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大班教案反思 大班教案比多少(优秀8篇)

时间:2023-10-14 17:34:09 作者:文锋 口号大全 比多少大班教案反思 大班教案比多少(优秀8篇)

教案的编写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学习以下幼儿园教案的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比多少大班教案反思篇一

多种数量不同的物体。每人一组物体。

一、游戏导入。

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它的'朋友们给它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老师扮演小兔,小朋友们扮演小兔的朋友,每人拿着一筐的东西。

二、幼儿用意义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1、小朋友们和旁边的同伴对应比较,看谁的东西多。

2、找朋友比较看和谁的一样多。

三、学习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

老师出示两种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小朋友们想办法,怎样就把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

可以将多出来的物体拿掉,也可以给少的再添加。

小朋友一直探讨。

比多少大班教案反思篇二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学习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1、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猫妈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2、基本活动:

(1)教师示范:

a、先给小猫排队

向幼儿说明要求,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b、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1―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

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让做得对做得好的幼儿上台来边做边讲

(4)巩固复习: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3、巩固复习:

(1)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2)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习操作过程

(3)“送猫宝宝回家” ――让幼儿把自己得作业放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材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比多少大班教案反思篇三

食糖也称蔗糖,是从甘蔗或甜菜加工得到的精制糖,在日常生活和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作甜味剂。我们对甜味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给人以愉悦享受的感觉。含糖食品种类繁多,风味诱人,很受欢迎。

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双糖,属于小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只对人体提供能量,别无其他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纯热能食物。糖摄入过多,一个可能是热能超过人体的需要,能量过剩,导致体重超重甚至肥胖;另一个可能是相对其他营养素摄入减少,造成不足甚至缺乏,这两者都会使机体摄入营养不均衡。糖只含酸性阴离子,在体内的分解中间产物如丙酮酸、乳酸都是酸性的,影响体液的酸碱性偏向酸性,形成酸性体质,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免疫能力下降,容易患病,影响骨骼健康,发生骨质疏松、血管硬化、血压上升,这些都对健康不利。酸性体质的儿童,烦躁多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影响学习。

甜蜜的生活不能没有糖,但也不能以付出健康为代价,各国的膳食指南都建议:要控制甜食,限制糖的消费,要适量。具体的量化方法有两种:

一种计算方式是糖提供的热能不超过人体一天总消耗热能的`10%,轻体力活动成年男性一天热能消耗为2400大卡,10%为240大卡,按1克糖产生4卡热能计算,一天摄入60克食糖是适宜的。

另一计算方式是根据体重,每公斤体重可以摄入1克食糖,这是指正常或标准体重,绝对不意味着肥胖的人可以多吃糖。60公斤重的成年人可摄入60克糖。

两种计算方法基本吻合,后者对儿童更方便,如15岁40公斤的儿童,一天吃糖应控制在40克以内。

除水果含有少量蔗糖外,天然食品含糖的很少。含糖食品都是人为添加的加工食品,如糖果、蜜饯、甜点、冷饮、休闲食品、饮料,特别是含糖饮料,糖的比例是10%,一瓶300毫升的饮料,就含蔗糖30克。对于儿童,要控制糖的摄入,主要在于饮料。回归自然,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是保护自身健康的好习惯。

比多少大班教案反思篇四

1、初步掌握书写顺序,学习书写数字1、2。

2、激发幼儿书写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1、2各一张。

引导幼儿说出:写数,1要从圆点开始,向箭头方向书写。老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数字1,让幼儿观察老师写数字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请小朋友到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一写。

出示两座小房子,谁知道两座小房子用数字几表示:谁会写数字2,请到黑板上写一写。请几名幼儿到黑板上自由书写。

老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数字2,让幼儿观察数字2的笔顺,老师写数字2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幼儿对照老师写的数字2先做书空练习,再在田字格里书写。

1、请小朋友说一说小鸟和松鼠各有几只,分别用数字几表示?

2、指导幼儿一起在画册上书写数字1、2。

比多少大班教案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尝试分享,懂得分享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乐意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皮影戏工具音乐小零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幼:想吃

师:每人一颗。味道好吗?开心吗?

幼:开心

师:你开心的时候会怎么做?

师:嗯,真有意思。刚才老师把彩虹糖给大家吃,这个我们可以把它叫做?

幼:分享

教师总结:原来分享一颗小小的彩虹糖能给大家打来这么多的快乐。最近我学了皮影戏表演,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请你坐在位置上安静的欣赏。

二、欣赏皮影故事

1.片段一

师:孩子们,你更喜欢故事里的谁?

幼:oo。

师:那你不喜欢谁?

幼:xx

师:他都没有好朋友跟他玩了,你们为什么还不喜欢他?

幼:因为他很自私,不愿意分享

师:那要怎么做你们才会喜欢他?

幼:把东西拿出来分享。

师:你平时有没有分享过?都是和谁分享的?

幼:好朋友、父母

师:你们觉得分享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幼:快乐、幸福……

师:非常好!

2.片段二

师:孩子们,刚才oo和xx分享了什么?

幼:oo把有趣的笑话分享给了xx

师:那你们觉得除了笑话,还有什么可以一起分享?

幼:好听的故事、好听的歌曲、好看的舞蹈等等

(请个别幼儿现场分享)

师:看来分享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3.片段三

师:那就让饶老师来告诉大家,不开心事就像是一个面包,如果我把这些不开心的事都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分享给你们,不开心的事就变得越来越小,心情就会一点一点的好起来。

师:下次如果碰到不开心的事,你们会怎么做?

幼:分享

师:那如果是一瓶快乐的彩虹糖,我分享给你们每人一粒,快乐就会变得越来越多。(师幼一起说)

师:那我们现在怎么样能让快乐变得更多一些?

师:很好,看来你们已经懂得分享的意义了

三、集体分享

师:刚才没有分享到的老师会不会不开心啊?

师:那我们得让他们开心起来,要不我们给所有的老师分享一个舞蹈吧。

比多少大班教案反思篇六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糖梅仙子》活泼、有趣的情绪。

2、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体验与同伴游戏及表演的乐趣。

3、能按节奏、较清晰地唱出歌词。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糖梅仙子”的音乐、图谱两幅、仙女棒一个、每个篮子放一些糖果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一,用故事引入活动,欣赏aba段。

教师: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从精灵王国来的糖梅仙子,昨天精灵国王过生日,我和小精灵们都去给国王庆祝,那里可热闹了,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日会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听!(教师徒手做动作,不唱,幼儿欣赏)

二、欣赏a段(教师出示糖果,唱出歌词)

三、出示图谱二,放音乐唱a段(教师点谱)

四、教师边请幼儿说边用唱的方式来引导。(送了几次糖果)

五、听a段音乐学做动作。

六、听a段音乐教师带幼儿站起来做动作。

七、接龙游戏“送糖果”每个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吃的糖,并用接龙的.方式游戏。如:糖梅仙子最爱苹果糖、苹果糖样样都喜欢,送给你。(第一名幼儿“送”给下一位同伴。)

八、听aba段音乐,站起来给朋友们送礼物。

九、出示图谱,教师指图谱,着重点出泡泡糖吹了几下。

十、学精灵国王吹泡泡糖。

2.听b段音乐,教师指图谱,幼儿做动作。你们想不想学精灵国王吹泡泡糖。

十一、完整感受音乐好玩吗?我这啊还有许多糖果,谁愿意把这些糖果送给更多的朋友?

十二、结束活动:送糖果。

比多少大班教案反思篇七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会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1、.娃娃图片

2、帽子、围巾、口罩

1、出示图片

师: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出门要带上帽子、围巾好口罩。

1师:图上有什么?(帽子和围巾)

有几顶帽子?(2顶帽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几条围巾?(3条围巾)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帽子和围巾哪个多?哪个少?

1、有几条围巾?(3)几只口罩?(2)

2、各用数字几来表示?

四、小朋友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位小朋友?(3)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有几只口罩?(3)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帮小朋友带上口罩。

比多少大班教案反思篇八

1、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买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学习7以内的加减运算。

2、学习用算式记录自己购买文具的过程。

3、能够积极参与购买文具的活动,清楚表达自己购物的过程及算式的含义。

1、“文具店”的场景图,见教学挂图。

2、剪下幼儿用书第9页的1~7的.数卡和加、减、等号,剪下幼儿用书第3页的7根雪糕娃娃棒图卡及第7页《时钟接龙卡。幼儿用书第29页《分分合合(三)》的操作材料,笔。

1、教师出示“文具店”场景图,请幼儿观察货架。

师: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每种文具的价钱是多少?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教师提出购物要求:到文具店买两种文具,说一说所买的两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多少?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幼儿边看场景图边进行“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的游戏。

3、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购买文具的事情。如买了2元钱的三角尺和5元钱的铅笔盒,一共需要7元钱。

4、引导幼儿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

师幼讨论: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把“买了2元钱的三角尺和5元钱的铅笔盒,一共需要7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5、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和符号表示的意义。

6、幼儿再次进行买文具活动并学习用算式进行记录。

7、鼓励幼儿两两结伴,先看算式记录卡,再讲述自己买文具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2、幼儿边看图边进行“还剩下多少钱”的游戏。

3、幼儿讲述自己用7元钱购买一种文具的事情。如用7元钱买了3元钱的钢笔,还剩下4元钱。

4、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

师幼讨论:用一道什么算式可以把“用7元钱买了3元钱的钢笔,还剩下4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5、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

6、幼儿再次进行买文具活动并学习用算式进行记录。

7、鼓励幼儿两两结伴,先看算式记录卡,再讲述自己买文具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1、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每个小朋友到文具店里买两样文具,算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用算式记录。

2、还剩多少钱?

师:每个幼儿用6元钱到文具店买一样文具,算算还剩多少钱?用算式记录。

3、雪糕娃娃排队。

师:按顺序为7个雪糕娃娃排队,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

4、时钟接龙。

师:将时钟接龙卡片按顺序首尾相连,接成一条长龙。

请个别幼儿介绍“一共需要多少钱”和“还剩下多少钱”的活动结果,集体评价。

区域活动:利用分点心、分水果的机会,引导幼儿说说“有几块饼干,吃掉几块,还剩几块?并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家园共育:请幼儿在家中经常利用生活中发生的小事情,出题让幼儿计算,如看图书、写字时,可以问问幼儿“我写了4行字,还有2行没有写,请你算算一共要写多少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