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研学体会与收获(汇总17篇)

时间:2023-10-31 11:51:42 作者:温柔雨 工作总结 优质研学体会与收获(汇总17篇)

心得体会不仅仅是一篇文字,更是我们对自己成长轨迹的一种见证和认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阳光洒满了美丽的瑞安,桂花早已凋零,可晨风中还夹杂着些许甜丝丝的香气。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早晨,瑞安市实验小学又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活动。大家兴奋不已地来到教室,听完老师说的规则,便跟着老师上了旅游车。

来到了文化创意实践学校,我们班被分成了两组,我们组学习的主题是:活字印刷、舞台表演、木偶戏、户外拓展。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木偶戏。

上午我们体验了:活字印刷和舞台表演后,饥肠辘辘的我们享用了美味的午餐。

下午,我最期待的“木偶戏”开始了。老师告诉我们:木偶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为“非遗”。木偶戏又称为傀儡戏,它“源于汉,兴于唐。”木偶的种类很多,如:提线木偶、布袋木偶等,它们都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老师给我们表演了一段木偶戏。第一个节目是:木偶捡钱币。老师先让木偶捡纸币,他灵活地操作着木偶,木偶似乎有了生命般,像人一样捡起了纸币,我们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紧接着木偶要开始捡硬币了,木偶跪在地上捡起了一元硬币,并将硬币放在了椅子上,之后它又坐在地上,捡起了五角的硬币,我们不禁发出了“哇”地惊叹声,神奇极了。最精彩的来了,木偶趴在地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捡起了最小的一角硬币,我们不由自主地为木偶鼓起掌来。老师还让我们玩了玩木偶,教了我们如何正确操作木偶走路和做操。

经过这次的学习,我丰富了课外知识。我从“活字印刷”中明白了要将中国文化传承下来;从“舞台表演”中明白了只要站上了舞台就要自信且融入角色;从“木偶戏”中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我还从“户外拓展”中明白了,遇到困难,我们不要害怕,要勇敢地去战胜它!

研学感想收获心得体会

一点点的时间划去,伴随着“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一个了解黔阳古城的旅途开始了。

刚进入古城,出现在我眼前的,是曾经清朝时期的古迹,这里充满着珍贵的、无价的文化遗产。我跟随着大部队来到了一条小巷,两边屋子的上方,连着几条线,线上挂着一把把花的、粉的、红的油纸伞,即使跟如今的衣物来比,它们也毫不逊色。这一把吧油纸伞,在与古房的陪衬下,美得无以伦比了!

随后,我们来到了许愿树下,这颗许愿树的枝干上,挂满了数不胜数的红丝带,人们的心愿真是多如牛毛呀!我还连拜了6下,毕竟,它以前还有人向它许愿,然后得了个大状元啊,我要更加诚心呀!从它的树根下往上看,“愿我的好运长度也向这颗树一样高耸入云吧!”我不禁的赞叹到。一阵风吹来,红丝带空中飘摇,好像听到了我们的祈祷一样。我抚摸着它那粗糙的树皮,它告诉我,谁拥抱过它,谁像我们这样寄托美好的愿望,细长的树枝仿佛在告诉我,谁曾经听到过王昌龄为好友辛渐默默祈祷的声音-----愿相忘于江湖。

紧接着,我们又踏进芙蓉楼,虽然楼房非常老旧,但我依稀能看到各位文人墨客的活动,比如王昌龄在送辛渐时,喝的友谊之酒,从此天涯是路人。楼正中的墙壁上,还有一副王昌龄的肖像,他的眼神温柔而坚定。

黔阳古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能趁研学这个活动来好好参观一下,真是三生有幸啊!

 

参加研学活动学生收获和体会

为期一天的盂县量子猫科学馆研学活动,孩子们收获满满。一起聆听六(1)学生话收获!

星期一早晨,我们来到盂县的量子猫科学馆进行体验活动。

先后参观了量子猫科学馆海洋标本,动植物标本和矿石标本展示,在科学大讲堂里聆听老师讲解神秘的外星人,还尝试了“掌中火焰”、“空气炮”等精彩的科学实验,让我们大开眼界,创客空间里的科学设备更是让我们兴高采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也是我们小学生所缺乏的。通过这次科学行,让我懂得应该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更要积极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去证明自我。

参加研学活动学生收获和体会

终于,我们抵达了学校,没有哭,只有止不住的笑。

我们不是温室中的花朵,我们需要磨砺;我们不是被百般呵护的小树苗,我们需要历经风霜,站在自己的世界。我们要做那草,不畏风雨、生机勃勃的草,顶起石头,破土萌生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成功之旅”。

研学心得体会感想收获

这一天,是同学们日思夜想的一天,研学活动终于来了。同学们一个个都兴奋地手舞足蹈、一蹦三尺高。

校园集合后,我们上了一辆大巴,大家在大巴车上大展身手,吵得吵,闹得闹,还有些人拿出了零食,开始吧唧吧唧地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目的地——侗文化城。

下了车,老师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军训营,教官将大家分成了十个连,带领我们开始用五谷进行作画,在阳光下,同学们个个都忙得满头大汗,经过努力一幅幅画作就新鲜出炉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下午,教官首先带我们参观了神木园,那里面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木头。同学们小声地讨论了起来:“你看,那个好像九尾狐”“你说,这木头应该有一万年了吧”这时,教官发话了,说:“同学们,这块木头已经有几千年了,你们看,这些造型,可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哦!”同学们看着这些工艺品,很是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开心又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新知识。

接着教官跟我们玩了一个团队游戏,叫蛙轮赛。游戏规则是:顺着草坪上固定的轮胎爬上去,有三面旗帜,每队最后一人拿旗后谁先返回谁就是第一名。一声令响,比赛开始了,我们都扯着嗓子为自己的队员加油鼓劲。到我了,我用最快的速度爬了上去,又回到队伍中来,眼看人越来越少,马上就要分胜负了,大家都紧张得握紧了拳头。随着一阵欢呼,比赛结束了。虽然我们只取得了第三名。但大家通过这次比赛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时间过得飞快,研学活动已经到了尾声,同学们恋恋不舍地上了大巴车,回到了学校。

今天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天。玩得开心又增长了知识。真希望学校以后能多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啊!

研学心得体会感想收获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走出紧黔阳古城,这首诗还在找耳边回荡。

周三,学校组织我们去黔阳古城研学。走进黔阳古城,古乡古色的韵味扑面而来。城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低墙瓦房,这些建筑别有一番特色。听讲解员说,这些建筑群至少有二千年的历史了,可见当时人们是多么有智慧啊!踏着微冒苔藓的的石板路,看着这别具特色的小城。我仿佛又置身于二千年前热闹的古城,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古城啊!

接着,我们又学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和拓印。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拓印,这种印刷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不会出错。我不禁佩服起古人的聪明、机智来。

最后,我们全体师生合影留念,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黔阳古城。我觉得这次研学活动有着深刻的意义,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还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知识,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传承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文化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吧!

研学心得体会感想收获

今天,我们乘着大巴车来到了期待已久的黔阳古城。

首先,我们来到了古城主体,走过被岁月磨得光滑的大青石板,周围的小店铺别致新颖。走着走着,同学们突然发现,有一些大青石板旁,还有一个类似铜钱模样的镂空花样,导游说,那是用来排水的,水象征着吉祥,而水流过铜钱,也就意味着财运滚滚、百财归来,所以才要设计成铜钱的样子,有意思。

随后,我们便来到了许愿树下,据说,这颗许愿树特别灵,曾经在这个许愿树下,还出过一位文状元。老师给每一组的代表每人发了一条红丝带和一只白板笔,写下每组所有人的心愿,而我写的是——全家人幸福健康又快乐!写完之后,我们组的代表就把红丝带绑在许愿树上,然后,我还看到了王昌龄的画像、拜见了孔圣人。

我们吃完中饭以后,便随着向导来到最初集合的地方,来到了剪纸艺术中心,黔阳剪纸艺术文化传承人秦老师,为我们讲授我国传统剪纸艺术文化的成就秦老师还亲自教我们如何剪窗花,做的好的同学,他还会奖励他们一只纸蝴蝶,还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作品,简直不要太好看!紧接着,我们又来到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首先把宣纸放到刻有字的石板上,再用蘸了水的刷子在上面刷一点水,再用报纸吸掉多余的水分,最后用蘸了墨水的布包把墨水打在上面,取下来,再晾干,就可以带回家做纪念品。

真是充实快乐的一天啊!收获满满。

研学心得体会感想收获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这首鼎鼎有名的七言绝句便出自芙蓉楼。这次研学,我们便来到了芙蓉楼所在的黔阳古城。

白墙黑瓦、乌衣小巷……这里古朴得仿佛另一个世界。铺满青石板的路,窄窄的小巷,布满青苔的砖墙,木房散发着古朴的味道……这些对我们常年关在教室的“小鸭子”而言,是最新奇的。

最令我深刻的非许愿树莫属了。五根粗壮的枝干象征着“五子登科”,枝干上挂着千千万万条红布条。这红布条代表的,便是人们对幸福的向往。虽然我在这儿与黔阳的土地来了个“亲密接触”,可我相信,佛祖一定会看到我的愿望的。

接下来,我用一双不怎么灵巧的手,剪出了还算漂亮的窗花,又亲手体验了古时候的“印刷术”--拓印。

这一天下来,我亲身感受到了黔阳古城的古色古香和宁静。它不会像繁华的都市一样去宣扬自己,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讲述着自己悠远的故事......

参加研学活动学生收获和体会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三年级、四年级同学到美丽的绣江河公园开展研学活动。

下午一点左右,研学大部队正式起航,同学们穿着整齐的红校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大部队犹如千万匹红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向绣江河公园奔去。下午虽然风很大,但是未能挡住我们去研学的积极性,一路欢笑一路歌唱,经过大约半小时左右,我们到达绣江河公园,接下来的点点滴滴将成为每位同学人生中最难忘的回忆。

老师带领我们经过千年步道,千年步道是绣江河公园史脉的具体展现,千年步道采用书画卷轴浮雕形式雕刻而成,记载了章丘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石匠园。在这里,王校长给我们讲解了石匠雕刻的知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来到铁匠园,校长又又给我们讲了铁匠打铁的工具和过程。

随后我们来到一座大桥上,清澈见底的水里能看到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我们按照老师的指示排成四队,我们这里录像并背诵了李清照诗词。

每个景点结束,老师都会给我们拍照留念,这次研学活动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知识和道理,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章丘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实现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去做贡献。

课改心得体会收获

自20xx年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和收获,希望能够引起老师们共鸣。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溢于言表的,是没有对学生的隔阂,也没有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以及恐惧。

四、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这样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有的是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以后的路还长,我的教学经验还是很不够的,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我会继续探索、继续努力。著名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教师“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我会以此为鉴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研学收获作文

因为春日去而复来,圆月别后重访而年复一年,繁华重发,嫣红枝头。我的辞行呢,仿佛也只是为了重新来到你的身边。

怀揣着期待,从一个陌生的地方,再次蓄势待发。蜿蜒的山路崎岖坎坷,搅和得人神魂颠倒,却始终没抹灭我的热情。

长街朦胧,余香恰似犹带斧中痕。抵达了门源花海基地,细风中稍带半点花香。行至朝雾里,坠入暮云间,与星辉一同沉沦。

乘着车继续往里走去。放眼望去,大片的油菜花满布山野,星星点点,恍若又一次落入大海之中,化为尘埃,遍布整个海洋。赏识花的多姿,嗅觉花的芬芳。黄色的花海,给疲惫的身心,带来了些许慰藉。

沿着台阶往山上走去。稀薄的空气中略带清香,半掩在山间的油菜花,娇羞却不失优美。

我想你是人间星火,是天上绝美月色,是尘世的雪月风花,落入神明的怀抱。

暂别门源,我们的旅程依旧在进行着。一路上,我们热情未减,在沿途中,我们一路高唱,此刻僻静的山路,无不变得热闹起来。

喜见你眉秀似山,眼拥星霜,坐近风尘,不染凡裳,食尽烟火,仙客皮囊。

站在高处,才可观望到别致的风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许,这就是本次研学的收获吧!

课改心得体会收获

学习了泰安市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教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课改心得体会收获

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我校积极学习生本教育,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进行“生本教育”。从接触“生本教育”开始,我发现生本教育与我校的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随着生本教育课题在我校的不断深入,我对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认为,若将生本教育更好的融入到我校的数学教学模式中,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大放异彩。

自我校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以来,我主动学习,同时也听了不少生本实验课。生本教育带给我惊喜、欢乐与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胜过这期间的困惑。通过学习生本教育理念,我豁然开朗。我们原来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教,未考虑到学生的学,这是以教定学,学生的思维和表现在这样课堂教学氛围中因受到局限。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仍然不高,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仍未改变。

而生本教育指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我认识到师生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是一种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外都应该彼此尊重、信任。同时,我校的一些同事正在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为此我也“蠢蠢欲动”,开始在我的课堂进行生本实验。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中对生本教育的点滴实践。

在生本教育中,“前置预习”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开头一炮,所以我非常注重学生的预习指导。只有做到以任务为导向,明确方向,预习才有效。尤其是数学课,“前置预习“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我通常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我大概提前三天左右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以便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预习。

成立“数学学习讨论小组”。生本教育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具有学习的天性,他们喜爱讨论,也能够通过讨论深化对知识深度的认识。因此,“生本数学”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讨论的生本化。我一般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的原则灵活分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让每个组员明确各自职责。由于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少了盲目性与争吵,小组合作变得快乐而有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且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过去,在学生接触一种新例题时,我们总是先把这种知识点滴水不漏的讲给学生,然后再举几个例句让学生理解。通过生本教育的学习,我认识到学生内在潜能的无可限量。于是,前不久在上新课时,我尝试了用生本教育上了一堂课。在学生前置预习十分充足的基础上,我在黑板上先例举了几道新课中的题。然后由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小组间相互补充,最后得出了结论。更令我吃惊的是,有个小组还指出了要引起注意的地方。正因为学生自身主动的学,学生学得轻松,是“水到渠成”的感觉。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看似那么简单,却又蕴藏着深奥的哲理;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本的数学课堂上,我把活动的空间交给了学生,把表现的机会还给了学生,极大地挖掘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创造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快乐地学习,真正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我愿意在“生本数学“中,做学生生命的“牧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火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改心得体会收获

3月24日,中心校在我校组织了课改课观课议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改课、小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此期间,我们有过成功的体验,也有颇多问题的困惑。几年来,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体谈谈课改几年来的收获和困惑。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几年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研学的收获作文

10月17日,我听说明天就要研学了,我几乎一晚上都没有睡着。

10月18日,我们来到学校吃完早饭,坐上学校给我们分配的“八号车”来到了城墙。

我们进到城墙内部,映入眼帘的那就是长乐门这几个大字。一进城墙,导游哥哥就面含微笑地对我们说:“大家听我说,东门是长乐门、南门是永定门、西门是安定门、北门是安远门。”听了导游哥哥的讲解,同学们各个点点头,但却都摆出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

到了活动时间,导游哥哥给我们每一小队分了一些小零件,告诉我们说:“这些小零件是拼biang字的。”我们听后立刻开始了,我和谭子墨念起了biang的口号:“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勾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我们小组顺利的把biang字拼了出来。同学们都眉开眼笑。接着参观学习继续进行。

在城墙上的研学活动,不仅让我学会了拼biang字,还让我学会了不少有关西安的历史文化,真是受益匪浅啊。

春季研学收获满满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我和同学们一起踏着春的脚步,去金华文化园春游啦!虽然路上有时阴雨绵绵,却丝毫不影响我们游玩的心情。

进入这个文化园,我仿佛看到了新大陆,那里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一样,有神奇的魔术、有趣的油画、古老神秘的剪纸文化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剪纸了。

刚走进剪纸大厅,我们就看到一排排由细绳牵着展示出来的剪纸作品,每一张剪纸作品造型新颖,形态各异,简直美呆了,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我知道,剪纸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再往前走进一看,有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在剪纸,想必是剪纸艺术的传承人吧!我们就像一只只小喜鹊一样兴奋的围绕在奶奶身边,动起手来和奶奶一起学剪纸。

剪纸这门艺术看似不难,其实一点儿都不简单。我一边看着奶奶的动作一边小心翼翼地跟着做,结果做出来的剪纸作品让人哭笑不得。

课改心得体会收获

20xx年3月15日,在德宏州教育局的组织下,在江东中心校的支持下,我校和芒市三小、四小的领导及老师21位学员一同踏上了去湖北省黄梅县育才实验中学的课改培训“取经”之路,很荣幸我作为地理学科的代表也参加了这次的研修培训,在为期短短一个星期的观摩学习到融入课堂亲身实践,让我对育才学校形成的“三自”(自我教育、自治管理、自主评价)德育育人体系,构建“三自”(自学、自展、自评)的课堂教学模式,凸现“三自”(生活自理、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寄宿服务特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超前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规范的学校管理、全方位的育人服务、优良的教学质量,让我深深震撼,深深感动。首先,我们对这种课改模式进行整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德师风、耳目一新干净整洁的校容,文明礼仪的学生,忙碌而又神采飞扬的老师。这是我踏入育才实验中学所看到的的第一幕。“校园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人皆可以为尧舜”“立德立智至爱至美”“家长的信任是学校的生命,社会的满意是学校的动力”。随处可看到的标语让我们随行的每一位老师都耳目一新,也让我们每一位老师心情澎湃,对回去的课改之行树立的了不少的信心。

二、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在自研自探这个环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自主的进行学习做到了“静、专、思”;合作探究环节中,对子互学,组内群学,每个学生忙的不亦乐乎。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在导学案自学提示的帮助下进行圈点勾画式的学习,再由同层次对子互学快速过渡到组内群学,使学生能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知识与方法,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得以落实,还培养了良好的助人习惯和不耻下问的学习习惯。而在以往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像耕地时牵牛的人一样,牢牢地拉紧缰绳,生怕牛儿跑了,使自己的教学偏离轨道。今天的课堂彻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在导入新课伊始,都能引导学生利用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或者课件出示目标,确定本课学习的重点。学生们明确了目标后,有抓手,有方向,学习起来目的明确,目标清楚。

三、课堂展示、挖掘潜能。“展示”部分给我们的触动很深。改变了过去教师的“单口相声”教学法,转变成师生“三句半”的教学法,由教师主体转化成以学生为主体。“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而是课堂真正的小老师、小表演家;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都令我们惊讶,在听得一节《工业》的地理课,学生自己自创小品,自编自导,展示大胆自信,思维灵活,一节课下来让我惊讶,原来地理课可以这么上!原来地理课还可以这么生动!原来我们的学生潜能是如此巨大!我的学生呢?深深的反思!课堂中老师适时给以点评,及时鼓励和表扬,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相当高。

今天的培训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将新课改的理念尽快渗透到教学当中,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同时,我也得到几点启发,那就是:

一、明确目标、坚定不移课改,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进攻”,这必将是一场耗时耗力的“持久战”,只有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坚定的树立课改之行势在必行,我们老师外出研修学习的老师将自己所学所想结合本校实际以学科小组内推广,全校内推广等方向加以展开,帮助其他教师完成观念的“蜕变”,这样我们的老师才可以大胆的尝试,大胆的创新,才可以甩开手的大步往前迈进,由“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学生也才可以长期的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得以由“雏形”变“塑形”最后转化为“无形”的发展,如在此过程中,能请进来一批先进课改来校指导,同时我校老师同心协力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如何进行课改?怎样打造出适合江东中学特色的课改之路?那么,我坚信,我校的课改之路必将如“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的展开。

二、教师主导、毋庸置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精心的准备上,将“知识板块化、板块主题化、主题指导化、指导问题化”融入到导学案的编制中,体现在简而精、通俗易懂的语言上,体现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的演示上,体现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精锐的目光上,体现在耐心的巡视指导上,体现在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三、学生主体、课堂主人育才实验学校的“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理念,深入到学校的每一老师,每一位学生。学生在个性上存在差异,但在智商上是绝对没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有待于教师去挖掘。所以我们应大胆地放开手,让所有学生去学习,去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通过教师的培养逐渐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学生的一句话让我们研修的每一位老师震撼,“课堂是我们自己的!”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总是限制这,限制那,很多课堂都是我们老师说了算,想想,我们给过学生机会吗?就如蔡伟校长说的一样,我们老师到底是要做大禹那样的“黄牛型”,秦始皇那样的“权威型”,李世民的“民主型”还是学会做一个会偷懒的“领导型”呢?这值得我们深深的反思!结合江东中学的实际,学生普遍较羞涩,不自信,那就让学生大胆的说,就算说错也没关系,并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学会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思维到实践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要想让他们学好,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基本条件,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辅以合适的指导方法。在不失大局的前提下,让后进生学好,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后进生的能力提上来之后,又会产生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如此循环下去,后进生在不断提高,同时整个班级的成绩就会进步,而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随之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