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的故事读后感(实用13篇)

时间:2023-12-06 06:04:58 作者:JQ文豪 活动总结

读后感是将自己与作者对话的过程,通过文字将心中的思考与触动表达出来。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老乞丐的故事读后感

美国纽约市东35大街附近,有个老乞丐,终年穿件肮脏的格子衫,戴顶破旧的棒球帽,帽子上写着:山姆大叔去死……每天上午11点左右,他准时出现在十字路口,乘过往司机等红灯时,伸手乞讨。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老乞丐每天出现在固定地点。没人知道他从哪儿来的,也不知道他会在这里乞讨多久,他已构成纽约市一个固定的存在,应该属于无家可归的那种。但他帽子上的宣言极刺眼,对人的视觉形成冲击。

莫非这老乞丐,他对美国的政治有所不满?可能就是这么个猜测,媒体锁定了他。

记者出动,先在远处悄悄观察。

观察计算,这老乞丐每天少则能讨到100美元,多则250美元。

这个数目可不小!老乞丐应该有笔不菲的存款了。他把这么多的钱,藏在什么地方呢?

记者继续跟踪,发现这老乞丐讨到钱后,先到公园里的长凳上坐下,把讨来的钱收好,然后沿着人行道慢慢往前走。记者远远地跟着,估计这老乞丐睡觉的地方,应该就是公园里的某个肮脏角落。

但是老乞丐没有进公园,而是走走停停,时不时回头看看,似乎在防止被人跟踪。最后,老乞丐来到家停车场,左顾右盼,拉开一辆豪车的门,钻了进去。

豪华轿车绝尘而去,记者目瞪口呆。

上帝呀,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老乞丐竟有豪车一辆。

豪华轿车不算什么,隔日记者采取更严密的跟踪措施,跟踪老乞丐的轿车,来到曼哈顿繁华地带。这里是有名的上流社区,居住的都是阔佬豪族。

老乞丐的豪华轿车,驶入一幢美轮美奂的私宅车库。少顷,老乞丐换了身工装裤再出来,开始打理草坪。

我的上帝呀!记者尖叫起来,这老乞丐的豪宅,至少要值300万美元——实际是3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234万元。

这么有钱的阔佬,他居然靠乞讨为生,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他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记者经够吃惊的了,但后面,还有更让他吃惊的。

经查证,居住在豪宅中的乞讨阔佬,并非是普通人物,他在美国大名鼎鼎,喜剧演员欧文·柯里。更令人无法置信的是,就在他乞讨的日子里,他还经常上节目,参加电视演出。这老家伙脱下演出服就换上乞丐装,两头赚钱。

这时候柯里急忙承认:嗨,没错,我就是柯里,要合影吗?

路人才不相信他:少来,你不过是跟柯里长得相似罢了,最多是疑似柯里。算你运气,呶,这50美分给你。

当发现老乞丐真的是名演员柯里时,震惊之余,又一个困惑出现了。

他这么有钱有名望,为什么还要乞讨?

难不成他是有钱任性?

当然不是,接下来后面的发现,更加让人吃惊。

欧文·柯里,一个苦命的孩子,生于纽约,长大于孤儿院。他在平民护卫队里混过一段时间,后来学拳击,还得过一次冠军。

接下来他弃武从文,改行写剧本,但很快失败,被老板扫地出门。

五年后他卷土重来,在一家小剧团表演脱口秀。又过几年,他扮演了一个邋遢教授,蓬头垢面,破旧西装,很严肃地登台,一开口就会引发观众捧腹大笑。他火了,大红大紫,甚至被视为美国的一种文化现象。

他就这样一直火到80岁,终于式微了,邀请他的节目越来越少,空闲时间就多了。

这时候柯里就思考:嗯,我该干点啥呢?干点最有意义的……要不咱要饭去?

这个主意好,说干咱就干,于是柯里迅速转型为老乞丐,出现在35大街附近。他干什么都认真专业,演戏如此乞讨亦然,从他80岁开始乞讨,风雨无阻地持续了整整,到媒体蜂拥而至时,97岁的他,已是纽约市知名乞丐了。

他乞讨,是有目的的。

柯里把他乞讨到的钱,全都捐给慈善机构。他还与古巴的一家儿童慈善机构取得联系,定期寄钱过去,为古巴的儿童购买医疗设备。

但与柯里合作了50年的经纪人认为,慈善事业其实只是捎带脚的事儿,柯里之乞讨,跟钱没半点关系,这老兄就是……就是……就是找个地方,将他的演出事业延续下去。

而对柯里来说,促使他乞讨17年的动因就一个——好玩!

他把乞讨视为一项神圣的活动,可以每天运动,还可以与形形色色的人打招呼,避免老年痴呆。讨到的钱又可以用来做慈善。正是这项有益的社会活动,让他无病无灾活到97岁,越活越精神。

老乞丐的故事读后感

世界上有一种平等的爱。就像阳光一样,不管它有多美或多丑,不管它有多高或多低,他总是把温暖传递给每个人,给予他们无私的关怀。

在《乞丐》一文中,一个上了年纪的乞丐向我伸出手来寻求帮助。但是“我”一无所有。情急之下,“我”握着他肮脏、颤抖的手,给了他话语的温暖。

读完这篇文章后,屠格涅夫的最后一句话,“我知道我也从哥哥那里得到了施舍”,让我觉得他得到了乞丐的信任和爱。是的,任何慈善都是平等的,任何帮助都是相互的。当慈善捐赠人给予他人物质上的帮助时,同时他也获得精神上的回报,一只眼睛,一个微笑和一个行动。是一种满足感。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冷漠的人。在去购物中心的路上,我又遇到了几个残疾人表演。他告诉人们他来自安徽。因为他们是残疾人,他们没有生活来源。为了生存,他们最终必须表演。有人走上前去给他们钱,但是,我听到有人说那是个骗子!为什么?为什么在他们眼里他是个骗子?弱势群体在撒谎吗?也有老人在街上乞讨。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为什么我们不能用温柔的心对待他们?在我们看来,两美元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不能表达我们的爱吗?我们小小的爱值两美元吗?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是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冷漠。结果,剩下的善良逐渐变得麻木。

现在我们应该学会用一颗善良的心看待这个世界,关心那些需要我们的人。擦去你心中的灰尘。只要每个人都给予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让我们伸出双手,给需要我们的人温暖。

老乞丐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老乞丐的'故事》的书。这个故事很有趣,它讲了:太诚少爷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多不在了,给他留下了很多钱,他每天不好好,整天只和朋友们玩耍。后来看见一个正在乞讨的老乞丐,老乞丐给太诚少爷讲了他小时候的故事,因为没有认识到时间的珍贵,虚度了年华,最后成为了乞丐。太诚少爷开始反省想到过去浪费的时间,感到很惋惜,从那天起,太诚少爷抓紧时间,认真学习。最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学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很珍贵,要有计划的使用自己的时间,要好好。

乞丐的故事读后感

这本书非常有趣,它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小说。此小说讲述了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儿童交换身份的故事,可这可不是普通的两个儿童,一个是街上的乞丐,汤姆,另外一个正是富有的王子,爱德华。

小说中,作者把背景放在了19世纪的英国,那时候的英国跟现在的英国全然不同,那时的劳动人民生活有多么的穷困,然而在王位上的人又过着何等奢侈的生活。文中有一句话,是爱德华和汤姆交换身份的时候说的,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我们两个如果什么都不穿,光着走出去,没有人分的出来我们到底那个人是爱德华,那个人是汤姆。”

不过,故事里让我最钦佩的还是汤姆。在交换身份之后,王宫里的人没有人发觉了,王子不是爱德华,而是汤姆,而贫民窟的人也没有发觉孩子不是汤姆,而是爱德华。在最后国王死了之后,要加冕新国王是,汤姆不但没有阻止爱德华重回王位,而是诚心诚意的帮助爱德华,重回他的王位,让他当新的国王。

这本书让我恍然大悟,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许多,不过没有几个会像家人一样真心诚意的帮助你,和协助你。每个人在社会上的高低,并不能代表他们一定是坏心肠的人,或者是他们如果地位很高,他们就一定是好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但是真正会抛开自己的难处,去帮助别人的人,才是值得交的好朋友。

文档为doc格式。

乞丐读后感

我已记不清曾读过多少篇充满善良、真情与爱的文章,记不清曾多少次为此而热泪盈眶。今天,我读了月儿写的《母亲.乞丐.我》这篇文章,不禁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文中讲了月儿带着女儿下楼玩,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乞丐向她来乞讨。瞬间,作者儿时的遭遇浮现在了她眼前:一位老乞丐来向她乞讨,月儿十分同情那位可怜的,年事已高的老乞丐,把她带回家,母亲和月儿都把她视为上宾,给她吃住。母亲还让那老乞丐睡在月儿的床上,盖上她的新小被……。谁知那老乞丐却是一个老骗子!尽管如此,母亲还是教育月儿:“帮人一把吧!……她也有自己的难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帮人一把吧”母亲的话常清晰地在月儿耳边回响。是啊,人活在世上,谁没有难处,谁没有波折!

被困的人们……。

“帮人一把。”母亲的话再次响起,月儿的心软了,她让女儿把手中的酸奶、香肠、饼干都给了眼前这位老乞丐:“好人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我那儿媳妇,哎……”

读到这里,我犹如万箭穿心,心中既痛又恨。那“老乞丐”完全可以不当。

乞丐,是她的儿媳剥夺了老人晚年的幸福,使她沦为乞丐。多么希望那些人都像文中的月儿和母亲那样,时刻不忘“帮人一把”善待他人。

“帮人一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愿天下人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让人间充满爱!

乞丐读后感

一天,我在试卷上发现了一篇文章——《人生无乞丐》,读完文章,我被文中那个纯真的小男孩深深感动了。

“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着生命,他怎么可能是乞丐呢?”是呀,一个残疾的小男孩,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能够默默地、勇敢地承受生活的重担,是要比普通人多多少艰难险阻啊!

“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卖唱的。”这样一句平平常常的话,却蕴含着一个人生的道理。对,小男孩的确是残疾了,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切。一个残疾的小男孩也能做到这些,那些平常人为什么不行呢?对于那些对生活总是不满意的人,好好地想一想吧,自己和小男孩的区别。我相信,当你们想通了,就能鼓起生活的风帆,努力地向前驶去。

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们,整天忙的不是票子就是房子。遇到困难的人很多,只有真正明白“人生无乞丐”的真谛的人,才能真正地排除困惑,面对人生。

乞丐王子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几本故事书,其中包括一本漫画系列《乞丐王子》,读了《乞丐王子》这本书后,我非常伤心,虽然长相相近,年纪也相同,但是两个少年却是出生在不同的环境里。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男孩,命运却大不相同,虽然面貌十分相似,一位是尊贵的王子,一位竟是三餐不继的乞丐!

这两人的命运如果交换了(就是王子变乞丐,乞丐变王子),会怎么样?

我先从王子说起吧:王子本来认为所有的人向他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根本无法想象贫穷人家的生活有多痛苦,他甚至羡慕汤姆能自由自在地在外面游玩。但当他变成乞丐汤姆后依然觉得自己很尊贵,受不惯别人的不服从,更受不得汤姆的爸爸的打骂。在没有变回王子前,他是怎样生活的我不说你们也会想到吧!

《乞丐王子》的故事,传颂着许多永恒的美好价值:正直、诚实、勇气,以及困境中不失去梦想的信念。这本书还影响了很多人,主要是懂得换位思考,把两种极端的,差距不是很大的两者交换环境,所作出的什么事,什么举动。这本书,的确值得一看。

乞丐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农妇和乞丐?;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乞丐到农妇家乞讨,农妇给他树立了生活的信念,使他在十年后成为了一位富豪。这个故事使我感触最深的地方是:在富豪取钱给农妇的时候,被农妇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因为她有一只手。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人应该自强不息,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不应该因为自身的缺点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搬家之前就碰到过这样的人,他们虽然残疾,但天天在步行街上打扫卫生。虽然事情很小,但仍然证明了他们是有用的人。开始,我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以为农妇没有同情心。可是到了后来,我真正理解了文章想要讲述的道理。我才知道施舍给穷人们钱,只能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要,而满足不了精神上的需要。只有帮助他们树立了生活的.信心,才算得上真正的帮助。不知那位残疾人在这十年中是怎样拼搏的,但一定充满艰辛。

试想一下:一个只有一条胳膊的人,到处求职,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从白天到晚上,连休息一会的时间都没有。是什么激励他这样做呢?是十年前农妇让他明白的道理:它虽然少了一只胳膊,但他仍然是一个有用的人,可以为祖国、人民和自己做出贡献。同学们,我们都是四肢健全的人,让我们也做一个对国家甚至对世界有用的人吧!

乞丐王子读后感

我读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王子与乞丐》,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令我深有感慨。

一座城市中同时降生了两个婴儿,而面对他们的命运却如此不同,一个生来就是王子,一个注定要成乞丐。可是命运偏偏和他们开了个玩笑,阴差阳错地让他们相遇,让他们长得如此相似,又让他们彼此互换了衣服。于是,两个人都过上了一段与以往不同的生活。经过曲折的经历,最终两个好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读完这个故事,我得到了很多启示:

其次,一个人无论贫穷和富裕,都应该坚持做一个诚实的人;

最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看了《王子与乞丐》的故事,我更加珍惜现在我的幸福生活,同时,我会向故事里的小王子学习,学习他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最终达到目标的精神,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

跛乞丐读后感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中,我读到了一篇感人的故事,它的名字叫《跛乞丐》。

故事中讲了一个年老的.乞丐左脚卷曲着,不能着地,只靠着一根树枝来支撑身体。他每天都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自然喜欢听他来讲故事:乞丐原来是一个绿衣人——邮局里送信的,他每当给别人送信时都会对收信人说:“你的安慰来了,你的希望来了,快拆开看看吧!”有一次他自愿帮一个姑娘去找她情人的信而被罚去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又因为帮一个小女孩送信而被罚去两个月的工资;最后他帮助了一个小兔子给同伴送一封逃跑信而被猎人不小心打中了左腿,昏倒了。他醒来以后回到邮局,因跛子不适合送信,所以就被邮局无情的开除了。腿跛了他什么工作也做不了,就沦为乞丐。

这个邮差虽然没有成为受人称赞的大人物,也没有成为什么富翁,身体的残疾让他成为一个乞丐,但是读完这篇文章,他身上无私的品质和忘我的精神使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高大起来,他的故事教育我们一心为别人着想,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乞丐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假乞丐》的文章,感到非常的惊讶和气愤,也为文中的女孩感到悲哀。

文章大意是:一天,妈妈和“我”去天伦广场游玩,在那里看到了一个受伤的女孩,可怜巴巴的,浑身乱糟糟的,受伤的膝盖缠着厚厚的绷带,嘴里不断地哀求着:“可怜可怜我吧!”让人看了很心酸,这时,一位中年男子把30元钱放到女孩面前,对围观的人说:“大家快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吧!”话音未落,人们纷纷慷慨解囊献出爱心。“我”也掏出5元钱放在那里,并衷心地祝愿女孩能用这些钱治好她的病。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到非常的震惊和不可思议。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条新闻:“一个孕妇带着一个五岁左右的女孩去超市买东西,到了超市,这位家长朝小女孩使了个眼色,女孩趁店主不留意,偷拿了抽屉里的现金和手机,然后母女二人迅速离开。”这是怎样的父母啊!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就是这样“言传身教”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成长的吗?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不劳而获,好逸恶劳,不务正业的恶习,孩子从小就成了他们骗取钱财的工具,这让幼小而纯洁的心灵从小就被他们的父母玷污和扭曲了,祖国未来的花朵就这样凋谢了……我真为这样的孩子感到悲哀,也为世上有这样的父母感到可气!可恨!可耻!我想,他们这种人迟早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乞丐》读后感

“我遇到了一个年迈不堪的老乞丐,他向我伸出一只浮肿、发红的脏手,喃喃地乞求施舍。我搜尽全身所有的口袋,却发现无物可赠。我紧紧地握住他的手,难堪万分地说:‘别见怪,老兄,我什么也没带。’可他反过来握了握我的手指说道:‘没关系,老弟,就为这一点,也应该说声谢谢,这也是一种施舍呀!’”

这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带给我们的一个简单却又感人的故事。这样一个小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是同情与友善。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真的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在赠予的同时自己也体验着着温情与快乐。可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时我们匆忙来去,脸上挂着淡漠的表情,对需要帮助的人毫不关心,甚至抱以怀疑、鄙视之心。孰不知内心冷漠之际我们已经成了十足的“乞丐”!

孟子说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仍有着从善的原动力。那年,同样是面对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我送上了手中仅有的一袋水果,虽然轻如鸿毛,但若干年后我仍忘不了寒风中他感激的眼神,至今我仍为自己的这一小小善举而感动着、自豪着。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特别是在他人困难的时候,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安慰,哪怕是一个轻轻的拥抱、肩头的一个轻拍,都会让人感受温暖,永生难忘。总记得每一次让座,打扫一下楼道,为邻居开一下廊灯……我都会很激动、很快乐地告诉妈妈,也都会赢得妈妈由衷的赞许。虽然有时遇到不知感恩的人,心头也会有所失落,但妈妈那句“帮助他人能增添自己的美德”又会让我重拾快乐。是啊,如果我们的一个小小举动能给别人以帮助和方便,这难道不值得骄傲吗?当我们有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时,收获的是一份会心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给予真的是快乐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传递温暖的同时,自己的心也会感到无比的温暖。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与人为美,与人为善,与人为真,让我们所处的世界充满玫瑰的芳香。

乞丐读后感

《乞丐》这本书非常有趣,它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小说。此小说讲述了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儿童交换身份的故事,可这可不是普通的两个儿童,一个是街上的乞丐,汤姆,另外一个正是富有的王子,爱德华。

小说中,作者把背景放在了19世纪的英国,那时候的英国跟现在的英国全然不同,那时的劳动人民生活有多么的穷困,然而在王位上的人又过着何等奢侈的生活。文中有一句话,是爱德华和汤姆交换身份的时候说的,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我们两个如果什么都不穿,光着走出去,没有人分的出来我们到底那个人是爱德华,那个人是汤姆。”

不过,故事里让我最钦佩的还是汤姆。在交换身份之后,王宫里的人没有人发觉了,王子不是爱德华,而是汤姆,而贫民窟的人也没有发觉孩子不是汤姆,而是爱德华。在最后国王死了之后,要加冕新国王是,汤姆不但没有阻止爱德华重回王位,而是诚心诚意的帮助爱德华,重回他的王位,让他当新的国王。

这本书让我恍然大悟,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许多,不过没有几个会像家人一样真心诚意的帮助你,和协助你。每个人在社会上的高低,并不能代表他们一定是坏心肠的人,或者是他们如果地位很高,他们就一定是好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但是真正会抛开自己的难处,去帮助别人的人,才是值得交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