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叶连平的事迹心得体会模板

时间:2023-07-11 12:00:51 作者:曹czj 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观看叶连平的事迹心得体会模板篇一

由于受伤未痊愈,绑着腰围的叶连平站着讲课十分吃力。曾经坚持上课不坐、不喝水的叶连平,不得不向孩子们道歉,在讲台后面坐下来继续上课,不时费力挺直佝偻的腰在黑板上板书。

5年前,叶连平脑出血加脑膜炎,到医院做手术。按医嘱要住院一个月,但第四天叶连平就急着要出院。结果头上的手术缝合线还没拆,他就回到了“留守儿童之家”。还有一次,他做白内障手术,左眼手术,他就睁着右眼上课;右眼手术,他就睁着左眼上课,“一只眼上课,一节课没落下”。

叶连平拿出积蓄2万多元,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于20xx年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成立至今,奖学金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

“我不在了,基金会仍会正常运行,孩子们仍会受益,可以让我‘死而不已’”。叶连平高兴地说。记者看到,他穿的秋衣袖口和领口处磨出了毛边,还有不少小破洞。他冬天常穿的棉背心,还是1960年下放时妹夫送的,已经辨别不出原来的颜色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叶连平告诉记者,他已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后事。百年之后,他会把积蓄捐给叶连平奖学金基金,把遗体捐献给医学院,供学生学习解剖。

“不管生命还有多长,我都会沿着当前的路一直走下去。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忘记头上有多少白发了。”叶连平说。

车胤囊萤,终成大家。但愿美丽乡村,能有许多像叶连平一样的“萤火虫”。

观看叶连平的事迹心得体会模板篇二

感动中国中的所有人物事迹都是来源于现实,他们身上都有我们看得到的可贵精神和品质,一直鼓舞着千万中国人民,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xx感动中国叶连平事迹简介心得体会5篇,希望你喜欢。

每天中午,卜陈学校初三学生程雨秋在叶连平家吃过午饭后,就到对门的“留守儿童之家”教室里上自习。

“我家离学校远,叶老师让我中午不回家,就在他家吃午饭,可以节省出1个小时时间来学习。”程雨秋告诉记者,她父亲因病去世,妈妈平日在周边打工,供她上学。她希望能用好成绩让妈妈开心,但过去考试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等,尤其是英语总是“拖后腿”。

叶连平了解情况后,不仅积极联系爱心人士资助程雨秋,还让她每周日上午在“留守儿童之家”补习英语。平日中午,叶连平也抽出时间辅导她做作业,讲解英语难题。

“叶老师每天供我午饭,一分钱都不收,还给我补习英语,我不能辜负了他的期望。”程雨秋学习十分用功,英语学习突飞猛进,考试总成绩保持在班级前5名。

在叶连平家吃“免费午餐”的不只是程雨秋。去年刚刚从卜陈学校毕业的钱龙女,在叶连平家整整免费吃住了3年,直至今年考上了和县幼儿示范学校。至今,在叶连平家客厅后面,钱龙女睡过的床上还放着她未带走的被褥。

“按中考成绩是可以上高中的,但选择上和县幼儿示范学校,就是想成为一个像叶老师一样的好老师。”钱龙女略带羞涩地说,叶老师让她感觉当老师挺好的。

20xx年,叶连平在自己家里开设英语课堂(后更名为“留守儿童之家”),免费给周边孩子补习英语。教学用的书本、用具都是他拿自己的退休金买的。由于他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方法得当,补习的学生英语成绩提高很快。他那间30平方米的老房子,一度摆满了课桌。后来,吴江镇政府出钱把他家对门的学校仓库改建成两间教室,一间供他上课,一间作为图书室。

现在,叶连平的“留守儿童之家”里有4个班级的70多个孩子,他一人身兼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他戏称自己没有寒暑假、没有周末,只有“黄金周”。有时,上午补习的孩子还没离开教室,下午补习的孩子就已经到了,为了给他们多上一会课,叶连平就坐在教室门口拐角处随便扒几口午饭。

批改学生作业是叶连平极为重视的教学环节。没课的时候,他早上8点就坐在教室里,低着头逐字逐句批改。即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也不时提醒记者抓紧时间,“还有好多作业等着批改”。

翻开叶连平批改过的作业本,满目红彤彤一片。其中,既有细致的修改,也有严厉的批评语,还不乏诸如“你用作业本太浪费,而且还有损坏”这样的亲切提醒。被叶连平批改过的作业本,就像是被他涂了“大花脸”,许多孩子就调皮地叫他“大花脸”老师。

在教室的墙上,记者看到,叶连平细心地将每个学生每个单元的学习成绩都记录在纸上,不及格的都用红笔记录。“我会定期更新成绩记录,让孩子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叶连平说。

来过“留守儿童之家”的老师都感叹:这样的教学任务量,不要说一名90岁的老人,就是一名年轻教师都难以承受。

借出差无锡的机会,上海楷麓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常久明匆匆赶回和县乌江镇卜陈村,再次看望自己的初中老师叶连平。

在村民们眼中,叶连平就是村里不灭的“蜡烛”,也是照亮孩子们走出村里的希望之光。

常久明曾一度刻意躲着叶连平。那时,初中生常久明学习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境贫寒,父母就让他辍学学缝纫。一天下午,常久明硬着头皮把即将辍学的事报告了叶连平,意外的是叶连平并没有当场责骂他。常久明随即离校回家。

就在那天天擦黑的时候,正在棉花地里帮父母干农活的常久明,看到远处一个身影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叶老师怎么来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惊,常久明赶紧躲了起来。

常久明家距离学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过河,当时还正值汛期。叶连平最终没有说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笼罩着田野,躲在暗处的常久明盯着那个渐去渐远的落寞身影,忍不住热泪盈眶。

“尽管我后来还是辍学了,但成为叶老师的学生,是我一辈子的幸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资助叶连平奖学金基金。

叶连平坚持每年到每个学生家至少家访一次,不管多远都一定访到。特别是那些在校表现一般、家庭困难、住址离学校远的学生,他更是格外关注、关爱,多次上门。在卜陈学校周边的乡村田野间,经常会看到一个老人,提着马灯跌跌撞撞地赶路,有时身上还沾了很多泥水。

“叶老师对学生负责,是出了名的。”令叶连平曾经的同事、卜陈学校教师戴启涌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叶连平批改学生作业,连标点符号都会一一校正。

“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叶连平当班主任时,曾带着学生勤工俭学,用赚来的钱购买课外书给学生看,开阔学生眼界,在当时算是特立独行了。多年后,那个班的学生发现,当初勤工俭学挣的钱根本不够买那么多课外书,是叶老师自己贴钱买的。

直到现在,叶连平还住在三十年前的旧平房里,身上穿的也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他的家中,很难找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在留守儿童之家的图书室里,还放着老式的菜橱,菜橱里摆放着有些陈旧的中小学必读书本。

叶连平的节俭朴素众所周知。为了省路费他常常骑车去7公里外的镇上买菜,去周边的南京、芜湖等地,他也是骑着自行车。叶连平在讲台书写板书时,抬起的胳膊露出了他穿了多年打补丁的衣服一角。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穿一件新衣服,他说:“衣服不过是用来遮体的,没必要太讲究,钱应该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在这些吃喝穿着上。”他指着教室后面桌子上的一台复印机,“你看花钱买这个就值,好几千呢。”那一刻,叶连平竟露出孩子般的得意。

5年前,叶连平不慎被电动车撞伤,从那以后叶连平经常摔倒,最后被查出脑溢血加脑膜炎。手术后住了四天院,他就要求出院,一周后到医院拆线,不光是心疼住院费,“孩子们还等着我呢!”因为伤势未痊愈,腰根本直不起来,他就坐在板凳上给孩子们讲课、批作业。

20xx年,叶连平拿出2万多元积蓄,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成立至今,奖学金已连续发放了7次,累计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

在叶连平精神的感召下,社会各界和他的部分学生,也纷纷加入到基金会。

叶连平告诉记者,他已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后事。百年之后,他会把积蓄全部捐给叶连平奖学金基金,把遗体捐献给医学院,供学生学习解剖。

“我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叶连平说。

结束对叶连平的采访,抬头看天,繁星闪烁。

叶连平,一束萤火虫般的亮光,照亮了乌江边上小村庄,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看到了乡村的希望。

1920xx年,叶连平出生于山东青岛。1940年随父亲到上海进光夏中学读初中。18岁时,他随父亲到南京进入到美国大使馆做勤杂工。“我的英语底子就是在美国大使馆打杂时磨出来的。”在大使馆工作的三年零六个月里,叶连平认识了司徒雷登、巴特沃斯,“也见过宋子文、孙科、白崇禧等公众人物,还跟宋美龄握过手。”1949年后,叶连平同几位居民合伙开办了夜校,开始做扫盲工作,后来在江苏南京的琅琊路小学一直工作到1955年。1965年,叶连平辗转来到安徽和县。1978年,因为人员调动,卜陈学校一个毕业班连续一个月没有人上课。有人推荐了叶连平,已经50岁的他重回热爱的讲台。初中不能组织晚自习,他就把40个孩子按照自然村分成五个组,打着煤油灯,一个星期到村里五天辅导孩子学习。他带的第一届毕业班,11人考上中专,比另一个班多9个。发现孩子们成绩下滑,他就会上门家访。

1991年,63岁的叶连平退休了。那天,叶连平捧着教材、参考书,还有两个省下的黑板擦,交到教导处,久久没有走出来,“趴在桌子上哭得不像样”,他舍不得那三尺讲台,不愿意离开他的学生。

长期的教学中,叶连平独创了“四步教学法”。“叶老师的授课方法,一般在黑板上分成四块,即病句、辨析、新单词、语法。”程雨秋今年读九年级,六年级时,她来这里补过英语。

曾有人问叶连平,为什么退休了不好好享福?“我这样就非常幸福。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是享福,都忘记头上有多少白发了。”叶连平说。

观看叶连平的事迹心得体会模板篇三

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总有一些默默努力着的人,朱丽华就是其中一个。

1993年,朱丽华当选市政协委员。从此,微微前倾、侧着耳朵全神贯注倾听的朱丽华,成了市两会会场上一道特殊的风景。

当一名政协委员,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朱丽华对残疾人方面的问题最有发言权,每年都要深入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当选市政协委员之后,朱丽华多次递交提案,让盲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双目失明让她查阅资料和实地了解情况都比一般人更困难,但是她从没有想过放弃。

她首先将想法用盲文记下来,不断梳理成文,再找人写下来。她将盲文念出来,还要跟书写的人解释。写成后,她还要一遍遍地听人念,一遍遍修改,就怕出错。

在她一次次的坚持下,提案被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重视。在她的穿针引线下,残疾人的相关民生问题被更加重视。

实际上,担任市政协委员以来,她的很多提案都得到了重视。

“我的诊所就是我的消息来源。”她时常和来治疗的患者聊天,着手收集材料。

一次,有一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在诊所向她反映,学校教师退休后就没有了特殊教育津贴。按规定,退休教师也应该享受特殊教育津贴。朱丽华将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她撰写提案,最终让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为了履行好委员职责,她在家人的搀扶下,现场用双脚检测城市的盲道,撰写了关于建立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提案。为了提交电子版提案,她还特地买了电脑,自学电脑。

“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尽多少义务。”朱丽华连续五届担任市政协委员,每次参加两会,她的家人就搀扶着她,从会场到宾馆,一刻不分离。

参加两会,别人能够看材料,记笔记,朱丽华不行。不管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分组讨论等,她总全神贯注聆听,一次就能记住大部分内容。

20多年来,一直如此,“我眼睛看不见,就用心去听。”

观看叶连平的事迹心得体会模板篇四

感动是那一瞬间心灵的触动;感动是那一瞬间扪心的自问;感动是那一瞬间泪落的华美。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xx叶连平感动中国提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希望你喜欢。

10月23日,借出差的机会,上海楷麓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常久明赶回卜陈村,看望自己的初中老师叶连平。

1983年,初中生常久明学习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想让他辍学学缝纫。常久明把即将辍学的事报告了叶连平,叶连平沉默着没有说话。那天傍晚,正在棉花地里帮父母干农活的常久明,看到远处一个身影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叶老师怎么来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惊,常久明赶紧躲了起来。

常久明的家距离学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过河,当时正值汛期。叶连平最终没有说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笼罩着田野,躲在暗处的常久明看着叶老师渐去渐远的落寞身影,泪流满面。

“尽管我后来还是没能继续读书,但能成为叶老师的学生,是我一辈子的幸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资助叶连平奖学金基金。

看到学生越来越多,当地政府把村里的仓库改造成一间教室、一间小图书馆,挂上“留守儿童之家”的牌匾,托付给了叶老师。现在来这里上课的学生有165人,有卜陈村的,还有邻近几个村的,甚至还有和县县城以及南京江浦等地的留守孩子。

叶连平根据孩子英语水平分成启蒙、初级、中级、高级四个班,周六周日四个半天分别给孩子补习英语,寒假大约三天上一次课。

自费创办“留守儿童之家”以来,孩子们在他家免费吃用住、自掏腰包组织孩子外出参观、资助贫困学生,花在上面的钱,少说也有30万元。

秋天的早晨,乌江上薄雾渐渐散去,太阳升起,位于江边的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卜陈村也醒了过来。伴随着鸟鸣啾啾,村里的留守儿童未成年人之家传出琅琅的读书声,91岁的叶连平老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站在讲台上,叶连平操着流利的英语给孩子们辅导。虽然已经到了鲐背之年,他说起话来仍然语调铿锵,条理分明。

“哎呀,从早上起床就开始批改作业,到现在只批改了两个班级,时间不够用呀!”叶连平老师见到记者一行,连连感叹自己“在和时间赛跑”。

从20xx年开始,他创办的“留守儿童之家”坚持了20xx年,培养了1000多名学生,其中700多名是留守儿童。

多年来,叶连平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报告会上,叶连平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居平树以“手捧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为主题讲述了叶连平退休后开办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免费为留守儿童补课,自费组织留守儿童外出参观学习,成立“叶连平奖学金”等感人事迹;胡玲玲以“叶老师,您是天上的星星”为主题讲述了叶连平几十年来将自己的一切时间、精力、金钱、爱心都奉献给教育,奉献给孩子的故事;王康以一个曾经在叶连平家“白吃白住”三年的学生角度叙述了叶连平对他的无私关爱。

“荣誉是什么?对我是鞭策,是继续前进的动力”叶连平老师以这样一问一答开始了报告。他说要珍惜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给孩子们上课上。他介绍了在留守儿童之家为三、五、六、八年级四个年级学生免费补课,并分类备课、分时上课的情况;他坚信教师能让学生记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会场上他激动地读起学生寄来的教师节祝福语。叶连平老师谈了参加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大会的心得体会,并介绍了其他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他谦虚地认为自己与其他全国道德模范还有差距,要努力学习,继续奋斗。叶连平老师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和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为根主持会议,他希望全县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叶连平同志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清廉自守、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要以叶连平同志为标尺,寻找差距,强化意识,规范行为,转变作风,为和县教育事业持续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叶连平,男,汉族,1920xx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河北沧州人,安徽省和县卜陈学校退休教师。自1978年从教,到1989年退休,再到鲐背之年,91岁高龄的叶连平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为乡村学生燃烧了40多年,被乡亲们誉为余热生辉的“乡村烛光”。他坚持为学生义务辅导,20xx年自费开办家庭课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辅导学生1000余名,不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20xx年设立“叶连平奖学金”,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荣获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叶爷爷就是我们的亲爷爷”

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条件差,叶连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头萦绕。20xx年,他自掏腰包在自己家里开设留守儿童之家,从此他30平方米的老屋成了孩子们幸福的家。

这些留守儿童来自周边村庄,父母大多在外做生意,都由爷爷奶奶在家看护,可他们没有文化,对功课帮不上一点忙。于是这些孩子一放学总爱往他家跑,喜欢在叶连平家做作业,有些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问他,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很快,留守儿童之家的孩子从最初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三五十个。不少孩子英语成绩很差。因为年轻时曾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做过勤杂工,英语很好,于是叶连平决定每逢双休日和寒暑假义务为孩子辅导英语。这一辅导就是十九年,他分文不收,连用电、用水、稿纸、图书等相关学习资料,都由叶老师自掏腰包购买。

“该花的钱绝不小气”

6年前,镇政府出钱把叶连平家对门的学校仓库改建成两间教室,一间供他上课,一间作为图书室,这里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为了让“小树”茁壮成长,叶连平不光教书,还要育人。他经常带孩子们外出参观,开阔视野。周边的省科技馆、名人馆、博物院、南京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等处都留下了叶连平和孩子们的足迹。为了把节省的钱用到孩子身上,叶老师异常节俭。他的家还是三十多年的老房子,没有装潢、没有卫生间、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他至今仍穿着破旧的衬衣和带有补丁的裤子。老伴不理解,抱怨说家里的煤炉漏气封不紧,买个新的20块钱不到都不给买。他说,该花的钱绝不小气,不该花的,一分钱都不能花。

留守儿童每次外出,参观经费全由叶连平来出。多年来,他义务办学购买桌椅文具,孩子们在他家吃、用、住,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省吃俭用资助困难学生,零零碎碎花了近30万元。

为了孩子们学习,他把从牙缝里挤出的钱,20xx年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到目前为止,他已捐款7万元,不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

“最放不下的就是孩子”

5年前,叶连平在一次家访中被电瓶车撞倒,他的身体越来越差,还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因担心手术失败再也不能站上讲台,就一直将就着。一天半夜,一不小心跌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一查竟是脑出血加脑膜炎。本来住院需几个月,但住院第四天他就急着出院。“孩子们需要我,我必须回家。”医生拗不过他,让他在一张自愿提前出院的证明上签了字,才肯放人。出院时,叶连平的头上还缠着纱布,伤口缝合线还没拆,根本不能走路。孩子们看到佝偻着背,满头银发的老师头上扎着绷带,眼角上留着手术后的伤疤,忍不住放声大哭。老人却笑着说,不要哭,老师不是回来了吗!

“我再不干恐怕没时间了”

他把一周的辅导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周末两天上课,周一、周二改作业,周三印讲义、上书法课,周四、周五备课、家访,一天忙到晚,像个陀螺团团转。

有人劝他不能再这么劳累,身体吃不消。他说:“我再不干恐怕没时间了。”他感叹自己“在和时间赛跑”。

叶连平没有孩子,但他帮助过的学生都是他的孩子。学生满堂,桃李遍天下,是他最大的心愿。

叶连平,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退休2 0 多年来,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了解并学习了叶连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后,使我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叶连平同志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向叶连平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教育事业。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要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坚持和幼儿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始终注意工作中的新变化和幼儿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从家长的意见中汲取智慧。主动经常进行家访、深入幼儿家中了解情况,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家长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集中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不要有靠边看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党的执政根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的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上好每一天班,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每一个父母紧密联系起来,及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共同教育下一代。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的教育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只有踏着前人的足迹,多读点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在实践中多加反思,多加积累,并勤于写作,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

在21世纪的今天,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或许我们太不甘于“平凡”,太过专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忘却了一样认知:“平凡”同样孕育了“伟大”。立足实际,把手边的事做好、做细、做扎实,无愧于背负的责任,那就是精彩地活着,那就是有价值的人生。幸福的是,这一刻我可以告慰自己,因为过去的彼时彼刻,我就是这样踏踏实实实践着自己当初的梦想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对于我来说存在的不足:1、学期中有时候有因自身懒惰思想造成的拖拉现象,以后在工作中力争做到“今日事今日完成”。2、工作中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对于自己的不足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正:1、积极、认真开展幼儿课题的学习和探讨,多方面的提高专业技能。3、珍惜教学机会,加大学习力度:一是保持工作热情,继续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二是谦虚谨慎,继续加大向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学习。我一定再接再厉,努力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观看叶连平的事迹心得体会模板篇五

1997年读初一的杨鸿雁住在离学校比较远的乌江镇光荣大队杨湾自然村,下雨天农村的泥巴路不好走,叶连平考虑到安全问题,就跟杨鸿雁的父母沟通让其住在自己家中。

“整个初中三年吃住都在爷爷(叶连平)家里,即使后来到县城里读高中,每周放假都还是回爷爷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的很多事情都是爷爷在帮我操办。”叶连平的悉心照料,使这份师生之情变成了亲情,在杨鸿雁心里,叶连平是除了父母之外最亲的人。

20__年9月份大学新生报到,杨鸿雁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叶连平在去送杨鸿雁上学回来的路上,由于没买到从南京回和县的车票,便在南京长江大桥的桥洞下待了一整晚。

“他从来没跟我提过这回事,很多年后从别人的口中我才得知他那天住在桥洞下,真的特别感谢能遇到这样一位爷爷。”说到这里,杨鸿雁泣不成声。

叶连平的爱心善举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__年,叶连平拿出部分退休金,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设立了“叶连平奖学金”,专门鼓励优秀学生。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叶连平,知道留守儿童之家,知道叶连平奖学金基金会。有人把叶连平形容为乡村教育上永不熄灭的烛光,面对铺天盖地的赞扬,叶老却认为自己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只萤火虫而已,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发光发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出自《出师表》中的一句话,在叶连平这里变成了“鞠躬尽瘁,死而不已”。

叶连平说,这个“不已”是指,如果走在老伴前面,除了留下一定的生活费,他会将全部积蓄捐给叶连平奖学基金会,帮助更多的困难的学生。其次是,叶连平决定将遗体捐献给安徽医科大学。

对于叶连平来说被下放的23年,现在要加倍的把它弥补回来,“40年的工作,我为那么多的孩子解决了困难,如果把这23年还给我,请问,我能为党为人民多教多少孩子?我现在是在跟时间赛跑啊!”叶连平说。

观看叶连平的事迹心得体会模板篇六

每天中午,卜陈学校初三学生程雨秋在叶连平家吃过午饭后,就到对门的“留守儿童之家”教室里上自习。

“我家离学校远,叶老师让我中午不回家,就在他家吃午饭,可以节省出1个小时时间来学习。”程雨秋告诉记者,她父亲因病去世,妈妈平日在周边打工,供她上学。她希望能用好成绩让妈妈开心,但过去考试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等,尤其是英语总是“拖后腿”。

叶连平了解情况后,不仅积极联系爱心人士资助程雨秋,还让她每周日上午在“留守儿童之家”补习英语。平日中午,叶连平也抽出时间辅导她做作业,讲解英语难题。

“叶老师每天供我午饭,一分钱都不收,还给我补习英语,我不能辜负了他的期望。”程雨秋学习十分用功,英语学习突飞猛进,考试总成绩保持在班级前5名。

在叶连平家吃“免费午餐”的不只是程雨秋。去年刚刚从卜陈学校毕业的钱龙女,在叶连平家整整免费吃住了3年,直至今年考上了和县幼儿示范学校。至今,在叶连平家客厅后面,钱龙女睡过的床上还放着她未带走的被褥。

“按中考成绩是可以上高中的,但选择上和县幼儿示范学校,就是想成为一个像叶老师一样的好老师。”钱龙女略带羞涩地说,叶老师让她感觉当老师挺好的。

观看叶连平的事迹心得体会模板篇七

71岁的周秀芳是李惠利小学一名退休老师。20xx年,她怀揣支教梦想,不远千里,从宁波前往湖南溆浦山区支教助学,用大爱情怀为山区孩子点燃了梦想之灯,为山区脱贫架起了爱心之桥。3年多时间,周秀芳累计发动爱心人士近万人,在溆浦山区捐建希望小学22所,已落成16所,让近400名寒门学子得到结对帮扶,捐建学校和捐赠助学款物累计达20xx余万元,助学之余,她还积极为山区脱贫努力奔走。为进一步推进东西部精准扶贫,她远赴延边成立周秀芳爱心驿站,引导社会帮扶资源向延吉、和龙集聚。

周秀芳的感人事迹在宁波、湖南、延边等地引发了热烈反响,光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央广、浙江日报、湖南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周秀芳先后获评“20xx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最美宁波人”、“浙江好人”、湖南省“最美湘女”等称号,成功入选20xx年6月“中国好人榜”。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以及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万亚伟,宁波市委常委、原鄞州区委书记胡军等两地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并相继作出重要批示。20xx年9月12日,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褚银良作出批示,要求学习周秀芳的先进事迹。

《决定》要求,学习她爱岗敬业、退而不休的园丁风范。在溆浦教育界和广大山区村民中,“支教奶奶”——周老师代表了教师职业的一种精神高度。学习周秀芳,就是要学习她爱岗敬业、退而不休的园丁风范,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融入到生命之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决定》要求,学习她乐于奉献、践行公益的高尚品德。她坚持无私奉献、快乐公益的人生格言,通过给贫困学子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资助贫困家庭、患病的孩子,率先为村里修路捐款等事迹,将“支教奶奶”朴实、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学习周秀芳,就是要学习她乐于奉献、践行公益的高尚品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让志愿公益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决定》要求,学习她牵线搭桥、汇聚爱心的灯塔精神。从最初的学生群体,到后来的多个爱心团队,到相关部门发动的爱心力量,再到5000多名爱心人士网上众筹,一所所希望小学在周秀芳的牵线搭桥中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追随周秀芳的脚步,推动爱从点的闪光演化成线的延伸和面的扩展。学习周秀芳,就是要学习她牵线搭桥、汇聚爱心的灯塔精神,以大爱的精神和行动,为“爱心宁波”、“义乡鄞州”代言。

《决定》要求,学习她勇于尝试、科学扶贫的大爱情怀。周秀芳以爱心支教为支点,主动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推动东西部扶贫战略协作多点实施、多领域发展。发挥周秀芳爱心品牌的影响力、号召力,在延边成立周秀芳爱心驿站,引导社会帮扶资源向延吉、和龙集聚,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精准扶贫创新之路。学习周秀芳,就要学习她勇于尝试、科学扶贫的大爱情怀,积极投身对口扶贫、精准扶贫,广泛发动社会参与,进一步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入开展。

《决定》指出,周秀芳以忘我的坚守和付出,生动诠释了“义乡鄞州”的精神,以大爱的精神和行动,充分展现了鄞州人善义、信义、仁义的精神品格,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是弘扬社会道德风尚、推进东西部精准结对扶贫的身边榜样。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广泛参与,充分运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迅速掀起向周秀芳学习的热潮。要把学习活动与全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结合起来,与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结合起来,与大力实施“六大专项行动”结合起来,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教育、触动思想、提升境界,进一步提振精气神、锤炼好作风、展现新作为,为加快建设都市核心区、打造品质新鄞州而努力奋斗!

观看叶连平的事迹心得体会模板篇八

一个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可以没有事业。我叫朱丽华,是一名盲人党员,也是嘉兴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

我本来和大家一样,生活在五彩缤纷的明媚世界里,两次不幸的意外,把我从光明推到漆黑无边的听觉世界,那年我还没满20岁。1983年海迪姐姐的一场报告如一盏明灯点亮了我的人生,给了我重生的勇气和信心。

掌握推拿治疗的方法是我梦想的启航。我于1985年被嘉兴市民政局选送到浙江省举办的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学习。盲人离开了家庭,在生活中有诸多不便,学盲文和推拿技术更是困难重重。一年后,我学成归来被分配到市社会福利院医务室工作。在工作中我边学习边实践,掌握了推拿治疗的方法,由中医士晋升为中医师。

从事推拿至今,我治疗患者累计22万多人次。我治疗的308例脑瘫患儿总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还有25例小儿哮喘病人被我治愈。

创办好自己的诊所是我梦想的放飞。20xx年,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我所在的诊所也转制了,从此我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从开始的只有我一个人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十多个人。诊所虽小,却也是医保定点单位,还是市区96345的第一批加盟企业。

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是我梦想的传递。我觉得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尽多少义务。至今我已累计带过盲人徒弟、学生100余人。从1989年至今,我为3000多人次军人义务治伤疗伤,表达嘉兴市民对军人的崇敬之心。

我的资金是有限的,但我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无限的爱心中去。1990年,在全市开展的第一次“我为南湖增光辉”活动中,我捐出了两个月的工资;20xx年,在全市开展的第二次“我为南湖增光辉”活动中,我交纳了1万元“特殊党费”。20xx年汶川地震时,先后4次捐款20xx多元后又交纳“特殊党费”10万元。我通过嘉兴市政协、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市关工委、南湖晚报等单位,除了结对嘉兴本地的贫困学子外,还结对了龙泉、松阳等地的贫困学生。

前不久,有同志给我统计了一下,说我的资助榜单上已资助了贫困学生480多人次,捐款数额333万元。再穷不能穷教育,生活上只要我尽量节省一点,一年下来也能多资助几名贫困学生。

虽然我失去了光明,但我得到了很多。20xx年,由省、市残联推荐,我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我还获得过“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道德模范”等荣誉。

作为南湖旁的党员,当我在中共一大会址重温誓词、在南湖红船旁回首历史时,1994年入党时的一幕就回放心头。我承诺,既然进了党的门,就要做好党的人,爱岗敬业在诊所,乐于奉献在社会,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间一寸土,将把此生献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