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程教学法课程总结心得体会(汇总5篇)

时间:2023-09-30 02:12:32 作者:曼珠 心得体会 最新新课程教学法课程总结心得体会(汇总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新课程教学法课程总结心得体会篇一

官仓镇中心学校:令狐昌浩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与创新实践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中,将获取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化为理解理论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参与实践创新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提高每个学生的小学语文能力,并最终形成终身发展能力。

通过学习,我明确到课程标准正是从一个新的维度论述语文教学的更大的综合,这主要有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辅相成。过去语文教学偏重知识传授,把语文教材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并形成自认为很严密的知识体系。这种做法,导致语法术语、文学概念、文章作法等充塞课堂,导致阅读教学中的繁琐分析,作文教学则大讲“开头几法”“过渡几法”“结尾几法”等所谓谋篇布局的知识,使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成效少。对于语文知识,一要有序,二要有度,三是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

五、六年级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7-9年级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词的基本分类、短语和单句的基本结构;等等。

有度。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要有度,不能拔高要求,不要把知识体系化,不要脱离能力培养去孤立地传授知识。提倡在学生言语实践活动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注能力的培养。这样,知识就是动态的、活的、有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僵化的、无用的。

过去我们对语文能力的分项研究比较多,综合性研究比较少。今后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研究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字词句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互补互促的特点和规律。

2.情感与态度

过去,我们对此不够重视。从理论上讲,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语文至关重要。不可设想,一个对语文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可以学好语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对课程的情感和态度被排除在教学关注范围之外,既无针对性的培养,又无科学性的检测,更无实效性的成果。

相对而言,知识、能力是基础。学生在认知过程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情绪体验和价值判断,从而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态度。所谓“端正学习态度”,试问,态度从何而来?是靠老师的要求吗?是靠抽象说教吗?态度是内在的心理需求,是学生对语文发生了兴趣、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之后自然形成的,而非单纯外在的表态。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

3.过程和方法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及其生理心理特点、教学的目的要求决定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又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个性,同时也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虽然教学过程是统一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也不一样。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要过早地去追求统一的认识、统一的结论,应允许不同的认识和认识的不同水平的同时存在。上述三个方面常常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法为中介,逐渐获得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在获得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知识),并产生情感、激发想像、启动思维,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总结人:令狐昌浩

2009.12.28

新课程教学法课程总结心得体会篇二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浅淡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数学论文

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针对人生的有限性与知识增长的无限性的矛盾而提出来的。怎样使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掌握无限增长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法”本身就包含着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习数学“认识活动的一般方法”,掌握认识数学的一般方法。而“主动探究”正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也就是说,学习中学生所遇到的知识,就是学生所要探究与解决的问题。据此,我们要深刻认识“主动探究”策略在学习数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什么是探究式;第二层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目标,思考问题,掌握方法,敞开思路,交流内容,总结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呢?

(一)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人,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教师简短的导人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要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设计问题情境,力求体现障碍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实践性。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可以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校四

(二)班有男同32人,女同学24人。体育课上,李老师要把28个实心球分给男女同学,让他们分成两大组进行练习,可以怎样分?学生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平均分,另一种是按男女同学的人数来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一种分法更合理,在学生的讨论分析中产生了探究的问题。

(二)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学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而上课的效果应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使每位学生真正身体力行走进新课堂,学习新知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通过分组分工,为了一个问题,大家激烈讨论,无论结果如何,单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竭尽全力。在这样的氛围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少收获。

新课程教学法课程总结心得体会篇三

心 得 体 会

时至年末,很多课程的学习也都接近尾声,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本期所走过的路,可以说感概颇多。

学习期间,我对阶段所要学习的课程都首先作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而我也是基本上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完成本期的学业。

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法这门课的学习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来说还是非常有用的,譬如说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教学理念、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提升教师素养等等。总而言之,我觉得从该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在该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很多遗憾之处,老师曾给予我们几次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譬如说发表观摩感言,试讲等等。但我都没有上去。时光无法倒流,过去已成过去。我只是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加认真,不再有太多的遗憾。

大营希望小学

王帮兴

新课程教学法课程总结心得体会篇四

新课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知识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的,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和学生学习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有利于教育的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转变教的又要转变学的, 培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转变中,教的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一转变,学的也随之转变。学的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教的转变,教师新理念的真正。课改实践,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的转变是不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教学反思、个案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了几点作法:

1、学习新课标,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教学任务的,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倡导、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有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设定教学的,找准《课程标准》的课程的落脚点,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性地灵活地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性地各种活动,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语言积累,学习方法,技能,熏陶感染,养成的学习习惯,打下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面,学生在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

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学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工作中,应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探讨,总结经验,推广。

新课程教学法课程总结心得体会篇五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重要的并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通过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小学语文课程,并具备基本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形成初步的教研能力和教师角色意识。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该课程适用于大专层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及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教改的新经验、新观点、新趋势,具有参与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愿望;熟练掌握并能运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评价论、教师论、教研论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备课、上课工作。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二者的紧密结合,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规律的教学,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中应适当组织学生讨论或试讲,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组织学生到微格教室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故该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主要是微格教学训练)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中外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 1 学法》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相关见习、实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102学时。理论教学学时为34学时,实训教学68学时。

绪论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应试教育的课程体系;理解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掌握语文教学的转型。

教学重点:新课程的价值追求;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全面转型。教学难点: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内容:

1、改革应试教育的课程体系;

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3、新课程的目标重建;

4、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全面转型。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语文教育的特点,了解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了解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含义;掌握语文素养的内涵;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内涵。

教学重点: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教育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 1 关注人文精神 2 加强言语实践

第二章 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掌握小学语文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教学难点:语文课程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

第三章 小学识字和写字教学

教学时数:4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识字写字的教学目的;了解识字教学的改革;掌握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能运用识字写字教学策略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的教学目的;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

3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教学内容:

一、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 1 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 2 识字习字教学的目标

二、识字教学的改革;

三、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 实训: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

第四章 小学阅读教学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习作教学理念;掌握小学阅读教学目标与任务;掌握阅读教学实施,理解阅读教学评估。

教学重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与任务;阅读教学实施。教学难点:阅读教学实施。教学内容:

二、阅读教学实施;

三、阅读教学评价。

1 语文课标中对阅读评价的规定 2 评价的实施

实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第五章 小学写作教学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

4 教学要求: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教学理念;明确作文教学的意义和目标;了解常见的作文教学模式和流程;把握作文教学中应该着力关注的几个方面;能够选择一个作文内容设计流程和方法,并进行试教。

教学重点:作文教学的意义和目标;常见的作文教学模式和流程;作文教学中应该着力关注的几个方面;选择一个作文内容设计流程和方法,并进行试教。

教学难点:作文教学中应该着力关注的几个方面;选择一个作文内容设计流程和方法,并进行试教。

教学内容:

二、课程标准的写作取向和国外小学作文; 1 课程标准关于写做的阶段目标

2课程标准的写作取向和国外小学作文教学

三、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模型。 1 命题作文的心理过程模型 2 看图作文的心理过程模型 实训:小学作文教学。

第六章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时数:4理论学时+8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从听说训练到口语交际教学的转变过程;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值得借鉴的东西;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及方法。

5 教学重点:从听说训练到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及方法。教学难点: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从听说训练到口语交际教学; 1 书面化倾向的听说训练 2 改听说为口语交际

二、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借鉴和建议。 1 口语交际的教学现状 2 国外口语交际教学的借鉴 实训:小学语文口语教学。

第七章 新课程怎样备课

教学时数:4理论学时+8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备课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备课,掌握备课的技巧。

教学重点:新课程下备课的一些要求 教学难点:掌握备课的技巧 教学内容:

一、备课的概念和意义 1 备课的概念 2 备课的意义

二、新课程对教师备好课的要求 1 新课程的专业准备 2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三、备好课的有效策略 1 深备教材 2 透备学生 3 活备教法

第八章 新课程怎样说课

教学时数:4理论学时+8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说课的内涵;掌握说课的技巧。教学重点:理解说课的内涵 教学难点:掌握说课的技巧 教学内容:

一、说课的概述 1 说课的概念 2 说课的意义

三、说课的作用。

第九章 新课程怎样上课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8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上课的内涵;掌握上课的技巧。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新课程下上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掌握上课的技巧 教学内容:

一、上课的概念和意义 1 上课的概念 2 上课的意义

二、新课程对教师上好课的要求

7 1 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2 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3 问题意识 4 设计意识

三、新课程下上好课的有效策略 1 要有创新 2 要有趣味性 3 要灵活

第十章 新课程怎样听课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8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听课的内涵;掌握听课的技巧。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新课程下听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熟练运用听课的技巧 教学内容:

一、听课的概念和意义 1 听课的概念 2 听课的意义

二、新课程对教师听好课的要求

1 教师听课时必须端正态度,要集中注意力

第十一章 语文课程评价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课程评价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理解语文课程评价中的几个重要思想;掌握语文评价实施。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评价中的几个重要思想;语文课程评价实施。教学难点:语文课程评价的实施。教学内容:

一、课程评价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1 世界课程评价体系的历史 2 发展趋势

三、语文课程评价实施。

第十二章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语文教师的理念转变;理解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理解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升。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理念转变,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升。

教学难点:语文教师的理念转变。教学内容:

一、语文教师的理念转变;

二、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三、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升。习题

9 第一章习题:

1、语文素养的内涵指的是什么?

2、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简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内涵。 第二章习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2、语文课程的目标有哪些?

3、你怎样理解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第三章习题:

1、识字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2、识字教学有哪些策略?

3、写字教学有哪些策略? 第四章习题: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2、阅读教学的实施应注意哪些问题?

3、阅读教学的评估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五章习题:

1、当前小学生作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2、新课程标准的写作取向是什么?

3、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 第六章习题:

1、从听说训练到口语交际教学的转变,说明了说明问题?

2、口语教学实施的原则是什么?

3、口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第七章

1、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一篇课文来进行备课

2、收集优秀的备课案例。 第八章习题:

1、选择一篇课文进行说课稿的试写。

2、小组进行说课训练 第九章习题:

1、熟悉自己的教案。做好上课训练的准备。第十章习题:

1、同学之间互相听课,整理好听课笔记。 第十一章习题:

1、简述语文课程评价中的几个重要思想。

2、语文课程评价实施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第十二章习题:

1、语文教师应转变哪些观点?

2、简述新时期语文教师的角色。

五、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闭卷形式考核,考试时间为2小时。考核内容重在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名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由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为2003年版。

选用的参考书主要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江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