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专业17篇)

时间:2023-11-25 14:17:44 作者:碧墨 工作计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专业17篇)

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下面是一些教学计划编写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我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九义教材第五册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校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化计算方法。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习任何新知识的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化公式。

3、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没有的,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缺憾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也不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理清题意。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26+14+26+14=80(米)。

(2)26+26+14+14=80(米)。

(3)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1×2=2(米)8+2=10(米)。

d、4+1=5(米)5×2=10(米)。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厘米)。

b、25×4=100(厘米)。

(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概念,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一张,磁性小棒20根,10根作为长方形的长,10根作为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熟悉这个生活情景吗(篮球场)?今天我们先要研究一道和篮球场有关的问题。

1.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自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找得真仔细,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篮球场的两条。

长对应这个长方形的哪两条边(上篮球场的两条长闪烁)?

生:上下两条边。(教师拿表示长的磁性小棒摆在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上,并写上28米)。

师:那两条宽呢?(上篮球场的两条宽闪烁)。

生:左右两条边。(请学生上台拿表示宽的小棒摆到长方形上去,并写上15米)。

师: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其实也就是求这个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此时教师下去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让其把他的答案写在磁性小黑板贴上,然后请他带着自己的方法上台)。

(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还可以借助老师的小棒解释。)。

师:这四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四种。

师:为什么?

生:只需两步计算。

师:这也是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候经常采用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3)“练一练”。

那我们就用刚才的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吧?(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前两道)。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纠正。

2.正方形的周长。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果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出示“试一试”)。

师:请你们自己读题,并独立解决。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结果。

预设1:25×4=100(米)。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对)这里为什么要乘“4”?

生: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四边相等。

预设2:50+50+50+50=100(米)。

师:这样做对吗?(对)。

生:这样做太麻烦了。

生:边长乘4(教师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知识。(补充课题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比较归纳。

师: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相同:都是求四条边的和。

不同:长方形的周长是用一条边加一条宽,再用结果乘2;正方形的周长是用边长乘4。

1.快速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依次出示:

长方形:长6米,宽3米,周长()米。

长方形:长8c,宽4c,周长()c。

正方形:边长12分米,周长()分米。

长方形:长15,宽5,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

1、学科:数学。

2、学生课前准备:每名学生准备相同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卡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两个例题:例1,例2和做一做的题。例1是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例2是求正方形卡片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先量出边的长度,观察边的长度,发现边长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动笔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整节课围绕两张卡片需要彩带长短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新知识吗?

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再过几天,国庆节要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行的,一张是正方行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生自由猜)。

师: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其实,我们要比较“两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的长短”,就是要比较“两张卡片的一周的长”(用手演示指一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行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1,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

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生1:我先量出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然后用6+6+4+4算出周长是20厘米。

6+6+4+4=20(厘米)。

生2:我量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也是6厘米和4厘米。我用6×2算出两个长边的长度,然后用4×2算出两个宽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2+8,也等于20厘米。

6×2+4×2=20(厘米)。

生3:我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就是6+4=10厘米,因为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和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也就是10×2=20厘米。

(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1)`课件出示例2,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结合汇报,演示课件。

生1:我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8+8+8+8.。

8+8+8+8=32(厘米)。

生2:因为正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就是8×4.

8×4=32(厘米)。

(3)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3比较总结。

生: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些。

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

4`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

(1)计算一个长方形周长。

(2)计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

(3)计算拼成的正行的周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谈一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三、实践应用。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一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在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数学,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课一开始我以学生直观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为基础,用学生喜爱的搭积木作为活动的开始,通过描一描,从体上“分离”出面。学生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出三种基本的平面图形,通过分析和比较,将平面图形和相应的几何体进行对应,学生感受了面与体的联系。通过这一环节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把物体的面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过程,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名称。接下来让学生来分别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巩固这三个形体的特征及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下来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这些形状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分清体和面。通过交流、纠正让学生了解今天研究的是物体的一个面。引导学生在举例时能用规范的语言来回答。此环节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中,又通过围一围、画一画和涂一涂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三种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活动中人人参与,在活动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积累了对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学生先通过猜想,判断能否围成圆,在动手进行验证,让他们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是通过“围”图形,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区别时,有同学在钉子板上围出了个多边形,说围出了圆。这时,我就要告诉学生这不是圆,把多边形放大,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图形的边是直的,所以不是圆。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同时也加深了对圆的认识。

当然本课有些地方也不尽如人意,由于掌握学情不够,课堂节奏调控不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导致用长方体、正方体“画”图形,加深对“体”表面的认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一环节草草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慢慢改进自身的不足。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教学也是一样,学生的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的,让他们亲手去拼一拼、围一围、量一量,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识。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了操作尝试、观察对比、发现归纳等方法进行教学。

“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尝试围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后,分别求出它们要用多长的线,尝试感受“所有边长的总和”是指什么?继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求两个正方形物体的周长,让学生观察、对比,从而发现求正方形周长和的一般方法和简便方法。

如果学生能把概念、公式、方法等,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去发现和创造出来。那正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为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做到这一点。

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观点,我在课前准备了自制的课件、钉子板、尺子、正方形的硬纸,而学生准备好钉子板、橡皮筋、尺子等,为课堂教学作好充分的硬件的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计算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和结果,使学生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算,通过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的交流、讨论,让学生一起来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本节课始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体现了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

3、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

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4、本人在这节课教学中,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中,学生喜欢用4条边的和求周长,不习惯用(长+宽)×2=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听课老师也认为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我也不十分强调采用这公式,这就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在教学这一课时后,我对教学预设和课堂教学实际生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1、通过“摸”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让学生亲身体验体会平面和曲面。

2、通过“画”表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体会“面”是从“体”上剥离出来的。

3、通过“找”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进一步识别新认识的图形,体会“形”和“体”紧密联系。

4、通过“找”图中、教室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识别图形的能力,同时体会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5、通过“围”图形,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区别。

6、通过“数”图形,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7、通过再次用长方体、正方体“拼”图形,加深对“体”表面的认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总之,是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受形与体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比较理想的,能基本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环节:

(一)是学生在“摸”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时,能够一下子体会“平”的和“弯曲”的面的不同,因为在设计问题时,注意了有目的性地问,如“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弯曲的?”而不是问:“这个面是什么感觉?”以免学生的思考、回答没有方向性。

(二)是在长方体上“找”长方形时,长方体保持不动,学生能根据方位说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因为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如果长方体转动,就很难数清一共有几个长方形了。

(三)在“找”图中、教室中的长方形时,学生能发现“隐藏”的图形,如:书签中的小孔是圆的,手绢中有许多正方形的图案;能发现教室前面墙上的国旗是长方形的,教室门上的锁眼是圆,田字格是正方形的。。。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当然,这是在共同研究了其他老师的教学,发现问题后加以改进的,我觉得这种“一课多上”形式非常好,能使教师通过共同的讨论发现问题,并研究怎样解决问题,对提高教学水平有有很大的帮助。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是通过“围”图形,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区别时,有同学在钉子板上围出了个多边形,说围出了圆。看上去挺像圆的,这时,不应教师告诉学生这不是圆,应利用实物投影仪把那个多边形放大,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图形的边是直的,所以不是圆。除了在钉子板上围图形,还可以提供小棒“搭一搭”,通过更多的动手实践方式使学生加深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区别。相信通过自己动手搭图形,学生可以体验到用四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搭成正方形,用两根长的两根短的小棒可以搭成长方形,搭不成圆。

(二)由于语言不够精简,课堂节奏调控不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导致再次用长方体、正方体“画”图形,加深对“体”表面的认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一环节来不及完成。而这一环节我个人认为是很重要的。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展开讨论交流,发展学生的能力。

今后要在课堂语言上下工夫,教学设计要更紧凑,随着学生认识的层层深入,更细化“提问”和“操作”的目的性,更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缩小教学预设和课堂教学实际生成间的距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4.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会准确地测量并能正确地计算物体周长的方法。

教具、学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卷尺、直尺、绳子、一些图形的卡片等。

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为学校设计了美丽的花坛,并且想帮他们围上护栏,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采购员,为其中的两个花坛安装护栏(板书:小小采购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从图中找出信息。

2.要当小小采购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护栏周长多少米,需要多少钱)。

(1)出示8米。

4米。

(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教师用红色粉笔沿长方形的周长画一周。

(2)独立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在汇报时,说明自己的理由。

学生在汇报的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课件动画演示。

学生可能这样计算:8+4+8+4=24(米)。

长方形一周的长等于长加宽加长加宽,所以8+4+8+4=24(米)。

启发学生讨论:还可以怎么计算?

2×4+2×8=24(米)。

启发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想?

2×(8+4)=24(米)。

启发学生讨论、探索、参与知识的形成,不死记算法。

(3)引导学生比较算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觉得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8元/米的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

1.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订正。(两生板演)。

(一)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米,宽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出示本班同学的一张长方形的美术作品:

长4分米,宽2分米,给它裱上漂亮的边框,至少应该买多少边框材料呢?

请同学上台反馈,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周长的简便计算。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自主练习1、2题。

8+4+8+4=24(米)。

2×4+2×8=24(米)。

2×(8+4)=24(米)。

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24×8=192(元)。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58—60页。

教学目标:

3.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和阅读经验,提高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审视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正、长方形卡纸、钉子板。

教学流程:

一绘本阅读,感知特征。

同学们,今天老师也带来一本绘本《谁是四边形王国的王子》,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能感受阅读的快乐,数学的乐趣!

1.阅读绘本《四边形王国的王子》。

在遥远的北方有一个四边国,四边国里住着许多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它们快乐的生活着。

一天四边国里贴出了一张告示:“告示寡人已老,将在四边国内选拔人才,顺利通过所有考试的国民将成为王子并继承王位。国王”

第二天,粉色、黄色、紫色、蓝色、绿色、红色6个四边形的兴致勃勃来到皇宫脚下参加选拔比赛。士兵告诉它们:考试要过4扇门,顺利进入最后一扇门才能成为王子。(出示图形)。

第一扇门,“上下一样宽的四边形才能通过这扇门。”守门的士兵宣布,粉色四边形被淘汰了。

第二扇门,“不仅上下要一样宽,左右也要一样宽的图形才能进。”士兵们上下量量,左右量量,黄色四边形又伤心的`离开了。

第三扇门,守门的士兵又宣布“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才能通过。”这次,紫色和蓝色四边形也被挡在了门外。

终于到了最后一扇门,绿色和红色四边形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扇门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才能进入。”看,红色四边形脸上了开了花,而绿色四边形伤心的掉下了眼泪。

结果不说我们也知道,红色四边形见到了四边国的国王,国王宣布它就是四边国的王子—正方形。最后,正方形继承了王位,成为了四边国的国王。

2.揭题:从故事中我们知道正方形能成为王子,长方形能来到了最后一关,都是因为它们的边和角具有了一些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讨论,探究特征。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具有哪些特点呢?(板书:边角)。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独立思考:利用学具卡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把你的发现在卡片上做简要记录。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和方法。

(3)准备发言:小组代表要先在组内说一说,说清楚本组发现了哪些特点?怎么发现的?

2.小组操作探究。

3.交流反馈。

a长方形的有什么特点?你怎么知道的?(板书:4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b正方形呢?(板书: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

4.说练:a不看黑板内容,拿起你们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同桌互相说说它们的特征。

b再回过头看看这些图形为什么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三变式呈现,理解长、宽。

思考:如果要知道长方形4条边的长度,要量几条边的长度?为什么?正方形呢?

揭示:长方形两组对边中,通常把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长、宽、边长)。

指认:长、宽。

得出:长方形的长、宽和边的位置没关。

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说一说,量一量,填一填。

四辨析深入,梳理关系。

说: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长方形或正方形?

分:“4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四边图形进入“家”。

生辨析,对图形分类。

质疑:这是长方形的家,为什么正方形也能进入呢?

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建立集合圈:但正方形还是有别于长方形的,怎么办呢?

五动手创造,巩固新知(机动)。

现在我们来检验我们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围一围: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拼一拼:(1)“想想做做”第2题。

你能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3.画一画:“想想做做”第7题。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标出各。

边的长度。

说一说:你画了一个怎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六梳理总结,完善知识结构。

回顾知识: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四边王国中两个重要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回顾一下,你对它们有哪些了解。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

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

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汇报结果: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老师要给一张长5分米,宽3分米的照片做一个相框,需要多长的木条?

2、妈妈要给一块边长为8分米的正方形台布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探究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面积的变化规律: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和宽相等时(即正方形)面积最大。

所谓的等周问题:等周定理,又称等周不等式,是一个几何中的不等式定理,说明了欧几里得平面上的封闭图形的周长以及其面积之间的关系。其中的“等周”指的是周界的长度相等。等周定理说明在周界长度相等的封闭几何形状之中,以圆形的面积最大;另一个说法是面积相等的几何形状之中,以圆形的周界长度最小。

虽然等周定理的结论早已为人所知,但要严格的证明这一点并不容易。首个严谨的数学证明直到19世纪才出现。之后,数学家们陆续给出了不同的证明,其中有不少是非常简单的。

而将图形锁定在长、正方形上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对应的代数问题即所谓的.均值定理或均值不等式:算术平均数大于几何平均数。如果我们设长为a〉0,宽为b〉0,周长c=2(a+b),面积s=ab,我们有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等价于。

数学大厦中这么有趣和著名的问题居然出现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想到这些我不禁兴奋起来。作为教师我们怎么能轻易放过这样的数学教学素材,怎么能不让我们的学生亲自体验一下探究数学的乐趣,怎么能不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来体验数学的美。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这节课,但问题是毕竟面对三年级的学生,讲到什么程度,怎么教,教学目标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是我下一步要认真思考的。

学生已掌握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还有待提高,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独立探究规律的能力也有待增强。

a+b。

2≥ab(a+b2)2≥ab(a+b2)2=(c4)2。

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是: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0xx年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双基变为了四基即: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是双基的继承和超越,基本活动经验获得了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同等重要的地位。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有助于落实新课程的能力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性目标的及对学生应用意识、创性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1.探究发现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变化规律:周长一定,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和宽相等时,面积最大。

2.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等活动过程中,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渗透有序思考和数形结合思想。积累学生从事探索规律活动的经验。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引发思考—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几何解释—应用规律。

(一)故事激趣,以退为进。

导入:我们来先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著名的数学家,他小时候,要帮助爸爸放羊。羊渐渐越来越多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围这样一个羊圈,需要用多长的篱笆,(15+15+40+40=110)可爸爸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正当父亲感到为难的时候,小欧拉却向父亲说:“我能用10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比这个羊圈面积还大的羊圈。”

提问:你认为小欧拉的说法可行吗?预设1:围成正方形面积大。预设2:围成圆形面积最大。预设3:可以靠墙围面积大。

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来研究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导语:“100米”数太大了不好研究,我们先从较小的数据入手,认识清楚了研究透了,看看有什么规律,然后再来看这个问题。

出示题目:“用16米的篱笆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怎么围,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引导学生明确问题、分析条件、提出思路、规划方案。

提问:要围成什么图形?这里的16米是什么意思?怎样围,也就是要确定长方形的什么?

小结:周长的一半是长和宽的和,因为周长一定,所以长和宽的和也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长和宽的和是一定的。看来,我们只要确定了宽的长度,长也就知道了。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正确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图形:我们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看这些交通标志(点击课件),开火车说出它们的形状。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都是由一些图形构成的,现在让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图形的多姿多彩吧。

2、导入新课:老师还有很多的图形你们想办法把它们分类好吗说出你们这样分类的好处(生: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长方形、正方形特点。

(一)认识边的名称。

2、你认识这两个图形吗?

3、你还知道什么?(长、宽、边)。

1、请你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2、汇报:

(1)对折后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2)用直尺量,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3)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第80页做一做第1题。

请你在上面的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第80页做一做第2题。

3、练习十七第3——6题。

4、练习十七第8题。

四、总结。

五、作业。

练习十七第7题。

板书:

角:4个直角4个直角。

边:4条4条。

相对的边相等4条边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