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

时间:2023-07-07 09:35:15 作者:曹czj 演讲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篇一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黑板的板书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篇二

一、激发兴趣,陶冶情操阶段。(准备部分)

师:放歌曲。这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歌?

生(齐):动画片《西游记》。

师:在这动画片里你最喜欢的是谁?能不能模仿一下。

生:孙悟空。学生纷纷模仿。

师:同学们,那你们觉得孙悟空本领大吗?有哪些本领?

生:大,它有一根金箍棒,能72变……(纷纷举手回答)

师:孙悟空住在哪里你们知道吗?

生:花果山。

师:戴上头饰,闭上眼睛,我们转一圈飞到花果山上去和孙悟

空一起上体育课。(众笑)

生(齐):好的。

(上述片断采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导入  课的开始,重在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

师:一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希望小猴子们互相帮助、团

结友爱、遵守纪律好吗?

生(齐):好!

师:遇到困难,小猴子们就学着我这个大猴子的样子做,好吗?

生(齐):好!

师:我们开始出发吧!

师:我们随着音乐,开开心心去见孙悟空。

师:前面一块乌云飘过来啦,要下雨了,我们怎么办?

生:讨论后得出,穿上雨衣,抱住头前进。(模仿)

师:打雷我们害怕怎么办?

生:讨论后得出,几个小猴子在一起蹲下,捂住耳朵。

师:雷雨过后我们继续高高兴兴前进。

师:不好,前面又刮起了大风怎么办?

生:讨论后得出,我们几个小猴子手挽手前进。(学生纷纷手

挽手前进)。

师:风雨过后,我们来到了花果山上,见到了孙悟空(教师马

上戴上头饰,扮成孙悟空)。

(上述片断的准备活动也利用情境教学进行练习,准备活动时充分体现了师生间民主、和谐、相互模仿、平等讨论、气氛极浓,但又起到活动学生的身体,为下面的练习做好准备活动。)

二、培养兴趣,发展能力阶段。(基本部分)

1、小猴子的水果。

师:欢迎你们来到花果山,我们花果山有很多水果,今天我就

带你们去摘水果好吗?

生(齐):好的。

师:我们先去摘北山上的桃子、西瓜、苹果好吗?

生(齐):好。

师:到北山上要跃过一块光滑的石块,很滑,走上去要摔倒的

(示范)。我们的小猴子们都很聪明,肯定会想出好办法

的。

生:爬过去、滚过去、滑过去、游过去……纷纷举手。齐鼓掌。

师:很聪明,接下来就用你认为既快又安全的动作去摘水果。

生:学生练习、互相加油、鼓励。

师:教师指导、服务、鼓励。

师:小猴子们你们都摘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接下来我们先

去把它藏好。好吗?

生(齐):好。

师:按所持水果归类重新分组。

生:大家藏水果。

师:小猴子们接下来我们去南山摘水果。但要经过一条小溪,

所以要小心注意安全。(教师示范)

生:学生摘水果。

师:指导、鼓励。

(上述教学片断是一个搬运练习内容,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愉快活泼的参加练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2、小猴子吃水果。

师:刚刚我们从两座山上摘到了许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接下

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吗?

生(齐):好。

师:吃水果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生:洗手、洗水果。

师:那么我们就洗洗手、洗一下水果再吃(模仿)。

生:学生模仿洗和吃。

生:小猴子纷纷举手表演。

师:你们吃得很香、很甜,还有的水果你最想给谁吃?

生:小猴子纷纷举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孙悟空、老

师、其它小动物、世界上喜欢吃水果的小动物等)。(鼓掌、

表扬)

师:你们真棒,你们是有孝心、爱心的小猴子。

(上述教学片断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重再培养学生互相模仿互相学习,使学生从小懂得关心他人孝敬长辈的好美德。)

3、小猴子讲卫生。

师:那么,我们吃剩下的水果皮应该怎么办?

生:放进垃圾筒,不能随便乱扔。

师:假如有其它小猴子丢开来怎么办?

生:讨论后得出,阻止他,帮他捡起来,并对他说要讲卫生。

师:你们真乖,你们是一群讲卫生的小猴子,大王喜欢你们。

生:扔到垃圾筒,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师:表扬、鼓励。

三、恢复身心阶段。(结束部分)

师:太阳快落山了,也差不多回花果山了,好吗?

生:好。

师:让我们满载而归,高高兴兴随音乐回花果山,把我们摘的

水果带回去给你们最想给的人吃,好吗?

生(齐):好。

师:回去前,让我们找个好朋友结伴回去。

生(齐):好。

师:《小猴子找朋友》,放松、开心。

(课的结束部分安排了一个放松舞蹈《小猴子找朋友》一则调整学生心率帮助学生恢复身心。二则让学生边歌边舞的欢乐气氛中,增进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友爱互助、关心、团结的人际关系。)

点评:这是一堂生动活泼的体育课。

第一,教师突破了以教材为中心,根据学生年龄小、心理、生理的局限性,特别是学生对《西游记》动画片的喜爱,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二,教师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把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摘水果、主动参与吃水果、主动参与讲卫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

第三,教师突破了以课堂为中心,拓宽了教学的空间,教师课前作了大量准备,精心设计准备了场地、器材。课中充分利用器材调动队伍,使学生易懂、时间节约,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身体。

第四,教师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真正尝到体育带给学生的快乐。因此,这堂课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篇三

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第2课时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务分析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篇四

一、激发兴趣,陶冶情操阶段。(准备部分)

师:放歌曲。这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歌?

生(齐):动画片《西游记》。

师:在这动画片里你最喜欢的是谁?能不能模仿一下。

生:孙悟空。学生纷纷模仿。

师:同学们,那你们觉得孙悟空本领大吗?有哪些本领?

生:大,它有一根金箍棒,能72变……(纷纷举手回答)

师:孙悟空住在哪里你们知道吗?

生:花果山。

师:戴上头饰,闭上眼睛,我们转一圈飞到花果山上去和孙悟

空一起上体育课。(众笑)

生(齐):好的。

(上述片断采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导入  课的开始,重在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

师:一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希望小猴子们互相帮助、团

结友爱、遵守纪律好吗?

生(齐):好!

师:遇到困难,小猴子们就学着我这个大猴子的样子做,好吗?

生(齐):好!

师:我们开始出发吧!

师:我们随着音乐,开开心心去见孙悟空。

师:前面一块乌云飘过来啦,要下雨了,我们怎么办?

生:讨论后得出,穿上雨衣,抱住头前进。(模仿)

师:打雷我们害怕怎么办?

生:讨论后得出,几个小猴子在一起蹲下,捂住耳朵。

师:雷雨过后我们继续高高兴兴前进。

师:不好,前面又刮起了大风怎么办?

生:讨论后得出,我们几个小猴子手挽手前进。(学生纷纷手

挽手前进)。

师:风雨过后,我们来到了花果山上,见到了孙悟空(教师马

上戴上头饰,扮成孙悟空)。

(上述片断的准备活动也利用情境教学进行练习,准备活动时充分体现了师生间民主、和谐、相互模仿、平等讨论、气氛极浓,但又起到活动学生的身体,为下面的练习做好准备活动。)

二、培养兴趣,发展能力阶段。(基本部分)

1、小猴子的水果。

师:欢迎你们来到花果山,我们花果山有很多水果,今天我就

带你们去摘水果好吗?

生(齐):好的。

师:我们先去摘北山上的桃子、西瓜、苹果好吗?

生(齐):好。

师:到北山上要跃过一块光滑的石块,很滑,走上去要摔倒的

(示范)。我们的小猴子们都很聪明,肯定会想出好办法

的。

生:爬过去、滚过去、滑过去、游过去……纷纷举手。齐鼓掌。

师:很聪明,接下来就用你认为既快又安全的动作去摘水果。

生:学生练习、互相加油、鼓励。

师:教师指导、服务、鼓励。

师:小猴子们你们都摘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接下来我们先

去把它藏好。好吗?

生(齐):好。

师:按所持水果归类重新分组。

生:大家藏水果。

师:小猴子们接下来我们去南山摘水果。但要经过一条小溪,

所以要小心注意安全。(教师示范)

生:学生摘水果。

师:指导、鼓励。

(上述教学片断是一个搬运练习内容,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愉快活泼的参加练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2、小猴子吃水果。

师:刚刚我们从两座山上摘到了许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接下

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吗?

生(齐):好。

师:吃水果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生:洗手、洗水果。

师:那么我们就洗洗手、洗一下水果再吃(模仿)。

生:学生模仿洗和吃。

师:请几只小猴子来表演一下。

生:小猴子纷纷举手表演。

师:你们吃得很香、很甜,还有的水果你最想给谁吃?

生:小猴子纷纷举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孙悟空、老

师、其它小动物、世界上喜欢吃水果的小动物等)。(鼓掌、

表扬)

师:你们真棒,你们是有孝心、爱心的小猴子。

(上述教学片断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重再培养学生互相模仿互相学习,使学生从小懂得关心他人孝敬长辈的好美德。)

3、小猴子讲卫生。

师:那么,我们吃剩下的水果皮应该怎么办?

生:放进垃圾筒,不能随便乱扔。

师:假如有其它小猴子丢开来怎么办?

生:讨论后得出,阻止他,帮他捡起来,并对他说要讲卫生。

师:你们真乖,你们是一群讲卫生的小猴子,大王喜欢你们。

生:扔到垃圾筒,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师:表扬、鼓励。

三、恢复身心阶段。(结束部分)

师:太阳快落山了,也差不多回花果山了,好吗?

生:好。

师:让我们满载而归,高高兴兴随音乐回花果山,把我们摘的

水果带回去给你们最想给的人吃,好吗?

生(齐):好。

师:回去前,让我们找个好朋友结伴回去。

生(齐):好。

师:《小猴子找朋友》,放松、开心。

(课的结束部分安排了一个放松舞蹈《小猴子找朋友》一则调整学生心率帮助学生恢复身心。二则让学生边歌边舞的欢乐气氛中,增进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友爱互助、关心、团结的人际关系。)

点评:这是一堂生动活泼的体育课。

第一,教师突破了以教材为中心,根据学生年龄小、心理、生理的局限性,特别是学生对《西游记》动画片的喜爱,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二,教师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把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摘水果、主动参与吃水果、主动参与讲卫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

第三,教师突破了以课堂为中心,拓宽了教学的空间,教师课前作了大量准备,精心设计准备了场地、器材。课中充分利用器材调动队伍,使学生易懂、时间节约,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身体。

第四,教师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真正尝到体育带给学生的快乐。因此,这堂课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篇五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 了解故事内容。

4、 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 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

一、 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 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 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 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 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

1、 (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

2、 读后交流:

(1) 玉米地

(2) 桃树下

(3) 瓜地里

(4) 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 摆放路线图。

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

4、 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

三、 精读,学习1、2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要求:(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 )又( )又( )。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1)用“ 小三角 ”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

(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 用“小猴子走到......看见...... 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四、指导书写“非”“常”

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篇六

师:这节课我们要看图读文,看图说话,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写话练习。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讲解,并做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我们打开书,先分别把课文读一遍。

(本课一共五段,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们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是: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说话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态度自然,语句通顺连贯 。

(接着教师边放幻灯,边指导学生观察。全班同学小声进行看图说话。大约四五分钟。)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呢?

生:有一天,天气很好,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下山来,它爬到了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兴,它连忙从松树跳了下来,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杆上,掰了一个最大最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生:小猴子扛着一个大玉米,高兴地往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一个桃树园子里,它看到满树桃子又红又大,非常高兴,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两个桃子,高高兴兴地捧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多好啊!现在谁来讲讲第四幅图呢?

生:调皮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往前走。走着走着,又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它非常高兴,就把两个大桃子往后一扔,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

生: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正往回走,走到半路,看见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爱,(很有表情)就把西瓜一扔,去追小兔。

生: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小兔往前面跟,小猴子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以上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说说。(挂出小黑板,小黑板上是让学生口述时用的词语。)

师:同学们,这些词是老师在自习课上教给大家的,这些词能帮助大家把课文复述得更好。现在谁能看着黑板上的词语和幻灯上的图,复述课文。

(全班学生都举小手争着要说)

师:(在幻灯上打出第一幅图)好,你先说说。

生:有一天,天气非常好,淘气的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来,它爬到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块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它非常高兴,连忙从树上跳下来,跑到玉米地里,很快爬到一棵玉米杆上,掰了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得意地扛着往前走。

(教师打出第二幅图)

生:顽皮的小猴子扛着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兴冲冲地往前走,走到一个桃树林里,它看见桃子结得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把玉米扔到一边去摘了两个大桃子,捧着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始终把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指导口语训练的一种途径。〕

(老师打出第三幅图)

生:淘气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大桃子高高兴兴地往前走,走着走着,走到一大片西瓜地里,小猴子看见西瓜长得又大又圆,就把桃子一扔,去摘了个大西瓜,吃力地往回走。

(打出第四幅图)

生:没主意的小猴子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非常高兴,就把西瓜往一边一扔,西瓜也摔开了,就去追小兔,小兔在前面跑,小猴了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哭着回家去。(这位学生说得有感情,听课老师都发出笑声)。

教师总结:(略)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篇七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黑板的板书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

(学生做完练习,铃声响了,下课。)

从小、求实、创新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评析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齐文华

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

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如何进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至关重要。米老师采取编口诀记难字,以动作示词义,用图片、幻灯等手段辅助于教学,儿童化的语言,这些做法都是服从儿童实际,体现了一个“小”字。

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结构特点安排教学。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师在教学中透过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较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再者,米老师在教学中,还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具体的画面形象,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认识,图文密切配合。这样做,把学生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识字教学,全国两大流派,一是分散识字,一是集中识字。平心而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实验力图兼蓄所长,补其所短。于是,将教材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集中起来,以类相聚、分类相比,按形声字、同音字、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归类等方式组合,循其特点,教一个字,学一批字。谓之曰,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从识字角度看,由于每单元阅读课文均在本单元分组集中识字之后,因而使刚刚学过的生字在阅读课文时得到复现,从新的角度予以重视,在新的情境中获得巩固。从阅读角度看,为小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除了生字障碍,易于唤起阅读兴趣,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早阅读多看书,益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篇八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黑板的板书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篇九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黑板的板书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

(学生做完练习,铃声响了,下课。)

从小、求实、创新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齐文华

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

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如何进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至关重要。米老师采取编口诀记难字,以动作示词义,用图片、幻灯等手段辅助于教学,儿童化的语言,这些做法都是服从儿童实际,体现了一个“小”字。

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结构特点安排教学。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师在教学中透过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较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再者,米老师在教学中,还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具体的画面形象,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认识,图文密切配合。这样做,把学生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识字教学,全国两大流派,一是分散识字,一是集中识字。平心而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实验力图兼蓄所长,补其所短。于是,将教材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集中起来,以类相聚、分类相比,按形声字、同音字、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归类等方式组合,循其特点,教一个字,学一批字。谓之曰,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从识字角度看,由于每单元阅读课文均在本单元分组集中识字之后,因而使刚刚学过的生字在阅读课文时得到复现,从新的角度予以重视,在新的情境中获得巩固。从阅读角度看,为小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除了生字障碍,易于唤起阅读兴趣,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早阅读多看书,益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篇十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 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