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优质5篇)

时间:2023-10-04 03:13:43 作者:琴心月 心得体会 最新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优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能解决溶液稀释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技能目标

1、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取物质质量

2、能准确的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稀释问题的计算方法

难点:稀释过程中溶液变化的分析

关键:以实验操作带动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实验教具:多媒体、玻璃棒、烧杯、量筒、托盘天平等

化学药品:氯化钠、水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

1、溶液由什么组成?

2、你会确定50克6%的氯化钠溶液的组成吗?

(活动与探究1)确定50克6%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问题1)你能取出你确定的溶质和溶剂的量吗?你如何取用?

(活动与探究2)学生分析讨论溶质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溶剂的量用量筒量取(溶剂是液体,密度为1g/ml,量体积更为容易)。

(情景1)你会称取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你怎样获得50克6%的氯化钠溶液?

(活动与探究3)试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的出:将溶质称好置于烧杯中,溶剂量好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既获得50克6%的氯化钠溶液。

(情景2)请大家自己动手配制50克6%的氯化钠溶液。

(板书)二、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试验步骤

(1)计算 m溶质=?    m溶剂=?

(2) 称溶质质量加入烧杯

量溶剂体积加入烧杯

(3)搅拌混合均匀

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溶液,通过动手进一步体会、掌握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

(情景3)向自己配好的50克6%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水

动手量取水加入刚配好的溶液中。

(活动与探究3)学生分析讨论发现:加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了,加水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加水后的溶液质量等于加水前的溶液质量加上水的质量。

(情景4)展示一位同学新配好的溶液

(讲述)刚才同学们做的操作是溶液的稀释。

(板书)2、溶液的稀释

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稀释后溶液的质量=

稀释前溶液的质量+加入水的质量

(情景5)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

(活动与探究4)

将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需加水多少克?

学生分析讨论解题方法的优点。

(情景6)通过本节课应注意以下两点:

1、试验时要注意小组成员间合作。

2、解决稀释问题时要注意不变的量和变的量。

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3溶质质量分数(第二课时)

二、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试验步骤

(1)计算  m溶质=?    m溶剂=?

(2)称溶质质量加入烧杯

量溶剂体积加入烧杯

(3)搅拌混合均匀

2、溶液的稀释

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的质量+加入水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篇二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 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篇三

本节课《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内容,是学生在初中进行的唯一一个定量实验操作,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已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 结问题等活动过程,师生双方相互配合,相互了解,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充 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亮点一: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照本宣科。教师给定题目---配制50克5%的`食盐溶液,然后让学生自选药品,自主设计方案,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设计讨论更多的方案,最后重点讨论如何用固体食盐配制食盐溶液。

亮点三:对于误差分析这一教学难点,教师把观察到的学生错误操作引导学生从溶质,溶剂两方面分析突破难点。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很高,使得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较轻。

亮点四:把溶液的稀释问题这个教学难点结合学生溶液配制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溶液质量、密度、体积、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有所用,联系实际。

建议: 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问题,学生有些错误操作教师没有及时的给与指出。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篇四

展示五种液体:红色(晶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设问]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言]如:

1.想知道这它们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3.想到它们可能是不同颜料与水混合而成的。

4.它们颜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引入]通过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探究化学奥秘的愿望很强。同学们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它同这五种液体一样,都属于溶液,学完了本节课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篇五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溶质的质量分数》。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教材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本单元介绍了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其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基于前两个课题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例如在课题一“溶液的形成”中溶液的组成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起着理解作用。课题二“溶解度”中饱和溶液的概念则启示学生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说。此外,本课题是本册书中唯一涉及计算讲解的课题,也是九年级化学中最后涉及定量分析的课题,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南京中考试题可发现,溶质的质量分数常联系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有关内容进行编题,可见其重要性。根据课标要求,本课题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溶质质量分数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具备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能力。

学生情况是教学的依据,此前学生已学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了定量计算的概念,对化学中存在的计算已经不再陌生。尤其是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质量分数的计算,这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此外,基于学生的有关数学知识与其抽象化思维都有助于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型种类较多,体现了四个量“知2求2”的思维方式,所以只要在真正理解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好各种变换的题型。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其中我最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因为只有在此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本课题第二课时的学习。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是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我将以主板书的形式暗示学生,以突出重点。通过引导讨论法并结合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下面是我的教学流程:

本节课主要突出“两个公式四个量之间的关系”。我将通过糖水实验复习旧知(溶液的组成)通过问学生“你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糖,水,糖水的质量关系吗?”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要关系式“ ”。通过让学生回顾课题一中溶液与生活的联系,就此举出医疗溶液中各种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对我们的健康乃至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我会回到那杯糖水问学生“你会用百分比表示糖占糖水的量吗?”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学生不难得出本节课的第二个重要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为了巩固学生推出的公式,我将让学生填写书本中实验9-7下面的表格,我则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让他们比较颜色的变化,从视觉上刺激他们,让学生对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有一定感观上的印象。之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刚刚填写表格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从而得出解答溶质质量分数简单应用的主要解题思路“四个量,知2求2”。

为了巩固这种思路,我将让学生练习一题有关“生理盐水中已知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一来让学生巩固新知,二来让学生感知溶液与生活的联系,三来与本节课的引入相照应。为了缓解计算带来的紧张气氛,我将回到那杯糖水,我会通过向学生求助“怎样使糖水味道淡一点”自然让学生引出化学用语“稀释”,通过不断引导,让学生自己推测出“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这个结论。为了巩固学生推导出的结论,我将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例2的解答,并请个别学生上黑板来讲解她的解题思路,小组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我将让学生自由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内容。

作为本节课的延续,我将布置如下作业:

2、通过观察身边事物联系本节课的重要思维方式“四个量,知2求2”,自己编题并写出解析过程。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