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骆驼的演讲稿(实用5篇)

时间:2023-08-31 19:33:37 作者:ZS文王 演讲稿 2023年骆驼的演讲稿(实用5篇)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演讲稿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骆驼的演讲稿篇一

今天我们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谁找骆驼?(商人、老人)

商人的骆驼怎么啦?(走失) 走失与丢失有什么区别?(走失:走着,走着,没了!)

骆驼走失了,商人很着急,这时候看见一位老人,商人怎么样?(赶上去问)

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们表演。(评议、朗读)

老人看见过骆驼吗?老人知道骆驼的样子吗?我们自己来学懂这篇课文。

1.自学课文,划下描写骆驼样子的词句。

2.交流:说说骆驼的样子。

3.说样子。

(1)左脚跛。(什么叫跛?)

(2)左驮蜜,右驮米。(什么叫驮?)

(3)缺了一颗牙齿。

刚才说得对不对?商人听了高兴吗?

我当老人,你们当商人,我们表演一次。

评价:对!不错!对极了!的程度念出来没有?

当老人说了不知道后,商人怎么说?

(忿忿怎么念?研究哄、详细的意思)

说说,练练

1.用因为所以句式讲话。(例:因为老人看见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2.老人之所以是因为他观察得仔细,判断得正确。

分析,朗读

1.能把老人怎么想的语句划出来吗?

(学生答:课文里没有。老师要求学生思考)

2.破浅?跛晃左蜜 右米

3.树叶被缺了一颗牙的骆驼咬过该是什么样子?(研究、画、分析。)

4.读,我们学着老人的'口气说话什么口气?

(1)不紧不慢地读

(2)至于干什么用?(连续上下文,顺着)

(3)找到没有?哪个词说明找到了?(果然)

照可换词吗?(可以,换按)

指点是指什么?

一路与哪个词有关系。(走失)

为什么顺着脚印去找?

另外两条线索为什么不可靠?(学生讨论)

编者意图是给我们一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课后填空,抄词。

2.表情朗读。

选做题:表演找到骆驼后。

板书: 判断 分析 观察

左脚破 脚印右深左浅

左驮蜜右驮米 路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缺了一颗牙齿 齿印

顺着脚印去找

1、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清楚。

(1) 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骆驼,那是因为学生接说(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2) 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非常着急。这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连忙打招呼,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子招呼招呼看。

(4) 老人详细地说出了骆驼的哪些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

(6) 正当商人充满希望的时候,老人却说不知道骆驼往哪儿去了,难怪商人要忿忿地说起话来。谁会用忿忿的语气读读商人说的话。

(1)(过渡)是老人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吗?别说藏,其实老人连骆驼的影子都没见过。为了向商人说明这是怎么回事,老人讲了一段话。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话。

(3)默读老人说的6句话,思考哪几句话是说明老人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的。

(4)第二至第五句都是说明原因的,可以分为一层。

第一层就是第一句,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从哪里看出老人的观察很仔细?他到底看见了些什么?请用划下来。

读划下来的内容,体会还、又的用法。

小结: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出示图),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了。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过渡)但是光靠仔细观察就能知道骆驼的情况了吗?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课文中没有具体写,这就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学懂的地方。

老人看到右深左浅的脚印,怎么想?

看见路的右边有米,左边有蜜,又怎么想?

这两片树叶(出示图),哪一片是缺了牙的骆驼啃过的?为什么?

用因为看见所以知道的句式说说老人为什么能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

(7) 朗读这段话。

骆驼的演讲稿篇二

6、

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的原因;理解重点词句。

-、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这篇课文。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六、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七、

6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做适当点拨;教师也可以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会认真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上。该教学设计示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但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上还是有些不够。

教案示例二

6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导入  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第6课,。

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再读课文,品评人物品质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八)

6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探究活动

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生活的人吗?请你依照老人说的“我看见……就知道……”这种写法,把你生活中观察到的某一事例写几句。

骆驼的演讲稿篇三

生1:我的宝贝就是我身边最亲近的人。

生2:我的宝贝是学习、家庭、父母、亲人和朋友。

生3:我认为妈妈是我的宝。

生4:我认为我的宝是书籍。

生5:我的宝贝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并懂得如何用好时间。

生6:我的宝贝就是考分。

生7:我的宝贝是一个文具盒。

师:天下无人不爱宝,而且宝贝时时处处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但是真正得到宝的人并不多,有些人错将废物当作宝,有的人明知什么是真正的宝,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追求,可是由于怕苦怕难而不敢追求到底。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宝,我相信只要大家善于思考、积极参与,人人都会得到的。大家说能不能?(能)那么,下面就让咱们一起踏上寻宝的征程,从陈伯吹的《骆驼寻宝记》里寻找到所需要的宝贝吧!(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师:下面请大家欣赏同学们表演的课本剧。认真观看表演,熟悉故事情节,并对表演进行评价(在一名解说的组织下由28位同学戴上不同的动物面具依次登台亮相进行表演)。

师:请大家说说谁演的好?

师:刚才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说明大家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也很有表演天赋,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争取在每次活动中都能展示自己的才华。(用小黑板出示下列的字词,让学生轮流认读并齐读两遍)。

携手 嫉妒 嬉戏 饶舌 对峙 温馨 翡翠 淙淙

潺潺  鄙夷 跃跃欲试 金光灿灿  大模大样   水泄不通 

水波粼粼 银光闪闪 安家落户   万紫千红 美丽富饶  

高瞻远瞩 豁然开朗 养尊处优

师:请大家从上述词语中选取你喜欢的3-5个联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先写后说)。谁来把你写的读给大家听听。

生1:正月十五那天傍晚,广场周围的人很多,真有点水泄不通的感觉,亲朋好友们个个兴致勃勃,携手步入广场,观看着万紫千红的烟火,面对着这和平祥和的欢乐气氛,人们的心情也豁然开朗了。

师:你能捕捉住生活中的闪光点,并能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五个词语来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

生2:我有一个温馨的家,每次看着妈妈要到水泄不通的集市上去买菜时,我都想跃跃欲试地跟着,但妈妈总是笑着说:“你还是在家抓紧时间学习吧!”她不让我干家务,我养尊处优惯了,慢慢地也缺少了吃苦的精神,今后我要抽点时间帮妈妈做家务。

师:你已懂得了吃苦的意义,我相信你将会成为一个吃苦耐劳的好孩子。

生3:美国向伊拉克开战的消息传出以后,许多国家都在跃跃欲试准备参战,布什听到自己的飞机被撞恼羞成怒,发动了更猛烈的攻势,伊拉克领土上灰尘滚滚,昔日美丽富饶的景象已荡然无存了,在此我想大声疾呼:“布什!你快住手吧!”(教室暴发出阵阵掌声)

师:骆驼寻到的是什么宝?这些宝有什么用处?

生:骆驼寻的宝是改造沙漠的植物,如保水源、耐盐碱的胡杨,沙地造林的沙枣,耐旱、耐碱、耐寒的罗布麻,以及沙芦草、芨芨草、梭梭草和骆驼刺的种子等。这些宝能让沙漠变绿洲,能为大家谋福利。

师:骆驼寻宝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边引导学生口述边板书归纳)

师:面对一个个走回头路的动物骆驼会想些什么?请你走进它的内心世界,叙述其心理活动。

生:骆驼心想:我一定不能受它们的影响,必须坚持走下去,直到发现那些能上沙漠变绿洲的植物的种子为止,绝不能象它们那样,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半途而废。

师:作者是如何塑造骆驼这个形象的?

生:正面描写生动形象,用三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骆驼善于在沙漠中奔跑的特点,主要进行它一路如何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的动作描写。侧面描写鲜明准确,富有感染力,通过二十多种动物的表现来衬托骆驼的形象。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宝贝?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引导学生说出由本文所想到的、联想到的,以及各方面的学习收获)

生1:我得到的宝是骆驼精神,我今后要像骆驼那样对待学习和生活。

生2:我得到了许多优美的语句,并知道了如何准确地进行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生3:我对童话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愿意读更多的童话,并且想试着去写。

生4:知道了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要为他人谋利益,这样你会觉得很幸福。

生5:我知道了环境跟我们的生活非常密切,因此,我们不仅要保护好环境,还要改善它,让它为人类造福。

生6:我学到了本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计安排。

生7:我懂得了积累语言重要,今后我要坚持进行阅读和积累,象作者学习,力争写出好的童话。

师:本节课你们表现很好,因此得到了许多的宝贝,我希望大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你将会有更多的宝贝。课下请大家掌握文中的词语,查阅资料了解生活在沙漠地带的一些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为治理沙漠想出几条对策及具体的实施方法来,并课外阅读童话故事。

骆驼的演讲稿篇四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

1课时

1.同学们,你们见过骆驼吗?那么,你们知道骆驼在沙漠中,它是人们和商人们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骆驼》这个故事。

2.揭题、板书、读题《 找骆驼 》。

师:同学们想从课题中知道些什么吗?

3.质疑。(生:我想知道,是谁在找骆驼?为什么要找骆驼?他能找到吗?……师板书:谁?走失——找?)

1.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师板书:商人 、走失、找、问、老人)

2.检查字词认读 。

(出示思考题)过渡:同学们商人找骆驼,他在老人的指点后才找回自己的骆驼。但是,你们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骆驼这些特点的?这两个问题就是我们本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1——9自然段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然后同桌交流: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交流汇报。

(1)师:你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生答。

3、指导朗读(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1》课件)

(1)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

(2)分角色朗读。(2人读、分组读,强调老人的性格特点:不紧不慢)

过渡:同学们,老人对骆驼特点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这下可把商人给欺蒙了!谁能来读读商人说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生气)(先指2人分角色读,再分2大组读)

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过渡:商人这么生气,老人生气吗?那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1.(四人小组)先读读老人说的那段话,然后讨论一下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交流汇报。(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2》课件)

3. 进行填空练习。(出示填空课件)

4.朗读指导

(1)(师引读、生接读,同桌互读,齐读。)

(2)同学们当你读到知道的时候,你该用什么语气读?—(越读越高兴)

过渡:当商人听了老人的一番指点后,他能找到骆驼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果然)下面一起来看看画面(出示课件)。

5. ( 出示说说议议课件)同学们故事中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收获吗?(生答:他是一位用心观察事物和认真思考问题的老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用心观察事物和认真思考问题的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从生活中去发现许多奥秘。)

过渡:同学们,骆驼是沙漠里的船,商人要做生意,那么骆驼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下面请欣赏图片。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 丢、找、问)

商人 ————————————————老人

( 指 点 )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骆驼的演讲稿篇五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教学重点:

掌握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

左、右两个字横、撇写时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

2、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复习词语(课件演示)

走失

这时候

左右

应该

(三)出示生字

(四)学习生字

1、仔细观察哪些字有一样的地方?(课件)

失、左、右是独体字。

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什么?

该是左右结构的字。

2、先学习3个独体字。

(1)失:你想怎样记住它?写时注意什么呢?(汇报)

老师想和同学们比比,看谁写得好,愿意吗?(师生同写)

组词

(2)出示左、右两个字

这两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学,看看你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

区别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

左字横短,右字横长。

指导书写: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写得短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工字写得偏右些。

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

生练写。

(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出示这,指读。

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远这进这过这(课件演示)

写时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

(4)下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指读)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想怎样学这个字。

汇报。

座应

(课件演示)点点撇的位置,两个横的长度。

指导书写:丶起笔在竖中线上横不要写太长,丿要舒展些,第一个点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二个点起笔在竖中线上,丿穿过横中线,横比上面的横稍长一些。

(5)出示孩,这个字认识吗?

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孩该,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字,齐读。

写时注意什么?(课件演示)两个点的位置。

你想用什么方法写这个字?(分割法)

写在分割线。

指导书写:用分割法来写。在左右半格中间打分割线。丶起笔在竖中线往左一点的地方,横折提起笔在左分割线上,在同讠的点起笔位置对齐的地方起笔,横长一些,稍超过右分割线。撇折到竖中线上顿笔写折,第一个丿长些,第二个丿短些,丶收笔在右分割线上。

(6)组词。用应该造句。

(五)齐读6个生字,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1个。

(六)写字书1、2题。

(七)课外读物《蜜蜂引路》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