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三教案设计(汇总16篇)

时间:2024-05-09 09:31:05 作者:雁落霞 毕业论文

通过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掌握好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11节花园/第12节练习三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月球旅行”这一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前几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2、能从“月球旅行”这一情境中,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创新学习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创设“月球旅行”这一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前几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教学难点:能从“月球旅行”这一情境中,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合作探究。

1、看,智慧老人、淘气和笑笑已经进到了飞船里,淘气心里可高兴了,他迫不及待的问大家:“还有多少分发射?”

(1)引导学生认真看时间。

(2)你是怎么想的?

(3)从8:55到9:00经过了5分,从9:00到9:15经过了15分,所以还有20分发射。

(4)小朋友们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助淘气和笑笑,那我们就和他们一起去月球旅行吧!(板书课题)。

2、我们安全地来到了月球的快乐城堡,进入城堡的门有2个,你觉得智慧老人、淘气和笑笑走哪个门省钱呢?快来根据两个门的门标价钱帮他们算一算吧!

(1)你帮他们选择哪个门?为什么?

要求学生列出数学算式,说明理由。

他们走第二个门省钱。因为如果走第一个门他们要用:3×8=24(元),走第二个门他们要用:10+6+6=22(元),所以说走第二个门更省钱。

(2)想进入快乐的人可不只智慧老人他们三个,看又来了一家三口人和一家两口人,下面我们来个比赛,男同学帮三口人的算,女同学帮两口人的算,看谁最先让他们走进城堡,而且最省钱。

男生:走第一个门省钱。第一个门要花:3×8=24(元),第二个门要花:10+10+6=26(元)。

女生:两个门都可以走。第一个门要花:2×8=16(元),第二个门要花:10+6=16(元)。

(1)一共需要几艘飞船?

(2)飞1圈需要3分。

(3)最多乘2人。

(4)票价5元。

谁来帮淘气解决他的问题?

飞4圈需要12分。我列的算式是:3×4=12(分)。

谁来解决“一共需要几艘飞船”这个数学问题?

一共需要4艘飞船。我列的算式是:8÷2=4(艘)。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智慧老人的要求是:同桌合作完成校园的设计,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说完整图的位置方向。

6、哪位同学能把自己设计的月球学校展示给大家看看?

三、小结:

1、月球旅行就要结束了,通过你们的表现,我知道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少,谁愿意来说说?

《练习三》教案设计

(1)两人一组讨论括号里的词哪一个能和括号后面的词搭配。

(2)用“――”画出选出的词语。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选的词语。

(2)把选出的词语和后面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先指名读,再齐读)鼓舞斗志,改正错误,推广经验,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广”、“提高”4个词,要求学生说出后面分别和它们搭配的.词。

(4)说一说括号里剩下的词语可以和哪些词相搭配。(如:鼓励同学、克服困难、推动生产、增加收入)。

二、学习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句。

(2)要求学生做缩句练习。(夏天是个城市)。

(3)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当)。

(4)口头修改,要求不改变原意。(“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丽的”)。

(5)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步骤:一是读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进行修改。

《练习三》教案设计

(1)根据上面的推测,想想有哪些字属于这个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孙、孤;“立”:站、端;“见”:观、览、觉)再口头汇报,并说出理由。

(2)翻开字典,找到检字表中这四个部首的所在页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写在书上。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填写的字,可以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正误。

(3)比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再读一读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画出能够搭配的词)。

2.指导。

(1)分别读一读每个括号里的两个词。

(2)讨论:括号里每一组的两个词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意思相近)。

(3)明确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词,也会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词语相搭配。

第11节花园/第12节练习三

教学内容(课题)。

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2.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问题。

教学重点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分数、百分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复习旧知。

让学生说说百分数的含义。

二、指导练习。

1.教科书第73页第3题。

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最后全班讲评。

2.教科书第75页第8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成活率”指的是成活的棵数与所有植树总棵树的百分几。

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3.教科书第7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明白“优秀率”的含义,鼓励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教科书第75页第11题。

先看表,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全班讲评。

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备注栏。

5.教学“实践活动”

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体会百分数、分数之间的联系。

然后鼓励学生分别总结生活中使用百分数和分数的例子,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业设计教科书第73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教科书第76页。

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养成对所学知识及时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概括和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概括和整理能力。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及时思考和整理。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指导整理。

1.学“你学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并用简单的语言对每个单元进行概括。

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汇报。

教师鼓励学生富于个性的整理方式,并于全班讲评。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参与讨论。

学生汇报,学生自评通过交流从而解决问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一练。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77页1题。

教师个别指导全班讲评。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77页2题。

数学学科(五年级)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备注栏。

让学生自评。

然后请学生自己出题进行练习。

三、总结。

教师请学生试着小结相机补充。

作业设计教科书第77页34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练习三》教案设计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查字典自读这首诗。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讲解这首诗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啸:即啸歌,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诗的大意:“我”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撮口长啸。竹林幽深,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只有明月与“我”相伴。

(5)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这首诗。

第11节花园/第12节练习三

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看懂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科书第90页第1题。

(1)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讨论: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好?并说出理由。

(2)同桌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2、教科书第91第2题。

先让学生说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再解决第(2)个问题。

3、教科书第91页第3题。

(1)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应该关闭哪个店?”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观点,但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能否用数据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而不必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判。

4、教科书第91页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组织交流。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和要求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

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是呀,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注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广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还不错,就去应聘。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单位:元。

理副。

理员工a员工b员工c员工d员工。

e员工。

f员工g员工h员工。

i

月工资3000900800750650600600600600550。

问题1(投影呈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的。

生:不过,我还是认为存在欺骗性,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而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到1000元。

师: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看来这组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很大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反映真实超市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比较合适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生2:我认为65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正好是中间那个数。

生3:我们还认为可以把两个经理的工资去掉再求平均数。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表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数与众数。(板书)。

师:按照你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

生1:中位数可能就是中间的那个数。

生2:我要补充一下,应该是按大小顺序排好后,中间的那个数。否则,如果把经理的3000元放在中间,就不行了。

生:650。

生:用中位数更合适,两位经理的工资太高了,平均数太大。

师:对,平均数会因为一些特别偏大或特别偏小的数据的影响,不能很准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这种极端的数据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数据650处于中间,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资,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李叔叔应当关心中位数。

师:大家再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众数?

生:众是多的意思,应该是出现最多的一个数。这里600出现4次,众数600元体现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李叔叔应该关心众数。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练习三》教案设计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查字典自读这首诗。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讲解这首诗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啸:即啸歌,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诗的大意:“我”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撮口长啸。竹林幽深,没有人。

《练习三》教案设计

(3)集体回答.

1)出示第五题的图,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

2)独立完成书上第五题的填空。

3)说说梨比苹果少4个是怎样看出来的?(要让同桌互相说说,并多请几名学生口述想的过程o)。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通过同桌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4+3=80+17=53+20=4+75=。

61+8=20+52=20+35=48+50=。

直接说出答案.

2.导入新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新授.

1.操作:。

同学做抓花片游戏,排一排比一比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个?

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算。13―8=5.所以红花多,多5个。

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4)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得多,多多少个?(每次都要说出怎样计算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队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书:24―20=4。

集体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该怎样解答.

3.老师小结:。

像这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题目物品们可以用减法计算,从较大数中去掉同样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2.完成“想想做做2。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4.完成“想想做做”4。

四.全课小结.

五.教学后记:通过图文结合,能让学生更直观,学得轻松.

《练习3》教案设计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

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练习3》教案设计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

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

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

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

“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

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

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

的鼓舞、激励)。

《练习4》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准确拼读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并说出他们的不同。

区别6组形声字并练习组词。

练习对对子。

练习将排列错乱的一段话整理成为一段连贯通顺的话。

熟记成语。

学会用真诚的语言赞美别人。

第一课时。

第一题。

指名读题目。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复习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有关指示,重点引导复习“声轻介快韵母响”的三拼音节连读方法。

让学生自由读四组词语中带点的字和词语。

教师领读。

学生齐读。

第二题。

齐读题目。

让学生说说这道题应该怎样练习?

指导学生读6组形近字。

分析字形、字音、字义。

口头练习组词。

第三题。

指名读题目。

明确练习要求。

指导。

尝试口头对对子。

第二课时。

第四题。

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复习本册中学过的写人、写景、写事的文章。

自由读五句话,弄清每句话的主要意思。

找出第一句话。

按顺序分别找出其他的话。

再读一读,确定正确、流利、通顺。

第五题。

指名读题。

说说练习要求。

自由读8条成语。

借助工具书和经验理解成语。

《练习3》教案设计

教学。

目标。

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查字典。

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

3、能照例句扩写句子。

4、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习中的短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查字典;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用词的确切性;根据句子意思确定扩写什么内容。

投影片。

第1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1题。

1、读准字音。

2、独立完成写词语。

3、同桌互查。订正。

4、师根据巡视的情况作点评。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

2、集体交流。

3、独立填表。

4、交流表格内容,并说出依据。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

(1)辨析词语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2)读句子,理解语意。

(3)选词填空。

(4)再读句子,看词义和语义是否吻合。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可是”表示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进一步。)。

3、质疑问难。

四、指导完成第4题。

1、读题,明要求。

2、找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3、比较哪个更确切。

4、说说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用词的准确。

五、作业:《作业本》第1-4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5题。

1、读题,明要求。

2、学习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么。

3、自由选一句口头练习扩句。

4、交流。

5、小结:扩句的意义。

二、指导完成第6题。

1、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自由读短文。给短文分段,找出重点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让共产党员买车票的事。

第三段(第7自然段)人们向小吴投去崇敬的目光。

3、细读重点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去理解。

(1)大娘为什么要问:“谁是共产党员?”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三、作业:《作业本》第5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练习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在拼搭和辨认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猜一猜、搭一搭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引发学生对操作活动产生兴趣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搭积木,同学们高兴吗?今天老师把要求稍微提高了一点,不仅要考察谁会搭,还要考察谁会看、会画。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4、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5、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6、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7、再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丛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8、学生分小组做上述拼搭游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学生先用正方体学具搭出题中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后,再做判断和选择;组织交流。

2、第2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搭一搭、看一看,再连一连。

3、第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搭一搭、看一看、填一填;组织全班交流。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通过今天搭立体图形的活动,我们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2、拓展:你们能将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形形状的样子画在方格纸上吗?

教学反思:

《练习三》教学设计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谈话法。谈话讲解,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习七”第7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平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

《练习三》教学设计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读背《幸福》,通过和叙写的对比诵读增加积累。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

5、学写毛笔字。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书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4)学生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

(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唱词听。(培养兴趣)。

(2)引导学生来学唱。(学生对学唱戏曲的难度的认识正好导入第三部分教学)。

3、教学第三部分。

(1)知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言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作适当拓展说话训练。例如学习中相似的情形,生活中敢看节目的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3)背诵这些谚语。

4、作业:

抄写谚语,默写谚语。

《练习4》教案设计

1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口语训练,说漫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第二课时。

教学第二题:

1读读背背。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说漫画》。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本次教学设计在遵守此原则的基础上,力图体现以下目标:

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2、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在说话的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注意口语交际中学生的情感调动,努力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对学习正确的观点。

(教师上课,师生问好,等到学生完全做好准备,教师才开始正式的教学)。

一、组织教学,引出要求1:

(虾米歌)师:一个小虾米。生:咦!

师:卧在浅水中。生:噢?

师:弯腰又驼背,生:哈哈!

师:我们坐起来。生:不学小虾米!

请评价一下,我们的对话怎么样?

(根据评价,引出要求――注意语气[板书])。

二、联系实际,激发说的欲望。

1、谈谈你此时的心情,可以根据早上你的经历、昨天的梦境来谈。(指名说,尽量多说,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2、引出要求――大方真实。[板书]。

3、谈谈你对张老师的看法?(根据学生实际,抒发内心的感情。)。

4、引出要求――发自内心。[板书]。

5、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帮助学生保持本次口语交际的参与热情。

三、引入正题,进行“说漫画”口语交际。

1、提问:同学们喜欢漫画吗?(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不同的见解,可以喜欢也可不喜欢,但一定要讲出自己的理由。)。

2、欣赏课文中的漫画[实物投影展示](刚放出画时不要立刻提出要求,留出空白,学生小声议论也可,暗暗赞叹也可。)。

3、谈谈你的感受。(鼓励学生按口语交际的要求,大方的、真实的表达出发自内心的感受。)。

4、根据漫画中小花狗的神态编故事,与同学交流。

四、总结,课堂延伸实践活动。

1、再看图,总结一下漫画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吗?

2、根据回答,教师总结:漫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往往不需要一个字就可以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让人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发。

3、谈谈你还看过的漫画有哪些?引出漫画种类。

(卡通漫画、生活漫画)。

4、老师与学生同看漫画,分享少年时的快乐。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杂志《少年漫画》,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分享少年时的快乐。)。

5、师生同看漫画,个别交流。

6、集体交流一、两幅可笑的或印象深刻的漫画。(实物投影展示)。

五、提出希望。

短短40分钟过去的太快了,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光真的很快乐!这节课我们了解到……(引出口语交际的要求――发自内心、大方真实、注意语气)下节课再见!

自己评价: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课上的学生反应不错,热情的参与口语交际,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他们的表现看出教师的引导对他们对漫画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