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质9篇)

时间:2023-09-28 18:38:34 作者:FS文字使者 毕业论文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质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一

2、请同学们齐声读课题吧。《操场上》

二、看图学习六个词语,九个生字。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引出词语。

(1)、看,操场上多热闹啊!这些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生: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球……)

(2)、练习说话。

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有的同学在(),有的同学在(),有的同学在(),有的同学在(),还有的同学在()。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2、师课件逐个出示词语让生认读。

(1)操场上有六个词语宝宝,我们跟着一起读读吧!(学生跟着读)

(2)二人小组,借助拼音、自主认读。

(3)开火车检查读词情况。(出示课件,点击词语,学生读词语)

(4)各种形式读。

3、师课件逐个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1)同学们,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从这些词语宝宝中单拿出来你还认识吗?

(2)二人小组,借助拼音、自主认字。

(3)开火车检查识字情况。(出示课件,点击生字,学生读生字)

4、归类识字,复习提手旁和认识足字旁、口字旁两个偏旁。

(1)、师出示三个字:打拔拍。让学生找出共同点,复习已学过的偏旁提手旁,做相应的动作说说为什么都带提手旁。

(2)、说说还认识哪些带有提手旁的字。

(3)、出示2个字:跳跑。让学生做“跑”、“跳”的动作,找出这二个字的共同点,引出足字旁。与足字做比较,引出口字旁。

(4)、出示课件开小火车读这六个动词,再全班齐读。

(5)、学习生字“球”。用组词的方法记“步”和“高”两个字。(猜字谜: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一扇门,门里张着嘴。)

三、学儿歌

(一)、初学儿歌

1、今天我们学的词语宝宝都是从操场上来的,这里有一首儿歌也是从操场上来的,有一个小朋友看到操场上热闹的情景,还把它编写成了一首儿歌呢。想不想听听?(课件朗读)

2、好听吗?想不想学?打开课本自己借拼音读一读。

3、生自由读、齐读、各种形式读。

(二)、学习儿歌中的生字

1、课件—出示儿歌,听儿歌,找生字娃娃。请同学们在自己书上儿歌中找出这5个生字,一边找,一边喊出他们的名字。

2、和同桌交流,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3、开火车检查识字情况。(出示课件,点击生字,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儿歌(齐读、指名读)

2、学生说说,读了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些什么?(让学生明白,天天锻炼身体才会健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大啦,大家认识了六个词语宝宝,认识了14个生字宝宝,学习了儿歌,知道了只有天天锻炼,身体才会更健康。现在,又下课了,赶紧到操场上去做自己喜欢的活动吧!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偏旁识字》。

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明:

《语文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在识字与写字评价中提出:“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字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工具书检查字词的能力。低中年级关注学生识字兴趣,高年级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基于以上标准,我们在上一学期的识字教学改革中尝试了以下几种课型:

随文识字:随文识字教学实际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从始至终融合在第一、二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的确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集中识字是以汉字构形规律为基础,直接继承了我国“三、百、千”的蒙字识字教育经验,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集中识字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有兴趣识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学生较轻松地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归类、对比、分析、综合运用的识字方法。

溯本求源识字:早期汉字往往具有“因义构形”、“以形表意”的特点,即使是现代汉字,多数字仍保留着相当多的表意痕迹。溯本求源识字即在识字教学中应溯源分析,遵循汉字形、音、意结合的构形规律,使小学生明白所学汉字的构形原理,掌握所学汉字包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

整体识字:单元整体识字教学,是以人教课标版教材专题单元的生字为载体,进行识字写字整体教学。即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融识字、听、说、读、写的五种语文独立学习能力于一体,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结构,呈现各个局部能力相互促进的整体发展效果。

生活识字: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今天我所说的《偏旁识字》属于集中识字课型。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通过开学第一个月集中识字以及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掌握600个常用汉字,独立阅读已不成问题,但缺乏系统的识字方法的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一年级的孩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乐于表达,初步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具有了一些识字的愿望,但对汉字本身还缺乏深刻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认识两点水、三点水和四点底的生字,知道不同偏旁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形象法、归类法和游戏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汉字的字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汉字文化的情感。

基于以上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不同偏旁表示的意义,并认识相应的生字;教学难点为通过偏旁初步了解汉字构字字理,体会汉字的魅力与智慧。

我的教学模式为以下五个环节:

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2、教师引领,回顾旧知

3、分类辨识,学习新知

4、游戏巩固,拓展提高

5、课堂小结,达标测试

这一模式的设计是以勤教授的和谐教学法五环节教学模式为依据,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模式为指导,将“教师引领、小组合作、当堂达标”三个要素融合在一起,最终达到课堂的高效。

教法:情境激趣,形象引导,归类辨识,游戏巩固,测验提高

学法:情境感悟,形象记忆,归类辨识,游戏巩固,练中运用

下面我来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这是我的教学设计的五个环节以及每一环节的预设时间。我将逐一解说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和目的。

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分钟)

新课导入时以谈话的口吻带领孩子们走进汉字王国,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是识字,一堂课下来未免枯燥乏味,所以我将整堂课的教学情境设置为到汉字王国去游玩,孩子们会受到汉字精灵的邀请,到他们家里去做客,认识他们的家人。但在正式做客之前,还要接受汉字王国国王的考验,由此引出下一环节。

2、教师引领,回顾旧知(3分钟)

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回顾学过哪些类型的生字,根据大屏幕所出示的汉字,孩子们可以很快辨别出同音字,形近字,汉字的结构以及汉字的偏旁部首。从而引出三位偏旁小精灵,带领孩子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为为所学过的汉字进行简单的复习整理,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组组汉字所属类别,这样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比教师灌注的记得更牢,同时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埋下伏笔。

3、分类辨识,学习新知(28分钟)

由冰精灵带领,学生们先来学习偏旁是两点水的生字,教师首先出示冰雪世界的图片,并提问: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出“冷”,教师便出示“寒冷”“冻手”词语。接下来按照游览的顺序观察到花朵“凋零”,小河旁的松树上挂着“雾凇”,房檐上挂满“冰凌”,到了精灵家里,冰精灵请小朋友们喝放着“冰块”的柠檬水,真是“冰凉”透底啊!

做客完毕后接受小精灵的考察,将词语出示在大屏幕上集中识字。最后总结:两点水原意为“冰”,所以两点水旁的生字大多与寒冷有关。

接下来是水精灵,她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我的家族可庞大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信你们已经认识了很多三点水旁的生字,下面就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互相说说你们都认识了哪些三点水旁的生字吧!”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对以往学习的生字进行回忆,小组内的讨论可使学生思维打开,形成“头脑风暴”,不仅让生字源源不断从脑海中涌出,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小组沟通完毕后请同学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然后分类出示词语:一类是大自然中的水:长江、黄河、湖泊、海洋;一类是在生活中水的用途:洗衣服、洗澡,以及在水中的运动:游泳;另一类是与身体有关的水:流泪、冒汗。最后,水精灵检测并再次汇总:三点水的生字多与水或和水有关的活动相关。

看到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棒,火精灵也有点坐不住了,对同学们说:“大家别看我有四个点,但是和水可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是火,作为偏旁分为火字旁和四点底,下面我主要为大家介绍含有四点底的生字!”教师出示“热”字并由火精灵进行重点讲解:“热”字本义为温度高,是一个会意字。它的古文字形很像人手持木(树木)种在土里,所以有种植的含义。这里是说气温高时,植物的生长就会很快。下边为火,即四点底,表示温度高。简体字“热”上边演变为执,意思是手持火把就很热。

接下来让同学们结合图片理解羔,焦,熏,黑,煎,蒸,煮,由字形到字理对汉字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个偏旁的生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偏旁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归类识字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一个方法上的引领,同时让学生初步接触汉字字理,使学生喜爱汉字。

4、游戏巩固,拓展提高(3分钟)

在这一环节,通过开火车、汉字大转盘的游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在本节课中认识的生字。转盘中还拓展了其他三点水旁的生字,增加游戏挑战性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5、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检测题目:

给红色的生字注音、连线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偏旁小精灵的带领下认识了含有两点水、三点水和四点底的生字,你们一定体会到了,通过偏旁归类是一种识字的好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用这种方法进行识字,和更多汉字王国的小精灵交朋友!

设计意图:

通过检测,当堂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并通过教师小结,总结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多识字,热爱汉字。

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偏旁与识字

冫氵灬

冰水火

归类识字

设计意图:

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这个板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具体偏旁;另一部分是偏旁所代表的含义,板书简洁全面,重点突出,学生言、意、法兼得。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妥之处,希望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三

《家》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说话和表演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课分两教时进行教学。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运用“什么是什么的家”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说课稿《家》: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一个字或词一读的现象。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之间要团结友爱。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诗歌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发散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演的方法学习。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这样教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合作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从而加强了学生间的学习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变成了互助协作的学习伙伴。

2、这样教落实了以读为住,听、说、演为副线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读,读出感觉来,也可以加上一些动作,其余同学认真听并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听、说、读、演的能力。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生:家

(1)请小朋友张大小眼睛仔细看老师一笔一画把字写好了。

(2)指名读课题a、b齐读

2、读词

(1)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一课的词语。(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看看哪一列火车开的又快有稳。(相机正音)

(3)齐读。

过渡:词语读好了,那课文能不能读好呢?(能)那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二)学习第一句话

师:你们瞧,蓝天是——生:白云的家

1、练习说话,指导读词

(1)这个字谁来读一读云

(2)词连读谁会?白云

(3)你平时见过什么样的'白云?(龙、棉花、小鸟、牛)相机指导朗读,评价

(4)我们一起来把这个词语读一读。

2、指导读句子

(1)这句话连起来谁会读?(指名读,相机评价)

(2)齐读。

(三)学习第二句话

师:瞧,树林是——生:小鸟的家

1、指名读:这一行谁愿意读?(指名读)

2、齐读全班一起来读一读

(四)学习第三句

师:我们一起到小河边去看一看,鸟儿们都在干什么呀?它们都在做什么?

1、指名说:游来游去

2、游的怎么样?(指名说)是啊,这条鱼还冲着我们笑呢,你来给我们读一读。

3、他们还在做什么啊?(吐泡泡)指名读

4、齐读:全班一起试试看。

过渡:很好,下面老师让大家看一个神奇的景象,你们看。

(五)学习第四句话

1、你们想到了诗中的哪一句话?(指名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2、这个词谁来领大家读?(泥土)

3、小种子睡在地底下是泥土给了他营养,给了他温暖,春天它才可以发芽,长叶呢!

4、指名读,评价。

5、齐读:全班一起来。

过渡:刚才我们学的这四行它们是完整的一句话,你们能把它连起来读好吗?(能)那我们自己可以试试看,可以做一些动作。

(六)表演

1、自由练习;(大家练的真不错,谁愿意一边作动作,一边读给我们听)

2、指名表演读;

3、齐读:起立,边做动作。

过渡:我们小朋友共同的家是哪里呢?

(七)学习第五句

1、生齐读最后一句话。

2、是啊,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它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又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同学们就是朵朵鲜花,在花园里幸福的成长,我们一起再把最后一句话读一读。

(八)总结

1、这一篇课文同学们已经学完了,你能完整的把它读好吗?给你们练习一下。(指名读)

2、谁愿意一边做动作一边读给我们听。(相机评价)

3、齐读。

(九)延伸

1、这首诗仿佛就是我们同学们心中流淌出来的歌,刚才我们了解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那么你们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呢?请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2、交流

3、大家真爱动脑筋,老师也写了几句变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十)布置作业

老师请小朋友把我们刚才在课上说的诗句抽几句变成我们自己作的诗。写在我们的拼音小日记上,题目就叫《家》。

(十一)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白、云。

2、指名读准字音、组词。

3、学生自学笔顺。

4、做小老师说说如何写好这两个字。

5、师范写,生描红。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上的是一年级的语文课《家》。在本节课中,我是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教育公平的。

一、实践教育公平从自身做起。

上课时,我用我的眼神、微笑、手势、语言、给每个学生以自信,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平等地对待他们。同时,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外地学生的发展,给他们鼓励,使他们能自信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实践教育公平从课堂点滴做起。

1.课文细节处体现公平。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祖国是我们的家,设计时,我从家庭到班级,到学校,到张家港一个城市,直至祖国,让学生理解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潜意识地渗透到,不管是外地生还是本地生,无论是在班级这个家,还是在学校、张家港、祖国这个家里,都是平等的,都是家中的一员,都是家里一朵最美的花。

2.学习习惯的培养上给予公平。

在学习习惯方面,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在倾听他人的习惯、书写的习惯,质疑表达的习惯等存在差异,为了使外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本地学生走在同一起跑线上,我在课堂上总是有意识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摆好优美的姿势,写字时通过做手指操,暗示学生马上要练字,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

3.课堂上给予平等的参与机会。

首先,我给学生平等的说话机会。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说说白云在蓝天上干什么?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都能做到全班参与。

其次,我给学生平等的朗读的机会。不管是读词、读句、还是读课文,外地学生和本地学生一样,都能享受到多次朗读的机会。

再次,我给学生平等的表演的机会。如:全班分成四小组扮演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朗读写自己的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角色任务;又如:让全班同学扮演种子表演发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小种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平等状态下的体现。

4.教学用语的公平

为了避免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不当造成的不公平,造成一部分外地学生自卑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处处对他们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如:你的家真美呀,你把它的名字叫得这样美,他们可喜欢你了,即使遇到读得不是特别好的学生,我总是通过委婉的话语:如果你能把它读得怎样,那将会更美,从而使他们的身心能健康能够成长。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五

1、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宝盖、女字旁、月字旁三个偏旁会写“在、后”等四个字和斜钩一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在阳光下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前、后、左、右”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四个方向,并用这个四个词来表达方位。

2、斜钩和卧钩的书写区别。

1、激趣导入谜语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听老师说“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投阳光下面跟你走。”

2、情境创设法

在学习第一,二节课文时,用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达到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的效果。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借助电教媒体感受课文意境,其实打开的是学生心灵的小窗,睁大的是学生智慧的眼睛。

3、多种识字法

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大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学生识字时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方法识字,如借助拼音拼读字音、开火车读、个别读、读文识字、玩识字游戏等方法,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4、趣味游戏法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于是结合课文重点,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我安排了课中拍手操游戏,师生在游戏中理解前、后、左、右。

5、质疑、释疑

学生根据图画读书并想一想:影子为什么有时候在前,有时候在后,有时候在做,有时候在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看图再结合生活经验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1、合作学习。同桌一起读课文,然后互相探讨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要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2、朗读比赛发。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读,如同桌读、个别读,男女接力读等方法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收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识影子。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3、指名读给大家听。

三、动脑筋自主识字。

1、看拼音读词语。

2、趣味识字。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觉得第一小节哪句语句最有趣儿?

2、学习“影子在前,影子在后”一句。

3、启发提问:你还觉得觉得哪句有趣?读一读。

三、自读第二小节理解句子。

1、齐读第二小节,再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2、影之为什么有时在小朋友的左边,有时在小朋友的右边。(引导学生看图。)

3、引导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四、实践活动。

1、练习说说:我的前后左右都是谁。

2、通过课中操来巩固对影子和“前后左右”的方位认识。

五、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说说写字要注意什么?

2、老师范写“后、我”。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评价。

5、学生再次练习。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六

《奶奶的白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都是写人的,有孩子最熟悉的爸爸、奶奶这些普通人,还有毛主席、陈毅、邓小平这些伟人。但不管是谁,身上都闪现着人性的光辉。课文围绕“白发”,展开奶奶和孙子的对话,表现了奶奶的辛劳、孙子对奶奶的关心,再现了一种朴素而又感人的亲情。课文以第一人称来写,共两个自然段。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叙述简洁,又配有插图,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篇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也是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的好。

根据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和“少教多学”课题研究,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重点词句体会长辈为晚辈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艰辛和劳累,从小要懂得尊敬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3.掌握“玩、会”两个生字。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理解重点词语“黑黑、雪白雪白、好奇、不再”和句子“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体会长辈为晚辈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艰辛和劳累,从小要懂得尊敬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1.情境教学法:结合课文插图和语言描绘再现课文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文、说话、想象、表演,激发学习兴趣性,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读中感悟法:“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体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积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3.学习方法;通过朗读、比较、想象、说话,理解词语,体会奶奶为晚辈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艰辛和劳累,从而产生感恩之情,学会感恩,孝敬长辈,自觉替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多媒体

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五个环节,即复习检测、精读课文、引导背诵、指导写字和拓展练习。

1.生字词的掌握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安排复习检测,认读词语和写生字笔顺,目的是帮助孩子明确哪些字是要求会认不写的,哪些字是要求按笔顺会写的。掌握了生字词语,为学习课文打好了基础。

3.朗读背诵课文。《新课标准》低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在整堂课中能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再通过分角色读,结合图画和提示语填课文内容,带动作、表情练习背诵,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松、快乐地完成背诵积累的任务。

4.指导写字。写字教学中只有坚持既动“口”,动“脑”,又动“手”的“三动”方法,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指导“玩”、“抬”和“会”三个字的书写,我按“五步”写字法引导学生,“五步”即一看、二记、三写、四评、五练,并重视及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练字方法,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5.拓展练习。我设计的两个作业,“积累本课所学词语”和“帮助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选自己觉得难做的一件事写下来”。(课文描写的就是一个对话场面。)目的是积累语言,学习做人做事,创设写话场景,进行片段练习,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板书设计。板书是课文内容的浓缩和提炼,要能简洁明了地体现课文的主旨。我设计的板书是:奶奶为“爸爸”和“我”操心(用单箭头分别指向我和爸爸),“我”关心孝敬奶奶(再加一单箭头指向奶奶)。

课前,我认真地研读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制作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努力地想把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背”训练落到实处。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说”深入理解课文,拓展练习,积累语言,再迁移运用语言练习写一个简单的劳动场面,培养学生的能读会说、善思乐写本领。可遗憾的是我没能用自己的教学热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说读文体会、联系生活实际说话、想象说话时思维不活跃,话语不完整,学习气氛不热烈。今后我还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应变、语言组织和语言激励性方面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七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八课《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虽然是篇小短文,但是,结构的严谨,用词的生动、形象,含义的深邃,仍值得我们细细揣摩。第一自然段中的“田野”、“高山”、“小河”,与第二自然段的“田里的禾苗”、“山上的小树”、“河面”一一对照。而开头第一句的“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又与“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遥相呼应。作为一篇小美文,《阳光》遣词造句有许多精妙之处。比如第三自然段中的“跳进”,让人感受到了阳光的调皮可爱。阳光与人、自然与人的和谐的场景跃然纸上。第四自然段的“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体现了阳光的博爱和无私。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句,课文以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述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为这句话作了注解。使我们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蓬勃的世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此外,本课还有生字16个,其中,会认12个,会写4个。课后,除了朗读、背诵、写字要求外,还提出了归类识字、口头组词语的要求。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孩子进入小学所接触到的第八篇课文。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和一个识字单元,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已经得到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朗读技能经过七篇课文的学习之后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应继续巩固这些训练成果,如有可能适当拔高。

根据教材的上述特点,根据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所应承担的教学任务,根据课程构建的三个纬度,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 ”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是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在第一课时,我将和学生一起在认识12个生字的基础上学写2个生字,并且完成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教学。

《阳光》当作为课文出现时,它就成为了接受美学所说的开放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感知、思考、体验进行再创造。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做到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自我活动中,调动已有知识,丰富现有经验,充分感知、体验阳光,通过思考使文本在孩子们的心中鲜活起来,从而达到使学生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的目的。要知道,语感的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必定和思维的广化、深化、美化、敏化是同步的。

课堂教学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说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将分以下几步进行:

用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以及教师抒情的描述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第二步,请学生谈一谈课前寻找阳光、感受阳光的感受。在学生充分表达、交流了自己对阳光的情感体验之后,我将播放课件并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教材文本的美。

在学生对亲自朗读这篇课文产生期待之后,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它。在学生独立识字的基础上,汇报识字成果,并且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时,相机教学新部首左耳旁。然后采用各种形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在教学这三个字时,结合课后练习,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并适当拓展,在字形的处理上,可以让学生在观察、记忆的基础上,交流识记方法。在字义的处理上,可以采用说词说句子、利用图片帮助理解、课文、儿歌等多种形式多次出现的方法,以达成会认的目标。

本着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的原则,朗读阶段进行之后安排学生练习写两个字“也”、“长”.这两个字的结构都不容易把握,所以,在范写时一定要强调学生的观察,并让学生谈观察的收获。写完后,将练习成果在小组内展示,教师挑选练写最好的在全班展示,以及犯有典型错误的,在全班范围内纠正。

最后,留一个拓展性的作业,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讨论“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轻松活泼的散文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充满童趣的夏天,让我们触摸到了生机勃勃的荷叶,更让我们体味到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以及他们快乐的心情。课文语言清新淡雅,充满童真童趣,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内心体验,激发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在教材中所编排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的词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其中认字和朗读是学习的重点,从读中去感悟夏天的美好,进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理念

1、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将识字与读书紧密结合,寓识于读,以读促识,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管是识字还是阅读,我都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积累和感悟语言,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人文素养。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3、设计时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采用玩中学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身心特点,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领悟内容、发展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于是,开始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荷叶图画(播放图画),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教师随机出示课题。这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荷叶的美丽,从而不知不觉的把孩子们带入到充满童趣的夏天之中去,为进一步地学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新课程提倡在读文中识记生字,即让学生在听、读、说的过程中尽快的认识并掌握生字,于是,我采用“三步法”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整体感知,圈圈划划,即慢速地、大声地朗读全文,并把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划出来。

2、再读:展示朗读,自主识字。

3、多种形式识记生字。在这个环节中,识字教学是重点,我通过带拼音读字、去拼音读字、男女对读、姓氏读等等多种的读强化生字的音形,同时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生词“停机坪”的意思,引导学生用摇篮造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经过以上层层提高的办法,学生对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学得快,忘记得也快,为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印象,我又设计了一个“摘荷叶”的识字游戏,学生如果认对了课件上的“荷叶”卡片后的生字,而且能用多种方法说出自己的识记窍门,就去掉荷叶送给。这样一来,学生识字的兴趣就大大地提高了,而且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了识字。再开展开火车读、翻浪读比赛再一次将在玩中学字推向高潮。

(三)朗读感悟,玩中学语

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我坚持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注重感知,淡化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创设情境读、齐读、小组展示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等)来激发学生情感,感悟课文内容。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读完之后说说自己从课文中认识了哪些小伙伴,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找到相应的词语卡片粘贴在黑板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收获说说它们把荷叶当作什么?自己把黑板的板书补充完整。从而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创景中感悟小动物的心情,体会心情,结合小动物的动作感情朗读课文,也可以表演读文。这一环节的设计努力创设了一种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读好课文。另一方面,这种角色答问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学生在浑然不觉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增强了随机应变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各种形式的读,也是为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必要的背诵在课堂上也得到了解决。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一边欣赏图片,一边背,还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表演。经过个人读、小组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学生已经对课文琅琅上口了,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全班展示读。孩子们很主动、很乐意地去选择、去展示,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提高了阅读质量。这样一来,孩子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诵读课文中乐此不疲,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三)

一、本册教材编写意图和体例

(一)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如第二组,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在语文园地里,“读读背背”安排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整组教材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本册教科书的识字课没有采用以前集中安排识字课的做法,而是把八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这八课识字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内容均贴近每一组的专题,便于整合。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学生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

(三)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了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反映家乡新貌的《画家乡》,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月亮的心愿》,有表现现代儿童生活的《棉鞋里的阳光》,有反映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松鼠和松果》《美的小路》等,有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火车的故事》等。全册书中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四)大力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本册教材在呈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方便学生的学。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还是课文练习,或是语文园地,都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非常亲切、自然。在部分课文之后,根据需要以灵活的形式提出问题或引导实践。课后引导学生:“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去植树吧!”这样设计,既灵活,又实用,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投身实践,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2.教材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的一些规律。如“语文园地一”中,“今天,我发现了两种识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和学习伙伴一起去发现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认识汉字。

在语文园地里还设有“展示台”,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展示查字典的能力,鼓励学生展示讲故事的本领,等等。

3.联系单元的专题设计口语交际,加强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各单元的口语交际题目都与本单元的专题密切相连,使阅读课文及相应的搜集、创造活动成为口语交际的重要知识背景。如第八组的口语交际,题目是“未来的桥”.在之前的《兰兰过桥》一文的课后练习中,已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分头设计未来的桥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还可以从现实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出形形色色的对未来的桥的设想。这样的题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五)体现弹性,增加适应性。

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另外,在教科书里贯穿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学生如果是识字的有心人,所认的字一定会突破教科书规定的识字量。

在阅读方面,在教科书的最后编排了五篇选读课文,供学生选读。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但对认真阅读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

另外,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程度上的提高与发展。

二、本册目标及知识点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800个,其中25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初步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能简单写自己想说的话。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用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八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传承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为了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校坚持将写字纳入常规教学,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强化写字教学的管理,还专门组织骨干教师对写字教学进行认真实践,积极探讨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写字教学的新模式。今天,我就写字课《三点水》进行说课。

基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针对学生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笔画笔顺不规范的现状。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力求提升学生写字的技能。

根据语文课程识字写字的标准,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指导学生写好三点水及带三点水旁的字,要求写得正确、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3、通过学习书法家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书法必须持之以恒,刻苦练习。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体现的教学重点是:正确书写三点水和带三点水的字;教学难点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课前做了准备: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祖国的汉字文化,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行为,写字是一件快乐的事.。如何让枯燥乏味的写字课堂变得趣味横生呢?本课教学,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

1、儿歌教学法:儿歌,以语句简单、内容生动、韵律优美的特点深受孩子的喜爱。在教学中,采用儿歌教学法,寓教于乐,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写字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充分感知。这是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的认知特点的。

3、评价激励法:写字练习是一种脑与手协调进行的操作活动,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需要有较高的耐性。在教学中,采用评价激励法,可以使学生的体力、精神得到调节,消除疲劳感,促使学生把字越写越好,写字兴趣越来越浓。

学法:

1.观察发现法: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法,既了解祖国的汉字文化,又从中学到观察汉字、比较联想、识记字形的学习方法,达到了学会汉字知识,提高书写与欣赏能力的目的。

2、比较练习法:写字是一个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重新定位了写字教学的要求,简化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它更重视的是写字的学习过程。本着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加强写字习惯养成的目的。本课教学我预设了四个版块: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字兴趣

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优美的书法作品,让学生从作品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疾缓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二)动画演示,在观察中感受美

我播放“三点水”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三点水宝宝的样子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三点水,我把写好三点水旁的诀窍编写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边讲解要领边范写,生练写。

(三)观察比较,在描仿中实践美

教写带三点水旁的字时,课件出示生字,让小朋友观察,发现书写的规律。(观察是感受美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观察,能优化学生注意品质,提高审美能力,为写好字作充分的准备。)

在这些生字当中,“海”字是最难写好的,因此,我重点指导书写“海”字。先课件展示“海”的书写笔顺,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笔听使唤。教师边讲解要领边范写,生练写。(此教学环节中,“描仿”实现了学生从领会美到实践美的飞跃,降低了写字教学的坡度,增强了学生写好字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指导书写“游”字。“游”字是唯一一个左中右结构的生字,在指导书写时,我先出示三个间架结构不同的“游”字,让学生观察发现“游”的书写规律:间架结构适中的最漂亮,就好像是团结亲密的一家三口。书写时,左、中、右各部分之间笔画既要紧凑,又要互相谦让。师范写,生练写。(写字的技能性很强,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把想写好字的愿望变为现实。)

做找朋友游戏。配乐练写词语。(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放音乐,创设写字的情境,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四)佳作展示,激励学生创造美

展示学生完成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这一环节,我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及时反馈和评议学生的练习情况。 “点”就是抓住有代表性的习字本,师生共同评议,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面”就是同桌或小组交流习字本,互帮互学,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鉴赏力。评议后,学生再练习,加深体会,提高书写质量。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九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阴”与“晴”是两种最常见的天气现象。著名画家吴冠中却用它们来阐释他的绘画理念。这也是我今天说课的主题《画里阴晴》。

下面我将围绕:“活水思源—--说教材,教学相长—--说策略、不悱不发—--说过程、跬步千里—--说反思”四个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活水思源—--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画里阴晴》一课来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里的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学习重点是欣赏散文。

《画里阴晴》一文,作者吴冠中通过叙写中外画家对“阴”与“晴”两种审美趣味的不同感受和采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悟:艺术贵在创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文章主旨,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我拟定了本堂课的三维目标为:

在知识和能力上,我希望学生借此感悟中国画与油画不同的艺术风格,理解作者的艺术观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在过程和方法上,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感悟作者的艺术观点。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希望本文能唤起学生对“创新精神”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重难点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重点就有了核心。

本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学习借鉴作者的艺术观点——艺术贵在创新。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艺散文,涉及到绘画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是难点之一,对职高学生而言,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同样也是一大难点。

二、教学相长—--说策略

(一)学情分析

有位专家曾经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那里去,那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进行学情的分析。

我所授课对象的对象是职高高一动漫班级的学生。

1.职高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普遍不好,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存有较强的好奇心。

2.由于是动漫班级,经过一个学期的美术课学习,他们初步具有一定的绘画与色彩基础,这也是我在执教这篇文艺散文要充分利用的地方。

所以,《画里阴晴》一文,我也是一直把它作为美术大类专业的重点授课篇目。

(二)设计理念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

1.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所以,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来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并做出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和处理。

2.创设“大语文”课堂。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职业中学语文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教学中渗入“绘画”方面的知识,将语文学科与美术专业、信息化技术相整合,强化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文化的多元审美价值。

(三)教法/学法

基于上述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构建开放、互动的课堂。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力求整个课堂呈现出开放、动态和不断生成的特点。

三、不悱不发—--说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学生的准备:学生分成两组,结合现有的专业知识,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水墨画”和“油画”的相关知识。

2.教师的准备: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按照“教学设计”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实施阶段

45分钟的课堂教学,我又分为4个教学流程:激趣导入,设置悬念(约5分钟);美读感知,交流体悟(约20分钟);合作探究,质疑深入(约15分钟);活动体验,拓展延伸(约5分钟)。

1.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按照课前准备的要求,两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派代表上台,并且出示实物画作,给我们大家初步介绍“油画”和“水墨画”的相关知识。

结合学生专业背景,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检查了预习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吴冠中的画作《江南小镇》,请学生们评价吴冠中的画作,更接近哪一种绘画的风格。

设置了悬念,任务驱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2.美读感知,交流体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本环节中,我先播放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意境,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为接下来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

美读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寻找答案“西洋油画家和作者对待阳光和阴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这种从文本中寻找答案,相互交流的过程,也就是对文章内容感知的过程。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明确了:西洋派----投靠阳光,陶醉阳光的,这个关键字是“晴”,西方油画的风格是写实、明朗、鲜艳。而作者----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这个关键字是“阴”,中国水墨画的风格是:写意、轻快、湿润。

而为了加深学生这种感悟,在重点分析“默看细雨湿桃花”一句这个“湿”字的独特味道之后,我进一步提出,在对雨意和“湿”的独特感悟上作者是不缺少知音的。

请学生回忆关于雨的诗句,简单互动交流。

学生回忆起了: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既能够调动出学生原有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学生也不难感悟到,雨湿的山水草木有着别样的韵味、情调,表达着不同的意境。所以,内心有着深深的传统文化情结的作者自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此融入进他的绘画创作之中。

3.合作探究,质疑深入

在完成了初步鉴赏,解决了“阴”与“晴”,“水墨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与关系之后,我顺势提出本堂课讨论的核心话题“江南到底适不适宜画油画?”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刚开始很多学生却都只是简单的回答道“是”与“不是”。

此时,教师要适时地调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表明观点,要指导学生从原文中去寻找答案。对于表明作者观点的词语和句子,一定要指导学生去读,去细细品味,及时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正确理解。

而随着我巧妙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讨论逐渐深入,在质疑中,他们从文本中寻找到许多诸如“大概”“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都要使用不同的技巧……”“现成的西方和我国的传统技法都不很合用”“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等这些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我适时点拨: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他正是要创造一种“中西兼用、阴晴兼画”的绘画风格,吴冠中的“此油画”已非“彼油画”,从而导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艺术贵在创新。

至此,教学的重点也得到了有效地突破。

4.活动体验,拓展延伸

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对作者吴冠中这种“中西兼用、阴晴兼画”“中西合璧”绘画作品自然是十分期待,此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数张吴冠中的画作请学生们欣赏已是水到渠成。

但是在欣赏中,我有意插入了一幅并不是吴冠中风格的画作,叫学生尝试辨认。可喜的是,许多学生一眼就分辨出来。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关照了学生美术大类的专业特色,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主题意义的拓展与升华,在简单的课堂小结之后,我给学生介绍了数则有关创新的“名言名句”。

同时,布置了相应的课外作业:

1.在作业本上摘抄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雨”的诗句。

2.收集有关艺术或生活中创新的案例,准备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这个作业的设计旨在升华学生对创新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增加学生知识与信息的积累。

以上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如下(略):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四、跬步千里—--说反思

最后是我的教学反思:

1.语文教师应是大杂家。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要更好的完成这么一篇文艺散文的教学,你非得有点绘画方面的知识不可。诚然,新的教育时代要求我们语文老师不仅要做语文学科的“专家”,而且还应是个了解包括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知识,懂生活的“大杂家”,正所谓“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2.“专业渗透”。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高教育,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中职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语文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如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不失时机地渗透美术专业知识,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语文实实在在的意义。

3.“语文味”。

但职高语文课,最终还是语文课。教学中我们如果只是强调职教的特色,专业的风味,而脱离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也就失去了语文课所特有的“语文味”,职高语文恐怕也将在边缘化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一堂中职语文课中如何将这二者处理、拿捏到位很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但我想,正如这篇文章写得那样,画里有阴有晴,阴晴可以兼得。职高语文的“专业渗透”与“语文味”,也是可以兼得的。

虽亦难至,心向往之。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