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心得体会文章(精选10篇)

时间:2023-09-19 20:41:26 作者:笔砚 心得体会 成本管理心得体会文章(精选10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成本管理心得体会文章篇一

成本会计教学难点在于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反映各种成本费用计算分配方法和成本核算流程,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成本会计教学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善于使用图表示意法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会遇到许多分类或分配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或比较抽象,可采用图表示意法,充分展示有关内容。这张图十分直观地说明了材料费根据用途(领用部门)的不同分别记入了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账户,这样学生在理解材料费用分配时就轻松了许多。总之,图表是会计教学中最好最重要的教学手段,采用图表示意法可使学生便于理解,加深记忆。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阶段一般存在三种教学方式:一是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二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三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如果采用由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讲授的方法,则会带来时间、空间上的矛盾。一方面,由于板书占用的时间较多,为了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师往往不得不加简化或放弃板书而加快讲授的速度,使有些问题无法细致地展现出来,学生一旦某个环节未能掌握,就往往失去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由于黑板的空间有限,一般很难将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全过程呈现给学生,往往是展现最终结果而没有过程演示,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各种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等表格中各数据的来源,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困难。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完美结合所形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具有强大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和传播能力,为教师生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教师应适应这一新形势,不仅要努力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具备娴熟的多媒体技术,更要擅长多种媒体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将新的媒体技术、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内容。这样对教师来说,讲解清晰、节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学生来说,直观简单、通俗易懂、引发了兴趣。

重视实践环节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因此要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人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成两块。平时课堂中只注重理论教学,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成本会计工作,往往感觉很抽象,不能深刻理解;毕业前进行模拟实验并到单位实习时,又认为无从下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高。因此,应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在理论讲解的同时,灵活地使用多种实践性教学手段,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兴趣。目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普遍采用的形式和手段有练习、测试、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单位实习、撰写论文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目的,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实践教学手段,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最优组合,增强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职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按照课本、教学计划、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过程,而且应该积极开动动脑筋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把理论内容寓于实践教学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得到延伸。

《成本会计》课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一样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本会计》的前身是《工业会计》课程中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部分。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会计学科体系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由于“两制两则”的颁布而引发了“会计风暴”,为使我国的会计制度更好的和国际接轨,《成本会计》课程从隶属于其他行业会计中的部分核算内容转变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学内容上确立了全新的体系结构和概念框架。《成本会计》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相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与《会计实务》相比又具有更强的理论性。这就要求在讲授《成本会计》时,既要重视实践性的练习,又不能忽略理论的讲授。我认为讲好《成本会计》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理论要讲透、讲活总体上来讲,在《成本会计》课中计算和习题占了大部分比例,但在教学中不能因此偏废了对理论的讲解。尤其是成人专业,更不能因为授课时间有限而少讲或略讲理论。因为通过例题可以教给学员怎样做,而通过理论的讲解能够告诉学员为什么这样做,把理论讲清楚了,才能使学员对计算方法有更好的理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在第二章中,“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这一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它实际上暗含了成本会计核算程序的线索。第一点是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这一点实际是说当企业发生一项支出时,是否属于成本会计的核算范围,即一项支出是属于资本性支出还是属于收益性支出,如果是属于资本性支出,则应予以资本化,不属于成本会计的核算范围,不应计入成本、费用;如果一项支出属于收益性支出,那么它就属于成本会计的核算范围,应计入成本、费用,即应予以费用化。这是进行成本核算的起点,即一项支出应付纳入成本会计的核算范围。如果通过第一点的判断,一项支出应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则继续进行第二点的判断,即正确划分产品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这是说如果一项支出属于成本费用的范围,那么是应计入成本还是应计入期间费用。如果是和生产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则应计入成本,如果和生产不是直接或间接相关,而是和期间损益有关,则应计入期间费用。接下来进行第三步的判断,即生产费用应计入本月,还是应计入其他月份。根据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应按一项费用应该归属于哪一期间而不是按照它的收付时间来决定它应计入的月份。具体到成本核算,如果一项生产费用属于本期发生的,则应计入本期的成本,如果属于其它期间的费用,则应采用应收、预付或跨期摊提的手段予以实现。

对于属于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则应进行下一步的判断。第四部是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即本月发生的某项生产费用有可能是为单一产品的生产发生的,也有可能是为多种产品的生产共同发生的,如果是为单一产品的生产发生的,则直接计入这种产品的成本明细帐,如果是为多种产品的生产共同发生的,则应分配计入每种产品的成本明细帐。最后是成本核算的第五步,即生产费用在完工与未完工产品之间的划分。通过前面四个步骤地工作,以将发生的费用支出中,属于某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归集了出来,但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不一定本月全部完工,如果期末有在产品,则需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通过这一步工作之后,再能计算出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单位成本,完成了成本核算的任务。

所以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界限这一问题既是成本核算的要求,也是成本核算的步骤,把这一理论讲清楚,有助于学员理解成本计算的过程和方法,能够在头脑中对成本计算的步骤形成一个清楚地认识,和系统地把握,为学习第三章费用的分配和归集方法作了极好的铺垫,使学员在学习的时候有一种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的感觉。相反,如果这一内容不讲或只是照本宣科的解释一下字面上的含义,而不能讲清每一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则学员只能有一个泛泛的了解,听完就忘,对后面重要内容的学习起不到应有的帮助作用,学员在学习具体的费用分配和归集方法的时候,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好像你只给了他几颗珍珠,而没有给他一条项链一样。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可采取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自我测试,课后习题,和模拟实务操作等形式。这三种形式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可以互相配合,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1、课堂自我测试即在每次课结束之前,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将本堂课讲授的重点内容以自测题的形式让学员做一下,目的在于检验学员对当堂内容的理解,教师能及时掌握学员对所受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本次课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或对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有疑问的学员可在课后向教师单独请教,并为课后的复习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自我测试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内容,题量在五个题左右,题型宜以单选、多选等小题型为宜,最好能在5分钟左右完成,可适当包括一个拓展性的题,或课后思考题。

2、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是学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掌握教材内容所依靠的最主要手段,也是传统的最基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成本会计以习题为主,所以要尽可能得让学员通过反复、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要点。通过课后习题,可以使学员全面的复习所学内容,并对重、难点进行反复练习,因此布置课后习题时应尽量涵盖教学目的中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题量可适当大一些,并可以体现一定的难度。

3、模拟实务操作通过模拟实验环节来强化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模拟实验,使学员进一步领会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在对课堂教学内容和书本理论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反思会计实务工作中核算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成本会计及其方法。通过模拟实务操作,能够使学员熟悉成本核算业务的发生环节及其相关的原始证明,培养学员确认和计量各种成本、费用项目的能力,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弥补理论教学难以真实展现各种费用项目的发生环节及其相关原始证明的不足。

三、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在《成本会计》课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做法目前尚不普遍。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预算管理、事中控制等成本管理的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将近年来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实践中涌现的典型案例引入教学,把课堂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如在讲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入这样一个案例:《上海地铁二号线和一号线的差距》。上海地铁二号线是中国的设计师设计的,其营运成本要远远高于德国人设计的一号线,原因就在于一号线中有很多的细节在设计二号线时被忽略了。其中之一是三级台阶的作用,上海的地势仅高出海平面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在每一个出口外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而二地铁二号线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是出口转弯,德国设计师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可避免内外空气直接对流,因此节省了巨额的空调电费,而地铁二号线的设计者却没有领会这一意图,省略了这个转弯,看似节约了建造成本,实则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第三点是一条装饰线让顾客更安全,德国设计师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以内的地方铺上了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条装饰线会无声的提示乘客以离站台太近了,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时,就会有“警惕”,停在安全线以内。

而二号线的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瓷砖,乘客很难意识到已经靠近了轨道,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提醒乘客注意安全,因此又增加了工资成本,类似的地方比比皆是。二号线的设计者在设计时为了片面的节约所谓的建造成本,因而忽略了很对细节,造成了运营成本的巨大浪费。这一案例凸显了成本的重要性,以及成本与其他工作的关联性。成人学员往往以获取学历为主要目的,一部分学员因为要考职称,学习相对认真一些,而一部分学员工作与成本核算并没有太大联系,学习只为通过考试,对所学课程没有太大的兴趣和深刻地认识,但是通过介绍这样的案例,可以使学员认识到成本会计在实际工作中有着这样的重要性,一则扩大了学员的视野,了解了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动态,另一则建立了学员探究学科知识的兴趣,为在学习中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运用案例教学关键在于选取适当的案例,适用于成本会计的案例与《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课程比起来要少得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的拓宽案例的获取渠道,尽量找一些适宜教学的案例。

《成本会计》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相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与《会计实务》相比又具有更强的理论性。这就要求在讲授《成本会计》时,既要重视实践性的练习,又不能忽略理论的讲授。 上学期,我担任职三级《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我认为讲好《成本会计》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可采取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自我测试,课后习题,和模拟实务操作等形式。这三种形式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可以互相配合,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1、课堂自我测试即在每次课结束之前,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将本堂课讲授的重点内容以自测题的形式让学生做一下,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当堂内容的理解,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本次课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或对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有疑问的学生可在课后向教师单独请教,并为课后的复习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自我测试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内容,题量在五个题左右,题型宜以单选、多选等小题型为宜,最好能在5分钟左右完成,可适当包括一个拓展性的题,或课后思考题。

2、课后习题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掌握教材内容所依靠的最

容,题量可适当大一些,并可以体现一定的难度。

3、模拟实务操作通过模拟实验环节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在对课堂教学内容和书本理论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反思会计实务工作中核算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成本会计及其方法。通过模拟实务操作,能够使学生熟悉成本核算业务的发生环节及其相关的原始证明,培养学生确认和计量各种成本、费用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弥补理论教学难以真实展现各种费用项目的发生环节及其相关原始证明的不足。

三、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在《成本会计》课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做法目

前尚不普遍。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预算管理、事中控制等成本管理的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将近年来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实践中涌现的典型案例引入教学,把课堂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本管理心得体会文章篇二

《成本会计》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相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与《会计实务》相比又具有更强的理论性。这就要求在讲授《成本会计》时,既要重视实践性的练习,又不能忽略理论的讲授。 上学期,我担任职三级《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我认为讲好《成本会计》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可采取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自我测试,课后习题,和模拟实务操作等形式。这三种形式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可以互相配合,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1、课堂自我测试即在每次课结束之前,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将本堂课讲授的重点内容以自测题的形式让学生做一下,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当堂内容的理解,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本次课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或对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有疑问的学生可在课后向教师单独请教,并为课后的复习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自我测试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内容,题量在五个题左右,题型宜以单选、多选等小题型为宜,最好能在5分钟左右完成,可适当包括一个拓展性的题,或课后思考题。

2、课后习题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掌握教材内容所依靠的最

容,题量可适当大一些,并可以体现一定的难度。

3、模拟实务操作通过模拟实验环节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在对课堂教学内容和书本理论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反思会计实务工作中核算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成本会计及其方法。通过模拟实务操作,能够使学生熟悉成本核算业务的发生环节及其相关的原始证明,培养学生确认和计量各种成本、费用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弥补理论教学难以真实展现各种费用项目的发生环节及其相关原始证明的不足。

三、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在《成本会计》课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做法目

前尚不普遍。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预算管理、事中控制等成本管理的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将近年来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实践中涌现的典型案例引入教学,把课堂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本管理心得体会文章篇三

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支出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了解和掌握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至关重要。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对成本产生了一些深刻的体会。

首先,成本不仅仅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支出,更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能源和时间等资源的使用情况的反映。在一个多样化和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通过考虑成本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只有正确计算和控制成本,企业才能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昂的成本可能导致企业的败亡,而低成本则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

其次,成本的计算并不仅仅是数学问题,它更需要对企业运营和生产过程的全面了解。通过对成本的深入分析,企业可以发现隐藏在生产过程中的优化潜力。例如,通过比较不同的供应商和生产方式,企业可以找到成本最低的方案。此外,成本计算也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目标进行灵活调整。因此,了解企业运营和生产过程是计算成本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第三,成本不仅仅是直接生产过程中支出的费用,还包括以前和未来的投入和产出。在计算成本时,企业应该从一个全面的时间维度来考虑,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到过去投入的回报和将来投资的回报。例如,企业应该考虑到已经投入的研发费用和未来的市场销售前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进行合理的分摊。只有全面考虑成本,企业才能做出准确的决策和规划。

第四,成本的计算和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和共享成本信息的透明度。只有当所有员工都了解和关注成本时,企业才能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降低。通过共享成本信息,员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成本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而在一个缺乏透明度和沟通的企业中,成本可能会因为信息不畅通而被忽略或被滥用。因此,成本的计算和控制需要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作。

最后,我发现了成本与效益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与效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有在成本被充分控制和优化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而没有有效的成本控制,企业可能会陷入亏损的困境,无法为员工和股东创造利益。因此,成本和效益的平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需要不断努力和实践。

总而言之,成本是一个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正确把握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概念。通过对成本的计算和控制,企业能够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同时,将成本与效益相结合,企业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我通过学习和实践,对成本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相信在未来的经营管理中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成本管理心得体会文章篇四

通过对成本会计资料的演练和操作、熟悉成本会计核算实务的整个流程,包括了解实习案例单位的基本情况、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编制原始凭证、登记明细账簿等,使我们掌握较全面的成本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除此之外,通过模拟案例练习,可以使理论课上学到成本会计的知识应用到实务中,使我们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检验我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为我们上岗和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关于成本会计,我们学习了成本的归集与分配、各种成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分析等: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是中心环节,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等进行了练习。

1、材料费用方面,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按照产品分别领用的,可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但有时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

3、辅助生产费用,是为企业的基本生产服务而发生的费用,最终要分摊到各受益单位,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对供气车间和机修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分配,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要分两次进行:

(1)交互分配:以(总费用/总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进行分配。

(2)对外分配:以作为分配率在辅助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4、制造费用的分配,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直接材料比例等)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

5、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企业应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数量变化大小、各项费用变化大小和定额管理的基础的好坏,选择适当地分配方法。在本次实习中,我们采用的是约当产量法,将在产品折合成产成品数量后,按比例分配,计算出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成本。

经过实习我基本能够对这些费用进行分配。在这些章节中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加耐心做题训练,就能熟练掌握了。可以说这些章的内容不难,学好了这些,以后的部分学习起来就容易了。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是第二项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是讲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生产组织经营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具体确定计算方法。其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好多企业都用这种方法,其核算程序与上述所列成本费用归集分配的程序基本相同;而分批法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是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成本会计实训心得体会1200字》,。分步法是最难的,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分步法实际是品种法的多次应用,最难的部分是要成本还原,学习了这些方法后老师带着我们对这些方法分别做了训练。

三、第三项内容是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这是一项将报表数据转化成有用信息,帮助使用人改善决策的工作。没有固定的分析程序,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在本次实习中,采用的是比较分析法,通过本期与上期、本期与上年同期、本期与历史先进水平相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从而制定出降低成本和费用的、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良策。

通过这一学期对成本会计的学习,我们也有了很多的心得体会,掌握了成本会计的知识及做账流程。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可以说,成本会计是对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的高度考验,从数字计算到报表输出,再到数字分析,每一个过程都是那么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同时也使我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对成本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工作的收获。课堂上我们有提供给我们做习题的各种成文的资料,我们只能根据教学软件提供的背景资料或其他会计资料来发现数据的来源,并得不厌其烦的进行多次的填写某些数据,才能编制成一张完整正确的费用汇总表。然而正是由于体验到了成本会计工作的各种繁琐的细节,我才在此次的课程实习中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它要求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耐心、细心和恒心等基本的职业素质,这些特性在成本会计工作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在学习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加努力的积极的去完成成本会计的实习任务,不仅要把一些难点、重点搞清楚搞明白,连那些细节的东西都不能放过,从而加深理解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这些途径来培养自己作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当然在学习手工做账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计算机录入技能。21世纪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世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依靠信息技术提高竞争能力,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成本核算环节是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做为会计人员更应该提高有关计算机的技能。值得庆幸的是,此次课程实习在锻炼我对成本会计核算中相关凭证的填制、账簿的设置与登记、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熟练程度基础上,跟随时代发展的电算化潮流,利用计算机来系统全面的进行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提高我的计算机录入技能,为我以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这一个学期对成本会计的学习,我认为会计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从一开始的做原始凭证,到登记账凭证,然后再到登记帐簿,再是结帐,对帐,编制报表,装订等一系列的工作由一个人来完成,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了,才真真正正了解到什么是会计,原来会计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那么清闲。

从一开始的根据实训资料书上提供的各公司的资料来制作原始凭证,费用汇总表等,这都需要我们手工制作完成,要自己一张张表画下来,要求也很高,不能有丝毫马虎。接下来,就是登记记账凭证了,要根据画的的表格以及业务编会计分录,登记账凭证,这也需要很细心,每个数字都要细心填写。接着就是要根据凭证一笔一笔登记明细分类帐。这一过程不仅是考验我们的耐心,更是需要我们的细心。后来,编制会计报表就简单了许多。最后的任务就是将会计的帐页装订,凭证等一系列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基本任务就初步完成了!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对于我而言,可以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真真切切的让我了解了什么是成本会计,让我对于会计这项职业更是有了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虽说做账的过程有点累,但是真的希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一直普及下去,对于会计这样的专业要多练习才能更好的掌握其中的技能,毕竟会计吃的是经验饭,只有多做帐,才能熟能生巧,才能游刃有余!

成本管理心得体会文章篇五

一、引言(200字)

成本是指为了生产、经营商品或提供服务而必须支付的经济资源,在商品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企业家或投资者,了解和掌握成本知识对于决策和管理都至关重要。在我自己的创业过程中,对成本的理解和应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二、主体(600字)

首先,成本要素的正确把握是提高经营效益的基础。在创业初期,我经常低估了成本对业务的影响。我只注重销售额和利润,而忽视了每个环节产生的实际成本。然而,随着业务的扩大,我逐渐发现成本是不能忽视的。我开始意识到,只有精确计算和分析每个环节的成本,才能找到优化的空间,从而提高利润率。通过仔细研究成本构成,我优化了原材料供应链和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更高的盈利。

其次,控制成本能力的培养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在创业过程中,我经历了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市场变化、供需不平衡或者企业经营不善等原因所致。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意识到只有掌握成本控制的能力,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我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调整生产规模和优化人员配置等措施,成功地控制了成本。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我将继续加强成本管控的能力,以应对市场波动和竞争的压力。

再次,成本分析对于产品定价决策起到重要作用。在面对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合理的定价对于产品的销售和利润至关重要。我通过对成本的准确分析,结合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了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的改进,我成功地在市场上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同时,我还学会了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和生命周期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以实现最大化的销售和利润。

最后,我认识到了成本与效益的平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创业初期,为了追求快速发展,我常常陷入了降低成本的急功近利之中。然而,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兼顾成本和效益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持续发展。降低成本可以提高利润,但不能以降低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为代价。只有在保持必要的成本同时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时,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和客户的忠诚度。因此,我将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作为企业经营的双轮驱动力,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200字)

通过对成本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我认识到成本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因素,并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了成本控制的能力。成本的正确认知和应用不仅对于提高经营效益和利润至关重要,还对于产品定价、供应链管理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未来的经营中,我将继续加强对成本的关注,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四、心得体会(100字)

成本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了解和应用成本知识是成功创业的关键。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成本的关键要素和控制方法。成本分析使我能够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成本压力,进而实现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五、致谢(100字)

感谢老师和同学在学习成本管理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一直以来的鼓励和理解。正是有了你们的支持,我才能够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谢谢大家!

成本管理心得体会文章篇六

第一段:引言(字数:200)

成本估算是企业决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对产品成本进行准确的估算和计算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企业进行成本估算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力成本的变化等,从而导致成本估算的误差。在此,我分享一些个人在成本估算方面的体会和心得,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段:注意成本估算的时机(字数:200)

在进行成本估算之前,需要先明确估算的目的和范围,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估算时机。一般来说,成本估算应在产品设计阶段或投资决策前进行,这样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多次修改,减少后期的成本冲突。而如果成本估算在生产阶段或销售阶段进行,则可能会对生产和销售过程造成重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加大产品成本的风险。

第三段:确定成本估算的方法(字数:300)

在进行成本估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单一产品生产环节上进行成本估算时,可以采用分析法;而在多样化生产环节中,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另外,在进行成本估算时还需要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如果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则可以采用活动成本法。

第四段:考虑成本估算的误差(字数:300)

在进行成本估算时,需要考虑成本估算的误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成本估算误差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供应商质量,人工费用,运输成本等。因此,在进行估算时,需要对可能出现误差的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五段:结论(字数:200)

在企业成本估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然而,只要我们抓住成本估算的核心要素,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用心对待,成本估算也就不再那么困难和矛盾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多加学习,多与同行交流,逐步形成自己的成本估算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为准确地掌握企业财务状况,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成本管理心得体会文章篇七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成本含义也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围逐渐地扩大。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对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目标。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

成本与费用是一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正确区分成本与费用成本会计的重要前提。

成本是指生产某种产品、完成某个项目或者说做成某件事情的代价,也即发生的耗费总和,是对象化的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获取当期收入的过程中,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耗费,是会计期间与收入相配比的成本。成本代表经济资源的牺牲,而费用是会计期间为获得收益而发生的成本。

成本会计关注的是成本而不是费用。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

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而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因此,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用于对企业管理当局业绩的评价,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同样,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管理当局作为决策的依据或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一份细心+一份耐心+一份责任心=人生价值的诠释

虽说学习的过程会有点累,但是真的希望学校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尤其是会计专业,毕竟会计吃的是经验饭,只有多做帐,才能熟能生巧,才能游刃有余。

看了学习成本会计心得体会的读者还看了:

成本管理心得体会文章篇八

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的负责人,管理好工程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控制好成本,才能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高质量交付。在长期的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工程成本的经验和体会,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

首先,确保成本规划的合理性是关键。在项目启动之初,我们需要对整个工程进行详细的规划和估算,确定所需要的资源和材料,并评估出预算金额。在进行规划时,必须要谨慎并且全面,确保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避免遗漏造成后期成本的增加。此外,还要重视风险评估,合理设定备用金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

其次,加强成本控制的监管是不可或缺的。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成本的变化和消耗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为此,我们每周都会举行成本控制会议,对各项成本进行跟踪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且,我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成本监控团队,负责收集和分析各项成本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另外,合理调配资源是确保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源的合理调配会直接影响到成本的水平。在资源配置时,我们必须根据实际需求和优先级来确定资源的使用比例和时间安排。要尽量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也要确保所有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成本的支出。

另外,我发现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是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策略。对于项目中所需要的各类材料和设备,我们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获得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其进行有效的谈判,以确保获得最佳的采购价格和条件。通过与供应商的积极合作,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并提高整个项目的竞争力。

最后,及时总结和反思也是确保成本控制能够不断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每个工程项目结束后,我们都会对整个成本控制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通过分析和反思,我们能够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找出改进措施。这些经验和教训会成为我们今后成本控制工作的宝贵财富,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挑战。

总之,工程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我们必须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注重规划、监管、调配和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和积累,我们一定能够将工程成本控制的工作做得更好,让每一个项目都能够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本管理心得体会文章篇九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通过实际训练与模拟,很难提高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实训课程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模拟各种类型的企业的经营环境,全面的练习成本会计中各种成本核算方法,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成本会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全面地理解制造企业中成本核算的这个流程,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要求

(1)在实验操作中,充分地理解现实成本的含义,能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及管理要求,严格遵循成本列支范围,正确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并能客观地描述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

(2)进行生产费用的审核、归集和分配,归集审核无误的生产费用,编制各种分配表,对于各种产品耗用的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单的对应成本项目,对于生产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和其他间接费用,归集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单的对应成本项目。

(3)填写所需要记载的记账凭证时,一律使用黑色钢笔,红色墨水笔只能在规定的情况下使用。文字或数字书写要规范、清晰,发生错账必须使用正确的改正方法,不得刮、补、填、涂。

(4)每一次实训过后,按照规定编写实验报告,并上交保存。

(5)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唯一性,分配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由此产生的尾差一律计入表格中最后一个承担着。

三、主要仪器设备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分配表、明细表、计算单、草稿纸、计算器、签字笔、铅笔、计算机、excel软件等。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分析

品种法主要数据:

(1)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其中:基本成产成本分配率=24000/38400=0.625。

(2)编制人工费用分配表,其中:基本成产成本的计件工资的分配率=计件工资总计/投产产量总计=40078/1225=32.72。

(3)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其中:基本成产成本的数量度数(分配率)=基本成产成本的金额总数/成产总工时=24500/17500=1.4。

(4)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其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一次交互分配法)待分配费用的对外分配:供水车间=114000+10192.5-8140=116052.5元;运输车间=101925+8140-10192.5=99872.5元。

(5)编制产成品成本汇总表,其中:x产品的原材料分配率=58175/[(350+150)*30]=3.88;燃料及动力分配率=12700/(500*30)=0.85;人工费用分配率=28040/[(350+150*60%)*20]=3.19;制造费用分配率=179590/[(350+150*60%)*20]=70.41。

分批法主要数据:

(1)材料费用的分配:分配率=3400/0=0.17

(2)职工薪酬的分配:发电机分配率=22340/16000=0.139;

(3)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2350+2360+4830+59413.2+28680=118833.2元,共供应劳务数量=生产车间耗用+管理部门耗用=3800+700=4500,则分配率=118833.2/4500=26.41,所以生产车间应分配的金额=100358元,管理部门应分配的金额=18475.2元。

(4)制造费用=2950+53080+6880+30399.6+41360+100358=235027.6元,因此该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率=235027.6/20000=11.75138。

分步法主要数据: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主要数据:

(1)甲产品:按计划产量计算总成本上年=计划产量*上年单位成本=1200*370=444000;按计划产量计算总成本计划=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1200*345=414000;同理可得,实际=1200*346=415200。

(2)计划的降低额=上年计划产量的总成本-计划时计划产量的总成本=444000-414000=30000;计划降低率=降低额/上年计划产量的总成本=30000/444000=6.8%。

(3)可比产品的实际脱离计划降低额=实际相对上年降低额-计划相对上年降低额=73200-129050=-55850;实际脱离计划的降低率=实际相对上年的降低率-计划相对上年的降低率=3.34%-6.24%=-2.9%。

五、心得体会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成本会计实训课,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庞大、复杂而繁琐的工作,从开始设立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计算并填写各种费用分配表,到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直至最后结转产成品成本,这整个过程十分的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与细心。也正是踏实做好了这些步骤,我对各种不同企业中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才有了一定的了解,才懂得了成本费用在整个产品之间的分配。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在首次参与成本会计的手工实操时,会感觉到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运用于实践,面对众多的费用分配表会不知所措,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我们第一次参与实操的是一家制造类企业――华美股份有限公司,在基本了解该企业的基本资料后,根据其单步骤生产的生产工艺特点和其管理要求,成本的核算方法确定为品种法。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学会了根据企业的领料单、原始凭证填写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汇总表、领料凭证汇总表,会通过计算材料费用分配率、计件工资分配率而填制材料费用分配表、人工费用分配表,会根据各部门用电资料,采用实际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也懂得了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而分配折旧费用。然而,在编制好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和制造费用分配表后,产成品和在产品的成本的计算就变得简单很多,后续工作迎刃而解。

不仅如此,后来我还踏实完成了神龙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成品分批法、中兴机电有限公司的平行结转分步法等成本核算实操,直至最后了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不得不承认自己在完成整个成本核算实操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疑惑、困难,例如:不懂得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有些基本数据计算不准确导致后续工作白做等等。“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我逐渐意识到要在实践工作总结经验,从而加深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自行将以前没有学懂的知识弄懂,使自己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为将来的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成本会计实训实验报告]

成本管理心得体会文章篇十

成本估算,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通过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及计算,最终得出项目完成所需的成本的方法。任何一个项目在开始之前都必须要有一个准确的成本估算,以便于合理安排资金、控制项目的进度、调整项目方案等等。因此,成本估算可以说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今天,我想分享下我学习成本估算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成本估算初学遇到的困难

初学成本估算的时候,我曾经遇到过很多的困难。比如说,很难确定项目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甚至有时候会忘记要考虑哪些方面。同时,各种杂乱的数据和信息会让我很难系统化地整理,以便于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因此,我需要不断地反复学习、钻研案例,并且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第三段:掌握成本估算的方法

在逐渐掌握成本估算的方法后,我发现成本估算的核心在于要能够准确地分析项目所面临的挑战、难点以及各个方面的需求。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才能够准确地评估项目需要的资源、人力等成本。此外,合理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采用合理的财务工具,也是进行成本估算的重要方法。

第四段:成本估算的注意要点

除了要学习成本估算的方法之外,我们在进行成本估算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重要的要点。首先,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以免做出不正确的判断。其次,这是一个必须要细致耐心去做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最后,也要记住成本估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时根据情况调整和更新。

第五段:结语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项目的成本控制显得愈发重要。成本估算作为一个关键性的环节,不仅对企业、团队和个人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项目成功与否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深刻认识到成本估算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会继续学习并不断完善自己,以更好的完成工作、取得更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