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10-01 00:35:23 作者:笔舞 口号大全 2023年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学反思(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学反思篇一

这个单元教学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经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

(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

(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3)竖式中的4、12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

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单元有两次比较。

其一: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

其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发挥板演的作用,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学反思篇二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与商的定位方法及笔算竖式书写格式。很多教师在第一次教学这一内容时,都认为非常简单,实际上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要从高位除起?除后十位上余下的数为什么要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因为教师觉得这一内容简单,导致第一次执教这一课时很少有教师成功解决这些难点。我第一次执教失败后,第二次执教这一课时,采取操作、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创设情境,尝试体验。

教师出示10支一捆的笔,共9捆,另有6支散装笔。

师:老师现在有96支笔,要平均分给3人,每人可得几支?可以怎样分?

小组操作讨论后,学生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生1:一支一支分,每人可得32支。

生2:两支两支分比一支一支分方便,每人得32支。

生3:先一捆一捆分,每人分得3捆,然后再把剩下的6支笔平均分成3份,每人得2支,所以每人一共得32支笔。

……

学生纷纷议论着,认为这种分法最简单,很快就能将笔分完。

师:那么,你能否用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列竖式计算呢?会的同学可以自己列式,不会的可以离开座位请教别人。(有十几个学生离开位置,请教别人)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交流。

师:哪一种才是最简便、正确的计算方法?为什么?

学生一致得出是第二种方法。

生4:我先把9捆笔平均分成3份,即9÷3=3(捆),然后再分另外的6支,实际上是分两次,因此书写上有两层。

师:真聪明!

师:古代的人真聪明,发明了列竖式计算除法,你们能理解吗?

生5:我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列竖式,因为竖式中的除号是工厂的“厂”字。具体意思表示......

师:你真会动脑筋!

师:那么,如果现在老师想把96支笔平均分给2个人,应该怎样分呢?每人自己动手,找出最简单分成两份的方法,然后自己列竖式计算。不会的同学可以离开位置和别人讨论。

师: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为什么?

(生答略)

数学因操作而生动,因现实而丰富。

操作本质上是学生的再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自主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深刻的体验。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次实际操作的机会,教师设计了“将96支笔平均分成3份”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懂得除法竖式的运算顺序与生活是有联系的,它从高位起有序地进行是为了计算的方便。学生会因为数学的现实、有趣而喜欢上数学,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挖掘和寻求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让他们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从而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鲜活。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学反思篇三

自我感觉总体不错,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落实到位了。

1、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两次的竖式比较,第一次,商是一位数的表内除法笔算和今天新授课中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比较,在比较中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今天的笔算要除两次,学生戏称竖式是“两层楼”了。第二次,被乘数的十位能被除尽的笔算和被乘数的十位不能被除尽有余数的笔算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从而使学生对笔算除法的方法掌握较好。

2、分小棒的操作,使学生主动地去理解算理,从而了理解竖式的意义。两个例题,用了两次的小棒,第一次,使学生明白了笔算除法从高位除起。第二次,学生很有趣的问多了一捆,这多的一捆可不可以拆开来?使学生明白当十位有余数时,和个位合起来再除。这样就很自然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在课中的巡视和反馈看,学生对第一个例题掌握很好,同样的练习很少有学生错误的,但对于第二个例题,错误的同学相对比较多,分析其原因,由于例一的负迁移,很多学生以为第一次除好后,十位是归“0”的,因而在格式发生错误。从而说明在课堂中,对于例二,我还是没讲到位,老师点到了,但学生还没完全的掌握。老师的点拨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差距,这点该引起我以后课堂教学的重视。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学反思篇四

今天开学第一天,而第一天就被随堂听课,运气真是很好,幸好昨天做了认真的准备,所以不算很慌张,但是课上出现了很多我没有预设到的'问题,上着上着我却是越来越慌张,最后除数被除数都不分了。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由于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所以我觉得应该不会很难,所以在例题986除以2的竖式计算那里,黑板上提示到百位上商4,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下面的算法了,但是三位数的被除数让学生无从下手,本该是一位一位往下挪的数字,有的孩子一起挪到下面来,或者是百位上有余数却没有移下来,有的数位也没有对齐就乱移一通,我自己在解释的时候也乱,后来想清楚了,觉得自己挺悲剧的。

首先,大部分学生都知道除法应从最高位除起,这个地方点到为止。

然后弄清百位上的被除数是几,百位上有没有余数,余到十位上加上十位上的数字共同成为十位上的被除数,接着除,再看十位上有没有余数,余到个位上加上个位上的数字共同成为另一个被除数,接着除,个位上还有与余数的就余下来作为商的余数,这样讲条理会清楚一些,学生接受起来,模仿起来也容易上手。

其次,对除法法则的渗透还要加强。我自己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除法法则,但是没有明确的说出来,造成了人为的障碍。最典型的错误就是余数会比除数大,光看算式很容易发现余数不应该比除数大,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就经常出现,问题大多出在试商的环节,口诀不熟,慢,一慢一不熟就容易让思维停滞,一旦停滞就不能考虑周到,往往乘法好不容易嘀咕出来是多少了,写出来一减余数还老大的,所以下面要练习学生的试商,简单点就直接练习乘法的口诀。

这节课我是想有一个尝试的,就是以最简答的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桌合作,来完成练习部分的锻炼。因为两个人能形成最简单的合作,并且两个人的合作有多人合作没有的优势,就是在两人合作中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发言者和倾听者,每个人必须更专心的记录或发言,而合作意味着对话的开始,对话是思维的外衣,是两个人平等的展现自己的思想,哪怕是最浅显的,也给进一步的思考提供了自信的源泉。前面两人合作口算问题不大,后面的笔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打乱了我的教学预设,很多该小组完成的作业被延误了。

所以,计算教学需要思考的还很多,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教的过程可以不完美可以琐碎,但要条理清楚,要让人容易上手,上完学生都会做作业那就是最实在的奖励。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学反思篇五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是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口诀,能口算表内乘法,能用竖式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提供了两个例题,例1中3头大象运木材,每头运20根,用图画呈现的实际问题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求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就是求3个20是多少,并引起学生对乘法的回忆。在列出算式203以后,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又能让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算法,或是把3个20连加得到60,或是从6堆直观判断一共运了60根,也会有学生通过2个十乘3得6个十来计算,或从23=6类推出203=60。教材预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说出一共运了60根,但会有相当多的学生并不清楚自己是怎样算的。所以,组织学生交流算法,一方面使学生仔细地想一想自己的算法,另一方面使全体学生都能理解后两种算法。因为后两种思考对继续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影响很大。

解决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估计学生能列出320或203这样的乘法算式,得出3个20,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203等于60,怎么算呢?(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的口算方法。)

生1:23=6,203=60。

生2:可能会用数的方法:10、20、30、40、50、60,或20、40、60这样直接数。

生3:20+20+20=60。

生4:106=60。

重点关注第一种算法,师:23=6,为什么203=60呢?

师:这里的2表示什么?(2个十)

师:2个十乘3得?(6个十)

师:6个十就是?所以只要在6后面加个0。

指名说,全班说:2个十乘3得6个十,就是60。

看着算式说说数量关系: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乘3头大象,等于3头大象一共运了60根木头。

师:那,照这样算,8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呢?(打开书,做试一试)

学生从多种算法中选用比较好的方法需要一个过程。试一试208的积超过100,如果仍然进行同数连加或从一共几堆想一共几根会很麻烦,如果想2个十乘8或从28=16类推就很方便,这是教材为学生主动优化算法创造的一次机会。第71页想想做做第1题设计了三组口算题,每组的上面一题是表内乘法,下面一题是相应的几十乘一位数。比较同组两题间的联系,从上面一题类推出下面一题的得数,是教材又一次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算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一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教学也充分利用直观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第70页例题特意把两只猴各有的14个桃分装在两个篮子里,其中一篮放10个,另一篮放4个,而且2个放10个桃的篮子上下对齐,放4个桃的篮子也同样摆放。这样,学生很容易看出两只猴一共有多少个桃,也容易理出自己的思路。例题分三步教学:第一步是看图说得数、理思路。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整理、表达自己的思考:先算2个10是20,再算2个4是8,然后把20和8合起来是28。教材重视整理、交流思路,为继续教学竖式计算做准备。第二步是建立竖式的模型。把思考的步骤与过程用竖式的形式呈现。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笔算方法,而且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不是机械地接受竖式,而是有意义地建构。教师在这里的任务不是展示和讲解竖式,而是和学生共同建构竖式,明晰竖式中每一步的计算内容。第三步是简化、优化竖式,教学竖式的一般写法。这是在学生理解竖式的结构、计算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先算4乘2得8以后,再把10乘2得20的2写在十位上,既表示它是20,又同时完成了20加8得28这步计算,使竖式计算既快又方便。不能让学生误解为这又是一种竖式,要充分体会是已有模型的进一步简化、优化。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每只小猴都采了14个桃。)

师:2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乘法算式怎样列?

生:142或214。(板书)

师:142谁会算?学生交流口算方法。

生1:14+14=28。

生2:10乘2等于20,4乘2等于8,20加8等于28。

生3:数出来的,右边一共是8个,左边一共是20个,合起来是28个。

教师重点引导第2种方法:2乘4,算的是哪边的桃子?

2乘10,算的是那边的?然后把20和8加起来。

师:这种口算方法,还能写成竖式。

师板书:142,2对齐谁?为什么?接下来先算2乘4得八(8对齐哪一位?),2乘10等于20(2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它们加起来等于28。

师:这样的竖式有点麻烦,还可以写的更简便。

齐说计算过程:142先算2乘4得八,8对齐个位,再算2乘10等于20,2对齐十位,合起来是28。

第71页试一试让学生计算321,这是他们第一次独立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在写竖式的时候,把两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就能应用例题里习得的算理和算法。教材还告诉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这是因为学生尚未认识乘法交换律,也不会计算321这样的竖式。让学生再乘一遍,再次体会乘的过程,初步学会竖式的写法、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