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调研报告题目(专业15篇)

时间:2023-12-22 15:54:02 作者:碧墨 工作报告

调研报告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和撰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可信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法综治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摆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热门课题,社会管理工作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加强与创新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与“赶超进位、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由于社会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紧万象,涉及面广,现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择其重点开展调研,并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其成效

1、信息化建设,人性化关怀,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高效优质

xxxx年,xx县公安局牵头组织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租赁房屋和暂住人口集中清理专项行动,按照“村不漏街,街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工作要求,共清理出租房屋xxxx户,清理暂住人员xxxx名,并全部完成了基本信息采取集与电脑建档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xxxx名外来流动人口的动态信息在电脑系统登记备案,并实现了暂住人员信息与在逃人员信息互动对比,“以房管人”和“以信息化管理人”工作模式初见成效。xxxx年以来,在全县xx家旅馆安装建设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公安部门信息平台联网,通过入住人口身份信息查验,抓获网上逃犯xx名,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和流动人口社会治安防范能力。在流动人口服务方面,石城县教育行政部门以人为本出台新规,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凭用工单位证明免借读费进城就读,并可平等享受升学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困难,为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创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

2、无缝对接,分类帮教,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融入社会重新做人

xx年来,xx县共接收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共xxx人,在接到这些人员释放回籍的通知书后,县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立即根据其思想表现和家庭状况分级分类帮教安置,结对帮扶,实施包教育、包管理、包转化的“三包”工作措施,积极帮助释放回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和就业创业,帮教安置率达到了98%,重新犯罪率为零。大部分释放回籍人员重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没有再次危害社会,有的在帮扶教育下甚至变身为产业发业带头人,如石城县木兰乡籍刑释解教人员温昌礼,回归原籍后,筹集资金兴办养猪场,目前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3、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

自xxxx年起,xx县不惜重金保平安,在省、市首开先河在农村大力加强“小技防”建设,并把它列入新农村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对安装高科技治安联防报警装置的农户家庭给予经济补贴,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xxx余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近xxxx农户安装治安联防报警器。xxxx年全县开通乡镇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区进出口处建设了xx个高清晰图像抓拍治安卡口。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技防建设也得到大力加强,特别是在xxxx人以上的学校全部安装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临圩镇的中小学也大部分在校门口安装了视频探并头接入乡镇视频监控系统,治安防范能力明显提高。从xxxx年起,石城县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对莲花万景城商贸娱乐区、白莲城农贸市场、琴江镇商贸城、东城新车站四个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开展了长期的治安整治,整治成效显著,曾一次性查获收缴各类赌博游戏机41台,同时处予8家游戏室业主拘留10日、罚款xxxx元的严厉处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据统计,通过开展集中整治,治安重点地区的刑事案件已由xxxx年的xx起下降为xxxx年的xx起,下降了xx%,治安案件则由xxxx年的xx起下降为xxxx年的xx起,下降为xx%,治安环境明显好转。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常委“四提四促”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体调研活动总体安排,于四月下旬开展了集中调研活动。在了解我市社会管理基本现状和认真思考研判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创造了很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成功经验,如: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应急联动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平安e家”电话报警系统建设、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和“大调解”工作机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首创并正在实施社区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城乡一体化户籍制改革等等,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铜陵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中同时也发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理顺;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缺位;社会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系有待加强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开展有效的工作。

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应着力构建“1115”工作格局,即:“以五大体系建设为载体,以一套班子(党政共抓)建设为保障,以一个中心(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工作目标,以一条红线(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面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以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载体,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利用两年时间,建成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和网格化布警机制。根据发案形势和特点调整警力和布局,扩大巡逻防控范围,延伸巡逻防控触角。二是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地区、繁华地段的治安乱点整治力度,重点打击入室盗窃、、、抢劫抢夺财物等违法犯罪、扰乱治安、干扰民生的行为。三是构建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防控体系。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入综治工作目标责任考评,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大力推进交通组织体系化建设、交通指挥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公路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确保城市道路畅通,群众出行方便。

(二)以创新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一是建立社区多元治理机制。推进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支撑的整体架构,理顺和规范社区组织体系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推进社区工作准入制,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培育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健全社区居民自治规章,推进社区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评价机制。继续深化“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大力推广听证会、论证会、居民评议、社区qq网络服务队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四是全面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亲情化服务”服务管理模式。健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工作平台,依托平安和谐服务队,履行“人、地、物、事、情、组织”六位一体工作职责。

(三)以创新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体现服务为先新理念

一是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集中采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全面推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以居住证代替暂住证,构建起流动人口常态化、动态式服务管理平台。二是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统筹市县(区)两级财政,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必接机制。建立市级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职能为一体的“阳光中途之家”,安置重点帮教对象。三是进一步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引导工作。启动实施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制度的实践,探索完善工作流程。四是进一步做好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继续将精神病人免费服药救助工作纳入民生工程行动,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四)以创新社会管理队伍体系为载体,形成社会管理新合力

一是加强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基层综治工作中心(站)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集中办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构建矛盾纠纷在中心化解,重点难点问题在中心解决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按规定配足协管力量;加快建立各类社区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组织,提高群防群治水平。三是创新社 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机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社区工作者岗位。拓宽选人视野,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以创新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管理上台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责,细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入,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完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奖惩考核制度,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中,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综治考评的重要内容。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出一批各具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点,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向纵深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在中央政法委第十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各级政法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细化实化各项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三项重点工作的提出,为人民法院工作全面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也对人民法院进一步坚持能动司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是动力,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重要措施,对法院而言,如何解决依法受理的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法院的法律责任,也是法院的政治使命。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指出:“能动司法是新形势下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应在能动司法中,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

司法自身的规律性决定了能动司法的必然性,司法的基本任务是充分运用其职能,明是非、断责任、解纠纷。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祥国指出,“江苏作为经济发展快、改革力度大、开放程度高的东部沿海省份,社会管理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来得早、来得多、来得快。”作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苏州,在经济快速转型升级,城镇化、市场化跨步发展,各类群体、人员流动不断加快,各种社会利益不断冲撞,由此引发的诉讼纠纷逐年上升,矛盾冲突愈发激烈。化解矛盾,定纷止争是人民法院的基本职责,通过能动司法,以积极的姿态主动介入社会,解决、化解和预防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去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为社会管理创新打牢根基,人民法院义不容辞。

以能动司法打牢社会管理创新基础,一是要建立完善矛盾预警处置机制。对案件信访倾向、当事人过激行为、群体性纠纷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对敏感案件、重点案件提前制定处置预案,妥善采取应对措施,及时消除不稳定隐患。二是要构建“三全”调解格局。围绕“以精心调解促案结事了,以案结事了促社会安宁”的矛盾化解目标,落实全程调解,将调解贯彻到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各环节中;落实全面调解,在民商事、刑事附带民事和行政赔偿诉讼案件中积极运用调解手段化解争端;落实全员调解,办案人员深入社区、乡镇、街道、工厂开展就地调解,邀请当地居委会、社区、乡镇基层调解干部一起做各方当事人的工作。三是加强“诉调对接”平台。建立联动调解工作网络,注重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化解矛盾,对涉及面广、矛盾突出的突发性、群体性案件,联合公安、消防、信访、劳保、城管、规划、工商、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及乡镇党委、政府组成联动,形成合力。

诉讼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审判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守护法律规范、调控社会秩序是人民法院通过法律的运用解决社会纠纷,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权威的司法目标,这也正是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核心。当前,基层人民法院主要通过刑事审判、民商事审判、行政审判及民商事执行和行政非诉执行来调整和规范影响社会管理的行为。人民法院开展审判执行工作,要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诉讼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引导与规范社会朝着正常、有序、和谐的方向发展,通过审判活动的成果创制社会规则,规制社会活动,引领社会风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能动司法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司法保障,一是要充分运用司法审判手段。发挥审判职能,妥善审理、执行好各类案件,从案件的审判、执行中,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依法妥善处理;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在开展和谐共建地区设立巡回审判法庭或联系点,对当地案件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宣判,方便群众诉讼,增强司法效果。二是探索建立流动人员的案件审理机制。通过设立审判点的方式,灵活采取多种审判方式,优先审理,及时裁判,为流动人口提供诉讼便利;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司法保护力度,切实维护城市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不断促进有关社会管理行为的规范化。三是要加强工作监督。在开展审判活动的同时,落实好人民陪审员制度、深化司法公开、改进审判作风、完善民意沟通机制、畅通接受监督渠道等措施,不断改进审判执行工作,使法院的司法机制、审判方式、办案方法和工作作风更加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

在国际金融危机司法应对工作中,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切实担负起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司法使命。省高院公丕祥院长认为,“坚持能动司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特征,它不是人民法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时之需’,而是关系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长久之计’。”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必然是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依法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之一。在坚持能动司法,服务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应结合当地党委、政府经济工作部署和特色经济,加强对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外贸金融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涉领域和企业为联系重点,进一步创新司法服务手段,为社会管理创新搭建新平台。以能动司法为社会管理创新搭建经济发展平台,一是要加强送法服务。针对本辖区重大经济项目,为地方政府部门、建设部门、招商部门把好诉讼风险关、法律服务关和司法保障关。二是搭建联系企业新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等部门和商业组织的桥梁和辐射作用,及时了解企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司法需求,大力开展法律培训、法律讲座、法律咨询、寄送典型案例和风险提示等司法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提高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三是加强信息分析研判的深度。及时归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共性法律问题,及时形成调查分析报告、司法建议、风险提示、典型案件等,为社会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再完备的法律条文相比不断变化的司法实践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最高院王胜俊院长的这一席话给能动司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和舞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又滞后于社会建设,由此带来了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规模大、流动快、范围广,城市化进程快,人员管理和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精神病患者、刑释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数量大、管控难,恶性报复社会事件接连发生,人民群众安全感下降;外贸、互联网、通讯、交通等技术的进步发展,与贸易、网络、信息、交通道路相关的新类型案件比例不断上升,不稳定的社会隐患不断增多。人民法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既是社会管理的参与者,又是社会管理的推动者,面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人民法院更应勇于担责,主动应对。

以能动司法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着力点,一是要加大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力度。在审判中注意区分案件类型对案件情况进行综合研究,以对社会稳定与治安状况作出准确判断;积极参与治安重点地区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加大法制宣传、以案说法,做到“审理一案、解决一串、教育一片”,从而达到审判的最大社会化效果。二是探索建立特殊人群管理机制。加强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疏导,规范减刑假释工作,加强缓刑人员帮教工作,完善社区矫正对接机制,加强青少年犯罪的思想引导,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再犯罪率。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及时通报行政案件受理和审理情况,对行政规范性文件提供法律意见,推进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并就重点行政执法领域中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实践中的难点、特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及时做好风险预警。四是加强司法建议。针对审判工作中发现的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苗头性、典型性、源头性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司法建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然,强调能动司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防止二种片面认识,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可“全面包揽”。要把握好一个“度”,既要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职能作用,又要在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下,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贯彻落实到司法审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绝不能以牺牲法律为代价迁就明显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破坏法律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性,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更要坚持公正司法,切实确保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为社会经济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为此,要结合法院工作实际,找准切入点,在能动司法中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在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中彰显法院地位和作用,努力实现人民法院为人民的主题。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社会保险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县经济生活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保险征缴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险种多,统筹管理的要求高,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有许多环节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1.应保人数分析。根据如东县20xx年《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全县常住总人口104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14.1万人,第二产业的有30.9万人,第三产业的有17.3万人。从以上数据分析,全县应参加社会保险对象为48.2万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考虑到20xx年参加城乡居保缴费人数为24万人,外出务工参保的约16.1万人,未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暂停缴费人员4.3万人,实际全县应保未保的约有8.2万人。该数据属保守统计,外来务工人员还未统计在内。这些应保未保的对象主要分布于5-10人小微企业以及餐饮、ktv、浴室、发廊等服务性的行业。

2.近三年养老保险扩面情况分析。20xx-2015年当年扩面人数分别为16477人、24433人、19731人,三年年末总参保人数分别为145651人、155760人、161107人,当年净增人数分别为5562人、10109人、5347人,当年扩面人数从总数上看比较乐观,但最终只有1/3转化为净增人数,其余的被退休、断保等减少人数所抵冲。目前,我县的养老保险赡养比为2.63:1,要维持此赡养比水平,每年的扩面净增人数要达到11000人左右(按每年新增退休人员5000人,退休人员死亡800人计算),而实际上近三年平均每年净增参保7000人左右,与当年新增领取养老金人员的比例约为1.6:1,必将导致养老保险赡养比会逐年降低。

3.近三年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情况分析。20xx-2015年当年基金收入分别为88505万元、106571万元、128709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3%、20.41%、20.77%;基金支出分别为111047万元、131497万元、145479万元;省市补贴分别11321万元、19195万元、16803万元,通过基数的调整、征缴手段的强化,基金征收幅度逐年增长,基金缺口有所减少,但剔除省市补贴,基金收支平衡的压力仍然巨大。

1.任务指标与扩面空间的矛盾。从20xx年以来,我县连续实施了四轮社会保险扩面(三年为一轮),所下达的任务指标均为刚性指标,各镇区经过不懈努力,基本完成了下达的扩面目标任务。尽管目前还有近9万人的扩面空间,但扩面对象基本分布在小微企业以及服务行业个体工商户,人员流动性大,动态监管难以到位。部分镇区在工作难度增大的情况下,认为局下达的任务指标不尽科学合理,思想上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2.经济告别高速增长“新常态”带来的问题。在当前我县经济发展下行的“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必然带来规模性的岗位流失,就业总量增速缓慢。近三年全县新增参保用人单位仅有1062家,共计新增参保5264人,新增单位数少、规模小、吸纳就业能力弱,可扩面的用人单位空间萎缩。而在这三年中,有82家用人单位因法定代表人逃逸等原因暂停结算,涉及职工875人,造成企业的欠费、大量工人的下岗或自谋职业,职工下岗后因无力缴费或纠结今后政策变化,断保的现象持续加剧。

3.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不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全县绝大部分商贸、餐饮、住宿、维修等用人单位,使用的服务人员属于社会保险应保对象,但这部分群体由于流动性大、工作时间不固定,工资一般以现金的方式结算,用人单位无账可查,促其参保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手段。另外,这部分群体由于就业技能不高,很多是外来务工人员,较为注重眼前利益,主动参保意识不强,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也是忍气吞声。

4.先保后即退保的问题。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承担社会责任,想方设法不为职工参保或不按职工实得工资申报缴费基数。即使被查处后,也只是一段时间内为职工参保缴费,然后采取减员等方式逃避社保保险责任。也有部分镇区为完成扩面指标,年末突击办理人员参保,然后停保不再续缴。目前在职暂停缴费人员中在单位参保缴费不满三个月的有10260人,其中仅缴纳一个月的有4845人;灵活就业人员中参保缴费不满三个月4502人,其中仅缴纳一个月的有3505人。这类人员一旦在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一样可以享受丧葬费和抚恤金。有满足享受遗属补助条件的还可以享受遗属补助,这必然会加重养老基金的负担。

1.全力冲刺既定的社会保险覆盖任务指标。20xx年初,在制定第四轮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目标时,经过多轮调研,综合了县公安数据库各镇人口数,国税、地税、工商、县总工会提供的企业从业人数,以及已参保缴费的人数,采取统一的测算办法,所下达到各镇区的社会保险扩面任务指标是基本客观的。20xx年,是全县第四轮社会保险扩面的收官之年,要继续坚持以“扩面、提质、增量”为总体工作要求,确保完成社会保险扩面不低于18000人,力争20000人的既定目标,为“十三五”规划开好局。

2.强化社会保险窗口稽核和实地稽核。严格执行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在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申报时,要求申报的缴费明细以及变动情况必须经过职工本人签字确认,对在征缴管理过程中存在少报缴费人数,漏报、瞒报缴费基数的用人单位,一经发现及时移送社会保险稽查大队处置。

3.建立人社地税信息平台。参保单位在地税和人社部门都要申报用工人数和缴费基数,在地税申报时为多支成本,会报高基数,多报人数。但在人社部门申报时为少参保少缴费,会瞒报人数、基数。为此,拟会同地税建立了人社和地税部门的信息平台,即时比对同一单位的申报信息,用人单位在两个部门申报的人数和基数必须一致,虚报、瞒报的情况必将得到有效遏制。

4.分步实施社会保险“五险同征”。一是依托“全民社保登记计划”,摸清应保未保人数,努力做到参保对象全覆盖。二是依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管理,分步实现五项保险同步,缴费基数足额的目标。此外,随着职工养老保险扩面空间的持续萎缩,要大力提倡符合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条件的城乡居保参保人员转入职工养老保险,这既能扩大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能给广大职工带来实际利益,建议要大力推进这项工作。

5.加强经办服务信息化建设。在继续使用现有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网上申报模块,减轻用人单位办事成本,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但实施这种办法,窗口稽核的作用就会明显减弱,实地稽核的工作量就会更大。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相对集中于年底缴费的实际,在第三季度通过媒体、手机短信等,告知其安排合理时间尽早续缴或就近到建设银行网点缴费,避免年底出现拥挤、等待等现象。

6.考核机制进一步科学。目前我局对各镇区和保障所扩面考核主要体现在参保人数和征收基金方面,建议对以上考核要建立正反两方面的考核机制,完成任务是一个方面,属加分的考核;辖区内如有职工举报单位未办理参保经查属实的,或经稽查大队稽查发现有单位职工未办理参保的,根据人数,应建立扣分考核机制。此外对于辖区内的欠费总额占应征社保费总额的比例也要列为考核内容,目前虽然每个季度将欠费情况发送到各镇区,但各镇区党委、政府可能只注重维稳方面的考虑,真正基金清欠方面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宋一新 单位:如东县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____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自20__年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肇庆市国资委的指导下,以中心为依托,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不断研究、探索公共资产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使之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实现公共事业建设的良性循环。到目前为止,全市实施国有资产统管的单位共有136个,账面资产总量达15.8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账面存值12.24亿元。几年来,全市实现国有资营运收益达10.24亿元。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理清管理工作思路,深化资产制度改革。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非税收入,整合政府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城市经营发展,这是____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廉洁行政的一项重要新举措。由于历史、制度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过去,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经营性资产收益出现坐收坐支等问题。由于管理不严,部分单位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和低效使用,甚至形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滋生腐败的隐患。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成立之后,特别是20__年以来在新一届市委领导下,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根据市政府赋予的职责,实施了对全市国有资产统一监督管理,结合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并对如何深化我市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主要是坚持“改革、规范、盘活”,注重“建机制、强管理、打基础”,做到“一个坚持、两个目标”。即:坚持“资产所有权国家所有,单位占有、使用”的原则,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代表政府行使监督管理权的管理模式。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使用,防止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科学、合理、节约、高效配置使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充实管理监督职能。

1、明确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全面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资产管理工作,印发了《关于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职能的通知》,市编委会印发了《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机构编制方案》,赋予了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一是贯彻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管理、运营、调配全市国有资产、资源。二是制定全市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并组织实施产权管理和监督检查。三是负责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资产的产权变动和资产处置的审批和监督,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节约和有效使用;四是收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经营性资产收益,对经营性资产收益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

2、成立城市经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国土、工商、市政、计划、建设、房管、监察、审计、规划、人行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印发了《关于城市经营和公共资产管理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及各部门所履行的职责,确保城市经营、规划、建设的目标、方案、项目及可行性经营方式、方法、办法等得以研究论证、贯彻落实,使城市经营工作积极、稳妥、有序进行。

3、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稳妥推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组长由主管城市经营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及成员单位由纪委、监察、财政、审计等组成,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三)创新资产管理机制,出台一系列强化、细化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根据财政部〔20__〕35、36号令,结合____市实际,研究制订了《____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试行办法》、《____市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管理的若干规定》和《____市国有资产处置委托拍卖的若干规定》,市政府还批转了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等,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和资产收益管理工作,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将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对国有资产的处置、产权交易的原则、内容、方式、程序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初步搭建起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一系列制度框架。

一是产权交易审批制度:明确了资产处置,必须先向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上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凡未经批准的,任何单位都不得随意处置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同时规定了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由分管的市领导签署意见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批。

二是产权交易评估制度:规定了任何国有资产产权交易都必须委托能保持中立、依法依规操作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评估行为,并为产权交易提供准确可信的参考数据。

三是产权交易入场制度:规定了土地产权交易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则。要遵循自愿、诚信、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严格按照申请登记、挂牌公示、咨询洽谈、公开竞价、签约成交、结算交割、交易鉴证和变更登记等程序进行,确保交易行为依法规范运作,防止国有、集体产权权益受到侵害。

四是产权交易资金管理制度:明确了凡国有产权交易收益均属政府性收入,其资金必须全额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截留、挪用、侵占等违法违纪行为。

五是产权交易备案审查制度:明确了所有国有资产转让处置的呈批资料、审批文件等必须报市监察局备案审查,并在审查批准后方予公布,使国有资产转让处置的整个过程都在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充分利用电子审批监察系统实现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情况的动态监管。

(四)组织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家底,为实施国有资产统管夯实基础。

首先是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城市经营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纪委、监察、财政、审计等组成,积极稳妥推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其次是制定《____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全市政府性资源经营权、使用权清查工作的通知》,全面开展资产清查。按照“单位自查、主管部门核实、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接收或登记”三个步骤,对全市国有资产实施全面的清查,通过清查核定资产,明晰产权,与资产评估工作结合起来,对没有入账的或账面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的土地、房屋、建筑物重新评估,核实价值。并要求资产使用单位将全部土地证、房产证移交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统一接收管理。真正摸清了国有资产“家底”,为科学、规范管理国有资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成效。

一是规范了资产管理行为,强化了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人的地位,避免了政府所属职能部门、单位随意、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二是利用资产统管平台,对资产实行统一管理、配置、调剂使用,降低了行政成本,盘活了闲置资产。

三是规范了国有资产经营性收益的管理,杜绝了国有资产流失,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是通过资产统管,提高了国有资产产权观念的认识,促进了廉政建设的有效发展。

五是实施了城市经营理念,吸引了众多外商和民营企业在____投资置业。

近年来,____市“三个五”城市建设品位显着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日趋完善,20__年至____年,____市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____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____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1.38亿元,财政综合增长率居全省第六;在全省67个县(市)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排名中跃居第三名,实现了历史新突破。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体会。

(一)加强资产营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年来,____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资产统管、融资运作、经营生财、滚动发展”的经营理念,抢抓机遇,突出重点,通过运用存量固定资产投资,加大资产营运力度,积极盘活闲置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例如在20__年底,____市通过招商引资,将本市闲置多年的140亩土地,以高出底价2.7倍的3.54亿元成功转让,盘活了该地块并实现了保值增值。

(二)加强经营性资产监管,按市场化运作规范资产交易行为,提高了资产经营效益。重点加强和规范经营性资产公开招租行为,通过推行公开招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经营(出租)增收创收。其中招租创收比较突出的有市工商联辖下位于城区中心仅40平方米的商铺,原来年租金仅1.8万元,通过向社会公开竞投招租,年租金额达到6.05万元,增收4.25万元,增幅达到3.36倍。市金叶公司辖下位于龙江路约120平方米的3卡商铺,原年租为13万元,通过向社会公开竞投招租,年租金额达到近76万元,增收63万元,增幅达到4.3倍。

(三)着力整合资产资源,挖掘资产融资潜力,推动文化优雅之城建设进程。以资产统管为平台,充分利用资产的融资能力,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为加快城区街道建设、旧城区升级改造,扩大新城区规划、改善投资环境,完善路网、电网、管道、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四、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____市通过全面实施国有资产统管,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资产管理工作已经初步走上了一条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与城市经营的有机结合,为该市国有资产营运,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有资产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对资产的登记、入账、清点、保存等管理不严,手续不全。二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等。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一)加强公共资产管理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教育与宣传,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对实施国有资产统管的认识水平和政策理解能力,消除思想误区,自觉配合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

(二)加强部门协作,通过资产统管平台,提升与财政预算、政府采购等部门的协调能力,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操作程序。

(三)继续加大对国有资产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严肃产权交易纪律,严格把好政策法规关、资产交易评估关、资产处置审批关、公开拍卖制度关,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发生。

(四)继续加大资产营运力度,尤其加大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管,开拓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领域新渠道,积极盘活闲置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当前,***正处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如何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近年来我镇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今后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位于北**公里处,全镇下辖 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有全国最完整的**等名胜古迹,现为国家4a级文物旅游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古迹荟萃,交通便利,商贸繁荣,特殊的地理位臵,使全镇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不容忽视。

(一)切实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镇综治工作中心职责任务,以拓展职能,提升效能为重点,强化资源整合,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切实发挥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的作用。二是进一步推进了村级“一站两会三员”(即综治工作站,治保会、调委会,综治协调员、治安员、专职民调员)工作模式,努力提高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在人员、经费、办公一盗”、“打黑除恶”等专项活动。二是抓治安防范,全面提升防范水平。一是技防建设方面,我镇投资***余万元,安装视频摄像头***个,拓建了派出所监控平台,各个自然村全部实施视频监控。建立了横到头,纵到边,全镇覆盖无死角的视频监控网络。三是人防方面,**人的专职治安巡防队,全天侯巡逻,统一服装、统一车辆,工资到月发放。四是群防群治方面,主要道路设卡点,自然村出入设卡口,白天村村有人义务巡逻,看家护院。群防群治已成为人们的自发行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我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相对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

(一)群众的利益诉求格局日趋多元。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造成社会矛盾纠纷多样化,大量利益诉求以矛盾纠纷形式凸显出来,涉及领域不断扩大,矛盾主体多元化,主要为土地征用、拆迁安臵、社会保障、涉法涉诉等方面,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日益复杂,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处臵事件的难度加大。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兴起,群众越来越注重利用网络来表达利益诉求,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制度规范,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恶炒、恶意中伤、散布虚假消息等现象逐步增多,严重影响着网络舆情的正确导向。

(二)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日趋滞后。一是社会管理理念落后。部分干部社会管理和服务理念相对滞后,重管理、轻服务。部分干部宗旨意识淡漠,脱离群众,不愿做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不敢做群众工作,方法欠缺,不会做群众工作。二是缺乏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对传统社会管理资源和手段利用不足,硬管理有余,软管理不足,缺少柔性化的道德教化、沟通协调,公民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不强。三是基层政法保障力度不够。基层警力有限,基层政法综治维稳人员兼职现象突出且变动频繁,难以保证专职专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社会化程度亟待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不仅总量有限,而且在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依然极大。一方面,群众对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就业培训及信息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相关服务等的需求还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导致农村居民获得公共服务的成本随之提高。另外,由农民工引发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一)重点把握“疏”与“堵”的关系,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社会共同治理格局。民心如水,易疏难堵。必须树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观念,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实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要唤起公众参与社会 管理的自觉,使公众认识到参与社会管理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与责任。要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如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让公众提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方案;建立社会管理问责制度,让公众参与对政府社会管理绩效的考核和评价;建立利益协调和利益表达机制,让公众参与协调、理顺各种利益关系。

(二)重点把握“好”与“快”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工作思路。没有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就没有物质基础。“好”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质量要优,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综合考虑社会、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握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防止顾此失彼,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一方面,要坚持“好”字当头,把握“好”、突出“快”,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

(三)重点把握“扬”与“抑”的关系,致力社会传统美德的引导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形成了一整套固有的伦理道德规范,在引导人们行为、规范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要强化道德教化。结合时代需求,对“仁义礼智信”、“忠孝恕悌让”等传统美德进行弘扬,重点开展传统美德专题宣传教育,努力打造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和谐氛围”,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社会新风。二是实施典型带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选树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重点是在创新载体,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上下功夫。三是修订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对村风民风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摈弃陋习,提倡美德,倡树正气,使其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第一道文本制约。

(四)重点把握“打”与“防”的关系,强化打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工作方向。一要坚持打防结合。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致力于基层基础的防范工作,全面推进科技防控建设,继续完善综治大巡防机制,使打击和防范相辅相成。二要做到关口前移。建立信息收集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网络机制,保证信息畅通。建立有效的虚拟社会管理机制,按照“积极引导、依法管理、整体管控”的原则,创建维护稳定和谐的网上矛盾化解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全面高效的网络社会服务。加大排查力度,对各种不稳定因素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三是抓好事后处理。对已经出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要高度重视,及时处理,主动化解。对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要坚持调解为主,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化解调处矛盾纠纷。对信访稳定案件,特别是对集体访和老上访户的问题,要严格实行领导包案制度,领导干部要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解决,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人,把任务分解到人,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主要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既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进程,更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我区社会管理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期,我们对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旅游经济发展为中心,围绕建设“平安南岳”、“和谐南岳”、“幸福南岳”的目标,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综治维稳工作连续20xx年获得了省市先进,连续两届(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多年群众上访总量全市最少,非正常赴省进京上访保持零记录。20xx年,南岳在全省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形象民意调查中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六。

1.以健全机制为前提,社会管理格局基本形成。经过调研,我们感到,全区上下对社会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地位。区委、区政府将社会管理工作摆在全区各项工作的“第一位置”,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成立了由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综治委,明确了由区政法委、综治办牵头主抓的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区、乡镇(单位)、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综治网络。每年的社会管理工作与全区经济工作都是同谋划、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政法委、综治办被区委、区政府赋予了“领导权、调度权、处置权、拍板权、奖惩权、否决权”等六大职权,并对综治成员单位的干部任免具有建议权。二是有机制。结合区情实际,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领导联点。对全区36个村(社区)逐一明确了联系的县级领导和责任单位(较大的村明确了2名以上领导和2个以上单位),各村的社会管理、和谐稳定状况与联系领导的进退留转挂钩,与责任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第二,完善制度。先后围绕综治工作考核、流动人口管理、出租房屋管理、“四型小区”创建、创新社会管理等出台了10多个专门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第三,健全机构。继前几年成立综治委总揽全区社会管理工作后,去年以来又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为契机,重新调整了景区管理处、综合执法大队等工作机构的职能职责;特别是推出了城区路段管理责任制,实行职责分区、条块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提高了社会管理的工作效能和工作水平。三是有保障。主要是在经费上保障到位。如,对政法干警和综治干部的待遇优先到位(近三年政法综治干警人均工作经费预算远远高出市级标准);对政法综治工作的财政预算优先保证(近三年财政投入政法综治的经费年均增长11%);对社会管理工作经费优先拨付,区财政除为各乡镇足额安排社会管理专项经费外,还为每个村(社区)安排社会管理工作经费(20xx年每个村5万元、每个社区8万元,20xx年每个村6万元、每个社区10万元)。

2.以加快发展为先导,社会管理基础不断夯实。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区社会管理的基础之所以比较坚实,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定目标鼓舞群众。结合区情实际,始终坚持以旅游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特色精品旅游区”的总体目标和建设“生态南岳、休闲南岳、文化南岳、高速南岳、活力南岳、幸福南岳、和谐南岳”的主要任务,有效地凝聚了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人均gdp(南岳为3.4万元,全市为2.2万元,全省约为2.98万元)、人均可用财力(南岳人均7988元,全市为3231元,全省为5276元)、人均银行储蓄(南岳人均为4.5万元,全市为1.9万元,全省为2.9万元)、人均收入水平(南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6万元、0.89万元,全市分别为1.78万元、0.85万元,全省分别为1.88万元、0.65万元),均居全市、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受得了鼓舞,得到了实惠,增强了信心。二是讲民主尊重群众。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保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立了具有南岳特色的重大事项沟通协调制度,区委、区政府在作出一些重大决策之前,坚持广泛听取相关专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然后再按程序进行决策,切实提高了决策的群众参与度和社会透明度,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准确性。在决策中尊重了群众,在工作中就自然而然地争取了群众、赢得了群众,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解难题赢得群众。近年来,我们举全区之力,负重加压,攻坚克难,办成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南岳加快发展的大事、难事。如,全面完成区属国有企业改制、古镇整修、城市道路改造、景区环境整治、营运格局调整、开通免费公交、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等,得到了全区人民的拥护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和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为区委、区政府树立了权威,赢得了民心,获得了支持。

3.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人民群众实惠逐年增多。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前提。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这些年我区社会管理工作最大的亮点就是民生建设。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明确提出“确保让全区人民共享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确保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确保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并持续高于周边县区”的原则,全区每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二强,民生保障工作在全省实现了“两提前”,即:免征农业税比全省统一部署提前一年、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比全省统一部署提前一年。在全市实现了“五率先”,即: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全区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条件较好的地方还实现了通组到户;在全市率先为村民发放风景资源保护补偿费(每年500多万元,受益群众占全区农民的三分之一强),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市率先为所有被征地的失地农民落实了社保,在全市率先为村(居)干部购买养老保险。目前,全区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低保的保障标准为全市最高,村(居)干部每人每月待遇超过省定标准200多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攀升,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会活力、融洽了社会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4.以群众工作为统揽,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这些年我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与过硬的群众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全区坚持以群众工作攻社会管理之难、以群众工作创社会和谐之优,成立了群众工作部,围绕加强基层基础、改进群众工作、干部参加劳动等出台了专门文件,完善了相关制度,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注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全区36个村(社区)、410个村民小组、11537户村(居)民,坚持“辖区群众全走访、上访群众全接待、矛盾纠纷全调处”,建立了区、乡、村、组四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实现了群众工作的“无缝覆盖”。特别是近两年来,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十万干部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等活动为载体,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通过落实干部联系卡、民情日记、民情台帐等便民、近民、惠民举措,先后共落实整改项目12类239个,为老百姓办实事238件,解决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25个,群众测评满意度在98%以上。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除严格执行县级领导接访日制度外,针对劳动、民政、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方面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的实际,还从这些部门抽调班子成员长期到信访局接访,组成“专家门诊”,当场“会诊”,当场“开处方”。对于能即时解决的问题即时解决,不能即时解决的限定时间、明确责任人限期解决,直到来访群众满意为止。近几年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98%以上,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全区信访数量与规模持续下降。

5.以平安创建为载体,和谐南岳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区以争创“长安杯”为目标,以“四型”(安全稳定型、环境优美型、文明学习型、友善和谐型)小区创建为载体,在全省率先将平安建设推进到小区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文件,严格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对各居民小区和联创单位实行责任捆绑,坚持“乡镇(街道)包重点、政法单位包社区、联创单位包小区”的责任机制,城区87个小区、134家区直单位全部开展“四型”小区联点联创,创建参与率达到了100%,形成了“社会和谐人人共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平安创建工作中,各机关单位建立了单位负责人、内保主任、门卫、楼栋长四级责任机制,各乡镇街道建立了村(社区)、小区、中心户(街巷院落)、楼栋四级治安防范网络,各居民小区广泛开展了“我为别人守一天,别人为我守一月”的居民义务巡逻,切实增强了全区上下抓平安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小区有事喊得应、居民遇事看得到、防控处事来得及、矛盾化解摆得平”的工作局面。通过“四型小区”创建,去年全区50%以上的小区实现了“零发案”,后山三乡近20xx年来未发生刑事案件,南岳镇被评为全省平安乡镇。

6.以游客满意为宗旨,对外旅游形象不断提升。南岳既是一个人口小区,又是一个旅游大区,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如何营造好环境、服务好游客,是我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我区历来十分注重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牢固树立“以游客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行旅游综治路段管理责任制,不断强化广大市民特别是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了24小时不间断的旅游投诉处理体系,推出了“南岳旅游诚信十大承诺”,严格做到“主客纠纷、只找主人”,“游客被盗、宾馆先赔”,来南岳旅游的车辆在本区范围内违章做到只纠章,不罚款、不扣车,寓服务于管理,努力营造文明、安全、热情、周到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良好的旅游环境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肯定,近几年的旅游黄金周调查,南岳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均在97.5%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在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区的社会管理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有利的事争着管,棘手的事都不管”的现象时有发生,容易留下管理空挡,造成秩序紊乱。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划分不明确,考核不科学、不细致、不具体,一些职能部门在执法管理过程中随意性大,甚至为防止群体事件发生,不惜“花钱买平安”。此外,村(社区)工作重心尚未完全摆正,有趋于行政化管理的迹象,基层自治和服务功能亟待加强。

2.基层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主要体现在:一是基层党组织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到位。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数量不够、班子不强的问题,如全区非公企业和协会党群组织仅19个,村两委干部队伍年龄老化(50岁以上的村干部数占总数25.5%)、文化程度较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36.7%),综合素质难以适应工作要求。二是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奇缺。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区社会中介组织只有5个,行业自律组织基本没有,社会管理主要依赖政府大包大揽,社会自治功能十分薄弱。三是公共安全体系亟待完善。城区治安巡逻主要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案件易发的小街小巷仍然警力不足、力量不够。部分住宅小区围墙、大门、门卫值班室、物业管理中心等物防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城景区电子监控系统科技防控的技术含量有待提高。农村地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比较缺乏,“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及儿童自我防范能力较弱,财产和人身安全易受侵害等等。

3.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转变干部作风,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我区干部作风总体上在不断好转,但在少数干部身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片面理解社会管理就是社会稳定,只要不捅娄子、不出乱子就不会“丢帽子”;有的作风不实,不深入基层,不掌握情况,有时即使下到基层也走走过场,做做样子,身入而心不入,当“葫芦式”干部;有的责任意识不强,凡事“怕”字当头,怕冒风险,怕担责任,怕出问题,歪风邪气不敢管,大事难事不敢抓,不敢坚持原则,事事明哲保身,当“老好人”干部;有的懒懒散散,松松垮垮,对工作不尽心,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被动执行,当“拖拉机”干部。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很坏,不容忽视。

4.群众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近两年我区的群众工作出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明显差距:主要是一些干部缺乏与群众沟通交流的经验和方法,不善于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打交道,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法做群众工作;特别是少数干部把群众工作简单理解为与群众拉关系、交朋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5.旅游综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年我区虽然在旅游综治工作方面做出了艰辛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如,在管理机制上尚未实现长效管理,主要是依靠“人盯人”式的高压式管理和“亡羊补牢”式的集中整治,代价大,成本高,效率低;特别是重点地段和高峰时段,游客大量集中,全区200余处景观景点,几千家经营门店,管理的点多、线长、面宽,而对旅游综治工作具有执法资格的只有少数几个单位,不但工作力量远远不够,而且对一些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调查取证难,执法手段不多、不硬。去年推出的城区路段管理责任制,虽然比原来的管理模式有了明显进步,但由于路段管理人员都是各单位临时抽调组成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以到位,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6.公众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决定社会管理工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当前我区社会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区委、政府主导,人民群众参与和社会自治亟待加强:一是群众参与意识不强。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居民群众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党委政府的事,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官急民不急,上急下不急”的尴尬局面使一些工作推进比较艰难。二是部门主动履责不够。一些部门认为社会管理主要是政法、综治部门的事,在工作中被动应付的多、主动作为的少;有的则认为社会管理矛盾多、麻烦多、费力不讨好,工作中能躲则躲,能推就推,严重影响了工作效果。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从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求变求新,才能使工作更加富有实效。

1.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保障。一要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要以组建综合执法局为突破口,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全区各级各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分析,重新界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治办、城管办、景区管理处、综合执法大队以及各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切实解决相关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和工作“缺位”、“越位”的问题,以工作职能的归位推动工作水平的提高。二要完善领导干部联点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既是联系基层的需要,更是加强基层、稳定基层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南岳地域小、人口少的优势,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点制度,除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组,联创单位包小区”外,对一些生活困难、矛盾集中、情绪不稳、社会关注的特殊人群,还要建立定向联系制度,对联系的领导和单位实行经济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一岗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完善科学决策和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群众参与度,对重大项目、重要决策坚持邀请群众参与,听取和尊重群众意见,做到群众不参与不决策、群众意见发表不充分不决策、大部分群众不支持不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对重大决策的落实和重大项目的实施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在敏感期、重大节假日要进行综合评估,既保证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又能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完善矛盾纠纷预警和排查调处制度,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通过“三调联动”工作体系、维稳专项督办等方式,及时进行化解,切实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五是完善群众诉求处置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畅通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健全部门联动、问题化解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治安防控,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2.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在夯实基础上求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要切实扭转社会管理过分依赖区委、政府的现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自治上来,真正把基层打造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一要完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加强支部建设,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定等分类,加强对后进党组织的整顿转化;配强基层班子,特别是要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解决村干部年龄老化、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着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强化多方参与,社会自治的理念,着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并不断强化其社会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以城乡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政府部门派驻力量为依托,以物业公司和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着力把基层做强、把基础做实。二要完善基础设施。城区要按照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标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把南岳建设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独具特色、宜居宜游的精品旅游城镇。农村要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标准,认真学习借鉴攸县“城乡同治”的成功经验,坚持“把城市当客厅、把农村当公园”,做到一手抓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手抓乡村旅游开发,精心打造一批生态村镇和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服务点,逐步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环境优雅的精品乡村景区。三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要通过整合警力资源、民力资源和技防资源等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着力构建和完善社区防范、街面巡逻、内部单位防范等治安防控网络,增强整体防控能力。要进一步推进警力下沉、关口前移,全面落实基层民警包社区(片区)负责制,增设社区(村)警务室,配齐配强基层警力。要进一步强化公安巡逻、专业巡逻、居民义务巡逻相结合的人防体系,继续加强重点单位治安巡逻和安全保卫,城镇住宅小区要加强围墙、大门、门卫值班室、物业管理中心等物防设施建设。要着力完善城景区电子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防控的技术含量。

民政策不变,惠民力度不减。要围绕老百姓就业、医疗、教育、住房以及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困难救助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更多的民生举措,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使发展成果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惠及人民群众。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实施创业促进工程,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地农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优先保障弱势群体就业。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满足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事业,优先落实失地农民保障、专项救助和困难群众帮扶等民生举措,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和困难群体倾斜。要妥善处理好景区资源保护与村民生产生活的关系,重视解决山区困难群众和景区搬迁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以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三要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人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关系,更加注重人民对发展的认同度、满意度,把旅游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使城乡居民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住有所居,不断增加人民福祉,切实提高全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4.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在服务群众上求创新。转变作风是服务群众的基本前提,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一要以真挚感情贴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懂得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于人民,我们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在制定政策时,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重要依据;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二要以务实作风融入群众。要把到基层工作、到一线指挥、到现场办公作为一条工作纪律,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和“十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对群众作出履职承诺并且要忠实践行承诺;对待群众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像解决自己的事情一样,每一项工作都要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要实行重心下移,坚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倾听民声,洞悉民情,满腔热情、脚踏实地、竭尽全力为基层和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谋利益。三要以实在效果感化群众。“说一万句好话,不如办一件实事。”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心“近”群众,更要做到心“进”群众。对于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要定期、定点、定向的“一对一”、“一对多”的联系帮扶,针对他们的实际困难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践行帮扶承诺,构筑帮扶体系;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谋发展、想办法,实实在在的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唯有如此,领导干部才能在群众的心中更有分量,群众才会真心拥护和支持,社会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5.以强化管理为重点,在管理手段上求创新。社会管理要创新,管理手段是关键。可以说,管理手段决定管理效果。一是要推进公共安全信息化。要以建设“现代信息高速”为重点,加快建设城景区数字化工程,打造南岳信息服务平台。要把物防技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新建工程项目规划的审批内容,实现城区重点地段、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监控全覆盖。要坚持科技强警,以指挥中心为龙头,打造公安大情报、大信息平台,实行视频监管一网控、办案办公一网通、情报信息一网综、服务措施一网办、工作执法一网考。二是要推进人口管理制度化。对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要加强乡镇(街道)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所、社区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站规范化建设,聘请流动人口协管员,配齐管理服务力量,保障工作经费,规范工作制度。同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准住管理办法,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和出租房屋分类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出租房屋“统一招租”模式,实现“以房管人”。对于刑释解教人员,要建立监所、劳教所、看守所与司法所和家庭、单位、社区的衔接机制,做到出监必接,防止脱管漏管失控;要强化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责任,逐一确定帮教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建立帮教档案;对于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要加大教育、帮扶、引导工作力度,并逐人建立档案,由学校、家庭、社区明确专人帮教。三是要推进网络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明确电信运营企业和用户的法律责任,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型媒体的监管,及时删除封堵有害信息。要注重提高党员干部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将新兴媒体知识纳入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专家讲座、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要注重电子政务公开,凡是依法能够公开的一律实行网上公开,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务透明度,打造阳光政府,维护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6.以全民参与为重点,在平安创建上求创新。平安稳定,事关千家万户。只有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才能如鱼得水。要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的认识,着力发动群众参与。要广泛动员小区居民、单位干部职工、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积极参与平安小区创建,不断壮大义务巡防队伍,使巡防工作变成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义务行为。要引导小区居民集体表决通过“居民公约”,用村规民约规范日常行为;要经常性开展文明卫生户、五好家庭和文明经营户评比活动,用身边典型带动身边群众;要大力开展“矛盾化解进家庭、进社区”活动,用身边的人化解身边的矛盾,充分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发挥政法部门“主参”作用、乡镇街道“主导”作用、联创单位“主要”作用、社区座落单位“主人”作用和社区小区“主体”作用、小区区长“主角”作用、小区居民“主力”作用,确保创建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满意。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xx县综治办于11月份对全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工作调研。通过深入乡镇、村(居)调查研究、广泛召开调研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该县社会管理工作情况,深入剖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广泛征集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文化、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与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以下的困难和问题。

1、社会管理工作机制仍不够完善。全市“一中心五网络”运行体系中规定:区县设立社会管理中心,与综合治理委员会、维护稳定领导小组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下设社会管理办和综合治理办。其中综治办为正科级单位,配备5名以上工作人员。由于原先的综合治理办公室是挂靠政法委工作,可以说是常设的“临时机构”,其编制受政法委编制的限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后,县、乡综治办人员编制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管理是个大范畴,除了发展经济外,其余工作都包含在社会管理中,单靠一个挂靠部门去调度和考评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2、基层服务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一是基层政法工作力量严重不足。乡镇社会管理中心承担着综合治理、信访维稳、治安防控、安全监管等诸多职责和任务,工作任务重。就xx县基层政法力量的配备来看,一方面由于年轻警力调出人员多,警力年龄结构偏高;另一方面由于受政法专项编制的限制,招录门槛高。政法机关人员很难得到及时补充,造成很多基层政法部门力量严重不足,2-3人的派出所还普遍存在。二是基层服务管理工作难以适应群众需求。社区工作机制尚未理顺,社区居委会趋于行政化,承担大量的行政部门工作,影响了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发挥。部分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不规范,居委会成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导致居民对社区工作缺乏必要的关心和支持。部分楼道长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服务管理作用未有效发挥。部分居民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对物业管理企业缺乏有效监督。一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绿化等损毁严重,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环境卫生差。部分小区因没有封闭,治安环境较差,入室盗窃案件频发。少数居民毁绿种菜、停车,私搭乱建,在小区住宅内开设家庭宾馆、饭店、棋牌室,在居民小区内开办加工厂,噪音、油烟污染扰民,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强烈,却长期得不到解决。三是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还不够健全。突出表现在:一是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击鼓传花,群众跑了一圈,就是无人负责解决问题;二是少数部门责任意识不强,解决信访问题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未从根本上做到“案结事了”;三是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比较集中的信访问题,仍然采取个案处理的方式,没有从体制机制上根本解决问题,造成同一性质问题不同群众反复上访。同时,部分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不强、能力欠缺,遇到问题不愿选择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维权方式,更多选择“零成本、快解决”的信访渠道,致使大量问题集中到信访部门,一些民商事纠纷甚至已经依法判决的诉讼案件也进入信访渠道。

3、社会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需求日益提高,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如:城市规模、人口迅速扩张,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现有的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已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互联网虚拟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等迅猛发展,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分析应对能力,成为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当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如何加强规范、管理、服务,发挥其在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当前社会矛盾凸显,各种偶发事件都有可能迅速升级演变成对抗激烈、难以处置的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完善应急处突机制,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房价过高与住房保障、劳动就业与分配不公、消极腐败现象、食品药品安全、环境资源保护成为当前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前几位因素。

1、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完善考评机制。一是抓好人员编制和工作职能的落实。建议将区县社会管理办单独设为党委或政府的常设部门,升级为副处级单位,上级社会管理部门专门下发文件对社会管理办明确具体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等设置。以进一步整合社会服务管理职能和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各方参与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一些领域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特别是遇到难事推诿扯皮的问题,确保各职能部门形成运转协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合力。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社会管理创新“创什么”、“怎么创”明确后,更需重视“怎么考”的问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考核是保障、考实是要求。在考核上,一是要体现考核的激励性,要与经济建设一样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奖惩激励的力度要能有效调动基层的积极性。要将社会管理创新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分值不低于50%。二是要体现考核的导向性,紧紧围绕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进行绩效评价,要加大创新考核分值,不能把创新做法像金子掩埋在沙滩中。制定社会管理创新奖项评比奖励办法,激励探索创新。三是要体现考核的科学性,综治考核要坚持过程和结果相结合,但不能事无巨细,纷繁复杂,要突出重点,化繁为简,制定公平公正、易操作的考核措施。

2、进一步整合力量,建立多方参与的服务群众机制。一是加强政法服务管理工作力量的配备。建议上级部门能够适当增加警力编制的数量,尽快出台政法部门人员流动机制或招录工作机制,解决基层政法部门特别是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各级社会管理组织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各级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引导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用。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扩大基层民主,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三是强化源头治理,做到关口前移。把街道、社区作为源头治理的前沿,综合协调和引导各部门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新问题,要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具体操作层面的分析研究,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但社会管理创新不能仅靠纸上谈“新”,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找准落脚点和切入点,千方百计集聚社会力量,引导群众参与,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把上级精神具体化,把外地经验本地化,把理论研究务实化,既谋又干,既知又行。一是建立社会形势分析例会制度。要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分析社会形势,每月召集成员单位交流分析参与社会建设的工作情况以及掌握的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发展趋势、解决措施等,进行分析研判和研究部署,对重大复杂问题提请党委政府研究解决。二是建立基层社会管理指导员制度。推行市级机关结对联系区县,县级机关单位结对联系乡(镇)活动,从机关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热心从事群众工作人员,组建村居社会管理指导员队伍,在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指导基层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三是建立标本兼治机制。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比较多,仅在事发时疲于应付,而疏于事前防范、事后原因分析以及源头治理等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立足标本兼治,想方设法从源头移走“火药桶”上下足功夫,实现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的转变。首先要积极完善稳定风险评估。对实施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征地拆迁项目,规范评估程序,建立督查问责机制,做到“应评尽评”,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其次要着力规范社会行为。通过深化法治建设,强化行政监督、执法监督和问责,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和执法公信力;通过组织开展更丰富、更高频率、更深入基层的社会教育和文化活动,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出台严管干部工作规定,深化反腐倡廉,引导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再次要加强民意收集与信息反馈。扩大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和积极性,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人民群众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共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年村情调研报告题目

20xx年8月,我光荣地成了xx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任xx村党支部副书记。工作一个月多来,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对xx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制约村级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几点拙见,希望能对xx村的发展有所帮助,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概貌。

xx村位于xx镇东南部,xx省道旁,全村占地近3227亩,东边为xx居委会,西边与xx村为邻,南边与xx村相邻,北与xx居委会相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全村有人口2157人,共629户,10个生产组,21个自然小组,60岁以上人口为464人,18岁以下为269人,男性人口1117人,女性人口1089人,本村劳动力为50%以上。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227亩,人均耕地1.5亩。该村主要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间作黄豆、芝麻等经济作物。

2.经济状况。

本村位于xx镇的实旱中心,没有水面滩涂等自然资源,村集体收入没有任何,村级支柱产业以农业为主(稻麦两季),农民收入主要是种植业,以外出务工予以补充,农民收入比较匮乏,目前处于基本温饱型,尚达不到富裕标准。

二、农村建设的工作情况 1、基础建设长足发展。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已基本实现水泥路面覆盖,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我村对道路进行大力修缮、整治,使村容村貌大大改观,既改善了村民的交通条件,又改变了村民的居住生活环境,使得村民的生产、生活越来越好。

2、经济能够稳步发展。

3、村民各项素质不断增强。

4、各项工作始终稳步开展。

5、弱势群体的权益受到保障。

弱势群体的权益受到村委会的高度重视,在村委会的关心下,都予以纳入到了社会保障范围。村委会实行节日慰问、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等多种形式对弱势群体进行帮助,使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了有效的保障。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的观念,理清村发展思路,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带动群众致富积极性,加快村民的致富进程。

3.做好农村环境保护。

环境的污染总是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当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会带来环境的污染,农村的环境情况的恶化最主要还是生活垃圾、河流、道路这几个主要的重灾区,所以整治农村的环境应该是从这几处入手,首先建立垃圾站,做好宣传工作,让村民不乱抛乱扔,使农民认识到垃圾统一处理的好处,其次要整治道路,做好道路的日常维护,保持干净的路面,方面出行,还要整治河流,鉴于本村河流较少的实际情况,所以应该整治河流,使的水清人悦。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粗鄙之见,并不成系统,只是目前的所见所想,相信随着时间和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本村的实际情况将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亦会有不一样的体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于全村的经济发展全局,深入到群众去,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之处入手,积极的为群众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为xx村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20xx年以来,明照乡以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为依托,全面深入推进城乡同治工作,城乡同治不断出典型,显成效,做到了全力护环境,广泛惠民生。

明照乡道岭村在明照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不断在城乡同治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出了一条贴合村情、符合民意的新路子,在明照乡树立起了促进城乡同治、加速乡村面貌改善的先进典型。

道岭村原属明照乡明照村的范畴,于1986年划分为独立的行政村。辖区面积2。85平方公里,现有村民房屋210栋,住户205户,常住人口720人,流动人口10人,医院1个,辖区范围内有株洲建兴混凝土有限公司一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杨家寨生态休闲山庄一家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城乡同治工作具备较好的基础。

(一)高度重视,响应号召。道岭村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依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将改进乡村面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作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城乡同治工作。支村两委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区乡两级号召,成立了村支书为组长,村长、社会工作部副部长为副组长、其它支村两委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为成员的城乡同治领导小组,并明确大学生村官专职负责此项工作。在乡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结合城乡同治的指导性方案,支村两委制定出《明照乡道岭村城乡同治实施方案》、《明照乡道岭村城乡同治组、户考评实施细则》、《明照乡道岭村大扫除日实施方案》等资料,多次召集村干部、男女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进行学习和领会,并积极应用于实践,为城乡同治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二)积极宣传,发动群众。为了营造良好的城乡同治氛围。道岭村发放城乡同治宣传图册等资料达800余份,全面走访入户达20余次,出动宣传车10余次,支村两委多次召开城乡同治会议,宣传城乡同治工作的重要性,将组长、党员、村民代表都发动起来,让城乡同治宣传真正进村组,入农户,传达到个人,在全村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城乡同治氛围。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动员大会。全村的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专门邀请乡城乡同治办公室的干部作讲师,在如何科学合理处理垃圾、如何进行农户评比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城乡同治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和说明,并在会上介绍其他县市区、其他乡镇的好做法和好经验,结合本村实际进行学习和推广。在会上设置“集思广益”环节,设立意见收集箱,各个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在会上总结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对于复杂的问题形成处理方案并应用于实践,将自上而下的知识培训与自下而上的实践反馈紧密结合。截至7月底,道岭村收集各类问题共计20个,集体讨论解决14个,在区乡两级帮助之下正在解决的有6个,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城乡同治的热情和积极性。道岭村还通过开展每月一次志愿者大清扫活动、组织城乡同治书法摄影比赛等多种形式,充分营造了爱卫环保的浓厚氛围,开辟了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实现了环境卫生城乡同治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互相促进和双向提升。

(三)健全网络,明确责任。支村两委将城乡同治工作不断细化、完善,健全从支村两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各组组长、各个村户共同组成的网络化体系,力求建立城乡同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到村任职干部充分发挥辅助管理作用,积极加入到城乡同治的各项活动和工作中来,全面促推了城乡同治的深入开展。支村两委与到村任职干部一起,经常性走访入户,传达上级政策精神,宣讲城乡同治知识,做好了结合文章,做通了群众工作。另一方面,支村两委将各组组长作为村城乡同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发动各组组长参与到城乡同治工作中来,既当好城乡同治工作的宣传者和发动者,又当好城乡同治工作考评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全面推进城乡同治工作进组入户。支村两委与全村8名组长签订《城乡同治工作责任状》,明确规定组长的责任:一是积极发动各组村民参与城乡同治工作、二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组、户考评工作,三是自愿接受村民监督,接受村《实施方案》的各项奖惩措施。与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签订《城乡同治大扫除责任状》,明确规定,若三次未参与公益清扫,将取消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的资格。

(四)细化考评,严格奖惩。建立了一支由6名村干部、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大学生村官、8名村民小组组长、3名党小组组长共21名成员组成的专项考评队伍,划分成8个考评小组对全村卫生情况进行考评。考评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对组的考评。主要针对各组道路卫生状况、卫生死角、垃圾堆放等情况进行相应评分,评选出最清洁组,对各组存在的卫生问题记录在案,限期整改到位,将整改情况纳入考评体系,对城乡同治工作先进组,在村“城乡同治讲评会”上奖励100元,对于工作拖拉、不作为的组扣除工作经费100元。二是对农户的考评。考评项分为10大类,满分100分。考评组对农户的庭院内外、房屋内、厕所内、菜园内等各处卫生进行仔细检查,评出了20%的最清洁户,70%的清洁户、10%的不清洁户。若连续三次被评为最清洁户,村里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若党员、组长、村民代表被评为不清洁户,则罚款100元。组户考评结果定期在村部公示栏进行公布。将城乡同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支村两委将城乡同治考评结果作为村上各项政策、福利待遇和评优评先衡量的重要依据,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优先向积极开展的组、户倾斜。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如被评选为“帮扶户”,将有明确的惩罚措施,促使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从整体上促进了卫生条件的大改善,打造了村级环境的新面貌,全村实现了村容美观、靓丽宜居的总体目标。

(五)强化设施,专人管理。道岭村高度重视城乡同治工作,打破“等、靠、要”的思想,主动摸索,积极行动,强化了城乡同治相关设施的配备和建设。村上自购了一台三轮电动摩托车作为环卫收集车,一天8小时轮番运输,确保垃圾处理及时,环境整治到位;道岭村辖区范围狭小,但为了充分保障城乡同治工作的成效,村里新建了大型垃圾池10余座,小型垃圾池20余座,配齐了硬件设施,规范了垃圾的处理。村里还将大、小垃圾池的使用纳入村规民约,并将大垃圾池的使用权分配到每一个组、小垃圾池的使用权分配到每一户,明确“村民使用,党员负责”的原则,做到专人专管,职责到位。

1、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道岭村虽然建设起了一批城乡同治的基础设施,但设施建设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设施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2、村上保洁员岗位严重不足。道岭村的保洁人员只有1名,且工资水平偏低,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工作需求和群众对生活环境更好更美的迫切要求。

3、后期资金不足。村里在基础设施建设、组户卫生评比以及宣传发动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后备资金明显不足,在巩固长期成效方面有较大困难。

1、重点建设宋东线道岭段,将其打造成为“党员示范路”。以此段道路为切入点,完善城乡同治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设施管理,充分发挥设施作用,将全村城乡同治工作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3、申请绿化宋东线,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全村全面开展“三化工程”,即美化沿路村户及门店,绿化道路沿线,在宋东线两侧开展“路灯亮化”工程,方便人们的出行。充实保洁员队伍,签订保洁协议,将保洁任务分责任区域安排到人,确保垃圾有专人清理,路段有专人保洁。

市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从10月9日至11日对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及市教育局、经信委、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房管局、卫计委、扶贫办和市残联的工作汇报。深入到昆区、东河区、土右旗听取工作汇报,并走访了部分社会救助对象。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救助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及各类专项救助资金约15亿元。其中:发放城乡低保金6.9亿元。特困人员供养金8662.76万元(“三无”人员供养金1105万元,“五保”供养金3865.6万元,孤儿抚育金1180.72万元,“三民”人员供养金2511.44万元)。受灾人员救助资金1705万元。城乡医疗救助金3710万元。临时救助金万元。教育救助金3.23亿元。贫困家庭住房救助和危房改造涉及15106户,补助资金3775万元。发放贷款贴息等就业救助金1.9亿元,提供公益性岗位1378个。取暖救助惠及115179户,发放救助金及煤炭补助8731.48万元。共支出社会捐款456.17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市、旗县区两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政策宣传、组织领导、规范运作、资金投入等方面全力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逐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殊救助为主,医疗、教育、住房、取暖和就业救助为辅,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为补充,各项优惠政策为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

(一)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基层社区的力量,加大对社会救助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社会救济信息公开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社会救助在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公众关注、参与、支持社会救助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包头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部门职责、人员配备等内容,基本形成了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各旗县区也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社会救助工作。

二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先后出台了《包头市城乡低保公示制度》、《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从制度上对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就业帮扶、教育、医疗救助等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保障了社会救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社会救助规范运作。

一是建立健全审批机制,促进审批阳光操作。在全国率先推行一个大厅三级联审联批管理体系。目前,各旗县区全部依托城乡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了与救助对象面对面的一个大厅三级联审联批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准确认定救助对象。成立了包头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开展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各旗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核对实施细则,成立核对机构,并全部上线试运行。

三是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积极开展“救急难”。出台《包头市“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区依托各级政府办事大厅,在全市苏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平台,明确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标准、受理责任主体、办理流程及相关制度等。目前,全市所辖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已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88个。制定《包头市开展“救急难”救助试点方案》,确定青山区和达茂旗为全市“救急难”试点地区。各旗县区按照“救急难”救助工作采取试点先行,全面实施的办法,对因灾、交通肇事等意外事故造成家庭生活暂时困难等“急难”人员给予及时救助。目前,共救助“急难”群众18人。

四是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加大资金筹集力度。探索确立了“上统筹、下整合,多级配套,分级负担,同步增长”的社会救助资金保障体系,社会救助资金逐年增加,资金管理做到了专户储存、专帐管理、封闭式运行、社会化发放。

(四)加强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治理整顿。

一是强化监督内容,重点对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和信息核对等环节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保证程序公开,结果公示。

二是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对全市所有低保对象进行摸底调查和重新复核,重新认定了城镇低保对象55071人,农村低保对象34278人,清理出不符合条件的1811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救助协作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整体合力不强。

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施行后,我市及时调整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由民政统筹,相关部门配合的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但从目前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整体协作能力不强。社会救助涉及多个部门,救助方式多样,但由于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信息沟通平台,容易造成漏保和重复救助现象。有的救助政策相互衔接不够,如低保制度与教育、住房、医疗等多个专项救助相捆绑,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救助系统,使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宁愿吃“低保”,也不愿就业。

(二)救助资金投入压力大,筹资渠道单一。

一是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资金投入不足。从我市目前情况来看,城乡低保家庭及特困人群基本生活救助资金已基本得到保障,但随着近几年来医疗费用的上升,对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资金需求增长较快。

二是部分旗县区资金投入存在困难。达茂旗集中供养人员费用高,集中供养1个人,每年的生活费、医药费、护理费等平均需要1万多元,地方政府压力较大。土右旗农村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比重相对较多,保障低收入家庭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

三是慈善救助、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参与比较薄弱。

(三)“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平台建设不完善。部分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没有独立的社会救助服务大厅,只能借助劳动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开展工作,由于劳动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场地有限,社会救助服务难以介入。

二是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只有1―2名民政助理员,且多为兼职人员。

三是基层工作经费没有列入预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的推进进度。

(四)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实仍存在困难。申请低保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申请对象的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市和旗县区虽然成立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申请对象隐报、瞒报真实家庭收入,审核部门很难认定核实。

(五)宣传力度不够,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度不高。由于《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于今年5月开始施行,一些部门对《办法》的深入宣传没有及时跟上,使得老百姓不能够及时、清楚地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给予的救助。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把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民政部门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协调配合和制度衔接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的整体合力。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整合和统筹配置救助资源,避免重复救助或救助不到位。

(二)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和筹措力度。加大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资金的投入力度,发挥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救急难”的作用,确保城乡特困群众因天灾人祸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发生急难时,能得到有效救助和保障。进一步拓宽救助资金筹措渠道,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为辅助、企业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加大向上争取救助资金和本级财政配套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的统筹使用和监管,确保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尽快配套出台有关实施意见。加快设立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加强人员配备,提供经费保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在审核审批过程中要公开透明,进一步加大低保等信息的公示力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加快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加快制定和完善市和旗县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办法,探索建立跨部门、多层次、能共享的信息核对平台,加强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有效杜绝“人情保”、“关系保”、“错保”等问题。要进一步拓展信息核对的使用范围,对公租房的分配、社保、就业等优惠政策的落实,也要通过信息核对的办法加以实施,发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的作用。

(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困难群众知晓政策规定。市、旗县区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要进一步多渠道、多形式做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做到领导干部熟悉,工作人员精通,广大群众了解,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社会救助工作的良好氛围。

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当前,官路镇正处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如何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近年来我镇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今后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官路镇地处县城西部,是平原乡镇。景色优美,山、水、滩、林资源丰富。全镇地域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xx余亩,山林面积74000余亩,辖29个行政村,6916户,2.21万人,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571元。官路镇距县城约7公里,北与金华市磐安县接壤,35省道、40省道东仙线和台金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高速公路出口约4公里左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流动频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较大。

有针对性的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服务青年的就业需求,镇党委政府积极联系各单位部门在我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等活动。今年以来,组织100余人参加劳动技能培训。

为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我镇在石井村成立了“阳光驿站”示范基地,成立了以镇专职副书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设立“阳光驿站”示范基地建设办公室,下设思想法制宣传组、心理辅导组、文体组、技能培训组、帮困助学组,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在石井村建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民主任及村关工委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指导、规划,协调和研究解决“阳光驿站”示范基地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成立了以村“两委”其他成员、大学生村官、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治保主任、企业负责人等为成员的村关爱帮扶领导小组,进行结对帮扶。到目前为止,已对辖区矫正对象进行了多次帮扶活动。这些矫正对象均按照“阳光驿站”工作流程的要求,落实了监护人,全部建立了志愿者和监护人“一对一”监管,建立监督考察小组,开展一月一次的谈话和思想汇报、公益劳动、走访、思想道德法律法规教育、科技培训、文化体育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有益健康活动。

矛盾纠纷调处保稳定。

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治激化”的原则,牢固树立“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理念,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领导包案制、预警谈话制、首问责任制、双向承诺制、四访工作制、责任查究制等七项工作机制,综合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警司联调等四种调解手段,健全矛盾纠纷“大调处”联调联动工作机制,把化解矛盾的重心前移到“源头防范”上来,依托“综治维稳中心”,整合调解工作力量,形成镇党委统一指挥,综治办牵头,司法、派出所主办,各办、站、所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工作格局,将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一般纠纷随报随调,疑难纠纷由包片领导及相关部门包案,做到人人都是“调解员”,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今年以来,综治工作中心破解历史遗留问题3件,化解矛盾纠纷18起,信访积案5件。

便民服务解民忧。

为给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我镇专门开设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便民咨询、民政服务、城建土管、党员服务、家电下乡、社会保障、人口计生、农林服务八个服务窗口,统一将定补、抚恤、救济款、农村低保的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准生证、独生子女证、农房新(改、扩)建和用地手续、组织关系接转、困难党员救助、家电下乡补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林权证、采伐许可证等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的项目进行整合,由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一个窗口“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工作情况“五公开”。各个服务窗口由专人负责接件和办件,并根据情况,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限时办结。改过去办事拖拉为限时办结,改过去分散办理为集中、联合办理,改过去“群众求着政府办”为“政府服务群众办”,做到“告知一口清、一纸明”,让老百姓“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门、少走一道程序、少找一个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想要办的事办好、办完。同时,制定了考勤、办理登记、效绩考核、岗位责任、首问负责、过错责任追究、职位代理等制度,要求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受理到办结提供全程服务、规范服务,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接受的每一个咨询等都详细登记备查。

近年来,官路镇在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机制体制还不健全。统筹城乡、土地征用、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纠纷大量出现,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解决,随着统筹城乡在我镇的深入推进,如何维护群众利益、协调利益关系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方式还较单一。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还比较单一,社会组织公民参与的渠道相对缺乏,全社会综合力量的运用还不够,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工作人员仍显不足。随着各类纠纷的不断增加,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再加上原维稳信息员工作调动,我镇综治办现有工作人员严重短缺。

社会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务,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与服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注重拓展思维。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规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体制机制、实践路径、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紧紧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关键点上突破,真正做到“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注重管理制度创新。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公民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政策综合平衡,形成权责一致、条块结合、各司其职的社会管理新体制。

注重管理方式创新。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要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保障民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所在。加快发展教育、民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围绕倾听民意,建立一年一次大走访的工作机制,组织镇、村干部分点包干,入户走访,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坚决保障弱势群体基本利益,协调处理不同主体利益差别,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需求,通过使群众受益,把民心凝聚起来。

注重经费和人员保障。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将矛盾纠纷调解、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经费及群防群治人员工资报酬列入财政预算,支持社会管理工作,切实做到经费保障到位。随着社会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工作量也将随之增加,必须不断充实专业工作人员。

注重监督检查。要把任务分解量化,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人员,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综合运用多种督查手段,强化督促落实,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在创新的社会管理中,凡是可以由律师参与的,均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律师在创新社会管理中,不仅应当提出制度建设的创新意见,在具体实施的活动中也应当积极参与。一方面,积极参与创新的社会管理活动可以扩大律师社会活动的范围,提升律师行业的整体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律师的职业水准也能够在创新的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发挥作用获得新的业务发展机遇,使律师在非诉讼领域的业务渠道不断拓展;再一方面,如果律师仅仅是制度创新的建议者或设计者而不积极参与,则律师参与创新社会管理诚意也会受到质疑。当然,就目前社会整体对律师的认识水平而言,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活动在很多时候还不会有的直接的收益,这就需要广大律师具有奉献精神,不能目光短浅,我只有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才能让整个社会逐步认识到律师行业在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推动律师业的蓬勃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主要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既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进程,更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我区社会管理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期,我们对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旅游经济发展为中心,围绕建设“平安南岳”、“和谐南岳”、“幸福南岳”的目标,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综治维稳工作连续获得了省市先进,连续两届(20xx年—20xx年、20xx年—20)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多年群众上访总量全市最少,非正常赴省进京上访保持零记录。20xx年,南岳在全省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形象民意调查中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六。

1.以健全机制为前提,社会管理格局基本形成。经过调研,我们感到,全区上下对社会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地位。区委、区政府将社会管理工作摆在全区各项工作的“第一位置”,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成立了由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综治委,明确了由区政法委、综治办牵头主抓的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区、乡镇(单位)、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综治网络。每年的社会管理工作与全区经济工作都是同谋划、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政法委、综治办被区委、区政府赋予了“领导权、调度权、处置权、拍板权、奖惩权、否决权”等六大职权,并对综治成员单位的干部任免具有建议权。二是有机制。结合区情实际,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领导联点。对全区36个村(社区)逐一明确了联系的县级领导和责任单位(较大的村明确了2名以上领导和2个以上单位),各村的社会管理、和谐稳定状况与联系领导的进退留转挂钩,与责任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第二,完善制度。先后围绕综治工作考核、流动人口管理、出租房屋管理、“四型小区”创建、创新社会管理等出台了10多个专门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第三,健全机构。继前几年成立综治委总揽全区社会管理工作后,去年以来又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为契机,重新调整了景区管理处、综合执法大队等工作机构的职能职责;特别是推出了城区路段管理责任制,实行职责分区、条块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提高了社会管理的工作效能和工作水平。三是有保障。主要是在经费上保障到位。如,对政法干警和综治干部的待遇优先到位(近三年政法综治干警人均工作经费预算远远高出市级标准);对政法综治工作的财政预算优先保证(近三年财政投入政法综治的经费年均增长11%);对社会管理工作经费优先拨付,区财政除为各乡镇足额安排社会管理专项经费外,还为每个村(社区)安排社会管理工作经费(每个村5万元、每个社区8万元,20xx年每个村6万元、每个社区10万元)。

2.以加快发展为先导,社会管理基础不断夯实。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区社会管理的基础之所以比较坚实,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定目标鼓舞群众。结合区情实际,始终坚持以旅游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特色精品旅游区”的总体目标和建设“生态南岳、休闲南岳、文化南岳、高速南岳、活力南岳、幸福南岳、和谐南岳”的主要任务,有效地凝聚了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人均gdp(南岳为3.4万元,全市为2.2万元,全省约为2.98万元)、人均可用财力(南岳人均7988元,全市为3231元,全省为5276元)、人均银行储蓄(南岳人均为4.5万元,全市为1.9万元,全省为2.9万元)、人均收入水平(南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6万元、0.89万元,全市分别为1.78万元、0.85万元,全省分别为1.88万元、0.65万元),均居全市、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受得了鼓舞,得到了实惠,增强了信心。二是讲民主尊重群众。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保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立了具有南岳特色的重大事项沟通协调制度,区委、区政府在作出一些重大决策之前,坚持广泛听取相关专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然后再按程序进行决策,切实提高了决策的群众参与度和社会透明度,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准确性。在决策中尊重了群众,在工作中就自然而然地争取了群众、赢得了群众,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解难题赢得群众。近年来,我们举全区之力,负重加压,攻坚克难,办成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南岳加快发展的大事、难事。如,全面完成区属国有企业改制、古镇整修、城市道路改造、景区环境整治、营运格局调整、开通免费公交、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等,得到了全区人民的拥护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和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为区委、区政府树立了权威,赢得了民心,获得了支持。

3.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人民群众实惠逐年增多。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前提。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这些年我区社会管理工作最大的亮点就是民生建设。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明确提出“确保让全区人民共享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确保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确保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并持续高于周边县区”的原则,全区每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二强,民生保障工作在全省实现了“两提前”,即:免征农业税比全省统一部署提前一年、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比全省统一部署提前一年。在全市实现了“五率先”,即: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全区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条件较好的地方还实现了通组到户;在全市率先为村民发放风景资源保护补偿费(每年500多万元,受益群众占全区农民的三分之一强),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市率先为所有被征地的失地农民落实了社保,在全市率先为村(居)干部购买养老保险。目前,全区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低保的保障标准为全市最高,村(居)干部每人每月待遇超过省定标准200多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攀升,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会活力、融洽了社会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4.以群众工作为统揽,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这些年我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与过硬的群众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全区坚持以群众工作攻社会管理之难、以群众工作创社会和谐之优,成立了群众工作部,围绕加强基层基础、改进群众工作、干部参加劳动等出台了专门文件,完善了相关制度,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注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全区36个村(社区)、410个村民小组、11537户村(居)民,坚持“辖区群众全走访、上访群众全接待、矛盾纠纷全调处”,建立了区、乡、村、组四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实现了群众工作的“无缝覆盖”。特别是近两年来,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十万干部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等活动为载体,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通过落实干部联系卡、民情日记、民情台帐等便民、近民、惠民举措,先后共落实整改项目12类239个,为老百姓办实事238件,解决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25个,群众测评满意度在98%以上。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除严格执行县级领导接访日制度外,针对劳动、民政、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方面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的实际,还从这些部门抽调班子成员长期到信访局接访,组成“专家门诊”,当场“会诊”,当场“开处方”。对于能即时解决的问题即时解决,不能即时解决的限定时间、明确责任人限期解决,直到来访群众满意为止。近几年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98%以上,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全区信访数量与规模持续下降。

5.以平安创建为载体,和谐南岳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区以争创“长安杯”为目标,以“四型”(安全稳定型、环境优美型、文明学习型、友善和谐型)小区创建为载体,在全省率先将平安建设推进到小区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文件,严格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对各居民小区和联创单位实行责任捆绑,坚持“乡镇(街道)包重点、政法单位包社区、联创单位包小区”的责任机制,城区87个小区、134家区直单位全部开展“四型”小区联点联创,创建参与率达到了100%,形成了“社会和谐人人共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平安创建工作中,各机关单位建立了单位负责人、内保主任、门卫、楼栋长四级责任机制,各乡镇街道建立了村(社区)、小区、中心户(街巷院落)、楼栋四级治安防范网络,各居民小区广泛开展了“我为别人守一天,别人为我守一月”的居民义务巡逻,切实增强了全区上下抓平安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小区有事喊得应、居民遇事看得到、防控处事来得及、矛盾化解摆得平”的工作局面。通过“四型小区”创建,去年全区50%以上的小区实现了“零发案”,后山三乡近来未发生刑事案件,南岳镇被评为全省平安乡镇。

6.以游客满意为宗旨,对外旅游形象不断提升。南岳既是一个人口小区,又是一个旅游大区,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如何营造好环境、服务好游客,是我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我区历来十分注重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牢固树立“以游客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行旅游综治路段管理责任制,不断强化广大市民特别是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了24小时不间断的旅游投诉处理体系,推出了“南岳旅游诚信十大承诺”,严格做到“主客纠纷、只找主人”,“游客被盗、宾馆先赔”,来南岳旅游的车辆在本区范围内违章做到只纠章,不罚款、不扣车,寓服务于管理,努力营造文明、安全、热情、周到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良好的旅游环境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肯定,近几年的旅游黄金周调查,南岳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均在97.5%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在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区的社会管理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有利的事争着管,棘手的事都不管”的现象时有发生,容易留下管理空挡,造成秩序紊乱。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划分不明确,考核不科学、不细致、不具体,一些职能部门在执法管理过程中随意性大,甚至为防止群体事件发生,不惜“花钱买平安”。此外,村(社区)工作重心尚未完全摆正,有趋于行政化管理的迹象,基层自治和服务功能亟待加强。

2.基层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主要体现在:一是基层党组织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到位。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数量不够、班子不强的问题,如全区非公企业和协会党群组织仅19个,村两委干部队伍年龄老化(50岁以上的村干部数占总数25.5%)、文化程度较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36.7%),综合素质难以适应工作要求。二是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奇缺。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区社会中介组织只有5个,行业自律组织基本没有,社会管理主要依赖政府大包大揽,社会自治功能十分薄弱。三是公共安全体系亟待完善。城区治安巡逻主要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案件易发的小街小巷仍然警力不足、力量不够。部分住宅小区围墙、大门、门卫值班室、物业管理中心等物防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城景区电子监控系统科技防控的技术含量有待提高。农村地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比较缺乏,“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及儿童自我防范能力较弱,财产和人身安全易受侵害等等。

3.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转变干部作风,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我区干部作风总体上在不断好转,但在少数干部身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片面理解社会管理就是社会稳定,只要不捅娄子、不出乱子就不会“丢帽子”;有的作风不实,不深入基层,不掌握情况,有时即使下到基层也走走过场,做做样子,身入而心不入,当“葫芦式”干部;有的责任意识不强,凡事“怕”字当头,怕冒风险,怕担责任,怕出问题,歪风邪气不敢管,大事难事不敢抓,不敢坚持原则,事事明哲保身,当“老好人”干部;有的懒懒散散,松松垮垮,对工作不尽心,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被动执行,当“拖拉机”干部。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很坏,不容忽视。

4.群众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近两年我区的群众工作出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明显差距:主要是一些干部缺乏与群众沟通交流的经验和方法,不善于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打交道,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法做群众工作;特别是少数干部把群众工作简单理解为与群众拉关系、交朋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5.旅游综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年我区虽然在旅游综治工作方面做出了艰辛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如,在管理机制上尚未实现长效管理,主要是依靠“人盯人”式的高压式管理和“亡羊补牢”式的集中整治,代价大,成本高,效率低;特别是重点地段和高峰时段,游客大量集中,全区200余处景观景点,几千家经营门店,管理的点多、线长、面宽,而对旅游综治工作具有执法资格的只有少数几个单位,不但工作力量远远不够,而且对一些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调查取证难,执法手段不多、不硬。去年推出的城区路段管理责任制,虽然比原来的管理模式有了明显进步,但由于路段管理人员都是各单位临时抽调组成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以到位,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6.公众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决定社会管理工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当前我区社会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区委、政府主导,人民群众参与和社会自治亟待加强:一是群众参与意识不强。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居民群众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党委政府的事,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官急民不急,上急下不急”的尴尬局面使一些工作推进比较艰难。二是部门主动履责不够。一些部门认为社会管理主要是政法、综治部门的事,在工作中被动应付的多、主动作为的少;有的则认为社会管理矛盾多、麻烦多、费力不讨好,工作中能躲则躲,能推就推,严重影响了工作效果。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从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求变求新,才能使工作更加富有实效。

1.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保障。一要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要以组建综合执法局为突破口,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全区各级各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分析,重新界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治办、城管办、景区管理处、综合执法大队以及各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切实解决相关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和工作“缺位”、“越位”的问题,以工作职能的归位推动工作水平的提高。二要完善领导干部联点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既是联系基层的需要,更是加强基层、稳定基层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南岳地域小、人口少的优势,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点制度,除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组,联创单位包小区”外,对一些生活困难、矛盾集中、情绪不稳、社会关注的特殊人群,还要建立定向联系制度,对联系的领导和单位实行经济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一岗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完善科学决策和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群众参与度,对重大项目、重要决策坚持邀请群众参与,听取和尊重群众意见,做到群众不参与不决策、群众意见发表不充分不决策、大部分群众不支持不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对重大决策的落实和重大项目的实施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在敏感期、重大节假日要进行综合评估,既保证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又能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完善矛盾纠纷预警和排查调处制度,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通过“三调联动”工作体系、维稳专项督办等方式,及时进行化解,切实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五是完善群众诉求处置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畅通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健全部门联动、问题化解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治安防控,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2.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在夯实基础上求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要切实扭转社会管理过分依赖区委、政府的现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自治上来,真正把基层打造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一要完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加强支部建设,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定等分类,加强对后进党组织的整顿转化;配强基层班子,特别是要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解决村干部年龄老化、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着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强化多方参与,社会自治的理念,着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并不断强化其社会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以城乡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政府部门派驻力量为依托,以物业公司和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着力把基层做强、把基础做实。二要完善基础设施。城区要按照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标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把南岳建设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独具特色、宜居宜游的精品旅游城镇。农村要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标准,认真学习借鉴攸县“城乡同治”的成功经验,坚持“把城市当客厅、把农村当公园”,做到一手抓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手抓乡村旅游开发,精心打造一批生态村镇和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服务点,逐步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环境优雅的精品乡村景区。三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要通过整合警力资源、民力资源和技防资源等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着力构建和完善社区防范、街面巡逻、内部单位防范等治安防控网络,增强整体防控能力。要进一步推进警力下沉、关口前移,全面落实基层民警包社区(片区)负责制,增设社区(村)警务室,配齐配强基层警力。要进一步强化公安巡逻、专业巡逻、居民义务巡逻相结合的人防体系,继续加强重点单位治安巡逻和安全保卫,城镇住宅小区要加强围墙、大门、门卫值班室、物业管理中心等物防设施建设。要着力完善城景区电子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防控的技术含量。

民政策不变,惠民力度不减。要围绕老百姓就业、医疗、教育、住房以及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困难救助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更多的民生举措,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使发展成果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惠及人民群众。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实施创业促进工程,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地农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优先保障弱势群体就业。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满足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事业,优先落实失地农民保障、专项救助和困难群众帮扶等民生举措,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和困难群体倾斜。要妥善处理好景区资源保护与村民生产生活的关系,重视解决山区困难群众和景区搬迁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以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三要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人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关系,更加注重人民对发展的认同度、满意度,把旅游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使城乡居民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住有所居,不断增加人民福祉,切实提高全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4.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在服务群众上求创新。转变作风是服务群众的基本前提,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一要以真挚感情贴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懂得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于人民,我们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在制定政策时,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重要依据;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二要以务实作风融入群众。要把到基层工作、到一线指挥、到现场办公作为一条工作纪律,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和“十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对群众作出履职承诺并且要忠实践行承诺;对待群众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像解决自己的事情一样,每一项工作都要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要实行重心下移,坚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倾听民声,洞悉民情,满腔热情、脚踏实地、竭尽全力为基层和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谋利益。三要以实在效果感化群众。“说一万句好话,不如办一件实事。”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心“近”群众,更要做到心“进”群众。对于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要定期、定点、定向的“一对一”、“一对多”的联系帮扶,针对他们的实际困难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践行帮扶承诺,构筑帮扶体系;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谋发展、想办法,实实在在的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唯有如此,领导干部才能在群众的心中更有分量,群众才会真心拥护和支持,社会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5.以强化管理为重点,在管理手段上求创新。社会管理要创新,管理手段是关键。可以说,管理手段决定管理效果。一是要推进公共安全信息化。要以建设“现代信息高速”为重点,加快建设城景区数字化工程,打造南岳信息服务平台。要把物防技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新建工程项目规划的审批内容,实现城区重点地段、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监控全覆盖。要坚持科技强警,以指挥中心为龙头,打造公安大情报、大信息平台,实行视频监管一网控、办案办公一网通、情报信息一网综、服务措施一网办、工作执法一网考。二是要推进人口管理制度化。对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要加强乡镇(街道)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所、社区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站规范化建设,聘请流动人口协管员,配齐管理服务力量,保障工作经费,规范工作制度。同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准住管理办法,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和出租房屋分类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出租房屋“统一招租”模式,实现“以房管人”。对于刑释解教人员,要建立监所、劳教所、看守所与司法所和家庭、单位、社区的衔接机制,做到出监必接,防止脱管漏管失控;要强化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责任,逐一确定帮教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建立帮教档案;对于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要加大教育、帮扶、引导工作力度,并逐人建立档案,由学校、家庭、社区明确专人帮教。三是要推进网络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明确电信运营企业和用户的法律责任,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型媒体的监管,及时删除封堵有害信息。要注重提高党员干部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将新兴媒体知识纳入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专家讲座、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要注重电子政务公开,凡是依法能够公开的一律实行网上公开,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务透明度,打造阳光政府,维护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6.以全民参与为重点,在平安创建上求创新。平安稳定,事关千家万户。只有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才能如鱼得水。要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的认识,着力发动群众参与。要广泛动员小区居民、单位干部职工、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积极参与平安小区创建,不断壮大义务巡防队伍,使巡防工作变成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义务行为。要引导小区居民集体表决通过“居民公约”,用村规民约规范日常行为;要经常性开展文明卫生户、五好家庭和文明经营户评比活动,用身边典型带动身边群众;要大力开展“矛盾化解进家庭、进社区”活动,用身边的人化解身边的矛盾,充分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发挥政法部门“主参”作用、乡镇街道“主导”作用、联创单位“主要”作用、社区座落单位“主人”作用和社区小区“主体”作用、小区区长“主角”作用、小区居民“主力”作用,确保创建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满意。

年村情调研报告题目

新安县磁涧镇柴湾村是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位于磁涧镇北部,东至洛新开发区,西接礼河村,陇海铁路和磁五路分别以东西向和南北向贯穿我村,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485户,总人口1935人,土地面积总计约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700亩。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6万元,人均年收入4100元。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5人。村中第一大姓为孙家,第二大姓为党家。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2%。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村中主干道为水泥路。全村有小学1个,在校学生近300人,教师18人。

柴湾村一直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村共有11个水泥预制板厂,是新安县最大的水泥板生产集散地,并成立了水泥板行业协会。村双委计划今年进一步突出柴湾村水泥预制板生产能力强的优势,力争年内形成规模效应。

2.历史与自然状况。

柴下河湾处有良田数百亩,土地肥沃,本村因此得名“柴湾”。

村北直面人称“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邙山。涧河这颗璀璨的明珠从村南绕村而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柴湾人。

村中铁路以北,有一古寺遗址,古名南泉寺。传说有一高僧,云游到此,坐地休息,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诛茅建法,建立寺庙。因寺在泉南,故名南泉寺。汉武帝东巡东都经过此地,遂进寺上香,后普降春雨,百姓甚喜。

古寺遗址不易寻。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百转千回,曲径通幽,于层峦叠嶂、茂林修竹处方见南泉寺。正是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南泉。朝听晨钟,夕闻暮鼓。古时鼎盛时期,钟鼓之声,远闻数里,常年香火不绝。南来北往的香客不惜舟车劳顿,纷纷前来上香许愿。

3.基层组织建设。

5人,“双强”党员17人,多次荣获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和“五好”党支部称号,柴湾村也成为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村双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被磁涧镇党委副书记王三虎誉为“磁涧镇最团结的村级领导班子之一”。

柴湾村双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全面深化了本村党建的“三级联创”活动。

2)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3)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柴湾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4.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柴湾村双委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柴湾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柴湾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投资4万余元整治公路,硬化边沟xx米;

多方筹资投入教育基础工程,投资3.5万余元,对校园实施绿化、硬化,完善配备了桌椅、电脑、图书、仪器等,使办公条件明显改善,使教育、教学质量年年上台阶。柴湾小学原来排全镇第25名,现在进入前10名。

实现了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9%,特别是有线电视光纤入村,入户率达到50%以上。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柴湾在县组织部援助下投资20万元建造一座两层村委办公大楼,现已投入使用,改变了原村室破烂不堪的旧面貌。除了植有护村林环卫全村外,柴湾还不断加大绿化家园的力度,在主干道两侧又种植了2排树木。路旁共新植树木xx余株,使柴湾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磁涧镇退休老干部孙云照,古道热肠,关心家乡柴湾的建设,积极响应村双委的号召,带头把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数万元捐献出来,购买水泥约100吨,带动广大村民踊跃捐款,修水泥路近1公里。

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主要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既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进程,更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我区社会管理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期,我们对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旅游经济发展为中心,围绕建设“平安南岳”、“和谐南岳”、“幸福南岳”的目标,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综治维稳工作连续20xx年获得了省市先进,连续两届(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多年群众上访总量全市最少,非正常赴省进京上访保持零记录。20xx年,南岳在全省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形象民意调查中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六。

1.以健全机制为前提,社会管理格局基本形成。经过调研,我们感到,全区上下对社会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地位。区委、区政府将社会管理工作摆在全区各项工作的“第一位置”,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成立了由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综治委,明确了由区政法委、综治办牵头主抓的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区、乡镇(单位)、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综治网络。每年的社会管理工作与全区经济工作都是同谋划、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政法委、综治办被区委、区政府赋予了“领导权、调度权、处置权、拍板权、奖惩权、否决权”等六大职权,并对综治成员单位的干部任免具有建议权。二是有机制。结合区情实际,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领导联点。对全区36个村(社区)逐一明确了联系的县级领导和责任单位(较大的村明确了2名以上领导和2个以上单位),各村的社会管理、和谐稳定状况与联系领导的进退留转挂钩,与责任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第二,完善制度。先后围绕综治工作考核、流动人口管理、出租房屋管理、“四型小区”创建、创新社会管理等出台了10多个专门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第三,健全机构。继前几年成立综治委总揽全区社会管理工作后,去年以来又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为契机,重新调整了景区管理处、综合执法大队等工作机构的职能职责;特别是推出了城区路段管理责任制,实行职责分区、条块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提高了社会管理的工作效能和工作水平。三是有保障。主要是在经费上保障到位。如,对政法干警和综治干部的待遇优先到位(近三年政法综治干警人均工作经费预算远远高出市级标准);对政法综治工作的财政预算优先保证(近三年财政投入政法综治的经费年均增长11%);对社会管理工作经费优先拨付,区财政除为各乡镇足额安排社会管理专项经费外,还为每个村(社区)安排社会管理工作经费(20xx年每个村5万元、每个社区8万元,20xx年每个村6万元、每个社区10万元)。

2.以加快发展为先导,社会管理基础不断夯实。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区社会管理的基础之所以比较坚实,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定目标鼓舞群众。结合区情实际,始终坚持以旅游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特色精品旅游区”的总体目标和建设“生态南岳、休闲南岳、文化南岳、高速南岳、活力南岳、幸福南岳、和谐南岳”的主要任务,有效地凝聚了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人均gdp(南岳为3.4万元,全市为2.2万元,全省约为2.98万元)、人均可用财力(南岳人均7988元,全市为3231元,全省为5276元)、人均银行储蓄(南岳人均为4.5万元,全市为1.9万元,全省为2.9万元)、人均收入水平(南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6万元、0.89万元,全市分别为1.78万元、0.85万元,全省分别为1.88万元、0.65万元),均居全市、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受得了鼓舞,得到了实惠,增强了信心。二是讲民主尊重群众。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保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立了具有南岳特色的重大事项沟通协调制度,区委、区政府在作出一些重大决策之前,坚持广泛听取相关专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然后再按程序进行决策,切实提高了决策的群众参与度和社会透明度,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准确性。在决策中尊重了群众,在工作中就自然而然地争取了群众、赢得了群众,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解难题赢得群众。近年来,我们举全区之力,负重加压,攻坚克难,办成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南岳加快发展的大事、难事。如,全面完成区属国有企业改制、古镇整修、城市道路改造、景区环境整治、营运格局调整、开通免费公交、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等,得到了全区人民的拥护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和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为区委、区政府树立了权威,赢得了民心,获得了支持。

3.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人民群众实惠逐年增多。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前提。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这些年我区社会管理工作最大的亮点就是民生建设。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明确提出“确保让全区人民共享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确保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确保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并持续高于周边县区”的原则,全区每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二强,民生保障工作在全省实现了“两提前”,即:免征农业税比全省统一部署提前一年、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比全省统一部署提前一年。在全市实现了“五率先”,即: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全区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条件较好的地方还实现了通组到户;在全市率先为村民发放风景资源保护补偿费(每年500多万元,受益群众占全区农民的三分之一强),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市率先为所有被征地的失地农民落实了社保,在全市率先为村(居)干部购买养老保险。目前,全区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低保的保障标准为全市最高,村(居)干部每人每月待遇超过省定标准200多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攀升,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会活力、融洽了社会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4.以群众工作为统揽,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这些年我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与过硬的群众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全区坚持以群众工作攻社会管理之难、以群众工作创社会和谐之优,成立了群众工作部,围绕加强基层基础、改进群众工作、干部参加劳动等出台了专门文件,完善了相关制度,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注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全区36个村(社区)、410个村民小组、11537户村(居)民,坚持“辖区群众全走访、上访群众全接待、矛盾纠纷全调处”,建立了区、乡、村、组四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实现了群众工作的“无缝覆盖”。特别是近两年来,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十万干部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等活动为载体,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通过落实干部联系卡、民情日记、民情台帐等便民、近民、惠民举措,先后共落实整改项目12类239个,为老百姓办实事238件,解决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25个,群众测评满意度在98%以上。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除严格执行县级领导接访日制度外,针对劳动、民政、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方面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的实际,还从这些部门抽调班子成员长期到信访局接访,组成“专家门诊”,当场“会诊”,当场“开处方”。对于能即时解决的问题即时解决,不能即时解决的限定时间、明确责任人限期解决,直到来访群众满意为止。近几年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98%以上,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全区信访数量与规模持续下降。

5.以平安创建为载体,和谐南岳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区以争创“长安杯”为目标,以“四型”(安全稳定型、环境优美型、文明学习型、友善和谐型)小区创建为载体,在全省率先将平安建设推进到小区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文件,严格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对各居民小区和联创单位实行责任捆绑,坚持“乡镇(街道)包重点、政法单位包社区、联创单位包小区”的责任机制,城区87个小区、134家区直单位全部开展“四型”小区联点联创,创建参与率达到了100%,形成了“社会和谐人人共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平安创建工作中,各机关单位建立了单位负责人、内保主任、门卫、楼栋长四级责任机制,各乡镇街道建立了村(社区)、小区、中心户(街巷院落)、楼栋四级治安防范网络,各居民小区广泛开展了“我为别人守一天,别人为我守一月”的居民义务巡逻,切实增强了全区上下抓平安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小区有事喊得应、居民遇事看得到、防控处事来得及、矛盾化解摆得平”的工作局面。通过“四型小区”创建,去年全区50%以上的小区实现了“零发案”,后山三乡近20xx年来未发生刑事案件,南岳镇被评为全省平安乡镇。

6.以游客满意为宗旨,对外旅游形象不断提升。南岳既是一个人口小区,又是一个旅游大区,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如何营造好环境、服务好游客,是我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我区历来十分注重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牢固树立“以游客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行旅游综治路段管理责任制,不断强化广大市民特别是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了24小时不间断的旅游投诉处理体系,推出了“南岳旅游诚信十大承诺”,严格做到“主客纠纷、只找主人”,“游客被盗、宾馆先赔”,来南岳旅游的车辆在本区范围内违章做到只纠章,不罚款、不扣车,寓服务于管理,努力营造文明、安全、热情、周到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良好的旅游环境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肯定,近几年的旅游黄金周调查,南岳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均在97.5%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在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区的社会管理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有利的事争着管,棘手的事都不管”的现象时有发生,容易留下管理空挡,造成秩序紊乱。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划分不明确,考核不科学、不细致、不具体,一些职能部门在执法管理过程中随意性大,甚至为防止群体事件发生,不惜“花钱买平安”。此外,村(社区)工作重心尚未完全摆正,有趋于行政化管理的迹象,基层自治和服务功能亟待加强。

2.基层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主要体现在:一是基层党组织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到位。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数量不够、班子不强的问题,如全区非公企业和协会党群组织仅19个,村两委干部队伍年龄老化(50岁以上的村干部数占总数25.5%)、文化程度较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36.7%),综合素质难以适应工作要求。二是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奇缺。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区社会中介组织只有5个,行业自律组织基本没有,社会管理主要依赖政府大包大揽,社会自治功能十分薄弱。三是公共安全体系亟待完善。城区治安巡逻主要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案件易发的小街小巷仍然警力不足、力量不够。部分住宅小区围墙、大门、门卫值班室、物业管理中心等物防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城景区电子监控系统科技防控的技术含量有待提高。农村地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比较缺乏,“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及儿童自我防范能力较弱,财产和人身安全易受侵害等等。

3.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转变干部作风,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我区干部作风总体上在不断好转,但在少数干部身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片面理解社会管理就是社会稳定,只要不捅娄子、不出乱子就不会“丢帽子”;有的作风不实,不深入基层,不掌握情况,有时即使下到基层也走走过场,做做样子,身入而心不入,当“葫芦式”干部;有的责任意识不强,凡事“怕”字当头,怕冒风险,怕担责任,怕出问题,歪风邪气不敢管,大事难事不敢抓,不敢坚持原则,事事明哲保身,当“老好人”干部;有的懒懒散散,松松垮垮,对工作不尽心,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被动执行,当“拖拉机”干部。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很坏,不容忽视。

4.群众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近两年我区的群众工作出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明显差距:主要是一些干部缺乏与群众沟通交流的经验和方法,不善于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打交道,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法做群众工作;特别是少数干部把群众工作简单理解为与群众拉关系、交朋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5.旅游综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年我区虽然在旅游综治工作方面做出了艰辛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如,在管理机制上尚未实现长效管理,主要是依靠“人盯人”式的高压式管理和“亡羊补牢”式的集中整治,代价大,成本高,效率低;特别是重点地段和高峰时段,游客大量集中,全区200余处景观景点,几千家经营门店,管理的点多、线长、面宽,而对旅游综治工作具有执法资格的只有少数几个单位,不但工作力量远远不够,而且对一些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调查取证难,执法手段不多、不硬。去年推出的城区路段管理责任制,虽然比原来的管理模式有了明显进步,但由于路段管理人员都是各单位临时抽调组成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以到位,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6.公众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决定社会管理工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当前我区社会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区委、政府主导,人民群众参与和社会自治亟待加强:一是群众参与意识不强。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居民群众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党委政府的事,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官急民不急,上急下不急”的尴尬局面使一些工作推进比较艰难。二是部门主动履责不够。一些部门认为社会管理主要是政法、综治部门的事,在工作中被动应付的多、主动作为的少;有的则认为社会管理矛盾多、麻烦多、费力不讨好,工作中能躲则躲,能推就推,严重影响了工作效果。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从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求变求新,才能使工作更加富有实效。

1.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保障。一要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要以组建综合执法局为突破口,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全区各级各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分析,重新界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治办、城管办、景区管理处、综合执法大队以及各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切实解决相关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和工作“缺位”、“越位”的问题,以工作职能的归位推动工作水平的提高。二要完善领导干部联点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既是联系基层的需要,更是加强基层、稳定基层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南岳地域小、人口少的优势,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点制度,除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组,联创单位包小区”外,对一些生活困难、矛盾集中、情绪不稳、社会关注的特殊人群,还要建立定向联系制度,对联系的领导和单位实行经济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一岗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完善科学决策和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群众参与度,对重大项目、重要决策坚持邀请群众参与,听取和尊重群众意见,做到群众不参与不决策、群众意见发表不充分不决策、大部分群众不支持不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对重大决策的落实和重大项目的实施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在敏感期、重大节假日要进行综合评估,既保证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又能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完善矛盾纠纷预警和排查调处制度,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通过“三调联动”工作体系、维稳专项督办等方式,及时进行化解,切实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五是完善群众诉求处置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畅通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健全部门联动、问题化解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治安防控,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2.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在夯实基础上求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要切实扭转社会管理过分依赖区委、政府的现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自治上来,真正把基层打造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一要完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加强支部建设,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定等分类,加强对后进党组织的整顿转化;配强基层班子,特别是要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解决村干部年龄老化、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着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强化多方参与,社会自治的理念,着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并不断强化其社会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以城乡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政府部门派驻力量为依托,以物业公司和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着力把基层做强、把基础做实。二要完善基础设施。城区要按照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标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把南岳建设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独具特色、宜居宜游的精品旅游城镇。农村要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标准,认真学习借鉴攸县“城乡同治”的成功经验,坚持“把城市当客厅、把农村当公园”,做到一手抓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手抓乡村旅游开发,精心打造一批生态村镇和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服务点,逐步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环境优雅的精品乡村景区。三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要通过整合警力资源、民力资源和技防资源等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着力构建和完善社区防范、街面巡逻、内部单位防范等治安防控网络,增强整体防控能力。要进一步推进警力下沉、关口前移,全面落实基层民警包社区(片区)负责制,增设社区(村)警务室,配齐配强基层警力。要进一步强化公安巡逻、专业巡逻、居民义务巡逻相结合的人防体系,继续加强重点单位治安巡逻和安全保卫,城镇住宅小区要加强围墙、大门、门卫值班室、物业管理中心等物防设施建设。要着力完善城景区电子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防控的技术含量。

民政策不变,惠民力度不减。要围绕老百姓就业、医疗、教育、住房以及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困难救助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更多的民生举措,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使发展成果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惠及人民群众。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实施创业促进工程,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地农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优先保障弱势群体就业。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满足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事业,优先落实失地农民保障、专项救助和困难群众帮扶等民生举措,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和困难群体倾斜。要妥善处理好景区资源保护与村民生产生活的关系,重视解决山区困难群众和景区搬迁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以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三要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人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关系,更加注重人民对发展的认同度、满意度,把旅游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使城乡居民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住有所居,不断增加人民福祉,切实提高全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4.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在服务群众上求创新。转变作风是服务群众的基本前提,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一要以真挚感情贴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懂得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于人民,我们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在制定政策时,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重要依据;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二要以务实作风融入群众。要把到基层工作、到一线指挥、到现场办公作为一条工作纪律,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和“十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对群众作出履职承诺并且要忠实践行承诺;对待群众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像解决自己的事情一样,每一项工作都要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要实行重心下移,坚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倾听民声,洞悉民情,满腔热情、脚踏实地、竭尽全力为基层和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谋利益。三要以实在效果感化群众。“说一万句好话,不如办一件实事。”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心“近”群众,更要做到心“进”群众。对于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要定期、定点、定向的“一对一”、“一对多”的联系帮扶,针对他们的实际困难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践行帮扶承诺,构筑帮扶体系;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谋发展、想办法,实实在在的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唯有如此,领导干部才能在群众的心中更有分量,群众才会真心拥护和支持,社会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5.以强化管理为重点,在管理手段上求创新。社会管理要创新,管理手段是关键。可以说,管理手段决定管理效果。一是要推进公共安全信息化。要以建设“现代信息高速”为重点,加快建设城景区数字化工程,打造南岳信息服务平台。要把物防技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新建工程项目规划的审批内容,实现城区重点地段、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监控全覆盖。要坚持科技强警,以指挥中心为龙头,打造公安大情报、大信息平台,实行视频监管一网控、办案办公一网通、情报信息一网综、服务措施一网办、工作执法一网考。二是要推进人口管理制度化。对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要加强乡镇(街道)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所、社区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站规范化建设,聘请流动人口协管员,配齐管理服务力量,保障工作经费,规范工作制度。同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准住管理办法,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和出租房屋分类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出租房屋“统一招租”模式,实现“以房管人”。对于刑释解教人员,要建立监所、劳教所、看守所与司法所和家庭、单位、社区的衔接机制,做到出监必接,防止脱管漏管失控;要强化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责任,逐一确定帮教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建立帮教档案;对于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要加大教育、帮扶、引导工作力度,并逐人建立档案,由学校、家庭、社区明确专人帮教。三是要推进网络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明确电信运营企业和用户的法律责任,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型媒体的监管,及时删除封堵有害信息。要注重提高党员干部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将新兴媒体知识纳入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专家讲座、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要注重电子政务公开,凡是依法能够公开的一律实行网上公开,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务透明度,打造阳光政府,维护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6.以全民参与为重点,在平安创建上求创新。平安稳定,事关千家万户。只有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才能如鱼得水。要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的认识,着力发动群众参与。要广泛动员小区居民、单位干部职工、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积极参与平安小区创建,不断壮大义务巡防队伍,使巡防工作变成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义务行为。要引导小区居民集体表决通过“居民公约”,用村规民约规范日常行为;要经常性开展文明卫生户、五好家庭和文明经营户评比活动,用身边典型带动身边群众;要大力开展“矛盾化解进家庭、进社区”活动,用身边的人化解身边的矛盾,充分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发挥政法部门“主参”作用、乡镇街道“主导”作用、联创单位“主要”作用、社区座落单位“主人”作用和社区小区“主体”作用、小区区长“主角”作用、小区居民“主力”作用,确保创建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满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