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借助信息化手段确保会议信息安全 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7篇)

时间:2023-06-01 19:37:41 作者:曹czj 工作计划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篇一

这次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是省政府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工信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xx年工作,确保“”开好局、起好步。省委省政府对经信发展高度重视,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多次听取经信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指示;明天上午,王军民副省长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努力开创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科学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根据省经信委党组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20xx年及“”工作回顾

20xx年是全省经信工作经受严峻考验,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经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工业经济和信息化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顺利完成了“”规划的目标任务,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生产和效益平稳较快增长。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5%,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25.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959.5亿元、利税8622.4亿元、利润5389.4亿元,分别增长26.6%、33.1%和37.5%。工业品产销率累计达98.5%。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6940家,比年初增加3383家。20xx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增长15%以上,利税、利润分别增长31%和36%。

——企业技术进步步伐加快。技改投资力度加大,1-11月,全省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079亿元,同比增长18.1%,分别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4%和33.4%。投资结构优化,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36.2%和29.2%。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600亿元、增长18%的目标能够实现。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成效明显,全年共组织实施省技术创新项目2539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769项、占30.3%,项目总投产率达85%。

——信息化建设有较大进展。1-11月,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84.9亿元,同比增长22.8%;软件业务收入完成802.6亿元,增长41.9%。信息化建设在政府、社会、工业等各领域不断深化,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超过25%,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得到加强。

——节能降耗取得扎实成效。前三季度,全省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62%,20xx年底我省能够如期完成“”降低22%的任务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7.2%。省千户重点耗能企业49项产品单耗指标中,有42项下降,实现节能量405.8万吨标准煤。

——煤电油运保障有力。推进电煤资源、运输方式和储备能力的全面拓展,1-11月,全省统调主力电厂完成电煤总调运量1.03亿吨,同比增长37%。发电、用电量较快增长,预计全年用电量3313亿千瓦时、增长12.6%,其中工业用电量2560亿千瓦时、增长11.2%;接受省外来电208亿千瓦时,增长2倍。成品油供应比较充足,销售汽油678万吨、柴油1089万吨,分别增长13%和4.8%。

回顾20xx年,全省经信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纵抓产业层次提升,横抓区域高地培育,产业升级步伐显著加快。推进工业调整振兴。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落实好省调整振兴规划意见,发挥省调整振兴联席会议作用,省市县和广大企业协同实施,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狠抓技术改造。1-11月,全省竣工技改项目9081项、同比增长9.5%;集中力量实施了千个重点项目,已有228个竣工投产;发布的20xx年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有效引导了技改资金投向。利用好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了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打造区域产业高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区域战略部署,引导高新技术、海洋装备、临港工业等聚集发展。集中力量扶持了威海等4市的7个重点产业集群,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首批培育认定了3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4个成功入选国家级示范基地。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40个重大示范项目,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扶持龙头物流企业,22家企业进入全国物流百强。推动物流标准化,制定了47项物流业地方标准,在33家单位开展了省级物流标准试点。20xx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可完成9.7万亿元,增长12%。

(二)打造高水平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有了新突破。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全省集中实施了31个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共投资6.7亿元;新认定1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光伏太阳能等16个行业技术中心。成功举办以加快工业设计发展为主题的全省产学研展洽会,达成合作协议310项,成交金额96.3亿元;与省科学院联合成立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开展战略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建立浙江大学山东技术转移中心,加强专题性交流合作。20xx年有192个产品成为国内和省内首台套技术装备,17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10个项目列入国家“核高基”和电子发展基金重大专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规划引导,认真贯彻省政府加快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发展的若干政策,落实好省20个新兴产业发展意见,培植新的增长点。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建立金融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项目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许多市也相应建立政策机制,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加强新兴产业产品推广应用,推动以用兴业。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实现新突破。新培育认定工业设计优秀产品118个,建立工业设计中心19家、工业设计示范单位6家。抓好质量和标准化工作。落实好省《加强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的实施意见》,企业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提升重点企业质量控制能力,18家企业通过国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初审。

(三)促大培小,创新企业管理,企业发展素质明显提升。大力推进管理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企业管理大会精神和《关于在全省企业中大力推广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意见》,召开三次大规模企业推广会,宣传推广六西格码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受到广大企业欢迎。实施管理创新活动,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培养60多个先进管理典型,促进了面上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加快大企业发展。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搞好大企业“五个带头”,加快发展步伐。1-11月,350户工业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2.7%、38.1%和29.1%。支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工、农、中、建、农信社五大金融机构综合授信500亿元,支持了2110个重点项目;启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通,省再担保集团和省建设银行贷款6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建设山东中小企业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省和17市均设立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指导意见,突出落实好停缓减的204项涉企收费项目,开展专项治理,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

(四)提升企业营销能力,国际国内市场一起抓,市场开拓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市场开拓年”活动。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入开拓市场扩大工业品销售的意见》,建立健全企业现代营销体系,召开全省工业企业开拓市场电视会议,对市场营销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实行政府引导、协会搭台、企业唱戏。开展“七个一”工程,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08个,参展参会企业达5万余户,签订产销、购销合同500亿元。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深入开展对非合作,拓展欧盟、港台交流合作渠道,举办10多项对外合作经贸活动,签署贸易投资合同、协议20项,合同金额达5.5亿美元。结合对口支援开拓市场。抓好产业援疆,编制了对口4县工业园区专项规划,先后5次组织185户企业赴喀什地区深入考察,组织山东黄金等10多家企业进行产业对接,产业合作初见成效。胜利完成北川工业园区建设,入驻企业34户,完成投资21.7亿元,其中山东企业25户、投资19.1亿元。高度重视援藏工作,一位委领导担任山东援藏干部总领队,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对口支援。

(五)狠抓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组织领导与监督考核。针对严峻节能形势,省和17市政府均成立了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指挥部,有效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节能预警调控,全省实施预警调控企业1087家,减少能耗1685万吨标准煤。加强各市、部门和重点企业节能责任落实,组织了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和督查。认真贯彻《山东省节能条例》,开展了千户企业节能专项监察和千家公共机构节电专项检查。扎实推进结构节能。搞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防止盲目建设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发展节约型产业,颁布实施山东省太阳能行业联盟标准,实施了一批太阳能集热应用项目;加快培育12个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组织实施国家节能项目87个、省节能项目200个,年可实现节能量380万吨标准煤。落实国家节能灯推广财政补贴政策,创建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示范村1000个,推广节能灯728万支。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全省获“节字标”证书1229张,比上年增加619张。搞好重点企业和行业节能。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44家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开展能源管理师制度试点,573人取得了能源管理师资格。组织开展能源审计,全面加强企业能耗监测分析。以水泥行业为重点,推动高耗能行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协调推进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强化建筑节能,全省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908万平方米,完工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面积1545万平方米。推进交通节能,组织112家企业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对省直116个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行了检查考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总结推广试点市、园区和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了100个示范单位,实施了100个重点项目,圆满完成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任务。实施以资源产出率为考核指标的循环经济统计试点,扎实抓好汽车零部件、办公信息设备和矿山机械再制造。积极推动清洁生产,出台了《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单位达468家。开展城市矿产、建筑废弃物、尾矿、餐厨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新组织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35家,全省主要工业固体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5.1%。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省共有14个行业的316户企业淘汰了落后产能,其中淘汰立窑水泥熟料产能2065.7万吨、炼铁330万吨、炼钢76.3万吨、焦炭247.7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六)壮大信息产业,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信息化助企活动,建成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综合服务平台以及轻工、纺织等9个行业子平台,5家企业入选国家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示范试点,点(企业)、线(行业)、面(地域)三级“两化”融合推进模式基本形成。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培育海尔、海信、浪潮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4家企业进入20xx年全国电子百强,9家企业进入软件百强;加快推进济南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建成应用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rfid服务平台、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等公共载体。稳步推进政府和社会信息化。扎实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活动,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协调推进三网融合工作,青岛进入国家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在德州等4市开展了第二批“无线城市”试点,正式启动社区信息普遍服务工程。出台了《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矿山安全传感网标准,启动实施一批物联网产业发展重大示范项目。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无线电管理。成立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建成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支援平台,规范电子认证服务市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试点稳步推进。进一步提升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水平,全面建成无线电技术设施三期工程,无线电检测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认可监督评审。加强无线电日常监测和干扰查处,月均开机监测2万多小时,圆满完成14次大型体育赛事、22个经贸活动、各类资格考试等重大任务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圆满完成网上世博工作。开通世博山东官方网站,建成山东网上体验馆、山东名特优企业和产品网络平台,编辑出版了网上世博综合推介电子读物。

(七)搞好运行监测,强化要素保障,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抓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测。建立分行业千户重点企业经济运行调度直报系统,推进经济运行调度信息化。加强经济运行态势调度分析,做好超前预测和预防,及时掌握结构调整、治理通胀等有关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和指导组织经济运行提供依据。加大煤电油运供应保障。实施省政府电煤储备30天战略,强化煤电互保,加强统调发电企业电煤储备考核,积极开拓海运煤通道、内陆电厂增用海运煤实现突破,加快解冻库、储煤场等设施建设,实行高速公路免收电煤通行费等支持政策,努力多储煤、多供煤。强化电力运行调度管理,不断完善有序用电方案,科学编制和充分发挥发电量计划的调控导向作用,完成以大代小替代电量356.2亿千瓦时,出台《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电力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集中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出台《山东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与中石化、中石油协同努力,及时缓解了柴油供应紧张形势。抓好重点行业管理。加强医药行业管理,搞好中药材基地建设,开展全省药品储备专项检查。出台《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出台《山东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规定》,加快推广散装水泥。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政策,加强钢铁、化工、建材和有色金属等行业的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加强化学品企业管理,配合国际禁化武组织进行了两次现场核查。推动茧丝绸行业技术输出,在广西、云南等地建立生产基地。

各级经信部门认真编制“”发展规划。省经信委承担了制造业、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现代物流业等3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同时,紧紧围绕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需要,编制了20个行业规划、30个专项规划,均已处于收尾阶段。各市县也都围绕自身发展实际,精心编制一系列发展规划,对指导和推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他方面,包括调查研究、经信宣传、协会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办学、认证鉴定等,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回顾“”,我省工业和信息化战线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保持年度均衡平稳增长、总量效益跃上新台阶的同时,产业升级取得可喜进展。五年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9、1.7和1.7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8%、比20xx年提高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比达34.7%、提高16.1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入2.6万亿元,更新改造设备110余万台(套),引进15万台(套)国外先进设备,建设2万条先进生产线。主要行业技术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比重由20xx年的40%提高到62.1%,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占比由32%提高到85%,1000立方以上炼铁高炉产能占比由33%提高到47%,120吨以上炼钢转炉产能占比由40%提高到45%,统调公用机组平均单机容量由18.9万千瓦提高到28万千瓦,十大造纸企业产能集中度由40%提高到58%,离子膜法烧碱产量占比由19.8%提高到37%,轮胎子午化率由18.9%提高到29.7%,钢材板管比由31.1%提高到42.4%,钢材薄板冷热比由30.3%提高到59.6%。累计淘汰落后水泥立窑熟料产能7595.8万吨、炼铁821.6万吨、炼钢527.3万吨、焦炭469.7万吨、造纸137.4万吨。机械、服装和家电行业中95%以上的企业推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近60%的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宽带互联网用户从234万户增加到912万户。

“”时期,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这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驻鲁单位、省各部门支持帮助下,全省经信战线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广大企业奋力拼搏、创新发展的结果。五年来,全省经信系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加深了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一是注重把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保障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注重发挥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迅速加强经济运行的组织领导,大力推进工业调整振兴,及时遏制了工业增幅快速下滑势头。二是注重把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有机结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把自主创新作为引领和支撑,大力打造高水平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强化产学研联合,集中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技术改造作为重要手段,集中改造提升关键薄弱环节,推动整个产业链条层次和水平的提高,促进工业经济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三是注重把市场开拓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提升企业发展素质。坚持企业外抓市场,内强管理,推进企业现代营销体系建设,实行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开拓市场并举,深入推进管理理念、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创新,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四是注重把技术节能与结构节能有机结合,增强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在强化节能目标责任的基础上,一方面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建设节约型产业体系;另一方面狠抓节能技术改造与节能技术产业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五是注重把发展信息产业与提升信息化水平有机结合,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坚持发展壮大信息产业和软件服务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政府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六是注重把机构改革与作风建设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服务水平。顺利完成经信系统机构改革,突出团结协作、务实高效、运转良好,加强机关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为基层和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依法行政、科学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和信息行业管理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发挥经信系统整体合力、协同发展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这些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改进和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时期,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全省经信系统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做了全面阐述,我们要加深对经信发展环境的认识,把握工作上的主动权。

从有利方面看:我们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一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新一轮调整,各国普遍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孕育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有利;二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投资和信贷资金将更多投向实体经济,重点向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等领域倾斜,进一步为我省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支持;三是我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为产业整合、萌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重大契机;四是我省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特别是经受住了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应对风险挑战、攻坚克难的经验和能力不断增强。

从困难和挑战看: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回升动力不强,经济不稳定因素较多,易发生突发性事件;二是近期央行连续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将对企业融资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工业增长方式仍较粗放;四是能源、原材料和初加工产业占比较大,能源消耗总量居各省市首位,节能任务仍十分艰巨;五是棉花、煤炭、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之外贸出口退税调整、国际贸易保护加剧、劳动力成本增大和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经营成本将大幅上升;六是煤炭价格上升,电煤供应不确定因素增多,电力供应保障任务艰巨。

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做好应对新风险的准备,努力把经济和信息化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0xx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突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切实做好节能减排、信息化建设和生产要素保障,加强企业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推进工业由大变强,确保“”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20xx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经济效益同步提高;技改投资完成8700亿元,增长15%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3.66%。

三、20xx年重点经信工作安排

(一)突出“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产业链完善、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手抓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优化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增强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条为重点,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产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制造业,巩固扩大传统产业优势;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围绕“四新一海”重点领域以及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认真落实规划、产业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一是全面落实各项规划。尽快完善出台全省工业和信息化“”规划,20xx年要迅速起步,抓紧实施,力争在推进产业升级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今年是实施三年调整振兴规划的最后一年,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新变化和技术发展新趋势,充分发挥调整振兴联席部门工作合力,下大力气抓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指导意见的落实,确保完成三年规划目标。

二是切实抓好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做好调整振兴规划项目与“”前期项目的衔接。对20xx年实施的千个重点项目、工业调整振兴项目,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实施好20xx年千个重点项目,特别是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广阔、对产业优化带动作用大的好项目,新兴产业项目要占整个盘子的50%以上。认真做好技改项目导向计划发布实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加强重大项目储备,为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增强发展后劲做好必要准备。切实发挥财政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优先保证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项目建设要遵循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提高投资效益。

三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推进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加快多式联运工程建设,提高现代物流一体化和专业化水平,力争20xx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增长12%,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3%,多种运输方式换算周转量增长8%以上。重点培育100户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综合物流企业,扶植50户专业化和一体化物流企业。继续抓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试点项目,打造山东物流品牌。

四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国家部署和20xx年我省淘汰任务,早安排、早落实、早见效。对列入今年淘汰计划的落后产能,确保9月底前关停,12月底前拆除主体设备和生产线。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淘汰工作可以超前一些,提高淘汰标准,扩大淘汰范围。发挥关闭中小企业补助专项资金作用,促进不符合环保、安全条件的小企业退出市场。

(二)突出自主创新,增强工业内生发展动力。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为契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强技术中心,推进开放式、市场化建设,加大投入,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创新能力。省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要保持在5%以上。加强与国家部委及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组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创新平台,新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充分发挥行业技术中心的辐射、技术传导和转移作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

二是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施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对行业共性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创新项目,以及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工艺、原材料、零部件研发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投入,加快实施。特别实施好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专项,鼓励支持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发与生产,实施好“核高基”和电子发展基金重大专项。全年实施省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项目2500项以上,重点突破100项产业共性、关键性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组织好20xx年全省产学研展洽会,加强紧密型产学研专题合作,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争取100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大力推进以“泰山学者”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企业与高校开展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以及实训基地的合作对接,新培育认定校企合作人才定向培养示范基地5家,新建省级企业实训基地155个、总数达到1000个。

三是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建立集创新成果、设计中心和产业集聚于一体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重点支持研发100个重大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培育30家工业设计中心,打造10个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四是抓好质量品牌建设。突出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以 机械、纺织、电子信息、汽车等行业为切入点,加快实施一批质量技术攻关项目,建立企业质量管理 控制和诚信体系。 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出台指导工业产品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培育区域性、行业性品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鼓励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三)突出市场开拓,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占足省内市场,多占省外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切实扩大工业产品销售,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广空间。

一是深入开展“市场营销年”活动。支持企业创新营销模式,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发现和培育市场,围绕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销售模式。表彰和奖励市场营销优秀企业和先进单位,推广市场营销优秀企业的先进做法,抓好典型带动和示范引导。开展市场营销培训,普及现代营销理论,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二是“多管齐下”开拓省外市场。以市县经信部门和行业协会为主,推动我省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名优新特消费品南下,大力开拓南方市场;推动机械、化工等长线产品北上,扩大华北和东北市场销售;推动建材、冶金行业西进,借助对口援疆机遇,支持钢材、矿山设备、工程机械、纺织服装等产业向喀什地区转移,深度开发新疆、中亚、西亚等市场。

三是抓好会展组织工作。继续组织好108个国内外会展,发挥会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商品消费,拉动工业生产。加强对品牌展会的引导培育,对各市、各行业协会组织和承办的优秀会展活动实行以奖代补,提高我省经信会展层次和规模。

四是“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开展对中东、非洲、东欧、拉美、西亚等市场的经贸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抓好对非洲有关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借助工业园区开拓新兴市场。

五是开展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加强虚拟终端市场建设,推动企业开展面向商家、面向客户的电子商务业务,通过网络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扩展和延伸品牌价值,提高经济效益。

(四)突出优化布局,推进工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把集中集约集聚发展作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打造区域定位明确、特色和规模优势突出、配套能力强的工业发展布局。

一是实施好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大区域带动战略,明确企业载体,找准突破方向,抓紧布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积极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突出青岛龙头地位,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抓住我省作为全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省的机遇,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推动全省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向高端发展。

二是加大管理创新。把加强企业管理作为应对通胀压力、加快企业集约发展的重要措施。继续深入贯彻省政府意见精神,大力推广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实施一批企业管理专项,把企业管理真正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组织好第二届山东省企业管理奖。进一步加大典型培育和先进管理方法推广,推动全省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是建设现代企业组织体系。重点工业企业要做好战略规划,加强风险防范,继续发挥“五个带头”作用,加快做强做大。20xx年,350户重点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税、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要保持在30%以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小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和特色产业提升四项计划,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等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我省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配套措施,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抓紧出台我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加快推进钢铁、机械、化工、煤炭等规模效益显著行业的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

四是加强产业集群和先进园区建设。实施产业集群壮大工程,重点围绕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16个行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建设好140个特色产业集群,力争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00个。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以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引导生产要素向先进工业园区聚集,新培育认定30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基地争取达到10家以上。

(五)突出节能降耗,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把节能降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内生动力。

一是巩固“”节能成果。突出抓好今年一季度的节能工作,防止高耗能产能快速释放和万元gdp能耗出现反弹。继续按照六项调控标准和“三不一对标一协商”原则,实施节能预警调控,建立常态化预警调控机制,促进高耗低效企业转型升级或关停淘汰。总结“”节能经验,研究提出节能长效措施。

二是强化节能目标责任。组织好“”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表彰奖励一批先进集体、企业、成果和个人。根据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市、省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完善节能执法体系和机制,增强节能执法能力。加强节能监察,依法处置违法用能行为。强化源头管理,抑制增量能耗,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三是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狠抓节能技术改造,推广节能低碳技术,以工业锅炉改造、换热技术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为重点,实施200个节能项目。以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实施100个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支持一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发展一批节能服务机构。公布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广目录,积极淘汰改造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加快节能产品认证,扩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范围,落实节能产品惠民政策。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培育20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100家节能环保骨干企业。

四是狠抓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实施能源管理师制度,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节能管理队伍,培训能源管理师3000人以上。加快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持续改进的企业节能机制。组织企业开展节能低碳行动、能效对标活动和能源审计,推广节能自愿协议,挖掘节能潜力。以建材、化肥、钢铁、有色等行业为重点,建设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推进节能标准化,制定一批节能标准和太阳能行业联盟标准。协调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民商等领域节能工作。发展绿色建筑,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发展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开展车船路港低碳行动。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五是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和重点项目“双百”工程。围绕废旧金属、废塑料、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建设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扩大再制造领域,发展汽车发动机、工程机械、机床、办公信息设备再制造。加快工业、建筑、餐厨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主要工业固体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5.3%以上。贯彻落实《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新增清洁生产自愿审核企业1000家。

(六)突出“两化”融合,全面提升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坚持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深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推动淄博建成全国重要的rfid、ic卡封装测试和生产基地,潍坊建成国家级电声器件产业园。加快发展软件产业,重点发展中间件、云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等软件产品。推动中国软件名城正式落户济南,大力支持青岛软件产业发展,打造一批软件产业名园区、名企业、名产品。进一步拓展山东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功能,逐步在工业、行业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实现服务。20xx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000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

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完善“两化”融合评估体系,积极开展企业自评估,指导中介机构开展行业评估。在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等优势行业,加快实施“四个一百”工程,争取培育各类中心100家。加快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完善10个市县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加快建成一批区域“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进一步深化农业、服务业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完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推广数字模拟、精准农业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网络增值、电子金融、数字传媒、专业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积极建设商贸、餐饮、旅游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业信息化水平。

三是加快政府和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共享平台,推动企业基础、空间地理、人口基础、宏观经济等信息共享。推行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加快科技防腐体系建设。推进教育科技、卫生医疗、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实施“无线城市”、城市居民“一卡通”等重点工程,增强信息化服务民生能力。健全各级国防信息动员机构,完善资源数据库建设,提高平战转换能力。

四是推动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发展。扎实推进青岛国家级试点,建设省级集成播控平台,加快省级试点步伐,初步建立起我省三网融合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组建三网融合产业联盟,加快发展相关产业。深入贯彻《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实施“5412工程”,加快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开展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实现物联网发展新突破。加快发展基于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的信息服务业,整合各类资源,扩大后续增值服务规模。

五是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无线电管理水平。发挥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作用,统筹全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行信息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加强信息安全检查和技术监测,加大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合理规划配置无线电频谱资源,完善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加强无线电台站管理和日常无线电监测,及时查处无线电干扰,强化专用频率保护、军地配合和国际协调,做好重大任务无线电安全保障。

(七)突出监测保障,切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协调指导,超前把握经济走势,及时协调解决煤电油运等重大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测。抓好行业重点企业及重点产品的直报调度系统建设,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区域经济的监测分析,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工业经济的影响,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及时协调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抓好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超前安排好春节生产,加强情况调度,努力实现良好开局。

二是提高要素保障能力。继续实施电煤储备30天战略,加大电煤储备目标考核,兑现发电量奖励政策,进一步提高全省统调电厂电煤储备水平。落实省内外电煤资源,铁路、公路、海上多渠道加大电煤调入。各市要加强煤电运组织协调,保障地方发电企业电煤供应。加强煤炭经营市场管理,维护煤炭经营秩序。加强成品油管理,及时掌握供应和价格动态,加强生产和调运,确保市场供应。强化信贷支持,鼓励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解决资金需求。

三是强化电力运行管理。加强对电力生产供应的日调度、周预测和月分析,积极做好电力生产调度、组织协调和考核管理,超前组织好夏季、冬季用电高峰和重大活动、节日期间以及薄弱地区的电力运行和供需衔接。坚持完善差别发电量计划管理,充分发挥在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节能减排方面的调控导向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做好《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的宣贯和配套法规政策的制定,加强执法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电力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抓好应急保障工作。不断完善经信系统应急保障预案和工作联系机制,落实工业应急物资的生产能力调查和重要物资生产储备,做好应急时期重要生产和生活物资的生产协调、紧急调度和运输保障。积极引导企业及时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减少因灾损失。

(八)突出高效服务,进一步提高经信系统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提高素质,树立形象,为不断实现经信工作新突破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强学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行家里手。把学习的着眼点放到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上来,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到工作成效上来。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年初,全省经信系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重大调研部署,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组织开展全面深入的专题调研,认真研究新情况、谋划新思路、提出新措施、推进新发展。加大经信工作宣传力度,总结经验,推广先进,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三是加强立法执法。强化立法和依法行政意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重点围绕企业权益保护、电子签名认证、循环经济发展、软件产业促进、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搞好立法调研和草案起草。进一步加强经信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训,树立依法行政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行业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效率和协调办公服务能力。

四是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各级经信部门要坚持贴近基层、贴近实际,深入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真实情况,研究采取有效实施行业管理的政策措施。各行业协会、直属单位要发挥贴近行业、熟悉行业和专家队伍的优势,多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加强行业基础管理,完善行业统计体系;切实维护企业权益,加强行业自律。各高职学院要面向工业化、信息化,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五是加强作风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巩固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努力把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充分发扬勤勉敬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经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风清气正、高效廉洁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20xx年是“”开局之年,做好经信工作,事关大局,事关长远。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创新实干,促进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献礼!

元旦刚过、春节将至。在此,向大家致以节日问候,祝大家新年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篇二

这次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是省政府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工信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xx年工作,确保“”开好局、起好步。省委省政府对经信发展高度重视,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多次听取经信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指示;明天上午,王军民副省长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努力开创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科学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根据省经信委党组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20xx年及“”工作回顾

20xx年是全省经信工作经受严峻考验,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经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工业经济和信息化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顺利完成了“”规划的目标任务,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生产和效益平稳较快增长。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5%,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25.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959.5亿元、利税8622.4亿元、利润5389.4亿元,分别增长26.6%、33.1%和37.5%。工业品产销率累计达98.5%。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6940家,比年初增加3383家。20xx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增长15%以上,利税、利润分别增长31%和36%。

——企业技术进步步伐加快。技改投资力度加大,1-11月,全省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079亿元,同比增长18.1%,分别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4%和33.4%。投资结构优化,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36.2%和29.2%。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600亿元、增长18%的目标能够实现。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成效明显,全年共组织实施省技术创新项目2539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769项、占30.3%,项目总投产率达85%。

——信息化建设有较大进展。1-11月,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84.9亿元,同比增长22.8%;软件业务收入完成802.6亿元,增长41.9%。信息化建设在政府、社会、工业等各领域不断深化,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超过25%,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得到加强。

——节能降耗取得扎实成效。前三季度,全省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62%,20xx年底我省能够如期完成“”降低22%的任务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7.2%。省千户重点耗能企业49项产品单耗指标中,有42项下降,实现节能量405.8万吨标准煤。

——煤电油运保障有力。推进电煤资源、运输方式和储备能力的全面拓展,1-11月,全省统调主力电厂完成电煤总调运量1.03亿吨,同比增长37%。发电、用电量较快增长,预计全年用电量3313亿千瓦时、增长12.6%,其中工业用电量2560亿千瓦时、增长11.2%;接受省外来电208亿千瓦时,增长2倍。成品油供应比较充足,销售汽油678万吨、柴油1089万吨,分别增长13%和4.8%。

回顾20xx年,全省经信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纵抓产业层次提升,横抓区域高地培育,产业升级步伐显著加快。推进工业调整振兴。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落实好省调整振兴规划意见,发挥省调整振兴联席会议作用,省市县和广大企业协同实施,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狠抓技术改造。1-11月,全省竣工技改项目9081项、同比增长9.5%;集中力量实施了千个重点项目,已有228个竣工投产;发布的20xx年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有效引导了技改资金投向。利用好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了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打造区域产业高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区域战略部署,引导高新技术、海洋装备、临港工业等聚集发展。集中力量扶持了威海等4市的7个重点产业集群,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首批培育认定了3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4个成功入选国家级示范基地。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40个重大示范项目,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扶持龙头物流企业,22家企业进入全国物流百强。推动物流标准化,制定了47项物流业地方标准,在33家单位开展了省级物流标准试点。20xx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可完成9.7万亿元,增长12%。

(二)打造高水平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有了新突破。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全省集中实施了31个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共投资6.7亿元;新认定1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光伏太阳能等16个行业技术中心。成功举办以加快工业设计发展为主题的全省产学研展洽会,达成合作协议310项,成交金额96.3亿元;与省科学院联合成立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开展战略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建立浙江大学山东技术转移中心,加强专题性交流合作。20xx年有192个产品成为国内和省内首台套技术装备,17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10个项目列入国家“核高基”和电子发展基金重大专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规划引导,认真贯彻省政府加快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发展的若干政策,落实好省20个新兴产业发展意见,培植新的增长点。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建立金融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项目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许多市也相应建立政策机制,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加强新兴产业产品推广应用,推动以用兴业。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实现新突破。新培育认定工业设计优秀产品118个,建立工业设计中心19家、工业设计示范单位6家。抓好质量和标准化工作。落实好省《加强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的实施意见》,企业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提升重点企业质量控制能力,18家企业通过国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初审。

(三)促大培小,创新企业管理,企业发展素质明显提升。大力推进管理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企业管理大会精神和《关于在全省企业中大力推广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意见》,召开三次大规模企业推广会,宣传推广六西格码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受到广大企业欢迎。实施管理创新活动,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培养60多个先进管理典型,促进了面上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加快大企业发展。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搞好大企业“五个带头”,加快发展步伐。1-11月,350户工业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2.7%、38.1%和29.1%。支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工、农、中、建、农信社五大金融机构综合授信500亿元,支持了2110个重点项目;启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通,省再担保集团和省建设银行贷款6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建设山东中小企业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省和17市均设立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指导意见,突出落实好停缓减的204项涉企收费项目,开展专项治理,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

(四)提升企业营销能力,国际国内市场一起抓,市场开拓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市场开拓年”活动。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入开拓市场扩大工业品销售的意见》,建立健全企业现代营销体系,召开全省工业企业开拓市场电视会议,对市场营销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实行政府引导、协会搭台、企业唱戏。开展“七个一”工程,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08个,参展参会企业达5万余户,签订产销、购销合同500亿元。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深入开展对非合作,拓展欧盟、港台交流合作渠道,举办10多项对外合作经贸活动,签署贸易投资合同、协议20项,合同金额达5.5亿美元。结合对口支援开拓市场。抓好产业援疆,编制了对口4县工业园区专项规划,先后5次组织185户企业赴喀什地区深入考察,组织山东黄金等10多家企业进行产业对接,产业合作初见成效。胜利完成北川工业园区建设,入驻企业34户,完成投资21.7亿元,其中山东企业25户、投资19.1亿元。高度重视援藏工作,一位委领导担任山东援藏干部总领队,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对口支援。

(五)狠抓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组织领导与监督考核。针对严峻节能形势,省和17市政府均成立了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指挥部,有效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节能预警调控,全省实施预警调控企业1087家,减少能耗1685万吨标准煤。加强各市、部门和重点企业节能责任落实,组织了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和督查。认真贯彻《山东省节能条例》,开展了千户企业节能专项监察和千家公共机构节电专项检查。扎实推进结构节能。搞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防止盲目建设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发展节约型产业,颁布实施山东省太阳能行业联盟标准,实施了一批太阳能集热应用项目;加快培育12个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组织实施国家节能项目87个、省节能项目200个,年可实现节能量380万吨标准煤。落实国家节能灯推广财政补贴政策,创建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示范村1000个,推广节能灯728万支。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全省获“节字标”证书1229张,比上年增加619张。搞好重点企业和行业节能。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44家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开展能源管理师制度试点,573人取得了能源管理师资格。组织开展能源审计,全面加强企业能耗监测分析。以水泥行业为重点,推动高耗能行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协调推进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强化建筑节能,全省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908万平方米,完工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面积1545万平方米。推进交通节能,组织112家企业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对省直116个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行了检查考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总结推广试点市、园区和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了100个示范单位,实施了100个重点项目,圆满完成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任务。实施以资源产出率为考核指标的循环经济统计试点,扎实抓好汽车零部件、办公信息设备和矿山机械再制造。积极推动清洁生产,出台了《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单位达468家。开展城市矿产、建筑废弃物、尾矿、餐厨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新组织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35家,全省主要工业固体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5.1%。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省共有14个行业的316户企业淘汰了落后产能,其中淘汰立窑水泥熟料产能2065.7万吨、炼铁330万吨、炼钢76.3万吨、焦炭247.7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六)壮大信息产业,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信息化助企活动,建成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综合服务平台以及轻工、纺织等9个行业子平台,5家企业入选国家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示范试点,点(企业)、线(行业)、面(地域)三级“两化”融合推进模式基本形成。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培育海尔、海信、浪潮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4家企业进入20xx年全国电子百强,9家企业进入软件百强;加快推进济南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建成应用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rfid服务平台、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等公共载体。稳步推进政府和社会信息化。扎实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活动,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协调推进三网融合工作,青岛进入国家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在德州等4市开展了第二批“无线城市”试点,正式启动社区信息普遍服务工程。出台了《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矿山安全传感网标准,启动实施一批物联网产业发展重大示范项目。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无线电管理。成立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建成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支援平台,规范电子认证服务市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试点稳步推进。进一步提升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水平,全面建成无线电技术设施三期工程,无线电检测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认可监督评审。加强无线电日常监测和干扰查处,月均开机监测2万多小时,圆满完成14次大型体育赛事、22个经贸活动、各类资格考试等重大任务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圆满完成网上世博工作。开通世博山东官方网站,建成山东网上体验馆、山东名特优企业和产品网络平台,编辑出版了网上世博综合推介电子读物。

(七)搞好运行监测,强化要素保障,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抓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测。建立分行业千户重点企业经济运行调度直报系统,推进经济运行调度信息化。加强经济运行态势调度分析,做好超前预测和预防,及时掌握结构调整、治理通胀等有关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和指导组织经济运行提供依据。加大煤电油运供应保障。实施省政府电煤储备30天战略,强化煤电互保,加强统调发电企业电煤储备考核,积极开拓海运煤通道、内陆电厂增用海运煤实现突破,加快解冻库、储煤场等设施建设,实行高速公路免收电煤通行费等支持政策,努力多储煤、多供煤。强化电力运行调度管理,不断完善有序用电方案,科学编制和充分发挥发电量计划的调控导向作用,完成以大代小替代电量356.2亿千瓦时,出台《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电力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集中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出台《山东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与中石化、中石油协同努力,及时缓解了柴油供应紧张形势。抓好重点行业管理。加强医药行业管理,搞好中药材基地建设,开展全省药品储备专项检查。出台《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出台《山东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规定》,加快推广散装水泥。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政策,加强钢铁、化工、建材和有色金属等行业的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加强化学品企业管理,配合国际禁化武组织进行了两次现场核查。推动茧丝绸行业技术输出,在广西、云南等地建立生产基地。

各级经信部门认真编制“”发展规划。省经信委承担了制造业、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现代物流业等3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同时,紧紧围绕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需要,编制了20个行业规划、30个专项规划,均已处于收尾阶段。各市县也都围绕自身发展实际,精心编制一系列发展规划,对指导和推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他方面,包括调查研究、经信宣传、协会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办学、认证鉴定等,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回顾“”,我省工业和信息化战线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保持年度均衡平稳增长、总量效益跃上新台阶的同时,产业升级取得可喜进展。五年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9、1.7和1.7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8%、比20xx年提高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比达34.7%、提高16.1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入2.6万亿元,更新改造设备110余万台(套),引进15万台(套)国外先进设备,建设2万条先进生产线。主要行业技术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比重由20xx年的40%提高到62.1%,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占比由32%提高到85%,1000立方以上炼铁高炉产能占比由33%提高到47%,120吨以上炼钢转炉产能占比由40%提高到45%,统调公用机组平均单机容量由18.9万千瓦提高到28万千瓦,十大造纸企业产能集中度由40%提高到58%,离子膜法烧碱产量占比由19.8%提高到37%,轮胎子午化率由18.9%提高到29.7%,钢材板管比由31.1%提高到42.4%,钢材薄板冷热比由30.3%提高到59.6%。累计淘汰落后水泥立窑熟料产能7595.8万吨、炼铁821.6万吨、炼钢527.3万吨、焦炭469.7万吨、造纸137.4万吨。机械、服装和家电行业中95%以上的企业推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近60%的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宽带互联网用户从234万户增加到912万户。

“”时期,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这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驻鲁单位、省各部门支持帮助下,全省经信战线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广大企业奋力拼搏、创新发展的结果。五年来,全省经信系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加深了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一是注重把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保障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注重发挥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迅速加强经济运行的组织领导,大力推进工业调整振兴,及时遏制了工业增幅快速下滑势头。二是注重把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有机结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把自主创新作为引领和支撑,大力打造高水平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强化产学研联合,集中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技术改造作为重要手段,集中改造提升关键薄弱环节,推动整个产业链条层次和水平的提高,促进工业经济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三是注重把市场开拓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提升企业发展素质。坚持企业外抓市场,内强管理,推进企业现代营销体系建设,实行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开拓市场并举,深入推进管理理念、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创新,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四是注重把技术节能与结构节能有机结合,增强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在强化节能目标责任的基础上,一方面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建设节约型产业体系;另一方面狠抓节能技术改造与节能技术产业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五是注重把发展信息产业与提升信息化水平有机结合,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坚持发展壮大信息产业和软件服务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政府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六是注重把机构改革与作风建设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服务水平。顺利完成经信系统机构改革,突出团结协作、务实高效、运转良好,加强机关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为基层和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依法行政、科学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和信息行业管理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发挥经信系统整体合力、协同发展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这些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改进和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时期,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全省经信系统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做了全面阐述,我们要加深对经信发展环境的认识,把握工作上的主动权。

从有利方面看:我们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一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新一轮调整,各国普遍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孕育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有利;二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投资和信贷资金将更多投向实体经济,重点向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等领域倾斜,进一步为我省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支持;三是我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为产业整合、萌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重大契机;四是我省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特别是经受住了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应对风险挑战、攻坚克难的经验和能力不断增强。

从困难和挑战看: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回升动力不强,经济不稳定因素较多,易发生突发性事件;二是近期央行连续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将对企业融资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工业增长方式仍较粗放;四是能源、原材料和初加工产业占比较大,能源消耗总量居各省市首位,节能任务仍十分艰巨;五是棉花、煤炭、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之外贸出口退税调整、国际贸易保护加剧、劳动力成本增大和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经营成本将大幅上升;六是煤炭价格上升,电煤供应不确定因素增多,电力供应保障任务艰巨。

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做好应对新风险的准备,努力把经济和信息化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0xx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突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切实做好节能减排、信息化建设和生产要素保障,加强企业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推进工业由大变强,确保“”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20xx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经济效益同步提高;技改投资完成8700亿元,增长15%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3.66%。

三、20xx年重点经信工作安排

(一)突出“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产业链完善、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手抓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优化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增强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条为重点,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产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制造业,巩固扩大传统产业优势;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围绕“四新一海”重点领域以及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认真落实规划、产业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一是全面落实各项规划。尽快完善出台全省工业和信息化“”规划,20xx年要迅速起步,抓紧实施,力争在推进产业升级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今年是实施三年调整振兴规划的最后一年,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新变化和技术发展新趋势,充分发挥调整振兴联席部门工作合力,下大力气抓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指导意见的落实,确保完成三年规划目标。

二是切实抓好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做好调整振兴规划项目与“”前期项目的衔接。对20xx年实施的千个重点项目、工业调整振兴项目,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实施好20xx年千个重点项目,特别是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广阔、对产业优化带动作用大的好项目,新兴产业项目要占整个盘子的50%以上。认真做好技改项目导向计划发布实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加强重大项目储备,为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增强发展后劲做好必要准备。切实发挥财政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优先保证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项目建设要遵循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提高投资效益。

三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推进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加快多式联运工程建设,提高现代物流一体化和专业化水平,力争20xx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增长12%,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3%,多种运输方式换算周转量增长8%以上。重点培育100户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综合物流企业,扶植50户专业化和一体化物流企业。继续抓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试点项目,打造山东物流品牌。

四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国家部署和20xx年我省淘汰任务,早安排、早落实、早见效。对列入今年淘汰计划的落后产能,确保9月底前关停,12月底前拆除主体设备和生产线。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淘汰工作可以超前一些,提高淘汰标准,扩大淘汰范围。发挥关闭中小企业补助专项资金作用,促进不符合环保、安全条件的小企业退出市场。

(二)突出自主创新,增强工业内生发展动力。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为契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强技术中心,推进开放式、市场化建设,加大投入,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创新能力。省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要保持在5%以上。加强与国家部委及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组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创新平台,新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充分发挥行业技术中心的辐射、技术传导和转移作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

二是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施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对行业共性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创新项目,以及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工艺、原材料、零部件研发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投入,加快实施。特别实施好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专项,鼓励支持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发与生产,实施好“核高基”和电子发展基金重大专项。全年实施省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项目2500项以上,重点突破100项产业共性、关键性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组织好20xx年全省产学研展洽会,加强紧密型产学研专题合作,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争取100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大力推进以“泰山学者”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企业与高校开展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以及实训基地的合作对接,新培育认定校企合作人才定向培养示范基地5家,新建省级企业实训基地155个、总数达到1000个。

三是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建立集创新成果、设计中心和产业集聚于一体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重点支持研发100个重大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培育30家工业设计中心,打造10个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四是抓好质量品牌建设。突出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以 机械、纺织、电子信息、汽车等行业为切入点,加快实施一批质量技术攻关项目,建立企业质量管理 控制和诚信体系。 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出台指导工业产品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培育区域性、行业性品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鼓励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三)突出市场开拓,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占足省内市场,多占省外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切实扩大工业产品销售,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广空间。

一是深入开展“市场营销年”活动。支持企业创新营销模式,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发现和培育市场,围绕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销售模式。表彰和奖励市场营销优秀企业和先进单位,推广市场营销优秀企业的先进做法,抓好典型带动和示范引导。开展市场营销培训,普及现代营销理论,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二是“多管齐下”开拓省外市场。以市县经信部门和行业协会为主,推动我省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名优新特消费品南下,大力开拓南方市场;推动机械、化工等长线产品北上,扩大华北和东北市场销售;推动建材、冶金行业西进,借助对口援疆机遇,支持钢材、矿山设备、工程机械、纺织服装等产业向喀什地区转移,深度开发新疆、中亚、西亚等市场。

三是抓好会展组织工作。继续组织好108个国内外会展,发挥会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商品消费,拉动工业生产。加强对品牌展会的引导培育,对各市、各行业协会组织和承办的优秀会展活动实行以奖代补,提高我省经信会展层次和规模。

四是“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开展对中东、非洲、东欧、拉美、西亚等市场的经贸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抓好对非洲有关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借助工业园区开拓新兴市场。

五是开展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加强虚拟终端市场建设,推动企业开展面向商家、面向客户的电子商务业务,通过网络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扩展和延伸品牌价值,提高经济效益。

(四)突出优化布局,推进工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把集中集约集聚发展作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打造区域定位明确、特色和规模优势突出、配套能力强的工业发展布局。

一是实施好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大区域带动战略,明确企业载体,找准突破方向,抓紧布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积极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突出青岛龙头地位,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抓住我省作为全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省的机遇,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推动全省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向高端发展。

二是加大管理创新。把加强企业管理作为应对通胀压力、加快企业集约发展的重要措施。继续深入贯彻省政府意见精神,大力推广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实施一批企业管理专项,把企业管理真正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组织好第二届山东省企业管理奖。进一步加大典型培育和先进管理方法推广,推动全省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是建设现代企业组织体系。重点工业企业要做好战略规划,加强风险防范,继续发挥“五个带头”作用,加快做强做大。20xx年,350户重点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税、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要保持在30%以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小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和特色产业提升四项计划,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等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我省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配套措施,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抓紧出台我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加快推进钢铁、机械、化工、煤炭等规模效益显著行业的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

四是加强产业集群和先进园区建设。实施产业集群壮大工程,重点围绕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16个行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建设好140个特色产业集群,力争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00个。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以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引导生产要素向先进工业园区聚集,新培育认定30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基地争取达到10家以上。

(五)突出节能降耗,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把节能降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内生动力。

一是巩固“”节能成果。突出抓好今年一季度的节能工作,防止高耗能产能快速释放和万元gdp能耗出现反弹。继续按照六项调控标准和“三不一对标一协商”原则,实施节能预警调控,建立常态化预警调控机制,促进高耗低效企业转型升级或关停淘汰。总结“”节能经验,研究提出节能长效措施。

二是强化节能目标责任。组织好“”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表彰奖励一批先进集体、企业、成果和个人。根据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市、省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完善节能执法体系和机制,增强节能执法能力。加强节能监察,依法处置违法用能行为。强化源头管理,抑制增量能耗,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三是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狠抓节能技术改造,推广节能低碳技术,以工业锅炉改造、换热技术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为重点,实施200个节能项目。以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实施100个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支持一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发展一批节能服务机构。公布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广目录,积极淘汰改造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加快节能产品认证,扩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范围,落实节能产品惠民政策。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培育20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100家节能环保骨干企业。

四是狠抓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实施能源管理师制度,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节能管理队伍,培训能源管理师3000人以上。加快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持续改进的企业节能机制。组织企业开展节能低碳行动、能效对标活动和能源审计,推广节能自愿协议,挖掘节能潜力。以建材、化肥、钢铁、有色等行业为重点,建设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推进节能标准化,制定一批节能标准和太阳能行业联盟标准。协调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民商等领域节能工作。发展绿色建筑,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发展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开展车船路港低碳行动。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五是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和重点项目“双百”工程。围绕废旧金属、废塑料、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建设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扩大再制造领域,发展汽车发动机、工程机械、机床、办公信息设备再制造。加快工业、建筑、餐厨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主要工业固体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5.3%以上。贯彻落实《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新增清洁生产自愿审核企业1000家。

(六)突出“两化”融合,全面提升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坚持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深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推动淄博建成全国重要的rfid、ic卡封装测试和生产基地,潍坊建成国家级电声器件产业园。加快发展软件产业,重点发展中间件、云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等软件产品。推动中国软件名城正式落户济南,大力支持青岛软件产业发展,打造一批软件产业名园区、名企业、名产品。进一步拓展山东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功能,逐步在工业、行业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实现服务。20xx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000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

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完善“两化”融合评估体系,积极开展企业自评估,指导中介机构开展行业评估。在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等优势行业,加快实施“四个一百”工程,争取培育各类中心100家。加快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完善10个市县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加快建成一批区域“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进一步深化农业、服务业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完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推广数字模拟、精准农业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网络增值、电子金融、数字传媒、专业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积极建设商贸、餐饮、旅游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业信息化水平。

三是加快政府和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共享平台,推动企业基础、空间地理、人口基础、宏观经济等信息共享。推行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加快科技防腐体系建设。推进教育科技、卫生医疗、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实施“无线城市”、城市居民“一卡通”等重点工程,增强信息化服务民生能力。健全各级国防信息动员机构,完善资源数据库建设,提高平战转换能力。

四是推动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发展。扎实推进青岛国家级试点,建设省级集成播控平台,加快省级试点步伐,初步建立起我省三网融合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组建三网融合产业联盟,加快发展相关产业。深入贯彻《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实施“5412工程”,加快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开展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实现物联网发展新突破。加快发展基于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的信息服务业,整合各类资源,扩大后续增值服务规模。

五是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无线电管理水平。发挥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作用,统筹全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行信息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加强信息安全检查和技术监测,加大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合理规划配置无线电频谱资源,完善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加强无线电台站管理和日常无线电监测,及时查处无线电干扰,强化专用频率保护、军地配合和国际协调,做好重大任务无线电安全保障。

(七)突出监测保障,切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协调指导,超前把握经济走势,及时协调解决煤电油运等重大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测。抓好行业重点企业及重点产品的直报调度系统建设,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区域经济的监测分析,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工业经济的影响,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及时协调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抓好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超前安排好春节生产,加强情况调度,努力实现良好开局。

二是提高要素保障能力。继续实施电煤储备30天战略,加大电煤储备目标考核,兑现发电量奖励政策,进一步提高全省统调电厂电煤储备水平。落实省内外电煤资源,铁路、公路、海上多渠道加大电煤调入。各市要加强煤电运组织协调,保障地方发电企业电煤供应。加强煤炭经营市场管理,维护煤炭经营秩序。加强成品油管理,及时掌握供应和价格动态,加强生产和调运,确保市场供应。强化信贷支持,鼓励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解决资金需求。

三是强化电力运行管理。加强对电力生产供应的日调度、周预测和月分析,积极做好电力生产调度、组织协调和考核管理,超前组织好夏季、冬季用电高峰和重大活动、节日期间以及薄弱地区的电力运行和供需衔接。坚持完善差别发电量计划管理,充分发挥在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节能减排方面的调控导向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做好《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的宣贯和配套法规政策的制定,加强执法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电力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抓好应急保障工作。不断完善经信系统应急保障预案和工作联系机制,落实工业应急物资的生产能力调查和重要物资生产储备,做好应急时期重要生产和生活物资的生产协调、紧急调度和运输保障。积极引导企业及时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减少因灾损失。

(八)突出高效服务,进一步提高经信系统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提高素质,树立形象,为不断实现经信工作新突破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强学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行家里手。把学习的着眼点放到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上来,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到工作成效上来。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年初,全省经信系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重大调研部署,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组织开展全面深入的专题调研,认真研究新情况、谋划新思路、提出新措施、推进新发展。加大经信工作宣传力度,总结经验,推广先进,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三是加强立法执法。强化立法和依法行政意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重点围绕企业权益保护、电子签名认证、循环经济发展、软件产业促进、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搞好立法调研和草案起草。进一步加强经信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训,树立依法行政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行业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效率和协调办公服务能力。

四是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各级经信部门要坚持贴近基层、贴近实际,深入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真实情况,研究采取有效实施行业管理的政策措施。各行业协会、直属单位要发挥贴近行业、熟悉行业和专家队伍的优势,多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加强行业基础管理,完善行业统计体系;切实维护企业权益,加强行业自律。各高职学院要面向工业化、信息化,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五是加强作风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巩固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努力把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充分发扬勤勉敬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经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风清气正、高效廉洁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20xx年是“”开局之年,做好经信工作,事关大局,事关长远。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创新实干,促进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献礼!

元旦刚过、春节将至。在此,向大家致以节日问候,祝大家新年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篇三

;

随着近几年网络犯罪的事件日益增多,计算机的信息安全成为了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为了保护我区教育城域网内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我们始终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工作作为保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强涉密计算机网络和媒体的保密管理,重视上网信息的保密检查工作,认真做好教育网内部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保密技术培训工作,及时发现泄密隐患,落实防范措施。同时,还购买先进的网络安全设备,解决我局在禅城区建区之初保密技术严重滞后问题,增强我区教育信息系统安全的总防范能力,较好的实现了“人防”与“技防”并举。

一、制度健全,措施落实

为使保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我局在区网监科等计算机信息安全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广东省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和健全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电脑及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和《内部日常办公系统(eic)使用安全制度》等多的项防范制度,单位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工作切实做到防微杜渐,把不安全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网络安全畅通。至今没有发生泄密事件。

二、加强学习,增强保密观念

我区在实施网站建设的过程中,都把强化信息安全教育放到首位。使全体网络管理人员都意识到计算机安全保护是教育中心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人员计算机安全意识,由我中心牵头,全面开展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保密技术培训,通过考核派发网络安全员证,确保学校网络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同时,为使我局内部广大工作人员进一步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知识,我中心还多次开展各类型的专题培训,要求各办公人员定期修改计算机系统密码和办公管理系统密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

在政务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对信息发布的安全保密严格把关,对如何做好信息公开中的保密管理进行了专题培训。按照信息公开和信息发布的原则规范工作行为。信息公开工作责任到人,上传的信息均须由各科室、学校负责人审查后报送至网站后台,经信息员审核后发布;重大内容发布报局领导批准后才发布,从源头上把好关,堵住漏洞,确保网站信息的保密性。

三、加强保密技术,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密工作

我局把加快发展保密技术摆在目前保密工作的重要位置上,认真解决信息化大趋势中保密技术严重滞后问题,增强防范能力。凡涉及国家秘密的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保密设施的建设同步进行,确保涉密信息系统物理隔离的保密要求,从整体上提高保密技术防范能力。同时,加强对上网信息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

(1)充分利用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保密措施,定期进行系统升级;严格控制访问权限,准确地划分网络信息的涉密等级、范围和涉密人员;同时,还在文件服务器加装需要ca认证的安全服务,防止非法闯入者以超级用户身份浏览网络信息。

(2)加强数据库的信息保密防护。采用现代密码技术,加大保密强度。借助现代密码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将重要秘密信息由明文变为密文。

(3)采用防火墙技术,防止局域网与外部网连通后秘密信息的外泄。局域网最安全的保密方法莫过于不与外部联网,但除了一些重点单位和要害部门,大多数局域网都与广域网的连接。防火墙是建立在局域网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电子系统,用于实现访问控制,即阻止外部入侵者进入局域网内部,而允许局域网内部用户访问外部网络。

(4)在各科室安装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查毒杀毒软件适时查毒和杀毒,不使用来历不明、未经杀毒的软件、软盘、光盘、u盘等载体,不访问非法网站,自觉严格控制和阻断病毒来源。

四、加强对重要设备的监管,确保信息不外流

对于涉及重要信息的计算机和计算机外部设备(包括软盘、u盘、光盘、移动硬盘等)进行磁盘信息加密处理,定期信息备份,备份盘和正式盘不与普通外部存储器混合使用,不使用时由专人管理,存放在有密码锁的柜内,不得外借;对于新启用的重要信息外部存储器在使用前均进行安全性检查和杀毒处理;储有重要信息的设备报废时,均需进行粉碎性处理。如电脑设备需要外送修理时,有指定人员跟随联系,电脑报废处理时,及时将硬盘等存储载体拆除或销毁。


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 2014 年保密工作总结2014 年,学校的保密工作在各学部的配合支持下,坚持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保密法》 ,根据 新修订的保密法相关情况, 紧紧围绕市十四中的中心工作和上级保密 部门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保安全、促发展、促和谐”的职能作用, 狠抓教育事业各项工作落实,为我校教育教育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增强保密意识 我校坚持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形势下的保密宣传教育和保密技术 培训,不断提高保密观念,增强了保密意识和保密工作的责任感、使 命感。

1、将保密工作学习教育不定期的在校内举行。组织教职工认真 学习了《保密法》 、 《保密实施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尤其是深入学 习了相关保密规定,组织观看了保密工作资料片、专题片等进行警示 教育。今年以来,我校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上级关于保密工作的文件和 指示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同志学习保密法 律、法规及上级保密工作的文件、指示从各个方面加强保密知识、保 密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进一步提高认识。

为了加强对保密工作的认识, 我校先后两次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中保委会议精神和《保密法》以及 有关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并组织开展讨论,使 全校上下对保密工作形成了共识:大家认识到,保密工作事关党和国 家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保密工作不仅仅是涉密人员的事,而是每 个机关干部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2、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保密法律法规制度。我校领导始终把 保密工作摆上适当位置,校领导两次听取保密工作汇报材料,研究保密工 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定全年的工作计划材料。校长以身作则,严格 遵守保密规定和保密纪律,经常对有关人员,提要求,进行检查和督 促。领导的重视和广泛的学习宣传,为我校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

二、健全制度,完善措施,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保密规章制度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 局注重保密工作制度建设,结合教学工作实际,不断修订完善了相关 的保密工作制度。制定了《涉密人员管理制度》 、 《涉密事件报告和查 处制度》以及秘密文件、内部资料的传递、回收、注销规定等相关制 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是我校加强保密工作的需要,另 一方面也使我校保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化, 保密管理工作也得到了 逐步完善。

三、突出工作重点,强化保密管理 (一)抓好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管理; 1、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学校工作涉及到学生试卷信息,稍 有不慎就会影响到教学考试等工作,因此保密工作要渗透到各个环 节。要根据保密规定和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着重检查涉密人员、 涉密载体、防范措施的管理情况,确保保密工作万无一失。认真监督 检查,学校切实加强保密工作,今年对下各个学部保密工作进行了一 次综合性的全面检查,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

2、实行文件收发专人负责制。认真管理保密文件、传递和清退, 避免丢失;对密码电报按规定做好核对、移交和销毁工作;对涉密文 件按要求做好立卷、归档等工作。

3、涉密文件打印专人负责制。我校加强了打印、文印制度管理, 对打印文印人员实行岗位保密培训, 对秘密及以上文件资料实行专人 打印,对秘密级以上文件资料及时加密处理,秘密级文件不得对外复 印,废旧涉密载体实行定点销毁。

(二)认真抓好网络、信息、载体保密安全,防范于未然; 1、 上网信息管理。

各学部严格执行有关网络安全制度, 坚持 “谁 主管谁负责、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了网络信息保密审查 制,严把涉密关。

2、加强网络管理。各学部严格按照保密管理规定,落实计算机 网络规范,加强了监督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计算机系统和网络 的保密制度,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严格把好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 保密关,杜绝了计算机系统、网络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失泄密事件发 生。

(三)做好保密工作日常事务; 突出重点,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保密工作应注重加强重点人 员、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时点的管理,平时抓好日常管理,节 假日加强值班、守卫,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各学部要定期进行保密工作自查,主要是保密制度落实情况、涉 密文件及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保管使用情况、 涉密计算机落实防范措 施和非涉密计算机存储信息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四、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服务 1、切实加强了对保密工作的领导,做到“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到 哪里,保密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保密工作是单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 容。我校领导一直把保密工作摆上意识日程,坚持作为学校工作的一 项重要工作抓在手上。按照保密要求,坚持实行保密工作领导负责制 和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

2、加强了保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认真执行失泄密事件报告制 度,严肃查处失泄密事件。加强保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全校教职工 深入学习保密相关资料,提高保密技能。

1、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需要不断加大。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治密,使保密工作沿着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改进。

2、近年开展保密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教职工的保密 教育,提高教职工的保密意识十分重要。需要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增 强保密意识,提高做好保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要制定出相应 的规章制度,使事前行为得到规范,堵塞可能发生的失、泄密事件, 消除隐患,以确保信息安全。

3、对计算机和局域网络的保密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还缺乏 完全有保障的技术支持。目前只能以常规的保密制度加以约束,通过 监控措施以防万一,显得力不从心。

4、做好保密工作还需要坚强的物质基础作保证,除了必要的资 金、设备投入外,还应加强对保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保密人 员的素质。目前市教育局组织的保密方面的培训较少,所以保密队伍 的业务培训需要加强。

相关热词搜索:;

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篇四

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召开*公司信息化工作会议,这是*公司首次召开的,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也证明*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刚才,对近年来*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对《*公司“”信息化规划》进行了解读,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深入推进*公司信息化工作,再强调四点意见。

当前,信息化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方式。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现代化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公司也加大了信息化工作投入力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说,认识在深化、管理有进步、工作有成效。

一是认识在深化。这是一个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外部推动向内在需求转变,由纯技术向技术支撑业务发展、综合发展、协同发展转变的过程。我们过去总感觉到信息化就是买几台电脑,上了网,就是信息化了。今天我相信在座各位都会有更新的认识。我们把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与企业经营发展联动起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信息化已变成每个人工作、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二是管理有进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完善了组织架构,总部成立了信息中心,各所属公司也成立了信息部门,拥有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第二是建立健全了发展规划,理顺了信息化工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信息化管理规范和标准,促进了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工作有成效。近几年来,我们每年都有一些成果,每年都有新的信息系统投入到企业运营当中,提高了管理效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公司先后荣获“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 “数字安徽”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三次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并被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确定为首批“安徽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示范单位”之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信息化工作跟标杆企业相比,与煤炭行业先进技术相比,还有很多差距。有的是硬件上的差距,有的是软件上的差距,我认为最大的差距还是思想上、观念上的差距。

一是有些管理干部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老方式、老方法,造成已建的管理信息系统得不到实际使用或不能正常运行,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长期没有更新,花费人力、财力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一个摆设,成为花架子,造成了财力的巨大浪费和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热情的减退。

二是人为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岛。以往的信息化孤岛并不是因为信息化产生孤岛的,都是因为人的因素,都是人为造成的。它不是用技术手段能打破的,需要业务信息系统来驱动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统一,从而避免信息孤岛。信息资源只有越共享,越互联互通,才越有价值。

三是有些业务部门认为信息化完全是信息部门的事。这是错误的。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过程控制、事务处理、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化”的过程,是广大业务人员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水平的过程。只有全员参与了,才能释放无限动力。

差距不可怕,差距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下一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适应时代发展和工作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强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寻找差距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迎头赶上,加快推进,使信息化建设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党的xx大报告提出了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xx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这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任务;在国家《20xx~20xx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把企业信息化列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安徽省出台的“”信息化规划和“数字安徽”建设规划,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因此,我们要全面把握新时期信息化的工作方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信息化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竞争力提高的“倍增器”作用,切实抓实抓好。具体要深化“三个认识”。

一是从实现发展战略上去深化认识。“”期间,*公司要实现“”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传统煤业的升级改造、煤化工产业的转型、物流贸易产业的提升,这既是我们加速转型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重新焕发传统产业生机的优势所在。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扩张性、渗透性等特点,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引导传统产业的发展,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上档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从增强管控能力、提高发展质量上去深化认识。*公司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从传统计划体制下的省属地方煤炭企业,发展到市场经济下产业多元化的化企业;从单一的封闭市场到多元的开放兼容市场;由单一的煤炭生产企业,变为涉及煤、煤化工、物流贸易等多产业的综合型能源企业。及其下属单位形成了多个管理层级、整个共存多种业态,而且产业间的差异非常大、标准也不尽相同,再加上煤炭行业本身就属于信息化难度比较大的行业。所以对而言,跨度大了、跨行业多了、产业链加长之后,各业态之间协同的问题就出现了。所以,只有进一步增强综合管控能力,才能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管控模式确立以后,在战略执行与控制上,更需要信息化作为手段和平台来支撑。

三是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去深化认识。*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以来,形成了、子分公司、矿(厂)三级管理架构,但是要实现三级架构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各业务板块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联通共享,加快实现产供销、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需要信息化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工作的高度融合,保证生产、安全、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不断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围绕发展大局,突出工作重点,力求使信息化工作取得突破

信息化工作要始终瞄准行业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努力实现“六个突破”。

一要在规范信息化建设管理上求突破。这个规范主要体现在“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公司信息中心作为职能部门,必须增强总部的整体规划和调控能力,努力建成统一集成的信息平台。要指导和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减少风险,提升系统质量。各子(分)公司要自觉服从集中统一管理,坚决制止各自为政、分散建设和重复投资的现象。这里特别强调一点: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各单位、各部门不得自行组织建设。要严格信息化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与资金拨付制度。各子(分)公司、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有需求的,立项报告或需求内容必须报送信息中心必须向*公司信息中心提出申请,由信息中心组织审核并报*公司批准,项目实施竣工必须由信息中心组织验收;未经信息中心组织审核和验收的,财务部门不予安排资金,确保信息化的各项工作都能在总体管理框架内平稳运行。

二要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应该说,近年来我们的网络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网络安全、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后,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平台、以现有网络为依托,建成先进高效的通信网、综合调度网、管理信息网、监测监控网;建立专业安全的数据中心,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和信息安全,以保障和提升集约化服务能力。

三要在管理创新与信息化建设协同发展上求突破。信息化是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效推进器,同时新的管理模式促使信息化建设上升到新的水平。随着我们下一步要实施的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管理创新的步伐。我们许多信息化建设项目发挥不出效益,关键是管理跟不上、各自为政盲目建设。我们要致力于*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提高安全生产服务保障,强化核心职能作用的发挥,最大限度推动*公司信息化建设。

四要在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上求突破。分析我们管理工作“全局性不够”、“系统性不够”、“规范性不够”和“全员性不够”的原因,再对照信息化成功企业的成果不难看出,其实我们工作中的很多不足和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得到改观;有很多管理中的日常重复性手工工作都可以由信息系统代而完成,有很多执行中的控制和调整问题都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和系统轻松实现,有很多决策也可以依赖于信息系统智能分析和预警所给予的支持。既然管理信息化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它呢?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安全信息管理、调度指挥、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投资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力度,坚决走出重建设、轻整合,重概念、轻应用的误区,力争在“”实现生产经营的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实现“管、控、营”的一体化建设。

五要在两化融合上求突破。矿井综合自动化是带动全局的关键,矿井环境监测监控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两化融合”的着力点。*公司将在“”期间做好1-2个矿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试点工作,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集成的、集约化的矿井综合管理系统,提升矿井自动化水平。

六要在网上办公上求突破。*oa办公系统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公文处理等实现了网上办公,快捷方便。下一步,要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发挥网上办公系统的作用。要克服以往的工作习惯,积极培养上网办事、办文的习惯。需要审批的各类文件、通知,必须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在oa系统里逐级呈报、审批完毕后,方可打印成文、加盖公章,并最后发布。办公室将不再单独受理纸质文档,切实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四、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要强化组织保障。信息化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一把手”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而这个“参与”绝不是“批钱、给钱”这么简单,而是要“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推动、亲自参与,而且这个推动和参与也不是选技术、选设备,而是要推动管理的变革。要理顺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整合信息化管理职能,信息中心要切实担负起信息化工作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等职责。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作,打破地域、部门、单位之间的界限,建立协调、协作、协同的工作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共建共享、互补互利,真正形成一个领导小组决策、一个职能部门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全员共同参与的信息化工作格局。同时,要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考核,把信息化各项工作纳入各单位业绩考评范围,真正做到以考核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要强化安全保障。各部门要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加强网络管理,加快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逐步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不断健全信息网络安全体系。要严格落实信息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到位发生重大信息安全责任事故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和具体人员的责任。当前,要针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隐患,堵塞漏洞,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三是要强化人才保障。当前,*公司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流程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是多方位、全方面培养与引进信息化建设创新型人才和信息化复合型应用人才。二是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各类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三是建立信息化复合型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在职称职级晋升、政治待遇以及报酬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生机与活力。

本次会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提高认识;二是遵循规定;三是广泛应用;四是发挥作用。这四句话是我们今天开会的主要目的。

同志们,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做好信息化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不断开创*公司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为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篇五

;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拉近了我们同外界的联系,空前地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速度和教育的效能。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拉近了我们同外界的联系,空前地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速度和教育的效能。传统的一只粉笔、几本书的教学模式正酝酿着重大的突破,特别是实施新课程以来,农村教育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我们的教研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网络教研犹如清风活水,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教师看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契机,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一、网络研修使教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网络研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教改的深入和网络教研的蓬勃开展,网络教研项目已成为推动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网络研修是借助于积累了巨量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与不特定的教师就彼此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没有参与教研的教师比喻成“徒步者”,把使用传统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骑马者”,那完全可以将使用网络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驾乘者”。“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一些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是众多一线教师的心里话。他们已开始意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正在形成。

二、网络研修使教学和研究充盈着成功的喜悦

网络研修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性,使普通教师与异地的同行、专家们一路同行。专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一线教师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相互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一线教师之间的经验和优势能得到互补。

(一)发挥网络教研资源优势,帮助教师教学

网络教研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农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优质资源,发挥现有设备的最大潜力,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首先,农村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研资源备课,可以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从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农村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研资源进行授课,例如利用光盘中教师的讲课实录,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讲课等,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不仅仅是指先进的讲课实录、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美观的教学课件。

(二) 发挥网络教研交互优势,通过网络构建学习共同体

网络研修模式中的学习,一改传统的、呆板的传授模式,科学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静态资源,另一方面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利用电子邮件、在线答疑、讨论板、教学叙事等多种交互媒体提供动态助学,通过案例学习、问题探索、交流研讨、自我评价等方式帮助教师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自主学习的文化,最终形成学习共同体。

如在网络平台交流板块,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交流场所;又如许多教师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案例,教师们不但能够互相借鉴,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评价。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包括图片中的信息,同样学会收集文字信息。低年级的孩子对文字不敏感,可是在高年级段你会发现学生对图片中的信息不敏感,只关注文字信息比较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渗透两种收集信息的方法。

网络研修为教师打开一个敞开、明亮的世界,让教师畅谈教育的心得体会,议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让教学更有效的对策。

12月21日下午,有幸参加了监控指挥中心组织的以《网络安全》为题的机电培训,本次培训分为《网络安全现状分析技术讲座》和《物联网与大数据安全解决方案技术讲座》两部,请来了瑞星网络安全工程师王老师主讲。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详细分析了网络安全行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解读了为什么20__年是网络安全行业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用最简明的语言把技术发展趋势及热点事件释疑解惑,以及物联网及大数据新时代,如何捍卫数据的隐私权?通过王老师的悉心讲解,我感受到保障收费站网络安全运行任重而道远。同时感受到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也深刻体会到了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使我更好的理解了机电员应具有的安全意识。

虽然此次培训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我们不仅学到了宝贵的保护网络安全经验和技巧,更感受到了领导们对我们机电员的殷切期望。我们不仅要掌握本站的机电设备的情况,更要多思考,要善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故障中举一反三。

此次培训对我自身来说可谓受益匪浅。在培训中,工程师们摒弃了专业术语的灌输,并借以近期“网络安全”热点为例,穿插自己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经验,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的语言,把“物联网安全”“云计算和大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及”和“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架构v2”等几个方面阶段性的渗透到我们这些机电员的脑海里。

由于我们机电员大部分都是刚考入的,导致了其在某些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我们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练就过硬本领。一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网络安全法》的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把网络安全意识全面渗透到工作中去。二做好备份,防范未然。重要数据文件要及时备份,最大限度减少将来病毒可能破坏所造成的损失。三要做好预防工作。不将u盘等其他的可插拔介质,随意插入收费机电设备。要使用最新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否则杀毒软件就会形同虚设。另外要正确设置杀毒软件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它的功效。

通过这次培训,不仅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进一步的了解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更让我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对我们站机电员的重视。在今后的工作我一定会牢记作为一名机电员所应有的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一名机电员应有的作用,努力为石安高速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网络安全案件、事件时有发生,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信息网络管理和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技术防范水平,是做好我省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公部办公厅、人事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__〕526号),结合我省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省开展信息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培训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的

深入贯彻信息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二五"规划》和《福建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从20__年12月至20__年12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信息网络安全普及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使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及时更新法律法规、管理和技术知识,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我省信息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和防护水平,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障公共利益,促进信息化建设,努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培训对象及组织分工

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互联网服务和联网(含单位局域网)使用单位信息网络管理组织负责人、管理和技术人员为重点,组织开展信息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由各级门组织实施。在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金融、保险(含医保、社保)、统计、通信、交通(含航空)、卫生、教育、文化、科技、新闻、电信、电力等系统的单位相关人员信息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的同时,抓好网吧等公共上网场所从业人员的普及教育培训工作。人事部门要积极配合部门,抓好本次培训工作。

同时,将信息网络安全知识作为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职培训内容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公共课,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各级门要予以协助。

三、培训内容与学时

以近三年来涉及信息安全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政策措施、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发展动态、防范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和有害信息传播的管理技术措施为培训重点,结合进行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发展情况的学习培训。培训时间为72学时。

根据我省信息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实际需要,省公安厅、省人事厅将组织编写《信息网络安全基础》(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60万字),作为此次培训的一教材。

四、培训方式

为克服工学矛盾,方便广大技术人员学习培训,一培训标准,提高培训质量,本次培训采取网络培训的方式,教材征订、培训、考试委托福建省公务员培训中心组织实施。

各地可结合实际,申报举办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省人事厅将根据工作实际将其中部分班次纳入全省高研示范班计划,并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

五、培训考试

采取网络考试的方式进行,20__年年底前完成。考试合格的,由省公安厅、省人事厅联合发给《信息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书》,作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人员获得从业资格的依据之一;网吧从业人员参加本次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可等同于完成三年轮训一次的要求;属于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应同时将其学习培训情况登记在其公务员培训证书或继续教育证书上(按72学时登记),计入培训总学时。

六、其他事项

(一)参训人员参加网络培训的具体操作办法(含培训报名、在线学习、网络考试等)请登录福建省公务员培训中心网站查询。各地各部门(单位)应于20__年3月底前完成应训人员培训报名的组织工作,并于明年年底前完成网络培训考试工作。

(二)为保证教材质量,杜绝盗版,降低培训成本(教材发行盈余冲抵部分培训费用),提高培训质量,本次培训的教材征订、培训报名、在线学习和网络考试合并进行。培训考试收费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核定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收费的复函》(闽价〔20__〕费字462号)规定的标准执行。

(三)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培训工作,将其作为推进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推进信息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一项重要措施,切实抓好落实。各地政府公安、人事部门要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培训考试的组织、检查督促工作,适时对各地各部门开展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以确保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春暖花开的三月,川蜀大地春意盎然,到处是朝气蓬勃的景象,正是读书、培训的好时节,我们这一批来自四川各地各部门、怀揣切实提高自我信息能力的工作人员进入到省委党校,参加《四川省(202x)机构单位网络安全及干部信息能力提升》第二期的培训班学习。

通过两天的集中学习,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感悟、收获了友谊。四川机构网“万网工程”办公室联合省委党校为我们安排了十分全面的课程,专家、教授们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诸如《职业道德行业概述》、《通信公共基础知识》、《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及安全攻防》等课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理论素养,让我们在对待网络安全问题上更有一种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正如:“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对转变我的一些落后的网络安全观念,树立新的理念,理清网络安全工作思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好地思考、分析并解决网络安全相关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时间虽短,体会颇多,具体地讲有以下几点。

一、收获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自进入省委党校参加《四川省(202x)机构单位网络安全及干部信息能力提升》第二期培训班以后,自己及时调整状态,分秒必争,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此次培训的内容、形式、课程设置都作了精心的安排。既有互联网、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又有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信息安全攻防;既有理论概述,又有案例分析;既有课堂教学,又有上机操作。我认真听每一位专家教授的讲解,尤其是四川机构网讲师舒冬琴老师,她宽阔的国际视野、独到的观点、丰富的实践阅历、敏锐的思维、旁征博引的语言表达令我折服。我边听课边思考,开启思考,启迪了心智。每一堂课、每一天都有收获,受益匪浅。

二、收获了感悟、提升了自我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带着问题去学,带着思考去学,收获会更多。此次培训使我感悟到终身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反思曾经的自我,学习自觉性不够,没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时常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片面地理解学校学习、集中培训是“充电”,工作就是“放电”。作为我乡网络安全员,我倍感学习的压力。同样在努力付出,但受到指责最多也许就是网络安全员,所以做网络安全很辛苦,必须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来实现网络安全工作的最高境界。

通过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网络信息安全是保护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的重要条件,只有明白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我们才能更加了解网络信息安全在如今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

三、收获了友谊、增强了凝聚力

虽然学习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学员在学习中、生活中,互相关心和帮助,生活上互相嘘寒问暖,学习上互相探讨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当我第一天来报名的时候,有位学员因旅途奔波在报名现场出现晕车状况,其他报名的学员立马主动扶她去座位上,给她倒水、给她喝藿香正气液,让我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和温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乐至县童家镇政府的朱位学员,因第二天下午我们要参加万网结业考试,为了一次性通过,我俩坚持每天6点30起床狂背老师讲过的知识,晚上散步的时候也一起回忆老师讲过的要点,最终我们都顺利地通过了初级考试,拿到了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和国家工信部联合用印的资格证书。考试的通过不是最开心的,最开心的是,我多了一份经历,收获了一份友谊。

培训时间虽短,感谢组织和领导的关怀与厚爱,感谢专家教授们的无私奉献和谆谆教导,让我有一个弥足珍贵的学习经历。学习过程虽短,但它对我启迪很多,引我深思,催我奋进,为今后更好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必将成为我人生中永恒而又美好的回忆。

 

相关热词搜索:;

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篇六

今年以来,集团公司认真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完成了“”发展规划并顺利起步,发扬大庆精神,加强三基工作,保持了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党组决定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于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才,宝才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作了安排部署,各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会上举行了erp系统整体上线揭牌仪式,宏斌同志代表专业分公司作了很好的发言。会议表彰了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党组和集团公司,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公司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全体干部员工表示亲切慰问!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集团公司发展及信息化建设的国家有关部委、相关支持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今后一个时期的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信息化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成为推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等领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西方发达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新的国家信息化战略,美国今年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欧盟发布了物联网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强化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战略部署,相继开展一批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建设,极大地推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使我国信息化建设基本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国家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目标,提出要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今年,工信部、国资委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 石油石化行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始终处于传统产业的前列,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的覆盖面、影响力和渗透力越来越强,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早在20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石油石化生产领域得到普遍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性能计算机、数据仓库、移动通讯以及erp、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石油石化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国际大石油公司正在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配置和集成应用,以及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生产运行的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和石油企业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多年来,特别是“”以来,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把信息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作为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纳入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目标体系,按照“统一、成熟、实用、兼容、高效”的工作方针和“六统一”原则,坚持业务主导、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全面建成应用了erp系统,上线运行了各业务领域的生产运行管理系统,以及财务、hse、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电子邮件、办公管理等一批综合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了集成共享的决策管理支持平台,优化了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推进了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创新,支持和支撑了主营业务的发展。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的跨越,已经进入以用为主、建用结合的新阶段,整体水平走在中央企业前列。在这一过程中,各业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按照总部的统一规划和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管道生产管理系统通过与scada系统和在线仿真系统的集成应用,有力保障了油气长输管道的集中调控;加油站管理系统的全面建成应用,实现了“一卡在手,全国加油”;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海外业务、工程技术和工程建设等专业系统搭建了生产运行动态管理平台,大幅提升了生产运行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自主研发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fmis)使公司实现了会计一级集中核算,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庆油田坚持标准化设计、市场化运作、信息化建设,为快速建设和有效管理大油气田提供了有力支撑。华北石化大力推进erp和mes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与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基础管理水平的提升。大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兰州石化、山东销售、测井公司、阿姆河公司等单位也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信息化建设与自动化的融合、新技术的应用、基础管理的结合不够,管理及控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数据深度挖掘、知识管理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系统集成共享、相互协同程度不高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力度、完善提高。

二、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今后一个时期是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五年和黄金十年。集团公司明确提出,“”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确保和谐稳定为主旨,坚持资源、市场、国际化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国石油,基本建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信息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认真落实公司信息技术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公司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基本建设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实现信息化从集中建设到集成应用的跨越,到“”末,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公司将拥有全球互联互通的网络,支持各业务领域、优化集成、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平台,广泛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应用等先进信息技术,各类信息全面数字化并能够及时获取、充分共享和深度利用,实现企业决策分析智能量化、生产运行实时优化、经营管理精细协同,上下游、国内外业务一体化高效运作,市场反应速度、资源配置能力、整体运营效率、企业效益价值大幅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加快建设完善优化集成的信息系统。经过“”的大规模集中建设,我们已基本构建起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但信息化是一个持续完善和逐步提升的过程,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完善系统功能、拓展实施范围。按照规划安排,未来五年还将集中建设xx个信息系统项目,任务仍比较繁重。要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扎实推进信息项目的续建新建和系统的提升完善工作,全面建成网络畅通、安全可靠、统一集成、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平台。重点抓好以erp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集成建设,使系统更加开放,消除壁垒,促进信息资源深度挖掘利用,实现上下游业务价值链的有效集成、面向各级业务应用的有效集成。要加快推进各新设单位和新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着力抓好已上线信息系统的功能提升完善、新功能开发建设,以及与相关系统的集成,使信息网络全面覆盖、系统界面更加友好、功能交互更加便捷,最大限度地满足业务发展需要。要突出抓好信息化与生产自动化系统的有机结合,加快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等重点业务领域自动化系统升级与完善,以及主要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利用泛在化物联网、移动应用技术,搭建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平台,实现信息化与生产自动化充分结合。要坚持高标准建设,不断优化系统设计和建设方案,规范建设管理程序,严把建设质量关,努力降低系统运行维护成本。对系统建设使用的业务软件,要创造条件自主开发。

二是不断完善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要按照集团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加快广域网和局域网改进,持续拓展网络支撑平台,建设由传感网络、通讯设施、网络超算、智能软件构成的智能基础设施,实现覆盖全球业务、互联互通、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全面建成具有灾难互备、云计算服务等功能的集团公司级绿色数据中心,初步搭建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两地三中心”架构,保证集中统一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要积极利用先进的无线通讯、新一代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推进移动应用,大幅提升办公效率。按照国家要求,抓紧构建网络、系统、数据多层次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和应急体系,确保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和数据资产安全。

三是大力推进广泛深入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应用越全面越深入,信息系统的作用和价值就发挥得越好。要进一步增强应用信息系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信息系统作为不可或缺的工作平台和手段,不断改进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和决策方式,逐步形成干部员工运用信息系统进行工作、学习、交流的行为习惯。要把信息化作为加强三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借助信息化手段量化目标、量化责任、量化考核,依靠系统数据客观评价工作业绩,实现全过程管理和关键环节控制,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通过深化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现场数据的采集传输、监控分析、统计查询和可视化展示,为各级管理层决策提供更加及时、直观和高效的信息支持;加强生产经营过程的远程监控、实时分析和智能控制,实现高度数字化业务环境下的最优化运行,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运营风险,持续提高运行效率和效益。通过深化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进一步完善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计划投资、财务资产、人力资源、物资采购等方面的集中统一管理,有力支撑上中下游、国内国际、油气业务与服务保障业务的一体化运营,推进组织结构重组、业务流程再造和管控方式创新,持续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通过深化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推行知识管理,加强员工培训,促进学习型企业建设,使每名员工都能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知识、技术、经验在全集团范围内充分交流和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率。

三、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保障信息化建设持续健康推进

“”期间,要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全面落实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按计划有序实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信息化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和达到预期目标,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把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组织体系,落实责任制度,认真抓好本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规划的组织实施、资源落实、项目管理等工作,着力解决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规划目标按期高质量完成。要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领导要带头学习带头使用,带动和促进信息系统的全员应用,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二)继续坚持“六统一”原则,推进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六统一”是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今后我们信息化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要继续坚持统一规划,总部负责制定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各企事业单位可依据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配套方案和实施工作计划,作为对总体规划的落实与补充。坚持统一标准,总部组织制定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特别是跨业务领域、涉及多个系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各企事业单位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标准,推动系统集成应用。坚持统一设计,总部从全局优化的高度规范业务流程,开展业务蓝图和系统架构的顶层设计,并尽可能兼顾各单位必要的差异化需求。坚持统一投资,总体规划中的项目由总部统一投资,必要的基础配套工程由各企事业单位投入。坚持统一建设,总部统一组织总体规划项目建设,各企事业单位按计划组织完成项目在本单位的实施。坚持统一管理,健全完善集团公司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高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全面增强信息化工作合力。要坚持和完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及协调机制,集中研究制定信息化方针政策、规划部署和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坚持业务主导、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业务部门要从自身的业务管理需要出发,提出信息化需求,加强与信息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紧密合作,共同推进信息系统的建设、改进与应用;信息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要认真落实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完善持续投入机制,明确投资渠道,配套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稳定的、常态化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渠道,纳入生产经营预算管理。建立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把责任和义务传递到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层层落实信息化建设、应用、维护、升级和优化的责任,为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要适应集团公司形势任务变化和信息化工作的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依托信息化项目建设和技术支持服务,加快培养选拔企业急需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注意核心骨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信息化人才队伍。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应用,整合人力资源,加强运行维护队伍建设,形成由企事业单位技术服务队伍、总部技术服务队伍和专家支持队伍组成的三级运行维护体系。建立长效培训制度,在前沿技术、业务知识、项目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为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方案,采取集中授课、内部研讨、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广大信息化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加强学习、刻苦钻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努力建功立业。

同志们,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发挥优势,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篇七

今年以来,集团公司认真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完成了“”发展规划并顺利起步,发扬大庆精神,加强三基工作,保持了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党组决定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于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才,宝才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作了安排部署,各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会上举行了erp系统整体上线揭牌仪式,宏斌同志代表专业分公司作了很好的发言。会议表彰了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党组和集团公司,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公司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全体干部员工表示亲切慰问!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集团公司发展及信息化建设的国家有关部委、相关支持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今后一个时期的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信息化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成为推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等领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西方发达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新的国家信息化战略,美国今年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欧盟发布了物联网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强化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战略部署,相继开展一批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建设,极大地推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使我国信息化建设基本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国家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目标,提出要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今年,工信部、国资委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 石油石化行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始终处于传统产业的前列,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的覆盖面、影响力和渗透力越来越强,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早在20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石油石化生产领域得到普遍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性能计算机、数据仓库、移动通讯以及erp、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石油石化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国际大石油公司正在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配置和集成应用,以及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生产运行的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和石油企业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多年来,特别是“”以来,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把信息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作为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纳入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目标体系,按照“统一、成熟、实用、兼容、高效”的工作方针和“六统一”原则,坚持业务主导、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全面建成应用了erp系统,上线运行了各业务领域的生产运行管理系统,以及财务、hse、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电子邮件、办公管理等一批综合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了集成共享的决策管理支持平台,优化了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推进了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创新,支持和支撑了主营业务的发展。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的跨越,已经进入以用为主、建用结合的新阶段,整体水平走在中央企业前列。在这一过程中,各业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按照总部的统一规划和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管道生产管理系统通过与scada系统和在线仿真系统的集成应用,有力保障了油气长输管道的集中调控;加油站管理系统的全面建成应用,实现了“一卡在手,全国加油”;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海外业务、工程技术和工程建设等专业系统搭建了生产运行动态管理平台,大幅提升了生产运行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自主研发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fmis)使公司实现了会计一级集中核算,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庆油田坚持标准化设计、市场化运作、信息化建设,为快速建设和有效管理大油气田提供了有力支撑。华北石化大力推进erp和mes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与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基础管理水平的提升。大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兰州石化、山东销售、测井公司、阿姆河公司等单位也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信息化建设与自动化的融合、新技术的应用、基础管理的结合不够,管理及控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数据深度挖掘、知识管理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系统集成共享、相互协同程度不高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力度、完善提高。

二、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今后一个时期是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五年和黄金十年。集团公司明确提出,“”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确保和谐稳定为主旨,坚持资源、市场、国际化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国石油,基本建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信息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认真落实公司信息技术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公司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基本建设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实现信息化从集中建设到集成应用的跨越,到“”末,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公司将拥有全球互联互通的网络,支持各业务领域、优化集成、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平台,广泛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应用等先进信息技术,各类信息全面数字化并能够及时获取、充分共享和深度利用,实现企业决策分析智能量化、生产运行实时优化、经营管理精细协同,上下游、国内外业务一体化高效运作,市场反应速度、资源配置能力、整体运营效率、企业效益价值大幅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加快建设完善优化集成的信息系统。经过“”的大规模集中建设,我们已基本构建起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但信息化是一个持续完善和逐步提升的过程,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完善系统功能、拓展实施范围。按照规划安排,未来五年还将集中建设xx个信息系统项目,任务仍比较繁重。要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扎实推进信息项目的续建新建和系统的提升完善工作,全面建成网络畅通、安全可靠、统一集成、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平台。重点抓好以erp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集成建设,使系统更加开放,消除壁垒,促进信息资源深度挖掘利用,实现上下游业务价值链的有效集成、面向各级业务应用的有效集成。要加快推进各新设单位和新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着力抓好已上线信息系统的功能提升完善、新功能开发建设,以及与相关系统的集成,使信息网络全面覆盖、系统界面更加友好、功能交互更加便捷,最大限度地满足业务发展需要。要突出抓好信息化与生产自动化系统的有机结合,加快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等重点业务领域自动化系统升级与完善,以及主要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利用泛在化物联网、移动应用技术,搭建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平台,实现信息化与生产自动化充分结合。要坚持高标准建设,不断优化系统设计和建设方案,规范建设管理程序,严把建设质量关,努力降低系统运行维护成本。对系统建设使用的业务软件,要创造条件自主开发。

二是不断完善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要按照集团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加快广域网和局域网改进,持续拓展网络支撑平台,建设由传感网络、通讯设施、网络超算、智能软件构成的智能基础设施,实现覆盖全球业务、互联互通、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全面建成具有灾难互备、云计算服务等功能的集团公司级绿色数据中心,初步搭建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两地三中心”架构,保证集中统一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要积极利用先进的无线通讯、新一代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推进移动应用,大幅提升办公效率。按照国家要求,抓紧构建网络、系统、数据多层次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和应急体系,确保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和数据资产安全。

三是大力推进广泛深入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应用越全面越深入,信息系统的作用和价值就发挥得越好。要进一步增强应用信息系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信息系统作为不可或缺的工作平台和手段,不断改进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和决策方式,逐步形成干部员工运用信息系统进行工作、学习、交流的行为习惯。要把信息化作为加强三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借助信息化手段量化目标、量化责任、量化考核,依靠系统数据客观评价工作业绩,实现全过程管理和关键环节控制,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通过深化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现场数据的采集传输、监控分析、统计查询和可视化展示,为各级管理层决策提供更加及时、直观和高效的信息支持;加强生产经营过程的远程监控、实时分析和智能控制,实现高度数字化业务环境下的最优化运行,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运营风险,持续提高运行效率和效益。通过深化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进一步完善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计划投资、财务资产、人力资源、物资采购等方面的集中统一管理,有力支撑上中下游、国内国际、油气业务与服务保障业务的一体化运营,推进组织结构重组、业务流程再造和管控方式创新,持续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通过深化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推行知识管理,加强员工培训,促进学习型企业建设,使每名员工都能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知识、技术、经验在全集团范围内充分交流和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率。

三、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保障信息化建设持续健康推进

“”期间,要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全面落实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按计划有序实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信息化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和达到预期目标,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把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组织体系,落实责任制度,认真抓好本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规划的组织实施、资源落实、项目管理等工作,着力解决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规划目标按期高质量完成。要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领导要带头学习带头使用,带动和促进信息系统的全员应用,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二)继续坚持“六统一”原则,推进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六统一”是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今后我们信息化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要继续坚持统一规划,总部负责制定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各企事业单位可依据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配套方案和实施工作计划,作为对总体规划的落实与补充。坚持统一标准,总部组织制定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特别是跨业务领域、涉及多个系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各企事业单位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标准,推动系统集成应用。坚持统一设计,总部从全局优化的高度规范业务流程,开展业务蓝图和系统架构的顶层设计,并尽可能兼顾各单位必要的差异化需求。坚持统一投资,总体规划中的项目由总部统一投资,必要的基础配套工程由各企事业单位投入。坚持统一建设,总部统一组织总体规划项目建设,各企事业单位按计划组织完成项目在本单位的实施。坚持统一管理,健全完善集团公司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高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全面增强信息化工作合力。要坚持和完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及协调机制,集中研究制定信息化方针政策、规划部署和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坚持业务主导、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业务部门要从自身的业务管理需要出发,提出信息化需求,加强与信息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紧密合作,共同推进信息系统的建设、改进与应用;信息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要认真落实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完善持续投入机制,明确投资渠道,配套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稳定的、常态化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渠道,纳入生产经营预算管理。建立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把责任和义务传递到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层层落实信息化建设、应用、维护、升级和优化的责任,为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要适应集团公司形势任务变化和信息化工作的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依托信息化项目建设和技术支持服务,加快培养选拔企业急需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注意核心骨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信息化人才队伍。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应用,整合人力资源,加强运行维护队伍建设,形成由企事业单位技术服务队伍、总部技术服务队伍和专家支持队伍组成的三级运行维护体系。建立长效培训制度,在前沿技术、业务知识、项目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为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方案,采取集中授课、内部研讨、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广大信息化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加强学习、刻苦钻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努力建功立业。

同志们,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发挥优势,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