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南省流动党员工作总结 江源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23-09-10 04:07:38 作者:JQ文豪 工作总结 最新河南省流动党员工作总结 江源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精选5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河南省流动党员工作总结 江源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篇一

一、设立流动党员服务机构、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村党支部根据乡镇的要求,成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组织的大学生村官任副组长;设立了“玉竹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具体业务由大学生村官办理;流动党员联系登记点实行挂牌管理,并制订了“玉竹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工作制度”,同时要求各村拟定相关制度。

二、对流动党员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认真组织各小组对本辖区内的流入党员进行排查。经排查,我村流入党员1人,无流出党员。

三、认真填发流动党员活动证,我村在春节前后,返乡的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建立相关台帐,实行建帐建卡管理。

四、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统计工作。按照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有关规定,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已明确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统计工作,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统计台帐。

对外出务工创业的党员,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集中学习《党章》、十七大精神、重温入党誓词,认真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在抗旱工作中,组织返乡的流动党员参与,帮助困难群众送救灾物资、送技术、送知识、修路等,让他们经受一次活生生的体验,接受了一次党性考验。

掌握流动党员联系方式,有事或有必要时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教育流动党员,积极参加本支部每年一次的党员民主生活会,认真履行党员义力,在外出务工地点(单位)争先创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作用。教育他们按期交纳党费,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岗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村支部为主体,随时关心外出务工党员的组织生活,经常邮寄学习资料给他们,让他们在外打工期间既熟悉掌握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能学好一技之长,回乡后带动一方群众发展经济。村党支部要求各小组在搞好常规工作和自身的业务的同时,严格按照要求为流动党员做好各类服务,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随时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玉竹村党支部

2011年1月20日

河南省流动党员工作总结 江源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篇二

嘉定镇位于信丰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199亩,山地33万亩。总人口16.8万人,总户数4万多户。辖10个社区居委会,38个村委会,693个村民小组,党员2268名,其中流动党员52名。

“对接长珠闽、推进工业化、服务新信丰、当好排头兵”发展战略的提出,出现了大批外地党员商人到我镇来投资兴业、经商务工,镇内一些农村党员和城镇下岗无业党员为了早日脱贫致富或谋求更高更好的发展,不断地涌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流动党员的频繁流动给我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甚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一、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关键在于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措施得力。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作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来突破,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台账和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各党支部负责联系流动党员和对流动党员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形成了双管齐抓的管理机制。同时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从镇党委到各支部,层层签订责任状。

二、调查摸底建立管理台账

前,以各村(社区)支部为单位组织力量对本管辖区内的流动党员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收集流出、流入党员的动态,了解党员的务工原因、具体地址、联系方式及所从事的工作等情况,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台账,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努力做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楚、外出时间去向清楚、联系方式清楚。经调查摸底,2006年,我镇外出流动党员有52名,跨省流出48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43名。外出流动党员以农村农民党员为主,主要集中在广东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务工,从事建筑、服务、保安等职业,也有部分流动党员在外创办实业。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机制

党支部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三、改进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管理方式。我镇各级党组织在调查摸底,对流动党员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管理台账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改进方式,普遍采取“七个一”的管理模式,即“一封信”,每年春节前给流动党员寄发一封慰问信,给予组织上的关怀;“一座谈”,每年春节召开一次流动党员座谈会,了解他们一年来的思想、生活动态;“一慰问”每年利用节日或外出招商时机对流动党员进行慰问,帮助他们解决部分生活困难问题;“一评议”,每年对全体流动党员进行一次整体评议,针对突出问题进行整改;“一张联系卡”,给每位流动党员制作、发放一张联系卡,方便流动党员及时迅速的联系上组织;“一培训”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流动党员培训班,讲解当前形势,确保流动党员及时迅速了解当前党的方针政策:“一帮扶”,镇党政领导、机关党员干部和各村支委对流动党员实行“一对一”帮扶,细化责任,切实解决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为了更好地为流动党员服务,开通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方便流动党员与党组织联系。

四、创新载体丰富教育形式

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仅依靠“三会一课”的教育管理模式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这是由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决定的。我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中,创新教育管理载体,不断丰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一是强化行前教育和返乡教育。支部通过行前核发《流动党员活动证》和返乡查验活动证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行前教育和返乡教育。二是利用传统节日集中教育。利用春节举办外出务工党员座谈会,听取回乡过年的外出务工党员的学习和工作的情况汇报,教育外出党员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积极鼓励外出经商办企业的党员,把在外积累的资金、技术带回家乡,领办企业,兴建公益事业,参与家乡建设。同时,要求外出党员及时向所在支部或党委提供市场信息。以新农村建设、“三培两带”和“红旗标兵”工程为载体,培养农村流动党员成为致富能人。

河南省流动党员工作总结 江源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篇三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规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了党委牵头、支部负责、小组管理、一级抓一级的管理网络。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学习、宣传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配套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

度,对流出党员,党支部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进行联系,加强沟通,随时掌握了解流动党员的学习、工作和履行义务等情况。

三是强化教育、提高能力。通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定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式”教育;对长期在外且流动地点分散的党员,通过网络、邮寄等形式把学习资料及时发放到他们手中,进行“联系式”教育;对常住外地的党员,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参加当地的教育活动,进行“委托式”教育;对流入党员,要求所属党组织自觉承担起教育任务,进行“融入式”教育,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和就业能力,切实做到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

河南省流动党员工作总结 江源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篇四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市适应新形势下党员队伍结构的新变化,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新的进展。

建立调查员队伍,配强工作力量。流动党员工作地和居住地相对分散,为了切实摸清底数,我们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有效整合党务干部、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调查员队伍,并通过先行培训,规范工作标准、程序和方法等措施,将调查摸底任务逐一落实到人,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适度宣传,营造工作氛围。这项工作启动前,各区县、街道普遍印制了《情系x市创未来,亮明身份做表率》、《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等宣传材料,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广泛张贴,并通过悬挂横幅、出黑板报等方式做好宣传,让流动党员及时知晓调查摸底工作的相关信息,加强舆论引导。

二、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夯实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基础

按照市委关于“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努力探索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方式。

支部建在“两新”组织上。针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特点,我们把在这些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作为阶段性工作重点,在条件成熟的单位积极组建党组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

支部建在小区上。大量外来人员使小区居民结构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为此,我们根据条件在新建小区积极同步建立党组织,有效整合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委员会等各方资源,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支部建在“项目”上。建筑业是流动党员聚集的行业之一。为规范建筑工地党组织建设,加强对施工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市建委和xx区等抓住“项目部”这个关键,积极建立党组织。如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辖区内建筑工地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规定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承担起对辖区内建筑工地党建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的职责。

支部建在市场上。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摊群市场发展越来越规范,为建立党组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区县充分发挥摊群市场吸纳外地人员的作用,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符合条件的市场建立党组织。

三、积极探索保持流动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准确把握流动党员的思想状况,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要求,把教育管理与帮助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强化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针对流动党员思想活跃、流动性大的特点,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党组织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

二是创新管理体制,提高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各区县和有关省市共同协商研究,探索出了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共同管理的有效办法。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激发流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把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社区党建工作需要突破的一个重点来抓。

河南省流动党员工作总结 江源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篇五

工 作 总 结

xx镇党委

我县是外出务工人员大县,xx镇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为流动党员服好务,保持其先进性xx镇采取四项举措,切实抓好返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现将基本情况做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目前共有外出务工人员11006人,流动党员79人。近期返乡104人,返乡党员8名,其中29岁以下1人,30—39岁1人,40-49岁4人,50岁以上2人。所从事行业中,以建筑为最多,返乡流动党员只有1人干过村干部,均未任职过书记、主任职务。已返乡8名党员思想、生活状况稳定。

二、采取措施

近年来,xx镇党委按照四个一的管理办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受到良好成效。

保每一位外出流动党员都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对未交纳党费的,督促其及时补交党费。

二是召开一次返乡流动党员座谈会。安排各村党支部采取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向返乡流动党员通报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征求他们对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建议。组织返乡流动党员开展“党员献计献策”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