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专业14篇)

时间:2024-01-07 12:50:27 作者:紫薇儿 方案

实施方案是指在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过程中所制定并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在面对复杂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来引导我们的行动。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分配、时间的安排以及实施的效果评估等。以下是一些实施方案的成功实践和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推进我校小班化“五环节”教学模式实验实施,切实提高我校广大任课教师对我校“五环节”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认识,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完善“五环节”教学模式操作过程,经学校研究决定于9月25日起开展小班化“五环节”教学模式岗位练兵课活动。力争通过本次活动能不断总结推广“五环节”教学模式成功经验,解决“五环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打造我校教学改革的新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教科研主题:探索课堂教学实效,完善五环节教学模式。

活动重点:本次练兵课活动要实现与我校十三五课题的有效对接,因此按照课题实施的进程,本次练兵课的重点,各教研组和教师要放在探索“合作探究”环节组织的有效性上。

开展顺序:先初中部进行,后小学部进行。

中、小学全体一线任课教师。

1、本次练兵课所有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拒绝听课,只要是一线在岗教师不分年龄大小都要参与此次活动,而且必须按照学校安排的时间来进行。如有极特殊情况须提前向校领导请假,并告知教导处以重新安排讲课时间。

2.各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定要认真组织好课前的教研活动,组内教师要进行集体教研。

3.每位教师务必按照我校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要求,深入研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做好对学生学习前置的指导,力争通过问题的设计能有效组织学生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力争“合作探究”不流于形式。出课教师上课需把教学设计上传到学校网站个人空间,教学设计要突出活动主题,既围绕“五环节”教学,又要体现出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上完课后打印好及时上交教导处,也可交给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收齐后一并上交教导处。

4.当堂没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听课活动,特别是同学科或同教研组老师有课时,务必自行串好课,参与听课活动。听课教师要做好听课详细记录。学校会及时在微信群通报听课教师参与情况。

5.课后各教研组长及时组织好本组成员评课并认真填写“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表(自评和他评)。各位教师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做课教师做好评价,教研组长负责收齐评价表后上交教导处。

6.本次练兵课的方案和上课的时间安排,上传到我校网校通知公告栏处,请老师及时关注时间安排,做好课前准备。本次练兵课的上课时间安排明细也会发到微信群,也可从微信群了解各位教师上课时间。另外在讲课的前一天,还会在微信群中告知第二天参与讲课教师的课节和班级,以便各位领导、老师及时参与听课活动。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对于课堂教学,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总之,21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数学教师除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外,还应更深入进行体育教学实践,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才能成为实施创新教育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重新型的教师。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开拓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组织教师网上学习,丰富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提升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参加到课堂变革中,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三、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习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习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习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习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四、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习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习,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要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领导要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要起到表率作用,鼓舞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9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3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16年3月~2016年12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在工作实验过程中不断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取得更好的进步。

白云山中心校。

2015年2月25日。

小学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课程催放儿童的生命之花——我的课程观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来自市小学,现任该校校长、党委书记。从教26年来,在学校文化、课程开发和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行的认可。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进行一个过于课程的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做的不好,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市小学位于东区,由原路小学迁建而成,目前有在校学生4900余人,教师249人,有两个校区。校区在2007年11月投入使用,校区在2014年9月投入使用。

近几年,小学抓住发展契机,确立“润责”为核心办学理念,以“做一个负责的人”为校训,用责任来浸润全体师生的心灵。

学校在“润责”教育理念的滋养下,以“做一个负责的人”为校训,以责任教育为统领,创设了“一大理念,五大支柱”的学校教育新体系。全校师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润责理念熏陶下,逐步懂得责任、学会担当……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创新教育学校、全国“童趣杯”爱心大队、全国“争当小实验家活动”优秀单位、全国合作学习重点试验基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中小学特色课堂文化建设重点试验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童心阅读实验基地。具体的经验做法在《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导报》《山东教育》《基础教育参考》《中小学校长》等报刊杂志上进行了宣传和推荐。

(一)学校文化突出时时处处育人实效鲁迅先生说“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的土壤。”马克思也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

初入校园,主。

教学。

楼上方“做一个负责的人”七个大字熠熠生辉,这是学校的校训。校训开宗明义、主题突出、简洁明了、位置醒目,凸显我校的责任教育主题,时刻提醒师生要做一个负责的人。

正对校门的是责任文化墙,正面篆刻学校的办学特色——责任,与校徽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背面各有大手小手和深深的大小足印,让人对责任教育产生无限遐想。

在责任广场东侧设置了竹简式石雕责任墙,它形如一卷展开的竹简,古朴典雅,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上镌学校教育理念及古今中外对责任的经典诠释,时刻警醒着师生要牢记责任。

漫步校园,楼名路名园名特色鲜明。学校共有七栋楼,分别以“弘责、励责、笃责、尚责、尽责、明责、润责”命名。润责大道、尚责路、明责路、弘责路的命名均契合责任教育主题。“守责”有抱朴守拙、恪守责任之意,是学校践行“责任教育”的基本保障。“明责”取意知责明理、责己责人,是学校践行“责任教育”的行为准则。“笃责”取意敦笃勤奋、勤勉力行。是学校践行“责任教育”的行为起点。“励责”取意责任修身、励志图强。是学校践行“责任教育”的行为方向。“尽责”取意竭智尽能、无私奉献。是学校践行“责任教育”的矢志追求,寄予教师栉沐风雨、诲人不倦。“尚责”意为崇尚责任、以责为先,是学校践行“责任教育”的精神基点。“弘责”取意弘扬责任、精益求精、尚善尚美,是学校践行“责任教育”的致远追求。

在校园园区里设置了多块石头,在石头上镌刻了“礼”“忠恕”“勤”“健”等字样,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这里我仅举一二例说明。“诗礼”中补充:“礼”的本意是对先人和神灵的尊敬,后来引申为礼仪礼节。“礼”是让我们明确社会中每个人的身份,明白与这个身份对应的责任和义务,然后按照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去做人、做事。比如《礼记·昏义》中说:“礼始于冠,礼本于昏。”“冠礼”就是成年礼,成年了,你不再是一个孩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所以说“冠礼”就是给予一个做人的尊严和责任,不是吃喝一顿就完了。“礼本于昏”,结婚意味着以后不仅仅为自己考虑,还要为对方考虑,不仅要为自己的家庭考虑,还要为对方的家庭考虑,同时对后代负有教育的责任,所以婚礼就是隆重的告诉双方,你们的身份变了,责任也变了,因此古代对责任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也是非常艺术的。我们利用这些石刻对学生不断渗透责任教育,赋予不同阶段不同的人生责任。

润责会堂前有两棵柿子树。每年瑞雪初降,都会呈现“瑞雪兆丰年,柿柿景。

如意”的美丽景观。柿子悠然地长在树上,直到自行掉落的那一刻。见证柿子生命的自然轮回,这是在校每一位师生的责任。我们就是要让责任教育像空气一样,处处熏陶着人的底色,责任感就像地下水一样,时时滋润着人生的根基。

学校校园有一棵树没有成活,我们及时抓住这个小细节对学生进行生命的责任教育。“成长是生命的唯一见证”“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时,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润责会堂前有两棵柿子树。每年瑞雪初降,都会呈现“瑞雪兆丰年,柿柿景如意”的美丽景观。外校来参观的老师们都会惊讶,为什么没有人早早来抢摘柿子?这也归功于责任教育。让柿子悠然地长在树上,直到自行掉落的那一刻。这是在校每一位师生的责任。我们就是要让责任教育文化像空气一样,处处熏陶着人的底色,责任感就像地下水一样,时时滋润着人生的根基。

在全国第五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名牌学校”实施战略研讨会上,作了《责任教育托起幸福教育梦》的典型发言。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张文、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等都对学校的文化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责任教育于细微处浸润学生心灵“给我6年时间,还你一个阳光少年。”这是小学对全体家长的治学承诺。学校把学生德育教育与各项活动紧密集合,顶层规划,基层实践,于细微处浸润学生心灵。

常规活动夯实责任。升旗仪式创新开展“一分钟军姿”活动,在学校宣传栏、网校开设固定版块:“每周责任之星”“每周责任小故事”和“每周责任寄语”。各班都设计了造型美观、彰显个性的“责任文化墙”,级部“责任小明星”风采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责任小明星”评选为平台,深入贯彻落实责任教育,把学生一日常规、文明礼仪、卫生路队、安全纪律、主题活动等表现情况全部纳入评选的内容,采取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等形式全面客观的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评选出的责任小明星在级部风采展板上进行照片展示,号召学生向小明星看齐,激励更多的学生自律自强,争当责任小明星。

“诚信角”见证责任。设立“红领巾失物招领处”,又名“诚信角”,由学生组成的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进行日常维护。学生捡到他人的遗失物品,都会主动放到“诚信角”的相应格子里,填写“红领巾责任储蓄单”。丢失了东西的学生可以随时来认领自己的失物,填写“红领巾责任取物单”。拾金不昧人人夸,诚实守信更可贵。在“送来”“领走”的过程中切切实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社团活动”落实责任。组建小记者站、小实验家、诗文朗读、军乐队、太极拳等社团。自2011年起,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太极拳课程,引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每年组织教师赴陈氏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学拳进修,借助体育课、阳光体育时间相机教学,并选拔学生组成太极拳社团,学生在一招一式中体会中华传统。太极拳和太极扇表演多次在各种文艺汇演中展示。太极拳社团活动不仅是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更是对中华文明的完美传承。

假期履行责任。将责任教育向家庭向社会延伸,除了评选“百名责任家长”外,还开展“我的假期我负责”活动,学生在学校里参加一系列的责任教育,有教育、有活动、有监督,可是放假之后,在家里缺少了学校的教育环境怎么办?特别是寒暑假,很容易出现“5+2=0”的教育现象。假期里对学生的责任教育,主要是从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一些简单的事情做起,从基本的衣食住行、文明礼仪做起。学校统一设计活动量表,家长监督共完成,开学后统一上交,评选“假期责任小明星”。

(三)“传统+科技”演绎精彩校本课程学校把课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构建了“一三五校本课程”体系。“一”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要围绕“润责”这一核心。“三”是指三级课程,多数人参加的课程为一级校本课程,部分人参加的为二级校本课程,少数人参加的为三级校本课程。“五”是指五责课程,即:文明礼仪类守责课程;语言文学类弘责课程;科学科技类励责课程;艺术体育类尚责课程;生活实践类明责课程。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特别强化国学、古筝、剪纸、太极、三棋、泥塑、茶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又特别增设小机器人、小实验家、创客、无人机表演、星球大战等科技类课程,让传统和科技互促共进。

自2013年开始择优引进《国学》教材,全面推开国学校本课程。每年一年级新生都要在国学堂身穿汉服、头戴礼帽举行隆重的拜师礼,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校区将国学与韵律操结合,把传统文化与健身融合在一起,实现国学与艺术的融合。上午课间操时间,伴随着悠扬舒缓的乐声,四千多名学生屏气凝神在操场上同舞太极拳,一招一式刚柔并济,举手投足颇有韵味,这是学校太极拳校本课程的常规展示。每周三在课间操结束后,学生们会奔向自己的“私人定制教室”,校本课程拉开帷幕。国学、话剧、三棋、国画、泥塑、剪纸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心仪的课堂上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2016年,由学生和老师编演的故事剧《红岩魂》一举夺得“市第三届故事力大赛”一等奖。

为打造科技课程训练基地,学校建设了目前市最大最先进的校园科技馆和“桃娃梦工坊”创客室。以科技馆为阵地,开设了音乐制作、科技入门、数字星球、科技体验、数学建模、地理地图、拓扑练习、积木搭建等课程。依托创客室,引进全套乐高机器人设备、高端3d打印机等,组建了以机器人和编程为两大亮点的创客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有着较强科学素养的创客学生。在山东省第二届创新教育节上,学生设计的水果钢琴、打地鼠等交互类软件,智能探测机器人、多功能导盲杖等智能硬件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参观了学校“桃娃梦工坊”展区后,欣然题词:“在创客中,飞出未来的梦想!”学校每年都举办创意童年科技节,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科技智慧创造力。在wro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学校机器人创意队和足球队均获全国一等奖。在全国“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山东省数字化科普知识竞赛中累计有104人获得国家级奖项,326人获得省级奖项,有10名学生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荣誉称号。

二、对课程的认识(一)“课程”是什么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释《诗经·小雅》时说:“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此处“课程”的意思即以一定程序来授事。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也多次使用“课程”一词,如“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又说“小立课程,大做工夫”。这里的“课程”已有课业、进程的意思。在国外,“课程”一词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马道”,指赛马场上的跑道,后转义为“学习过程”。1861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使用“课程”一词,他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统称为“课程”。课,指课业,即教育内容;程,指程度、进程。课程,就是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二)“课程”的历史沿革。

从古至今人们对课程一直在进行不断探索,从古至今课程改革都是存在的。因为,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作为中国古代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从先秦“六艺”到孔子定“六经”,再到“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最后到“四书五经”,国家的官方课程几千年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和延续性。直至清朝,古代课程已经完全沦为由统治阶级任意修改、解释进而实施封建统治的工具。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光绪年间,具有普世性的中国古代启蒙教育正式开始。中国古代用“蒙学”的方式开始启蒙教育。学生在专门的蒙学馆、私塾、书屋里学习,最初学习的内容都是启蒙性的东西,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语言的使用能力等。

从古代的蒙学、书院等过渡到近代的普通教育课程设置,这一阶段是从光绪、慈禧年间开始的,被称为过渡性阶段。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在学堂中引入了近代西方的一些文化知识。民国之后,我国才有现代统一的教育制度。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课程设置才与现在的接近。

现当代国家对课程改革更是万分重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黄百炼语:“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它承载着教育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式,它是我们教书育人的一个核心任务,正因为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中国教育》也撰文: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建国以来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八次。

第一次,是1950年,我们国家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这次课程改革主要是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教育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制度。出台了小学各学科课程暂行标准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形成了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革几乎是全盘照搬苏联模式,完全按照苏联模式来开设课程。

第三次,是1958年,当时国家的总路线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教育方面也提倡要“大干快上”。当时每个公社都办大学,村办中学,大队都可以办小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

第四次,是1963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教育改革的文件,要求回归到以前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安排。此次改革将五分制改为百分制,由学俄语变为学英语。

第五次,是1978年,“文革”结束,百废待兴,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国家组织力量对全日制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并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新教材的编写工作也紧锣密鼓。这次的课程改革主要目的是拨乱反正,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恢复高考。此时的课程设置既遗留有文革时期的色彩,也有向科学靠拢的色彩。

第六次,是1981年开始的,原国家教委颁发了《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984年,又颁布了《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草案)》;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并于同年7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教委制订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学计划(草案),组织编写了第六套通用教材在全国使用。当时已有和国际接轨的意识。以前所谓的和国际接轨其实就是和苏联接轨,现在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国际接轨。课程内容有了很大更新,自然科学中的许多成果被纳入课程中,理科不再享有唯我独尊的局面。

第七次,是1988年开始,原国家教委陆续颁布了“九年制全日制小学和初中各科大纲”的初审稿,1990年,编写了第七套全国通用教材。同年,国家教委还组织修订了1981年的高中教学计划和1986年颁布的高中教学大纲。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各学科教学大纲正式颁布。这次课改是在知识经济来临的背景下展开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指导思想:中国教育要融入到国际教育中去。这个指导思想在2001年开始的第八次课改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1999年底至2000年初召开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启动会议;2001年1月形成课程标准意见征求稿,并于7月正式公布17个学科18本课程标准;2001年4月至6月对20个学科50种教材进行了初审和复审;2001年6月正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秋季新课程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实验;2002年秋季,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验区进入实验。

相比以前七次课程改革,第八次课程改革被称为新课程改革。既然前期的课程、教材是经过多次改革完善、多年。

总结。

研究的成果,那么,为什么还要兴师动众,进行这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国外因素背景来看,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国家都提出加强国际合作,教育上要培养面向世界的公民。

从国内大环境来看,教育是世界各国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基于对教育功能准确而深刻的认识,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且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从改革自身遗留的问题看,建国以来,尽管我国进行了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但是,这七次改革,主要偏重于教学方面的改革,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方式上想了不少办法,出了不少经验,而对于课程,对于教材,改革的不多,触及的太少,力度不大,深度不够(教材虽然出了七套,但后一套教材基本上是对前一套教材的修订),不少弊端没有根除,甚至没有受到冲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对培养目标的新要求,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日显突出。这些综合因素,催促着改革势在必行。

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国家行为、深层次、多层面的改革。它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准备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了调查研究,征求了多方面意见形成的。世纪之交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

(三)课程的发展现状经过一次次课程改革的洗礼,很多学校做了诸多尝试,经历阶段可以用三句古诗来概括。

一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学校发展理念多,实践少;规划多,落实少;二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学校的文化、课程、课堂等多个方面广泛发展,但也仅仅是浅草,就是刚刚起步。理念、概念纷呈,乱花渐迷人眼;三是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进一步规范和固化,到了一个瓶颈期、高原期。怎么样继续开展责任教育,我们还要从初心去拷问——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

三、

课程实施的要求新课改的路上有欢笑,也有泪水;有苦,也有甜;痛快过,也委屈过;成功过,也失败过。基于这一路的经历和实践,我们有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11、把立德树人作为发展主方向十八大确定的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将继续把立德树人作为发展主方向。

以礼立德。孔子曾说:“不知礼无以立”。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首先要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他们提出明确、具体、详细、可执行性高的要求。其次狠抓养成教育。坚持开展班级例会、先进典型人物表彰等活动,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技能也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小学段要根据实际情况,从传统文学、传统艺术、传统技能等多方面,通过开设课程、兴趣小组等多种方式,开展启蒙教育、认知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以行弘德。教书育人,旨在立人。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中曾强调指出,改革教育体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不论什么改革,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这个核心素养体系就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并要求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提出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即从“工具性目标”转为“人本性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要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所以,深化责任教育,必须“目中有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立“责任之德”,必须落实到每个人实实在在地行动上。

瓶。校本课程的核心是“校本”,是为了学校,在学校里发生,基于学校。从这个认识出发,做好学校课程体系,要从以下渠道入手。

(1)精简优化,突出重点。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内在逻辑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培养价值有独特的认知;二是学校资源的独特凝聚;三才是学校品牌的独特塑造。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社会实际。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偏离了学校文化与特色去盲目开发学校课程,容易让课程流于形式。只有多所学校的特色化,才会形成教育整体的多样化,才能避免千校一面。所以学校要提炼核心价值文化,将其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素材。一些学校进行课程建设的唯一指向是追求办学特色,这是特色化课程的误区。追求课程建设的特色化,说到底,是要遵循儿童本位,如果特色课程建设是为了学校办特色而不是满足儿童发展的话,这个特色不是学校所需要的。

(2)提高开发和实施的水平。提高开发和实施的水平,基本点是要遵循规律,多方挖潜。学校教育发展与地域资源息息相关,校本课程要整合地域特色,让地域资源成为课程要素。学生家长所从事的行业几乎涵盖社会所有的层面,其中不乏行业精英和专家学者。学校就可以邀请部分家长开设特色课程。专家也是极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学校要不断邀请资深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指导课程的开发实施。泰勒在《课程理论》中说,课程的设置要考虑三个因素,即教师的水平、社会的需要和专家的建议,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最基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然还要注意一个倾向,就是课程泛化的问题,要防止“校本课程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防止一说发展就是课程,把学校所有的工作都纳入课程的倾向。

(3)改善评价办法。主要评价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要科学制定评价课程标准。校本课程标准,既是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的指挥棒,也是进行评价的依据。实施者确定的课程标准,要明确,具体,教育的目的意义、确定依据、实施途径、教育内容等都要清晰,方式方法要可行,教育动机要符合实际和规律,不可一味追求高大上。第二,要优化评价手段。可以采取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的方式。特别要重视校本课程的过程性评价,要勇于放弃功利性评价,把学生的兴趣与参与作为重点,通过过程监督,检查课程标准的落地实施情况。第三,要评价实施的结果。通过展示、竞赛或者考试等方式,考查课程实施的效果,提高教师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有效性。

3、把课堂深度学习作为发展的主阵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掌握学科学习的方法与规律,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学生持续走向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应该是主动学习,抓住事物“本质”的学习,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1)思维导图——思维方式的变化,突出结构化、逻辑性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与传统单一线性思维方式相比,它更加突出结构化和逻辑性。它可以用于知识创新和思维创新,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在知识创新和思维创新方面,可以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还可以用于获取和存储知识,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把杂乱的信息有条理地组织起来存储在人脑中,同时使抽象的知识以知识网络的形式存储起来,变得可视化。还可以用于交流、评价、反思和调控。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可以用于交流和共享,运用思维导图的可视化优势,学生自己或者他人都可以对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反思、修改和调控,从而提升认知技能。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结构化梳理的过程,从而使学习更系统、深化。

(2)问题导向——解决问题方式的变化,突出方向性、针对性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课堂教学的民主、和谐氛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不是传统的“师讲生听”,也不是学生预习自学的过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尝试着解决一个又一个新问题的探究学习,更加突出方向性和针对性。这样的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和能力为两条主线展开教学过程。上课一开始,直接向学生呈现问题或任务,要求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则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整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策略支持,教学过程中不断循环该探究过程,直至学生独立或者合作成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

(3)训练导学——学习方式的优化,突出层次性、规范化训练导学与“目标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明确的目标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向,以师生活动的构建为基本形态,以达标测试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等教学策略,整体优化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光讲不练、只学不练的课堂相比,更加突出学习的层次性和规范化。课堂主要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目标导航,第二板块是知识探究板块,通过多种方式达成教学目标。第三板块达标测试阶段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检验目标达成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根据不同学科、课型、教学内容确定,通常以检测题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达标情况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精准地把握共性的和个性的问题及症结所在。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要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也确定好了课后辅导的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辅导。

东风催放花千树,在课程改革之路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普京说,如果我们忘记了苏联,那就没有良心;如果谁要回到苏联,那就是傻瓜!我想,对待新课程改革我们也要秉持这样的态度:借鉴以往、不断反思、认真平析、继续再战!谢谢大家!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教学。

策略,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构建高效课堂为载体,以教师全员参与教研活动为抓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课程改革的意见,结合各学科的实际状况,制定本校实施方案。

二、课改目标: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引导教师全员参与教学研究,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工作机制。通过努力,使我校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取得新突破、凸显新亮点、开拓新局面。具体到课堂上要体现让教师授课时间减下来,让学生全部动起来。

三、

课改方式: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典型引领。

四、课堂模式:

1、时间模式:20+25(老师20分钟,学生25分钟)重难点知识教师精讲不超过20分钟,把其余的知识点放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

2、组织形式:师生合作,学生和谐互助。

3、教学方式:

(1)明确目标: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a、学生学什么?b、达到怎样效果?(3)展示达标:对自主学习效果进行展示,确保自主学习有成效。

(4)交流探究:教师、学生提出问题交流探究。

(5)解惑拓展: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精讲点评,拓展延伸。

(6)穿插练习:每个知识点进行穿插练习。

(7)巩固反馈:以课堂练习、检测等形式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效果。

总结。

会,举办观摩课,推动本组课堂教学改革。

2、把学习芦新村学校经验和校本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引导教师借鉴芦新村学校的成功经验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分学科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以开发校本课程为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把芦新村学校经验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在借鉴、移植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3、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要定期和学生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思想、行为、学习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发展。

4、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通过互相说课、听课,不断找出课堂的问题所在,使同伴之间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积极创造条件,让老师去先进学校观摩学习,开阔视野,取长补短,以提高驾驭课堂能力。

5、以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为手段,将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明确列入课堂教学评价表内进行直观评分,如课堂讲授不超过20分钟,通过大面积的听课调研和评课,提高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自觉性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动性。

6、学习芦新村学校的经验要避免“拿来”,全盘接受、全部照搬。而是要辩证地分析,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每个教师每周要写一篇学习活动反思笔记,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摸索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2016年9月。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一、背景近年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大发展,原有的教育资源与现有招生规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作者:朱晓辉作者单位:江苏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221003刊名:现代语文(教学研究)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小学思政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和时代进步的需求,小学思政课程改革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也参与了这项改革,并在实践中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现在分享给大家。

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

在过去的小学思政课中,教师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在传授知识和道德规范上,而在改革后,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关注社会问题,关注新闻热点,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增加活动和案例的引导教学。

在以往的思政课中,老师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往往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而在改革后,我们增加了活动和案例的引导教学,例如加入游戏、小组讨论、剧本演绎等形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体验知识的乐趣和价值,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维度展现教育资源。

改革后,我们开始注重多维度展现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主题课程和专题讲座。我们邀请了行业内顶尖的专家和学者,让学生通过听取他们的演讲和交流,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认识。

四、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在改革后的小学思政教学中,我们坚持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的分析,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个性化地开展教学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道德响应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使教育更全面、更科学。

五、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一直是我们教育的重要方向,改革后,我们将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这样,我们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他们全面、综合、多元的能力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思政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和实践,寻求最优解决方案,不断探索、创新,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期待未来更多的改革实践,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持续发掘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方式方法,培养更多优秀的公民。

中学课改实施具体方案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我们从备课入手,加强备课策略的研究,强调必须集体备课,一改以往备课的模式。充分“利用”好教材,设计好学案。该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习等等。要求教师上完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出教学过程中的有益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积累素材。

六、抓好校本教研,提升课改水平和品位。

提倡课改教师把教学中的收获、感悟、困惑,通过博客或书面的形式进行整理、反馈,以做好集体教研发言时的准备,利用每周的固定时间进行“心灵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要求人人都要发言,促进教师多想、多听、多闻、多做,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增进对新课改的感悟和体验,提高实施新课改的能力。

七、聚焦课堂,改变方式,培养课改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认为课改核心是聚焦教学,聚焦课堂。因此我们把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此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1.是抓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播者、讲授者或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应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2.是抓课堂氛围的营造,积极构筑师生平等民主的教学平台,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学习者,应把学生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提倡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营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学生小组合作的良好习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3.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自学、交流、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

4.是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完善小组评价,多鼓励小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八、保障。

首先是成立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要求和职责。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对一期课改理论的学习;领导小组成员深入教师群体、深入课堂,关注并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及时掌握课程改革在课堂中的动态和进展情况,要求每个教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写好总结和体会。一期课改出现较好的效果,再进行全校展开教改。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3、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幻灯片,复习生字)。

2.读词语。

3.练习:猜一猜,连一连。

二、出示第一幅图。

1.看图:小朋友看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小朋友请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出示幻灯片(第一自然段),谁能读出乌鸦十分口渴、非常着急的语气?

5.指名读。

6.自由读。

7.齐读。

三、出示第二幅图。

1.谁来说一说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呢?

2.指名读。

3.看图体会乌鸦喝水时的高兴的心情。

4.出示字幕(第2、3自然段),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5.指名读。

6.谁愿意做这一只快乐的乌鸦,说说你用了什么好的办法呢?

7.老师演示,同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哪位同学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四、读整篇课文。

五、拓展。

1.讨论乌鸦喝水办法的优缺点?

2.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做呢?小组内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小学思政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思政课程也开始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思政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在小学思政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我也有幸参与并深受启迪,下面是我的几个心得体会。

第一段:认识思政课程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思政课程逐渐从传统的政治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转型,学校的思政课程也不再仅仅关注政治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小学思政课程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思想品质的提升。我们要从课程定位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让小学思政课程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第二段:打造有效的课程内容。

理论知识的传递是思政课程的重要一环,但是知识的传递单一枯燥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因此,我们应该在课程内容中加入更多的情感元素和趣味感受,使传统的思政课变得富有生机和趣味性。同时,我们要注重与现实社会的结合,把日常生活与课堂相结合,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去探究现实的问题。

第三段:培养生命素养和创新思维。

思政课程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生命素养和创新思维。生命素养主要包括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让学生不仅仅能够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能更好的保护他人的生命。创新思维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需要让学生从小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造力。这些素养的培养需要在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和活动设置中贯穿始终,并且需要在不同层面和阶段来发展。

第四段: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评价是衡量思政课程质量的重要一环,它能够反映出教育教学的效果。在评价思政课程的时候,我们应该注重多样性和科学性。多样性的评价因素包括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另外,我们要注重科学性,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评估学生的思政课表现,这有助于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小学思政课程改革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其次,多样性的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性。再次,生命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是非常有助益的。综上所述,思政课程的改革是学校素质教育迈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更好地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一个教育人员必须承担的任务。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将会沿着更加丰富、多元、个性化、探究性的路子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平心而论,思政课程有其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性,这些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已得到广大师生的赞同。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让思政课程真正成为引领和推进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语文课程改革体会-02-1118:17语文课程改革体会曹殿成与其说教育改革,不如说教育发展。改革促进教育的发展。特别当今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与快速进步,以及全球的一体化,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其超前性与跨越性。其宗旨与目的就是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基于此,课程改革实为必然,而且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教育与课程将会不断的进行改革、发展、进步。从长远的角度看,不改革的教育是不能想像的。因此,应该视教育改革为事物发展的常态,否则是教育发展的滞后。

具体的说,从我国近二、三十年来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演进变化,就可以看出教育的发展的进程。如:教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而这一过程反映了我们国家社会发展与民族复兴对教育的需要。对于这一点,所有搞教育的人,全体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应该有清晰的认识。这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即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必然要求课程及其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从开始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和从开始的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实验,本人做为一名参与其中的地级市中学语文教研员体会最深的就是这一点。

其实,本次课程改革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及其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推动最大也是这一点--教育育人理念的更新。道理本来很简单。就如有些领导和老师所说“我们做得好好的,该什么啊!”是啊,他学校管理得很自如;他学生教得很顺手,但是却忘记了我们教育育人的目标和要求不可能永远不变。

对青少年的教育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为人与发展。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一世前十五年。学生得了高分考上了大学,是学校和老师的成就,但不一定是学生的一生。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基础教育也应该树立起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不仅仅能够让考出好成绩的理念,积极、扎实、稳健地实施课程改革。

教育是发展人事业。基础教育是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我们应该具备一点教育家的素质--教育的.功利在未来,在民族。

教育改革是艰难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期冀三年、六年,一两轮实验就取得成功,也许是不现实的。况且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需要诸多必要的条件和知识、智慧与技能的支持。

必要的条件,首先是具有“法规”效应的课程标准和代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意旨的清晰而彻底的教育理论,给课程改革以明确的指导。而众多学者的各种“解读”、阐发与新见等的“百家争鸣”与学术界的研究探讨,待其理论成熟,再将应用于基础教育实践不迟,以免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教学思想与理论上的诸多迷茫与困惑。其次,课程标准中,应该有比较详细的学科常规教学实施规范和可操作的评价办法,既能够使广大教师正确的实验课程,规范课程实验,又能够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能够使教育管理部门正确的评价改革,又能促进课程改革。第三,教材要典范、好用。它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它是教育教学的凭借。没有教材不能进行教育。教材对于中小学十分重要。教材的编写体例、内容选取、教学与学习要求等,都要科学。好的教材是教育成功的一半。同时,教材要为教师配备科学、完整和好用的教学指导书(教参)。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教师用书》多有意为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留有个性发挥空间的做法,并不怎么符合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县及其以下层面的中小学教师使用起来很困难。事实上,中小学教师每天八小时多的教育教学坐班劳动非常辛苦,而真正具有研究能力和机会的老师只是少数人。如果有了常规教学规范、评价办法,有了好的教材和教学指导书,他们会教得好,也会教得轻松。

新丰三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入我的视野。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特别是精神的价值。越是崇高的境界,越是纯净的层次,越是深藏于迂回曲折的过程里。比如登山,一个个台阶,是拖起你生命之峰的基石,一道道绝壁,是刺激你生命活力的养份,极顶的风光,只有在征服了过程的艰险之后,才会具有勾人心魂的魅力。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先后召开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的交流会。使全体教师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也实现了旧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语文采取了尝试“三步”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手写作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带着自己碰到的.问题),最后可模仿借鉴所学课文内容修改自己的习作。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但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中学课改实施具体方案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心动,心存危机,忧教学质量。

我校始终认为,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始终坚持不懈的抓教学质量。近年来,我校派出百余名教师赴外地学习,杜郎口、洋思、永威及昌乐等地都有他们的足迹,先模仿后实践,并积极参加第一批课改校的各种活动,在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教学模式的道路上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但我们的`探索一直未成体系和规模,始终感到有力无处使。

二、行动,付诸实践,探高效之路。

20xx年11月25日,在全体校领导班子会议上,按z二中教学常规的学习经验,实行“过筛子”式的方法,要求人人过关;11月28日的教学例会上制定了分组方案和“主体、全体、大容量、师生共同成长”的高效课堂标准,并交付各备课组讨论达成一致意见;12月14日全体教师会上,宣布启动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大练兵阶段、示范课阶段及精品课阶段。在整个高效课堂活动中,我们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广泛征求意见,一句不嫌少、百句不嫌多,认真倾听广大教师的心声,“少讲少讲再少讲,放手放手再放手”,“多备课少讲课多反思”是大多数教师的共识。很多老师深有感触地说“高效课堂活动颠覆了我的传统观念,相见恨晚”。

三、感动,彷徨之季,进课改之列。

探索课改之路迷茫期,县教育局吸纳我校入“正规军”,我们光荣地成为第二批课改校。全体师生备受鼓舞,意志更加坚定,方向更加明确,可谓久旱逢甘霖。课改专家梁恕俭先生在我校做了题为《课改实施路径》的专题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更加明确地方向。

“学会、会学、乐学、创学”,“忍受、接受、感受、享受”,“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等理念及小组建设指导意见像灯塔一样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一边加强理论学习,考《课程标准》和《高效课堂100问》,认真完成房涛主任布置的作业,每位班主任制定本班级小组评价机制,任课教师人人写高效课堂反思体会。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开始实施第一阶段高效课堂大练兵活动,截止目前,第一阶段活动已圆满结束,共评出了20位骨干教师。现正在进行第二阶段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拟定5月初进行第三阶段的精品课展示活动。在已经过去的高效课堂活动中,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全程参与,深度参与,时浩校长和我本人更是全程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使整个活动有条不紊,和谐而高效。

在县教研室领导的组织协调下,我校积极加强校际互动,邀请第一批课改校教师来校交流。

四、督查,及时通报,防“复辟”发生。

诚然,高效课堂理念并非人人都能接受,保守思想,畏难情绪,迷恋个人讲授,陶醉于自我表演等现象还相当严重,练兵时有模有样,回到课堂实践中又旧病复发,因此,加强督查,让高效课堂理念的萌芽在每个教师的心目中更加茁壮成长的工作就显得尤为艰巨。为此,我们制定了督查方案主要做法是:边进行边总结,边演练边督查,对教学情况进行日通报、周通报,对情况特殊的教师进行个别谈话。

五、坚定,破釜沉舟,求答卷完美。

我们坚信,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课改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全校师生一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改专家布置的任务,强化创新意识和执行力,让z二中学生幸福健康成长,让课改成果惠及每一个二中人,向领导交一份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