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年级北师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0篇)

时间:2023-09-24 23:42:06 作者:纸韵 口号大全 2023年二年级北师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北师大数学教学反思篇一

本课通过创设小动物郊游的情景,获取小动物有几只的数学信息,促使学生复习乘法的意义导入。通过说一说、填表格的方式探求三轮车的轮子有几个,感悟每多1辆车就是多一个3,探究三轮车的轮子可以用乘法算式解决,寻求解决几辆车有几个轮子的简便方法是利用口诀,进而学生编制3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的规律,获取口诀记忆的技巧。

在情景创设部分,利用小动物郊游的情景,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说出数学问题时,可以相关的引入说出数学信息,从如拉入主线部分。

说一说有几辆车有个轮子呈现三轮车有几辆,相应呈现出数字,降低学生说的难度。同时熟悉3个3个数,以及几个3的感悟。悬接下面填写表格2对应的几辆三轮车与几个几的关系降低难度。

表格2的重点是编制口诀,所以其余有几个几、乘法算式、口诀,适当的降低难度。例如:口诀可以写出前面的两个字,算式符号应该写出来,采用填空降低学生书写的时间。同时在写之前,教师先讲解,学生更明白。把这部分的时间降低,整节课更紧凑。

学生交流部分,口诀编制后,学生交换口诀,说说错误的口诀是什么,哪里错了,加强生生交流。培养生生交流能力,促进倾听能力的提高。

反馈部分,表格1、表格2的反馈都不足。表格1,学生的表达,教师没有进行有效处理。反应出学生算理的不清晰,进而说不好。

探索3乘法口诀规律时,应呈现出3的口诀,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找出规律。同时利用习题,加强对规律的运用。3的乘法口诀规律的探索应在学生大量朗读之前进行。口诀的记忆是在读、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有技巧的操作活动。口诀的记忆是种丰富的活动经验,不可舍弃,致使学生死记硬背。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问题解决部分教师注意学生思维表达的完整性,只有明晰算理。学习才是有效的活动。

今后加强以问题为主导的学习方式,通过一个个问题促使学习走向深入,促使知识不断内化。知识内化的过程是学习的重要过程。学习如何更好的追问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的本质特征,在语言表达上有长远的进步。

整节课中,缺乏整体调动学生情绪的主线。活动较少,教师评价不足,情绪感染力不强,不够新颖有趣。

:注重整体把握学生、教法、教材。多学习教师评价语言!

教学应该是拉着蜗牛走路,是需要慢动作的,让每个环节都处理的精致,紧密,每个环节都紧扣。

二年级北师大数学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由于课前准备的不充分有很多的不足:

1. 复习的时间过长,复习的顺序有误,应先复习20以内口算减法,在复习不退位减法,复习的内容较多,应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比如本节课用不到100以内的加法,教师就没有必要去复习,本节课加法的复习就是多余的,浪费时间。

2. 没有抓住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竖式计算51-36时,1-6不够减,在十位上退1为什么到个位上是10,还有一个是十位上为什么是4-3而不是5-3,在这一重点内容上没有抓住,首先就是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没有让孩子体会到十位上的1就是10个一。在总结的时候也是没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3. 第三节课听完尉主任的评课后又利用2.3的第四节的手工课又把摆小棒的过程从新的让学生感受了一下这个过程。在学生用1不够减的时候就去拿那一捆小棒,说用11减6=5,接下来我又像尉主任教的那样,追问学生为什么是11,学生说:一捆里有10根,十位上的一就是10个一。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了为什么是11。

4.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按照备课时的要求去做,做好课前的准备,上好每一节课。

二年级北师大数学教学反思篇三

本单元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

本单元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

2、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也应该教会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3、对大人来说“厘米”和“米”非常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体多出示一些长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体,进行多次感知。并且让他们多动手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课桌的长、宽、高,门窗的高度等,对学生日后填单位很有好处。

二年级北师大数学教学反思篇四

《约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约分及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方法,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是教学难点。在设计中,我首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数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求法。本课无需在此处多费时间,合理的知识迁移,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使知识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其次补充2、5、3的倍数练习。为学生熟练掌握约分方法做准备。

对学生来说,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不难,要熟练进行约分,关键在于能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公因数2、5、3等。而且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即判断分子、分母是否只有公因数1,如果只有公因数1,那么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如果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大于1的公因数,这个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判别2、5、3的倍数练习,为学生学习约分提供必要的扎实基础。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比较60/100与3/5比大小,引出了最简分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我以引导与点拨为主的方式进行,让全体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展示、交流、小结等活动,一步一步地从化简分数的具体过程中抽象出约分的概念。在讨论约分的方法时,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相互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和作法。鼓励方法的多样性:可以逐步约分,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数约分,然后再学习中自主选择最优的方法。在练习中,多问学生“为什么”,多让学生自己说想法,从而理解约分的方法和重点。这样学生掌握的更加牢固。

约分的知识实际上学生在理解上并不是太难的内容,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掌握的不理想。我个人觉得这主要还是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有很大的关系。约分的知识涉及到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相关知识。学生要对每个部分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后,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才能很好的掌握约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时,我觉得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基本上是能够理解约分的含义和掌握一般的方法,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约不完全。部分学生找公因数的速度较慢,找不全,不能正确判断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等,都是学生约分不好的主要原因。我觉得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纠正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约分的能力。

二年级北师大数学教学反思篇五

相当多的孩子在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在设计课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想给学生一个机会展示自己,教育学生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会背乘法口诀而不知道其意义和来源是不行的,应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5的口诀教学中是从算式入手来编制口诀,在这里想打破前一课时的教学顺序让孩子觉得新颖,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按照顺序并全部板书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学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对照算式和口诀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会恍然大悟,口诀原来于此处编制的。对于这种教学思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遗憾的是在引导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只问了一句你知道这些算式和口诀的关系吗?当学生还在愕然中便如蜻蜓点水般草草收场,此环节的教学在我的拉拽下学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诀所对应的算式,教学过程不算轻松而且也没有出现我想要的“大悟”。

老师说的没有错:知道自己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课堂上才会收放自如。在这一环节上虽然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没有想清楚通过怎么样做怎样引导才能达到这种目的,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在一节课上关键地方的成功与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话,在此时完全可以多花费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口诀和其对应的算式的相同与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诀多了一个乘号,算式是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口诀是中文大写,如果把算式中的乘号盖住的话就能得到其对应的乘法口诀,那么口诀的来源也显而易见了。想要学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学生“不悟”了。

多余处:为了使学生对口诀的结果记忆更加深刻,我安排了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摆出9个2,记得当时说出了4点要求。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

(2)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3)边摆边把14页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老师指出要求过多,不知学生是否听懂或记住。自认为四点要求条理清楚,之所以提出要求的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在做数学时有的放矢,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问题,而且在第三点提出后又恐担心学生不知道表格的意思,在黑板上理解了一下每一格所表示的含义。

欠虑处:在以往的口诀教学中还是比较注意口诀的记忆,比如独立背,男女生比赛,师生对口令各种形式加强记忆的密度,而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尤其是这节课一直在考虑口诀的准确性,认为刚学习第一节课,没有必要要求过高,一直在考虑犹豫的是是否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安排在本节课,至于口诀的强化与尽可能的人人参与到课堂中去的宗旨都给忽略了。

在这节课中顾及过多,想展示的也过多,反而顾此失彼,一些传统教学中的优点也给忽略了。

二年级北师大数学教学反思篇六

“算24点”是一节教学完乘法口诀表后的实践活动课。这节活动课主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玩扑克牌的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在“玩”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下面就谈谈这节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反思:

我先用三张牌来进行试算,让学生算24,让学生初步感知算24点的方法;接着我出四张牌,让学生算24。在活动过程中,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注意教给学生游戏活动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让他们在“玩”有组织,“玩”有目的,“玩”有方法,“玩”有收获。学生们玩得非常投入,兴致也非常得高。

四张牌算24点时,计算过程要复杂一些的。有必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而且四人小组每人从自己的牌里摸出一张,正好可以计算。借此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学生算完后,可以在小组里介绍自己的算法,大家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吸收,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分享,逐步增强合作的意识。

活动过程中,采用“想一想”、 “说一说”、“比一比”、“赛一赛”等形式,使单调的“玩扑克”游戏生动活泼,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形成团队协作的氛围。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用四张牌算24点,不像两张和三张牌那样往往只有一种方法,可能有好多方法。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唯一的。

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问题落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区里,只有难易适度的问题才更容易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当然,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尚需改进之处,有待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精益求精。

二年级北师大数学教学反思篇七

1、教学时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活跃。

3、加强了学生的书写要求,让每一个孩子在新学期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4、练习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1、小组活动效率不高,部分差生总当听众。

2、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把握不够好,有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

3、对学生学习的速度要求统一步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4、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1、进一步完善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2、努力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

3、加强差生辅导,尊重个别差异。

二年级北师大数学教学反思篇八

1.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把解决问题与学习乘法运算意义的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从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列乘法算式时,“4个2”中的4,“6个4”中的6和“3个3”中的第一个3是教学的关键,而对此学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列式过程中的想法,特别是从哪儿找到“4”“6”和“3”的,由学生讲给学生听,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引发对“1+2+3=6(人)”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对乘法运算意义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能自始至终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和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

动物聚会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到农场里参加小动物的聚会这一童话式的活动为主线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于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为切入点,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的特点及心理需求,因此从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就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进来,通过自已的观察、分析、思考,最后轻松自然地获取了知识,同时还在各种形式的节目中运用自已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玩中学”带来的无限快乐。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而且教师在问问题时,说得不够具体,孩子们表达自已的观点时有困难;尤其是在送礼物的那个环节中,许多孩子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导致后面的课堂纪律有点混乱,看来对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还有待加强。

二年级北师大数学教学反思篇九

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通过学习约分,不仅可以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计算打下基础。本课教学我是这样做的:

一、温顾互查。

唤起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数的整除中相关知识的回忆,为约分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自主尝试。

自学检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让全体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展示、交流、小结等活动,学生也在约分的探究学习中相互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三、启发点拨。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的启发引导从化简分数的具体过程中抽象出约分的概念。

四、分层练习。

通过各种练习题是学生加强对约分的理解与运用。

五、拓展练习。

课堂练习安排了针对性很强的练习题:全面了解学生对约分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总结。

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约分方法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约分方法的掌握水平。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北师大数学教学反思篇十

《看望老人》这一节课是我本学期参加学校富源杯初赛时教的教学内容。这一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得。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路线图,内容新,知识点多。为了充分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我出示自做的课件后,让学生观察看望老人这一情境图,了解图上各种建筑物的相互位置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距离,然后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可真多。如书店的北面是什么?书店的东面是什么?小明家的北面是什么?敬老院的西面是什么?敬老院的东面是什么?小明家离敬老院有多远?小刚家离敬老院有多远?谁家离敬老院最远?谁家离敬老院最近?小红要怎样走才能到敬老院?小明要怎样走才能到敬老院?小刚要怎样走才能到敬老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提问题,让听课的老师都有点不相信这是二年级的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他们夸张我班的学生真聪明。接着,我让学生通过思考,独立解决一些已学过的问题,另外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再小组合作解决,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我问:看望老人后,他们怎样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这时课堂上又一次沸腾起来,大家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我请了几位学生说说看,他们个个都说得很好。这时,刘青成同学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我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他说:我发现去敬老院的路与回来的路方向相反,距离不变。同学们听了,都觉得是这个理。我及时地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数学学习与其他的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经验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让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如第63页的小兔送信这一题的题目要求是:小兔给图中每只小动物送信,说出它的送信路线;送完信,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这是一道开放题,我没有规定小兔应先给谁送信,再给谁送信,最后给谁送信。我不把学生的思路框死,而是积极的促进学生思维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路线图,再根据自己画的路线图说一说,算一算小兔一共走了多少米。这样班级里就出现了好几种小兔送信的路线图。有的学生画出来的路线图是这样的:从小兔家出发向东走10米小熊家;再向东走5米,再向北走15米小松鼠家;再向西走15米,再向南走5米小猫家;再向东走5米,再向南走5米小猴家;再向南走5米,再向西走5米,小兔就到家了,这样小兔一共走了70米。而有的学生画出来的路线图是这样的:从小兔家出发往北走10米小猫家;再往北走5米,再往东走15米小松鼠家;再往南走15米,再往西走5米小熊家;再往北走5米,再往西走5米小猴家;再往南走5米,再往西走5米,小兔就回到了家;这样小兔一共也是走70米。其他的学生画出的路线图也都符合题意,但是,有的路重复走过,因此,算出来的结果有的是100米;有的是85米;有的是90米不管学生怎样画,只要画出来的路线图能把信都送到各只小动物的家,我都给予肯定。但是,我还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哪种走法最好?好在哪里?同学们一下子都能比较出来。这样,使学生知道,在数学学习中,什么是最优化的方案。

1、时间上按排就有些欠妥,因为我让学生看图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班上有33位学生,个个都想说,在这里花费的时间多一些,以至于后面时间不够用。

2、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没有说完整话,其意思是正确的,我就急于肯定他的答案也没有注意去纠正他应该说完整的话,养成说完整话的良好习惯。这一方面,我们教数学的可能都注意不到。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正,不断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