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故事及感受 新疆历史故事心得体会题目(通用5篇)

时间:2023-09-30 13:09:21 作者:字海 心得体会 2023年历史故事及感受 新疆历史故事心得体会题目(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历史故事及感受篇一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共存的地方。在新疆的历史故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了解了新疆的过去和现在。在了解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迸发出许多感慨和思考,以及对多民族共同发展的期盼。

首先,新疆历史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历史故事中,我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这些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使新疆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瑰宝。比如,在哈密瓜之乡哈密,我感受到了维吾尔族人民对这种瓜果的深厚情感,而在新疆的草原上,蒙古族的牧民们则保留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些多元文化的存在,使新疆成为了一个包容、多元的地方。

其次,新疆历史故事让我对新疆的过去和现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新疆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震撼和感动的故事。比如,玛纳斯是新疆最重要的史诗之一,它讲述了勇敢的吐尔逊王子与邪恶的龙王之间的斗争。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勇敢和智慧的力量,也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而在现实生活中,新疆人民也展现出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乐观和勇气,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推动着新疆的发展。

然而,新疆的历史故事也揭示了一些痛点和问题。在历史故事中,我了解到了一些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往往是由于历史原因、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引起的。在现实生活中,新疆也面临着一些困扰和挑战,比如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威胁,以及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然而,我相信通过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以及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协调,这些问题都将能够得到解决。

最后,通过了解新疆的历史故事,我对多民族共同发展充满了期盼。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希望新疆的各民族能够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只有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彼此,增进友谊和合作,共建一个和谐、繁荣的社会。

总之,通过了解新疆的历史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了解了新疆的过去和现在。同时,我也意识到新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但我相信通过相互理解和包容,以及共同努力,新疆一定能够实现多民族共同发展,走向繁荣和进步的道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为新疆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故事及感受篇二

新疆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在新疆的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了解了一些新疆历史故事后,我深感历史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灵魂。通过探寻新疆历史故事,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价值。以下将从历史背景、故事内容、心得体会三个方面来探讨新疆历史故事所带来的感悟。

首先,我们要了解新疆历史故事的背景。新疆是我国边疆地区,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在古代,这里曾是中亚和中原地区的商贸重要通道,吸引了很多外邦人涌入。不同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流、融合,形成了较为多元的文化。例如,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对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了解这些历史背景,让我们明白新疆历史故事的重要性和意义。

其次,我们要探究新疆的历史故事内容。这些故事往往是人物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让我们通过这些故事人物的经历,了解新疆当时的文化、社会风貌以及历史事件等。例如,吐鲁番地区有一个叫丝玛拉的维吾尔族女医生,她在当时的医疗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勇敢地向老一辈中医学习,认真治疗患者,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赞扬。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新疆医疗事业的不易和其中蕴含的民族团结精神。这些历史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新疆历史的窗口。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在了解新疆历史故事时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历史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他人的故事,更是我们自己的根与灵魂。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明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其次,历史故事中所揭示出的不同民族交融的情景,让我深刻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历史故事是人们共同的记忆,是我们各个民族共同的财富,也是我们的责任。最后,通过学习新疆历史故事,我也更加明白了多元文化的美妙之处。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在这些传统中我们可以找到共鸣,也能够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只有在多元文化的包容中,我们才能够共同进步,发展繁荣。

总之,了解新疆历史故事是一次寻找历史的旅程,它带给我们的是很多的启发和感悟。通过了解历史背景、故事内容以及个人的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的民族根源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历史是我们共同的记忆,是我们前行的方向。让我们珍惜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新疆的历史故事是我们锻炼自己的宝贵机会,我们应该好好把握。

历史故事及感受篇三

历史是一门古老而有智慧的学科,初中历史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黄金时期,老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带来的历史故事_清朝历史故事,希望对您有帮助!

康熙帝名玄烨,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可是康熙为什么叫玄烨,或者“玄烨”二字有什么含义,似乎鲜有人问及。读高中时,历史老师提到康熙皇帝名玄烨,当时就感觉这名字起得玄,多少年来一直都这么觉得。最近读汤若望的传记,眼前陡然一亮,答案似乎有了。

400多年前的紫禁城里,有一个深目高鼻的西洋人,在此自由出入达20余年之久。这位洋人,将西方最精密的西洋钟和千里镜带进这皇宫禁苑,还在紫禁城开阔的空场上为崇祯皇帝铸造过20门大炮。顺治皇帝管他叫“玛法”,“玛法”在满语里是爷爷的意思。顺治皇帝的母亲,即孝庄皇太后,尊其为义父。他为顺治皇帝亲政游说过觊觎皇位的亲王,他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中国至今阴历阳历并用,他是第一个将阳历引进中国的人,为此几乎被处凌迟,但最终没有执行;他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康熙6岁继承皇位,也多亏他直言劝阻别的王位觊觎者。他一生未婚,笃信天主,生于泰西,殁于中土,葬于北京。他的美名在中西交通史上千秋永垂———这个人就是汤若望。

那么汤若望与“玄烨”之命名有什么关系呢?康熙是1654年也就是顺治十一年出生的。就在这年的前一年,顺治皇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加奉一级。3年后,也就是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又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可见,在康熙皇帝玄烨出生前后的三四年间,“玄”字在顺治皇帝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儿子的名字里带着“玄”字,给洋“玛法”的赐物里两次带有“玄”字,这个在重大场合频繁使用的“玄”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老庄的“玄之又玄,重妙之门”的“玄”吗?不是。它是汤若望传授的包括天文、历法、机械以及天主教信仰在内的、为顺治皇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学说。顺治皇帝笃信天主,生命的最后一两年改信佛教,故有五台山出家之谜。

玄烨出生前后那几年,正是西洋天文机械之学在清初朝廷里最走红的时期。观象测天几千年来在中国人心目中简直是通神通天的职业,岂可授予外人?可是大清朝廷居然能放心地将这个行当的第一把交椅钦天监监正拱手送给一个“西洋远臣”,为此,从隋朝以来世袭千余年的一个穆斯林天文世家被解职。此后,顺治皇帝又划地皮又斥巨资,在宣武门外建造一处天主堂,即北京南堂。

据此种种,笔者以为,“玄烨”之“玄”,乃汤若望所传学问之谓也。“玄烨”者乃祝愿洋“玛法”所传学问辉煌光大之意也。

笔者查阅了国家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里许多可能有助的历史资料,凡几十种,没有一处解释“玄烨”是什么意思。清世祖顺治皇帝共有八子:牛钮、福全、玄烨、荣亲王(未命名即夭折)、常宁、奇授、隆禧和永干,只有“玄烨”有些“玄”,其他都比较平常。

“绿旗黄袍女元戎,珠帽无龙结束工;八百女兵都赤脚,蛮衿扎裤走如风!”这是当年咏赞太平天国女将苏三娘和她从广西带来的赤脚女兵飒爽英姿的一首诗。

洪秀全自从道光二十三年,即公元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起,以“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作号召,广泛发动农村的贫困妇女参加,在广西桂平县鹏隘山区曾经涌现出以杨云娇为首的许多妇女积极参加。他还说过“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女如淫我妻”这样的话。

在起义初期,太平军里有全由妇女单独组成的女军,和男军一起上前线奋勇作战。一直打到武汉,还是男女同职同官;攻克南京以后太平军东征,女军仍充前锋。女将苏三娘就曾经率领女军首先攀登占领镇江城,为太平天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在刚刚取得小小的胜利,洪秀全认为半壁江山到手,大局已定,就要关门当太平天子,要把同打江山的女兵转为供他淫乐的嫔妃了。

在攻克南京前十七天,洪秀全就在芜湖江面的“龙舟”上突然颁发一道严分男女界限的诏令:“女理内事,外事非宜所闻。还用四个“斩不赦”限制身边的女兵与外界联系。攻克南京以后,跟随天王的女兵都要用纱巾蒙面,一进入天王府,就被禁锢起来,与外界完全隔绝了。

洪秀全早就迷恋后妃成群的帝王宫廷生活。他创立拜上帝会的时候,自称在天上有一房“正月宫娘娘”,所以把他的妻子称为“又正月宫”;金田起义的时候,他已经有美妃十五人;一年后在广西永安围城战中,洪秀全就有了三十六个女人。打出广西以后,到了湖南道州,又接纳何贡生“进献”的美女四人;占领武昌以后,洪秀全一次选妃,就选了民间女子“有殊色者六十人”。

其实,他不是不想有,自然也需要有太监,但是他没那份技术,也就是他的“天国”缺乏太监手术的技术人才。洪秀全曾命人找来许多男孩子,做多次手术都不成功,结果不少男孩子被这样活活弄死了。

太监手术是由清廷内务府专门处理这个事情的。那不是一般的人员,都是要经过严格培训的。据说手术之后还得插一个鹅毛管,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导尿管,还得分季节,夏天做手术容易感染,秋天上凉了以后才能做。那是有一整套严格程序的,他没这方面技术人员。他只知道有太监,但不知道太监怎么来的,不知道太监怎么做手术。他想学习,结果却是东施效颦,反误了许多男孩子的性命。

后来,因为弄不成太监,洪秀全就诏封女官进宫当太监使用,结果这些进宫的女官先后都成了他不同等级的嫔妃。就这样,后进宫的女官伺候先进宫的女官,天长日久,越进越多,于是,相继进入天王府后宫的三千佳丽,全成了供他日夜宣淫的嫔妃。洪秀全的后宫也成为历史上唯一没有太监的后宫。

洪秀全在没有太监的天王府后宫三千佳丽之中过了十一年帝王生活,到了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他五十二岁,终于在曾国荃湘军的隆隆炮声和后宫粉黛的嗟怨声中,不得不丢下他那千百个美女娇娘,自尽身亡。他死后四十八天,天京沦陷,天国灭亡。

当时曾国荃率兵打进来之后,就一把火将天王府给烧了,这些如花似玉的佳丽们无不落荒而逃。后来有人写诗曰:“十年壮丽天王府,化做荒庄野鸽飞”。

嘉庆皇帝过生日,收到一份奇特的贺礼,有人从康熙和乾隆的御制诗中挑出了二百句组成一首长诗。康熙和乾隆都酷爱写诗,作品不计其数,但并不让人欣赏。嘉庆似乎也知道这件事。他问呈送诗歌的大臣,这首诗到底出自谁手?大臣说,乃是自己聘用的家庭教师——安徽桐城人龙汝言。嘉庆高兴地说:“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读先皇诗,此人熟读如此,具见其爱君之诚。”当即赏龙汝言举人出身,嘱他参加第二年的会试。

第二年春天,主持考试的官员把会试文章以及录取名单拿给嘉庆过目。嘉庆翻了翻,说,这些文章太差太差。主考官瞎眼了?主考官诚惶诚恐,偷偷问皇帝的近侍,这一科的文章不错啊,大家公认比前几年好,怎么把皇上气成那样?近侍回答,你们没有录取龙汝言,皇上不高兴了,又不便明说。主考官恍然大悟。第二年,龙汝言自然榜上有名。嘉庆亲自主持殿试的时候,先打开弥封看了看名次,龙汝言是第一名。他什么都没说,又悄悄封上了,但大臣们估计,皇帝心里应该小小地高兴了一下。

殿试合格的,算是天子门生。龙汝言作为皇帝的学生,被授为实录馆纂修。实录馆乃整理皇帝言行录的部门,而龙汝言熟读清朝先皇的作品,这个位置自然很适合他。但谁也没想到,龙汝言正是跌倒在这个位置上。话说龙汝言由于家贫,仰仗岳父供养,妻子颐指气使,经常给他气受。龙汝言想,我都是皇上的学生了,这败家娘们儿还拿我不当人,真是瞎了狗眼。赌气躲了出去。第二天,馆吏把高宗实录(乾隆言行录)拿来给龙汝言校勘。第三天,馆吏来取,龙的妻子又原样不动地交还给对方。而龙汝言不在家,根本不知道此事。签有“龙汝言”大名的稿子交到嘉庆皇帝手上,嘉庆一看,“纯庙(乾隆的庙号)”居然被抄成了“绝庙”。按律这是灭门的大罪啊!嘉庆思考良久,下旨说:“龙汝言精神不周,办事疏忽,着革职永不叙用。”人们都明白,这也就是龙汝言,换成别人,早就咔嚓了。

龙汝言被后人称为“最幸运状元”、“最倒霉状元”、“最大悲大喜的状元”、“最奇特状元”等。

要我说,这就是一个人的普普通通的一生。

历史故事及感受篇四

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地区,是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地方。这片土地的历史悠久,承载着多个民族和文化的交融与交汇。在探寻新疆的历史故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点。以下是我在了解新疆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得出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在了解新疆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新疆地区的多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的丰富性。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他们各自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同时又互相影响、借鉴和融合。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和融合,让新疆成为了一个剪影世界的文化宝库。在新疆的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各个民族的文化魅力。

其次,新疆的历史故事也展现了这片土地独特的地理特点。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地理位置独特,景色秀丽壮观。维吾尔族民间传说中的“天山”,是一座神奇而美丽的山脉,被誉为地球上最后的净土。而塔克拉玛干沙漠,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流动沙漠之一,在这片沙漠中有着无数的故事和传说。新疆的地理环境养育了众多的历史故事,也给这片土地赋予了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了解新疆历史故事中的地理背景,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神秘与魅力。

第三,新疆的历史故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精髓。在新疆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例如,开展和平统一工作,保持国家边疆的稳定,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是汉族还是维吾尔族,他们在新疆历史故事中都展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力量,以及保持国家统一的意义。通过了解和体验新疆历史故事,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的自豪感。

第四,在探寻新疆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一统意识的重要性。新疆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边疆地区,对于保持国家统一和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疆历史故事中的统战工作和文化交流,正是展示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智慧和策略。通过了解新疆历史故事中的统战工作,我深刻认识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也更加珍视我们国家的和平统一大业。

最后,通过了解新疆历史故事,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对于我们的影响和教益。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实和未来。通过了解新疆历史故事,我不仅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珍视和关心我们国家的边疆地区。历史是我们的根,只有深入探究历史,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了解新疆历史故事的旅程中,我感受到了这片神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多民族的融合、地理特点的独特性、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国家统一的意义,都让我对新疆充满了敬畏和热爱。正是这些历史故事的感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的伟大和历史的底蕴。通过了解新疆历史故事,我认识到了历史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要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

历史故事及感受篇五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带来的历史故事_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希望对您有帮助!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位姓卢的读书人,人称卢生。这一年,卢生要进京考取功名,走到邯郸时天已到中午了。于是,他在邯郸北边找了一家客店,住下来歇歇脚。恰巧,道士吕翁也住在客店里。于是,卢生和吕翁就坐在一张席子上,说东道西地谈起来。

卢生看看自己身上破旧的衣服,叹口气说:“我是一个读书人,本应当早早考取功名,做上高官,痛痛快快过一生。可是我没有赶上好运气,直到现在还这样穷困,真叫人伤心啊!”听了卢生的话,吕翁笑了笑说:“我们这样不是也很好吗?不过你想得到荣华富贵,我可以满足你的欲望。”说着,从挎袋里掏出一个青磁枕头,递给卢生说:“你枕上这个枕头睡一觉,就什么都有了。”

这时,店主人正在生火做饭,洗好的黄梁米刚刚下到锅里。卢生枕上吕翁给自己的青磁枕头,不久就进入梦乡。卢生梦见自己先是娶了一位富贵人家的小姐,妻子不但美貌动人,而且陪嫁了许多东西,家里很快富裕起来。第二年,他进京赶考考中了进士,不久又做了京城里的长官。后来,他因领兵打仗有功,受到皇帝的奖赏,并做了朝中最高的宰相官,掌握着朝中的大权。他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亭堂楼阁。出门有兵马前呼后拥,回来后有美女陪伴。他有5个儿子,个个都有学问和才干,而且都做了官。他的5个儿子又生有十几个孙子,真是子孙满堂,福禄齐全,享受到了人间的奢华富贵生活。他一直活了80多岁,才辞官不做了。正在这时,一声鸡叫,卢生从梦中醒来。他睁眼一看,吕翁仍然坐在旁边,自己身上还是那身破旧衣服。店主人家蒸煮的黄梁饭冒着热气,还没有熟呢!

卢生想想几十年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要想真正地享受荣华富贵,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去创造。”

现在,在邯郸市北不远处,还有卢生祠。人们还沿用“黄梁梦”“梦黄梁”“黄梁美梦”“邯郸梦”来比喻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或是某种欲望的破灭。

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水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名叫祁黄羊,品德高尚,是晋平公的得力谋臣。晋平公要决定什么大事,都要同他商议。

有一天,晋平公把祁黄羊招进宫,问他说:“南阳县还缺个县令谁可以去担当这个职务?”祁黄羊想了想说:“解虎去比较合适。”

解虎与祁黄羊之间有矛盾,这晋平公也知道的。他听到祁黄羊举荐解虎,有点出乎意料,不解地问:“解虎不是与你有仇吗?你怎么推荐他去当县令?”祁黄羊说:“您问的是谁可以去当南阳县令,又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晋平公赞许地点了点头,说:“好吧!”于是就派解虎去当南阳县令。解虎到了南阳,把南阳治理得很好,老百姓都很拥戴他。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还缺少一个军尉,你看谁能够胜任?”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担任这个职务。”

晋平公听了,又吃了一惊。原来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当时,推荐自己的亲属当官是很忌讳的事情,因为很容易招来闲话。晋平公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就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推荐他去当军尉,就不怕别人说你徇私情?”祁黄羊说:“你问的是谁可以当军尉,又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我是谁胜任这个职务就推荐谁,不管他和我有没有关系,怕什么闲话呢?”

晋平公很赞赏他的坦荡,就说:“那好,就派祁午去吧!”就又任用了祁午,祁午果真非常称职。

后来,孔子听了这件事,就感慨地说:“祁黄羊的话说得太好了!举荐人才不回避跟自己有仇的人,也不回避自己的亲生儿子,真是公而忘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