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的发言稿(汇总5篇)

时间:2023-09-22 19:10:16 作者:雅蕊 活动总结 感动中国人物的发言稿(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感动中国人物的发言稿篇一

王娅生前致力于慈善事业30余年,通过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资助西部地区多名贫困学生。当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王娅放弃使用昂贵的化疗药物,将名下唯一房产无条件捐出,用作助学。今年2月16日,王娅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后,又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

任何时候都在替别人着想

“她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可是这些荣誉她却再也看不到了!”王娅的“发小”陈海兰轻声说道,“王娅离开我们已经快10个月了。”12月2日,记者随同陈海兰从西青区中北镇华亭丽园居委会领取了王娅去世后所获得的荣誉——第六届天津市道德模范证书、奖章、奖杯和绶带。

记者再次来到王娅生前居所时,门上还贴着过年的春联。打开房门,记者看到,屋内的'衣架上还挂着王娅的衣服,厨房的灶台上还放着她生前用过的粉色水杯,这一切都像是在等着主人回家,只有卧室内的台历上“定格”在了今年2月,再没有翻动过。

陈海兰向记者介绍了王娅生前手机里和友人的一些往来信息,其中一条信息的内容是,在她弥留之际,有朋友想去看望她,却被她婉拒了。“你们好好过春节,千万不要到我这来,你一定得答应我,我这挺好的,放心吧。我病了,让大家都没有过好春节,心里已经过意不去了,千万不要再来了。”陈海兰说,王娅总是这样,任何时候都在替别人着想。

在她生病期间,有受资助的学生也发来信息,想要给王娅寄一些特产,王娅回复说:“心意收下了,但是不能收你家乡的特产。请转告学子们,我只希望你们都有出息,希望你们对社会有贡献,并把爱心传递下去,相信你们能做到。”

让王娅精神带动更多人

白瑞刚告诉记者,甘肃、青海、河南、四川等地的19所助学定点学校为好人王娅投了票。“各个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被王娅的事迹深深打动着。虽然她生前为人低调,但是我们要懂得感恩,要把她的这种大爱展示出来,传递下去,让王娅精神带动更多人!”白瑞刚感慨道。

白瑞刚说,受到王娅助学事迹的感召,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联系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上学。让人感动的是,陈海兰将王娅生前留给她看病的10万元也捐给了基金会。王娅资助了7名中学生和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学生在天津上了大学。今后还会有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受到王娅的资助来天津上学,因为这是王娅生前的心愿!

感动中国人物的发言稿篇二

王娅,一个普通的名字,连日来在天津市民口中传颂。

王娅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电力退休职工,她致力慈善事业三十余载。今年2月16日,与胰腺癌抗争了11个月的她静悄悄地走了。在弥留之际,王娅听说资助的学生家里发生变故,不仅从治疗费里拿出2000元捐赠,还再一次和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签订了20万元的债权捐赠协议。2月20日,王娅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天津市红十字会向王娅的家属颁发了她公益路上获得的最后一张证书——《遗体捐献证书》,她成为今年天津市第十九位遗体捐献者。

王娅从1985年开始致力于慈善事业,30余年奉献爱心、捐款捐物,从西南旱灾、青海震灾、南方水灾、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处处都有她留下的爱心。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让王娅深受感动,随后她通过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资助西部地区多名贫困学生。去年3月,当66岁的王娅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放弃使用昂贵的化疗药物,却向基金会捐款3万元,更将名下唯一房产无条件捐出用作助学。

王娅在遗赠书里写道:“我一生行善,已将生前主要财产捐赠,帮助了很多贫困的孩子,而今卧于榻上,每念及此,终觉欣慰之至,此生无憾。”

感动中国人物的发言稿篇三

生活在和平的地区,永久想象不到原来还有这样1片土地,夹杂着战时留下的痕迹,年轻的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在从事着这片土地的扫雷工作。这是中国的土地,不能让它成心思危险,这也是人民生存的土地,1定要干干净净!

年轻的战士杜富国就是我国云南扫雷大队中的1名勇敢的战士!在他扫雷的生涯中,已不记得扫过了多少的雷,排除多少的危害。但是不幸还是降临了。在2018年的10月11日这天,同志们扫出了1颗雷,身为扫雷作业组组长的杜富国同志,让其他的同志退后,自己来进行着进1步的扫雷工作。但是在作业的进程中,这颗雷突然爆炸,杜富国同志也因此被炸毁了双腿和双脚。

当他被鲜血淋漓的抬出的时候,战士们都哭了,但是这位战士很坚强!在后期恢复进程的采访中得知,虽然家里人和医院和部队直到11月17日才告知他再也看不见光明的这个凶讯,但是这位战士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他很坚强,也从未后悔!更是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豪!

从事扫雷工作,是杜富国同志的选择!在2015年的时候,本来可以安心度过的服役期杜富国同志,在看到云南扫雷大队抽调人员参与扫雷工作时决然的决定报名了。在经过了1系列的培训和考核,他成了1名光荣的扫雷兵!能够参与扫雷工作,是他特别自豪的1件事情!乃至他还将自己的微信名字改成了“雷神”,这是对自己工作的1种崇敬之情!

是甚么让这样的1位年轻的战士选择了扫雷这条路?固然是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国家的1种使命感!这片土地是中国的土地,中国的土地就要是和平的、安全的!战争为这片土地留下了生存的隐患,会要挟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他义无返顾,带着崇高的理想和使命,进行着扫雷!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酷爱生活的中国人。犹如杜富国同志1样的中国扫雷兵们,为了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为了让这片中国的土地再次充满生机,凭仗着过硬的本领和英勇的精神,将这片雷区变成了人人都能到来的乐土!

生活在那里的1位老乡谈起来这些扫雷的战士们,不但感叹,过去由于这片雷区,虽然他已很谨慎翼翼了,但是还是前后两次炸伤了双腿,现在这些战士们将这片雷区清算干净了,他以后就能够安心的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生产和生活了!这位老乡每天都会来和战士们1起看看扫雷的情况,就在杜富国同志失事的那天,他也在现场,看到这1幕也是泣不成声!

有人或许会问,为何要扫雷?这是中国的领土!由于这片雷区的存在,我国的通商遭到影响、土地的耕种也难以播种、矿场资源也难以开采,对这片地区的巡查也遭到影响,这里是中国的边疆,由于这片雷区的存在,也可能成为安全的隐患,所以必须要扫!

以杜富国同志为代表的中国扫雷兵们,就是怀着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天都谨慎翼翼的进行着扫雷工作!这些战士们每天都游走在生死的边沿,即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他们,仍然接受着战时的考验!在这些战士的努力下,已扫清了300多平方米的雷场,中国仍有雷场需要进行清除,这些战士们仍然会继续讲扫雷工作进行下去,让中国边疆变得安全,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致敬这些扫雷兵们,我们会极致杜富国同志,会记住像杜富国同志1样奋战在扫雷1线的中国军人们!感谢你们为了祖国做出的如此大的奉献!

党人精神,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感动中国人物的发言稿篇四

“为公明白,为私糊涂,以此自勉”

彭士禄个性质朴无华,举手投足真性情,但是,做起科研却极为严谨。

“为公明白,为私糊涂,以此自勉。”彭士禄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他认为,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20世纪60年代,为了建立反应堆物理的计算公式,彭士禄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确立了计算公式,但仍没有把握确保反应堆在常态下安全受控。

当时,计算主要靠手摇计算器和计算尺,因理论值与实际值还有一定的差值,他们被迫做了1:1零功率试验,发现了误差,修正了公式,补添了近一倍的可燃毒物棒,保证了反应堆在常温下安全可控,把反应堆的“脾气”摸得清清楚楚。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退休职工郭勇钦佩地说:“彭老素有‘彭拍板’的美誉,是因为他牢牢掌握着实验数据,这是他大胆拍板的重要依据。”

彭士禄曾说,凡事有七分把握就“拍”了,余下三分通过实践去解决。科技人员最珍惜时间,时间是生命,是效益,是财富。有些问题只有尽快定下来,通过实践再看看,错了就改,改得越快越好,这比无休止的争论要高效得多。

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这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彭士禄在回忆录里写道,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难得糊涂。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是的,当彭士禄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后,他毅然将全部奖金100万港币捐献给组织,并要求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经组织多次说服后才同意命名为“彭士禄核动力创新奖”,奖励在核动力领域做出重要创新成就的年轻人。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语出戚继光《望阙台》,这也许是对彭士禄院士一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最真实的写照。

感动中国人物的发言稿篇五

榜样的力量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磨,反而因为它的伟大而历久弥新。12月5日,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评选进入投票阶段。连日来,我区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和魏德友夫妇的事迹感动了全国的网友,他们和我区各族干部群众一道踊跃为他们投下了神圣一票。截至12月25日19时30分,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得票315074票,魏德友夫妇得票2652261票,得票数分列20位候选人的第15名和第8名。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是新疆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的一名维吾尔族干部,被誉为“新疆焦裕禄”,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76岁的魏xx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的一名退休职工。52年来夫妇俩人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被誉为边境线上“活地图”。

当央视网公布了他们的故事和投票页面之后,网友纷纷留言和问候发起了一场向榜样致敬的行动。

网友“亲爱的小壁虎”说:“无数次踏雪访贫问苦,冒雨送救济粮款,关心孤寡老人、失学儿童……这些年来,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像一颗不会生锈的螺丝钉,依法公正廉洁办案,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新疆下雪了,爷爷奶奶注意保重身体!”“让我感动的不仅是守边,还有平淡而真实的陪伴和不离不弃!祝福爷爷奶奶!”“为老魏叔夫妇投上一票,向屯垦戍边的兵团人致敬!”投票、致敬、牵挂、嘘寒问暖……网友们自发的。这场向魏德友夫妇再致敬行动,让这个冬天一下子温暖起来。

兵团第九师宣传部部长李伟道说:“投老魏就是投新疆精神、兵团精神,就是在全国面前力挺大美新疆和真实的新强人。”

乌鲁木齐市居民林枫说:“他们在平凡中产生了不平凡的力量,这种力量震动了我,感动了我,促使我反思,使我有力量举起手为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和魏德友夫妇投票。”

网友新疆人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些人能够守护着精神的乐园,不得不为这些人的举动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