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大全(16篇)

时间:2023-11-02 06:08:03 作者:碧墨 口号大全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大全(16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经典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这些范文范本涵盖了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的作品,既有优秀的经典之作,也有新颖的有创意之作。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范本,大家能够获得灵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创作出更加出色的作品。快来和小编一起欣赏这些精彩的范文范本吧!

绿色圃新人教版三年级数教学设计

1.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要培养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敢于提出不同观点的勇气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不怕挫折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勉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不要轻意对学生的见解下结论;让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在情绪不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相互辩论,直至学生自己能分辨是非,统一认识。

在理解“份数”含义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虽然分的方式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2份。这时一学生说:“我还有一种方法。”边说边走上讲台,用手比画了一下。原来,他是把6个桃从中间分开(),这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种理解。这时又一学生说:“我还能把桃平均分成3份”。学生敢于不唯上、不唯书,敢于向教师挑战.正是学生自主精神的体现。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样性交流。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群体上。鼓励学生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情商高的学生,总是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并能较好地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有畏难情绪)时,总能及时找到指导、得到帮助和得到合作。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例如,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自的分配方法和分配结果,让学生进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的问题,让小组之间互相辩论,从而进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到讲台上阐述自己分配的方法,台下同学可向他提出问题或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进行学生个体与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

启发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地进行知识、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将教师教学的过程演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不断表现自我的、充满生机、富有灵气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本节课从引入体会平均分到练习应用,我都设计了有趣的生活情境,从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如在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学生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的问题,在小组内、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

除法估算是教学中的难点,虽然学生早已接触过估算,但是“除法估算”难度较大,因为除法本身就是逆向运算,在这个基础上又算,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有难度的。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这样上至少不会偏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计算的过程中结果也是“硬碰硬”。而估算就不同了,比如71÷8≈大部分学生把71看成70,但估算不出来。只有不少部分学生把71看成72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把71看成80来估算。这样一来答案又是多样的。这里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呢?一些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学到这里,已经有些搞不清了。

这时候,我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怎么估算,小组交流汇报后,通过我的点拨得出:除法估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把被除数看成接近它的几百几十的数。

2、便于口算。

这样的总结对于学生的估算有一定的帮助。然后出示113÷4≈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依照以往的经验首先想到的是把113看成110,让学生实际口算110÷4学生口算起来也不简单,有的学生进一步想到了用120÷4进行估算,我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到这种好方法的,进而又练习了几个这样的题目,每个题目都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和学生练习几道题目后,学生总结出了这样的方法:431÷7≈,可以先想420接近431,还便于口算,所以把431看作420,最终约等于60。这个办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

除法估算是教学中的难点,虽然学生早已接触过估算,但是“除法估算”难度较大,因为除法本身就是逆向运算,在这个基础上又算,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有难度的。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这样上至少不会偏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计算的过程中结果也是“硬碰硬”。而估算就不同了,比如71÷8≈大部分学生把71看成70,但估算不出来。只有不少部分学生把71看成72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把71看成80来估算。这样一来答案又是多样的。这里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呢?一些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学到这里,已经有些搞不清了。

这时候,我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怎么估算,小组交流汇报后,通过我的点拨得出:除法估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把被除数看成接近它的几百几十的数。

2、便于口算。

这样的总结对于学生的估算有一定的帮助。然后出示113÷4≈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依照以往的经验首先想到的是把113看成110,让学生实际口算110÷4学生口算起来也不简单,有的学生进一步想到了用120÷4进行估算,我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到这种好方法的,进而又练习了几个这样的题目,每个题目都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和学生练习几道题目后,学生总结出了这样的方法:431÷7≈,可以先想420接近431,还便于口算,所以把431看作420,最终约等于60。这个办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了除法计算是本单元的重中之重以外,利用估算作为一个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也是本单元的一大特色。在新修订的教材中,估算已然成为计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从低年级开始对于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但本单元除法的估算和以前的四舍五入的估法有一些区别,以前的估算以乘法为主,借助乘法口诀或者整十整百数的好算的特点,将其中的乘数估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如49×8,将49估成离它最近的整十数50,然后再计算50×8=400。

但是除法的估算不能只考虑离被除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还有整除与否的关系,例如,401÷7,如果按照乘法估算的原则估成接近的整百数,那就得将401估成400,再计算400÷7,可是根据具体的情况看,400÷7不能整除,这样估算的结果并不简便,估算的意义也就相应的不大了。再比如500÷7,500本身就是个整百数,按照以前估算的方法就不用再估了,可是500并不能被7整除,所以要将500估成490,再计算490÷7=70。

因此,在本单元关于除法估算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要比较接近被除数;二是要能够整除,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除法的估算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体现出估算的`意义。

绿色圃新人教版三年级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课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即教材68页至69页内容)。

二、设计思路: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法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主生和形成的过程。

(一)指导思想:

口算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教材从儿童游乐园的情境图入手,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二)设计理念: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材分析:

口算乘法分为两块内容:教材第68页的儿童游乐园的情境图,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第69页例1分为两个小题,第一小题是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计算2×10,第二小题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地教学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注重适当的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本课学习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巩固表内乘法的知识,还要注意沟通本课新知与表内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计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口算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过程与方法方面: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方面:对计算以及相关实际问题是否感兴趣,是否乐于与同学相互合作并积极进行交流。

四、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并能在具体情境中熟练解决问题。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苹果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有部动画片里我们经常会听到:“我一定会回来的!”这是哪部动画片里谁的台词?(生答)。

师:正是因为喜羊羊机智勇敢,才让灰太狼吃尽了苦头,今天,热情好客的喜羊羊来邀请我们去羊村做客,你们高兴吗?不过,去羊村要经过一座趣味桥,它是由许多算式搭成的,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过桥,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2)学生口算,复习表内乘法。

出示:5×39×48×53×2。

4×76×58×79×8。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计算高手,走吧,我们去羊村喽!

(二)引导探索,交流新知。

1、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师:看到这么多好玩的,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想玩了吧?别急,我们先看看价目表吧。

学生叙说各种游乐项目的价格。

2、交流口算方法,优化算法,明确算理。

师:在玩之前,羊村的村长慢羊羊有问题要考考我们,大家一起来接受挑战吧!

(1)旋转木马准乘9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生口答)10人呢?板书:2×10=20(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小组合作交流,再指名汇报。

生: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10个2相加是20;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就是20.

师:你们算的方法可真多,哪种方法好呢?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问题。

(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板书:3×20=60(元)。

(3)假如我们班70个同学都想到游乐场来玩激流勇进,一共需要多少钱?生回答,师板书:6×70=420(元)。

(4)假如三年级300名同学都想来玩过山车,需要多少钱呢?生回答,师板书:9×300=2700(元)。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另一个因数是整十,整百数。

揭示课题并板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3、小结。

师:在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要想算得快,哪种方法最好呢?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引导学生说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拿整十,整百数的最高位与一位数相乘,再看整十、整百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有了这个窍门,我们算起来一定会更快,我们试试看。(出示69页的做一做,生口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尝试应用。

同学们真勇敢,不仅接受了慢羊羊的挑战,还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现在让我们尽情地去玩吧!

瞧,这几个同学再玩什么?

出示练习题一:儿童三轮车每辆90元,4辆一共多少钱呢?(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羊村的伙伴们考虑的可真周到呀,知道你们玩累了。看,在给你们准备美味的水果呢?想吃吗?可是想吃水果,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行,算对了,才能摘下来。

出示练习题二:

20×6300×46×503×700。

20xx×42×50060×83×3000。

(生答题,师发苹果卡片)。

出示练习题三:

吃了美味的水果,我们去和羊村的伙伴们玩一会儿吧!先看看美羊羊在干什么?美羊羊正在数她节约的零花钱呢!美羊羊每个月节省20元零花钱,她半年节省了多少钱呢?我们帮她算算吧:(出示)。

节省钱数。

小结:同学们,我们也要学美羊羊,节约零花钱。

出示练习题三:

再去看懒羊羊在干什么?懒羊羊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游戏,比比谁的'小手最伶俐,我们一起试试吧!

30×340×3500×33×500。

200×3200×2600×460×4。

(四)拓展创新,发展思维。

费羊羊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玩接龙游戏。

240=×()=()×()=()×()=()×()=()×()……比一比看谁将这条龙接得最长。

(五)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八、教学反思: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是我县开展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执教的一节课,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新课标“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能把握新课程中计算教学的特点。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计算题,让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及其合理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鼓励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又注重计算策略的优化选择,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解决共性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作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

3.在练习设计中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为了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我设计了基本达标练习,推进练习,巩固应用以及拓展思维等层次性的变化,同时溶入趣味性,如摘苹果,打手势等形式,使学生做得愉快,练得开心!

当然,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评价方面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没有抓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机会;小组合作时,在集体汇报之前给学生留的自主交流时间过少,个别学生参与了汇报,忽视了其他成员的参与,势必使小组活动演变成为个人展示,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快乐的课堂氛围中,不断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感受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10=20(元)3×20=60(元)。

6×70=420(元)9×300=2700(元)。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拿整十,整百数的最高位与一位数相乘,再看整十、整百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绿色圃新人教版三年级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课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即教材68页至69页内容)。

二、设计思路: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法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主生和形成的过程。

(一)指导思想:

口算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教材从儿童游乐园的情境图入手,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二)设计理念: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材分析:

口算乘法分为两块内容:教材第68页的儿童游乐园的情境图,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第69页例1分为两个小题,第一小题是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计算2×10,第二小题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地教学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注重适当的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本课学习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巩固表内乘法的知识,还要注意沟通本课新知与表内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计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口算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过程与方法方面: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方面:对计算以及相关实际问题是否感兴趣,是否乐于与同学相互合作并积极进行交流。

四、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并能在具体情境中熟练解决问题。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苹果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有部动画片里我们经常会听到:“我一定会回来的!”这是哪部动画片里谁的台词?(生答)。

师:正是因为喜羊羊机智勇敢,才让灰太狼吃尽了苦头,今天,热情好客的喜羊羊来邀请我们去羊村做客,你们高兴吗?不过,去羊村要经过一座趣味桥,它是由许多算式搭成的,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过桥,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2)学生口算,复习表内乘法。

出示:5×39×48×53×2。

4×76×58×79×8。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计算高手,走吧,我们去羊村喽!

(二)引导探索,交流新知。

1、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师:看到这么多好玩的,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想玩了吧?别急,我们先看看价目表吧。

学生叙说各种游乐项目的价格。

2、交流口算方法,优化算法,明确算理。

师:在玩之前,羊村的村长慢羊羊有问题要考考我们,大家一起来接受挑战吧!

(1)旋转木马准乘9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生口答)10人呢?板书:2×10=20(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小组合作交流,再指名汇报。

生: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10个2相加是20;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就是20.

师:你们算的方法可真多,哪种方法好呢?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问题。

(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板书:3×20=60(元)。

(3)假如我们班70个同学都想到游乐场来玩激流勇进,一共需要多少钱?生回答,师板书:6×70=420(元)。

(4)假如三年级300名同学都想来玩过山车,需要多少钱呢?生回答,师板书:9×300=2700(元)。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另一个因数是整十,整百数。

揭示课题并板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3、小结。

师:在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要想算得快,哪种方法最好呢?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引导学生说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拿整十,整百数的最高位与一位数相乘,再看整十、整百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有了这个窍门,我们算起来一定会更快,我们试试看。(出示69页的做一做,生口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尝试应用。

同学们真勇敢,不仅接受了慢羊羊的挑战,还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现在让我们尽情地去玩吧!

瞧,这几个同学再玩什么?

出示练习题一:儿童三轮车每辆90元,4辆一共多少钱呢?(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羊村的伙伴们考虑的可真周到呀,知道你们玩累了。看,在给你们准备美味的水果呢?想吃吗?可是想吃水果,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行,算对了,才能摘下来。

出示练习题二:

20×6300×46×503×700。

20xx×42×50060×83×3000。

(生答题,师发苹果卡片)。

出示练习题三:

吃了美味的水果,我们去和羊村的伙伴们玩一会儿吧!先看看美羊羊在干什么?美羊羊正在数她节约的零花钱呢!美羊羊每个月节省20元零花钱,她半年节省了多少钱呢?我们帮她算算吧:(出示)。

节省钱数。

小结:同学们,我们也要学美羊羊,节约零花钱。

出示练习题三:

再去看懒羊羊在干什么?懒羊羊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游戏,比比谁的'小手最伶俐,我们一起试试吧!

30×340×3500×33×500。

200×3200×2600×460×4。

(四)拓展创新,发展思维。

费羊羊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玩接龙游戏。

240=()×()=()×()=()×()=()×()=()×()……比一比看谁将这条龙接得最长。

(五)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八、教学反思: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是我县开展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执教的一节课,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新课标“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能把握新课程中计算教学的特点。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计算题,让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及其合理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鼓励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又注重计算策略的优化选择,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解决共性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作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

3.在练习设计中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为了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我设计了基本达标练习,推进练习,巩固应用以及拓展思维等层次性的变化,同时溶入趣味性,如摘苹果,打手势等形式,使学生做得愉快,练得开心!

当然,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评价方面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没有抓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机会;小组合作时,在集体汇报之前给学生留的自主交流时间过少,个别学生参与了汇报,忽视了其他成员的参与,势必使小组活动演变成为个人展示,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快乐的课堂氛围中,不断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感受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10=20(元)3×20=60(元)。

6×70=420(元)9×300=2700(元)。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拿整十,整百数的最高位与一位数相乘,再看整十、整百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240÷403500÷700720÷905600÷80。

(把被除数与除数分别划去末尾的(一)两个0,用0前面的数相除.)。

2、出示:241÷38719÷92。

与上面的口算相比,这两道题目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与除数都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但是都很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板书课题)。

尝试讨论。

1.根据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能试着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两道题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241≈240,38≈40,240÷40=6。

719≈720,92≈90,720÷90=8。

2.出示例题: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以上三道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

2048≈,98≈100,2000÷100=20(时)。

1985≈2000,21≈20,2000÷20=100。

2.观察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除数都是两位数)。

3.这几道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先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再用除法口算;或者用乘法口算.。

4.为什么被除数取近似数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考虑运算的简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

5.试着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进行估算?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除法口算;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乘法口算.)。

巩固练习。

2.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行28440千米。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940千米。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大约是飞机的多少倍?(根据学过的两位数除法估算类推)。

3.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你有几种不同的检验方法?

4522÷51=887812÷88=92。

4.估算:

(2)一个大院一个月大约用水48吨,这个大院去年节水152吨,够用几个月?

(3)张大爷要给食堂买39袋大米,每袋48元,他带了2000元够不够?(你有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五、质疑提高。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除法的估算?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六、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四边形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2、灵活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研究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研究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2、难点:找出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形状的变化规律。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利用右图用几何语言表示。

(二)、练习:

1.证明:顺次连结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简称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求证:

2、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证明方法。从以上的证明过程中可知:中点四边形的边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密切关系。

3、通过画图猜想:顺次连结矩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形状?请证明你的结论。

4、回味刚才的证明过程,想一想:要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矩形吗?

由此可得: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5、通过画图猜想:顺次连结菱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形状?请证明你的结论。

6、回味刚才的证明过程,想一想:要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菱形吗?

由此可得: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7、讨论一下:要使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原四边形要符合的条件是。

8、小结:

(1)中点四边形最起码是一个;

(2)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与中点四边形的边有密切关系: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中点四边形是形。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中点四边形是形。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且相等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

中点四边形是形作业:

1、顺次连结等腰梯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证明你的结论。

2、中点四边形的面积与原四边形的面积之比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

反思1:首先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函数知识,为接下去学习反比例函数作好铺垫,其次给出了三个实际情景要求列出函数关系式,通过归纳总结这些函数都是反比例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几种形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又通过列表格的方法对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进行类比,巩固反比例函数知识。通过做一做的三个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但到这里用时接近25分钟,时间分配上没有很好把握为接下去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埋下伏笔。

接下去是要进行例1的教学,先进行的是杠杆定理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在学生练习纸上让学生自己来独立完成三个问题,然后有学生回答,当进行到第二时,时间已经不够了,很仓促进行了小节。

这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备好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这方面做的很不够,有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是恰到好处,思考问题的时间不是很充分;还有的学生课堂表现不活跃,这也说明老师没有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课堂中指教者的示范作用体现的不是很好,肢体语言也不够丰富,鼓励的话显得很单一,而且投影片上在新课导入的时候还出现了差错,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上存在的问题。

综观整堂课,严谨亲切有余,但活泼激情不足,显得平铺直叙的感觉,缺少高潮和亮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进行改善!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让自己收获不少,反思更多。教学之路是每天每节课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条路的成功秘诀只有一个:踏实!对于我,任重而道远,我将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让我教的每一个孩子更加优秀。

反思2:上完此节课后,我回忆着这节课的段段细节,不断思索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希望能使自己在这节课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反思3:《反比例函数》第一节课讲完后的反思,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有活力,效率比较高。但是做为新老师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概念讲解过于简单忽略了形成过程,例题设置过于机械化梯度和深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上要注意不能靠以往的经验来讲课,一定要精心设置,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教材和考点,使得每一节课有价值而非浮于表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三年级四边形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孩子们“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能辨别四边形。”在深入分析教材翻阅教参时,我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就有了很多的困惑,这一知识点到底该在课里占有多少比例?是否利用分类来达到这一目标?权衡一番后我便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在此——“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4个角都是直角。”可能是有此前因导致我上课时有些顾虑,难点本就在心中有疑虑,固课堂上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尚有欠缺。反思过后,有以下不足之处:

1、整堂课节奏过紧,可能与事先没有试讲有关,原本我担心的是时间不够用,这么多的活动,能完成吗?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课堂的步伐,导致时间过松。造成时间多下来的原因还在于自己事先设计的一些环节无法展示,被自己一带而过,不能省给省了下来。

2、列举四边形时应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这里我好像有点喧宾夺主,过后我觉得还可以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给了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的美!而我列出的图片也太过仓促,没有给予合理的加工,应把图片里的四边形给描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触。

4、最大的争议:关于分类。教材上列举了两种分法,但是学生们到底会怎么分?会不会分?这也是我课前最担心的问题。有些同事认为我不该给学生“边/角”的标准提示,而另有同事则认为我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分类的标准细化,给他们明确的指引。我想我是介于他们两种不同见解的中间,原因就在于“教无定法”,学生们的思维到底会有多宽或是有多窄?只有经历过后才知道。我又想起了我们新教育中经常提到的“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这一说法并不是贬低了孩子们的能力,他们是很棒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孩子们的聪明而忽视了自己每一个环节的预设,而在这一环节我恰好是缺少了充足的预设,我曾想过孩子们可能会有很多种的分法,但在课堂上,六个小组却千篇一律地按“有没有直角”来分,个别小组为了跳出这一常规,寻找新法,却因理解不到位表达不清晰而未能成功。这一环节成了课堂中最大的败笔。至于怎么分?怎么正确地引导,孩子们通过进一步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增加一定会更加清晰明了,而我们还可以再找时间进一步分一分,研一研这个有趣的话题。

5、制作四边形:这一环节我想了很久,在第一次同事们收集资料时我便心动了,各种方法都很好,都很有趣,我想让孩子们尽可能地体验多种活动方法,我找遍了可以尝试的方法,有画、剪、折、围(钉子板)、拼(七巧板)、搭(小棒),但是孩子们不可能每人样样试到,于是我又利用小组的功能,给每个小组发派一种材料,并给组长下发了制作要求:“作一个任意四边形、有直角的四边形、对边相等的四边形等”,孩子们乐意动手,在学中玩的感觉是最奇妙的,这能让他们爱上数学课堂,轻松地学习。当初我的设计是一定要展示的,为了能展示,我还给小棒组买了磁性小棒,但货到了我却失望了,小棒仅有24根,一组六人,人人参与,这些小棒也不够呀;七巧板组呢?七巧板一拿起来就会散掉,也无法展示呀,而且人人都有参与,都有制作成果,他们会对别人的制作感兴趣吗?最终在课堂上我放弃了这一想法,没有给学生们作品展示的机会,临时改成让他们课后与同学分享展示。这一点又埋下了遗憾。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例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高适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千里黄云白日曛,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北风吹雁雪纷纷。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莫愁前路无知己,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天下谁人不识君!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谊汪伦。

踏歌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style="color:#125b86">教案示例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彩笔、白纸、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一: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图片:飞行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人?

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

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人?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二)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11-9=2。

11-3=811-8=3。

11-4=711-7=4。

11-5=611-6=5。

11-6=511-5=6。

11-7=411-4=7。

11-8=311-3=8。

11-9=211-2=9。

三、培养数学技能.

(一)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

(二)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三)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四)出示图片:小熊射门。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教案点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探究活动。

接力赛。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活动.

2.教师任意说一个20以内的数,第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加号或减号)第二个学生再说一个数,第三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计算出结果.

3.以第三个学生所说的结果作为加数或者被减数,第四个学生再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第五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第六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的计算出结果.

4.后面的学生照此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说明。

1.学生计算错误或者出的题目超出目前所学范围(例如出现19+9或者6-7这个错误)都要为同学表演节目.

2.要灵活使用这个游戏,变化着练习.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例文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人教版三年级可能性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106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的第4、6、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并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情感目标: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试验、收集和分析试验数据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利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两个转盘、盒子、红球24个、蓝球6个、漂亮的卡通人物、硬币、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颜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1、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1)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特意准备了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想听吗?

(动画播放)。

2、猜测: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猴去追小兔,结果会是怎样呢?

学生猜测:它有可能追到小兔,也有可能追不到小兔。

师:那追到的可能性会……很小。

3、有些同学认为小猴不可能捉到小兔,有些同学认为小猴还有可能捉到小兔,只是可能性很小,看来,事情的发生不仅有可能性,而且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大、有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可能性的问题。

(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们就通过摸球试验来研究,好吗?

二、探究、验证。

1、试验准备。

(1)介绍试验材料。

师: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都装有红球和蓝球。

(2)说明试验要求。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要求进行摸球试验,摸球20次,根据摸球的情况完成好摸球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然后观察统计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3)提出注意事项。

师:最后还请同学们特别注意:摸球时不能用眼晴看,摸球试验结束后不要打开盒子,能做到吗?下面请小组长拿出记录表和统计图,就可以开始试验了。

2、合作试验、初步推测。

(1)各小组试验,教师巡视。

(2)观察、汇报。

师:谁把你们组的试验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3、推测、验证、归纳。

(1)观察。

(集中展示各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图。)。

师:这是我们6个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呢?(学生汇报)。

(2)思考。

师:这都是你们的推测,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打开盒子看看。)。

师:好!莫老师数三声,我们就一起把盒子打开吧!

师:也就说,在摸球试验中,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

(与球的数量有关。)。

师:如果让你在自己小组的盒子里再摸一次,你觉得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大?为什么?好,请6个小组长一起来摸摸看。

(3)归纳。

三、应用、拓展。

1、转转盘。(课本106页的“做一做”。)。

(生可能会选黄色)你为什么会选黄色格呢?

转转试试看?

不行,每次都是你们赢,我得换个转盘,这次如果你还是转到黄色格的话,我就送你一张更漂亮的图案,谁来转?(指名3名学生上台转)。

师:为什么只有()个同学拿到图案?

真聪明!那就把这张图案送给你吧?

3、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转盘(出示幸运转盘)。

师:你们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真是棒极了!

2、设计转盘。(练习二十第4题。)。

师:看了这个转盘,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这样有趣的转盘?

(1)课件出示设计要求。

转盘由蓝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组成。

要求一:指针指在红色的可能性大;

要求二:指针指在蓝色的可能性大。

请同学们在书本109页上涂一涂。

(2)谁想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作品)。

问:在设计转盘时你是怎样想的呢?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3)小结。

4、解决问题。

师:今天还有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小猫扑蝴蝶)。

师:小精灵明明带着他的魔棒来了,还有谁来了?(小猫)。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小猫是不是扑到黄色蝴蝶的可能性大。(课件演示小猫扑到了一只黄色的蝴蝶。)。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小猫扑到了一只红蝴蝶。)。

师:(疑惑地)咦!不是说小猫扑到黄蝴蝶的可能性大吗?怎么会扑到一只红蝴蝶呀?

师:扑到红蝴蝶的可能性小并不是说不可能扑到红蝴蝶。

听!小猫又有问题想问了:你能想办法让我扑到红蝴蝶的可能性大吗?(增加红蝴蝶的只数,让它的只数比黄蝴蝶多。)。

(师用课件演示:小精灵用它的魔棒增加了7只红蝴蝶。)。

5、猜一猜。(练习二十第10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怎么样?这里有四个盒子,其中只有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个硬币,你来猜一猜,可能会在哪个盒子里?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注意: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次;认为在一号盒子里的举手,认为在二号盒子的,三号盒子,四号盒子。

汇报:因为硬币只能在四个盒子中的一个,有三个盒子中没有,所以猜错的人数多,猜错的可能性就大。

师补充:虽然猜对的可能性小,但我们也是有可能猜对的。

四、总结、延伸。

1、延伸。

2、小结。

(3)师:刚才《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还没讲完,想听完吗?

出示录音:小兔子看到小猴追上来,马上窜进草丛里不见了,这时太阳快下山了,小猴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

师:看了这个故事结果后,你们有话要跟小猴子说吗?

小朋友们,我们可不要像小猴那样喜新厌旧哦!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大小。

数量多可能性大。

数量少可能性小。

人教版三年级可能性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可能性是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教材从儿童游戏击鼓传花的情境入手,引出事件的可能性,让学生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

通过猜想--验证--判断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

让学生生活事例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对事件可能性的理解。

2、可能性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

3、可能性是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作为概率论的初步。

三、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在经过很久的数学计算等一系列数学学习后,开展这一系列的游戏和活动,与现实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如:击鼓传花、摸球等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学生易学,乐学。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好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分析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基础,在整节课堂中,学生可以猜一猜,摸一摸,议一议,说一说,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操作、比较、猜想、实验、验证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起重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提高数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己参与,自主探索,一合作的方法得到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七、课前准备。

硬币、鼓、花、球、盒子。

八、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让你们猜猜我的哪只手中有硬币?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盒:1号盒、2号盒。(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盒)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盒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盒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盒,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红球)。

为什么一定是红球呢?学生自己小结。

2、从2号盒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

(红球?绿球?黄球?蓝球?)。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盒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小结。

(从1号盒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都是红球,因为里面都是红球,从2号盒里任意摸一球,可能为?因为里面有三种球,有可能是红球,有可能是绿球,有可能是黄球。)。

(二)教学例题2。

1、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例如:

我数学考试能考100分;

天上会出现彩虹;

公鸡会下蛋;

天上会掉钱;

……(请学生举例几个)。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一定,地球在自转)。

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儿东西(不可能,因为人不吃食物是不可能活的)。

三天后下雨(可能,因为天气在变化)。

太阳从西边升起(不可能,因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可能,世界上的人有的是习惯用左手拿东西的)。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可能,世界上人本来就很多,地球又很大)。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进行讨论,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和推理,最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总结)。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3、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少。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汇报、讲评。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二班)和(四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这期间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习惯。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学习和自主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认真备课。

备课时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着重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2、注重每一节课的有效性。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上课时爱讲小话的毛病,在课堂中着重抓学生的听课习惯。要求学生要在教师提问时先动脑思考后在举手回答问题。上课要专心,不能分心等。

四、详细批改作业,认真做好单元检测。

认真批改每次作业,严格监考每个单元测验。从单元检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五、存在问题和下学期的努力方向。

由于今年我刚调入本校,对本校的好多要求和做法都在学习阶段,而我今年担任两个班数学的实际情况和其他老师不同,我的有些工作方法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批改作业的时间过多,总结和思考的时间偏少。对有些典型题练习和强化的力度不够,教师的整体讲解过多,没突出精讲精练。总复习时系统性不够,重难点的专项训练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这些都是我下学期必须加强的方面,我会更加努力探索,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工作方法的。

总之,经过了这个学年的教学工作,我个人觉得有辛苦的付出,也有一些收获和感悟。我会继续努力,加强学习,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