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班美术下雨啦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3-10-03 19:42:45 作者:QJ墨客 工作总结 2023年中班美术下雨啦教学反思(模板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班美术下雨啦教学反思篇一

1、让幼儿通过多角度了解帽子的基本构造,大胆地进行借帽子这个“形”添画想象。

2、培养幼儿发散思维能力和通过生活经验进行想象的能力。

实物:帽子 课件 画纸 勾线笔

一、出示实物帽子,引出课题。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师:帽子有遮阳、挡雨,还可以保暖,所以帽子有很多材料不同和款式不同,今天刘老师带来的帽子是其中的一款。

二、整体观察帽子的形状和构造。

1、观察帽子的形状。

这顶帽子看上去怎么样?像什么?

2、了解帽子的构造。(演示课件)

你们知道帽子可以分几个部分吗?

(引导幼儿观察帽子,根据幼儿说出的部分,引出帽盖和帽檐)

3、教师小结:帽子是帽盖和帽檐组成的。

三、局部观察帽子,教师示范绘画。(演示课件)

帽檐是什么形状?上面有什么花纹?(特写帽檐)

帽盖的形状是怎么样的?上面有什么?看上去像什么?(特写帽盖)

3、 转换角度观察。(教师选择一种范画)

3、出示课件:三张不同角度的帽子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顶帽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小朋友也要学会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

四、教师示范绘画。

现在老师也选择一种角度来画帽子,你们等会儿来猜猜。

五、写意帽子。

六、幼儿作画

1、如果你们想把帽子画下来,你想从哪里开始画?

2、幼儿把写意帽子张贴到黑板上。

七、 启发想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作品转换角度启发想象。

这顶帽子倒过来像什么?你能把它变成什么?

八、创造作画。

中班美术下雨啦教学反思篇二

传统艺术是美术欣赏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传统艺术鲜明、独特的作品风格来拓展幼儿创作思路,达到欣赏、表现美的目的。同时也能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华艺术宝库中的各种奇葩,懂得欣赏、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

脸谱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它浓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很容易吸引幼儿,因为这样的内容正符合了幼儿对色彩敏感的心理特点。同时,脸谱中优美流畅的线条,让幼儿绘画的笔触变得灵活,扩大、夸张表现的五官满足了幼儿喜欢表现新奇的思维。

中班美术下雨啦教学反思篇三

对于托班幼儿来说,随意性太强,首先要培养的是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兴趣才能带动他们进行技能的练习,因此我设计了《送帽子、手套、围巾回家》的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幼儿在平时坚持做到把东西方在一定的地方,逐步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知道乱扔乱放东西的坏处;影响整洁、美观、用时不好找,做事无条理,这是不文明的行为。

1、知道要将用过的帽子,围巾,手套放在指定的位置。

2、学习收拾整理帽子,围巾和手套。

3、体会到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好处多,愿意培养这种好习惯。

幼儿每人一套帽子,围巾,手套。

一、说一说。指导幼儿操作《谁做得对》。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然后思考并操作:该把笑脸给谁?该把哭脸给谁?

(2)教师将帽子,围巾,手套随意放在桌子上。

(3)把帽子,围巾,手套送回家又什么好处?

二、学习整理

引导幼儿找出自己的帽子,围巾,手套,并放在一起。

三、送帽子,围巾,手套回家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2)提出游戏要求。

(3)幼儿游戏,教师观察适时介入引导。

1、为了使幼儿理解东西要放在合适的、固定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幼儿亲自操作,理解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方便好找,整洁。

2.要充分联系幼儿实际,用幼儿中的正面事例为其它幼儿树立榜样,列举幼儿中的错误做法让幼儿分析讨论,引导幼儿提高认识。

启发幼儿动手动脑,按标记给帽子、手套、围巾在储物架上安一个固定的家。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都为帽子、手套、围巾找到了家,现在帽子、手套、围巾回到家可高兴了,来我们一起庆祝一下,让幼儿在《喜洋洋与灰太狼》的音乐声中,进行放松练习。

1、创设有序摆放活动材料的环境,在各类材料柜贴上相应的标志,帮助幼儿学会分类、对应收放活动材料。

2、引导幼儿自己及时整理帽子,围巾,手套放在指定位置,养成幼儿自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孩子年龄小,会把用过的物品随处乱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那就看老师怎样来对待这件事,如果老师用训斥的话来批评孩子,就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如果老师说话有技巧,看似幽默的话,里面却包含着规则和一定的道理,孩子们不但易接受而且从中懂得的物品不能随处乱放。要有规律。知道要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放回原处。这次活动我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的,对于托班来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兴趣高涨,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中懂得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又省时,不会误事。懂得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条理的表现,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很重要。

“以教师为主,由教师作正面灌输,幼儿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传统教育方式效果不理想,必须代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这样,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会获得乐趣,改变自己原有的不良行为,使幼儿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愿意变为愿意,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多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弥补教育上的不足。

中班美术下雨啦教学反思篇四

1。玩“变魔术”游戏,引起幼儿变化表情的兴趣。

游戏:“会变的脸”(苦脸、笑脸、生气的脸、害怕的脸等)。

2.启发幼儿互相观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征。

提问:“人笑时、哭时、生气、害怕时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么不同?请幼儿分别描述出来。”(教师边听边捏出来)

3.引导幼儿体验色彩与每一种脸谱的关系。

提问:“当你生气时,你的脸色会有什么变化”?(变红)“黑色使你感到怎样?让你想到什么表情?”

小结:“表情不仅可以通过五官的变化来表现,还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变现。”

4.幼儿制作脸谱,教师巡回指导和帮助。

每个幼儿选一种表情。

5.戴脸谱到户外玩“猜猜我是谁”。

中班美术下雨啦教学反思篇五

(1)师:我们来找一找脸谱与我们的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2)师: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讨论五官有些什么变化)活动延伸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

提示:

1、颜色要丰富。

2、注意要对称。

中班美术下雨啦教学反思篇六

1.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体验点画的快乐。

2.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梅花,范画,颜料,白纸。

1.小朋友最喜欢花了,因为每一朵花都是那么漂亮,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美丽的梅花。(出示梅花图)小朋友,看看梅花什么样子的?。(红色的,五个花瓣,树枝是弯弯曲曲的,枝上还有没有完全开放的花骨朵。)

2.老师想把这美丽的梅花保存下来,可我不想画,那可怎么办呢?老师啊,用手指点画了一幅梅花图。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点画图,幼儿说一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想做啊?(幼儿:“是。”)那我们今天一起做一幅美丽的梅花图!

3.看好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示范做一朵梅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吧!

4.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成果展示。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中班美术下雨啦教学反思篇七

活动以“故事”为线索,引导幼儿大胆畅想,用已有经验,大胆说出不同形态的太阳形象。在活动中首先通过故事导人,让幼儿在听听、说说、讲讲的过程中了解太阳的颜色。紧接着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了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个过程充分展示幼儿想象、用语言大胆地表述为下一环节打下伏笔。接下来,结合了课件太阳的图片让幼儿观看,让幼儿感受色彩美,通过太阳的七种颜色的美和色彩带来的心里感觉,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渗透到美术活动中,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活动中感受色彩美;为下文的绘画作铺垫。整节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放手让幼儿去画。从而帮助幼儿感受到艺术活动的夸张性,体验艺术活动中大胆想象、创作的快乐、有趣,萌发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查找:中班美术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太阳》ppt课件

中班美术下雨啦教学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已画出圆形或半圆形,按轮廓线撕出半圆形的形状,并利用长方形组合成蘑菇的特征。

2.培养幼儿大胆操作的`良好习惯。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范作、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和固体胶。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小白兔采蘑菇》的故事形式来导入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2.出示范作,引导幼儿观察,由什么图形组成(半圆形和长方形)

3.引导幼儿讨论,这些蘑菇是怎么做出来的?请幼儿观察后讨论,并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撕(半圆形和长方形)教师在旁用语言指导。

4.幼儿操作活动――撕贴蘑菇。

引导幼儿用一张纸对折撕半圆形,也可以用已学过的方法撕出圆形,再将撕下的圆形对折撕下就成了半圆形。再用另一张纸撕成长方形,最后将长方形粘贴在半圆形的下面,蘑菇就完成了。

5.讲评幼儿作品情况,将撕粘贴蘑菇完整的幼儿给予表扬。

请小朋友欣赏作品。“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以故事的形式来导入活动,能很好地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在进行本活动前我们已经进行过撕圆形、长方形,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我教他们可以先撕学过的圆形,然后再把圆形撕开变成半圆形,也可以直接将纸对折后画出一条弯弯的弧形,再沿着弧线撕下来,然后再沿着折痕撕出两个半圆形。还有的方法就是直接画出半圆形再沿着画出来的线撕下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既发展了动手能力,又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并将已学过的撕长方形撕下贴在半圆形的下面,这样就组成了一只只蘑菇。

中班美术下雨啦教学反思篇九

1.讲故事,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太阳的颜色》。

附故事:小白兔每次看见太阳它都很想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小白兔去问小鸟。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您瞧,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绿油油的。”小白兔跑去问小蜜蜂,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您瞧,太阳照在花朵上,花朵红艳艳的。”小白兔跑去问小青蛙,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您瞧,太阳照在稻穗上,稻穗黄灿灿的。"小白兔想: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提问:刚才小动物们都怎么说太阳的颜色的?)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小白兔想啊想,这时天上下起雨来了,不一会雨停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小白兔想彩虹阿姨住在天上,一定知道太阳的颜色,就跑去问彩虹阿姨。彩虹阿姨先让小白兔数数她身上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啊!共七种颜色。”小白兔说。于是,彩虹阿姨就说:“对啦!我身上的七种颜色全是太阳公公给的。”小白兔快活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评析:此环节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导入,然而幼儿也喜欢听故事。因此,两者结合图文并茂的为幼儿讲解,直观的让幼儿感受熟悉太阳的形象,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活动中以拟人化的.口吻来问幼儿,小兔子说:“他明白了,那你们明白了么?”此问题的设置,既为下一个环节作了铺垫。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倾听,更能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讨论:让幼儿谈谈对太阳的认识和感受。

师:提问,小白兔明白了,孩子们你们明白了吗?那你们想一想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自由回答。)

幼:没有太阳,花、草、树木,它们会都死掉。没有太阳我们也会生病。

评析:此环节主要是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敢说、想说,活动中主要让幼儿自己谈谈对太阳的认识,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锻炼幼儿的胆量。让幼儿在说的过程中,理解如果没有太阳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加深幼儿的感官意识,为接下来的幼儿绘画作了铺垫。

3.教师讲解,请幼儿示范太阳的画法。

师:请个别幼儿上来画太阳,让其他幼儿观察讨论画法。

师:引导幼儿用多种颜色涂画太阳,增加幼儿对色彩表现力的认识。

师:这两个小朋友画的都漂亮,那你们心中最美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

评析:此环节为活动的难点。这一环节再次强调太阳的画法,主要是让幼儿上台来示范画太阳。让幼儿来当老师,把机会留给幼儿,给幼儿一个自由表现的机会。这样幼儿的自信心和胆量都得到了提高。教师简单的讲解和幼儿示范太阳的画法,孩子们对画太阳已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接下来的绘画活动作了铺垫。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提示幼儿大胆的表现心中想象的太阳,越夸张、越拟人化越好。

评析:幼儿的绘画水平能力是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勇敢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对美术的理解和想象。活动中放手让幼儿去画,教师只是充当一个引导者,帮助幼儿解决在绘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时给与帮助,提升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

5.引导评价、互相欣赏。

(1)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师:可请画好的小朋友把画展示给其他的幼儿看,互相说一说自己心中最美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把幼儿画好的作品拿到教室布置主题墙。

评析:此环节为幼儿创设了互相展示作品、交流的机会,即使有的幼儿还没有完成。但在他们的绘画过程中都付出了努力,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绘画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获得满足感、成功感,从而不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中班美术下雨啦教学反思篇十

1、乐意参与装饰鞋底花纹的活动,能用点、线、面设计鞋底花纹,体验创作的喜悦。

2、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准备带一双干净的鞋子;幼儿创作材料:铅笔若干,画好鞋样的纸、彩色复印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观察鞋底

师:你的鞋子有个秘密,你知道吗?你们的鞋底是什么样的?

2、感知鞋底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1)幼儿观察各自的鞋底花纹,并且相互比一比,说说各自的鞋底花纹有什么不一样。

(2)请几位幼儿说说自己的鞋底花纹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图案。

(3)让幼儿仔细看看自己两个鞋底的花纹,讲讲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感知鞋底花纹的对称美。

3、设计鞋底花纹。

(1)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画能使两只鞋底的花纹对称。

(2)提示:将画有鞋底的纸对折,中间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彩色复印纸,用铅笔进行创作,就会出现花纹对称的美丽的鞋底了。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作。

4、展示、欣赏作品。

(1)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提问:你喜欢哪一种鞋底花纹?

(2)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鞋底花纹,老师对每一幅作品都给予肯定。

5、布置活动室。

将鞋底花纹涂上好看的颜色,并沿边剪下,布置在活动室里。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找爸爸妈妈鞋底的秘密。

2、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为爸爸妈妈设计鞋底花纹”的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第一个环节通过观察鞋子,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鞋子是每个孩子平时最熟悉的物品了,鞋底的花纹是多种多样的,第二个环节充分发挥“幼幼互动”的作用,让幼儿自主地去和同伴交流,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丰富鞋底花纹的感知经验,知道鞋底花纹有曲线、直线、圆形、点等,为下面的创作活动奠定基础。“对称”的概念在中班幼儿的思维中还是比较模糊的,该环节只限于让幼儿初步感知对称的美,提高他们的观察、认知能力。

第三个环节通过具体的操作,使幼儿懂得利用复印纸,能很容易地帮助我们解决画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点、线、面有机结合,构成美丽的图案。

第四个环节中,我把过去的“评析作品”改为“欣赏作品”,让幼儿与老师一起带着赏识的情绪,观赏同伴的作品,从中获得更多的作画经验。

“鞋底花纹”的探索并不会因为这个活动的结束而结束,通过延伸活动,幼儿可以感知到更多的鞋底花纹,巩固对装饰画的认识。

总之,本次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多数幼儿乐于参与装饰鞋底花纹的活动,能用点、线、面设计鞋底花纹,体验创作的喜悦,感知了鞋底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美,也有两三个幼儿不积极,他们胆子小,认为自己作的不太好,不敢大胆创作,对他们要多加鼓励,敢画就是最棒的。

活动目标:

1.运用大小对比的方法表现熟悉动物的明显特征。

2.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愿意表达自己爱妈妈的情感。

3.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绘画工具:黑色卡纸,压花花纹、淡色特种彩棒、固体胶、小刷子、小毛笔。

2.颜料:大红、粉红、深绿、淡绿、柠檬黄、橘黄、土黄。

3.欣赏材料:《麦加之路》部分画面、四个黑影(猫、猪、象、兔)。

活动过程:

一、儿歌激发兴趣导人

1、人物介绍

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可爱的动物朋友!瞧!他来了。

2、儿歌激发

幼儿边看教师绘画小熊,边听儿歌,边猜:

师: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小熊呀!小小熊说:“我最爱我的妈妈了!咦?我的妈妈在哪儿呢?我得快去找找!”

二、欣赏比较

1、作品欣赏

师:小熊远远地看到2个黑影,他们是谁呢?哪个是骆驼妈妈?哪个是骆驼宝宝?

师:(过渡)你们瞧,宝宝小屋顶,妈妈大屋顶,宝宝小月亮,妈妈大月亮,小小的宝宝,大大的妈妈,相亲相爱在一起!

2、幼儿提示教师操作

师:小熊多想赶快找到自己的妈妈,就在这时,熊妈妈出现了!

师:熊妈妈会是什么模样呢?(跟进提示:宝宝小房子,妈妈呢?)

师:宝宝小小的,妈妈大大的,相亲相爱在一起,小熊多开心呀!(换成涂色贴上眼睛的熊)。

3、提示比较动物不同特征

师:他们在路上又遇到了一群小宝宝也在找妈妈,他们是谁?

(1)欣赏黑影“猫、猪、象、兔”并逐一说出名称。

(2)欣赏比较耳朵

师:看一看、比一比他们耳朵有什么不一样?谁的耳朵最长?谁的耳朵大?

师:小猫小猪的耳朵挺像的,都是什么样的?(提示:都是尖尖的)

师:小熊跟妈妈回家喽,小骆驼也跟着妈妈回家喽回家喽。

三、幼儿创作

师:小兔、小猫、小猪和小象还没有找到妈妈,心里可着急啦!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找好吗?

1、选择动物

师:说一说你想和哪个宝宝一起去找妈妈?

2、提示安排画面大小

小拳头放一放,小小的宝宝在哪里?天黑了,看不清。大手掌按一按,大大的妈妈在哪里?

3、用彩绘笔画出大小动物的轮廓

师:(儿歌提示)弯弯屋顶是我家,(教师画出一个小小的屋顶)圆圆月亮门前挂(教师

画出一个小小的月亮)我的耳朵尾巴什么样?我是一个……

师:妈妈在哪里?宝宝小房子,妈妈大房子,宝宝小月亮,妈妈大月亮。

4、水粉颜料涂色

师:找到妈妈了,真高兴!宝宝用小刷子理理毛,妈妈用大刷子理理毛。

5、贴纸装饰,粘贴眼睛和装饰画面

师:和妈妈在一起,就算再漆黑的夜晚也能看得清。

四、分享交流作品

1.师:我们的家到了,大家跟着妈妈一起回到自己的家里去。

2.师:一起找一找!动物宝宝都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在大小明显的画面上共同分辨,谁是妈妈,谁是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