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朗诵比赛活动总结 爱国诗词朗诵古代(通用5篇)

时间:2023-09-22 00:21:03 作者:碧墨 活动 诗词朗诵比赛活动总结 爱国诗词朗诵古代(通用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诗词朗诵比赛活动总结篇一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现代·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

余日,虑不得脱,

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

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清·秋瑾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

清·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清·秋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陆游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诗词朗诵比赛活动总结篇二

年代:唐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诗词朗诵比赛活动总结篇三

开展古诗文诵读绝不能放任自流,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灵活多样,帮学生巧背。而且要注意诵读的音乐美。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诵读技巧的把握、处理好语言的声音表达

古诗文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例如:“城阙辅三秦”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城阙/辅/三秦”;依意义可划分为“城阙/辅三秦”。“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人生/自古/谁无死”。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文诵读要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

诗歌的诵读,节奏的停顿尤其重要,节奏停顿要注意连而不断,并且要注意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作逻辑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节发展与感情的表达灵活处理。一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昂扬时快,情节舒缓、情绪忧郁悲伤时慢。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如谓语动词、表性状程度的状语、表性状强调的定语、表结果或程度的补语、疑问代指示代词等要重读。至于语气语调,只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陈述、疑问和感叹句的作用,灵活处理,一定会为诵读添彩。

二、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像你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伤的情感基调,就无法把离别之愁,琵琶声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怜之悲,触动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层一层传达出来。如果你不了解李白《将进酒》那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满腔不合事宜借酒兴诗情,来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就不能表现那既豪放又感伤的复杂情怀。

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古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人物的语言口吻,可以细致入微地传神地再现作品,达到更为动人的效果。如把握《示儿》中陆游的性格: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才能将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读出来。

四、注意作品的风格特征

古诗文作品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时期不同,其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或豪放,或婉约;或浪漫,或现实;或轻快明丽,或沉郁悲壮??诵读时注意对作品的风格加以仔细地体会,可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

男: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女: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拥有楚辞、汉赋的绝唱,拥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的诗歌顶峰。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女: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幅多么广阔苍凉的画面!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幅多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晚景图画。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让寒冷的冬天似乎抹上了一层暖暖的春意。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怎样的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啊!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抬头远望,远山的秀影,顿时映入眼中,这种“无我之境”,是诗中的最高境界。男:的确如此,可你们知道诗坛中享有“千古思乡第一诗美誉”的是哪首诗吗?(女生摇头)

男:那就是李白的《静夜思》,内容简短,其中的诗意却让人回味无穷。男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女:有一首诗中塑造了一位伟大善良的母亲形象,她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慈母原型。你们知道是哪首诗吗?(男:哪一首呀?)孟郊的《游子吟》呀。

女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女: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男: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欣赏我们男生的满腹诗书背古诗.才艺展示----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男齐: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这个简单: 女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女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年级经典古诗文朗诵 男:敬爱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男: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

女: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是那样的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男合: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女合: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

合:高寨子镇中心小学三年级经典古诗文朗诵——现在开始!第一篇章春之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女:莲花,乃花中之君子也。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女:西湖边,送友人,看到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画面,唱的却是依依惜别、含蓄婉转的送别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第三篇章秋之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四篇章 冬之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甲: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乙: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甲: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乙: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甲:让我们学诗、用诗、赏诗、写诗,让经典诗词丰富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心灵; 男:让我们生活有诗意,心中有诗情,做一名感情丰富,心灵高尚,会生活、懂生活、爱生活的人,让我们:

(合)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诗词朗诵比赛活动总结篇四

李天光 赵涵

【摘要】在古典诗词朗诵中,朗诵者要加强文学修养,结合情景再现,努力体会作者原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更快的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关键词】古典诗词朗诵 情景再现 尊重原作

近年来,古典诗词的朗诵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为更多的人喜爱。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各种文艺节目中,在互联网上,也涌现了一大批诗词朗诵的爱好者,其中不乏很有艺术品位,具有高超的表达技巧,良好的声音条件,深厚的文学素养的朗诵艺术家,也有一些仅仅粗通皮毛,见字发音的朗诵爱好者。本文仅对古典诗词朗诵做一浅显的阐释,企望对刚刚入门的朗诵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古典诗词朗诵必须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支撑

流传至今的古典诗词,大多是言简意深的,很多的诗词都或多或少的“用典”。这就决定了古典诗词深厚的文化属性。欲理解、掌握并最终消化吸收而经过有声语言的表达成为艺术作品,朗诵者必须深刻理解原作的深刻含义,并加以合理的想象、联想最终形成一种具体的意象。这个过程中,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必须深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而,朗诵者应努力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尽可能多的涉猎古典诗词的精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即是此意。

二、古典诗词朗诵必须通过情景再现来加以表达

毋庸置疑,古典诗词朗诵是离不开想象和联想的,但这种想象和联想不是随意驰骋的胡思乱想,而是要遵循于语言内容规定的目的、性质、范围、任务。它要以诗词的原文为依托,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这一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调动感情的手段,我们称之为“情景再现”。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如果只是简单的通过停连见字发声,必定听起来味同嚼蜡。而结合文中的原意,通过积极的想象和联想,朗诵者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由深秋、明月、和孤独的诗人构成的写意山水画,我们仿佛能感觉到那沁人的秋凉„„这时候再去表达,自然是水到渠成。

三、古典诗词朗诵的情景再现具有抽象性特点

在古典诗词朗诵的情景再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再现于朗诵者头脑中的场景,应该是具有相当的抽象性,而不是具象性。即:无论画面是连续的还是断续的,应该是着重于意境的,而不是陷于具体而微的场景中不能自拔,无暇他顾,这样会造成语言表达中的“断档”。换言之,朗诵者头脑中的场景应该是大写意的画风构成,而不是工笔画的画风构成。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前三句为描摹山中的景致:刚刚下过雨的松林,已经是晚秋的时节,树木有些凋零;明月透过树梢照在诗人的茅屋上,屋旁的小溪潺潺的从嶙峋的巨石上流过;在寂静中,那银铃般的笑声是浣纱女的,荷塘中片片荷叶向两侧分开,原来是打渔的归舟。最后一句诗人直抒胸臆:这大好的景色,我真的要终老于此了!至此,我们将将这画面纳入泛黄的画轴:那远山近水,绿女红荷,诗人悠然一旁相顾。恬淡无为,随心适性的境界油然而生。

如果此处过于纠缠细节,想象的过于具体,沉浸于松树是马尾松?红松?那诗人的茅屋是尖顶?平顶?溪水有多宽?有多深?浣纱女有几人?渔舟中又有谁?如此一想,焚琴煮鹤,大煞风景,自然也没有任何意境可言。

四、充分尊重诗词原作是古典诗词朗诵的重要原则

在古典诗词朗诵过程中,充分尊重诗词的原作是朗诵者必须重视的原则。这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在基调的把握上,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历史背景来把握,不可以超越历史或者随意戏说。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作者的作品,不要随意的增删。

曾有些朗诵者,见到苏轼的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便想起某些词评家所说:“苏学士的词当关西大汉持铁琵琶歌之”。便想当然的高声大嗓,拿出叱咤三军的大将军的气度来,听得人毛骨悚然。殊不知,苏老先生乃一文官,并非赳赳武夫。此词表达的也不是诗人的豪情壮志,而是将古比今,感怀伤心之作。因此情感的表达应该是豪迈中有伤感,声音适当收束,上半阙可稍稍偏重豪迈大气,下半阙则一转而为怀古伤今的文人墨客的伤怀情绪,这样才能将作品表达的淋漓尽致又合情合理。

在古典诗词朗诵中另一个误区是为了追求“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效果而对原作进行画蛇添足式的重复。例如在朗诵《枫桥夜泊》时,故意重复最后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三遍,显得机械而单调,也破坏了原作的意境。张继地下有知,听到后也要气得吹胡子瞪眼了。

综上所述,在古典诗词朗诵中,朗诵者要加强文学修养,结合情景再现,努力体会作者原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更快的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作者简历】李天光(1971—)黑河电视台一级播音员

诗词朗诵比赛活动总结篇五

作者: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