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雪教案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

时间:2023-10-12 19:51:14 作者:紫薇儿 毕业论文

幼儿园教案的完善和优化是持续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按照您的要求,随机选择一条语句:

江雪教案设计篇一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江雪》。

2 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所描绘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1、谈话激趣:

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刚刚经历了20xx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你都干了点什么?

看来雪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可是,有一个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点儿也不一样,他呀,顶风冒雪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他是谁呢?他是一首诗的主人公,这首诗叫《江雪》。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说一说学一首古诗都要学些什么?

2、目标呈现:

(1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

(2 ) 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预期效果: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这些目标。有信心吗?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

任务呈现: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民主学习:学生自由读诗。

展示交流:

1、 指名分句读诗,适时纠正。

2、 指名领读整首诗。

3、 同桌互读检查。

任务二、想象画面,适时理解重点字词和诗意。

任务呈现:

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交流:

1、指名说想象到的画面,并说清这样想的理由。适时指导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蓑笠翁。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说完,你来说说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不好的地方,你来说得更好一些。

2、听了画面描述,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凄凉。

任务三、体会诗人的感情。

民主学习:学生轻声朗读、思考以上问题。

展示交流

1、(这个老翁很孤独。

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

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板书:孤独寂寞,学习生字“孤”。

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2、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难道他不怕冷吗? )

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1、捕鱼为生)

(2、独享清静)

(3、排解忧伤)

(4、喜爱钓鱼)

(5、心中孤单)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资料一:柳宗元生平简介。“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

那么,面对寒冷,他畏惧了吗?面对残酷的现实他退缩了吗?看资料二。

从他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精神?(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

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练习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练习背诵。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结合插图,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这首诗。

1。请你把这首诗背给同桌听。

2。《江雪》的作者是( )朝诗人( )。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

),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 )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

、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 )的人格化身。

3、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相信大家会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江雪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江雪:江上的雪。柳宗元(唐代)学生补充作者的简介。

二、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1、千山:周围的群山。绝:断绝

诗意:许多山岭看不到一只飞鸟。

2、万径:数量很多的道路。踪:脚印。灭:消灭,消失(没有了)

诗意:条条道路上都不见人走动留下的脚印。

3、孤舟:孤单单的一条小船。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诗意:孤单单的小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4、山:寒冷江面上。

诗意:独自一人冒着满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四、说古诗,读古诗,背古诗。

五、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六、整首古诗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学生交流(凄冷、孤傲)

七、学生质疑:解决问题

八、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九、作业

江雪教案设计篇三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多元解读渔翁,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江雪》,指导学生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阅读补充文章《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没情境,激情导入

师:今天,在香港拍卖会上即将拍卖一幅中国水墨画《图》,可是图画标签磨损了,谁能重新帮助起—个名字?(出示《江雪图》)

(学生回答:《老翁垂钓图》、《冬雪钓鱼图》、《寒江图》……)

师: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画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所作。为了更好地宣传这幅画,让此画卖个高价,香港拍卖会出了一张《招聘启示》,你们瞧——(课件出示《招聘启示》略)

师:同学们想不想光荣地成为其中一员?好!那我们就一起努力吧!

【点评】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都十分注重讲究学法: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强调这些学法,则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对于事物新鲜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尽量淡化教学痕迹,做到教育的“无痕”。

(二)愉悦情境,积极探究

(1)初读古诗

师:为了完成我们的第一项招聘工作,首先做一些热身运动:自由练读古诗。

(生自由朗读)

师:你们看老师在此制定了一个“《江雪》朗读评价标准”——第一层为正确(不读错字、漏字);第二层为流利(朗读流畅);第三层为有感情(能读出古诗所蕴涵的感情)。请同学们对照标准,自我感觉你达到了哪一层水平,并且用你的读来证明。

(教师随机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

(2)扫除生词障碍

(生自由汇报掌握的生词含义和不理解的生词)

师:那么不理解的生词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解决呢?

生:查词典、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

师:好!下面你先查一下词典或资料,查不着就问同学或者老师。

(3)理解诗句内容(评选讲解员)

师:词语的障碍被我们扫除了,那我们如何解决诗句含义的难题呢?

生:我们可以采用词语连句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棒!现在听说电视上流行一个栏目叫《超级女生》,他们的“pk对决”十分有意思,我们今天拍卖会的“讲解员”招聘也采取这样的办法好不好?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生:(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开始了准备)“我是01号选手,接下来由我为大家介绍这幅美丽的图画……,希望大家投我一票。”

【点评】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像“超级女生”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改变陈旧的观念,真正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完成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此时,学生已不再将翻译诗句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了一种乐趣。

(4)感悟渔翁

师:听了我们“超级解说员”的介绍,很多买画的客人都被此画吸引了,他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渔翁可真呀!”有的说:“这渔翁可真呀!”……你觉得他们议论的内容是什么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我觉得渔翁十分孤独,你看漫漫雪天只有他一人垂钓……

生2:渔翁十分勇敢,天这么冷,连鸟都没有,而他却依然在垂钓……

(有的认为是倔强,有的认为是悠闲,有的认为是凄凉,有的认为是……)

师:大家是否想知道在诗人柳宗元的眼里,渔翁是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事迹)

【点评】关于渔翁的形象,我们总是给他贴上“顽强不屈”的标签。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的渔翁又为何如此“孤独”呢?为了让我们的渔翁不再孤独,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元解读。

(5)感悟朗读(评选配音员)

师:每个人眼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渔翁,请把你独特的感受带进古诗,认真读一读,朗读时试着把你感悟到的感情“写”在脸上?然后开始我们香港拍卖会的诗画配音员的评选。

生1:(绘声绘色地朗读)我觉得我此刻脸上的表情是坚毅,因为我是一个勇敢的渔翁。

生2:我想做一个孤独的渔翁,我此时的表情寂寞、冷清……

【点评】“把你感悟到的感情‘写’在脸上”,面对此要求,学生怎能不诗意地朗读。此时的读不仅是单纯多元地朗读,更是学生创造性自主探究教材感悟地朗读,是学生发自于内心地朗读。

(三)拓展情境,开拓练习

(1)对比学习《题秋江独钓图》(评选推销员)

师:请问推销员,你觉得这首诗描绘的景或情与《江雪》有什么异、同之处?推销员们可以同桌讨论,但是要注意倾听同桌的观点!回答时不但要回答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求回答同桌的观点。

(生积极与同桌交流、分析、探究)

(2)拓展知识

师:其实,在我们漫漫的诗歌长河中,还有许多个性各异的渔翁,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点评】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我们的渔翁形象更加饱满,让我们的渔翁不再孤独。

江雪教案设计篇四

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 岳彩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 钓鱼 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 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 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江雪)

此文转载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习《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 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七、运用学法,自学《静夜思》。(注:1994年小语课本中此诗未入选)。

1.出示《静夜思》。

2.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 题意?作者?

(2)明月光?疑?举头?思?故乡?

(3) 解诗句,悟诗情;

(4) 放《静夜思》配乐朗读,配曲录音。

4.指名朗读与背诵。

八、默写《江雪》一诗。

[教案述评]

河南省长葛市教委教研室陈景尧

岳彩花老师是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的青年教师。以上《江雪》一课的教案是她在1994年许昌市优化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参加优质课评比时的教案,她荣获了许昌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岳彩花老师的这节教案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教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教案中可见每个教学步骤都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即体现了训练过程。教案是训练学生未知能力的计划,而不是让学生应该知道的答案汇编。例如:让学生自找生字的相似字,自己解题,自己读诗,自己逐字理解,自己意译诗句,自己体会诗的意境。教师的职责仅仅在于指导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如何学,怎样启发点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既注意答案的正确与否,更注意答案得来的思维过程。如径字是啥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能理解抓、舟等字,则追问其理解思路,以启发其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训练朗读能力上,教案设计具体扎实,可学可练。在体会全诗深意上,又启发求异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总之,让学生训练的主线贯串始终。

二、总结学法,运用学法。本节教的是首古诗,而学生学的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步骤。这是教点金之术,这是使学生终生受用的学法指导,这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了吗?就再练习一遍,自学《静夜思》,并且检查自学效果,整个教学步骤扎实而有序。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江雪)

此文转载

江雪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江雪:江上的雪。柳宗元(唐代)学生补充作者的简介。

二、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1、千山:周围的群山。绝:断绝

诗意:许多山岭看不到一只飞鸟。

2、万径:数量很多的道路。踪:脚印。灭:消灭,消失(没有了)

诗意:条条道路上都不见人走动留下的脚印。

3、孤舟:孤单单的一条小船。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诗意:孤单单的小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4、山:寒冷江面上。

诗意:独自一人冒着满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四、说古诗,读古诗,背古诗。

五、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六、整首古诗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学生交流(凄冷、孤傲)

七、学生质疑:解决问题

八、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九、作业

江雪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2观察一下这三首诗分别是写哪些季节的?(春、夏、秋三个季节)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诗中之画。

1.出示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板书:画)

a.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那些景物?默读课文自由练说,

b.指名读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山路,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独钓寒江雪”,“蓑笠翁”可以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

你是从哪两个字中看出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点红绝:绝迹。灭:消失。

板书:漫天飞雪

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仍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d.出示课件“蓑笠翁”:你看,他身上穿的是——蓑,头上戴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

2.(出示:寒江钓雪图)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

3.绝唱, 雪景如在目前。——顾璘齐读,再次感受漫天飞雪。

四、抓住文眼,读出诗中之情

a.“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消失。“绝”和“灭”: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没有了飞鸟,没有了行人,没有声音,除了鱼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如果没有“绝”和“灭”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

这么寒冷的天气,鸟无处觅食,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呆在家中取暖。千山万径多么荒凉!齐读。

b.“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把四句诗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新的发现?(点红“千万孤独)鱼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于一身啊!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孤独。板书:千万孤独)

2.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是这首诗的诗情。齐读:板书“情”。

五、意境探寻,读出诗中之志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指名质疑:那么冷的天,那个鱼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

2.请大家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原因,如捕鱼为生,独享清净,排解忧伤,喜爱钓鱼等。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吗?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和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 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是这种情况下写的。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5.这首诗是他所处的寒冷凄凉境界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所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再现。《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观赏《江雪》视频朗读。(板书:志)

6.情境朗读。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象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尊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飘下来,好象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你看,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天气是多么寒冷,男生读;

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女生读,

你看,他眉头紧锁,似乎满腔幽怨无处诉说,男生再读。

你看,他目光坚毅,浑身上下透着不屈不挠,女生再读。

你看,他寒江独自垂钓,一身傲气,你们会背了吗?

全体起立,咱们齐背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四、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江上垂钓系列的古诗有不少,清朝王士祯也写了一首关于江上独钓的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应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方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3.现在,我相信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题

秋江独钓图》?指名两个学生说。

4。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小结: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一样,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5.那么这一首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6.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7.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

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

画   漫天飞雪

江雪    情   千万孤独

志   顽强不屈

教材分析: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 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江雪教案设计篇七

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使学生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在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

2、背诵、默写《江雪》并在语境中运用古诗。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着小船上垂钓。

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

(从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的古诗的语言的品味与欣赏的学习)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直至成诵。

2、学生品味诗语言。

(如柳宗元的诗具有一种 对称美,“千山”对“万径”, “灭”对“绝”,“孤”对“独”,蓑笠翁对寒江雪。对这首诗展现的画面是一种凄凉美,这首诗,语言具有对称美。同样的意思,同样是这样的组合,是组合得这么巧妙,这种妙的组合叫人赞叹,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间蕴含的情意。)

(诗意、诗味、诗情仅仅存在于诗的言语形式中,改变了言语形式,诗意、诗味、诗情也就随之改变甚至完全消失了。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之际,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于学生头脑之中。)

1、你们猜一猜,作者写这首诗可能是什么时候。

1、指导朗读,读出苦闷,烦恼,或者读出坚贞不屈,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这里的背景介绍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于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教师的“导”也是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引导。)

1、山道上,空旷无人,俱寂无声,颇有一种:“ ”的感觉。

(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活学活用。)

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写有一百四十余首诗,大多的是抒写被贬后心情愁闷,只得寄情山水田园的诗。

我们来看其中两首诗:出示: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与洁初上人间看山寄京华新龙

海畔尖山似钏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你又如何明白诗中蕴涵着凄凉、苦愁与悲伤呢?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杂思。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营养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学古诗要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

提醒容易写错的字 蓑 笠 独,先抄写生字,再或抄写或默写古诗。

江雪教案设计篇八

【设计理念】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

【设计特色】在关键处提问,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

2.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五、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

(一)《渔歌子》

1.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

3.背诵古诗。

(二)《枫桥夜泊》

1.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背诵古诗。

六、总结。

【教后感悟】

优秀的古诗文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她们凝结着作者个人的魅力、气质、灵魂,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在教学古诗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关注背后的人文因素,这样,短短的几十个字,才会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