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散文诗 读牡丹亭散文(优质5篇)

时间:2023-10-01 02:04:24 作者:GZ才子 评语寄语 牡丹散文诗 读牡丹亭散文(优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牡丹散文诗篇一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因为你的这句话,我整整背了一个下午,并坚持每天背一次,它现在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有时候真的觉得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使我去背诵讨厌的古文(当然这是微不足道的),也可以使有情人为它死,更使有情人为它生。

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的爱情故事可谓天下之绝唱。对于一个从未见过面,只因梦里相交的男子,杜丽娘陷入了爱网无法自拔,她日思夜想,茶饭不进,最终因思念过度,致身心憔悴去世,可见杜丽娘是个痴情种了。作者云:如杜丽娘者,乃可谓有情人耳。

柳梦梅因偶遇佳人画像,便神魂颠倒,愿拜倒在丽娘的石榴裙下。当然故事总是满足读者的期待,杜丽娘如愿,她死后三年终遇柳生,死而复生。也如柳生所愿吗,与心仪的佳人结合。这又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

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数之甚多,但能为爱情赴死复生的绝无仅有。不仅在古代甚至于当今,爱情的地位也没有达到过如此的高度,它大于生命,又支配着生命,似乎没有了爱情,人就无法活下去,一旦拥有它,人又可以重生。

当然才子佳人的模式,我始终带有看法。世间才子多少?佳人多少?恐怕大部分还是普通相貌的寻常百姓吧。倘若丽娘生得并不漂亮,柳生还会爱她么?又或柳生也并非有才,丽娘还会为他着迷么?所以我始终认为,情人眼里出西施才是真正的才子佳人模式。

牡丹散文诗篇二

细雨飘零。远处的疏林笼在一片烟雾之中。

疏林那边,有一户人家。我没有亲见,是我的好友告诉我的。

她告诉我时,对我神秘的眨了眨眼。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很想到疏林那边看一看,可母亲不允许。她自有她的理由。

那边和我家隔着一条河,河上没有桥。这是母亲告诉我的。

我每天都在刺绣。

我绣的都是牡丹,红红的盛开的牡丹。

我的好友就叫牡丹。我绣的牡丹是给她做嫁妆的。

她告诉我,疏林那边只有一户人家。

她经常到河边洗衣服。我也想去,可母亲不让。

我经常对着我绣的牡丹发呆。

我有时想牡丹洗衣服的样子。白白的手臂,粉红的'面庞。

我有时也想牡丹嫁人的样子,可我想不出来。

我也会对着那片疏林发呆,尤其是下雨的时候。

我想那边会住着怎样一户人家,

我还会想起牡丹那神神秘秘的眼神。

牡丹会不会嫁给那户人家,

我想问问牡丹,可我不好意思问。

等我鼓足勇气想问时,牡丹已经不来了。

母亲告诉我,牡丹已经嫁人了。我愣了一下。

我绣的嫁妆还没给她呢。母亲没告诉我她嫁给谁。

细雨飘零。远处的疏林仍笼在一片烟雾之中。

我依稀看见两个人影,撑着油纸伞,在漫步。

我想起了会洗衣服的牡丹,还有那神秘的眼神。

母亲不让我绣牡丹了,母亲说太艳了。我不知道绣什么。

我梦见了烟雾笼罩下的那片疏林以及一条清澈的河。

我在我的嫁衣上绣了一朵红红的盛开的牡丹。

牡丹的那边有一条清澈的河,

河的那边是烟雾龙照下的那片疏林。

疏林里面并坐着两个人,顶着一把油纸伞。

其中一个是我。我的名字叫思雨。

牡丹散文诗篇三

有一本书最好是在静晚上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是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是在生离死别中吟,那還是《牡丹亭》。

偷偷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询问自身:梦究竟是什么?于丹说,梦只事关情结,只事关一个人心里的体会。汤显祖却道:梦里之情,何苦非真?天地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非常简单,便是摆脱深闺大院,恍然间,见到哪个真实的自身,捡起那份遗落的本真。直言不讳罢,原先姹紫嫣红开遍,似如此附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哪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深刻的怀想。

杜丽娘,这位生在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叙述的爱情小故事所触动。梁梦里,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此后欢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殊不知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人死之后,其妈妈将她葬在花苑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轴,忆起梦里佳人。他不管不顾开棺处死的风险,掘开杜丽娘的墓葬,让她起死回生。几经曲折,两个人最后兴得皇上赐予婚缘,此后相随相伴,相识恩爱。假若缘定三生,就算穿越重生存亡,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一样,它沒有皇家宫苑,沒有金盆玉石,仅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青石板,满园春色,也有那一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也许假如丽娘不摆脱那深闺大院,沒有看到袅晴丝吹来闲院落,摇漾春如线的风景,这一段爱情是否会锁进封尘中,不容易出現呢?不,它会出現。因为它的身后有二颗脱去凡俗的心。这便是《牡丹亭》交给我非常幸福的美好。在哪个宋明理学抑制,封建社会胁迫的时代里,杜丽娘释放个性化,追求幸福,是福還是祸?我讲,是福。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越来越固执英勇,勇于为爱情舍弃性命,敢于在朝堂以上据理辩驳,慷慨陈词。仅有为随意,为信心拼搏的优秀人才会越来越至情至理。我想这至情至理便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娘找寻本真的刚开始。实际上,每一个人心中有缺少不上本真,缺少不上真实的自身。丽娘不应该甘于礼教,因此她超越自我,寻找幸福;林逋不应该求生在污秽的官场,因此它隐于湖畔,梅妻鹤子;严子陵不应该安于荣华富贵因此他逐梦青山绿水,无拘无束。请相信,人有时候会很微不足道,微不足道到眼瞳在清亮也会被别人当做冰穹,光辉立在身旁,却没法被庇佑,但人有时候会因为微不足道而强劲,要是他坚信自身,超越自我,实际上人的本真很强劲。

我想,我该再次打开第一页,由于爱情的小故事沒有终点,自身的完成沒有终点站。今夜,也是一静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牡丹散文诗篇四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红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丹

刘灏清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买花

唐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牡丹种曲

唐朝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属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花已散蝶又阑。

梁一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题益公丞相天香堂

宋杨万里

君不见,沉香亭北专东风,谪仙儿词天无功。

若不见,君王殿后春第一,领袖众芳捧尧日。

此花可令转化钧,一风一雨万物春。

十分整顿春光了,收黄拾紫归煤表。

天香染就山龙裳,余芬却染水云乡。

青原白鹭万松竹,被渠染作天上香。

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呼洒抚招野客看,不醉花前为谁醉。

赏牡丹杨万里

把酒看花绕画栏,病身只得忍轻寒。

主人半醉花微倦,下却珠帘放牡丹。

无题薛蕙

锦园处处锁名花,步障层层簇绛纱。

斟酌君恩似春色,牡丹枝上独繁华。

新晴赏牡丹陆游

杜门睡榻长苍苔,满眼新晴亦乐哉。

小市忽逢蒪菜出,曲栏初见牡丹开。

不嫌雨后泥三尺,且趁春残醉几回。

自揣明年犹健在,东箱更觅茜金栽。

鹧鸪天·去岁君家把酒杯辛弃疾

去岁君家把酒杯。雪中曾见牡丹开。

而今纨扇薰风里,又见疏枝月下梅。

欢几许,醉方回。明朝归路有人摧。

低声待向他家道,带得歌声满耳来。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直恐明年花不开。

牡丹散文诗篇五

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婉丽妩媚、一唱三叹,就足以让人怦然心动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早已唱得看客魂飞天外。人间只剩得一个“情”字,心间盛不下一个“美”字。像这样的好戏,一个人一生也只遇到一回罢了。

布景是极素雅的,时而白梅朱雀,时而空谷幽兰。戏台上,连书案也男女有别,苍松与青竹对应,绣在淡淡的绸缎上,再缀上长长的白流苏,就像柳梦梅以青春的动,衬出杜丽娘娴雅的静。更有那春香的声声燕语,如明翦,生生剪开的是活色生香的闺中私语。

闺房的妆台前,游园归来的丽娘,春情似水,面若桃花,似唱似吟,“忙处抛人闲处住”。春闺的梦,闲人的戏,把生活的节奏,放到了最慢。

梦去不远,湖山石边,牡丹亭侧,芍药栏前,需低头,才躲过那垂柳线儿牵绊。春色明了又暗,暗了又明。且凝眉,那寻梦的人儿,一点幽情早动。

春梦暗含三月景,世间何物似情浓,见花言花,见月叹月,托物寄情,情动之处,花草万物皆为媒妁,皆通人性。

如雾蒙花,如云掩月,至情即是至美,至美即是至情。千古的惊艳,唤起的是被世人遗忘的圣情。

四百多年前的'爱情言语,感动今人。千回百转的身段、台步,且歌且舞,一步一转,不变的是唯美的情愫,不可更改的是经典的魅力。

长袖善舞,吴带当风。阴间的杜丽娘仍然有着艳惊天地、美动鬼神的容貌,她的爱是那现实中的无,梦里才能寻到的有。华美的唱词,倒装的句式,幽情慢慢道来。水袖甩啊甩啊,漫天飞舞,形如狂草,像要挥去那一世的孤愁。

咿咿呀呀唱了半晌,尽是些“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遂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深闺怨怼,却也句句珠玉,美得不着边际。只因是梦,再不着边际也合情合理。

“百戏之祖”,又何尝不是人鬼情未了的“始祖”。“拟将身嫁与”的良人,因何总在千里之外?好姻缘,似乎只在阴间地府、来生后世。

丽娘与梦梅那一瞬间的聚首,这一对人间绝色,琴瑟相和,美好得确犹如远古洪荒太初有道。儿女情春风一度,龙戏凤难舍难分。这中间的风流缱绻,自不必细说。

罢,这就嫁了吧。

千古一梦,佳话无双,人鬼之好,遗世独立,这才是汤显祖的风格。丽娘复生后想必也是人间滋味,怎比那梦里相思来得真切。一场《牡丹亭》,演到《回生》一折,停得恰到好处,留下一个没有结尾的结尾。

没有结尾的结尾,才是最好的结尾。丽娘还魂,初归柳郎,台上游龙戏凤、恩爱鸾俦,台下是否亦做得婉转娥眉的娇妻,嘘寒问暖的夫君?人间的事,不问也罢。

想必两人也是过着凡人的日子,断不如梦里情缘,可以任意挥洒。真实人生少不了争争斗斗,打打杀杀。缺少了唯美的戏,如何看得?不看也罢。

人三三两两地往外走,或许戏外的人生比舞台上更精彩吧。而沉迷于戏中的真看客,一直等到大幕合上,曲终人散。而戏外的人生大戏,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

有谁知晓,散场的时候,谁是归人,谁是过客。又有谁能说得清楚,谁的人生,是悲是喜,是真是幻。这世间,怎一个梦字了得。

一句从前,风流过往,旧年烟花,原来都已不再。岁月往事,也不过就这样匆匆而去了。心中纵有万丈波澜,千份恩怨,也只能轻轻放下。

繁华的舞台衬得人间更显冷落,来时的期待已全然满足,回望之间,却怅然若失,似乎落下什么在舞台之上。自古舞台上演的都是人家的梦,与己何干,何以如此让人失魂落魄。

毕竟昆曲是最契合人心灵节拍的戏曲。缱绻于戏梦之间,角色一时间错乱了,倒换了。在胡琴与锣鼓之中,在戏残梦留之间,揣想、留恋与回味那戏梦庭院,爱恨缠绵。

殊不知人人都落下了一个梦,一个少时的梦,每个人心里本应对爱情怀有的梦。那个被人们遗忘的梦,借得柳梦梅与杜丽娘的身形,被复苏在舞台上某个隐秘的角落,复苏在今人半梦半醒的意识里。

梦想之于人们,究竟是慰籍,还是徒增寂寥,也未可知。但哪怕是在梦里,若是能体验那至纯至美之情,这一生,才叫不枉。

而现今连白日梦都成为一种奢侈,一个“忙”字生生阻隔了现实与想象的临界。那腰缠万贯、美女香车的看客,精神上何以贫穷到只有在剧院的舞台上,寻一个书生与怨女生死相恋的梦!

湮没在历史中的男女,藏掖在尘埃下的往事。记忆如碎梦烟花,一鳞半爪,拼不出一句当年。陈旧的戏文在昨日已化了灰,却又从那香灰中滋养出嫣红的花来。四百年前的佳人旧事,具备了今日人们无法存有的传奇。

人的青春不能永葆,爱情大概只有化成艺术才能长存。姹紫嫣红的青春版《牡丹亭》,这出爱得死去活来的古代爱情悲喜剧,究竟还是触动了现代人心底藏匿得最深的“情”字,说到底,它是所有人的青春梦。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罢,那就看它演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