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省导游词 浙江省概况的导游词(汇总5篇)

时间:2023-10-01 17:56:02 作者:ZS文王 文秘知识 最新浙江省导游词 浙江省概况的导游词(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省导游词篇一

榉溪村,位于大盘山北麓,古称桂川、榉川,四周群山环绕,山川秀丽,环境幽奇。全村现共有360户,计1130人,全部姓孔,为江南孔子后裔最大的聚居地。

孔氏家庙位于榉溪村中部,始建于南宋宝祐二年,榉溪孔氏始祖孔端躬,原籍山东曲阜阙里,系孔子四十八代孙,自幼聪颖好学,登进士第,宣和三年授承事朗,任大理寺评事,持事洁白,谳狱恕平,吏畏其威,人怀其惠。宋建炎间,端躬及世袭衍圣公端友遭金乱扈驾南渡,后端友寓居衢州,端躬安家于婺之榉川。据《榉川孔氏家谱》载:“惟婺祖端躬公,官居大理事评事,乃由台抵婺至永之榉川,见其山高水长,泉香土沃,弃华衮之荣而优游自乐,屋于钟山之下而居焉,此南北之所由分而三派之所自始也。”。孔氏家庙由历代朝庭为“孔氏婺州南宗”(也称作“婺州南孔”),即孔子47世孙孔端躬后裔赐建,地址在磐安县磐峰乡榉溪村,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宝祐二年,理宗追端躬功德,按衢州孔氏家庙恩例,在榉川南岸杏坛园前建孔氏家庙,赐“万世师表”金匾一块(已佚)。孔氏家庙坐南朝北,榉溪从前面环绕,遥对金钟山,整座建筑以中轴线贯穿,由门楼、戏台、开井、前厅、穿堂及两小天井、后堂组成。孔氏家庙建造后,在元、明时期由官府负责进行过较大维修,清初家庙毁于兵燹,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但也保留了宋、元、明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

榉溪孔氏家庙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除此之外,在榉溪孔家家庙的四周,那由清、民国山区民居错落形成的小街、小弄,同时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整个孔氏家庙周围荡漾着一种古风古貌。

金钟山和莲花城是“婺州南孔”始祖孔若钧和孔端躬的墓地。南宋绍兴八年,大理寺评事孔端躬谢世,与钱氏夫人合葬。墓前有棵桧木,是当年孔端躬亲手种植的,至今已有八百余年。树高34米,胸围5.6米,枝叶非常繁茂。这棵桧木由孔端躬从山东曲阜带来,移植到这里,它记录了“婺州南孔”长途跋涉的艰难和创家立业的艰辛。仔细看,竞然还能发现桧木上留有动荡年代的子弹孔呢!

浙江省导游词篇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在萧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靠近地铁一号线的旁边,有一片美丽的湘湖,他有着连绵不断的山脉和广阔的水面,是居家旅行、搭建帐篷的好去处。在这里,你可以尽情的领略湖光山色;在这里,你可以尽情的享受人文熏陶;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驰名中外的跨湖桥遗址;在这里,你还能去杭州海洋博物馆,一睹鲸鱼的风采。

非常荣幸为大家做这一篇导游词,也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由我来随团带领大家参观湘湖。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旅程,能够让大家尽兴而归,乘兴而来,不会留下失望,而留下你们满意的笑容,捕捉下你们乐意的色彩。

如果大家对于导游词中有异议的地方,可以随时来向我询问,我会一一针对导游词之中的问题做详细的解答,绝对不会让大家存疑。在旅行的途中,我们会先从湘湖的历史背景说起,然后通过我们的行程慢慢的讲到它的变迁和历史渊源,最后我们会在跨湖桥遗址那儿做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尽情的拍照,驻足留念。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称心而归,不留遗憾,现在就开始我们的旅途吧!祝大家工作顺利,行程愉快!

浙江省导游词篇三

嘉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杭嘉湖平原,东接上海,南濒杭州湾,西连杭州,北邻苏州,是马家洪文化(距今7000年)的发祥地之一,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被誉之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如今的嘉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经济开放区和浙江省重要的工贸城市,下辖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和秀城、秀洲等7个县(市、区)。全市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人口332万人,其中市区面积968平方公里,人口88万人。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

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吴越王钱元瓘 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

明宣德五年(1430)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7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

清朝初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会经济不断好转,市镇更加繁荣。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嘉兴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对明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9亿元,财政总收入53.5亿元,外贸出口总值达22.2亿美元,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所辖五个县(市)已连续三次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所有县(市、区)均被命名为“浙江省小康县”。

嘉兴市境地处太湖流域,水乡泽国,为古越人聚居地。春秋时地跨吴越,史称“吴头越尾”,因此兼有吴“泰伯辞让之遗风”与越“夏禹勤俭之余习”。楚并越后,又接受了百余年楚文化的影响。自秦(前222)实行郡县制至五代(907-960)以前,嘉兴一直归属会稽吴郡,语言亦属吴方言区,故民间习俗以吴俗为主流,江南水乡特色鲜明,有别于省内山区、半山区。西晋末与北宋末,国家二次动乱,北方衣冠之族多渡江而南,带来了中原文化,优势互补,使嘉兴民风融合了中原风俗的成份,独特性与多元性并存。

嘉兴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铁路、公路、水路、港口齐全,成为浙北的交通枢纽。农业资源丰富,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完备,市场网络格局已经形成。电力充沛,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全市拥有1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达2104家,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71亿同时,还有众多的文化名胜,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0处,旅游资源丰富,潮、湖、河、海自然风光极为优美,荣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在新世纪的征程中,勤劳智慧的嘉兴人民坚定信心,与难而进,奋发有为,实现新的跨越。我们坚信,嘉兴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一座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正在杭州湾北央求迅速崛起。

浙江省导游词篇四

浙江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导游在带领游客游玩时,要做好景点的介绍。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浙江省概况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又称浙江)江流曲折而得名。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全省现辖2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36个县、22县级市和32个市属城区。全省常住人口4613多万。 山海并利,物产丰富。浙江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1.06%,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内有耕地面积161.38万公顷,人均0.55亩,河流和湖泊占6.4%,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位。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桔、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覆盖率达54.6%,居全国前列。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 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 岸长水深,为港口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省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深水岸线105.8公里。目前全省有万吨级以上泊位55座,已初步建成宁波、舟山、温州、海门、乍浦五大港口为主体的港口群,其中宁波北仑港是中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可停靠30万吨级货轮,年吞吐量居全国第2位。

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代考古发掘表明,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全省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分别属于距今7020xx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20xx年的马家浜文化和5020xx年的良渚文化。 春秋时期,浙江分属吴、越两国。秦朝在浙江设会稽郡。五代十国时期,临安人钱鏐建立吴越国。南宋建都杭州。元代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 明朝初年,改元制“行省”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1府、1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又改为省,浙江省建置至此大体确定。 在历史的长河中,浙江人文荟萃。

有哲学家王充、陈亮、刘基、宋濂、王阳明、黄宗羲,诗人骆宾王、孟郊、贺知章、朱淑真、陆游,书法家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画家马远、黄公望、徐渭、陈洪绶、任伯年、吴昌硕,科学家沈括,教育家蔡元培,以及章太炎、王国维等著名学者。 自东汉到现代,载入史册的浙江籍文学家逾千人,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出现了鲁迅、茅盾、郁达夫、冯雪峰、徐志摩、丰子恺、吴晗、夏衍、艾青等一大批文化名人。 建国以来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人士占了近五分一。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浙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特色明显,知名度较高。

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4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有杭州、绍兴、宁波、衢州、临海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2.5个(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合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9处,国家确定的重点博物馆7座。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城市杭州,计划单列市宁波。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全省常住人口为5477万人。是中国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浙江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全省人口绝大部分属江浙民系,其中吴语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98%以上,浙西部分人口使用古吴语分支徽语方言。除此以外还有闽南语、蛮话、蛮讲、畲话、官话等语言人口分布在省内个别县市。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为全国的1.06%。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地级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共11个省辖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再下分为乡级行政区,截至20xx年底时共有1516个,包括754个镇,457个乡(包括14个民族乡)和304个街道办事处。22个县级市名义上直属省政府,由地级市暂为代管。

20xx年3月,在国家规定基本的98天生育假基础上,增加了30天产假,将产假延长至128天。

我妈妈的家乡在浙江诸暨,是可能一个江南小镇。可能有人只知道浙江,而不知诸暨我觉得那里一年四季的景色都非常美,那么现在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浙江四季。

春天,树木伸了伸懒腰,展开了茂密的枝叶。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长得郁郁葱葱,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真像一个大花园。燕子从南方飞来,使这个春天变得生气勃勃。 夏天,太阳马上变成了一个大蒸笼,人们就像正在蒸的一大堆包子。这可不得了了,人们热的气喘吁吁:有的人去大树底下乘凉;有的人使劲扇扇子或吹电风扇;但是绝大多数人居然还躲在家里吹空调。浙江的夏天可真的是很热啊!

秋天,树叶变得枯黄,落了许多叶子下来。一片片叶子在树荫下翩翩起舞,然后落在树下,渐渐地,他们变为了泥土,成了大树的肥料。秋天的风是金黄的,一阵凉风吹来,把庄稼玉米等小果实都吹得金黄金黄的,让人感受到了另外一种凉爽。 冬天,天上下起了鹅毛般的雪,堆成了厚厚的一层雪,像在地上铺了一层雪白色的大绒毛毯。我们有时候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既好玩又有趣!过了一段时间,太阳终于出来了,一束束耀眼的金光照在洁白的雪上面,雪就慢慢地融化了。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来赞美浙江,看来,还真得是名不虚传呀!

浙江省导游词篇五

莫干山山峦连绵起伏,风景秀丽多姿,景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它虽不及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 峻,却以绿荫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星罗棋布的别墅、四季各异的迷人风光称秀于江南,享有 “江南第一山”之美誉。

莫干山素以竹、云、泉“三胜”和清、静、绿、凉“四优”而驰名中外。

“竹”,是莫干山“三胜”之冠,以其品种之多、品位之高、覆盖面积之大列于全国之首、世界之 最。走近莫干山,只见修竹满山、绿荫环径,风吹影舞、芳馨清逸,宛如置身绿幕之中。景区及外围区 有连片竹林127平方公里,有诗云:“竹径数十里,供我半月看。”莫干山所独有的“黄金嵌碧玉”、 “碧玉嵌黄金”两类珍贵竹种则以其独特的花纹倾倒无数游客。“云”也极具特色,因时而异、变幻万 千,动若浮波、静若堆絮,站在云海上餐雾饮露、枕云席絮,令人有“遗世而独立”之感。“泉”也是一胜,飞瀑流泉多达百余道,可谓峰峰有水、步步皆泉。

“绿”是“四优”之一,树绿、竹绿、草绿、山绿,如绿色的海洋,满目皆翠。全山绿化覆盖率高 达92%。“清”也是一大优点。若漫步于竹林或憩息于林荫,或眺望于亭台,或夜坐于别墅,处处清新 悦人、神舒肤爽。“凉”是避暑的主要条件,因莫干山地处一定高度,绿化覆盖率高,且多流泉及储水 量大的修竹,因此夏季气温较低,七、八两月平均温度仅24.1度,早晚尤为凉爽,最宜避暑。“静”,谷幽境绝,宛如世外桃源。走出久被噪音围困的圈子,莫干山能给你一个静谧的天地。

莫干山虽以“清凉世界”而著称于世,但实际其四季风景各有特色。春季和风阵阵,云雾变幻,其 时春笋破土而出,各类山花争奇斗艳,到处是生机勃勃,一派繁荣景象。入秋,则天宇澄朗,山明水 佳,无处不桂香浓郁、枫林胜火、万篁碧绿、秋意盎然。而冬季,则又是林寒涧肃,清静无比,漫山琼 花飞舞,银妆素裹,更是一番动人景象。

莫干山风光妩媚,景点众多,有风景秀丽的芦花荡公园,清幽雅静的武陵村,荡气回肠的剑池飞 瀑,史料翔实的白云山馆,雄气逼人的怪石角,野味浓郁的塔山公园,以及天池寺踪迹、莫干湖、旭光台、名家碑林、滴翠潭等百余处,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