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精选

时间:2023-06-27 06:36:09 作者:曹czj 策划书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篇一

(一)帮助学生理解“倍”含义。在这个环节上,首先由学生在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并根据收集的信息用小圆片代表小鸭、小猴来摆一摆。这些环节学生们都是可顺利完成的,但在揭示“倍”的含义时,就需要老师来帮一帮。这时我就通过和学生一同摆一摆、圈一圈来到确定如果把代表小猴的3个小圆片看成1份,那么代表小鸭的6个小圆片就可以看成这样2份,从而推导出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

(二)辅助学生加深对“倍”的认识。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对“倍”的含义有了一些了解,那么要求小鸡数是小松鼠的几倍时,我就引导学生先独立用画小圆圈代表小鸡数和小松鼠数,然后圈一圈,与同桌说一说,集体反馈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三)放手让学生寻找倍数关系的问题。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情境图中直接寻找用除法解决问题。设计了这样3个层次的教学,对于“倍”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后,相信学生一定会突破这个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主参与是《课标》关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学生的情境入手,通过去动物王国,并且如果能及时解决问题,还有礼物送给大家,学生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改变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变为玩中学的理念。

(二)、升华兴趣,导入新授

——做一做,说一说

1、主题图

(2)、你所喜欢的小动物有几只呢?你自己来数一数。老师这里给你准备了小圆片,一个小圆片代表一只小动物。请你下来把动物有多少只贴出来,比一比看谁贴的又对又快。(贴出图表,让学生下来贴动物的只数。大屏幕显示所有信息)

2、书上做一做表格

(1)、看你们帖得这么认真,鸭子和猴子们都排着整齐的队来和你们打招呼了。

师:他们排了这么长的队猴子和鸭子分别是几只呢? 他们的数量不是一样多,你能根据他们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吗?生互相提出问题。

(如果没有提出有关倍数的问题,就问:机灵狗看来了猴子和排队来了,所以也来凑热闹并且给大家带一个有关他们的问题,你们想知道吗?:猴子6只,鸭子有3只,6里面有几个3?(用彩笔圈一圈。)

怎样列算式呢?生一起说:6÷3=2

(2)、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两倍集体订正:把(3只)鸭子看作一份,猴子的数量有这样的两份,我们就说猴子的数量是鸭子数量的两倍。谁愿意来说说这种新的方法。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第一次接确名词“倍”比较抽象,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这时由机灵狗提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在玩中学的心里,轻松的记忆。

(4)、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书中的说一说:师:你还能说出谁是谁的几倍?下面小组来合作学习,列出算式,组长记录好,然后小组交流,其它小组可补充。教学语言: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同学别泄气,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讲解语言)然后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并且这名同学将会获得由机灵狗送出的照片。

【设计意图】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操作,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考教师、考学生;教师考学生等多样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以机灵狗送照片再一次激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当两上数在比较时,如果把一个数看做一份,而另一个数是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学生对“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6)、摆一摆(1)第一行摆3根,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思考:请移动其中的一根使第二行是第一行的5倍。(2)第一行摆4根,第二行也是第一行的2倍,移动一根,使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小结:当一份数发生变化了,倍数也会随之变化。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备》指出,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操作、观察、质疑,让学生感数的意义,体会份数发生变化了,倍数也随之发生变化。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第一题的两幅图片:采用集体和个体,集体纠正等方式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已完成习题,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第二题:机灵狗从动物王国来了,并且带回了好多南瓜,它把南瓜放成了一堆,正和淘气比高矮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让情境回归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理解9个南瓜的高度是3个南瓜高度的几倍,再列算式。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数据的过程,所以本环节试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全课总结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后,学生自己试着归纳来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回忆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研究的成果;1、用除法求倍数关系,2、直接图示求倍数关系。这样做更体现了“学习的过程”。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篇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6——4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3.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1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创设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

(一)理解倍的含义

1.师引导学生观主题图,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几只。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数学问题。

4.课件出示:小猴(3只)和小鸭(6只)正排着队在比只数呢,你们能用圆片代替小猴和小鸭,摆一摆它们的只数。

5.认真观察它们的只数,你发现了什么?

6.再观察,我们把3只小猴看作1份,那6只小鸭就有这样的几份?(2份)你能用什么记号表示出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两份?再看,3只为一份,6只小鸭就有2份,也就是说6里面有个3,我们就可以说6是3的2倍,或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谁能学着老师这样把这几句话再完整地说一遍。

7.那么,求小鸭只数是小猴的几倍?该如何列算式呢?(课件演示过程)

(二)做一做,生生互动

2.请3位同学板演,再汇报自己的想法。(再请3个人轮流汇报)课件演示。

3.小结:看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很多方法来解决,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法计算?(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学生齐读两遍。

4.还有许多动物想请你们帮忙,提出今天这们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三、巩固练习

1.师:动物王国里还有一些动物请你们帮忙解决问题出,示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做后,指名汇报。

4.做拍手游戏。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和小动物们一起学习开心吗?你觉得有什么收获?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群英小学 李佐兰

1.活用教材,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们要依靠教材,但不能迷信教材。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以故事引入,创设了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来到河边聚会的情境: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在快乐的玩耍着,让我们跟着可爱的小动物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吧。这时学生都被吸引,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带着兴趣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使学生对于和快乐的动物中进行学中玩、玩中学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时,让学生用圆片摆一摆小鸭和小猴的只数,认真观察,看有什么发现?(比一比)接着引导学生把3只小猴看作1份,小鸭就有这样的几份,表示出两份(圈一圈),圈完后说6里面有( )个3,也就是说6是3的2倍,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最后列出算式计算。再通过几个层次的摆、画和说,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倍”的含义。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而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落实减负的要求。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了“倍数”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还提倡: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观察主题图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用学过的方法会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接着,在教学完倍的知识后,让学生再看图画,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既巩固了新知,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空间,又促使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4.巧妙的设计练习。

学生对倍的意义的理解本身是很枯燥的,为了不使孩子失去兴趣,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巧下了一番功夫,如第一题,帮动物王国里的小猫蜻蜓等动物来解决数学问题,第二题先猜一猜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几倍,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算一算。接着出示一个和日常紧密相关的情境:小动物统计了最近的天气情况,请你找出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又做拍手游戏,并设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问题。练习设计一环套一环,层层拔高,真正做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吃饱吃好。使学生体会到新课标中所指出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当然,这节课中,由于本人经验不足,上课时学生汇报算法时生怕学生不会,讲得太多太细,不够放手,导致后面的练习无法全部完成。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一个班人数较多,学生个体上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评价学生?如何更加全面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这都是给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提出更高的要求,我想我一定会好好总结这节课给我带来的思考,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更大提高。我将进一步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篇三

《小熊请客》选自北师大出版社二年上册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的第六课时。4的乘法口诀。他是在学生学习了5、2、3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用“小熊串红果串请客”这一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自觉经历用4连加的过程,为编4的口诀做准备。在推导4的乘法口诀时,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口决特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色,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1、让学生利用4的连加和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得出,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和掌握4的乘法口诀,并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能运用所学口诀,完成表内乘法的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1、在数学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

2、“乘法口诀”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他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之心及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小熊请客”的情境,通过观察发现信息,表达信息,并借助乘法意义编制口诀,而且通过“开火车”和“对口令”等多种形式,观察学生记忆口诀的流畅性和了解口诀记忆的准确程度。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力能力的目标。

教学准备:小熊玩具、“小熊请客”主题图,试题卡、幻灯片、气球……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首先拿一只玩具小熊让大家猜,并用小熊过生日用红果招待朋友的故事情境导入,使学生一开始就有快乐的心情步入课堂,然后我用大屏幕出示主题图,主题图色彩鲜明,一定会让学生们兴趣盎然,并在以往的基础上,他们会很快去找主题图上的数学信息,并展示给同学们。他们肯定会说:小熊串的红果串,每串4个,他已经穿了2串,他还要串也一定是4个4个串的,当然在这里也有可能有的同学会把老师刚才所说的小熊过生日用红果招待朋友,小熊自己在家里串红果串等等,说得很完整,这时老师也不要怕耽误时间,让他说没关系的,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这样做不正做到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嘛。此时,老师适时点播,小熊串一串需要4个红果,那么2串、3串……9串呢?这时教者可出示“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编制4的乘法口诀。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数一数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

在这里学生可能会用很多的方法,如:(1)4个4个的数(连加)

(2)学生可能会运用学过的口诀把9串红果分“堆”计算:如:5串一堆(有20个红果),2串的2堆(每堆8个,2堆有16个)所以一共需要红果36个;也可以3串3串分成3堆,每堆12个红果,3堆一共有36(12+12+12)个红果。只要学生说出理由,教者都要给以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乐学、爱学,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另外这种方法,也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也能体会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考方法。

2自己完成填一填。同桌交流所填的结果的正确性。并试着编制口诀。教者可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口诀编制有困难的同学及时提示,使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正确编制口诀。

3汇报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推导4的乘法口诀的。并填上结果及口诀。找出已学过的口诀,检验口诀编制的正确性。

4怎样记住4的口诀,共同探讨方法,寻找捷径。在这里我会出一个问题:老师在做4×6时忘记口诀了,不知道得多少怎么办呢?让同学们帮忙解决,同学们一听,老师不会,让我们帮忙解决,多么荣耀!他会跃跃欲试,积极思考,他们会告诉你很多方法,如:(1)可以用连加法就能算出;(2)4×5得20,20+4不就是4×6的结果嘛?(3)可以4个3加4个3……最后老师可以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让老师做出4×6的结果,但是老师还要说,如果你记住了口诀会更快的做出来是不是?向上面的4×6,知道四六二十四一下子就写出4×6的结果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这样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的准确性。下面我们用已学过的方式记口诀,(1)开火车记忆口诀(2)师生对口令(3)同桌对口令,而后教者可以出几道乘法题卡,以检验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情况,教者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看哪个孩子问题较大,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以弥补。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提高口诀的应用能力。

1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练习“说一说”数桌腿的活动,这个可以让学生亲自摸摸、数数强化对口诀的记忆。也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完成21页的习题。

可以这样衔接:为了庆祝小熊的生日,小兔、松鼠、小狗和刺猬还拿来了好多各色的气球要送给小熊呢!他们都送了多少只呢?这时找到四名同学分别去这四个小动物,让他们找到自己送给小熊的气球。其他同学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让他们感受发现的喜悦。

而下面的2题是单纯的计算题,直接让学生做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设计让同学们进行夺气球比赛,3题是看图题,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要求学生不但说出算式,而且还要说出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说话的完整性及条理性。这道题可以设计成抢答题,哪一组的哪一个人抢答的最快就奖励哪一组两个气球,最后评选出气球最多的为优胜组,每人奖本一个。为了让1、2、3题衔接紧密可以这样说:气球终于都准确无误地送给了小熊,小熊非常感谢大家,他希望把气球送给其他的小动物们,于是,他提议,进行上面两项比赛。这个比赛不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也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

21页下面的数学游戏,可以这样进入。比赛结束,大家玩得正起劲,忽然发现主人公小熊不见了,只看见桌子上留了纸条,上面写道:走过迷宫,你就能找到我,我们就能一起吃上酸甜可口的红果串了。快来吧!这也正照应了开头小熊用红果串请客的主题。

我感觉我这样设计特别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恨不得马上去参加这种学习活动,这正符合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知识有声有色的注入学生心田,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后提到的红果串其实也是一个小埋伏,这里边有思考题,那就看时间而定了,最后作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4的乘法。这不但巩固课上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也使生活和数学紧密相连。

点评(王明明)

常说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但是这种“创造”不是让教师都成为教材的设计者。这种“创造”不应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在结构和教授方式的改变上,因为一节教学内容的研制是众多专家长期集体智慧的结晶,即便如此,有些内容仍有遗憾之处。试想,教师通过个人力量,来改造教材的结构,那结果一定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且教师也不该承担这样的压力。因此,这种“创造”应主要体现在教师如何根据自己学生和周围生活环境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教材上。教材提供的只是一条教学的主线,通过教师的加工,她会变得非常饱满。

这个教学设计,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师在高度尊重教材的前提下,非常适宜地发挥了在教学中的“创造性”。“生日聚会”把小熊请客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所有的练习也都纳入到了故事情节当中。这种加工没有矫揉造作之嫌,也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但对于激发二年级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却极有帮助。

本设计的缺憾是第二部分“合作探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数一数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时,给人的感觉是只有盲目的尝试,没有教师恰到好处的引领。看不出,它与“探究”编制口诀的联系。任何探究活动都是有挑战性的,需要教师认真预设探索过程中“脚手架”式的铺垫性问题,以保证探究目标的实现。而“自己完成填一填。同桌交流所填的结果的正确性。并试着编制口诀。”只是轻描淡写编制的过程,很难想像学生能从中领悟到口诀编制的真谛。当然这个问题是个很大的难题,我也没有找到好的案例,希望何老师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篇四

1.以旧带新,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教具

图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课堂上飞来了一只可爱的小鸟。(出示小鸟图片)它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计算的小能手,决定在我们班举行一次抢答赛,愿意参加的举手。(多媒体出示十道除法口算题,并说出其中两道除法题的含义。)

二、升华兴趣,导入新授。

出示主题图

2、你所喜欢的小动物有几只呢?你自己来数一数。老师这里给你准备了小圆片,一个小圆片代表一只小动物。请你下来把动物有多少只贴出来,好吗?(贴出图表,让学生下来贴动物的只数。)

3、指出鸭子和猴子。

师:猴子有几只?鸭子呢?

6里面有几个3?(学生回答的同时,用彩笔圈出。)

怎样列算式呢?生一起说:6÷3=2

师:6里面有两个3,我们就说是3的两倍,也就是说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两倍。

集体说一遍,找一生重复一遍,同位互相说一遍。

4、师:我还想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你该怎么想?怎样列算式?生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5、师:看着版图,你还能说出谁是谁的几倍?下面小组来合作学习,列出算式,组长记录好,然后小组交流,其它小组可补充。

6、课中休息。

看来还是小组集体的力量大,看,你们又想出了这么多的算式。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唱一首英语歌。

三、巩固拓展。

(出示练习题)采用集体和个体,集体纠正等方式完成练习。

四、谈收获。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那么老师再为你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回家观察家中的物品,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看一下你能提出哪些除法问题。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篇五

一、上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景创设进行回顾总结,考虑你所创设的情景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情景创设,并及时修正教案。

二、“上课效果”:备课的最终目的是

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节课下来,我们应认真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表情、课堂作业、回答问题、演板以及教师的课堂观察等环节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要有经验积累,效果差要找出原因,并在教案的反思一栏中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

三、“教法学法”: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四、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等等。课后进行这样的反思,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我们的课堂便会越来越来完美。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篇六

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这节专题讲座,我觉得收获比较大,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函数的教学中,应突出“类比”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也是我平时教学时常忽略的方法。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不但省时、省力,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老师的讲解非常的紧凑,各环节紧扣,这也是我今后教学要努力的方向。

1、从“数”与“形”两方面体现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联系。

2、抓住数与形的转换点理解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联系。

教学中抓住这一转换点,能有效的促进对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的理解。那就是,函数图象就是点的'集合,函数图象上的每一个点的`坐标,就是一组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值,因此数与形的转换点就是图象上的点及其坐标。

3、使学生明确学习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意义。有些学生可能觉得,用函数的方法求方程(组)与不等式解的方法一点也不简单,比以前的方法复杂、繁琐多了,那为什么还要学习呢?如果学生意识不到所学数学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势必影响学习效率。

在函数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经历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并认真观察。

(2)切莫急于呈现画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

(3)注意让学生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图象规律的方法。

另外我还学习了如何处理函数中的一些难点处理,比如: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问题。用函数来求解方程(组)、不等式问题。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际应用问题。

经过这次培训,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今后我一定会努力的去完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教学设计,能让我的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函数。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篇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老师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许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现实背景与材料,极大的鼓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一组实例,分析共性,找共同特征。

课堂教学的优秀与否,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做到了新知不新,新概念是在旧概念的基础上滋生和发展出来的,她们这样的引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教师适时搭建了一个新旧知识的桥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

把学生对概念理解中的易错点、易混淆点列出来,让学生判断、研究可以让学生对概念理解更深刻。

一要注重联系生活原型,对概念作通俗解释,体验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

二要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质,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三要注重概念的实际应用,实现知识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