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热门12篇)

时间:2023-12-27 13:00:16 作者:笔舞 工作计划

演讲稿要具备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引导听众思考和行动,因此我们需要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渲染和逻辑的推理。为了提高我们的演讲稿写作水平,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演讲稿的片段,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奋力拼搏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我们打赢了治安翻身仗,取得了群众安全感跃升3位、满意度飚升前列的显著成绩。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激励斗志,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巩固成绩,弘扬战果,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建设“五个六盘水”创造更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大会。这次大会虽然时间只有半天,但内容丰富、意义重大,既是一次深化认识、凝聚人心的动员鼓劲大会,更是一次领受任务、接受挑战的专题部署大会。会议规格之高、参会范围之广、表彰奖励之大,再一次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坚定决心和勃大雄心。

大会对安全感“升点进位”、平安建设“两打三治”、“十大杰出政法干警”等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奖励,对安全感测评后进单位作了通报,张扬了主流,申明了是非。几个地方作了交流发言,既有经验介绍,也有问题反思,既是对这些单位的激励鞭策,也是对我们加强和改进今后工作的启发借鉴。大会正式公布了群众安全感升降奖惩办法,这项制度从今年起严格施行,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严肃对待、认真研究、严格执行。晓光书记的书面讲话和何刚市长的重要讲话,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意见。

晓光书记在书面讲话中,从“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泛汇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社会力量,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三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何刚市长从五个方面方面,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当中的重要思想、原则问题和重大关系,指出要坚持用发展来统揽,做到民生优先,要以加强基层基础,贯彻群众路线,确保社会稳定来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强调平安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一丝也不能松懈。两位领导的重要讲话思维宽广、思想深刻、重点突出,既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又符合六盘水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引性,全市上下一定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贯彻施行之中:

一要学好文件,振奋精神,广泛凝聚落实之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促进社会和谐,维护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去年9月以来,市委先后10余次召开会,对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管理的重大问题作了专门研究。晓光书记、何刚市长在市第六次党代会、经济工作会、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多次发表重要意见。今天,两位领导又作了专门论述和特别强调,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对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以及会上印发的《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群众安全感升降奖惩试行办法》等文件以及相关材料,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钻研,切实把握精神实质,明晰内容要求,狠抓执行落实。会上还印发了最近省综治委余庆、瓮安现场会精神的《传达提纲》。这次现场会确定和推出了瓮安、碧江、余庆、遵义等4个省级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单位,要求各地采取超常措施推动工作开展,对短期内起色不大的试点县、市、区,省综治委将在6、7月份的暗访后取消试点资格,通报全省各地。请各地特别是钟山区和水城县务必高度重视,强力推进。

学习中,要加强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去年,面对严峻形势、巨大压力和诸多挑战,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超常重视、政法部门超常奋斗、社会各界超常参与,压力变成了动力、挑战变成了机遇,刑事发案、两抢一盗、八类严重犯罪、交通火灾事故、群体性事件全面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取得了市级第一次摆脱末位状况,第一次拥有测评指数90%以上的县区,群众对打击整治、校园周边治安、见警率等以及对公、检、法、综治办的满意度评价第一次为全省最好等“诸多第一”的良好成绩。今年以来,去年的良好势头进一步显现,刑事发案在去年下降基础上,又全面减少。其中,全部立案减少8.16%,“两抢一盗”减少13.17%,入室盗窃减少20.6%,八类案件减少14.64%,命案减少2.5%,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继续向好。要通过对这些成绩的全面总结,让广大政法干警和干部群众看到,不管面临多大困难,承受多大压力,只要我们肯去奋斗,舍得付出,善于拼搏,就一定能够赢得胜利、赢得主动、赢得希望。

二要突出重点,细化措施,精心谋划落实之举。

这次会上印发的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以及晓光书记、何刚市长的重要讲话,是我市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部署安排比较全面,含盖时间也比较长,各地在研究落实措施的时候,要在对面临形势充分研判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的原则予以谋划组织。

第一,在解决突出问题方面要把着力点放在矛盾纠纷化解和案事件预防上。当前,全市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治安局势的驾控权是牢牢把握在我们手上的。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矛盾纠纷仍然很多,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重大事件。为此,要始终坚持“预防为先、源头治理”和“少发案、少生事、多破案、秩序好、服务优”的指导思想,强力推进风险评估、隐患分析等制度的施行落实。要始终坚持源头预防和过错处理、积案化解、问题解决、查处违法等几手都要硬,切实解决矛盾纠纷存量较大、信访事项新增不少的问题,坚决防止一边解决老问题、一边迸发新问题。要始终遵循城市密而不漏、农村疏而不漏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特巡警建设和基层警务工作,切实强化街面管控、视频监控、民居防范、单位内保和农村群防群治,最大限度压缩违法犯罪的空间。要始终做到:坚决防止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影响较大的恶性和重特大治安案事件,坚决防止非正常赴省进京上访造成恶劣影响。

第二,在创条件增后劲方面要把着力点放在基层基础建设上。基层基础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基,既是重点难点,也是活力源泉。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坚持长期抓、抓长期,重点抓、抓重点,扎实抓、抓扎实,千方百计推进各项基层基础建设。一要加强以城乡居村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主体硬、载体强、运行佳、作用好的综合战斗实体。二要加强以科学高效运行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建设。要大胆开拓创新,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尽快形成适应新形势,富有新活力的各项社会管理服务新格局。三要加快以社管设施为重点的各项基础工程建设步伐。要着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十二件民生实事”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社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之尽快发挥作用,惠及群众,服务管理。

第三,在目标效果方面要把着力点放在保障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和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上。要认真实施“三反、六推、八贯穿”的工作思路,切实巩固去年的工作成果,确保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升点进位,保障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进步。前不久,我们在和一批民营企业家座谈调研后,提出了“铁心支持、铁腕保障、铁规服务”的“三铁”理念,为贯彻“三铁”理念,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综治委将根据“反毒品、反盗抢、反暴力”的总体部署,在近期推出“整治企事业周边治安秩序”的集中统一行动,以破坏、干扰企业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为重点,坚决打击非法阻工、堵路、堵厂、医闹等各种形式的软、硬暴力行为,坚决维护正常企事业周边秩序,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保驾护航。这次专项行动意义非同小可,各地要超前运筹,充分准备,务求胜利。

第四,在组织指挥方面要把着力点放在资源整合和综合联动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共同使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党委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力度。要在资源整合上下工夫,切实形成齐抓共管,携手共进的整体态势和良好氛围。

第五,在工作方法方面要把着力点放在狠抓典型和打造特色上。要按照晓光书记“立标杆、树旗帜”的指示要求,及时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培育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单位和表率个体,善于通过典型推动发展,通过特色召示进步、引路示航。

三要加强领导,严格责任,务必取得落实之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领导重视是保证,责任落实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真正把“经济发展是政绩,社管创新也是政绩”的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切实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确保社管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具体抓、全力推;其他领导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把各项管理服务融贯在各项业务工作之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把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向新台阶,为实现“五个六盘水”等现代特色都市的宏伟目标不断做出新业绩和新贡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家局工作会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20**年和“十二五”时期工作,部署20**年任务,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全面加快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建设进程。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20**年主要工作与“十二五”时期总体回顾。

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省邮政业紧紧围绕国家局、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快发展速度、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安全管理、科学规划布局、加强外联沟通、抓好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邮,提质增效,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大政策扶持,着力推动全行业扩规模、提质效、强实力;坚持安全第一原则,恪守红线底线,着力保障安全制度执行有力,安全管理防范有效,安全应急处置到位;坚持监管第一责任,严格执法办案,着力维护全行业市场经营秩序、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监管效能;坚持服务第一宗旨,讲诚信、重践诺,着力提升全行业服务质量、水平和形象;坚持法治第一思维,从严治党,提升发展软实力,着力创建“五型”服务机关,增强全省邮政管理部门执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把握新定位,奋发新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了全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年,全省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52.15亿元,同比增长17.06%;业务收入完成63.28亿元,同比增长20.43%,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26亿件,同比增长80.15%,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1.35亿元,同比增长71.96%。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和快递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消费者对邮政管理部门申诉处理工作满意率为97.2%,对企业申诉处理结果满意率为95.7%,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优化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发展布局。组织召开邮政业“十三五”规划编制专题动员部署会,确定了“3+4”规划编制重点,并组织召开多次规划工作推进会、研讨会和论证会,同时,省局和各市(地)局积极主动将邮政业“十三五”规划与发改、交通、商务、工信等部门进行有效衔接,目前,全省邮政业“十三五”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讨论稿)》也将我省邮政业发展规划“互联网+快递”等内容纳入其中。七台河市邮政业发展规划也纳入了该市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规划之中,其他各市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已进入全面征求意见阶段。

2.加强汇报协调,营造发展氛围。省局多渠道、多方式、多次向胡亚枫副省长专题汇报邮政业发展情况,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出台促进邮政业发展利好政策。20**年全省邮政业的快速增长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王宪魁为快递电商协同发展点赞,陆昊省长在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快递业发展,胡亚枫副省长出席年初工作会议和全省邮政管理系统推进依法治邮工作会议,张效廉部长出席全省精神文明建议工作会议,极大鼓舞和激励了全行业干部职工向邮政业大省目标迈进的工作热情和激情,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树立了行业形象,提高了行业知名度,从而营造了让社会各界了解邮政,关心邮政,支持邮政的良好氛围。

3.加快产业融合,改善发展环境。省政府出台《黑龙江省“互联网+流通”快递行动计划》;省发改委印发《黑龙江省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20**年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将配送车辆标准化、行政许可审批流程优化、与民航铁路公路联动发展、邮政服务三农、协同电商发展、农村快递配送网络建设、末端配送设施建设纳入全省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之中。其中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合法终端配送,下放快递法人企业、分支机构行政许可审批层级及尚志、拜泉等7个试点县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等三项工作已纳入20**年度行动计划中;贯彻落实省发改委《关于当前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实施意见》,明确邮政管理部门“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邮政普遍服务能力,支持大型快递企业在机场建设专用或公用航空快件分拨中心,在我省有条件的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快递物流园中心区”等职责;充分发挥交通与邮政各自优势,加大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衔接,深化交邮融合取得了新进展;加强与工信委联络沟通,出台《黑龙江省关于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联合省综治、安全等九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联合省综治、交通等十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全省物流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积极与省财政厅联系协调,申请拨付20**年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级配套基建投资款项,确立了邮政管理部门保障监督的地位和作用。哈尔滨局争取市财政拨付10万元行政执法专项资金。牡丹局争取市“万人评百科”专项奖金2万元。绥化局为庆安中通快递争取到2万元的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快递车辆通行政策,牡丹江局制定了《牡丹江市快递行业电动三轮车管理办法》,绥化局、鹤岗局联合综治等部门出台《邮政和快递专用车辆运行管理实施意见》并举行了发证仪式,为解决全省电动三轮车通行难带了好头。

(二)增强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快递“三化”建设。制定《黑龙江省快递“营业场所标准化、分拨中心规范化、作业流程制度化”建设方案》,召开“三化”建设动员部署会、现场推进会,及时组织对各市(地)局和各品牌企业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调研、督促指导,并下发通报,联合省快递行业协会制定“三化”验收评定办法,通过检查验收,标准化营业场所达到519个,完成计划的116.6%,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双鸭山、绥化等市(地)计划完成率均超过100%;形象化营业场所达到65个,完成计划的108.3%,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鸡西、双鸭山等市(地)计划完成率超过100%;规范化分拨中心达到39个,完成计划的100%,各市(地)均按计划圆满完成本年分拨中心规范化工作;376个营业场所及分拨中心实现了生产流程制度化,占计划的112.9%,其中,齐齐哈尔、双鸭山、伊春推进效果明显,均超额完成本年度计划。

2.推进“快递下乡”工作。制定《黑龙江省推进“快递下乡”工程的实施方案》,采用7种建设模式、3种运营模式推进“快递下乡”工作。召开推进会、现场会,联合省重点品牌快递企业负责人赴齐齐哈尔、佳木斯、伊春等多个市(地)乡镇进行督导,各企业立足服务农村电商和末端配送,拓宽渠道,布局设点,有序推进,成效明显。全年新增快递下乡网点数5153个,快递网络服务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乡镇快递服务营业网点覆盖率达到77.27%。其中双鸭山市“快递下乡”建设工作成效显著,42个乡镇全部建立快递网点,8个重点品牌快递企业进驻全市各乡镇,覆盖率达90.48%。佳木斯局利用乡镇城郊线路客运车辆作为运输手段,开展快递与客运运输双向合作。联合市郊区农委,采用“农邮对接”新模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快递企业合作,使绿色农产品富硒大米依托快递网络“走出去”。

3.推动村邮站和信报箱建设。一是加强村邮站建设,制定了《全省村邮户箱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全年新增村邮站3129个,超额完成了国家局下达的305个建设任务。哈尔滨副市长批示要求开展专题调研研究推进村邮站建设。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牡丹江市绥芬河、海林县,鸡西市虎林、鸡东县各行政村全部建成村邮站,做到村村通邮。二是推进信报箱建设,哈尔滨、大庆、双鸭山、伊春、大兴安岭局与建设、规划、城管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居民住宅楼房信报箱建设工作的通知》。全省补建信报箱23303户,新建55856户。

4.空白乡镇补建局所运转良好。全省仅用3个月时间圆满完成105个补建网点竣工率、运营率双百目标,被国家局授予冲刺突破奖和攻坚克难奖,大庆、绥化局获得地市级优秀集体奖。在后续局所运营中,针对局所配套不规范、产权转让不明晰等遗留问题,省发改委(黑发改经贸〔20**〕56号)文件明确要“进一步完善邮政基础设施网络,鼓励邮政企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邮政物流服务。”鼓励、引导、推动邮政企业开放共享补建局所设施资源,打造“代字号”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全省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绥棱县试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三)依法治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

1.坚持依法行政。一是成立了“黑龙江省邮政管理局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黑龙江省行政执法审核小组”、“黑龙江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小组”,对全省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指导。二是在全国第一个召开全省推进依法治邮工作会议,规范完善执法协作机制,建立了行政执法联合联动工作机制,搭建多部门执法协作平台。三是积极沟通将《黑龙江省邮政条例》的修订工作纳入《省政府20**年立法工作计划(草案)》项目之中。四是先后制定印发各类行政执法制度18个,实现了全省邮政行政执法闭环管理。汇编印发《黑龙江省邮政行政执法手册》,首次向邮政企业印发了《邮政普遍服务依法行政内容的告知》。五是开展案卷评查工作,从案卷的内容、证据采集、法律适用和执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全面评查,加强了邮政行政执法案卷规范化管理。六是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完善联合执法工作体系、创新执法形式、丰富执法手段、严格执法程序等,行政执法工作成效明显,全年行政执法共立案120起,处罚金额45.8万元。其中,违反普遍服务标准3件,处罚3.2万元;违反两条红线1件,处罚6000元;冒用邮政专用标志车辆2件,处罚4万元;擅自停止办理邮政普遍服务业务1件,处罚0.6万元。快递服务质量监管类12件,处罚9.25万元;快递企业安全监管类59件,处罚9.7万元;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类39件,处罚18.15万元;邮政市场秩序类1件,处罚5000元;其他类2件,处罚4000元。

2.加强普遍服务监管。一是将邮政普遍服务两项行政审批下放至市(地)局。全省共有6个非普服新增场所备案,215个备案场所信息变更,11个暂时停限办业务备案,24个恢复办理业务备案。二是组织开展邮政机要通信专项整治行动。省局普服处联合哈尔滨局首次对省邮政公司的哈尔滨邮区中心局、机要通信局、邮资票品局开展了无着邮件、机要通信、邮票发行的综合性行政执法检查。三是做好邮政业“扫黄打非”工作。全年抽查邮政收寄场所652个,检查邮政报刊亭190家。四是各市(地)局开展了空白乡镇补建邮政局所运营、县域邮政普遍服务达标、邮政机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机要通信保密安全、法定汇兑业务开办等专项检查,全省共检查邮政营业场所1496个,走访市区、县城、乡镇的单位和个人用户6515个,普遍服务行政处罚金额7.8万元。五是全面完成邮政企业分支机构更名换牌工作。全省13个市(地)、69个市(地)辖区、63个县(市)的邮政公司新牌匾更换完毕。六是开展专用标志车辆执法检查。下发了《关于规范邮政专用标志车辆信息核查备案工作的通知》,哈尔滨主管市长专门作出批示,哈尔滨局联合市交通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执法大队开展冒用邮政专用标志车辆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车辆27台次,查出五台冒用邮政专用标志车辆,立案2起,处罚4万元。七是在全省开展邮政机要通信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邮政特殊服务的监督管理。

3.加强快递市场监管。一是优化快递许可流程。指导各市(地)局建立“绿色通道”,企业申请材料总体精简55%。二是做好简政放权,快递企业增设分支机构和备案工作下放市(地)局,办理时限缩短至5个工作日。三是在全省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快递法人企业、分支机构专项规范整治行动,处罚金额15.3万元,清理快递企业无证经营网点635个,规范整治后新增网点739个,全省整治行动完成率达113.17%。四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3个月,分4个区域组,由4个市(地)局一把手任组长的邮政业安全服务异地交叉大检查工作,共计检查41个邮政营业网点、21个邮政投递局所、32个邮(快)件处理场地和79家网络型重点快递企业网点,检查问题58个,立案22起,处罚8万元。五是妥善处理用户投申诉,邮政业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12305邮政业申诉中心共受理消费者申诉874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7.24万元。六是加大市场执法检查。全年检查2391次,检查单位2455个,出检人数6640人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416次,下达整改通知327件,下达行政处罚113件,处罚金额38万元。20**年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在全国排名第11位。绥化局在全国市(地)局中排名第9位。七是按照20**年下发《黑龙江省网络型快递企业负责人制度》要求,在建立省级品牌企业负责人制度的基础上,20**年,在省局积极推动下,由27家省级品牌企业直接授权建立了市(地)级品牌企业负责人制度,进一步加强了黑龙江省快递市场监管,强化了企业经营主体责任,提高了落实执行力,形成了政企之间的沟通联络长效机制。八是开展快递服务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出台《20**年快递服务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检查企业638次,查处服务质量问题466个,处罚金额3.3万元。九是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监管。成立黑龙江省寄递渠道安全领导小组,将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列入《20**年全省综治(平安龙江建设)工作要点》。同时加强寄递服务信息安全管理,开展面单集中销毁工作,各市(地)局组织快递企业集中销毁过期快递详情单89吨。十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省局和哈尔滨局实现了12家企业的16个分拣中心视频、手机客户端同步实时监控。13个市(地)局全部建立了视频监控平台系统。鹤岗市区所有网点全部接入鹤岗局视频监控平台。十一是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邮政市场监管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邮政市场监管效能,促进了邮政市场健康、规范发展。十二是快递行业协会督促企业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发挥了服务、协调、自律职能。

4.圆满完成“双11”旺季保障工作。及时召开旺季服务保障动员会议进行部署,组织召开媒体通气会,举办全省快递企业运能合作签约仪式,成立督导组,加强旺季“前、中、后”期安全生产和服务保障工作检查等系列举措,有效保障了全省“双11”期间寄递渠道安全畅通。胡亚枫省副省长对“双11”旺季快递服务保障工作情况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并给予高度肯定。

(四)转变作风,加紧队伍素质提升。

1.一手抓“三严三实”,一手抓重点亮点。一是全省邮政管理系统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以上率下,省局、市局党组书记同步讲党课,并积极开展各专题研讨活动。同时按照省委要求开展“应常态、增信心、强定力、促发展”主题活动。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省上下提振了精气神,凝聚了正能量,营造了风清气正、公道正派、政令畅通、锐意进取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二是加强调查研究促进工作开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邮政业业情调研”活动。省局党组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察实情、接地气,与干部职工、与用户消费者面对面,通过座谈讨论、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状况,系统掌握发展情况,科学引领全省行业发展。三是制定了督察督办制度,省局对全年重点工作进行督导并季度总结安排,此做法得到了马军胜局长“黑龙江局季度计划、季度总结、梯度推进的工作模式好”的高度肯定。

2.一手抓领导班子,一手抓后备干部。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市(地)邮政管理局领导班子建设方案及干部考核办法、重点任务年度目标解析,极大激发了全体干部真抓实干、务实重做的工作热情和激情。省局下发了《关于做好黑龙江省市(地)邮政管理局副职领导后备干部和中长期培养对象初步人选推荐报送工作的通知》,研究确定市(地)局副职领导后备干部7名,市(地)局中长期培养对象初步人选5名。组织开展全省干部交流工作,制定出台了《全省邮政管理系统干部交流工作实施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省干部队伍交流工作,全年共交流干部34人次。

3.一手抓内部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一手抓外部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20**年全年邮政管理系统培训计划,分批次举办财务、纪检、人事、执法、统计、新闻宣传等各类人员培训,全年培训278人次。指导省快递协会组织三期对全省快递企业各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培训350人次。组织全省110多家快递企业及分支机构的2894名快递业务员在哈尔滨、佳木斯、鸡西三个考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五)发展为要,加倍真抓实干求进。

一是开展统计大检查,规范统计口径,堵塞了跑冒滴漏,做到了应收尽收,应计则计。二是开展分支机构专项整治,全省新增分支机构723家,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一番。三是建立全省经济运行通报分析会议制度,为行业发展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四是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在电子期刊《邮政市场监管》第9期头版报道肯定了我省20**年快递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哈尔滨局在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作《牢牢扭住邮政市场监管这一中心,促进行业科学发展》的经验交流。五是建立品牌企业负责人管理制度,下达量收指导性计划,重点对照安全服务、落实管局各项重点工作等情况进行考核并通报其总部。六是省局将业务发展量收指标纳入市(地)局领导班子重点工作考核,并签订目标责任书。七是积极推进快递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抓住“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利契机,有序推进“快递+”规模发展。八是通过快递“三化”建设,提升了营业窗口服务创收能力和基础设施能力,通过发挥邮政业消费者申诉中心“12305”与行政执法衔接联动机制作用,建立了企业投申诉通报制度和服务质量分析制度等,提高了服务水平,提升了品牌创收效应。九是企业自身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乡镇、进农村、进仓储、进商场、进园区、进厂矿等,积极开展大客户营销,增加了业务收入。十是加强行风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服务专项整治,有效规范企业服务行为,积极引导企业由以价格为核心的同质化竞争向以服务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转型。十一是省局与省协会联合开展“提质增效,争先创优”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行业内形成移位晋档、创优争先、提质增效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快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从严治党,加重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强化“两个责任”。认真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挺在前面。签订《黑龙江省邮政管理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黑龙江省邮政管理局工作目标责任书》。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邮政管理局党组重大事项议事规则》等系列制度办法,加强干部管理,切实把反腐倡廉制度落到实处。建立纪检监察分区互查制度,制定了《全省邮政管理系统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检查工作组划分及工作办法》及工作方案,开展纪检异地交叉大检查,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同时,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建立分区财务会审制度。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出台《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黑龙江省邮政管理局关于党组书记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以及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权限、追责情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采取单独组建、区域组建、联合组建和组建行业性党组织等方式,稳步推进行业基层党建工作,目前已成立快递企业党组织10个,91名党员全部纳入管理。

(七)凝聚共识,加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步伐。

省局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召开全省邮政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大会,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处室、文明个人和青年文明号的创建,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服务规范、文明执法、安全和服务专项整治等系列活动,有效赋予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新的内涵。我省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走在了兄弟省市的前列,在全国20**年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发言。联合省快递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评选“最美快递员”活动,联合团省委和省人社厅举办“振兴杯”黑龙江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与黑龙江团省委联合举办黑龙江省首届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竞赛。省局荣获“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标兵”。各市(地)局、各市(地)快递协会开展爱心送考,免费邮寄爱心包裹和送温暖慰问快递员、爱心救助、爱心驿站、“一帮一”扶贫解困活动。哈尔滨局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齐齐哈尔、牡丹江、鸡西局荣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目前全行业基本形成了全员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人人践行“4s”核心价值理念的浓厚氛围。同时,为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树立新形象,省局切实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荣获全国“20**年度邮政行业先进记者站”荣誉称号,为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十二五”期间是全省邮政业发展进程中高速发展、稳步提升的五年。国家局审时度势,正确分析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规律和监管特点、国情业情,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依法治邮,提质增效,坚持安全为基、服务为上、管理为本,有力推动了全行业实现了超常规、大跨越、跳跃式的发展,正在由邮政大国向邮政强国目标挺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邮政业发展,省政府领导多次对邮政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极大坚定了全省邮政业广大干部职工加快发展的信心决心。五年来,行业活力全面迸发,产业融合日益紧密,业务量收高速攀升,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能力稳中有升,快递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监管能力不断增强,干部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升,两个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全省邮政业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三五”期间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行业发展规模呈现出创新驱动的有力态势。与“十一五”末相比,全省邮政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1倍和2倍,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5.5倍和3.5倍。目前,全省共有30个快递品牌,法人企业240家,分支机构1901个,邮政普遍服务网点1626个,全省邮政行业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其中快递从业人员15837人。产业协同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步伐加快。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持续提升。村邮站累计达到3393个,补建空白乡镇邮政局所105个,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实现全省乡镇全覆盖,寄递时限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服务标准。快递发展服务能力水平大幅提高。20**年全省快递业务收入连续10个月增幅排名全国第一,全年增幅排名第二,收入绝对值增加8.94亿元,与前8年发展规模持平,全省快递业正向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迈进。“快递下乡”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快递下乡网点数累计5590个。快递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时限准时率相对稳定,有效申诉率逐年下降,旺季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加强。企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快递营业场所标准化、分拨中心规范化,作业流程制度化建设效果明显,有效增强。省邮政公司总体规模在全国排13位,20**年国际邮政小包业务全国排名第7位,ems国际业务收入全国排名第21位,增幅排名第2位,对俄电商包裹出口量已占国内对俄电商市场份额的33%。初步形成3家年营业收入超11.4亿元、5家年营业收入超7.8亿元的快递企业集群,占整体市场份额的89.9%。全省快递企业进一步加大网络布局力度,“向下、向外”步伐明显加快。

“十二五”期间,我们坚决贯彻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省邮政管理系统坚持“五个坚持、五个着力”、“四进四并”的发展思路,全行业发展明确了新目标,精神呈现了新风貌,创新增添了新动力,格局形成了新常态。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加大行业宣传力度,有效解决车辆通行、末端投递、人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注邮政业发展、支持邮政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们深入推进依法治邮,着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省、市(地)两级邮政管理机构均实现了职权法定,行业依法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推进联合执法,加快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和监管效能大幅提升。本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流程、便捷高效的原则,省局将31项职责下放到市(地)局,实现了执法重心下沉。切实加强行业安全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夯实安全基础,切实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十二五”期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公道、正派”的良好生态。坚持从严治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四风”,抓重点,盯节点,保持定力、加大力度,以零容忍态度反对腐败,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兴安岭精神等龙江优秀精神,践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努力锤炼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政治品质过硬的邮政管理干部队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从业人员素质稳步提升。非公快递企业党组织建设全面完成。

实践证明,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国家局党组坚强领导和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交通运输厅正确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邮政行业广大干部员工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省局党组,向关心支持黑龙江省邮政业发展的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朋友,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付出的全体干部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我省向邮政大省迈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若干重大任务举措。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就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做好20**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就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重点部署。邮政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特别是对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具有重要作用,将在引领新常态中又一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从全省面临的经济形势来说,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从有利因素看,一是国家将继续给予我省政策支持。出台《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批复设立哈尔滨新区。二是“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发展成就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在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龙江供给竞争优势的领域存在重要机遇。四是在市场意识、市场化程度和各类市场主体竞争力方面还存在差距,靠缩小差距挖掘潜力还有较大空间。五是人才资源丰富,可释放增长潜力的领域都有人力资源支撑。

今后五年将是邮政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的决胜时期,是我省向邮政大省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下定决心、攻坚克难、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既要充分把握有利条件,更要清醒认识严峻挑战。

一是行业发展将高位运行,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任务依然艰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服务业占比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全国邮政业规模到将突破万亿,全省邮政企业业务总量将达到38.5亿元,业务收入将达到45.47亿元,全省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将达到3.38亿件,业务收入将达到59.9亿元。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城乡区域不协调、收投分布不均衡、交邮衔接不紧密等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地区快递服务覆盖率有待提升,“最后一公里”难题有待解决,包装和车辆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寄递安全形势日趋严峻,迫切需要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企业规模将快速扩张,但粗放性问题凸显,提升供给适应性和有效性的任务依然艰巨。“十三五”时期,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持续增强,但全省邮政网络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快递企业基础仍比较薄弱,量收增长不够匹配,同质化竞争严重,难以满足个性化、综合化、国际化的多层次用邮需求。随着我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迫切需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力度,提高邮政业服务供给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引导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动力转换,拓展发展空间,推进流程再造,丰富产品体系,提升管理效率,推动模式转变,提高国际运营能力,加快向综合性寄递物流运营商转型。

三是发展环境将不断优化,但协同性亟待加强,推动政策落地、补齐行业短板的任务依然艰巨。国家、省委省政府对邮政业高度重视,赋予更高定位,给予更高期望,特别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黑龙江省“互联网+流通+快递”行动计划》的出台,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社会各界对行业发展给予了更多包容理解。但快递车辆通行难、园区建设难、末端投递难以及安全基础薄弱、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迫切需要加强协同形成合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补齐制约行业发展的短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互联网+”邮政业为发展方向,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盯目标不放松、引领发展不停步,坚定不移地推进我省向邮政大省迈进。

(一)坚持创新发展,更加注重扩大邮政业的有效供给。

在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全面开放、全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和全省经济下行趋势有所缓解的背景下,必须把创新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行业从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引领型转变。推进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创新邮政普遍服务提供机制、支持邮政企业改革;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利用信息化提升行业现代治理能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升发展能力。通过协同攻关,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以及智能终端、自动分拣、数据分单、数据派单、运载工具、智慧仓储等共性关键技术的应用,加快推进“智慧邮政”建设。推进产品创新。提升冷链快递、高端快递、精准弹性投递等寄递服务能力,拓展仓储、金融、保险、通关、货代、解决方案一体化等增值服务。推进模式创新,拓展发展空间。深化与电子商务的协同,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便民利商新业态;发挥行业优势,积极融入智能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等制造业新领域;加强与农产品电商及原产地的合作,打造生鲜农产品流通新模式。

(二)坚持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补齐邮政业的发展短板。

协调发展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收派均衡、交邮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展空间,在补齐短板中增强后劲。依托黑龙江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竞争层次、科技含量,着重在产业联动、系统服务、跨境寄递等方面形成示范打造标杆。持续推进“向下”工程。提升农村地区网络的均衡度和稳定性,支持企业加强与农业、供销、商贸企业的合作,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下沉带动农村消费。加强分拨中心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大运力与综合服务平台投入,逐步缩小农村地区快件收派比差距。推动邮件快件处理中心、运输通道等建设;健全陆运网络,提高邮件快件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比例,提升运输作业效率。推进高铁快递发展,形成稳定便捷的邮件快件铁路运输通道。

(三)坚持绿色发展,更加注重促进邮政业的低碳环保。

将“绿色邮政”融入美丽龙江建设之中,服从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不断完善行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营造绿色发展政策环境。引导企业推广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倡导用户适度包装,加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管理。创新生产模式,积极推广包装箱、总包袋的循环利用。引导企业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加快运输周转速度,提升运输装载率。淘汰落后老旧车辆,推广使用节能新车型。鼓励封装容器“袋改箱”,加快标准化、绿色化装载工具的推广应用。依靠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四)坚持开放发展,更加注重增强邮政业市场竞争力。

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丰富开放发展内涵,推动邮政业开放向纵深拓展。推动内外资公平有序竞争,倒逼内资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推动我省企业“走出去”。支持邮政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大做优做强;引导优势快递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借助“龙江丝路带”建设,支持企业加大与境外寄递企业合作力度,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寄递业务,大胆探索快递与跨境电商的深度融合发展。

(五)坚持共享发展,更加注重提升邮政业普惠水平。

坚持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原则,进一步加强“普惠邮政”建设,提高邮政业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提高邮政普遍服务质量和效率。着力解决邮政普遍服务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切实提高基础服务质量,提升便利程度,延伸服务深度,扩大覆盖范围,有效满足全省人民群众基本寄递需求。有序推动邮政业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邮快合作,提高邮政基础网络利用率,积极推进普遍服务供给。打造特色农副产品的新型流通模式。鼓励快递大众创业,带动增加就业,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基层员工待遇,让行业员工更加有归属感,更加体面地工作。

我们要时刻牢记“安全为基”,持续深入推进“安全邮政”建设。要突出预防为主,从事后处置向主动管控转变。要落实“三个责任”,调动各方资源,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用户自律、社会支持的安全管理工作格局。要坚持科技引领,完善并发挥好监控平台和安检设施的作用,推动寄递安全工作。要加强安全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面对“十三五”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反腐败成果,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我们要坚持以民生为根本、以法治为保障,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邮政业在引领新常态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全面建成与黑龙江省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

三、20**年工作安排。

20**年是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全省邮政业改革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稳中求进、持续求进、创新求进、实干求进”的总基调,深入推进实施国务院《关于推进快递业发展若干意见》和邮政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更加注重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优化政策环境,更加注重增强普遍服务能力,提高质量水平,更加注重调整快递业务结构,实现规模效益,更加注重提升邮政管理运行效能,建设“五型”政府。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真抓实干,提质增效,转观念,转作风,转职能,应常态,融常态,在常态,干常态,以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加快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和邮政大省目标而努力奋斗。

20**年全省邮政业务总量完成61.24亿元,同比增长17.43%;业务收入完成71.33亿元,同比增长12.72%。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7亿件,同比增长35%,力争40%,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3亿元,同比增长28%,力争33%-35%。邮政、快递服务满意度持续提高。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规划衔接和落实。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紧密结合省政府有关重大利好政策,做好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等专项规划、部门规划的衔接,并将规划任务分解到年度工作安排中。大力开展各项规划的宣传贯彻,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为抓手推动规划落地实施。完成邮政业“十三五”规划上报及发布工作。

二是继续完善支持政策。推动我省《促进快递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并印发落实重点工作和责任分工。争取与一家或几家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发文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互联网+快递+x”行动。抓好省发改委和省工信委文件、“互联网+流通”等政策的落地实施。积极与省商务厅协调联动,制定出台快递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意见,联合召开快递行业协会与电子商务协会发展研讨会。加强与金融部门联系联络,采取产品对接的服务方式,有效解决快递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与城建、国土等部门衔接沟通,推进哈尔滨和部分市(地)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加强与民航、铁路、公安等部门协作配合,开辟快件安检“绿色通道”,鼓励条件成熟邮政、快递企业适时推广高铁快件和电商快递班列,推动解决快递电动三轮车通行问题。筹备召开沿俄边境市(地)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快递)发展研讨会。推进交邮深入融合。将促进“交邮合作”相关政策纳入全省《促进快递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发邮政专用标志车辆管理系统,加强邮政专用标志车辆监督管理。引导快递企业加强与哈飞汽车、哈轻卡等物流专用车企业对接合作,按照省领导批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成本、补短板”入手,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加快运输周转速度,提升运输装载率。推广节能环保车辆,引导企业使用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运输车辆。

三是以深化改革促进邮政企业服务创新。支持邮政企业与快递企业创新合作模式,提高邮政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利用好乡村两级网点、站点,搭建邮政企业与农村电子商务合作服务平台,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并协商当地政府部门负责网点装修、设备投入、平台建设技术支持和土特产品供给以及邮政企业负责场地提供、人员培训和产品寄递等事宜。

四是提升快递创新能力。启动“快递进校园”试点工作。落实《智能快递箱投递服务管理规定》,在哈尔滨高等院校率先推广“智能快件箱”运营服务、指导快递企业与第三方企业合作经营,在校园、社区、商区内超市搭载快递便民服务站,推动项目建设和试运营工作有序开展。规范快递末端服务站经营,统一规范全市快递末端服务站标识,将快递末端服务站建设纳入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提升“快递下乡”推进质量,推动“快递+”特色农产品,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商与快递业融合,督导快递企业选择试点乡镇,推广集中运输、分拣、投递作业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是坚定不移保障安全发展。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和办法,并与干部任用相结合,强化对各级干部的履责检查和履职考核。狠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督促推动各类企业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分兵把守,切实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每个方面、每个环节。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强化依法治理,夯实安全基础,深化行业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强化基层监管力量,着力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加强督促检查,要层层落实检查责任,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落实到位。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广泛采取“四不两直”、“双随机”等方式,突出暗访暗查和突击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加快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依法严惩安全生产领域失职渎职行为,坚决遏制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和资源,构建全方位的普遍服务和市场监管体系。推动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降低服务和监管成本。有机结合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强12305申诉服务工作,完善举报处理机制,畅通社会公众举报渠道。

三是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工作体系。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充实安全监管力量。继续强化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整治。成立省级安全监管中心,各市(地)局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安监工作,逐步形成以省安全中心为主、各市(地)安全中心协作的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监督指导寄递企业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安全管理台账,配备专职安全员,对企业安全机构和安全人员变更实行备案管理。加强品牌快递企业总部管理,督促各品牌企业负责人履职管理。推进省、市(地)级处理中心、营业网点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重点市(地)企业网点集中接入率达到60%以上。推进执法人员移动执法、安全检测、应急处置等装备配置。发挥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协作机制作用,修订和完善《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考核评分内容标准》。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置物资装备和队伍建设。建立舆情监测预警制度,加强寄递安全热点舆论引导。

四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督促邮政、快递企业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依法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贯彻落实《黑龙江省邮政行业安全信息报送规定》,切实提高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开展“3.15”快递面单集中销毁行动。

五是建立市场监管与快递协会联动工作机制。积极研讨制定省局与省会局一体化监管路子和办法,加强衔接联动,既要明确分工也要通力协作,切实抓好企业总部管理。快递协会对省局、市(地)局邮政管理部门是一个有效补充,在服务行业发展、实现自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外联内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邮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协会开展工作,协会要积极融入到邮政管理工作中。

六是做好重点时段和服务旺季的应急保障工作。对旺季、重大节日安全保障工作,要早部署、早安排,做到有方案、有预案、有措施、有保障,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确保重点地区、重大活动期间的寄递渠道安全平稳畅通。

一是提升普遍服务能力。推动邮政企业加强邮件分拣处理能力建设,健全普遍服务末端网络,创新投递模式,提升包裹类业务的处理、运输和投递能力。继续推进村邮户箱工程,20**年新建村邮站3340个。打造邮政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快递企业、邮政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推动乡镇邮政局所、村邮站、邮政“三农”服务站等平台办理(代理)快递业务,促进城乡间、乡村间快件集中运输和投递。推动智能信报箱的安装、使用。

二是提升快递服务能力。巩固快递“三化”建设成果,将“三化”建设与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批工作、《邮政业安全生产配置规范》宣贯工作、寄递渠道安全清理整顿工作相结合,增强企业抢抓发展机遇的能力。

三是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按照《快递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失信企业信息发布体系,做好后续信用信息采集使用工作,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和违规寄递处罚警示制度。

一是加强普遍服务监管。依法履行局所撤销审批、停限办业务审批、经营邮政通信业务审批和邮票发行相关审批职责。开展《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培训。开展农村地区普遍服务达标检查、重大题材邮票印制销售检查和经营邮政通信业务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价格监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与省邮政公司建立联系会议和通报制度。优化社会监督员结构,组织社会监督员开展“消费者体验活动”,强化社会监督效果。

二是加强快递市场监管。有机梳理优化许可审核流程各个环节。加强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注销管理。继续推进快递企业经营范围规范和清理工作,打击违法招揽加盟商、企业无证经营和末端网点不备案行为。扎实开展寄递渠道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全面实施收寄验视、实名收寄和物品信息登记制度,认真贯彻落实《邮件、快件实名收寄实施办法》,严格执行用户身份核对和信息登记,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市(地)以上大型处理中心安检设备全部配置到位。加强集邮市场和邮政用品用具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虚假集邮票品、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

三是加强行业安全检查。开展安全服务异地交叉大检查。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安全检查措施,依法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积极配合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深入隐患排查,堵塞安全漏洞,认真贯彻落实反恐怖主义法,依法严厉打击利用邮件、快件实施涉恐涉暴、涉毒涉私等违法犯罪行为。

一是加快推进条例修订及机制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哈尔滨邮政条例》的立项,争取尽快出台。与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沟通,做好《黑龙江省邮政条例》的调研、修订工作,适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邮政、快递企业,争取人大建议、政协议案。并积极争取邮政服务“三农”、路桥费减免及邮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编制普遍服务地方标准,修订《黑龙江省邮政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建立立案审查工作机制,成立立案审查工作小组,继续开展执法培训、案例剖析、案卷评查和执法会审工作,并做好通报。按照“三个清单一张网”要求,对外公布省、市局“三个清单”,全面加强依法履职能力。

二是夯实制度基础。制定《黑龙江省邮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出台《黑龙江省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草案)》、《黑龙江省艰苦边远地区邮件传递时限标准(草案)》,推进《黑龙江省邮政条例》的修订。

三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通过为企业送法上门,培训、研讨、案例分析、案卷评查、模拟办案等多种方式,提高邮政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效果。

四是提升执法效能。建立邮政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完善邮政业消费者申诉与市场监管工作衔接联动机制。加大对企业消费者投诉处理人员业务指导力度。完善衔接流程,优化案件转办统计制度。及时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发挥信息技术支撑,强化系统应用,统一“线上、线下”执法数据。加强全省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举办全省行政处罚典型案例交流培训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研究指导,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夯实思想基础,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守土有责,强化责任担当。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立纪检监察与信访、财务、干部监督管理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基层纪检监察异地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指导市(地)局开好20**年民主生活会。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加强对重点工作考核和学习培训。领导干部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要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和“停不得”的使命感,切实提高工作能力、领导能力、监管能力。建立干部履职制度,严格工作纪律,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机制。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形成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联合省工会开展全省邮政业职业技能大赛。召开职业技能鉴定会议,引导企业开展岗位练兵。积极推动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工作,分批次组织我省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加强与高等院校沟通,在人才引进培养、技能鉴定、课题研究、专家咨询等方面推进校企合作。继续开展“提质增效、争先创优”劳动竞赛。

五是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密切联系群众、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做好行风热线工作。积极组织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召开“最美快递员”表彰会,树立先进典型,把行风建设工作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向社会展示邮政业良好形象。

六是持续提升支撑服务能力。继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在全省范围内有步骤推进县以下邮政管理部门建立。建立局长办公会议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加强信息化建设,出台《黑龙江省邮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推进重点工作季度通报和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制度执行,开展重点工作督查督办,签发督办单。开展统计专项检查,确保许可企业数量与纳入统计系统数量相符。全面完成全省邮政业业情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举办新闻宣传培训及办公室综合管理培训班,出版《普遍服务社会监督员杂志》,注重向行业和省级新闻媒体宣传,扩大行业影响力。

七是加强财务管理。继续落实财务分区负责人和财务会审等各项制度,开展会计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开展财务分区检查通报并跟踪问效。开展举办全省邮政管理系统会计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培训班,组织开展全省财务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并进行通报,建立省局本级预算执行情况通报制度。

同志们,新常态带来新机遇,新定位开启新征程。20**年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要全面落实国家局党组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迎接挑战、坚定信心,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精准发力、苦干实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在落实执行上狠下功夫,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夙夜在公的责任担当,再攀高峰、再鼓干劲、再创辉煌,奋力谱写黑龙江邮政业新篇章,为全面建成与黑龙江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而努力奋斗!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说其重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会时机把握较好。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对财政经济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国家“十二五”规划、财政部的“十二五”规划、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处于全面实施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二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财政部党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王军副部长在百忙之中出席这次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会计改革与发展将作出重要的指示和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主管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的负责人,绝大部分省市主管会计管理工作的厅局长,财政部部内有关司局和单位的同志,部分中央企业的总会计师,部分省级注协的秘书长,全国会计领军班的代表,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等都参加这次重要会议,充分体现了各地财政部门、中央各主管会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三是交流经验非常宝贵。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交流经验,为什么要交流经验,也是从两个方面考虑的:一方面,各地财政和中央各主管会计部门近些年为会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有必要进行总结、归纳、提升,有必要进行深入交流和广泛宣传。另一方面,也是应各地财政部门要求,这几年,各地区、各部门会计管理干部交流频繁,不少是新进入会计管理队伍的,亟需熟悉了解掌握会计管理工作情况。一会儿,江苏、广西、陕西、新疆、云南、湖北荆门、湖南、浙江、广东、吉林、黑龙江、北京、青海、河北、福建、山西、湖北等17个省(市)会计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将要作大会经验交流,还有部分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提交了书面经验交流材料。另外,会场还设置了会计管理成果展示台,展示了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成果,内容很丰富。这些经验交流材料介绍了本地区、本系统会计管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以及对做好今后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路,确实有很多亮点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下面,我就会计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向大家汇报,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近年来各级会计管理部门积极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从大会发言交流、书面交流和成果展示的经验材料中,不难看出,近年来,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会计管理工作在本级党委、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在各级财政部门和中央会计主管部门领导的具体领导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在会计法制建设与实施方面。

从法规制度的建设看,各地财政部门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地方会计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夯实了会计工作基础。如山西、陕西等地修订或制定了本省会计管理条例,深圳着手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福建制定了《关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若干意见》,湖北出台了《湖北省会计管理基本规范》,等等。这些办法的出台推动了本地区会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从会计准则的实施看,各地财政部门,包括很多大型企业,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创新形式,确保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本地区、在企业的有效实施。如吉林主动联合地税部门,合力推动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落实;云南、天津、内蒙、北京、西藏等大部分省市对本地区上市公司的年报情况进行了分析,全面了解了本地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今天到会的企业代表都能认真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有力推动了企业的管理。

从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看,山东、北京、上海、海南、广西、湖南、新疆、宁波、铁道部等地区和部门有的召开了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宣传动员大会,有的组织本地区、本系统的内部控制有奖征文活动,推动本地区、本系统企业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青海等地积极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

从信息化标准的实施看,云南主动要求组织省属2家企业参加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首批实施工作,这也是首批实施通用分类标准中唯一的2家地方企业。

二是在规划和支持行业发展方面。

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和要求,明确目标、细化任务、拟定措施,制定实施了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意见)。如北京、天津、山西、吉林、安徽、云南、青海、中直机关等制定了本地区或本部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比如,福建、厦门、陕西、河南、广西、湖北、内蒙古、山东、四川、甘肃、黑龙江、大连、中直机关、国管局、武警等印发了本地区或本部门的会计人才发展规划或征求意见稿;新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广东在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湖北、贵州、河北、国管局等为贯彻落实会计人才发展规划,还重点安排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经费。

支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目前除个别地区外,已有30个省市制定了本地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办5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本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科学发展。以制定行业规划或实施意见为契机,财政部门和中央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加快出台了支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北京、深圳、江苏、广西、山东、辽宁等地区设立了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或给予专项补助,不断提升本地区高端注册会计师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是在加强会计执法检查和行业监管方面。

不少地方主动加强会计法规执法检查。如河北组织开展了《会计法》执法检查,陕西、江西、重庆、湖南等地开展了全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检查,湖北荆门将会计执法检查变为常态性工作,实行六个程序、采取四种形式、把好“四个关口”,成效显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所属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等。通过开展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本地区、本系统的会计工作。

不少地方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如宁夏组织对全区部分代理记账机构进行了检查,要求对存在问题的代理记账机构进行整改,规范了代理记账业务。黑龙江、吉林等地以规范事务所合伙人或以股东准入和退出机制为抓手,不断加强对小型事务所的监督管理。山西、重庆对事务所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整治和处理,不断规范市场秩序。

四是在创新管理手段方面。

有的通过充分运用高新技术进行会计管理。比如,安徽、贵州、辽宁、青岛、中直机关超前谋划,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会计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率先采用全国统一题库进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河北、福建还率先进行了会计从业资格电子证书的探索工作。

有的通过提出监管有效措施加强会计管理。如湖北等地积极探索,进行会计管理创新,推行建账监管工作,解决了部分单位不设账、乱设账、多套账等问题;解放军总后勤部强化发票和军队票据使用监管,巩固了整治虚假发票成果;上海规定了代理记账证书有效期,采取一年一换证,加强和规范了代理记账的备案工作。

有的通过提高财会人员地位进行会计管理。比如,广东、内蒙、江苏、重庆等地采取多方协调,联合有关单位共同推动设立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北京、陕西、浙江、吉林等地抓住机遇除对企业设置总会计师外,明确要求大型事业单位即医院、高校、科研院所也设置总会计师,加强了企事业单位财务领导的力量。

五是在加强基层财会工作方面。各地财政部门以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为切入点,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政策培训、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水平,逐步扭转了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混乱、债务恶性增长的局面。如湖北在全省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了代理服务机构外部标识统一规范、内部布局统一规范、服务流程统一规范、档案管理统一规范、村务公开统一规范等“五个统一规范”;四川双流县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在对该县资源管理过程中,率先引入卫星遥感技术,准确测量该县公有集体土地、池塘、湖泊、林地、果园等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不流失;云南全面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会计工作。

六是在理顺管理体制方面。各地财政部门加强协调,会计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比如,山东、黑龙江、吉林将原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的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调整为由财政部门负责;北京将原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的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调整为由市财政局负责;厦门市还成立了会计行业协会,支持会计人员依法执行业务,维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做好全市会计行业的自律监管工作。

七是在加强会计宣传方面。各地财政部门通过加强会计宣传营造了良好的会计环境,树立了诚信的会计理念,提供了优质的会计服务。如海南将每年6月份定为“会计宣传月”,集中宣传会计法律法规、推广国家新会计准则制度,宣传会计诚信理念;山西举办了会计电算化应用技能大赛,并将其打造为全省会计人员切磋技艺的盛会、展示会计信息化成果的窗口、检验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平台,这类大赛已经举办了三期;新疆在腾讯网、新浪网开通了“新疆会计服务在线”微博账户,第一时间发布自治区的会计服务信息。此外,绝大多数省份都创办了会计管理的刊物,包括报纸、杂志、内部刊物等,及时宣传和交流会计工作。

除了以上七个方面之外,大家还在会计管理的理论研究等其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总结并加以宣传。

会计管理工作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财政部党组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国各级会计管理干部辛勤耕耘、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财政部会计司,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大家向奋战在会计管理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明天,我们将对各单位20xx年度的会计管理工作进行表彰。在这里,我也对这次考核评比工作的有关情况作一下说明。20xx年上半年,在充分征求各地和各有关部门意见,包括部内有关司局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印发了《关于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年度考核的通知》,明确了考核工作的领导组织、考核内容、考核程序,推进了考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20xx年度的考核工作,是严格根据《关于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年度考核的通知》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的。考核评分成绩既充分尊重各地自评情况,又综合考虑司领导和相关处室对地方工作的了解情况,既考核了地方工作的综合情况,又考核了地方特色工作的开展情况。所以,我们这次评出了综合奖12名和若干单项奖31名,最后报部领导审定。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考核的方式和程序,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提高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引导性。

二、认真做好20xx年有关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明天,王军副部长将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会计工作做出重要部署。这里,我结合会计改革与发展形势,吸收会计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当前需要抓好的几项会计工作强调几点:

一是认真做好《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20xx年9月,财政部印发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抓紧制定《规划》的实施方案。目前一些地区和部门已制定了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十二五”规划或实施意见,开了一个好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要实现王军副部长在讲话中提出的目标任务,要从现阶段扎实推进《规划》的贯彻落实做起。尚未制定本地区《规划》实施意见的单位,要根据《规划》的有关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会计工作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实施意见;已经制定会计规划或《规划》实施意见的地方和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分工,工作落实力量和工作经费,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使《规划》和具体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作用,为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着力抓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完善和有关宣传培训工作。年,我国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几年来,在各地财政部门共同努力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根据我国经济形势和企业业务发展、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的问题以及持续趋同的需要,20xx年,财政部会计司将着力推进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完善工作,出台或修订公允价值计量、合并财务报表、合营安排、职工薪酬等会计准则。这项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面大,希望各地财政部门,还有企业、事务所的同志,要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准则的征求意见、模拟测试、论证分析等工作,做好政策配套和宣传培训工作,为平稳推进这次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完善奠定基础,为有关企业做好新修订准则实施前各项准备工作创造条件。

20xx年我们制定印发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时间是2013年1月1日。在20xx年的准备期内,各地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细致的培训方案,省里要采用“一竿子到底”的方式组织对地、市、县财政部门师资培训,县里要采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方式组织《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工作。各地财政部门还要积极协调,会同当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税务部门、银监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制定联合培训方案,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全社会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认知度。目前,已有北京、四川、湖北、上海联合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5个部门下发或转发文件,召开了宣传培训启动会议。希望各地进一步加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座谈会、经验介绍会等形式,采取电视、报纸、网络远程教育等手段,向广大小企业宣传《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性,使《小企业会计准则》逐步深入人心,积极引导小企业按时执行准则,鼓励有条件的小企业提前执行准则,从而及早从准则执行中受益。

同时,各地财政部门也要做好本地区企业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工作。比如吉林省就把本省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摸清楚了。从制度设计层面上,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覆盖了所有企业的经济行为。但是,据了解,有不少企业还在执行行业会计制度。因此,我们要把这些情况摸清楚,究竟这些行业会计制度该不该取消,要根据摸底情况进行决策。希望各地财政部门做好这方面的摸底、调研工作。

三是全力推进会计人才培养工作。20xx年,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xx-年)》发布一周年之际,财政部召开了全国会计人才工作座谈会,谢旭人部长在书面讲话中指出“努力建设一支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扎实的会计人才保障”;王军副部长在会上也提出,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主管单位要把人才培养作为财政和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抓实抓细,抓出实效。20xx年,我们在会计人才工作方面要抓几件事:一要创新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二要在全国全面实现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和全国统一题库,这个目前可能还有些障碍,但无纸化考试是提高效率、加强监管的重要手段,可以避免一些舞弊行为等;三要不断优化全国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试点推广会计从业资格电子证书,河北和福建已经开始试点,我们要总结经验,推广试点工作;四要探索建立正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制度,去年,我们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和论证;五要发布实施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目前,财政部条法司已将该办法上报部务会,部务会通过后即可印发;六要修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单位会计管理机构要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开展或改进本地区(部门)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做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全国题库的接收工作,推进实现“统一大纲、统一题库、统一标准”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目标;配合做好会计人员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落实好《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努力实现会计人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四是大力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20xx年,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管理要结合会计“十二五”规划要求,继续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办56号文件为中心,进一步认真研究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推动注册会计师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我们将推动加快完成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工作,相应起草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举办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转制专题培训班,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行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修订境外会计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启动在深圳前海先行先试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香港专业人员担任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相关准备工作,完成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转制工作,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法律框架和统一市场规则下的公平竞争,等等。

各地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注册会计师法(修正案)》及其配套规章制度的宣传培训和贯彻落实工作。要高度重视证券会计师事务所的转制工作,有关文件已经印发,各地要认真准备,加强协调,把工作抓细抓实,确保这项重大改革和系统工程平稳有序推进。现在会计师事务所反映人才流失的问题,各地会计管理机构要大胆探索注册会计师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注册会计师队伍;要在事务所重组合并、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的审批环节给予便利并给予指导;要鼓励证券资格事务所优化重组、强强联合。另外,请各地就宣传贯彻国务院国办56号文件情况全面梳理、总结本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我们已经陆续转发了一些地方的经验做法,希望各地进一步总结;同时,对国务院国办56号文件和本地区实施意见中已经明确的扶持政策,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一件成一件,形成持续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走出去”的良好氛围。另外,关于调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申请条件的通知,目前已经印发,我们联合证监会采用答记者问形式,对通知的有关背景、变化内容、有关措施等进行了说明,也请各地积极贯彻落实。

五是有力指导内控规范体系的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于20xx年在境内主板上市的公司全面执行。首批实施和试点企业普遍提出,财政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应在实施过程中给予更多指导或提供参考样板,以便降低实施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此,20xx年,财政部将召开内部控制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总结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一年来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整理形成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具备一定典型特点或建成一套完整体系的优秀案例,为内控建设提供样板参考和经验指导;对6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进行全面分析,形成有关分析报告;调研了解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有关问题发布解释说明,指导和推动上市公司更好地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各地财政部门要对本地区20xx年的内控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挖掘先进做法,形成优秀案例;及时了解本地区企业实施内控规范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联合证监、国资等相关监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动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要上下沟通、齐心协力推动这项工作。

六是进一步扩大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范围。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首批实施工作验证了通用分类标准可行、易行、有效。去年年底,我们成立了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当时就实施成果进行了展示,非常振奋人心。20xx年,财政部将在全面总结通用分类标准首批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加强通用分类标准宣传培训力度,准备确定10多个省市开展通用分类标准的试点工作,推进通用分类标准逐步在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实施,最终推广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所有企业,形成规模效应。

各地财政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参与通用分类标准扩大实施。去年,云南率先参加了试点,希望更多的地区参与进来。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及时对本地区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有关软件公司开展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培训,并将通用分类标准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

七是切实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标准及内控规范的建设实施工作。大力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水平,是夯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基础、服务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20xx年,我们要本着服务经济财政大局、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修订发布《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制度,并印发相关新旧制度衔接规定。同时,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我们将着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设,重点对已经下发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从监察部、审计署,到财政部的领导及相关司局都非常支持,我们将争取于20xx年正式发布,形成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

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主管部门要高度关注并积极配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修订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建设工作,认真组织并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要切实做好制度规范发布后的宣传、培训、新旧衔接工作,主动与行政事业单位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沟通协调,早做部署、提前规划、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细化方案,确保新制度、新规范宣传有力度、学习有深度、培训有广度、执行有效果。

八是促进地方横向交流。20xx年,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了以地方会计管理机构牵头、其他省市会计管理机构,还有一些中央主管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参与的方式,针对会计管理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开展会计重点课题研究,充分调动了地方力量,吸取了基层经验,促进了各地横向交流,得到了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对取得的一些成果,我们将汇集成册、充分利用。20xx年,我们将继续开展会计重点课题研究工作,课题题目已经在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了征集、汇总、研究,也进行了分工。希望各地财政部门认真总结去年课题研究经验、努力开展工作,改进方式、提高效率,确保课题质量。同时,希望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主管部门能够积极向《会计管理动态》和《会计管理简报》等内部刊物投稿,将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反映。去年,我们编辑印发了《会计管理动态》188期,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介绍地方和中央主管部门的会计管理工作情况,通过动态反映,不仅让财政部领导和部内司局了解地方会计管理工作的最新进展和经验成果,也为各地加强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了平台。不少地方和部门通过动态了解、借鉴了其他地方和部门的先进做法,进一步开拓了思路,解放了思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我们还将陆续刊登各地区、各部门的厅局领导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讲话、指示等,以便更好地推动各地会计管理工作。希望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主管部门充分地利用这一平台,不断加强学习交流,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九是推进会计理论研究。近年来,围绕财政和会计中心工作,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大力开展会计理论研究,为准则建设、规范制定、法律完善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xx年,希望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联系,以高校为依托,以产业为载体,建立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联盟,开展会计指数、会计法规建设、以及会计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等一系列课题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实现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良性互动。同时,各地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与境外学术组织的交流机制,丰富对外会计学术交流的内容,积极宣传我国会计改革开放的成果,努力增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十是加强会计管理队伍建设。面对日益复杂和艰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任务,我们的会计管理人员也要积极成为复合型人才、高端型人才。会计“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财政部将加强对各级会计管理机构队伍的指导和管理,计划对省级财政部门和中央会计主管部门人员轮训一次。我想,要提高会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仅靠财政部组织的一次、两次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实会计管理人员,严格把好人员“入口关”。各地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的领导,要高度重视,积极争取,不断扩充会计管理队伍,引进政治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执行力过硬、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第二,加强定期教育培训,培育自有的师资力量。我希望,各地会计管理机构的重要工作是要培养专门人才,包括制度建设、法规建设、办法出台,都是需要培训的,希望各地会计管理机构要将这些培训工作担当起来,不要仅依赖“外人”,而要形成自己的师资力量,最好能够站出来讲准则、讲制度,这样既提高自身素质,又能促进与企业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各地会计管理机构在这方面下功夫。第三,指导基层财会干部做好会计管理工作。过去,基层的“腿”是很硬、很强的,近些年,有些地方会计管理机构就撤了、没了,基层的财会工作要做好,湖北荆门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他们的会计执法检查工作已经形成常规化工作,形成了制度。基层财会管理对会计法的执行情况、会计基础工作开展情况、会计从业资格的落实情况等都需要进行执法检查。这些工作,基层会计管理机构依法都是应该做的。第四,健全干部考核机制,选拔有道德、有能力、有魄力的会计管理干部。会计是一个基础工作,会计基础不牢,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将会出问题。第五,规范权力运行,做到廉洁从政。会计管理工作虽然不涉及资金分配,但是会计管理工作有一些行政审批事项或者是社会、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还存在风险。财政部的十几个行政审批事项,几乎有一半在会计管理部门,这些审批事项关系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所以,要求各地财政部门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健全相关制度,评估实施效果,不断优化流程、改进措施,从源头上杜绝腐败行为,确保做到依法用权、规范管理。

三、正确把握若干重要关系,调动各方的工作积极性。

做好会计管理工作,既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也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思路,切实增强会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这里,我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和各地提出的建议,想强调一下在推动会计改革和发展中需要正确把握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第一,要把握好长远目标和阶段攻坚的关系。会计改革与发展既要把握未来,制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长远目标;又要立足当下,确定具有现实性、可行性的阶段任务。要在长远目标的指导下,制定和完成阶段任务,要通过阶段任务的不断实现,真正达到长远目标。比如,《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至少3家本土所进入世界前20强之列,至少10家本土所在境外设立100个左右业务机构,初步构建品牌标识统一、资源信息共享、质量监控一体、管理运作高效的全球职业网络。”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攻破一个又一个难关,而当前的难关就是如何重点扶持10家左右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加快发展。我们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在开拓新业务新领域、人才流动、规范收费、外事外汇、环境优化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事务所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要把握好整体推进和重点发展的关系。比如,会计人才建设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不在规模,而在结构。要整体推进会计人才建设,就必须先解决会计人才“金字塔”的高度和厚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解决会计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着力于推进高级、正高级会计师制度建设,着力从规模、类别、结构等方面优化、壮大会计领军人才队伍。与此同时,充分利用领军人才的“顶端”优势,发挥他们在单位和社会上的引领、带动作用。此外,为整体提升会计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还应当在解决会计人才“金字塔”的高度和厚度问题的同时,夯实会计人才“金字塔”基座,着力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标准的全国统一、初中高级会计人员(师)的考核评价标准的科学化,使我国的会计人才队伍既规模合理又结构持续优化。又比如,在推动会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全面处理好会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形成齐头并进、全面开花、整体提升的态势,同时又要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重点抓好抓实我国会计准则和内控规范等标准体系的建设和贯彻落实。会计标准的建设完善和实施是我们会计行业管理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常抓不懈,年年有推进,过几年有跨越。

第三,要把握好会计主管部门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关系。会计管理工作是一套系统工作,仅靠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更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携手推进。需要我们在管理实践中,既发挥组织牵头作用,又注重与证监、审计、银监、国资、工信、组织、人事等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从财政部会计司来讲,还要加强与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注协、国家会计学院、会计学会等单位的协调配合,要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共同唱好会计这台戏。

第四,要把握好国内发展和参与国际会计事务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依存和互动日益明显。我国经济政策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反过来外部环境对国内发展的作用也在加大。相应地,我国既要积极全方位、多层次地参与国际会计事务,又要按照趋同原则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准则时考虑国际准则修订的影响。在此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扩大国际视野,要双向思维,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方面资源,把国内发展与参与国际会计事务统一起来。既要顺时应势,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发布的准则,适时地修订和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又要加强互动,扩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影响,维护我国的利益。国际会计准则在发布之前,我们就要关注其变化,分析研究其对企业、对我国的影响,同时,我们的一些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在国际会计准则中没有规定的,我们要进行研究并推动国际会计准则吸收我们的意见、采纳我们的建议。

四、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全面推进会计管理工作。

明天王军副部长要作重要讲话,我们各级会计管理机构要认真学习王军副部长的讲话,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王军副部长对我国会计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财政部党组的部署上来,统一到王军副部长的报告精神上来。要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王军副部长讲话精神和《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于做好今后一个时期会计管理工作,对于推动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财政“十二五”时期的有关要求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认识到,推动会计改革与发展在当前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会计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贯彻落实《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健全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切实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担负起本地区、本部门会计管理工作的重担,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进度。

三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各项会计改革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集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宣传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经验,要让全社会对会计工作有更加清晰和正确的认识;要通过举办会计知识大赛、组织表彰奖励等活动,使会计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进一步关注、重视和支持,激发广大会计工作者的热情,促进广大会计工作人员的地位提升;要通过宣传先进会计工作者、先进单位的事迹,在全社会塑造起会计行业的良好形象,扩大会计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大力营造会计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强协调、突出重点。“十二五”时期,会计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推动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要正确处理好会计改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好会计“十二五”规划与财政“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做好会计“十二五”规划与国家“十二五”规划有关要求的衔接。“十二五”时期,要在积极稳妥全面推进会计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重点推进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工作;二要重点推进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三要重点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走出去”的政策扶持工作;四要重点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突出四个重点,从而大力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和能力。

五是强化服务、主动作为。会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会计管理工作要以服务行业发展为重,以服务经济财政中心工作为重。要妥善处理会计改革与财税改革、会计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金融改革的关系;要积极发挥会计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体现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同时,希望同志们依法主动作为,提高自身服务的本领。一方面要加强综合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成长为自身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研究新时期会计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会计管理方式,不断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统筹性。

六是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虽然“十一五”时期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任务更加繁重而艰巨,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希望同志们能够秉承会计人严谨、踏实的作风,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够破解会计改革与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道难题,才能自觉地结合我国的国情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创新我们的工作方式,才能在具体的落实工作中多出思路、多想办法、多干实事、多服务人民。

同志们,

推进会计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切实将会计改革与发展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立春已经过去20多天,小麦春季田管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特别是小麦化控工作,更是迫在眉睫。为此,市小麦高产攻关活动领导小组于2月22日专门下发了“市20xx年小麦春季化控实施方案”(淮麦攻组[20xx]1号)文件。为更好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确保今年午季粮食再丰收,实现我县小麦单产千斤县宏伟目标,下面,我在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高度认识春季“化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今年是我县创建小麦单产千斤县的第二年,也是关键的一年。这次小麦“化控”财政补贴是市委、市政府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市小麦高产攻关单产千斤市目标的主要技术保障。因此,无论是从国家粮食安全角度,还是从全市创建小麦单产千斤市宏伟目标的角度,都要求我们高度认识春季“化控”的重要性,要把小麦生产工作提到政治的高度。同时还要看到,今年我县185万亩小麦,一类、二类苗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0%,总体苗情长势较好,但部分田块群体偏大,苗情偏旺,个体瘦弱,存在倒伏隐患,小麦春季“化控”最佳时间应在小麦返青至拔节之前,因此,要高度认识春季“化控”的紧迫感。一句话,就是要把小麦春季“化控”工作提到政治的高度,抓紧抓好。

二要认真落实小麦“化控”重点措施。

一是严格按照程序落实补贴物资。对全县27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片,实行小麦“化控”财政补贴,财政每亩补贴资金7元,农民自筹2元。各乡镇政府必须组织机防队,统一施药,分户造册,户主、施药手、农技人员及村负责人、乡镇农技站负责人、乡镇政府负责人、万亩示范片包点人员等共同签字。施药工时费财政补贴面积为实际统防落实面积,据实补贴,但最多不超过本乡镇万亩示范片面积。

二是加强宣传服务。小麦“化控”工作,是预防小麦后期倒伏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不但“万亩片”要抓,其余麦田一样要抓。各乡镇要做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小麦“化控”的重要作用,农业部门加强技术培训,指导落实好关键技术措施,确保小麦“化控”取得实效。

三是明确责任,相互协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力协作,狠抓落实。财政部门要落实好补贴资金并及时到位;农业部门做好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各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包村干部现场指导,纪检监察部门严格督查,确保这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落实到位。

三要加强督查。

市县派驻各乡镇的小麦高产攻关工作组,将对“化控”技术培训及“化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开展督查,督促基层认真落实,各乡镇也要加强对各村落实情况督查。农药的采购供应由县统一招标采购,如发现有自行加价行为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7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xx年,我们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会计工作座谈会。那次会上,我作了一个题为《解放思想再铸辉煌》的发言。转眼之间,近5年过去了。近5年来,我们一起谋划、推动并见证了会计行业的巨变!1400万会计人,放飞思想,满怀激情,齐心协力,扎实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做出了不少让世界同行赞赏、让国内其他行业称道的大事、实事、好事。当前,我们正处在“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处在建设经济强国、文化强国和人才资源强国的战略机遇期。会计行业要想在已有成绩基础上,争取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迈进,就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应对新挑战、不断抓住新机遇、不断推进新改革!所以,我今天仍以解放思想为题,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会计行业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顺应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会计行业坚定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改革,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转型。特别是20xx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们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了深层次的突破和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

一、标准体系建设迈入国际先进行列标准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技术基础。经过近5年的悉心谋划和精心推动,我们形成了一套外有会计审计准则严格规范、内有内部控制规范保驾护航、周边有信息技术标准有力支撑的“闭环式”标准体系;会计、审计、内控、信息化四大会计标准系统四轮驱动、齐头并进、共同作用、相辅相成,彻底改变了单打独斗的标准建设模式。目前,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持续平稳实施,覆盖到所有大中型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及时发布实施,助力小型微型企业规范管理和降低融资成本;审计标准体系在会计师事务所得到有效执行,有力促进了审计质量改善和事务所整体素质提高;内部控制规范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9家公司实施和200多家主板上市公司试点,并即将推广到全部主板上市公司;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通用分类标准在606家不同类型的企业成功施行,初步实现了财务报告信息的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可以说,像我国这样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推进“闭环式”标准体系建设和有效实施的国家是不多的。或许,就某个具体的点或侧面而言,我们不是最先进的,但就整个标准体系而言,却是先进国家之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欧盟谈判代表团均表示,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及其国际趋同已走在世界前列。世界银行在对中国会计审计标准体系建设进行考察评估后,更是高度评价它为“可供其他国家效仿的良好典范”。美国coso委员会前主席评价指出,中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与世界领先的内部控制框架在所有主要方面保持了一致。

二、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行业内外充分肯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会计事业跨越发展的基础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素质优良、综合能力卓越、道德品质高尚的高端复合型会计人才,是中国会计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环节和长远战略。近5年来,我们在继续完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大刀阔斧地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同时,加大高层次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培养了一批行业内认可、行业外称道、单位委以重任、社会予以肯定的会计领军人才。为不断提高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水平,我们从严格选拔制度到优化境内外培训模式、从完善能力框架到健全考核淘汰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和创新;为将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上升到国家人才战略层面,我们积极争取中央有关人才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列入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纳入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项目。财政部据此还及时推出了建国以来首个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此外,我们持续有效地开展了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等。经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呈现出由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由专业技术优势向综合管理优势、由本土人力资源品牌向国际人力资源品牌加快转变的可喜局面;高端会计人才建设模式为其他行业人才建设乃至其他国家或地区会计人才建设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参照的有效模式。中国会计人在国内国际会计行业舞台上愈发引人瞩目。

三、注册会计师行业实现跨越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快发展,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通过国务院办公厅予以转发,成为指导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果断实施了做强做大“走出去”战略,逐步取消了b股、a+h股“双重审计”的做法,实现了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挺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重大突破。

我们不仅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成为国际成员所并名声渐起,而且出现了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兼并发达国家百年名所的成功范例。按照中央的要求,在行业党建中探索创建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奏响了体制建设、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和网络建设“四部曲”,树立了行业党建品牌,大大提升了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好评。

不断深化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顺利实现了中欧审计公共监管等效,积极有效开展中美等双边审计跨境监管合作对话,在国际会计审计舞台上站起来了、发出“中国声音”了,影响力日益扩大。过去的5年,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0%,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重建以来发展最快、增速最高的5年。全国年收入过亿元人民币的会计师事务所由20xx年的30家,发展到20xx年的38家;收入过10亿元人民币的内资事务所在20xx年实现零的突破,截至20xx年年底达到3家;本土事务所与“四大”中外合作事务所的收入比从5年前的1:5扩大为1:2.1,本土事务所的业务增长动力、盈利能力和品牌声誉不断壮大。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和最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四、行业国际话语权得到大幅提升加强会计审计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会计审计国际影响,是我国会计行业塑造自身品牌、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5年来,我们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区域性会计审计职业组织和许多国家及地区的会计审计职业团体建立健全了经常性沟通联络和对话合作机制,倡议成立了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积极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新兴经济体工作组,日益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其他重大事项的磋商工作,逐步实现了由学习模仿到建言献策、由技术探讨到工作介入、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由单边借鉴到共同推动的转变,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联系不断加强,国际话语权、影响力不断提升,跨国界、跨区域发展步入良性轨道。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会计职业界所展现的开放胸襟和做出的积极贡献,得到了全球会计职业界和g20峰会及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充分肯定。

五、会计理论和会计教育蓬勃发展以理论指导改革实践,以教育促进队伍建设,是会计行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

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学术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宝贵的案例。近5年来,中国会计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会计理论和方法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大批会计研究成果在有国际影响的会计审计类期刊和高层次会计论坛上发表并得到国际会计界认可;旨在揭示经济运行态势、为经济决策提供“风向标”、具有前沿性和开创性的会计指数研究成果呼之欲出,中国会计理论对世界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持续加深。会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探索和稳步推进了会计专业硕士(mpacc)改革试点,逐步形成了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相结合、能力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国家扶持补助、单位鼓励奖励、个人积极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会计教育体系;有效利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的教育资源,积极扩大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精心打造国家会计学院高端会计专业培训品牌,创建了集中封闭培训与在职学习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期辅导与全程跟踪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追求新跨越,在会计行业已蔚然成风。

六、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高效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是影响会计改革与发展成效的关键因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健全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是会计行业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谋求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经过多年尤其是近5年来的努力,一个会计行政管理机构、行业组织、考评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和学术团体之间横向联系、分工明确、运转高效,国家财政会计管理机构与地方财政会计管理机构、中央会计行业管理与地方会计行业管理、中央会计学术团体与地方会计学术团体之间纵向沟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相得益彰的“矩阵式”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权威性、协调性、互补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并不断丰富了有利于提高会计管理效能的会计工作管理机制,如会计管理机构“上对下”的考评机制、注册会计师行业“指标导引、自动比动”的“创先争优、促科学发展”的机制、会计管理人员表彰奖励机制等。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对会计行业和会计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并将持续显现。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结果;是财政部党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财政部门、中央有关部门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认真组织,有关机构密切配合和广大会计人员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财政部向各地财政部门、有关中央部门和单位的同志们,向广大会计人员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近5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也弥足珍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20xx年的全国会计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解放思想,须臾不可忘记!近5年来,会计行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顺时应势地推出了一系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制度和理论的突破,健全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使我国会计行业的社会效用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可以说,解放思想贯穿了这些年来会计行业稳步发展的全过程。正是因为解放思想,会计行业科学发展才有了不竭的动力;也正是因为解放思想,会计行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才层出不穷。

二是抢抓机遇。机遇是一种宝贵的发展资源。机遇靠“抓”,只有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矢志变革,才能获得有利于发展的时空因素叠加;机遇靠“抢”,只有“抢”到犹如白驹过隙的重要战略机遇、锐意进取,才能乘势而上、事半功倍。我们抢抓实施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列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xx—2020年)》;抢抓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处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直接采用”还是与之“实质趋同”处理上犹豫不定的重大机遇,系统提出了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四原则”,多角度融入和深度参与了国际会计审计准则制定过程;抢抓进一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机遇,及时提请国办批转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并大力推动贯彻实施;抢抓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财政“十二五”规划发布的重要机遇,及时制定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会计行业今后5年的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抢抓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扶持中小企业战略实施的大好机遇,不失时机地发布小企业会计准则等。实践证明,抢抓不到机遇,就占据不了主动,就不能赢得先机、化危为机、乘势而上。只有牢牢抓住并利用好发展机遇,会计行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统筹推进。统筹推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近5年来,我们坚持统筹推进的原则,既注重总揽全局、系统规划,又注重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使各项工作呈现相辅相承、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的发展态势。

健全企业会计准则齐抓共管的实施框架,完善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强化审计标准和会计监督检查制度建设,建立xbrl等信息化标准等,离不开统筹推进;开发利用会计人才资源,抓战略、抓规划、抓推动,抓考试、抓评价、抓培训,抓高端、抓引领、抓辐射,全方位推进会计人才战略,也离不开统筹推进;秉持为会计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撑的理念,抓分析、抓指数、抓创新,促进会计理论和教育繁荣,更离不开统筹推进;遵循由点到线、到面、到立体的改革发展路径,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短期与长期、国内与国外、中央与地方、会计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会计管理系统各单位之间等方面的关系,系统整合各方面资源,同样离不开统筹推进。

四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灵魂。近5年来,会计行业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成为不断“自我改革”的践行者。以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建工作为例,我们通过改革创新,形成了以条块结合、充分发挥行业党委指导作用的行业党建体制为“支点”,以创新机制、健全制度、形成网络为“杠杆”,以目标制、责任制、结合制作为“着力点”的“杠杆工作法”,撬起基础相对薄弱、点多面广线长的行业党建工作,实现了党建和业务两促进、两提高,行业党建走在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前列。可以说,改革创新已经融入了中国会计人的血液,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就要勇于发现不足。

经济社会进步是在不断查找、认识不足的过程中实现的,会计行业发展也是在不断把握和应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中迈向新高度的。

在20xx年全国会计工作座谈会上,我们从多方面、多维度深入查找了会计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或存在的多项不足。经过近5年来的艰苦努力,有些矛盾已经化解和消除,但仍有部分矛盾和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矛盾、新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概括起来,我们的不足可否作如下分析:

一、行业发展“大而欠强”

“大”,着眼于数量和规模;“强”,则指向内在能力。“大”不是“强”。不具备“强”的“大”,只是一种数量的重复积累。当前,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大而欠强”的特征比较明显。突出表现为:

一是会计人才队伍规模较大,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仍然偏少,会计队伍素质尚需提高。我国会计队伍中,单一型人才较多而复合型人才较少,证书型人才较多而创新型人才较少,熟悉国内市场的人才较多而能够开拓国际市场的人才较少,整个会计人才队伍这座“金字塔”的“底座”相对厚实,但“塔身”不高,“身子骨”也不壮,看上去很不协调。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尽快解决,势必影响会计行业发展后劲,制约行业长远发展。

二是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较多,但真正拥有国际影响力的事务所极少,本土品牌建设亟待加强。品牌是会计师事务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无论是要占领境内市场还是要拓展境外市场,都离不开品牌建设尤其是国际品牌建设。历经“十一五”时期做强做大“走出去”战略的砥砺和洗礼,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收入规模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守法意识和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自主品牌仍较稚嫩和脆弱,突出表现为品牌国际化意识不够、品牌战略规划欠缺,以及品牌国际知名度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影响力不稳等。

二、改革探索“入而欠深”

行业发展需要层层不断深入推进。近5年来,我们在一些工作上寻求新突破,取得不少成果,但有的探索欠深、欠透、欠不断递进。主要表现在:一是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作了积极探索,但还欠做深做实。比如,如何通过健全完善适合农村特点的会计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升管理效能;如何健全完善适应农村经济业务发展现状、农民现实诉求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如何区分不同情况,总结并稳步推广已在经济发达地区引入优质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进行外部鉴证的经验,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要认真总结,深刻反思,加大协调力度,不能走走停停,而应不断拓展、不断进步、不断提升。

二是会计职称考试改革已破冰试水,但整体改革还欠深入推进。不仅正高级会计师评价制度需要加快建立,初、中、高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对应的能力框架也有待全面改革。特别是要通过改革,尽快实现与国际权威管理会计师资格能力框架的衔接。前不久,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这两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会计组织联合推出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资格,并界定授予对象为“拥有高超财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加拿大几个会计师行业组织也在探索合并推出具有国际权威影响的会计师资格。群雄逐鹿,我们怎能“沉沉酣睡”?此外,要加快考试方式改革,运用高科技手段反制高科技作弊;再者,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和交流中心。概而言之,要加快改革,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一步步坚定不移地把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做成既切合国情又具国际权威的“金牌”资格。

三、服务领域“拓而欠宽”

近5年来,无论是会计行政管理机构还是企事业各自单位会计管理部门,乃至于会计师事务所都努力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拓宽服务领域。但总的看,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全覆盖。突出表现在:

一是会计标准建设成绩斐然,但覆盖领域有待扩展。相对于企业会计标准而言,非企业会计标准建设目前面临的挑战要大些,任务更显艰巨。比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应当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建设。再如,相对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迅速推进,政府会计核算和报告领域的改革比较滞后,健全既借鉴国际惯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涵盖各级政府、各类主体、各项业务的政府会计体系迫在眉睫。又如,就会计信息化标准、内部控制规范建设而言,亟需以“宽”作为着力点,健全标准体系、完善实施机制。

二是会计服务市场国际化发展势头强劲,但覆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的全球化会计服务网络尚未形成。比如,一些较大规模事务所虽然走出了国门,但缺乏科学、长远的战略规划。又如,本土事务所国际化之路更多走的是以“他人”为主的路子,即成为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员所,而采用以“我”为主,即吸纳境外事务所成为中国成员所的方式仍不多见,距离真正实现“走出去”并占有相应的国际市场份额,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四、文化建设“诚而欠誉”

诚信是会计行业的核心价值和灵魂。近年来,会计行业强化诚信建设,公信力明显提升,但距离建成一个让人们从心底里敬佩、羡慕、推崇、信赖的荣誉行业,还有不小差距。突出体现在:一是诚信理念还未能深入落实到会计实践中。对于诚信的重要性,仍有一部分人还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上升到树立自身品牌、提升自身价值的高度,没有融入到思想中,变成自觉的行动。当个人利益、单位短期利益与诚信要求相冲突时,有人就把诚信抛之脑后,做假账,出假报告,乃至串通舞弊等。这些害群之马虽只是极少数,但严重影响到行业的信誉,制约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诚信教育和监督机制有待创新,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文化建设有待强化。诚信教育方面,概念层面较多,案例警醒较少。会计监督方面,技术层面偏重,职业道德层面偏轻;监督惩戒做得较好,诚信典型宣传不够到位。会计文化方面,传统文化形式偏多,与时俱进、完整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当代会计精神、及时反映国际上会计文化建设新理念新方向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

此外,会计文化理念与会计文化载体之间的有机融合也有待深化。

五、作用影响“显而欠彰”

“显”和“彰”体现行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影响力,由“显”到“彰”体现了行业的优化升级。近5年来,会计行业加速发展,在参与企业战略决策、服务经济中心工作、参与国际相关事务等方面的影响力逐步增强,但“显”而欠“彰”,话语权、权威性、影响力等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标准国际协调崭露头角,但缺乏权威影响力。当前,我国参与全球化的方式和程度,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增强我国在会计国际标准制定中的权威影响力,由参与工作转变为参与决策,由共同推进转变为引领方向,让新兴市场与转型经济国家会计特色充分体现在国际会计标准中,是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协调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跨境监管协调初见成效,但进一步推动平等互信压力不小。从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法律尊严的根本要求出发,我国始终主张基于平等互信和完全信赖的跨境监管合作模式,得到了德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绝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的认同,在国际社会释放了“中国信号”,但声音还不够响亮,影响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20xx年以来,针对个别国家肆意炒作中国概念股,并由此引发质疑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问题,我们展开了双边跨境监管事务谈判。

尽管谈判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障碍。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变阻力为推力,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的重要命题。

六、体制机制“顺而欠畅”

保持体制机制顺畅是会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会计行业管理体制机制不断理顺,同心而动、协力而行的局面日益呈现。但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面对市场化改革深化,面对其他行业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的冲击,面对国际资本市场格局新变化,现行会计行业管理体制机制仍欠畅达。主要表现在:

一是会计行业各组成“要素”的关系基本理顺,但有待继续优化。比如,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下,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的职能相对明确,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财务管理机构的具体定位尚待明晰。又如,会计管理系统各领域工作的推进卓有成效,但如何构建更规范、更科学、更畅达的机制,将会计行政管理部门、会计协会学会、会计资格评价机构、国家会计学院等会计教育培训机构等方面的力量更有效地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同心圆”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仍有待深入探索研究。再如,就企业而言,如何进一步理顺总会计师管理体制、强化总会计师的地位和职能作用;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如何发挥财务管理在单位履行政府职能、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如何提升财务管理在单位决策中的地位、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如何通过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和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等,都是要花更大力气去攻克的难题。

二是会计行业与外部相关各方之间关系较为协调,但互动有待更加规范。

比如,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与其他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在法定职能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协调乃至交叉矛盾的问题等。

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是凝聚行业发展动力,振奋行业发展精神,激励全行业攻坚克难、不懈奋进的有效手段。今后一个时期,会计行业发展的目标如何科学确定?我对此进行了反复思考和研究。是否可以这样提:到2020年或稍后一些时间,使我国从会计大国迈向会计强国行列。即,到2020年或稍后一些时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化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会计体系基本建成;会计拥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平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重要影响力;会计标准体系及其实施机制科学完备;会计人员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更加拥有身份认同感、行业归属感、职业荣誉感;高端会计人才大踏步走向世界,会计服务网络向国际纵深方向迅速发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会计文化繁荣发展;中国会计在世界会计行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能够为全球会计行业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我国迈入会计强国之列,既必要也可行。从必要性看:

第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要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会计人才约占全国人才总量的10%,是国家人才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创造条件,使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到2020年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步入会计人才资源强国行列。

第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总结提炼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会计文化,并赋予时代内涵,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步入会计文化强国之列。第三,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届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资本市场更加发达,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幅提高。会计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各方面相对于目前的水平应当有重大提升。

从可行性看:第一,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会计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也积累了应对复杂情况和化解重大矛盾的丰富经验;中国国力持续增强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持续扩大,也给会计行业发展带来重要战略机遇,会计行业在未来较长时期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不会减弱。第二,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会计行业具有更明显的技术特质,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并辅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到2020年或稍后一些时间努力达到会计强国水平。

第三,政府主导,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明晰、运转高效、协调通畅的中国特色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会计行业管理,具有无可比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可以为到2020年或稍后一些时间步入会计强国行列提供重要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

步入会计强国之列,要实现哪些方面的重大跨越和突破呢?我的初步考虑是:一、健全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强化会计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迅速推进,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概念不断为信息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活方式增添智慧灵性。

信息化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趋势和重要推动力量。因此,要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确立在会计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会计行业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为此,必须着力在以下重要方面取得突破:一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为核心,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国际领先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实现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信息交换标准统一,大幅降低信息使用成本,进一步服务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披露和绩效评价,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设施”提供重要支撑。

二要建成全国统一、操作便捷的会计信息管理平台,极大地发挥会计信息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社会公众的经济决策支撑功能;促进企事业单位、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督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宏观经济调控、金融资本市场监管等,提供真实可靠、口径统一、实时在线的会计基础数据。全面建成“行业管理与服务、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与业务、服务经济社会”的三大平台,形成立体、全面、完备、互联互通的行业信息化体系;以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行业信息应用体系完善、信息资源充分共享。

三要利用“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整合各类会计信息资源,创新和升级会计信息使用方式,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标准统一、按需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编制、使用、监督和评价体系;健全完善会计指数指标体系,使之成为既具宏观经济预测、引导市场资源配臵的功能,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经济指数之一;探索建立能够方便非专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洞悉企业微观运行状况和盈利能力的会计透明度指数。

二、在国际会计审计标准制定中具有较大的决策参与权,能够发挥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和实施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审计标准体系,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会计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许多未曾想到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呈现,国际会计审计组织为此放慢了推进步伐。我认为,随着欧债危机问题逐步缓解,全球经济复苏趋稳,建立和实施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审计标准体系将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到2020年年末或稍后一些时间,应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要秉持“积极支持、务实参与、扩大合作、共同推进”的原则,适时提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审计标准的新原则、新思路、新方法,在国际会计审计标准制定过程中积极参与决策、占据主动。要持续健全和完善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同时,要注重发挥各级财政部门在推进会计审计准则实施中的协同作用,形成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相互联动,各监管部门之间科学配合,能够在国际上发挥示范作用的会计审计准则实施模式。要推动建设以民事责任为主、其他法律为辅的会计审计法律责任体系。

二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政改革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要求,建立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健全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制度,健全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社会保障基金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形成框架科学、内容完备、相互衔接的非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为非企业会计国际标准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三要健全完善涵盖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非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中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致力打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中国样板”,逐步实现与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和监管的等效认可;努力建成会计、审计、内部控制、会计监管、考试评价、会计信息化等紧密联动、互相支撑,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会计”标准体系。

三、构建全球会计服务网络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构建全球会计服务网络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工程,又是我国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保持生机活力、服务国家建设和贡献全球市场的重要前提。要站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前沿,放眼全球市场,构建全球会计服务网络体系。到2020年年末或稍后一些时间,应着力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一要网络布局领先,建立健全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发展要求的,梯次完善、结构合理的会计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全球会计服务网络构建路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发展。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支持至少5家大型事务所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至少2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布局执业网络,设立100个左右业务机构;在此基础上,再用5年左右时间,力争实现执业网络和海外机构规模翻一番。

二要品牌声誉领先,在优化事务所组织形式和议事规则、夯实事务所内部治理和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全力打造优质强势的本土事务所品牌。着力培育10家左右执业网络、服务能力、收入规模和市场影响具有国际水准的本土事务所,其中2家迈入世界10强之列,另有3家迈入20强之列,还有5家迈入30强之列。俗话说,三流品牌做产品,二流品牌做文化,一流品牌做信仰。当你的品牌像“宗教”一样,拥有执着的信徒,被狂热地追捧,那你就会所向无敌;而要做信仰,就要树立宏大的愿景,营造强烈的归属感,发散“传道”的力量,塑造奇瑰的意象。我希望本土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少算一些个人眼前的小利,多行一些行业长远发展的“大义”。

三要服务质量领先,奋力开拓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业务新领域,扩大专业服务供给,优化服务产品结构,提高服务产品质量,做到品牌标识统一、资源信息共享、质量监控一体、管理运作高效,在全球会计服务市场发挥重大影响力。要在全球会计服务市场发展和规范、服务领域开发和拓展、服务标准制定和规范、服务质量保障和提升等多个方面,起到与会计强国地位相称的积极引领作用。

四、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和胜任国际高端业务的会计人才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发展的先机,拥有灿烂的未来。达沃斯论坛创始人克劳斯在20xx年达沃斯论坛召开前夕提出,应该发展以人才、开拓和创新精神为中心的“人才主义”,用以取代资本主义,引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人才观,以深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和《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xx—2020年)》为契机,全面推进会计人才战略,建成国际一流的会计高端人才队伍,致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促进世界会计事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到2020年年末或稍后一些时间,应着力在以下重要方面取得突破:一要突出高端引领,着力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到2015年,新增大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30000人;到2020年,再新增30000人。到2015年,培养造就600名具有国际认可度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到2020年,再新增2000人。到2015年,新增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40人;到2020年,再新增60人。同时,还要着力统筹开发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到2015年,实现高级、中级、初级会计人才比例为5:5:0;到2020年,使这一比例达到10:40:50。同时,到2020年,要推荐200人左右到国际性或区域性会计审计组织任职;要有一大批中国高级会计审计人才在国外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重要工作。

二要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国际交流,创造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促进各层次、各类别会计人才在地区间、行业间、单位间有序流动,在境内境外互通交流,呈现“英才辈出、万马奔腾”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要加快会计职称考试制度改革步伐,探索建立国际权威的管理会计师评价制度;要健全和完善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会计执业资格品牌。同时,要健全科学的会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总会计师认证制度,促进总会计师队伍素质提升和作用提升。

三要推动北京、上海、厦门三所国家会计学院加快发展,建成以培养高级会计、审计和经济管理人才为主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商学院。同时,发挥国家会计学院的资源优势和智力优势,形成“三个中心”,即以会计、审计、财政、金融等专业领域政策和实务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政策研究中心;有效利用会计审计信息资源,服务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会计信息中心;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人才和信息交流的国际交流中心。

五、形成法制化科学化的中国会计管理模式,推动实现中国会计行业更高、更快、更强发展会计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和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法制化、科学化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创新会计管理工作思路、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尤其应改革完善会计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努力将中国会计管理模式打造成特色彰显、促推我国会计行业走向全球市场、备受推崇的国际样板之一。

到2020年年末或稍后一些时间,应着力在以下重要方面取得突破:

一要实现会计管理法制体系化。结合会计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乃至更长时期会计行业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不断充实会计行业各项法规和制度,形成以《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为核心,各项行业管理法规制度齐头并进、相互协调的会计法制体系。同时,积极推动会计立法和执法水平效率的大幅提升,使之具有国际水准,成为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国家会计法制建设的样板之一。

二要实现会计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化。巩固完善上下联动,具权威、显特色、有抓手、网络化的会计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协调畅达的会计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要实现会计管理手段信息化。建成全国会计文件传输与意见收集反馈系统、企业财务报告归集与分析系统、企业内控报告归集与分析系统、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归集与分析系统、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系统等六大信息系统,并实现各信息系统之间有机衔接。

六、组建政产学研联盟,促进会计学术研究和会计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会计理论研究担负着探索开创和指导引领会计改革方向的重要使命;会计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力量。要通过建立政产学研战略联盟,大力推动学术研究和会计产业的发展繁荣。到2020年年末或稍后一些时间,应着力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一要建成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扶助为补充的政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和促进专业院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通过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大力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团队。创新研究生教育方式,推进发展会计专业学位教育,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端会计人才双向交流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重视发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能够处理复杂业务和重大难题的高端会计人才。

二要针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会计理论问题,尤其是会计行业如何进一步服务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和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等,开展创新型和基础性课题攻关,取得新的重要研究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在国际会计理论百花园中独放一葩。要持续创新会计学术评价体系,扭转研究目的功利化、研究方法呆板化、研究成果形式化的不良现象,推动“中国产”会计学术论文在国际顶尖杂志上的发表数量达到世界前3位,创建2份会计类国际知名杂志,跻身国际一流会计学术期刊之列。同时,要科学开展会计学科建设,推动建成10—20家国际一流的会计学院(系),打通会计学科与经济、统计、金融等学科之间的通道,拓展会计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使我国会计学科在国内各学科和国际上都有重要影响。

三要大力发展壮大会计产业。要在继续巩固本土事务所做强做大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开发、转型和升级,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会计软件产业、出版传媒产业、服务外包、教育培训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实现跨越发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促进形成满足个性化会计信息需求的提供商;要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够满足国内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及其他机构个性化会计人才需求、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会计人才市场。

实现以上六大方面的突破和跨越,必须以培育中国会计文化、树立中国会计精神为支撑,提振中国会计行业的“精气神”。要努力将会计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尊重的先进文化。

要大力营造一种合作发展、和谐共生的会计文化,一种以人为本、诚信报国的会计文化,一种谋划长远、视野开阔的会计文化,一种勇于突破、不断创新的会计文化。要着力培育一种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会计精神,一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会计精神,一种业务精湛、服务大局的会计精神。要全力推动中国会计文化和会计精神“走出去”,通过“和而不同”的价值观交流和文化对话,让世界认识、理解和赞赏中国会计行业和会计事业,了解中国会计文化和会计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进而引领我国步入世界会计强国之列。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迈进,就要勇于创新,切实改进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就是瞎说一顿。”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的迈进,应当更加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体系,做到“搭好桥”、“造好船”,从而顺利“渡过河”。

一、继续解放思想推进会计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创新会计思想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迈向会计强国需要会计行业全体同仁继续解放思想,更加激情投入,勇于开拓创新,在会计强国战略推进中扮演好奋进者、建设者和创造者的角色。

继续解放思想就要见贤思齐。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意指见到有人在某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作为标杆和榜样,想办法赶超;见到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需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缺点或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生了大量好做法、好经验,会计行业决不能偏安一隅、孤芳自赏,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国内其他行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和工作质量。比如,尽管会计行业人才建设起步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缺乏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计领军人才,而其他行业人才建设有不少“高于我之处”,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军工企业就培养了令人羡慕的、达到国际标准的专家领军团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继续解放思想就要勇于担当。

解放思想意味着要大胆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和各种条条框框,排除阻力,敢冒风险,勇担责任。这让我想起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国务院领导汇报情况时说过的一段话:熔盛重工以“塑造世界一流员工、创建国际一流企业”为愿景,以“诚信为本、追求卓越”为企业精神,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向世界一流多元化重工产业集团的宏伟目标快速前行,做到“只要大海不干,就有我熔盛重工的船!”我希望,中国会计人也有这种壮语,这种豪情!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主体意识,全身投入,一肩挑起,努力扮演好宏大会计时代的奋进者角色,扮演好伟大会计事业建设者角色,扮演好迈向会计强国进程中创造者角色。

二、科学制定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次会上提出的迈入会计强国的目标和举措,还需要作进一步科学论证和全面规划。特别是当前的会计工作基础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更需要我们坚持规划为先、布局为要,以“走一步棋看几步棋”的战略眼光充分预判未来,以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制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和落实这个战略目标。科学规划要高起点!迈入会计强国之列的目标勾勒出我国会计事业未来发展的地平线。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要登高望远,着眼全局,切实做好整体性、阶段性、长远性规划。我们已经制定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xx—2020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xx—2015年)》、《会计资格考试与人才评价“十二五”发展规划》、“三所国家会计学院五年发展规划”等,基本实现了会计口各单位都有“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局面。但是,仅制定了“十二五”规划还不够,还要在严格执行这些规划的同时,做好滚动修订工作;同时,还要超前思考,长远谋划,全局运筹,科学规划好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战略发展规划。

科学规划要重联动。实现迈向会计强国战略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同层次、各个主体,需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会计工作的不同领域要巧布局、抓规划;不同领域规划之间、同一个领域的不同层次之间要重协调,重衔接,以实现互融互通、协调发展,做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也要在做好自身的长远规划和短期部署的基础上,在规划部署中强化内部的上下联动和外部的纵横联动,由静态分割向动态融合转变,切实增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联动性,优化资源配臵。

三、切实真抓实干实现迈向会计强国战略目标,既不能空喊口号,也绝不能起而不行,而应当通过实实在在的作为一步步地推进,真正做到想实招、干实事、鼓实劲、求实效。

真抓实干就要夯实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建设会计强国好比建造一座巍峨的大厦,必须把基础打牢。我们要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切实开好头,起好步,切实把心思放在各环节基础工作上,把功夫下到各领域具体工作任务中,争取每年办成几件具有前瞻性、基础性、支撑性、长效性的大事、实事。比如,为了全面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抓住机遇做强做大“走出去”,当前要尽快推动完成《注册会计师法》修订工作。再如,按照朱镕基同志提出的不做假账的要求,要坚持把诚信建设当作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常抓常新。

真抓实干就要坚持不懈。“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真抓实干是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积小胜成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的过程,不能幻想一蹴而就,而要持续不断、持之以恒地推进各项工作。迈入会计强国之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必须有长远的工作打算,充分的精神准备,努力做到不动摇、不懈怠,紧紧抓住,一抓到底,绝不松劲。比如,要实现在国际和地区间会计审计组织中有200位中国代表的目标,就要从现在起,有针对性地一个组织一个组织地开展研究,一个人一个人地进行培养,一茬一茬地开展工作、一段一段地总结经验,始终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

四、狠抓队伍建设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能否行之有效地落实会计强国战略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决于诸多因素,但最终要靠一批能够将人生看作是为了他人、为了行业、为了社会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的人,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和钟爱的事业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人,能够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中、求得人生价值和精神世界升华的人。

狠抓队伍建设就要加强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是实现会计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作风强则事业兴,作风差则事业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会计管理队伍的作风建设,大力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组织作风、纪律作风和领导作风。要用哲学指导会计管理工作,做到辨是非、明因果、知进退、识中偏。要大力改造学风,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理念和方法,努力打造一支乐学勤学善学的会计管理工作队伍。

要增强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凡事以行业发展大局为重,在规划部署会计管理工作时,应当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在组织落实会计管理工作时,要转变工作思路,化被动为主动,从局部想整体,站在日常会计管理工作之外看问题、想对策。要增强服务意识,妥善处理会计工作与其他事业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要增强责任意识,严谨细致,勤勉敬业,精益求精,求真务实,切实做到“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

狠抓队伍建设就要创新激励机制。队伍有活力,事业发展就有基础,就会通畅。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干部队伍工作活力、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形成选贤任能机制,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会计管理人员选拔任用起来,把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会计管理人员纳入选拔重用视野;要通过评选表彰,树立会计管理队伍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会计管理工作者勇创佳绩;要强化会计管理职能,鼓励和引导会计管理人员严于律己,大胆工作,寓服务于监督,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以更加主动的创新精神投身于会计改革与发展事业。

五、着眼整体提升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最基本特征。实施会计强国战略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会计强国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重点取决于未来的会计工作能否得到整体提升。

着眼整体提升要形成各领域“万紫千红”的局面。会计工作百项千项。迈向会计强国要注重解决“短板”问题。各项工作之间一时有短有长是常态,但总是存在明显短板就意味着失败。我们抓重点,既要关注关系重大的事情,又要注重“补齐”明显的短板。“一花独放不是春”,要促进各领域各项工作全面持续提升,形成“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良好局面。

着眼整体提升要形成各方面“万马奔腾”的格局。会计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多、地域广,而各方面、各地区条件差异较大。要鼓励各地方、各部门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实现会计强国的宏大目标,丰富体制形态、机制形态、技术形态、理论形态、文化形态,锻造颇具地方韵味、部门特色,展现自觉自信的“非凡会计”体系和崭新形象,形成各地方、各部门你追我赶、万马奔腾,最终实现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构建内生动力人类一直在追寻一种具有更大动力和更好运转效果的动力结构,“动车组结构”因能多点给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颇具启发意义。迈向会计强国行列,尤其需要构建一种多点给力、多方借力的动力结构。

构建内生动力重在多点给力。动车组的特点是动力结构多元化、分散化、均衡化,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装臵。火车跑的时候,所有车厢都给力,刹车的时候,所有车厢都制动。中国未来经济保持高增长态势仍将获得支撑,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多点给力、多极发展的动力结构,有力地增强了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实现会计强国战略,就应着力抓好内生动力机制建设,从发展目标、内在动力、联动机制、关键节点等方面入手,促进自我加压、自我对比、自我批评、自我提升,使会计行业改革和发展从根本上破除制约因素,走上良性运行轨道。

构建内生动力不忘借助外力。好风凭借力。天下最重要的“借”,是借力!除了强大的动力系统,动车组的有效运行仍然离不开其他系统的有力配合。会计的“借”是为了“贷”,会计的“贷”是为了平衡“借”。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借力而行就是要实现每个会计人智慧的大协调、大集聚、大联合。尤其是会计管理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除了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外,还要敢于借助外力、善于用好外力。

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借助国际舞台促升会计工作。要经常向财政部门的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借助财政的力量扩大和提升会计影响。要主动商请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推动有关会计工作。要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维护会计事业健康发展。要借力媒体,强化宣传,为实现迈向会计强国战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中国会计管理工作既需要蓝图勾画,更需要躬行践履。她呼唤你我,也值得你我为她付出最艰巨的努力,最澎湃的激情,最炽热的汗水。让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力戒浮躁,持之以恒,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为会计改革与发展增光添色,为推动我国早日成为会计强国贡献力量!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任务重、涉及面广,各项任务能不能落到实处,政府强有力的推进是关键,需要各级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管,为示范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推进氛围。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示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切实做到项目规划到位、资金筹措到位、工程实施到位、新村建设到位、设施配套到位,确保项目实施统一步调,整体扎实推进。各级领导同志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倾斜和支持。需要强调的是,从目前实施情况看,无论是滁州经验,还是亳州经验,关键还是乡镇党委的重视程度和对工作的落实程度,乡镇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二要加强考核强化监管。做好土地整治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各级政府要对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考核体系,加大项目实施奖惩力度,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并将成绩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的范畴,也包括对乡镇的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地要建立由监察部门牵头,国土、财政、审计等部门及当地群众参与的项目监督机制。对以农村土地整治为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要严肃查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在示范建设中,要激发乡镇干部和农民的积极性,尤其要吸收当地农民参与项目监督,让农民对项目建设评价把关,让农民的意愿在项目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真正把示范建设工程建成优质、阳光、廉洁和安全的工程。

三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发挥宣传标语、宣传册、宣传栏的作用,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意义、目标、任务、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配合和参与土地整治的各项工作,乡镇政府、村组干部要深入到农户,主动与农民沟通,宣传政策,消除农民的顾虑,提高农民对农村土地整治和整理的信心,增强农民参与的自觉性,主动协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宣传推介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鼓励创新创优,营造和谐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

做好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意义重大,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新机遇、新举措,有计划、有步骤、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示范建设的各项任务,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推进会主持词完整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

………………。

今天的会议共有四项议程:

第三项。

:

请………………………………做表态发言。

首先,请……发言,……准备;

下面,请……发言,……准备;

下面,请……发言,……准备;

下面,请……发言,……准备;

最后,请……发言。

第四项:请……同志做重要讲话。

大家欢迎。

同志们,刚才会上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

————对前一阶段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通报,………………………分别做了表态发言。

……做了重要讲话。

对下一阶段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作了全面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大家务必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再强调三点。

一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部门(单位)务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今天会后,要及时召开本系统会议,认真传达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二要大力解决突出问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面广任重,要求高各部门(单位)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进一步明确各自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职责任务,找准业务工作与社会管理和平安创建的结合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紧迫问题,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平安创建的水平,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三要确保工作进度。

各部门(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始终在

2012。

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工作和试点工作推进计划确定的任务,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加以整改,促进工作平衡发展。为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

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所以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下面是带来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

一是健全组织。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

按照省、市、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在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江苏先锋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活动。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今年我们要把“发展城市生活服务业”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两个课题作为议政协商的重点,通过们集体视察和协商,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了解了社会管理的内涵及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到我党真心诚意为人民,实实在在办事的态度和决心。正如胡锦涛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下面谈谈我对社会管理的肤浅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治国理政上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发展。

社会管理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极其重要内容,与时俱进创新并自觉践行社会管理理论是各级党和政府必备的基本功。社会管理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准确掌握其目标体系、方针原则、方法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丰富社会管理内涵,改善社会管理环境,改进管理模式方法,是检验领导干部统筹兼顾、把控大局、协调发展、狠抓落实的能力与作风的重要标准。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积极创建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显得尤其重要。党中央、国务院敏锐发觉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适时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正是切中了矛盾要害,抓住了问题关键,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创新社会管理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贵在重民生,就是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与促进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体现在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上,扎根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坎中,反映在为民谋利的行动上。就是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发展大计上。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这些民生大计也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原着力点,要优先解决广大职工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谋在顺民意,就是我们在谋划企业发展中,要时刻以民声、民意为基础和方向标,着眼职工群众现实和长远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职工群众愿意需要,相信职工群众的智慧。社会管理的第一要义和首要前提是立足公正正义、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普遍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是良好社会管理的最高追求。顺民意,就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听取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把决策部署考虑更周全些,把困难问题想得更严重些;就要统筹兼顾,照顾各方,协调一致;就要实现我们企业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科学规范制度,公平管理,科学决策,切实把职工群众想办、愿办的事情办好,集中力量把一些难事办成。成在解民忧,就是要在解决职工群众具体困难、忧愁中使实劲、见实效,把主要精力、全部心思都用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上,用在主动联系、沟通职工群众感情上,下力气解决职工群众反映敏感、解决难度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诚挚之心、真诚之举赢得职工群众实心实意的满意度,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国有企业应心系广大职工群众,为职工群众解忧、为社会承担应尽的责任。

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有企业不仅肩负着我国的经济责任,而且还承担着重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的好于坏,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既要保障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又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又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价值需求和现实物质追求。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我们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扶助困难职工、增加工资收入、完善职工社会保障等重点难点问题列入企业社会管理创新范畴,在不断发展中适应创新社会管理的形势任务需要;要下移工作重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把工作视野、触角延伸至社所,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政策信息公布到社区;要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上做文章,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要坚持把停产企业职工的就业放在民生之本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职工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实现社会保障范围由广覆盖向全覆盖转变,保障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上有作为,提高各项待遇发放水平,使广大职工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惠及的成果,一点一滴增加职工群众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2011年2月19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了解了社会管理的内涵及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到我党真心诚意为人民,实实在在办事的态度和决心。正如胡锦涛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下面谈谈我对社会管理的肤浅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治国理政上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发展。

社会管理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极其重要内容,与时俱进创新并自觉践行社会管理理论是各级党和政府必备的基本功。社会管理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准确掌握其目标体系、方针原则、方法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丰富社会管理内涵,改善社会管理环境,改进管理模式方法,是检验领导干部统筹兼顾、把控大局、协调发展、狠抓落实的能力与作风的重要标准。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积极创建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显得尤其重要。党中央、国务院敏锐发觉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适时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正是切中了矛盾要害,抓住了问题关键,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创新社会管理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贵在重民生,就是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与促进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体现在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上,扎根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坎中,反映在为民谋利的行动上。就是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发展大计上。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这些民生大计也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原着力点,要优先解决广大职工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谋在顺民意,就是我们在谋划企业发展中,要时刻以民声、民意为基础和方向标,着眼职工群众现实和长远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职工群众愿意需要,相信职工群众的智慧。社会管理的第一要义和首要前提是立足公正正义、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普遍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是良好社会管理的最高追求。顺民意,就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听取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把决策部署考虑更周全些,把困难问题想得更严重些;就要统筹兼顾,照顾各方,协调一致;就要实现我们企业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科学规范制度,公平管理,科学决策,切实把职工群众想办、愿办的事情办好,集中力量把一些难事办成。成在解民忧,就是要在解决职工群众具体困难、忧愁中使实劲、见实效,把主要精力、全部心思都用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上,用在主动联系、沟通职工群众感情上,下力气解决职工群众反映敏感、解决难度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诚挚之心、真诚之举赢得职工群众实心实意的满意度,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国有企业应心系广大职工群众,为职工群众解忧、为社会承担应尽的责任。

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有企业不仅肩负着我国的经济责任,而且还承担着重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的好于坏,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既要保障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又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又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价值需求和现实物质追求。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我们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扶助困难职工、增加工资收入、完善职工社会保障等重点难点问题列入企业社会管理创新范畴,在不断发展中适应创新社会管理的形势任务需要;要下移工作重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把工作视野、触角延伸至社所,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政策信息公布到社区;要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上做文章,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要坚持把停产企业职工的就业放在民生之本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职工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实现社会保障范围由广覆盖向全覆盖转变,保障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上有作为,提高各项待遇发放水平,使广大职工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惠及的成果,一点一滴增加职工群众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

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导我们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胡锦涛同志强调,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鼓楼区水部街道组织全体社区工作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管理创新”培训,先后邀请东街街道军门社区书记林丹、南街街道杨桥河南社区书记崔蕊芬、温泉街道河东社区书记黄永凡、鼓西街道后县社区书记章欢芳、鼓东街道庆城社区书记何窦灵前来授课。通过本次学习,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

林丹书记讲述了“深化‘135’党建工作模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创建宜居宜业社区”的先进经验。在坚持结合实际,创新载体,科学发展,全面落实“三有一化四服务”,着力在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和加强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出实据,求突破,探索出了“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乐天泉社区党委于7月1日被水部街道党工委命名为“红旗社区党委”,说明我社区在党建工作方面的成绩还是比较值得肯定的。然而我社区并未能做出类似“135”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说明在理论综合归纳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是基层组织建设年,一方面我社区应当继续深化“135党建工作模式”,着力强化党委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核心地位,发挥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的作用,以“五在”活动为载体,夯实社区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另一方面,应当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综合归纳,创出有我社区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

崔蕊芬书记以“拓展社区文化内涵,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为主题,讲述了杨桥河南社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20是中国文化建设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奏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昂扬进军号。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人民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就不可能兴旺发达。乐天泉社区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社区文化发展,先后建有社区文明图书室、数字电影广场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德育基地,并于日前同福州市图书馆结成共建单位,成立福州市图书馆水部街道乐天泉社区图书流通点,让文化惠民,让广大居民享受文化书籍大餐。我社区还要借鉴学习杨桥河南社区先进工作经验,多开展带有我社区特色的文化工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添砖加瓦。

黄永凡书记以“发展社区服务,提升幸福指数”为主题,谈了河东社区在加强社区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传统的社区服务只局限于“互助、自助”,而现代社区服务是在社区内,由于居民生活需要,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由政府提供,社区组织或承办、配合的一项公共服务。乐天泉社区全面施行“一站式综合服务”,上月初搬迁新会址后,社区综合服务站场所有了明显的改善,立足服务于民的宗旨,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如今,水部街道在全力推进“网格化社区管理”建设,我社区在施行一站式服务的同时,着力实现让社区成员分工不分家,以便在为“网格”配备“一格三员”时,让管理员、综合协管员都能做到对所管辖“网格”内的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做到迅速反应并加以解决。

章欢芳书记向我们传授参加省委组织部组织到香港学习“社会管理创新”的心得体会。香港的社区主要是为促进居民交流而成立,并不承担政府职能,这和我们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我社区在吸取香港社区管理的先进经验时,应该因地制宜的加以转化。其中,香港的慈善理念深入人心,让我感受良多。我国的慈善机构还是以政府成立为主的,我社区曾发起为辖区一位困难党员的精神病患女儿募捐,数次送她前往医院治疗,关心她的病情,在人、事、物上都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她能尽快恢复健康。

何窦灵书记围绕“做一名合格的社区书记,用行动服务辖区居民群众”的主题,讲述了她从事社区工作数十年来一些工作经验。何窦灵书记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区干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要求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加敏锐的政治敏感度,更加迅速的掌握近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心任务。虽然我不是一名社区书记,但我会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努力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

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