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个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最美和谐家庭事迹材料(精选5篇)

时间:2023-09-25 03:40:47 作者:曼珠 材料 2023年个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最美和谐家庭事迹材料(精选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个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篇一

小刘同志有一个崇尚礼貌、相敬相爱的家庭。丈夫在环卫局工作,儿子就读于达旗五中。公婆已七十多岁,奶奶已九十六岁的高龄。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儿子热情礼貌健康上进,老人安享快乐晚年生活,羸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家人一齐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德治家,谱写了一曲礼貌、健康的动人乐章,成为建立礼貌家庭的先进典型。

她和丈夫热心公益,用心参于爱心捐款,救助弱势群众,参于无偿献血活动。去年秋天,她在自家门前不远的公厕,救了一对不幸掉入粪池的母女,全然不顾脏臭。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的公婆早年在农村生活,已年过七旬,身患多种疾病,而且九十六岁高龄的奶奶也和他们一齐生活。此刻生活条件好了,把他们都接进了城里。平时夫妇无论多忙,从不耽误给老人买米买面及生活必需品,时常看望老人,并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有空就给老人洗澡、剪指甲(个性是奶奶),处处做到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丈夫家中姐妹多,她十分重视处理好整个大家庭的关联做到不计得失、不记恩怨、真心帮忙,使整个大家庭亲密无间。她爱丈夫的家人,丈夫也爱她的家人。在娘家,他是丈母娘的好女婿,大凡小事都是他出头,并办理的.井井有条。

她生活俭朴,从不铺张浪费,总是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她的衣服有的还是十几年前的,可她却总舍不得丢掉,总是说:“但是时,还能穿”。

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们一贯坚持言传身教,始终把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在儿子学习之余,夫妻俩经常引导儿子多看一些具有教育好处的书籍,使她从小就树立起善于学习、孝敬老人、乐于助人的良好意识,他们从不玩牌、赌博、不搞封建迷信、不作违法乱纪的事情。在他们的影响下,儿子也多次被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礼貌标兵”、“环保小卫士”等称号。

常言说的好,“家和万事兴”,她们家之因此和睦,总结起来就是做到了“真诚待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确实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五好礼貌家庭”!

个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篇二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万家团圆的春节少了些许“年味”。然而在疫情面前,“家味”更加充盈:有的家庭夫妻双双奔赴战“疫”一线,有的家庭热心公益帮助更多家庭,有的家庭放弃休假计划,支持家人坚守岗位做贡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家庭。

近日,在沿江工作一线的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党员中有一个这样的身影,他是一名村医,不是干部,不是党员,他叫王善德,好像和他的名字一样,有善良的心,有道德的品质。

新年将至,有三户四人从武汉务工返乡人员。刚过大年三十,滩头村的村医积极配合政府做好人员登记、体温检测等工作。从开始防控的第一天村医王善德不辞辛苦,没一句怨言,穿梭在这三户四人的家中,每天是两小时一次,其他的时间就在村头检疫点值班,为来回过往的人量体温,宣传防控疫情的知识,开始时,他爱人报怨道:“老实呆在家中怎么那么难受,天天瞎忙乎啥?”但王善德以一个医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媳妇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何况咱们这么偏远的村,我能献出一份力就做吧。”媳妇听了这几句话,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慢慢理解了丈夫,也就跟着丈夫一起行动起来。家里是个小小的卫生院也是便利店,只要有邻居,父老乡亲来家中买用品,她都会给上一支口罩,每天做到消毒,通风。王善德则每天都是穿梭在村里有需要的地方。前两天,武汉务工返乡人员的隔离被解除了,王善德亲自去家中一趟,讲一些,要放宽心的话,勤洗手,虽然被解除了隔离,为了自己,也尽量不出门,不聚会。

“我们村设立了1个卡口检查点,我和其他村干部轮流进行看守、检测。”每天清晨,王善德将村口1个执勤点的测体温工作组到位后,还要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做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知识宣传。“大家一定不要出门拜年,要做好清洁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外地回乡的人员一定要自觉自我隔离……”这几句话,王善德已经说了上千遍了,每到一户,爱人则通过卫生所作为平台,都向村民发放《致村民的一封信》、《沿江乡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倡议书》等宣传资料,并耐心向他们做好解释和说服工作。

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时期,他们用赤诚打动人心,用坚守捍卫本职,村民们没有讥讽没有嘲笑更加没有怀疑,更多是温暖和祝福。“辛勤之人不易老”,这世界上仍然有人能够孜孜不倦,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仍能在关键时刻,身体力行,共战病魔、共抗疫情。

道是英雄,最可敬者,往往最平凡!

个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篇三

大家都知道和谐号列车吧!那个速度才叫快呢!我们自称和谐号,那我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你们搭上这趟车,我们会给你带来优质、安全的服务。最后预祝你旅途愉快,谢谢。

花瓶很轻,平时我们都不碰它,生怕什么时候碰倒了。这天,妹妹在沙发上站着,背后就是花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妹妹的头往后一偏……刚从卫生间出来的爸爸不愧是身手敏捷,迅速提住了花瓶,可是他忘了还没擦手呢!1,2,3!“啪”的一声,花瓶为妹妹的义举壮烈牺牲。爸爸看着一地的碎片,假装呜咽起来:“你怎么能‘轻生’呢!你怎么能撇下我不管呢……嘿,我说,这父女俩配合得挺好的吗!真逗!

我爸的特点是搞笑,可我妈不,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认识的。

其实我妈妈很亲切。上次数学只考了76分,妈妈给我讲了30分钟的教育观点,让我了解她的教育理念,并提出异议,提出和我做朋友把心里话都拿出来分享。这样的学习才叫“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我厌倦数学,厌倦它的乏味。妈妈让我自觉的学习,这让我第一次在数学中找到了乐趣。每次我的分数不理想时,她会让我分析错误的原因,再逐一解决,遇到卷子上不懂得题时,妈妈会和我一起探讨研究,从来不会对我报答案,只是把我的思路往正确的答案是引。她也不懂的会让我抄在纸上问老师,坚决把问题弄懂。

多好的妈妈啊!

我的爷爷不是个大学者,只是个普通的老人,所以他和其他的人一样,很喜欢我和妹妹。

每次到我们家来,他总会给我们带一些小玩意,他总是很为子女们着想,听爸爸说,当年他们家是村里第一个有自行车的,爷爷要费都少得精力和时间啊!

奶奶一直都很爱惜身体,自从她在电视上看到学英语能预防老年痴呆症,她就硬拉着我每天给她教英语。

我拿出入门英语的教科书,给奶奶当教材。上课前,我会很认真的给奶奶写出一份重难点归纳,妈妈常常笑着夸我,越来越像个老师了!奶奶也很好学,不会的单词就问我,好多次我都失去了耐心,劝奶奶别学了,可是她偏不听。唉!

我和妹妹就更不用说了,那绝对是无忧无虑、快乐逍遥的啦!等你下次来我们温馨快乐的和谐号我再告诉你!

个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篇四

xxx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她自20xx年退休后就步入了社区工作。曾任先锋办事处老年协会副主任,现任长江社区第^v^支部的党支部书记。她和老伴退休后, 有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和为左邻右舍邻居服务的机会。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争先创优活动中做出重大贡献,展示出当代一名退休^v^员在社区 生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她和老伴都是勤奋好学的两位老人,为了活跃老年朋友的文化生活,在他们的眼里老年朋友的健康、快乐是她最大的幸福。为了活跃老年人的生活,还把自己家的保健磁带拿出来,并亲自到绿园小区和宣庆小区学习各种舞步。学习新十六步、十六步、二十步、五十六步等,然后在所住的小区里亲自教老年朋友。大家在教与学的过程和休息中,唠唠家常,增进了了解和友谊,愉悦了心情、锻炼了身体,同时也增进了小区的和谐与稳定,丰富了老年朋友们的万年生活。

为了让老年朋友们能坐到一起唠唠家常,从而消除部分老年人的寂寞。他们自己用手一针一线地缝了七、八个椅垫,放在楼下的报亭里,谁来谁坐,以免老人们着凉。

xxx还和老伴为了增强保健知识,订购了《老年报》、《老年学习生活》、《退休生活》,还购买了洪昭光的《让健康伴随着您》、《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等书 籍。并利用手中的学习材料为依据,编写或老年朋友通俗易懂的老年保健知识,给予老年朋友们进行老年保健知识讲座。如:《热敷可缓解老花眼》、《下蹲运动促 健康》、《运动抗癌保健康》、《老年人不宜空腹晨练》、《散步是常寿“秘诀”之一》,《延年益寿“五字”经》、《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平衡》、《每日健康行为 的基本准则》、《常吃胡萝卜预防关节炎》、《有些老人不宜大笑》、《几种食物堪称天然脑黄金》等。多年来进行老年保健知识讲座60余次。两位老人为使广大 老年朋友健康,长寿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同时他们也成了大家的知心朋友。

在创建文明楼道的过程中,他们倡议:创建楼道文化,让楼道文化逐渐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素质。在他们的倡议下,《八荣八耻彩画》进楼道、《^v^员职责》进楼道。《五爱》《四有》进楼道,为了美化环境,他们还把自己家的六盆花献了出来,分别放在走廊的窗台上,还每天负责浇水。在她的呵护下,花开四处香。在环境美化和净化的过程中,随地仍碎纸的现象没有了,乱写乱画的现象没有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真正达到了创建文明楼道的目的。

xxx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成了她的职责。虽然她已经退休在家,但她始终不忘教育青少年的责任。他们老两口给社区中小学生讲了《中小 学生为什么不能喝酒》,指出了青少年正在长身体时期,喝酒容易伤身,影响健康,酒精刺激影响记忆力,使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喝酒过量使人失态,甚至干出 违法乱纪犯罪之事,葬送自己的前途。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党员叫xxx,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他们尽自己所能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用爱架起了邻里之间友谊的桥梁,用爱创建社区的和谐。用爱谱写^v^员争先创优新篇章。

个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篇五

今年31岁的^v^员***,现经营着4380亩土地,拥有迪尔9320t大马力(375)整地机车一台,654胶轮车一台和一个联户规模家庭农场,他会种地、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是北安垦区闻名的种地能手、十大杰出青年和格球山农场模范职工标兵。

***是格球山农场原十队的一名普通修理工,1998年开始组建家庭农场,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以一个现代农民的气魄和胆识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和人生价值。成为了全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在创业之初阻力非常大。妻子对他组建家庭农场不同意。当时对土地不信任,觉得种地风险很大。一些亲戚、朋友、同事也不理解,千方百计规劝他要谨慎从事,别吃两天包饭就瞎折腾。这些并没有动摇他创办家庭农场的信心和决心。

万事开头难。20xx年,想成立一个家庭农场需要承包一百垧地以上,还需要投入几十万元的资金。由于资金有限他就采取向亲戚朋友借,贷款等方式。把200多垧地种上了。然而老天不作美,在麦油收期间,连续20多天降雨,眼看着小麦站杆发芽,机车下不了地。大豆收获期间又赶上下雹子。亩产刚刚超过100多斤。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这次年轻的***却留下了辛酸的泪水。

经济的损失、精神上的压力并没有击垮年轻***,他决心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为了使家庭农场不断壮大,他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相信科学、依靠科学。20xx年他又贷款承包了290多垧地,同时又购买了一台纽荷兰110-90整地机车。准备大干一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他获得了大丰收,土地加机车共盈利8万余元。全家乐了。他的信心更加十足了。

规模家庭农场的成功,使***更加坚定信心,他一心扑在家庭农场的事业上,使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收入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是他并没有象葛朗台一样做守财奴,而是把赚来的钱绝大多数用在购买农机具和扩大种植面积上,自从扩大规模后在经营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帮助贫困职工发展生产,他每年都需要雇佣许多长工、短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董志平是比较贫困的工人,一无资金买车、二无资金承包土地,致富无门整天愁眉苦脸的。***一直在惦记他,他在纽荷兰机车买回来以后主动去找他,另外给他种150亩地,同时种地款全部由他来垫付,董志平听了非常高兴,当时就感谢再三,并表示一定好好干。当年董志平就收入一万多元,彻底的摆脱贫困。

四年来他积累帮扶贫困职工16人,垫付资金和用机车担保奶牛贷款达到18万元,从而使贫困职工摆脱贫困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在广大青年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发挥了一名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而今的***带领着他的规模家庭农场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步一步的向着和谐美好的小康目标迈进。

1984年,农村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杨德金从一个亲戚家里用一件“毛华达”的上衣换回了一棵桂花树,并试着用泥土埋枝法进行繁育,没想到一次性就繁育成功。第一批发展到500多棵,经过两、三年培育,以每株90元的价格卖得4万多元。这对于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村来说是一笔不可想象的收入。第一次销售苗木所得的4万多元,不仅为他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坚定了他发展的信心。他决心放手一搏,将他家里仅有的8亩耕地、责任山、自留山全部用来发展桂花树等苗木,甚至将已经受益的500多株柑桔树,挖起来出售给了别人,全部植上了绿化苗木,这样形成了70多亩的苗圃基地。

为适应市场的要求,他于20xx年注册成立了安诚绿化公司。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他又在猇亭区主干道旁,花20多万元购置了近500平方米的土地,建起了小别墅、停车场和绿化草坪,同时,还租了一块20亩的土地,承包经营了一块50亩的绿化苗木基地,栽植了40多个品种的绿化苗木。这样,他就从乡下打进城里,在城里有了自己的营业场所和苗圃基地,在城里落住了脚、扎下了“根”。

20xx年,公司承接了宜昌市万家花园、富连江、中级人民法院等几个知名企业和单位的绿化工程,其中中级人民法院的绿化改造工程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公司绿化工程业务发展到了武汉、天门等周边县、市、区,苗木远销到北京、浙江、湖南等8个省市。他又租用了20多亩农田用于发展从浙江、云南等地引进了名贵彩色树种,苗木基地达到了480亩、品种达到280多种、价值过600万元。

1992年,杨德金通过软磨硬泡说服葛洲坝集团的一位老总,给了一小段绿化工程让他做。工程虽然他是接下了,但心里却是忐忑不安,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接工程。于是,他吃、住在工地,最终保质保量完成了工程,用行动赢得了这位老总的信任。这位老总后来又主动给他介绍了好几个绿化工程,使他很快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2000年,他为伍家区“昌丰”公司栽植一棵皂夹树,时值高温,栽植的树难于成活,为了不失去公司信誉,他们采取了很多办法,最终获得了成功。虽然在栽植过程中亏了本,但是为公司争取了信誉。后来“昌丰”公司照顾了他15万平方米的绿化工程。现在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每年的绿化工程都在约二、三百万元左右,最大的一项工程多达15万平方米,工程造价近200万元。但对待每一项工程他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他设计、施工的东山花园小区绿化项目获得了“省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为市夷陵中学、中级人民法院设计施工的项目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在发展之初,杨德金的左邻右舍非常地不理解。看他尝到了甜头以后,乡亲们渐渐改变了看法,于是,他利用他自己的切身体会动员左邻右舍发展,并免费为他们提供幼苗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联系销路。乡亲们看到他真心实意地帮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胆子也大了。有几个年轻胆大的迅速加入了他的队伍。他公司现有的30多个员工大多都是当初和他一起闯市场、同甘共苦的兄弟和后辈。

他在承包工程中需要苗木时,都是优先收购周边邻居的苗木。在引导大家发展的基础上,还指导他们进一步拓展业务,带领他们出去学技术,搞推销,实地施工。原赵家湾村110多个农户,几乎户户植苗木、贩苗木,出售、贩卖苗木收入成了这个地方所有农户最大的收入来源。目前以赵家湾为中心,辐射带动茅家店、穿心店等周边村搞绿化的村民不少于300户,从事贩买贩卖的村民,已经成为一种常年务工的形式。他的邻居杨德才,在他的带动下96年开始做苗木生意,现在每年的纯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赵有华原来是一名民办教师,2000年才跟着他一起搞绿化,现在家里拥有了近20亩的基地,出售自己培育的苗木的同时还收购贩卖苗木,年纯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20xx年,他出资5万元,带动他赵家湾苗圃基地周围的农户一起共同出资硬化了到自家田头的公路,极大地方便了苗木运输。在他的家乡土城,知道他杨德金的人很少,但知道赵家湾的苗木的人很多,赵家湾已经成为了宜昌江南最大的苗木基地、成为了当地一块响当当的绿花劳务品牌。

近几年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宜昌的绿化公司大大小小不下数十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丰富品种、提升绿化档次,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杨德金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首先,他在观念上做到了超前更新。他是从土城赵家湾走出来的一个地道的农民,是实实在在的“泥腿子”,能一步步发展到今天,靠的是先进的理念和知识武装头脑。1987年,他在承接工程的过程中,他深感自己园林专业知识的缺乏,于是决心学习园林专业知识。主意已定,他不顾当时年龄偏大,跑到武汉学习大专园艺课程,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具备了园艺工程资质能力,获得了助理工程师的职称,为他以后创业打下了基础。他公司里的员工,虽然大多都和他一样是农民,但都经过了专业培训,具有相应的资质和相当的专业水平。其次,他坚持不断更新产品。从当初500棵桂花树到现在已发展到近200个品种的绿化苗木。近几年,他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有数十种。20xx年,他花巨资从浙江、成都等地引进了以“红”、“黄”为主体的彩色绿化品种,有红叶石楠、紫玉兰、彩色草等十多个品种,其中彩色草已投放市场,很受市场欢迎。现在,无论什么季节,当你走进他那片苗圃,都会看到满山遍野、错落有致、红绿相间、繁花似锦,鸟语花香,好像一片世外桃源。再次,他坚持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他做苗木生意二十年了,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培育、繁殖、养护的经验。如运用树木同科的原理嫁接繁殖名贵树种,已成功的在野樱桃树上嫁接日本樱花、在火炬树上嫁接海棠、在本地枫树上嫁接了红枫。这些技术上的创新不断充分利用了本地资源、变废为宝,而且大大降低了他的经营成本。

二十几年来,杨德金不断积极探索,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仅为他下一步拓展业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而且为帮助当地群众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子。20xx年,他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农村乡土拔尖人才”;20xx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首届区管优秀人才”; 20xx年2月,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劳务创业之星”;20xx年4月,被市政府表彰为“市劳动模范”;20xx年,被区委、区政府再次评为“区管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