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教案反思(精选13篇)

时间:2023-12-23 22:07:13 作者:MJ笔神 工作总结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前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为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勤俭节约教案

1、进一步提高学生“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让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虽然生活好了,但还是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2、明确勤俭节约,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行动的目标和信念。

3、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爱惜物品、自觉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树立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

2、指名读。

(甲:默默,你在干嘛呢?

乙:我早上买的饼子和牛奶吃不完了,准备扔了。

甲:那是不是有点浪费啊?

甲:也是,国家现在也提倡超前消费,既然如此,就更没有必要再提倡节约了!)。

3、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是的,这些资源究竟如何宝贵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1、一度电能干什么?

2、一张纸的价值。

3、一滴水的作用。

尽管这些资源很宝贵,但还是有些人在浪费!

1、浪费电的现象随处可见及其后果。

2、浪费纸的.现象屡见不鲜及其后果。

3、浪费水的新闻屡屡报道及其后果。

4、浪费粮食的现象到处都有及其后果。

同学们,就是因为这种种的浪费,你看:地球母亲和人们正遭受着多么大的苦难!

为了几十块钱起早贪黑卖菜。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

不畏寒冷在外打工。

每天憋在车内的司机们。

辛苦耕耘在讲台上的老师。

救死扶伤的医生护士们。

烈日下的交警。

办公室里不见天日的工作者。

所以,同学们,我们还能拿着父母的辛苦血汗钱来浪费吗?

其实不止是我们,古今中外的很多人都很勤俭节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2、伊丽莎白二世的节约。

3、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的节约。

上体育课、活动课前自觉关闭电器,做到“人走灯灭,人离扇停”。

放学后自觉检查并关闭教室内的所有电器开关。

提倡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用完水后,要及时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

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更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一种品质。勤俭节约这样的优良品质应当是伴你一生的良好品质,希望大家能够紧紧追随着它!

勤俭节约班会教学反思

1、早准备,早动手。对学生的调查实践活动进行了充分的指导。我提前2周的时间对《节约用水》中需要学生调查实践的部分进行指导,对于学生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的调查逐步走行正规。例如:如何在家庭中节约用水?许多学生只知道把洗菜水用来冲马桶等,却不知道能节约多少水。我就指导:测量菜盆的各项数据,然后用数据求出圆柱的体积,再统计每天大约要用多少盆水等。通过细致的指导,学生得出了准确的数据,并把调查的过程以照片的形式保留资料,为课堂上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2、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节约用水》是每个人,每天都面临的问题,通过调查学校的水龙头、在家中的实践活动等拉近了数学与学活的距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利用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的节约用水的动力。我从网络上搜集中国西南百年不遇特大干旱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用事实感染学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4、注重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课前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的数据填写统计表;课上指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制成统计图。

当然,本节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由于课堂时间的制约,可以让学生把制条形统计图,改成画折线统计图,这样可以省出一部分时间。

2、由于计算数据时,用时间较多,所以课堂上计算的数据相对少。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加大计算量,例如:计算每个水龙头每天的漏水量;1年的漏水量;全学校的1年漏水量等。如果笔算很费时的话,可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勤俭节约教案

1、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

2、懂得从小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3、积极投身于“全民节约,共同行动”中,争当节约小标兵,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班教室。

一、出旗。

二、唱队歌。

三、中队长讲话:(主持人)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少先队员们,我节约,我快乐主题班队活动现在开始。

(一)了解节约:

主持人:同学们,有一首古诗,我们代代传唱,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下。

配乐诗朗诵悯农。

主持人:这首诗告诉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节约每一粒粮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要节约的何止一粒米,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从古到今,就有许多节约的感人故事,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下面就来听几个节约故事吧!

(1)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2)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主持人:

听了上面的故事,真让我佩服这些人,我们的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而在国外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但是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却开始出现了浪费的行为,请看下面的场景:

(二)演一演、说一说身边的浪费行为。

1、一个队员坐在位子上写字,写着写着,错了一个字,他立刻把写错的纸撕掉,写着写着,又错了一个字,他立刻把写错的纸又撕掉,终于写完了,他把撕下来的纸看夜不看直接扔到了废纸篓。

2、谢佳萌坐在中央,伸出手当水龙头,介绍:我是小小水龙头。马宁泽,大汗淋漓,一边擦汗,一边说:“真热呀,我得到水龙头上冲一冲”,于是在“龙头”上洗手。杜雪娇跑过来边走边说:“洗手喽,洗手喽。你让开。”两人同用一个水龙头,说着“走开,你走开”争抢起这个水龙头,互不相让。后来干脆玩水。忽然上课铃声响了,两人说:上课啦,快去教室,撒腿就跑。水龙头喊:“快过来把握关掉,关掉”。

主持人:以上这两种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你看了有什么感想?

队员:浪费行为,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不应该浪费。

队员:纸的原材料是树,为了保护树木,保护环境,我们应该节约用纸。

主持人:是啊,浪费真可惜,你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浪费的行为?

主持人:看来我们身边浪费的现象还真不少呢!你知道这些浪费现象会造成什么危害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各小组的调查报告:

(三)交流有关浪费造成的危害报告:

一小组:

勤俭节约教案

1、了解粮食知识,体会粮食来之不易,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不丢馒头、不倒饭菜的好行为。

2、培养学生分辨能力,养成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结合《弟子规》,熏修感恩劳动、感恩父母的好德性。

开始部分:

学生齐读《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祖国地大物博……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巨大的浪费了!

然而事实摆在眼前:我国人口己超过13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减少;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在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因此减少粮食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

现实绝对不容乐观!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不错,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早已解决了旧中国几千年没法解决的人民吃饭问题。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可是,透过下面的数字,我们也应该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仅使吃饭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且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有这么一组数据。2000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2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真是一张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万人就要吃50亿公斤的粮食!所以,增产粮食,节约粮食,对我们的国家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第一环节发放“问卷”,调查早餐状况。

问题一:早餐你吃了几个馒头?

a.经常吃两个。

b.经常吃一个左右。

c.经常吃不到半个或基本不吃。

问题二:对于吃剩的馒头,你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a放着,等饿了再吃。

b吃不完随手扔掉。

搜集并整理数据。结果如下:一。经常吃2个的9人,占45%;吃一个左右的7人,占35%;基本不吃的5人,占25%;二。对于吃剩的馒头,“扔掉”的8人,占40%。

师:统计数据,我们分析:

一、平时喜欢吃馒头的同学,占不到一半;

第二环节讨论交流,重新认识馒头。

师:同学们,当你拿起馒头时,首先会想到什么?是不是它的味道?这个馒头好不好吃,甜不甜你有没有思考,这个馒头是怎样来到我的手里的?在它身上,究竟有多少故事呢?那么,就让我们刨根问底,看看馒头的由来吧!

一、馒头是怎样“炼”成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归纳小结,形成答案)。

小组甲:时间周期长。馒头取材于面粉,面粉来自于小麦。秋播,冬生,春熟,夏收,结束了小麦的轮回,接着进入加工厂,磨成面粉,然后来到食堂,经历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在热气腾腾的蒸锅里,“破茧成蝶”成了白白胖胖的馒头。

小组乙:劳动强度大。从田间地头,馒头开始了它漫长的“演变”:耕种,管理,收割,脱粒,晾晒,入仓,运输,加工,制作,最后一站是教室。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小组丙:参与人员多。有农民伯伯、收割机师傅、运输司机、加工厂工人、炊事员、值日学生等。一个小小馒头,竟然凝聚了这么多劳动者的付出,真是来之不易啊!

二、馒头(小麦)的营养。

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本草拾遗》中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面粉经发酵制成馒头更容易消化吸收。主要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是人们补充能量的基础食物。馒头制作简单,携带方便,松软可口。有利于保护胃肠道。胃酸过多、胀肚、消化不良而致腹泻的人吃烤馒头,会感到舒服并减轻症状。

师:同学们,馒头来之不易,是无数劳动者汗水的结晶,它食用方便,制作简单,营养丰富,为我们提供了生命的能量。这么好的食物,我们有什么理由糟蹋呢?把吃不完的馒头扔掉,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呢?第三环节结合《弟子规》,谈谈对浪费粮食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言,杜守兰记录)。

同学甲:早上不吃馒头,上课时肚子饿,头晕,身体没劲,就会影响学习。经常不吃早餐,营养跟不上,久而久之,疾病就会来找你了。比如肠胃病、结石等。身体垮了,父母会担心难过。身有伤,怡亲忧。这是不孝的行为啊!

同学乙:丢馒头是一种浪费行为,糟蹋粮食更可耻!既对不起种粮食的农民伯伯,也对不起爸爸妈妈。他们辛辛苦苦挣钱,供我们吃,供我们穿,供我们上学,我们却不珍惜,这也是不孝的行为。

同学丙:经常丢馒头是一种坏习惯,长此以往,长大了就变成败家子了。到时候,浪费的就不仅仅是粮食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乱丢馒头、乱倒饭菜也是一个品德问题。德有伤,怡亲羞啊!

师:是啊,小小一个馒头,却蕴含了这么多道理。人不学,不知道啊!今天我们终于明白了,丢馒头原来是一个很严肃的道德问题。道德滑坡、良知泯灭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少吗?那么,就让我们走出校园,看看社会上那些丑陋的一面吧!

第三环节朗读。

文章一:《餐桌上的浪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饭店吃饭已成为寻常事。然而,餐桌浪费却成为普遍现象。那么,餐桌浪费到底有多严重?怎样才能减少餐桌浪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到阜城的一些饭店作了调查了解。

“大汤黄鱼”的骨架还没有露出来,“坛子肉”仍然是满的,整盘的“炒鸡丁”只动了几下筷子……整桌精美的菜肴似乎只吃了不到一半,客人就“埋单”了,也没要求“打包”。于是,饭桌上剩下的一切被迅速倒进了泔水桶。这是在某饭店出现的一幕。

这样的场景并不稀奇。记者随便走进哪家大饭店,都看到了类似的事情在不断地发生。

餐饮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阜宁县城餐饮业每天产生泔水垃圾不少于3吨,其中被浪费掉的,保守估计也占总量的一半。

县城一家酒店的餐饮部经理曾留意消费者的浪费问题。严重的时候,她发现可摆50桌的大厅,没有哪一桌没剩下菜品,剩得多的甚至两三道菜基本没动。她认为,中国人的不良就餐习惯真该改改了。

文章二:《暴殄天物,罪莫大焉》。

师父问她:“你是不是不喜欢吃馒头的皮儿,每次都把它撕下来扔掉?”

女记者惊讶地说:“噢,师父,确实如此。我从小就不喜欢吃馒头皮儿。这也有罪呀?”

师父笑着说:“你都把馒头皮儿扔到自己胃里去了,久而发酵,能不痛吗?要知道,‘暴殄天物,罪莫大焉’。粮食和蔬菜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就是让人们食用裹腹,可是你却因为不喜欢吃而浪费了。要知道今天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每天吃不饱肚子,甚至饿死。你应该感到惭愧才是。再者,许多国家都有在垃圾箱捡食物吃的人,发达国家也不例外。这些人都是因为前世浪费粮食、糟蹋食物,才有今天的果报。前世扔掉的,今生还要再捡回来吃。要警觉了!”

女记者不无惭愧地问:“我应该怎么样办呢,师父?”

“生忏悔心,今后不要再浪费食物,你的病慢慢就会好的。”

师:听了上面的故事,你有何感想呢?作为学生,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第四环节倡议书:《拒绝浪费珍惜粮食》(班长读)。

同学们,为了让贫困家庭早日远离饥饿,让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以勤俭为荣,以浪费为耻。为此,班委会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吧!

勤俭节约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2、懂得爱惜物品,勤俭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增强学生的节俭意识。

教学重点:懂得爱惜物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增强学生的节俭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用古诗,导入课题:

1、同学们,知道10月16日是什么日子吗?(世界粮食日)说到粮食,同学们会想到哪一首古诗呢?(《悯农》)。

2、听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想?

3、师小结: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勤俭节约,古往今来,勤俭节约的人比比皆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爱惜物品勤俭节约》。板书课题。

二、感受体验,明白道理:

2、读一读:出示课文内容,说一说我们要爱惜哪些物品?

(爱惜粮食,珍惜水、电资源,爱护环境……)。

3、学一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第四条就告诉我们:(出示)。

4、算一算: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生活富裕了,浪费点怕什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算一笔账:

出示:

(1)每人节约一张纸,全国13亿人节约多少?

(2)如果一本作业本需要20张纸,节约的纸课做多少本?

(3)如果把做成的作业本发给我们班同学,每人多少本?

如果每人节约一张纸,全国要少砍伐36万棵大树。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出示:

每人节约全国13亿人节约可以。

一两粮13亿万吨供6万人吃。

一度电13亿度供一所学校用9万年。

一分钱1300万元建20所小学。

一千克水1300000吨供18万人吃一年。

师:看了这些惊人的数据,你想对那些浪费的人说些什么?

小结:我国是人均资源紧缺的国家,只有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是唯一的出路,爱惜物品、勤俭节约不是哪个人的事,对一个国家来说,勤俭节约可以创造财富,对个人来说,它是做人的美德,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养成爱惜物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运用观点,辨析导行:

出示:

四、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怎么办?

a、你的衣服不小心被钉子挂了个小洞。

b、你整理房间时,发现家里有许多废旧报纸。

c、妈妈给你5元钱零花钱,你花了2元,还有3元。

d、练习本正面用完了。

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到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老师相信你们在生活中一定会做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我们不光自己要勤俭节约,更重要的是让整个社会、人类都能够勤俭节约。

五、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提倡人们都加入到节俭的行列,可以写倡议书、设计广告用语、画有关节约的画,让大家从你、从我、从他做起,人人讲节俭!(播放音乐,各组进行创作。)。

总结:节约,是我们对幸福的盘算,是一份责任,一种远见,让我们在家做一个节俭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节俭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节俭的小公民!

勤俭节约教育活动教案

1、使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

2、让幼儿明白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儒灵童教材。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

1、"听"故事提问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蚂蚁窝吗?为什么萌萌被抬进蚂蚁窝?请听故事《小蚂蚁的仓库》。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小蚂蚁的仓库怎么会有那么多好吃的?

故事总结:萌萌吃东西的时候总会把食物浪费,小蚂蚁把萌萌丢下的食物抬回了家。当萌萌来到蚂蚁仓库后,羞愧极了,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浪费是可耻的行为。小朋友,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珍惜粮食的好孩子。

3、"看"动画提问导入:你们知道我们做饭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

4、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大米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

(3)小朋友们今后你会怎样珍惜粮食?

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农民伯伯种粮食非常辛苦,从播种到锄草、施肥、收割,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晒黑了脸,累弯了腰,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才能收获粮食,我们要做珍惜粮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费。

三、图谱演示,判断对错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看图总结:小朋友们,粮食来之不易,我们吃饭时要把碗里米饭吃干净,不掉桌上和地上,图中的宝宝吃饭时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讲卫生又浪费,让我们一起做个爱干净不浪费的好孩子。

四、游戏互动,巩固主题名称:小鸡吃米粒准备:一些废旧的纸揉成的纸团,几个纸箱或者塑料桶规则: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变身为小鸡"吃地上的米粒",伸出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鸡状。每次只可以用手夹一粒米粒,然后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纸箱或塑料桶里。看谁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净,给与奖励。

五、活动延伸,主题内化。

(1)带领幼儿诵读《弟子规》经典。

(2)教师可在日常幼儿吃饭的时侯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食物。

(3)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勤俭节约班会教案

1.通过小品“求医”引入:

放学后,女儿高兴地回到家里,要求洗澡,父亲告之应该洗淋浴,而固执的女儿一定要洗盆浴,父亲为此头疼不已,女儿爱浪费的毛病始终难改,因此让其前去求医,医生告之:听说紫阳中学初三(3)今天要开一个有关“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先去观看,再来引出班会。

2.主持人解释,为何要定这个主题,于我们有何意义。

有人说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非常丰富了,没有必要再那样的节俭,事实上,我们的国家很多资源还是很紧缺的,为了我们更好地生活以及发展,我们还是要提倡勤俭节约。

3.由四位同学介绍名人的节俭故事:周总理、雷锋以及我们身边的榜样-学习委员陆骅。

虽身为名人,但是依旧非常地节俭,这些朴素的故事让我们感动,特别是我们陆骅节俭事例的介绍,让同学们意识到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4.小品:最后的一滴水。

幸福小区有一位居民周丹一直非常浪费,水龙头漏水也不修理,致使邻居家中进水,种种浪费行为引起了居民们的公愤,大家均纷纷指责这种行为。一天晚上周丹做了一个梦,通过这个梦让他意识到浪费是错误的,于是向邻居们道歉。

如果我们不节制地浪费水,那么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人类的眼泪。

5.主持人:看了这个小品,我们有何感想?请大家畅所欲言。

请大家再讨论我们身边的浪费水的现象以及我们可以改进的措施。

6.主持人:事实上,我们国家也已经采取了很多节俭的措施,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下面,请同学来介绍一下其他国家的比较好的节俭做法。

(1)日本(2)韩国(3)意大利(4)法国。

7.调查反馈。

根据前面的调查:

(1)零花钱。

(2)纸张。

请两位同学进行反馈:

(1)基本数据。

(2)反映出的问题。

(3)有关知识介绍。

(4)引发讨论:如何有效使用零花钱,使用纸张。

8.主持人: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水、零花钱、纸等等,事实上,浪费现象涉及方方面面,请大家再来讨论,我们看到的浪费现象还有哪些,可以如何改进等等。

10.主持人:大家都积极地参与了刚才的讨论,很多同学已经有很好的节俭意识以及做法,我们不仅要身体力行,而且还要发动更多的同学一起参与节俭的行动,因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书: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请班长宣读倡议书。

11.班主任小结: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非常有意义,大家都热情地在参与,老师很高兴,希望以后,对大家而言,节约是一种习惯,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节约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对自然资源、对地球、对生命的一种感恩的方式;节约是一种时尚,大家紧紧地追随它。

今天,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倡议书,作为倡议者,我们首先要做好表率,因此我们一起来许下一份承诺:我,初三(3)班的每一位成员,从现在起,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用好每一张纸,不浪费一颗粮食,用对每一分零花钱,珍惜每一天。

勤俭节约班会教案

最近,我在学校值周发现,在学校食堂的饭桌上、垃圾桶里,白花花的米饭、大堆大堆的剩菜随处可见。学生挑食剩下的尽是肉片,甚至整块红烧肉只咬了一小口就被扔了,鱼也只吃了半条就被“无情抛弃”。

几乎每顿饭后,就餐的学生们都能“制造”出几大桶剩菜剩饭。针对生活中的铺张浪费,开展本次班会活动,使学生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懂得勤俭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0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身边浪费的严重性。

02、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03、号召全体学生参与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活动来。

01、查找有关国内外的名人勤俭节约的事例。

02、让学生回忆身边的浪费现象及思考可行的改进措施。

一、谈话导入。

说一说我们的吃穿住行,你的生活幸福吗?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可以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到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可以去公园玩耍、做游戏。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过得无忧无虑。可是,有的同学去不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有关勤俭节约的话题。

01、大家谈谈如何看待勤俭节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02、指名讲自己知道的勤俭节约的故事。(出示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03、总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勤俭节约还是我国的建国方针。

三、身边的浪费现象大调查。

01、交流收集、调查到的学校里的浪费现象。(出示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

03、(出示父母是这样挣钱的)师总结:面对日常生活的这些浪费现象,我们也许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时,我们是否想到父母也许正在为全家人的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当教室里的电灯、风扇在“孤独”工作时,我们是否想到西部山区还有很多孩子仍然在点着蜡烛的教室里上课?当肆意放开水龙头任意让水白白流走时,我们是否会想到还有无数人因缺水而生命垂危。

04、可能同学们不会意识到自己生活中不经意的坏习惯,其实是一种多么可憎可鄙的行为。可是,更有甚者,我们有些同学不仅自己的东西不爱惜,对待公共资源,也存在浪费,甚至是肆意破坏的现象。

05、说一说学校中破坏公共财物的现象和行为。如、受伤的椅子、墙上的黑脚印、地上的长粉笔、坏了的水龙头。

四、节约离我们有多远?节约就在我们身边。

01、(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节约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其实节约就在我们身边。

02、指名说说怎么做才算节约?(发出倡议)有什么好的方法?(提出可行的建议)。

五、活动总结。

总结:只要我们做到不浪费一张纸,节约一支笔、一滴水、一度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就等于为国家创造许多财富了。

所以,我们中学生要从小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样,长大后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班主任总结:通过这次班会活动,我们知道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小养成生活节俭的好习惯。“历史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相信节约的行动一定会在我们的校园里成为一种校园时尚.我们坚信:“节约型校园”一定会在我们手中建成!

社会勤俭节约教案

5月10日(延中环保日)。

结合《夏天到了》的主题活动,通过认识空调和显示屏上温度的显示,知道节约用电的道理。

立式空调、《学习》p148。

一、故事《夏天好热呀》引出:

1、幼儿看图片欣赏故事。

2、说说故事里有些谁,他们是怎样避暑的?(小狗伸出舌头、水牛浸泡在水里、小朋友涂吃西瓜、吹空调)。

二、讨论空调的用处。

1、说说什么时候开空调(很冷和很热的时候)。

2、开空调,幼儿感受凉快的风。

3、认认空调:空调的显示屏上有什么。

老师总结:空调的显示屏上有温度、风量大小等的调节,国家规定夏天的制冷温度不能低于26度,幼儿认认26的数字,在家提醒爸爸妈妈也不要把空调设置的太低。

三、断电的感受:

1、切断班级的电源(不开灯、不开空调、电扇)。

2、幼儿说说没有电源,无法使用哪些东西(老师不能使用电脑工作、不能欣赏影视、很热)。

三、还有哪些节约用电的好方法:

1、除了空调还有什么东西用电呢(电扇、洗衣机、微波炉)。

2、我们为什么要节约用电呢(电力是有限的资源,节约用电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

3、找找幼儿园“节约用电”的标签。

(幼儿园的`开关上都有“节约用电”的标记,让幼儿找到这些标记,直到老师是为了提醒大家所以贴标记的)。

勤俭节约班会教案

1、活动前,让学生调查和登记班上常吃零食学生人数及零食种类。

2、录像展示:怎样区分合格食品和假劣食品?

3、小品:《零食大王》。

4、活动“讲、学、算、做”,讲一个勤俭节约的人物故事;学一句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算一次身边资源浪费的数字;做节约宣传员,节约监督员。

5、自编节约童谣。

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教案

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体会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

2、懂得要爱惜粮食,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礼仪和习惯。

3、使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

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体会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

懂得要爱惜粮食,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礼仪和习惯。

1、水稻、麦子、农民伯伯种田图片。

2、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图片。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拿出水稻、麦子的图片)我们请这两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两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请小朋友背唐诗《悯农》,引出爱惜粮食的主题。

2、介绍粮食的来历,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1)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小朋友们说,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a.“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

b.你们看,农民伯伯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2)下面请小麦来和大家说一说。

(3)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古诗《悯农》讲的那样,粒粒皆辛苦。

3、小朋友讨论怎样做才能不浪费粮食。

(1)结合幼儿平时的表现,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进餐的表现。

(2)老师和幼儿评选出进餐习惯良好,不浪费的好宝宝,并奖励小红花鼓励。

(3)请幼儿谈谈今后在吃饭时应该怎么做?

(4)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进餐时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要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4、小朋友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不浪费粮食,爱惜粮食的感情。

5、小朋友分小组进行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评选优秀绘画作品进行展示表扬,幼儿更进一步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不浪费粮食从我做起,并提醒身边的幼儿和家人也爱惜粮食不浪费。

勤俭节约班会教案

班长:班主任给我们带来一则童谣,请大家看屏幕一齐读读。

节约童谣。

小水滴,一滴滴,汇成江河长千里。

小米粒,一粒粒,堆成粮堆高千米,

零花钱,一分分,积攒起来千万万,

小水滴,小米粒,零花钱,积少成多了不起。

小朋友,要牢记。一滴一粒,一分一毛,要爱惜。

节约用钱很重要,

人人都应做得到。

要想知道怎节约,

那就听我慢慢说。

红包利是存银行,

平时零钱要积攒,

垃圾食品要远离,

健康、卫生最重要。

勤俭节约班会教案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中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勤俭节约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

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