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物结合教学反思(实用8篇)

时间:2023-10-15 16:19:41 作者:薇儿 策划书 数物结合教学反思(实用8篇)

公司宣传语应该具备鲜明性、创意性和亲和力,让人们能够快速记住和传播。如何撰写一句独特而引人注目的宣传语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公司宣传语的精选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路。

数物结合教学反思篇一

6的形成与数物结合中班数学教案篇一:中班数学:数物结合89

活动目标:

1、了解数字8、9的实际意义,在生活中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能从多个物体中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数、点、物对应板”。

2、学具准备:“数、点、物对应板”。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小手拍拍》

小手准备,准备准备!

拍拍小手眨眨眼,拍拍小手叉叉腰,拍拍小手动动肩,拍拍小手小手放膝盖。

二、集体活动

课件:1、“熊妈妈为熊宝宝买了一些皮球,请小朋友帮它数一数买了多少个皮球?”(出示数字8)8还可以表示什么?(课件:8个梨,8个圆点)

2、“熊爸爸想给熊宝宝买9个皮球,请小朋友想一想,再买几个,就是9个皮球?”它又给小熊买了1个皮球,请小朋友现在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出示数字9)9可以表示什么?(9只蜜蜂,9个圆点)

3、操作活动

今天小熊都收到了爸爸妈妈送来的皮球,付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可以操作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玩“数、点、物对应板”点卡、数卡、实物三者结合,进一步提高幼儿口手一致按物点数的能力。)

物点和数卡要交朋友,数字宝宝要来介绍它们认识,我们来帮它们3个好朋友到小房子里休息一下吧!

三、游戏活动《我来说,你来做》

1、根据数字做动作,教师任意出示数字8、9,幼儿根据数字做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捻指)。

2、教师做动作,幼儿根据教师所做动作的次数找出相应的数字。

3、教师拍铃鼓,幼儿听到声音后,做出相应数量的'动作。

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今天我们学习了数物结合:8、9,回家之后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作业纸》29—32页的活动。

6的形成与数物结合中班数学教案篇三:中班数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二、活动准备:

1、课件长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绍自己的录音。

2、长方形两张(其中一张边画有四种颜色,一张对边画同一种颜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幼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一个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每人一张。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导入: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条边、有4个角,而且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放课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我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咱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样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讲述正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3、出示长方形娃娃,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师:正方形娃娃还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后师小结:相同点:都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都有4条边。不同点: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

6、游戏巩固:给小客人送食物。(长方形嘴巴的客人吃长方形的饼干,正方形嘴巴的客人吃正方形的饼干)。

7、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哪些物品像长方形。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像长方形。

数物结合教学反思篇二

活动设计:

根据中班幼儿思维直觉行动性的特点及爱游戏、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数学活动更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来进行。通过选择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探索活动的对象,在生活化形式的操作和探索中感受数量关系,体验数学活动的重要和乐趣。本节课利用参观小白兔家的果园和菜园,来引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感知数字8、9和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并联系9以内的数物结合,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点数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数学8、9的实际意义,在活动中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能从多个物体中按物取数。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重点:

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9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

活动难点:

通过数与量的对应,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过程:

一、

《数字歌》

二、复习6、7的数物结合

1、复习6的数物结合

幼:一共有6个西瓜。

师:6个西瓜用几个点来表示?

幼:6个西瓜用6个点来表示。

师: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幼:还可以用数字。6个西瓜用数字6来表示。

2、复习7的数物结合

幼:一共有7个梨。

师:7个梨用几个点来表示?

幼:7个梨用7个点来表示。

师: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幼:还可以用数字。7个梨用数字7来表示。

三、学习8、9的数物结合

师:小兔子告诉小朋友们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小朋友们不仅要多吃水果我们还要多吃蔬菜,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变的棒棒的!我们快一起去小兔子的菜园去看看吧!

1、学习8的数物结合

幼:一共有8个茄子。

师:8个茄子用几个点来表示?

幼:8个茄子用8个点来表示。(幼儿操作)

师: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幼:还可以用数字。8个茄子用数字8来表示。(幼儿操作)

2、学习9的'数物结合

幼:一共有9颗白菜。

师:9颗白菜用几个点来表示?

幼:9颗白菜用9个点来表示。(幼儿操作)

师: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幼:还可以用数字。9颗白菜用数字9来表示。(幼儿操作)

幼:一共有9个萝卜。

师:9个萝卜用几个点来表示?

幼:9个萝卜用9个点来表示。(幼儿操作)

师: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幼:还可以用数字。9个萝卜用数字9来表示。(幼儿操作)

四、幼儿操作

五、教师讲解并总结

六、结束

活动反思:

本节课《8、9的数物结合》通过和幼儿一起去参观小白兔的果园和菜园的过程中不仅让幼儿学会了按物取数,还提醒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要多吃水果和蔬菜。

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复习了上节课学习过的《7的数物结合》幼儿掌握的很好,所以在进入《8、9的数物结合》的学习幼儿能很轻松的掌握,能够很快的根据物体说出用几个点和数字表示。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但量词上出现个别的错误,还需多加注意。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思维很活跃,积极回答问题,作业完成的也很好。

数物结合教学反思篇三

(一)教材分析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国标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三个例题,分5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是其中的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例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以填空、判断等形式巩固对加法运算的理解,接着通过题组对比和凑整等练习,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渗透和铺垫。

(二)学情分析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设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通过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组成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并经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教具学具:为了便于操作、交流和展示、及时与学生互动,本课准备多媒体一套。

二、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四部分展开教学。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这部分分成4个环节进行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课始从学校参加吴中区小学生运动会话题作为课堂信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导入新课,进行加法交换律的研究。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在例举中验证规律

(1)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两个式子的特点,然后自己照样子仿写等式。

(2)运用自己字写出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

3、在反思中概括规律

(1)自己仿写式子,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的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和概括的能力)

(2)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4、练习

(1)填空、(2)判断、(3)验算

(设计意图:新课刚结束就配以填空、判断、验算多种形式的联系,既有利于概念的正确建立,同时也及时地巩固了新知。)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整个探索过程与“交换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经验,在这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稍加点拨便于引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

1、在情境中感受规律。

以上面4、练习题为内容,让学生提问题过渡到下一环节,非常自然,

(1)学生一起解决“三个项目共得多少分?”

(2)交流学生各自列式,并让学生说清列式理由。

(3)选择两种不同列式,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

2、在计算中验证规律

(1)教师出示两组题目,让学生观察结果是否相等,为学生接下来题目,探究打下基础。

(2)教师写出左边算式,让学生写出右边算式(与左边相等),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感知加法结合律。

(3)学生依据自己经验,开始写出这一类型的等式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与锻炼,并体会认识加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步从观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揭示加法结合律

(1)小组讨论,观察等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按照这种规律,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3)用字母表示这样的规律。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正直组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由于“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三、实践应用

(设计意图:我准备安排基础训练和拓展训练两个练习层次,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1、基础训练,分三个层次

(1)想想做做1:运用了加法的什么定律?

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方法进行练习,女生代表加法交换律,男生代表加法结合律,让学生体会在每个等式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想想做做4,每个学生选一组题独立完成,使学生通过比较,知道应用加法运算律有时可以使两个加数的尾数凑成整十数,使计算简便。

(3)想想做做5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结合律往往要凑整,进行这题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为后头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打好基础。)

2、拓展练习,分二个层次

(1)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通过用图形式字母表示数来巩固加法运算定律,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

(2)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30+28+70+45+72。通过该题训练把一般的规律推广到更多的数字计算中,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

四、评价鼓励

(设计意图:及时评价总结,肯定学生的学习,以促进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使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更高层面。)

五、教法、学法

以上是本人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新授和练习尽可能从贴近学生身边的素材撷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的、纲领式的板书反映本课主要内容,体现本课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性、系统性在整个板书中充分体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2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数物结合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第6-10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方程、应用方程的兴趣。

教具学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解方程:

27x+31x=145x-0.8x=104x+x=3.15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2)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二、根据下列条件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苹果和梨一共214千克。

2、苹果比梨多卖31.5元。

3、苹果的千克数比梨的3倍少4.8千克。

4、甲车和乙车从相距12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

二、练习巩固:

1、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说出等量关系。

2、第7、8、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说出等量关系。

(3)提问:将这三题与第6题相比,两题的分析和解题过程有什么不同之处?

3、第9题。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然后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三、指导完成思考题: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实物在操作中思考,也可以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辅助思考。

2、评讲时重点使学生理解:“取了若干次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说明取出的红球总数多10个。

列出方程:6x-4x=10。

拓展练习:

数物结合教学反思篇五

主持人串词

背景音乐《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环节1:视频《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通过视频播放一个月来的同学从军训到平时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这一家人如何从组建,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亲的过程。让同学一起去珍惜这个大家的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

环节2:情景剧《瞧这一家人》

在校园中,到处是家的影子,宿舍是一个八个人家庭,通过这个情景剧,给学生的启示是学生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互相帮助,美好的家庭常在我们的身边。

环节3:视频《强大的中国人》

记录了自初的雪灾、st1:团结的点滴行为。面对现状我们必须全班一盘棋,团结加智慧,心往一处想,尽往一处用。

环节8:活动《众人桥》

这个游戏过程不仅要求同学和老师的团结合作,更需要同学间的信任,通过这个游戏,加深了同学们对集体,团结的印象。

环节9:学校领导点评班会

环节10: 合唱《明天会更好》

这次主题班会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以下几点:

每一种教育都是一个过程,这个教育过程并不是几次报告或制定几项制度所能完成的,对于中学生来说,要使某种道德行为由个体身上扩散到群体身上,不仅需要说服、示范,而且要创设一些有意义、有感染力的重要活动,从而营造一种教育情境,以情动情,引起共鸣,使学生在情绪和感情上受到感染,在不渗入任何强制因素的前提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对于一个刚新建的班级体,如何去挖掘我们同学的闪光点,并能让学生去自由发挥这次班会让我自己深有体会。我们的形式方法有很多,我的做法,学生刚到校找到每一位进行了解,并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多方面,如(班干部、学习、生活、体育、娱乐、宣传、演讲等)通过一开始做好,让自己心中有数,以便开展工作。通过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同学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这次班会课中配乐小子许鑫就是第一次聊的.时候,毛遂自荐的。还有这次班会课中主持人山燕婷、寿永吉在军训期间表现很活跃,做事很踏实认真,很有自己的主见。在班会过程他们能把握好整个大局,也能做好细节方面,能积极地去调动同学和教师。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的创意,他们的表演天赋,他们的条理性在班会中脱颖而出,整个主题班会的内容安排得很紧凑,各种形式与主题还比较贴近,通过此次班会学生意识到了要创建优秀班集体必须全班一盘棋,团结加智慧,弱者胜强者,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拥有文明的言行举止,良好的道德风尚。很高兴这次主题班会受到了同学、老师、领导的好评,但自己也觉得有些地方做得不足,比如学生拍照问题,请领导发言问题,还有自己总结发言准备不是很充分。争取下次有机会加以改进。

数物结合教学反思篇六

4月是我们学校的读书节,在为期一个月的读书节中,孩子们体验读书的乐趣,以书为友。周一的上午第一节课,我在录播教室上了一节体育与阅读相结合的公开课。以下是这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1、星期一上午的第一节课,说实话,我的内心无比的紧张,第一次在录播教室上课,不由自主的紧张。第一节课,又是第一次,早上还下着大雨,我有点着急,在后来的评课环节,组内教师提出,由于紧张我的教姿教态不自然。之后我也深刻的做了反思,不管是什么学科,教姿教态都非常重要,教姿教态也体现了老师的素养,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要非常注意这方面。

2、整个上课的环节,环节设计的很好,但是上的太死板了。老教师说,我怕孩子不能按照我的思路,我的要求来回答问题,怕孩子回答错误,怕上课的效果不好,其实这些都没关系,不要怕有错误的答案,有回答错误的答案才是真实自然的课堂,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会知道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话,就剥夺了孩子的主动性。这就是我的课不生动的最主要的原因,考试的时候都知道写,要尊重孩子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上课的.时候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教师要如何做好引导者,去引领孩子主动的去学习知识,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孩子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这是我以后要学习的地方。

3、语调没有抑扬顿挫,给人听起来感觉很平。在以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加注意,语音语调的运用,以及语速,这也是老师素养体现的方面之一。

4、虽然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但是优点还是存在的。ppt精美,丰富,适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也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虽然我的语音语调没有抑扬顿挫的感觉,但是我的语言精炼,基本上没有多余的废话,不显得嗦。

每次上公开课之前都会紧张,紧张之后就是反思。每次都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要多加反思,积极改正,不断的充电与学习。

数物结合教学反思篇七

“设计”在今天的教学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字眼。无论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的“教学设计”,还是着力于课堂结构的“教学设计”,都有自己较为火爆的市场。如果揣度设计者的意图,应是要把教学变得更为精致一些,更为机巧一些,对于学生的学习无疑是有益的。但如果就钟情设计的教学来说,又无疑具有某种认识上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就是过于注重了教学可设计的一面,同时又轻视了教学不可设计的一面,而不可设计的一面恰恰是教学之意蕴所在。因而,过于钟情于设计的教学,因其“过于”,必定是机巧但不沉深、精致但不耐寻味。与设计相近的行为是构思,在教学中就是教学构思了。虽然构思客观地存在,却极少有人提起,这分明就是被人们忽视了。然而我意识到对教学进行构思,与对教学进行设计性比较,更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语用上,构思和设计往往是联用的,人们几乎不在日常语言意义上对二者进行区别,这也是构思淹没于设计的深层的原因。也许有朋友要问到为什么设计没有淹没于构思,那是因为在工业生产的时代、在分析主义的思维中,设计总处于人的意识的前沿。还有一种心理学的原因,即设计虽以构思为灵魂,但直觉上是可感的,而构思则完全是发生在大脑里的思维故事。如果留意就会发现,构思一般与文学、艺术更容易联系在一起,而设计则更容易与工程、技术联系在一起。《辞海》中说:构思是“作家、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确定主题,考虑人物活动与事件进展的布局,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构思是受一定的世界观和创作意图制约的。”设计则一般被理解为在正式做某项工作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从语用中,我们已可以觉察到构思和设计的微妙差别。或许可以说,构思的结果是思路,设计的结果是方案。思路是对未来的行动进行逻辑运演的结果,方案则是一定目标下的技术性研究。

教学具有综合的性质,是技术和艺术的总和,从而,为了教学目的的实现,对教学过程进行构思和设计都是必须的。教学构思活动,通过对教育精神、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充分考虑,在观念中构想美好的教学蓝图,解决教学思维上的问题;教学设计活动则努力把教学内容和师生的行为在一定的时空中连接起来,解决教学操作上的问题。显而易见,教学构思先于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因为只有先有了明晰的教学思维,才能够合理地出现为实现教学思维而进行的教学操作问题。基于此,构思是设计的灵魂,教学构思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如果有一种教学设计不涉及到教学构思,那么我们几乎可以断言这种教学设计是处于“匠技”层次的。匠技并非无用,只是缺乏境界,易使教学沦为简单的劳作。试想,在教学前精心、严密设计必然会制造出精致的教学“剧本”,未来的课堂上无非是这一剧本的活化,教师自然少了许多创造的空间。毕竟,教学是一种即兴的艺术。

当然,教学是可以设计的;当然,教学也可以不设计。

说教学可以设计,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学是以过程的方式展开的。二是教学是一种目标达成活动。以过程的方式展开,表明教学是一种时间事件,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实现人的意图,为设计留下了余地;作为一种目标达成活动,教学活动的操纵者必然要做实现目标的手段上的文章,也使得设计大有用武之地。说教学也可以不设计,是因为对于那些高度成熟的教师来说,只要对未来的教学有必要的构思就足够了。实际的课堂教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教学构思的自然展开过程。发生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完全是即兴的、机智的产物。在教学开始前,他们只知道教学的目的和他自己关于教学的美好观念,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的程序,他们是不知的。然而,一旦他们进入课堂情境,原先美好的教学构思会借助于课堂的交往自然地展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有点出神入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达到了艺术境界的教学。对于这种高度成熟的教师来说,教学构思就是教学的一切。

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一个教师要做很多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具备在教学上高度成熟的两个基本条件。(1)要有深厚的学科基础和文化通识。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教学的内容不应成为认知的负担,如此,他就能够做一种纯粹的、专业性的教育工作,比如教学构思和决策等等;(2)要充分体悟到教育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能体悟到教育精神的精髓,就能够在教育的时空中随心所欲而不踰距。能如此者,还需要什么设计呢?实际上,真正的艺术是不见人工痕迹的,所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是也。真正的教学艺术是在一定教学构思支持下的教学智慧的展现,在其中,设计应是多余的。自然地,能达到这样境界的教师总在极少数,对于多数的教师来说,教学设计似乎还不能缺席,这就是教学设计受到广大教师欢迎的重要原因。不过需要认识到,当教学达至高境界时,教学构思就是教学的一切。这样的境界,我们虽不能止,也要心存向往。

如今我们的教学领域中,设计还是有些过头了。教学设计带来的浅近的利益遮盖了教学更深远的意义。坦率地讲,设计使教学越来越远离了教育与艺术。教学远离了教育和艺术,教师也就越来越远离了教育家和艺术家,成为十足的匠技和能手。在充满技术和技巧的教学生活中,精神、情感会处于边缘,即便有一丝的情意也会折射出刻意的雕琢,总会背离教育的理想;在充满技巧和技术的教学生活中,程式是主角,即兴创造的范围被降到最低,机械是这种教学生活的主旋律,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的艺术追求在这里没有市场。所以我要倡议,任何学科的教师都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功夫,都来体悟教育的精神,学会构思,追求高远的教学艺术境界。如果你不忍割舍教学设计,就让自己的教学少一些设计的成分。学会并善于构思,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数物结合教学反思篇八

一、教材分析 :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甲骨文与青铜器》这节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 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同时本课也是本学期的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它,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 :搜集4个甲骨文文字,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搜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像,以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教法 :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设计意图: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听课效率)

四、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字游戏:师出示“鱼、山、日、车”四字的甲骨文幻灯片 ,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分别是今天的哪个汉字?(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七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年龄还小,兴趣往往会支配着学习行为。这个猜字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在此基础上设疑:那你们知道这种文字叫什么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你知道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由此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按照教科书的框架结构本课共分为两部分,第一框题“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第二框题“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需要讲清“甲骨文的含义” “甲骨文的出土地点”“甲骨文的意义”三个知识点 。

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板书)

1、甲骨文的含义(板书):师出示幻灯片《破解甲骨文之谜》,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看书并回答问题,看看谁回答的最准确!1、商代进行占卜的都是什么人?占卜的内容有哪些?怎样进行占卜?2、甲骨文的含义是什么?出土地点在哪里?3、你认为甲骨文的出土和解读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探究问题的好奇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在教学中设置疑点,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疑问,养成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开口提问、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教师问学生什么叫做占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要用科学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生回答怎样进行占卜时出示幻灯片《龟甲和兽骨》,学生结合图片讲解,师适当补充。师强调甲骨文的含义应包括以下三点:(1)商超(2)刻在龟甲和兽骨上(3)是一种象形文字,并出示幻灯片:甲骨文人字的形意,加深学生对甲骨文是象形文字的理解。

2、甲骨文的出土地点(板书):问:甲骨文的出土地点在哪里?(殷墟):河南安阳。 .设疑:为什么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就一定是反映了商朝的历史呢?(因为是商朝都城)此设计需要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回答学生提高把握历史脉络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培养归纳、综合的能力。 .进一步设疑“千里马虽好也要有伯乐来识”发现甲骨文这匹“千里马”的“伯乐”是谁?师生动讲述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实际上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习惯。

3、甲骨文的意义(板书): 本环节设计了由“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论证活动,通过双向的推理论证锻炼学生的想像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甲骨文十二生肖猜字活动” ,(出示甲骨文十二生肖图片)通过甲骨文十二生肖单字寻找自己属相,让学生体会甲骨文象形字的造字特点,认识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甲骨文是汉字的始祖。此设计使甲骨文以近距离的形式与学生每一个人联系在一起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讨论:“通过甲骨文――汉字的推论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分析得出“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转化而来的”。这种设计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教师归纳总结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的古老文字包括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这三种古文字早已灭绝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总结实际上是对甲骨文世界意义的阐述。 .汉字――甲骨文。 造字游戏:要求学生由“人”“月”“水”等简单的汉字想像甲骨文的书写,此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学生的横向思考能力及丰富的想像力。最后幻灯片出示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设计意图:通过汉字演变过程的演示,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出示幻灯片:《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导入下一目青铜器的学习。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板书):

首先从框题上分析本目需要讲清两方面内容 “商朝青铜器铸造业的高度发展”“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一)、商朝青铜器铸造业的高度发展(板书):

本目的重点应放在两个词上即“发展”与“高度”。 .发展。学生根据搜集的材料复述商朝铸造业的发展。通过这种设计锻炼学生通过相关的信息渠道搜集历史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高度发展:设计说明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关于商朝青铜器的资料从种类、纹饰、造型等各个方面对商朝的青铜器进行阐述。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搜集材料效果的检测培养学生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初步的分类、归纳、综合的能力及系统化、条理性的表述能力。

.教师出示问题:

1、青铜器是把( )()三种金属按一定比例放在一起,以木炭为燃料,经高温冶炼而成,因颜色发()故所铸器物叫做青铜器。

2、青铜器的种类繁多有( )( )( )( )等数十种。

生看书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青铜器的代表作是什么?”由此导入下一框题“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板书):

在学生回答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后, 教师出示司母戊鼎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引导学生从司母戊鼎的名称由来,铸造特点,怎样铸造和司母戊鼎的意义四个方面来了解司母戊鼎的相关知识。在讲解是司母戊鼎的铸造时,让学生讨论司母戊鼎的铸造方法。师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司母戊鼎铸造工程的总设计师,你会怎样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并由此评选出“最佳工程创意奖” 。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应重在点拨,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性总结,使学生明确了解司母戊鼎的复杂铸造工艺。师想一想:司母戊鼎的铸造成功反映了什么?给了我们今天哪些启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总结:反映了商朝青铜铸造业水平的高超和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创造活动的能力。学生思考设计的过程, 实际上培养了他们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驾驭、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鉴于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评选“最佳工程创意奖”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与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

最后通过一道判断题的形式进行此框题小循环反馈即 “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此教学环节的设计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讨论“司母戊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师通过补充四羊方尊图片,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三星堆青铜立人像,三星堆千里眼,三星堆顺风耳等不同种类的青铜器图片,说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既用于生产、军事,更多的则是用于日常生活。同时了解青铜器主要为王室和贵族所拥有,因此它既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艺术价值,从而感受先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创造力。通过讲解青铜礼器上出现的大量“金文”,使学生认识到青铜器还具有文化传承功能。通过讲解青铜器在铸造过程中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等史实,感受商、周文明鼎盛时期国力昌盛,政府能有效地调配管理各种社会资源,同时广大奴隶也受到严酷压迫。最后出示练一练:问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b )时候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甲骨文当时主要是刻在(c )

a、陶器和青铜器上 b、铁器和木片上

c、龟甲和兽骨上 d 、骨器和石器上

3、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时(a )

a、甲骨文 b、小篆 c、象形文字 d、金文

4、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c )

a、青铜立人像b、编钟c、司母戊鼎d、四羊方尊

(三)课后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要求学生以“每课一得”的形式进行小结,这种设计即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又是对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锻炼,体现了师生互动式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