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威力教案(优质19篇)

时间:2024-01-14 11:54:38 作者:紫薇儿 评语寄语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思考的威力教案

1.了解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安排说明顺序的依据。

3.弄清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周密。

(二)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关注生存环境,做地球的主人。

2.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志向。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本文重点说明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2.本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数字说明及其作用。

难点:

有关海洋和大气循环的科学知识。

解决办法:

寓教于乐,化难为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开展“我当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选自己理解最准确的一点知识,有理有据有序地给大家讲解。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先用多媒体放映南极科学考察方面的材料,让学生对南极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请同学发言,谈各自对南极的了解,对南极科学考察意义的认识。

(一)明确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表意凝练的词语。

2.把握课文说明的科学知识。

3.理清本课的说明层次。

(二)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找出表意凝练的词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掌握下列词语:

变幻莫测:变化很多很快,使人难以捉摸。

旦夕祸福:短时间内祸福降临。旦夕,早晨和晚上。

防不胜防: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

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漏洞百出:本文指天气预报不周密的地方很多。

蛛丝马迹:比喻查究事情根源的不很明显的线索。

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

息息相关:一呼一吸相互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灭顶之灾:指致命的灾祸。

2.逐段细读课文,找出每个语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每个语段的主要意思。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1.学生讨论归纳每个语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的每个语段的内容。

第1段概括为:人类文明史是在与自身、与大自然的反复较量中发展起来的。

第2段中心句: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是变幻莫测的气候。

第3段中心句: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第4段中心句: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

第5段中心句: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南极极度的寒冷。

第6段中心句:南极的气候变幻莫测。

第7段中心句:南极的气候令气象学家们喜出望外。

第8段中心句:气象学家们来到南极后,发现这里很可能蕴藏着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键性因素。

第9段内容:南极大陆对影响全球性气候变化的三个关键性因素都有着很大的控制作用。

第10段中心句:南极冰盖对于太阳辐射来的能量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

第11段中心句:南极冰盖将太阳辐射到这一地区的能量的绝大部分都反射回去。

第12段中心句:南极冰盖的存在和胀缩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影响大。

第13段介绍全球性的海洋和大气循环系统的形成。

第14段说明在全球性的海洋和大气循环系统中,南极的控制作用要比北极大得多。

第15段中心句:南极对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不是以赤道为界的。

第16段是个过渡段,承接上文,“它不仅掌握着控制全球性风云变幻的‘钥匙’”,开启下文,“而且还储存着足以使大部分人类陷入灭顶之灾的‘武器’!”

第17段说明如果南极冰盖完全融化,人类将遭受灭顶之灾。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学生讨论本文的层次结构:

讨论明确: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说明人类在与自身和大自然的较量中发展,而与大自然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是变幻莫测的气候,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说明南极恶劣的气候在狂风、严寒和变。

幻莫测上的表现。

第三部分(第7~15自然段):说明南极气候恶劣的原因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巨大影响的三个因素。

第四部分(第16~17自然段):说明南极冰川对人类生存暗含着的危机——一旦完全融化,人类将陷入没有耕地、工厂淹没的灭顶之灾。

(四)总结、扩展。

教师在大家已有的概括经验和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研讨概括的方法。

概括是提炼、综合的过程。把阅读理解的内容用扼要的语言表述、确定下来,这就是概括。

抽象说明和综合归纳是阅读中常用的两种概括方法。

1.抽象说明。

抽象说明,一般是自行组织语言对有关内容的性质、特点从高一个层次或某个既定角度所作的揭示。

正确使用抽象说明的概括方法,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

辨明事物本质的简单方法,就是判断一下有关语句谈的是哪方面的问题。能弄清楚这一点,对事物本质就有了一定的理解。

2.综合归纳。

对于比较复杂内容的概括,或是在较大范围里完成概括,往往运用综合归纳的方法,即把若干要点合并或把共同之处归纳起来加以说明。平时所说的“提取中心句”,所进行的常常是这类概括。

综合归纳的方法,是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把它们综合起来。这种综合,可以是把几个要点罗列相加,但经常需要对其共同之处加以提炼。

阅读各种文章都离不开这种概括方法。全面概括作品内容,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观点,提炼主题,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社会背景,一般都需要反复综合归纳。

3.进行概括的注意事项。

首先注意对范围、层次的分辨;其次要注意用语确切。

(五)布置作业。

每个同学都要从本文中选取一个知识点,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后安排说明顺序,选用说明方法对其进行自己的说明。形成书面材料,下节课抽几个人口头说明。

提示:比如想就“南极气候寒冷”进行说明,既利用课文材料,也要加入自己查阅、积累的材料,重新排序,选用恰当方法进行说明。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思考的威力教案

这是一个很笼统的目标。要具体化。就是写你从今以后的梦想。要写出渴望实现的日期,要有时间的顺序。

现实生活中,目标很难实现,如果把自己的目标分割成几个小目标。在你完成小目标的同时,你的大目标就会实现了。

我的目标:

每次考试在全班前十名;(~中考结束)。

在学校的记者团有很高的威望;(~中考结束)。

考上一中;(~中考结束)。

每次考试在全班前十名;(~高考结束)。

在高中毕业后,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高考结束)。

拥有属于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高考结束)。

考上上海大学;(~高考结束)。

学会开汽车;(大一时)。

成为一名作家.(毕业后)。

有了具体的目标,就要努力,要有自信!

“我不能“小姐已经死了!

思考的威力教案

(一)最胜威力。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所在之处皆应敬故,如彼金刚胜诸宝物,故《涅盘经》云:“如诸宝中金刚最胜,随彼宝膜,成彼宝故。”

(二)难见威力。经义果报,皆不思义,乐小法者,不能受故,如彼金刚非余能见,故《正理经》云:“帝释頂宝,名曰金刚,非余能見,光赫夺故。”

(三)除灾威力。下品持经,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尚消灭故,如彼金刚能消灾毒,如《真谛记》云:“有六种宝,皆名金刚,青碧二色,除灾毒故。”

(四)称求威力。有目能见,普利众生,能严净土,得菩提故,如彼金刚满人所愿,如六宝中其余四色,黃赤白空,随须游空,出水火故。

(五)坚实威力。能摧我人众生寿者,法非法相非彼破故,如彼金刚非彼物所坏,故《涅盘经》云:“金刚擬处,物无不破,而是金剛无折损故。”

(六)利用威力。通达无我,得成于忍,以佛眼等,悉知见故,如彼金刚,穿通诸物,故《梁摄论》云:“譬如金刚其体锋利,悉能穿割一切物故。”

(七)无间威力。不住行施,生无住心,相即非相,无所得故,如彼金刚非物不杂,故《对法论》云:“譬如金刚体无间隙,非沙石等所相杂故。”

(八)一味威力。皆以无为而有差別,诸法如义,皆佛法故,如彼金刚其体纯一,故《对法论》云:“譬如金刚其体一类,纯一无杂,不变异故。”

由此观之,《金刚经》有如是“十威力”,只要受持读诵此经,不但可以开慧(明心见性),而且又可以积福(积功累德),难怪禅宗五祖弘仁大师以《金刚经》代替初祖達达摩大师之《楞伽经》,传之于后,並由六祖慧能大师加以发扬光大,並因之而“明心见性”之禅师倍增,其来有自。如果我们要明心见性,又要积功累德,福慧双修,早日圆满,非受持读诵此经並为人演说,自利利他不可。

拓展阅读:读金刚经的好处。

明朝正德年间有位皮匠叫严江,平日喜欢持诵《金刚经》。中年时,常去寺庙担柴做饭,更加精进修持《金刚经》,声声不绝地念阿弥陀佛圣号。到了六十多岁,忽然有一个月不吃饭,每天只喝一点水,没有饥饿的感觉,身体亦无有痛苦。他向别人说:“现在我的身心没有一点痛苦,非常快乐。”并清楚地讲出圆寂的时间。圆寂那天,劝告别人此经不可思议功德,要经常念诵。之后沐浴更衣,金刚跏趺坐,安祥圆寂了。遗体进行荼毗时,出现了许多舍利子,舌头犹如金刚石般烧不坏,成为坚固舍利,用手敲时发出锵锵的声音。

获得人身。

《楗椎经》云:“为示讲法时,击鼓敲楗椎,闻声获解脱,何况去听闻。”甚至旁生听闻佛法亦获得极大利益。如世亲论师的弟子安慧,前世作鸽子时经常听世亲论师背诵般若经,死后获得人身,转生王族,依止世亲论师终成为班智达。《极乐愿文》中讲:乃至旁生以上人类以下,凡是聪明伶俐具有智慧者都是因往昔听闻过一句以上的佛法而得来。历史上记载了极多旁生听闻佛经,获得人身的公案。

唐朝贞观年,并州石壁寺有位明度法师,平日参禅,喜欢持诵《金刚经》、《妙法莲华经》。有一对鸽子生活在殿堂的梁柱上,还孵出两只小鸽子,法师常用剩饭喂养它们,每天念《金刚经》发愿祝祷:“以我诵经的功德力,希望小鸽子脱离痛苦的恶趣,获得人身。”小鸽子逐渐长大。有一天,它们学起飞时,一同掉在地上死了。明度十分感叹,一边念《金刚经》为他们超度,一边将尸体埋葬。十天后明度梦见两个小孩对他说:“我们以宿世的罪业转为鸽子时,每天听师父诵《金刚经》,依此功德力,现在获得人身,在南方距离此地十里某家投生,非常感谢。”做了这样希有之梦。

十个月以后,明度按所说的地址寻找,果然在某家生了一对孪生兄弟,咕咕噜噜的哭声就象鸽子在叫,他喊一声:“鸽儿”两个婴儿应声回头。一年以后,鸽子的习气没有了,开始学习人语。

降伏湖神。

降伏是瑜伽士慈悲之心调化恶劣众生的殊胜方便法。如今时代,有许多人误解降伏法的含义,妄图以嗔恨心诵持猛咒制伏邪魔,这种南辕北辙的修法显然不合理,若深明教义,依法如理而行,生起慈悲心,至心念诵《金刚经》即可降伏一切鬼神。

在晋朝时,扬州江畔有一坐亭湖神庙,传说湖神嗔心很大,非常凶恶,若有众生接近此地立即葬命,若是空中飞禽飞到此地上空便坠落于地,附近的众生无不畏惧。当时有一位修持多年密咒的僧人,能降伏种种邪魔。他来到亭湖庙,摆设降伏用的法器食子,准备诵咒诛伏湖神,不料忽然暴死。他的上师得知弟子死亡的消息,非常忿怒,立即赶到亭湖庙作法,湖神的嗔心入于他的心间,使他的头裂碎,脑浆四溢,也暴尸于此地。

与两位密咒师同住一寺的`小沙弥,平日专持《金刚经》。听说师徒二人先后被湖神害死,便决定降伏此非人。师兄弟们都很担心他会死于非命,劝阻再三,然而沙弥意愿已定。他来到亭湖神庙开始诵经,不久见到一个身如山一样的怪物,眼光如电、青面獠牙、狰狞恐怖,还不时现出种种神变,众多虾头龟面的兵卒,手持利刃口出怪声,张牙舞爪,声势浩荡地来到小沙弥面前。但是小沙弥却神色泰然,诵经的声音越来越大,张牙舞爪的兵卒听到后无不抱头鼠窜。此时怪物变得乖乖的,右膝着地,双手合掌恭恭敬敬聆听法音。沙弥念完经,问道:“你是何怪物,长得如此凶相?”湖神回答说:“我是湖神,因前世业力而感召今生恶报。”沙弥疑惑地问:“为何两位法师都被你杀害,而你在我面前却如此恭敬呢?”湖神说:“想以嗔恨心降伏我,因而杀害他们。而您诵经威德力超胜我的魔威,所以恭敬听经,愿忏悔恶业早日获得人身。”说完向沙弥顶礼而去。

第二天清晨小沙弥就回到寺院。大家惊奇地问他是否降伏湖神,他将全部经过告诉他们,大家无不欢喜赞叹《金刚经》的威德力不可思议。此事传遍了远近,凡听到的人都合掌赞叹生起信心,发心念诵的人越来越多。

往生净土。

本经是诸佛的心髓,三乘圣者的如意源泉。《般若摄颂》云:“谁求声闻独觉果,乃至法王如来果,皆依般若法忍得,离此恒时不可得。”不论修持哪一种法门皆应闻思般若教理,才能遣除相续中的恶见,树立正见奠定坚固的基础。上师法王如意宝说:“因为大般若空性的正见是大小乘显蜜一切佛法的基础……”由此可知依此经修持极为殊胜,尤为忏罪、往生之最胜法。

唐朝鄜州宝林寺比丘法藏,慈悲济人,精进修持佛法。于隋开皇十三年,买卖衣钵、佛像等物挣了一批钱,在洛交县苇城建造了一座寺院,有僧房二十余间,青砖硫璃瓦修建的宏伟大雄宝殿,一丈六尺高的观音像栩栩如生,倍及庄严,并且书写了八百卷的佛经。

唐武德二年,他身患重病,昏迷了一个月,见一身穿紫色衣服的金刚神手持一卷经,对他说:“你一生中建造寺院的功德很大,但买卖衣钵等造下严重的罪业,由于善恶掺杂,死后将堕入恶趣。若能发愿书写我手上这部《金刚经》,罪业就能消灭,病也会痊愈。”于是法藏发愿抄写此经,因为病情严重,便交代弟子说:“将衣钵卖掉,书写一百遍《金刚经》,施送一切僧俗读诵。”说完去世了。来到冥府,阎罗法王在高高的宝座上面严肃地问道:“师父,你一生作过哪些功德?”法藏比丘坦然地说:“建造塔寺,书写一百遍《金刚经》,送给一切僧俗读诵。”阎罗法王合掌说:“法师所作功德很大。”便命鬼卒拿取功德薄亲自查找,记录的功德与法藏比丘所说一致。阎罗法王欢喜赞叹地说:“希望法师返阳后精进修持《金刚经》,并劝大众读诵。”法藏比丘复活之后,昼夜六时精进,广泛弘扬此甚深经典,引导善男信女读诵授持。

法藏比丘九十九岁那年正月十五日,邀请很多净戒僧人书写《妙法莲华经》、《金刚经》。一生中所作的功德圆满,离开人间之际身体端坐而作偈:“今年九十九,看看无所有,更莫问如何,凭空打筋斗。”此时空中彩虹萦绕,花雨纷纭香气弥满,阿弥陀佛灿燃而现接引法藏比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思考的威力教案

“好习惯将成就我们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处世。习惯以一种顽强的姿态干预着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着我们的人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好习惯。”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一个人一旦有了好习惯,那它带给我们的收益将是巨大的,而且是超出想象的。”这是他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富兰克林青年时期,发誓要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他给自己制定了克服13个坏习惯的计划,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为了改正自己夸夸其谈的坏习惯,他给自己选择了“沉默”,要求自己做到于人于己有利之言才谈。他为了保证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在计划里规定自己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阅读,使生活有条不紊。后来有朋友说他经常表现出傲慢情绪,他又把养成“谦虚”的好习惯列入计划中。他每周选出一种缺点进行矫正,每晚必须作反省,每天记录自己努力的成果。有时坏习惯没有彻底改变,还没达到自己理想标准时,就再延长矫正一周,直到好习惯代替了坏习惯为止。富兰克林能成为引导美国走上独立之路的爱国者,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能成为最受美国人尊敬的人,这与他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如果我们种下了好习惯的种子,未来这颗种子就会长成参天大树,而且会根深蒂固,我们就可以看着这颗参天大树长出丰盛的果实、长出茂盛的树叶,就会造福更多的人、成就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相反地,如果我们种下的是一颗坏习惯的种子,未来也会长成参天大树,也会根深蒂固,我们也可以看着这颗参天大树长出丰富的果实,不过是恶果;我们也可以看着这颗大树长出茂盛的树叶,不过是毒叶。这颗大树不但不能造福更多人、帮助更多的人、成就更多的人,相反会伤害更多的人。

习惯的威力除了好习惯可以成就我们的人生,相反坏习惯也可以毁灭我们的人生。如果我们养成懒惰的习惯,我们的人生将会毫无价值;如果我们养成不诚信的习惯,人生一定会彻底的欺骗我们;如果我们养成抱怨的习惯,我们将永远活在糟糕里。

记得我有一个小学同学,他爸爸得了胃癌,后来失去了生命,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爸爸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经常早上不吃饭。这个小小的习惯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但是却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大家都知道很多的犯罪分子都不是因为他们想去犯罪,而是因为他们的习惯。有的人小时候习惯偷爸爸妈妈的'钱,长大了习惯偷别人的钱,刚开始偷小钱,然后偷大钱,最后甚至抢劫银行等。这些都是一个坏习惯惹的祸。

习惯的威力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习惯的威力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负面,这个完全看我们自己是养成了好习惯还是养成了坏习惯。养成了好习惯,当好习惯在我们身上产生了正向积极的作用,我们就还会继续养成好习惯,这样就会像蝴蝶效应一样,我们的人生就会因为这样的好习惯而变得美好。当然,有坏习惯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认为这个是坏习惯,更加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的坏习惯,但是就是不去改变和戒除,看着自己的人生就这样被坏习惯左右,最后一事无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思考的威力教案

(一)【最胜威力】。

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所在之处皆应敬故,如彼金刚胜诸宝物,故《涅槃经》云:“如诸宝中金刚最胜,随彼宝膜,成彼宝故。”

(二)【难见威力】。

经义果报,皆不思议,乐小法者,不能受故,如彼金刚非余能见,故《正理经》云:“帝释顶宝,名曰金刚,非余能见,光赫夺故。”

(三)【除灾威力】。

下品持经,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尚消灭故,如彼金刚能消灾毒,如《真谛记》云:“有六种宝,皆名金刚,青碧二色,除灾毒故。”

(四)【称求威力】。

有目能见,普利众生,能严净土,得菩提故,如彼金刚满人所愿,如六宝中其余四色,黄赤白空,随须游空,出水火故。

(五)【坚实威力】。

能摧我人众生寿者,法非法相非彼破故,如彼金刚非彼物所坏,故《涅槃经》云:“金刚拟处,物无不破,而是金刚无折损故。”

(六)【利用威力】。

通达无我,得成于忍,以佛眼等,悉知见故,如彼金刚,穿通诸物,故《梁摄论》云:“譬如金刚其体锋利,悉能穿割一切物故。”

(七)【无间威力】。

不住行施,生无住心,相即非相,无所得故,如彼金刚非物不杂,故《对法论》云:“譬如金刚体无间隙,非沙石等所相杂故。”

(八)【一味威力】。

皆以无为而有差别,诸法如义,皆佛法故,如彼金刚其体纯一,故《对法论》云:“譬如金刚其体一类,纯一无杂,不变异故。”

(九)【能引威力】。

诸佛及法,从此出生,成不思议无边福故,如彼金刚能引诸宝,故《梁摄论》云:“金刚能招一切宝物,有金刚处宝自集故。”

(十)【遍满威力】。

福广如空,利益一切,离一切相,度一切故,如彼金刚遍满一切,故《对法论》云:“譬如金刚遍一切处,金刚轮等,遍世界故。”

由此观之,《金刚经》有如是‘十威力’,只要受持读诵此经,不但可以开慧(明心见性),而且又可以积福(积功累德),难怪禅宗五祖弘仁大师以《金刚经》代替初祖达摩大师之《愣伽经》,传之于后,并由六祖慧能大师加以发扬光大,并因之而‘明心见性’之禅师倍增,其来有自。如果我们要明心见性,又要积功累德,福慧双修,早日圆满,非受持读诵此经并为人演说,自利利他不可。

拓展阅读:抄写金刚经的注意事项。

一,认真抄写,切忌潦草,这不是糊弄的事儿,能抄写一个字是一个字,务必一笔一划的描写。这样,心会很净。

二,抄写了一段经文,停笔后,不再继续抄写时,可以诵补阙圆满真言:ong,嘟噜嘟噜,扎呀木克,娑哈。七遍。补阙圆满。

三,抄写完整部经后,最好,留在家里供养,或放置在高处净处。要比统一回收好得多。因为,整部经文,代表你的一种愿力和念力。这种力量随着笔尖已经写在了纸上。你何必要把自己的“心力”送走呢?因此,最好自己留下。

为自己好好的`抄写一部经。一笔一划,起妄念了,就停下来,在抄写的时候,一心一意,一笔一划,不起妄念,这样抄写的经书是很有力量的。

抄经别图快,这一点意义都没有,跟上学时抄作业没啥区别,是不是。

就一个字,一个字,一心一意,一笔一划的抄写,会培养定力。

看准一个字后,看好如何下笔,如何准确的描写,不要描写到字外面去。写一笔就是一笔,一划就是一划。这也是福德无量。

几天就抄写一部经的,这样不好!你说我就是写字快,就是因为你以前写字快,因此,抄经时,你要慢点写,越慢越好。这样静下心来慢慢抄写下来的经书,自己留着,非常好的。

为什么有的寺院开光要把抄写的经书放进去,因为,抄写的经书里面,有众生的心力,没有这种力量就没有灵气。聚集的越多,就是所谓的灵气越强!

乃至抄写完的经书,或以前废弃的经书佛像等,有的会封存好,放到山洞里,为什么如此?原因是这种念力,心力,对整个山都是一种加持。山精树怪都会受益。使非善的,受到佛法的熏染。

一些山里面的非人众生,最后就是因为护持那些残旧的经书佛像,成就了自己。

因此,我个人建议,你抄写完成,你就自己留着吧。那些手抄本的经书,放在山洞里,就会开启那些修行中动物如人一般的语言和智慧。你说手抄本的经书力量大不大。过去的书都是抄写的,纸字不能随便丢弃,除了对“字”的尊重外,还有就是不能对人的心力心念辱蔑,是有灵气的,因此,旧时,都要焚化了。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1、学会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2、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板块整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文本研读。

一、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84),美国新保护运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他不只是一位只坐在书斋中默想沉思的哲人,他是科学家、森林学家,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猎人和观察家。1948年4月,他在奔赴邻居农场救火的途中,因心脏病猝发而死亡。隔年,他的《沙乡年鉴》出版,这是他思考的结晶,也是他的忧和爱的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利奥波德的一段经历。他购买了一个荒弃了的农场(沙乡),带领全家在那里种上树,尽管这些树不停的死去,但最后仍然有一些自然生长了,生命再一次进驻沙乡。

二、初步感知。

利奥波德以诗意的语言,理性的思考完成了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次询问。

三、思考。(它们是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学会换位思考)。

不应该忘记,我们曾经一次次的为我们的无知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习惯于先破坏殆尽然后再慢慢整理,我们开始对身边那些生命的消失无动于衷,此刻,心中充满了悲凉。

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学会尊重这同一片星空下的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东西,学会正视自然的价值,学会珍视天地生灵。或许,我们该换一个角度去寻找。

假如,现在我们赋予山以灵魂……。

1、阅读全文,思考:

贯穿全文的是那一声狼嗥,课文第1小节,是对狼嗥的特写镜头,体会作者传神的描写。

“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

文章开篇即以“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样一段描写震撼阅读者。

2、这一声狼嗥,对每一样生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第2小节,“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那么,对山来说呢,这一声嗥叫意味着什么?(小组讨论,组织回答)。

——野性的呼唤,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流逝。

3、作者为什么会考虑到这些,先看他的一次经历——一只狼的死亡故事。

阅读第4-6小节,作者写的是一只狼的死亡。

(1)仔细品味其中一些具体的字词,标识出其中你认为写的最好的词语,并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人与狼的关系。

人对狼的恐惧和狼的恐惧。

《天下无贼》中的傻根。

4、失去一只狼、一群狼乃至所有狼的后果是什么?(阅读7-9小节)。

狼群的消失,鹿的大量繁衍,土地的荒芜。

学生归纳:各个生命之间的关系。(注意课文中的表述)。

草——鹿——狼——猎人。

牛——狼——牡牛人。

自然——社会。

狼杀鹿,人杀狼似乎是天经地义,那么,问题出在那儿?

5、阅读第3和第10小节,思考:

人是怎样看待有狼的山的?秘密看法是什么?

毛骨悚然。

秘密同时守护这座山。

由此,这些意味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6、文章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前文的层层铺垫,首尾呼应。

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从狼的嗥叫中,领悟隐藏的内涵——只有山是一种永恒,静止在那里,看待人类一举一动,

其实,长久地倾听着自然的声音的何止是群山。

8、借用纪伯伦的话“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巨人矮小”,对人类来说,我们们只是平凡的。品味寂寞,品位自然,咀嚼生命的意义,需要人类自身先付出努力。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板书)。

思考的威力教案

连续几天的高温,骄阳似火,热浪滚滚,我和妈妈买菜回家都热得挥汗如雨,身上的衣服像浸过水一样湿透了。

午后,太阳突然不见了,天由蓝渐渐地变黄,继而变灰暗,西边天空又生出了黑压压的一片乌云,像一块硕大的黑屏迅速地遮挡过来。云端间,一道道刺眼的闪电像张牙舞爪的火龙横贯天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炸雷声,似有山崩地裂之势。有人喊:“快跑,要下雨啦!”话音刚落,“哗哗”的雨声接踵而来,滂沱大雨倾盆而下。路上的行人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躲避,但还是难逃一劫,被淋成了“落汤鸡”。雨越下越大,天地之间像挂了一道宽大的雨帘,路面上水流湍急,顿时汇成了一片汪洋。一辆辆汽车在雨帘中缓缓地穿行,激起了一道道水浪,车窗上的雨水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轰隆隆”,“哗啦啦”,“叮叮咚”,“嘟嘟嘟”,各种奇妙的声音汇成一体,奏出了一曲优美的交响乐。

不一会儿,雨渐渐地小了,太阳公公一觉醒来,急匆匆地穿过雨气,露出了笑脸。瞧!一条七色长虹像一座绚丽的.彩桥,气势雄伟地横跨天际。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地里的庄稼像饥渴的娃娃一样“咕嘟咕嘟”地喝足了“奶水”,舒展枝叶,生机勃勃;花草树木痛快地洗了个澡,树梢叶端嵌满了一颗颗雨珠,晶莹剔透,摇摇欲坠;碧绿的小草,鲜红的杜鹃,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几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蝉儿惬意地放声歌唱,小鸟欢快地展翅飞翔。这是多美的人间仙境啊!

哇!这晴雨之间的交替变换,足以让人们领略了夏天的威力!

文档为doc格式。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授课地点高一(6)班。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一.导入:

二.自读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小组合作),全文可分几个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读探究:

出示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看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1-2节)。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对这声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浅层含义和只有大山才能听懂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听懂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谈谈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显示问题)。

四.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xx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94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xx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xx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xx让地球充满生机。

20xx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20xx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任。

六年级下数学思考教案

这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数与代数”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教材呈现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通过相互连接得到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画图,由简单到繁杂最后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观测和探索,学生能过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2、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化难为易”的数学思考地方法灌输其中。通过规律使。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有学生62人,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探讨总线段数的算法时,同样延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先探究3个点时总线段数怎么计算,之后列出4个点和5个点时总线段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算式的共有特征:都是从1依次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从而让学生明白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接着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推算6个点,8个点时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这样既巩固算法,同时还回应了课前游戏的设疑。最后拓展提升,还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数字卡片、扑克一副。

教师准备:小黑板、直尺、彩笔。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规律。

三、课内活动、加深理解。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五、课后练习、巩固提高。

1、同学们!你还记得在幼儿班里学过的拍手歌吗?学生齐声回答(记的)。那两位同学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学生争先恐后)。

2、配音乐。

教师:那位同学通过刚才的节目看到两位同学的表演一共拍了几次手。

2、这个游戏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往往能够使问题化难为易,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问题。今天我们再一次来体会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板书课题)。

1、教师:通过一个点能够画出多少条直线?

教师:通过两个点能够画出多少条直线?

教师:通过两个点能够画出多少条线段?

(出示表格)。

教师:通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能够画出多少条线段?

教师板书: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条)。

教师:通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个点能够画出多少条线段?

教师板书: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6(条)。

教师:通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五个点能够画出多少条线段?

教师板书: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10(条)。

通过以上可以见得:

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条)。

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6(条)。

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10(条)。

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15(条)。

7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21(条)。

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7=28(条)。

……………。

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n-1)(条)。

你发现了有什么规律吗?

1、从你准备的1—9张卡片中任意抽取两张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结论:1+2+3+4+5+6+7+8=36(种)36×2=72(种)。

2、从你准备的扑克中将同种颜色的1—k十三张牌中任意抽取两张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抽取方法。结论:1+2+3+4+5+6+7+8+9+10+11+12=78(种)。

1、找规律,填数字。

3,9,11,17,20,26,30,36,41,......

+6+6+6+6。

方法:3→9→11→17→20→26→30→36→41,......

+2+3+4+5。

2、找规律,巧计算。

1、练习十八第1题(2)。通过观察找到规律,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思考,规律的正确性多用几个数字进行验证。

2、练习十八第2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用自己带的火柴棒来摆试,然后说出规律。

3、二十年后本班同学聚会,每2位同学握手1次,大家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两位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回答:六次。

学生:无数条。

学生:1条。

学生:3条。

学生:6条。

学生:10条。

每多一个点增加的条数有什么规律?(每增加一个点增加的条数比前一个点增加的条数多1)。

总的条数有什么规律?(总的条数等于从1到比点数少1的自然数的和)。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2个点开始连线,逐步经历连线过程,随着点数的增多,得出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初步感知点数、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之间的联系。

2.观察对比,发现增加线段与点数的关系。

板书设计:

例5.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

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条)。

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6(条)。

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10(条)。

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15(条)。

7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21(条)。

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7=28(条)。

……………。

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n-1)(条)。

气候的威力教案

1.了解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安排说明顺序的依据。

3.弄清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周密。

(二)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关注生存环境,做地球的主人。

2.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志向。

1.本文重点说明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2.本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数字说明及其作用。

有关海洋和大气循环的科学知识。

寓教于乐,化难为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课时。

开展“我当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选自己理解最准确的'一点知识,有理有据有序地给大家讲解。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先用多媒体放映南极科学考察方面的材料,让学生对南极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请同学发言,谈各自对南极的了解,对南极科学考察意义的认识。

(一)明确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表意凝练的词语。

2.把握课文说明的科学知识。

3.理清本课的说明层次。

(二)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找出表意凝练的词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掌握下列词语:

变幻莫测:变化很多很快,使人难以捉摸。

旦夕祸福:短时间内祸福降临。旦夕,早晨和晚上。

防不胜防: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

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漏洞百出:本文指天气预报不周密的地方很多。

蛛丝马迹:比喻查究事情根源的不很明显的线索。

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

息息相关:一呼一吸相互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灭顶之灾:指致命的灾祸。

2.逐段细读课文,找出每个语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每个语段的主要意思。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1.学生讨论归纳每个语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的每个语段的内容。

《叶子飞》教案与思考

1、让孩子喜欢欣赏儿童诗,想销售量、感受诗歌的意境。

2、丰富孩子词汇:叶子、飞、吹、飘。

1、ppt课件。

2、孩子们收集的小树叶。

3、课前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

1、结束:户外游戏“找树叶”

师:“起秋风了,我们去外面找找,看还有哪些形状的叶子,它们会像什么呢?看谁有新发现哦!

2、请孩子根据已有经验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宝宝们,你们都收集到了树叶吗?老师请你们说说你带来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看谁说得好。

(2)师用诗歌里的语言进行小结。

3、出示ppt课件,引导孩子欣赏诗歌《叶子飞》。

(1)师:老师把秋天的小树叶编成了一首诗歌,你们仔细听听。

孩子完整欣赏诗歌一遍。

(2)提问:诗歌里的小树叶是什么样子的,它们飘落时像什么?

(3)引导孩子学习词汇, “叶子、飞、吹、飘,并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

(4)这么多的叶子飘下来,你们想用它们来做什么呢?

孩子们讨论。

4、学习朗诵诗歌

(1)播放课件,孩子分句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意思。

(2)师扮大树和风,孩子扮树叶,利用肢体帮助理解诗歌。

(3)孩子们跟课件一起念2-----3遍。

(4)分组进行诗歌表演。

附诗歌:《叶子飞》

凉凉的秋风吹呀吹,

彩色的叶了满天飞。

有的圆,有的长;

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小船。

秋天的叶子真漂亮。

《叶子飞》课后反思

《叶子飞》是“你好,秋天”主题活动中一次诗歌欣赏活动。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引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区观察、寻找。了解秋天的水果,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幼儿从小观察大自然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为此,课前我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我们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叶子。在这种轻松有趣的氛围里,我开始引导孩子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我还让宝宝们说说它们以前的样子。

孩子们通过实物认识了一些秋天叶子的基本特征,这也是我在课前给孩子的一个知识铺垫。

带着“寻找秋天”这一环节的兴奋,孩子们很自然的进入主题。当我说到“秋天到了,凉凉的秋风吹呀吹呀,好多的小树叶都离开了自己的大树妈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树叶是怎样飘散的?好吗?”孩子们有的展开了胳膊学着树叶在空中飘飞的样子,有的慢慢的蹲下学着树叶缓缓落下,有的孩子则转了一圈在蹲下。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好,通过孩子们的肢体语言,我知道孩子们体会到了树叶轻轻飘落的感受。

接下来,我把孩子们收集的树叶展示出来,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树叶漂亮吗?他们看起来像什么?”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的回答着我的问题“像小船”,“这个像扇子”,“像月亮,像香蕉,像雨伞……”孩子们的世界总是精彩的。这时候的孩子们非常兴奋,都说着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对他们说“秋天的叶子真漂亮,老师把秋天的'小树叶编成了一首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从而,把孩子的注意引向了诗歌,让孩子们感受诗歌的意境。通过以上环节,对于孩子们理解诗歌意思的问题也迎刃而解,而不需要教师刻意去解释诗句的含义,而是将含义的理解融入进了对实物的观察里,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我将孩子们收集的树叶拼成了小船、蝴蝶等各种形状,加深了孩子们对诗歌的印象。

不足之处:

1、 诗歌的学习在一字、一词、一句中,而我没有深入挖掘,如诗歌中的“飞,吹,飘”等动词,这些都可丰富幼儿的语言。

2、 课堂的环节抓得不够紧凑,课堂时间的把握与课堂效果关系甚大。因此,以后要注意课堂的各环节的调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2.德育目标: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美育目标: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美并尝试体验作者的美好精神境界。

重点:借助文章相关重要语句概括要点。

难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和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解决办法:情景设置法、朗读法。

1课时。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畅谈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独到见解。

1.导入。

电影片段《后天》。

尽管这部电影是一部科幻片但却对人类生活的现状的深刻审视和对人类未来的预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对生态环境的恶化的深沉反思: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这些问题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同样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

2.《沙乡年鉴》简介。

《沙乡年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该书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看出利奥波德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土地伦理》,利奥波德在文中把土地看成一个由人与其他物质相互依赖组成的共同体,人中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每个成员都有它继续存的权利。他认为“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利奥波德的这种伦理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佛教、自然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提出的伦理观,是从地球环境总体的角度上提出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伦理观念。利奥波德在书中向人们呼吁:“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奖祸及自身。”这是他在大半个世纪前向全人类发出的建立一种全新伦理观念的呼唤。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沙乡年鉴》也越来越受关注。在美国的销售量超过了100万册,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念已成为美国一些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的思想基础。很多人被他对自然的生动描述和全新的伦理观念所感动,接受人的新思想,成为环境保护者。

2.解题。

本文是节选自《沙乡年鉴》。题目“像山那样思考”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两千年前庄子和惠子智辩的对话,看到水中的饿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你若能感觉到鱼的快乐,那么你是把自己想象成了那条在水中悠闲自得的鱼儿,以鱼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像鱼一样的思考;那么当我们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望,在“提升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的冠冕堂皇的名义下,把原始森林里的一棵百年银杏树不论它是否可以存活把它移栽到钢筋水泥的城里,我们是否站在大山的饿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当我们大口大口地尽享山珍野味的时候,是否像大山那样的思考过?“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意思是说,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

3.默读全文,理清思路。

那么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像山那样思考一回,默读全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要点。

第1段是对一声狼嗥的特写。

文笔简洁传神,携裹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他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灵魂的震撼。是本文的文眼。

第(2、3)段记写了鹿、郊狼、牧羊人、猎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

作者进而指出,在浅层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能听懂的含义。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第(4——9)段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这些平实的记叙之后,人们渐渐能够意识到,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的经验——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的人类,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利奥波德在文中的悲悯和忧虑让读者看到了一颗高贵而敏感的心灵,读过此文,应该能够听到利奥彼德的大声疾呼了。

4.再读课文,体验作者的思想境界。

刚才我们像山一样的思考了一回,现在我们像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那样的思考,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才不会让我们的后代不必经历像电影《后天》中情节。

由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话题的思考,最好能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例如长兴的水污染问题。

1.扩展阅读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2.拟写一份有关长兴环境污染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设计

本专题旨在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本专题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美;第二板块“感悟自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第三板块“湖山沉思”,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教学重点。

1、通过文本研习,学生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2、学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能够准确概括文意,通过比较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学生能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教学时数10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两篇文言文,疏解词句,理解文意,翻译部分语句。

谛听天籁。

教学重点。

1、学习对自然美的独特的.审美感悟。

2、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3、具体分析两文将审美情趣、景物特征与语言风格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来感受、欣赏前人是如何发现、体察、描摹大自然的美。

第1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江南冬景》。

逐段研读课文,领会文意,思考讨论:

1、作写了江南冬景的那些景物?作了哪些比较突出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和情调?

2、文章写景虚实结合,仔细分析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虚景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3、划出文中引用的诗文,仔细体会在文中表现的意境。

第2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晨昏诺日朗》。

思考与讨论的要点。

1、章记叙了与诺日朗的几次遭遇,重点写了哪两次?

3、作业摘录文中新颖妥帖的比喻句。

第3课时。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写景的意境,并依据课文为p.99~100三幅图片配文字说明。

感悟自然。

教学重点。

1、把握两文写景、抒情、说理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特色。

2、领会作品独特的韵味,了解作者的处境,理解作者的精神境界,概括作品抒写的人生感悟。

教学时数1课时。

导入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的静穆,水的灵动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杰作。

思考与讨论作者看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文学常识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

湖山沉思。

教学重点。

1、与文本对话,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能把自己看成是大自然的一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2、研习文本,理解本板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阅读与讨论要点。

1、静心感受理解文章所写“寂寞”的含义。

2、狼的一声嚎叫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山能客观的听这一声嚎叫?

第10课时。

教学要点专题小结。

1、检查背诵课文《赤壁赋》。

2、文学常识郁达夫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赋。

3、写出景物特征,这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作者的心中之景,要善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否则难免空洞和肤浅。本专题的文章融写景状物、抒情、说理于一体,表现作者面对自然,与自然对话时的理性思考,回味每篇课文是怎样在写景中表现个性的思考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2、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嗥叫、驯服、残羹、聆听、悚然、湍急、蠕动、饿殍、艾蒿。

二、文本研习。

1、快速地阅读全文。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3、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

——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5、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7、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8、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

——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9、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

——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

——“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

——“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10、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

——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11、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下面我们就把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作者在不断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

——此段中的一些语句很有哲理,比如“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长远地来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作者悟出了人与自然应该平等相处。

12、文章到此就把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了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狼嗥是在警告人们不要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狼嗥告诫人们:狼也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员,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

——狼嗥是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和谐相处。

我们可以听出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是啊!万物之问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一般这类文章都是科学语体,而利奥波德身为一位生态伦理学家,他的文学素养也是很高的。他所使用的语言文学性较强,较多地用了排比句。

——是一种诗化的语言,充溢着诗意美。这就与他的自然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融为一体,使全文熔诗意美与思辨色彩于一炉。

自私的人类,在付出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的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开篇时图片留给我们的疑问,可以说已是不解自破。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要再继续受到伤害。

做几句仿句练习,体会一下排比对阅读带来的冲击力,尽量以大自然为仿写内容。

1、我不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是高悬夜空的月亮,而是漫漫银河中的一颗星星。

——我不是翱翔天空的雄鹰,也不是屈身笼中的金丝鸟,而是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的一只麻雀。

——我不是威风凛凛的雄狮,也不是气吞万里的猛虎,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只驯鹿。

——我不是巍立峰顶的巨石,也不是饱经沧桑的钟乳,而是风霜雨露中的一粒卵石。

——我不是宽阔无垠的海洋,也不是汹涌澎湃的湖泊,而是灿烂阳光下的一滴露珠。

2、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树木是时间的通史,年轮是过去,树叶是现在,种子是未来。

——森林是树的家园,泥土是地毯,灌木是家具,动物、鸟儿是森林的成员。

——田野是作物的一篇乐章,田垄是五线,稻草人是高音谱号,小麦、玉米是田野的音符。

——山是自然的一幅图画,岩石是轮廓,绿树是调子,七彩的花和万千的生物是山的色彩。

——天是月的一座舞台。云彩是遮幕,太阳是灯光,虫鸟走兽是观众。

板书设计。

狼嗥。

鹿……猎人希望、恐惧、山、草原、高山植被无可挽回地退化。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1、学会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2、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板块整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方法:文本研读。

利奥波德(1887-1984),美国新保护运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他不只是一位只坐在书斋中默想沉思的哲人,他是科学家、森林学家,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猎人和观察家。1948年4月,他在奔赴邻居农场救火的途中,因心脏病猝发而死亡。隔年,他的《沙乡年鉴》出版,这是他思考的结晶,也是他的忧和爱的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利奥波德的一段经历。他购买了一个荒弃了的农场(沙乡),带领全家在那里种上树,尽管这些树不停的死去,但最后仍然有一些自然生长了,生命再一次进驻沙乡。

利奥波德以诗意的语言,理性的思考完成了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次询问。

不应该忘记,我们曾经一次次的为我们的无知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习惯于先破坏殆尽然后再慢慢整理,我们开始对身边那些生命的消失无动于衷,此刻,心中充满了悲凉。

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学会尊重这同一片星空下的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东西,学会正视自然的价值,学会珍视天地生灵。或许,我们该换一个角度去寻找。

假如,现在我们赋予山以灵魂……。

1、阅读全文,思考:

贯穿全文的是那一声狼嗥,课文第1小节,是对狼嗥的特写镜头,体会作者传神的描写。

“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

文章开篇即以“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样一段描写震撼阅读者。

2、这一声狼嗥,对每一样生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第2小节,“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那么,对山来说呢,这一声嗥叫意味着什么?(小组讨论,组织回答)。

——野性的呼唤,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流逝。

3、作者为什么会考虑到这些,先看他的一次经历——一只狼的死亡故事。

阅读第4-6小节,作者写的是一只狼的死亡。

(1)仔细品味其中一些具体的字词,标识出其中你认为写的最好的词语,并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人与狼的关系。

人对狼的恐惧和狼的恐惧。

《天下无贼》中的傻根。

4、失去一只狼、一群狼乃至所有狼的后果是什么?(阅读7-9小节)。

狼群的消失,鹿的大量繁衍,土地的荒芜。

学生归纳:各个生命之间的关系。(注意课文中的表述)。

草——鹿——狼——猎人。

牛——狼——牡牛人。

自然——社会。

狼杀鹿,人杀狼似乎是天经地义,那么,问题出在那儿?

5、阅读第3和第10小节,思考:

人是怎样看待有狼的山的?秘密看法是什么?

毛骨悚然。

秘密同时守护这座山。

由此,这些意味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6、文章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前文的层层铺垫,首尾呼应。

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从狼的嗥叫中,领悟隐藏的内涵——只有山是一种永恒,静止在那里,看待人类一举一动,

其实,长久地倾听着自然的声音的何止是群山。

8、借用纪伯伦的话“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巨人矮小”,对人类来说,我们们只是平凡的。品味寂寞,品位自然,咀嚼生命的意义,需要人类自身先付出努力。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板书)。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文题)像山那样思考,是指谁要像山那样思考?人。

二.自读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小组合作),全文可分几个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读探究:

出示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看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1-2节)。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对这声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浅层含义和只有大山才能听懂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听懂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谈谈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显示问题)。

四.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94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让地球充满生机。

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任。

主题:

六年级下数学思考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o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1页例4及练习十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设疑,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

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评析】巧设连线游戏,紧扣教材例题,同时又让数学课饶有生趣。任意点8个点,再将每两点连成一条线,看似简单,连线时却很容易出错。这样在课前制造一个悬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同时又为探究"化难为简"的数学方法埋下伏笔。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师:同学们,用8个点来连线,我们觉得很困难,如果把点减少一些,是不是会容易一些呢?下面我们就先从2个点开始,逐步增加点数,找找其中的规律。

师:2个点可以连1条线段。为了方便表述我们把这两个点设为点a和点b。(同步演示课件,动态连出ab,之后缩小放至表格内,并出现相应数据,如下图)。

师:如果增加1个点,我们用点c表示,现在有几个点呢?(生:3个点)。

如果每2个点连1条线段,这样会增加几条线段?(生:2条线段,课件动态连线ac和bc)那么3个点就连了几条线段?(生:3条线段)。

师:你说得很好!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这次连线情况也记录在表格里。(课件动态演示,如下图)。

师:如果再增加1个点,用点d表示(课件出现点d)现在有几个点?又会增加几条线段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演示连线过程)那么4个点可以连出几条线段?(生:4个点可以连出6条线段。课件动态演示,如下图)。

师:大家接着想想5个点可以连出多少条线段?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4个点连了6条线段,再增加1个点后,又会增加4条线段,所以5个点时可以连出10条线段。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同步演示,如下图)。

师:现在大家再想想,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呢?就请同学们翻到书第91页,请看到表格的第6列,自己动手连一连,再把相应的数据填写好。(学生动手操作,之后指名一生展示作品并介绍连线情况,课件演示:完整表格中6个点的图与数据)。

【评析】让学生从2个点开始连线,逐步经历连线过程,随着点数的增多,得出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初步感知点数、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之间的联系。

2.观察对比,发现增加线段与点数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在这张表格里有哪些信息呢?

(引导学生明确:2个点时总条数是1,3个点时就增加2条线段,总条数是3;4个点时增加了3条线段,总条数是6;5个点时增加了4条线段,总条数是10;到6个点时增加了5条线段,总条数是15。)。

师:那么,看着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尝试回答出:2个点时连1条线段,增加到3个点时就增加了2条线段,到4个点时就会再增加3条线段,5个点就增加4条线段,6个点就增加5条线段。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点数相差1。)。

师小结:我们可以发现,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就是(点数-1)。

【评析】在经历了丰富的连线过程之后,整体观察和对比表格中的数据,从而进一步发现每次增加条数就是点数-1,为后面推导总线段数的算法做好铺垫)。

3.进一步探究,推导总线段数的算法。

(1)分步指导,逐个列出求总线段数的算式。

(尝试让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从7个点连线的情况去推理8个点的连线情况。)。

师追问:如果当点数再大一些时,我们这样去计算是不是很麻烦呢?

师:我们先来看看,3个点时,可以连多少条线段?你是怎么知道的?

(贴示黑板条:)。

师:接着想想4个点共连了6条线段,这又可以怎么计算呢?(贴示:)。

师:计算3个点连出的线段数时,我们用了1+2,再增加1个点,就在增加了3条线段,我们就再加3,所以列式为1+2+3=6(条),那么按着这个方法,你能列出5个点共连线段的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贴示:)。

(2)观察算式,探究算理。

师:下面,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吗?

生1:计算3个点的总线段数是1+2,计算4个人的总线段数是1+2+3,计算5个点的总线段数是1+2+3+4,它们都是从1开始依次加的。

生2:我觉得计算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开始加2,加3,加4,一直加到比点数少1的数。

生3:可以,比如3个点的总线段数,就是从1加到2;4个点的总线段数,就是从1开始依次加到3,5个点时,就是1一直加到4,这样推理下去,就是从1开始一直加到点数数减1的那个数。

师:那么你说的点数减1的那个数其实是什么数?(生:就是每次增加一个点时,增加的线段数。)。

(3)归纳小结,应用规律。

师:下面我们运用这条规律去计算一下6个点和8个点时共连的线段数,就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91页,把算式写在书上相应的横线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之后学生板演算式集体评议)。

4.回应课前游戏的设疑,进一步提升。

(1)师:现在我们就知道了课前游戏的答案,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可以连成28条线段。有这么多条,难怪同学们数时会比较麻烦呢!看来利用这个规律可以非常方便的帮助我们计算点数较多时的总线段数。下面你们能根据这个规律,计算出12个点、2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

师:20个点共连的线段数为:1+2+3+4+5一直加到19,为了书写方便,这些列式还可以省略不写中间的一些加数,列式可以写为:1+2+3……+9+10+11=45(条)(课件示)。

5.还原生活,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精灵聪聪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题目!(课件示情景问题:10个好朋友,每2位好朋友握手1次,大家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师: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小组合作交流,之后学生回答:这道题其实就可以把它转化为我们刚才解决的连线问题。那么答案就是1+2+3+…+9=45)。

【评析】在探讨总线段数的算法时,同样延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先探究3个点时总线段数怎么计算,之后列出4个点和5个点时总线段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算式的共有特征:都是从1依次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从而让学生明白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接着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推算6个点,8个点时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这样既巩固算法,同时还回应了课前游戏的设疑。最后拓展提升,还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尝试从简单问题去思考,逐步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书上的几道练习题,看看能不能运用这样的思考方法去解决它们。

1.练习十八第2题。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找找其中的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样化解决方法)。

2.练习十八第3题。

(1)小组交流。

(2)反馈。

3.练习十八第1题。

师:同学们,前面几道题我们通过看图列表,或是动手摆小棒等活动,找到一定的规律来解决问题,下面我们来做一道找规律填数的题目。请翻开书94页,看到第1题,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填写答案.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演示)。

四、全课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棒,我们运用了化难为易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了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运用数学思考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大班社会教案《换位思考》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换位观察事物,获得换位观察的有关体验。

2、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学会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1、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换位观察和思考,懂得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能主动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音乐《小熊和跳跳虎》主题曲、数字卡6、图片1、图片模版(两边不同)、《雪孩子》动画片片段、ppt课件。

一、播放视频音乐《小熊和跳跳虎》,邀请幼儿加入“超级侦探”,随老师律动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过动画片《小熊和跳跳虎》吗?今天“超级侦探们”请我们小朋友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来破案,你们愿意吗?那就一起出发吧!

1、是6还是9?

(2)请小朋友换个位置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看到的不一样?

通过6、9的倒置让小朋友知道,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看到的结果不同。

2、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分析判断,图片的物体是什么?交换位置后再观察。

3、老师出示图片(两边不一样),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请小朋友交换位置看。通过交换位置让幼儿知道,观察事物的时候,不同的观察位置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观察东西是这样,思考问题也是这样。

二、观看动画片《雪孩子》片段。

1、教师提问问题,幼儿讨论。

(1)小兔家发生了什么事情?

(2)小雪人发现了是怎么做的?它救了小兔后怎样了?

(3)小雪人不知道自己会融化吗?它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通过观看动画片和交流讨论,引导幼儿了解并明白:小雪人是小兔的好朋友,它替小兔的安危着想,不惜牺牲自己帮助小兔。我们的小朋友这么聪明,不管做什么事情,也应该换个位置为别人想一想。

幼儿园安全教案:电老虎威力大

活动目标:

1.知道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危害。

2.了解金属接触插座、湿手触摸插座、触摸裸露的电线会有触电的危险,学习安全用电的方法。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求。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资源:《电宝宝旅行记》视频、《鼠兄鼠弟偷油记》录音及图片。

2、每组一套实验材料。

活动过程:

一、可通过自编《电宝宝旅行记》,让幼儿认识电的来源。

1、播放多媒体,有教师介绍:电宝宝从电厂出发,经过高压输电线、变电站、低压输电线,来到千家万户。

2、请幼儿说一说家里哪里用到电。

小结:电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这个电老虎的威力可真大。

提问:鼠兄弟为什么会触电?鼠大哥是怎么做的、电工叔叔又是怎么做的?

三、初步了解金属能导电的道理。

1、讨论:哪些材料能导电?请幼儿说一说可以导电的材料。

2、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各组分别介绍实验结果。

四、找一找教室中插座的位置,说一说生活中应该怎样安全用电。

小结:不用手、金属物体去抠插座,不用湿手摸插座,不接触裸露的电线。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用手去拉,要告诉大人来抢救。

活动反思:

本堂课中我先以谜语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并用图片、视频资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感受电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让幼儿在感受电的作用的同时认识到电的危险的一面。它能为我们服务,但如果我们不摸透它的'“脾气”,它就会成为一只发怒的老虎,给我们带来危险和灾难,所以电又被称为“电老虎”,可见它的厉害。最后帮助幼儿联系生活,以便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了解电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不安全用电导致的危害,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能留心观察生活中不安全用电的隐患,注意预防。

小百科:电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电的机制给出了很多众所熟知的效应,例如闪电、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