展示用诗举例:

1、引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记忆。有了他的记忆,我会感受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伟大之心;也会体味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胸襟,品味他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欣赏他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化用:“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仿《登幽州台歌》)

教师:大家愿意选择哪句诗呢?看来大家都愿意选择诗中的名句。为了避免大家选择的诗句过于集中,如果敢于挑战其他诗句,我们可以给他加2分。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个人进行创作。

学生:展示创作内容。

教师:适当鼓励点评。

五、结语

教师:仔细回味,诗人岑参留给了我们什么呢?边塞的奇异风光,丰富的思想感情,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记住边塞诗,记住岑参。

课即将结束了,请小组长如实的地将本组得分写到小组名下,这节课同学们都有精彩的表现,让我们用掌声对获得优胜的小组表示祝贺。

山东省中语会第十五次年会于xx年4月15日至17日在泰安举行,本人有幸在这次会议上代表初中语文教师做了发言,并荣幸地执教了一节观摩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上完课后感触良多。

感触之一:赢得学生之心至关重要。

这一次,提前见学生,我们的交流是在无意中的一个冷幽默中开始的。我说:“要想知道我的姓,就要先猜个谜语。”“你姓苗!”异口同声的大喊吓了我一跳。但我马上转过弯来,刚才他们的老师领我进来时就说出了我的姓。教室里一下子爆发出爽朗的笑声。

接下来我跟同学们聊起了自己,诸如由于姓名的原因多次被别人误解为是个女老师;我和我的学生如何愉快地在一起打篮球、踢毽子等等。我讲得如以往投入,他们听得如预想入神。我很快用自己的热情、幽默,把他们的精力聚集起来。学生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开始喜欢我,甚至信任我了。从他们的表情中,我还看出他们热切期待着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由此我想起平时听到的一些抱怨,如“学生不认真听讲”,“学生不好好配合”,等等。也许学生真的有些不足,不过,我们教师是否先这样扪心自问:“我真正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了吗?我用最大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了吗?你赢得学生的‘芳心’了吗?”等回答是肯定的时,也许你的忧愁就会烟消云散了。

感触之二:教师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会还教师一个惊喜。

晚上,我有点坐卧不安,毕竟不是自己的学生,毕竟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这些新的“读”诗方法,能行吗?如果学生没有一个人演读、唱读怎么办?思来想去,我决定若真出现此种情况,就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演读、唱读我来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不管怎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快乐,并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所收获。主意打定,我选择了《三国演义》主题曲,开始了自己的唱读训练。

课开始了,很快我的担心消失得无影无踪。学生们精彩的演读、唱读,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也出乎所有听课老师的意料。自演自唱的,歌伴舞的;节奏快的,节奏慢的;两个人出场的,整个小组全体上阵的……。最精彩的当属其中一个小组,一首诗唱下来,竟然变换了五种曲调,简直就是歌曲串烧。他们无穷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让我大吃一惊。虽然还有不少瑕疵,比如表演动作幅度太小,曲调节奏不太适合诗歌的情感等,但仅凭这份认真、勇气,就足以让我为他们喝彩。这节课一开始就使整个会场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气氛,听课的老师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热情的掌声也适时地送给这些天真勇敢的孩子们。

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便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作为教师一定要坚定一个信念:相信学生。

感受之三:课堂就要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出现了一种极为热闹的课堂。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教师退居二线做起了旁观者。由过去学生当“厅(听)长”,摇身一变成为了教师当“厅(听)长”。虽说矫枉必须过正,但这种热闹的背后却是学生见解的不深刻、知识的不扎实。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一开始各种形式的“读”,就是动,而且是大动,另外七嘴八舌地说出诗中的“奇”,也是动的环节。接下来就让学生仔细揣摩诗歌创设的意境,发挥联想、想象,用散文化语言描绘诗中一幅幅奇异美丽的画面,体会所传达出的深厚情义,这就是一个静的环节设计。写完之后,小组合作修改完善写成的片段,又是适时的“动”。用诗环节,学生模仿教师所给的例子进行创作,再次进入静的状态。说实在的,别看有些学生说起来很热闹,但真的一动笔,就显得有些笨拙了。这也正是我们不能只图热闹,而让学生时常静下来的主要原因。

这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还算良好,但仔细想来,还是留下了诸多遗憾。

首先,朗读未能贯穿始终。

这节课第一环节——各种形式的“读”,的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同样引起了听课教师的关注,但接下来的所有环节中,读得太少了,这是一个缺憾。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进行诵读、背读,相信会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课堂上我示范诵读了两句,赢得了学生的掌声。过后想想,他们对这种虽然是有些传统的读的形式,也是很感兴趣的。可惜,忘记了让学生亲自尝试。我觉得,这也是没有真正以学生为本的一种表现。

其次,有些教学环节坡度太大。

我曾经在“用诗”环节上犹豫再三,但还是想挑战一下。这一次为了减小学生“爬坡”的难度,精心选择了两个示例,供学生借鉴。这样,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就可以较好地完成“用诗”的训练。但事实上,学生还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看来正如上次在西安余映潮老师所点评的那样:“用诗”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需要厚实的铺垫才行。不过,尝试就会有收获,尝试的过程就是铺垫的过程,我坚信这一点。

虽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当不懈追求,不断探索,不断提升,力求使自己日趋成熟,力争使课堂日臻完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实用篇五

1.了解每位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2.理解每首诗歌和散曲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4.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简介作者、作品

三、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

四、边读边分析

五、小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实用篇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一角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无情的吹折了焉焉生气的白草。天骤然降温,早晨起来一瞧,才是仲秋的季节,屋外却早早的积了一层雪,雪还不算厚,被风吹折的白草却已经被雪压的抬不起头来。

毫无征兆,一场又大又急的雪从天而降,仿佛忽然吹了一夜的春风,悄无声息的将雪花小精灵排满了枝头。漫山遍野、千树万树梨花绽放,犹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鲜妍明媚,将溶未溶”正可谓是堪称一幅奇景,冰雪世界,美轮美奂。

室内湿漉漉的珍珠缀成的帘子也遮不及任性飞舞的雪花,他们横冲直撞的飞进来打湿了用丝绸制成的罗幕。天气酷寒,我的狐狸皮大衣和锦缎做成的被子在这时早已没了御寒的效果,直想钻到燃烧的火炉中去。屋外的将军执着的一次又一次的拉弓,弹弓好像故意作对似的偏不屈服硬拉不开,就连盔甲也冻的硬梆梆地难以着身。

广袤无垠的边塞上,纵横交错的沙漠上结了高达百丈的冰,云朵昏暗无光失去了往日的洁白光泽,在空中黯然失色的悬挂着,显得郁郁寡欢,很忧愁。

主帅的营帐里则是另一个景象,众人举杯共饮热闹非凡。桌上摆着各种山珍海味,丰盛酒宴从御赐的大将军到名不见经传的小兵都来为君送行。大家酒后肆无忌惮的你一句我一句扯着玩笑,胡琴,琵琶和羌笛各类乐器齐奏着西北边境风情的异域曲调。大家嬉笑玩闹举杯畅饮,偶然提到离别之处则潸然泪下流露出不舍之情,。“祝君平安,一路当心”句句简单的话语令人心情沉重。

雪依旧下得纷纷扬扬十分寒冷,而里面却是温情暖暖。凌冽的寒风猛烈地牵拽着旗子,但冰雪却将旗子冻得如雕塑般动弹不得,任寒风怎么吹都纹丝不动。

轮台东门前送君归京,离开时山峦上白雪皑皑,车马都走的很慢举步为艰,好在能多留一会儿彼此的情谊,能拖一会是一会罢。路上的我们各怀心事显得很是忧伤,完全没有酒宴上说笑时的欢乐,山多高,雪多厚,路多远都比不上你我真挚的友情。“路上保重”这是我对你最后的祝福,你骑上马渐渐远去,可我一直注视着你离去的背直到你消失在天尽头,留下的只是马儿清晰的脚印。

离别的惆怅心情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愈来愈浓,挥之不去。再看天空飞纷的雪花好像都是你留下的信物一般,一直陪着我,那雪凄凉忧愁却又温暖的绽放在我心头。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实用篇七

风雨中的军营。

主帅帐内摆酒为武公子送行,胡琴、琵琶和羌笛演奏着充满漠北风情的优美曲调,增添了送行的氛围。

天宝十三年。

彻骨的寒冷把他从回忆中生生拽了出来。不过是胡天八月,漫山遍野,一片萧条的景象,过了一下子,便纷扬落雪。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人间,已是一片苍茫。

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弓,都护的铁甲冰冷难以被挂,战士们的斗篷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辕门前红旗冻硬了,

山还在,雪还在,君已不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实用篇八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