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数学排列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实用7篇)

时间:2023-09-26 04:01:56 作者:温柔雨 文秘知识 最新二年级数学排列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实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年级数学排列问题教案篇一

本单元经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借助线段图等手段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必须的路线植树,这条线段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为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一样、植树的要求不一样、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树之间的关系也就不一样。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锯木头、架设电线杆等。这些问题中都隐藏着总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能够是一条线段,也能够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如圆形。即使是关于最基本的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一样的情形。如两端都要载,一端栽另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而在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能够转化为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中的一端栽另一端不栽的情景。

成功之处:

0棵,需要种10×3=30(棵);第二种是只种1个角,其他两个角不种,就需要种10×3-1=29(棵),第三种是种兩个角的情景,需要10×3-2=28(棵),第四种是种三个角的情景,需要10×3-3=27(棵),经过这样的教学能够避免直接教学课本习题中的棋子问题,学生就能够弄清楚为什么要用每边的数量乘边数候后还要减4。

在教学例1两端都栽的情景,也能够顺势教学其它情景异常是两端都不栽,除了画线段图理解之外,也能够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要用间隔数减1,实际上中两都栽的情景中间隔数加1再减2,所以得到棵数等于间隔数减1。这样再教学只栽一端时,学生又能够在两端都不栽都情景下间隔数减1加1,就能够得到棵树等于间隔数,由此类推,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三种情景之间的联系,不至于学一种记忆一种。

不足之处:

学生在学习例题时学得很好,一到接触到不一样类型的植树问题就不知所措,还是存在搞不清哪种植树问题的情景。

再教设计:

在教学中,还是继续采取分类教学,既注重对分类教学的讲解,还要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

二年级数学排列问题教案篇二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应如何突出重点,特别是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一直以来是大家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 节课研究的是行程问题,课本教材上只安排了一道例题(相遇问题),我先让学生一起回顾了行程问题的基本知识及类型,追击问题和相遇问题。然后讲课本p20 例3,和p21做一做。然后进行课本p21练习,这三个题同时进行,让学生黑板板演,小组讨论,然后对学案p18,3,4进行了练习。

分析寻找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种是画图分析,另一种是列表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学生在这样的思路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把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教学生如何读题,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如何抓住关键的语句,如何寻找等腰关系等。

但 是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太注重启发引导,始终在担心课程的进度,不敢放手让学生活动和交流,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而是直接告诉他们追击问题和 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他们没有机会进行自主探索。而是一味地引导、启发,虽然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也能自己解决问题,但如果让他们自己分析,相互探讨,哪 怕是错了再进行纠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牢固。

二年级数学排列问题教案篇三

“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渗透了以下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自主小研究,要求让学生以圆形纸片替代饼,自己先进行烙饼活动,自主探究1张饼,2张饼,3张饼的最少烙饼时间。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并且,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我们生活服务,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课堂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特别是3张饼怎么烙这个重难点,让学生说,让学生议,充分以生为本,师只在关键处引导,这一环节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尝水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

“烙饼问题”,它所呈现的是优化问题,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例如,我们出门旅行就要考虑选择怎样的路线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旅行所需费用最少或者所花的时间最短;所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数学思想方法。这节课中我认为学生体会的还不错。

本节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生本理念”体现的还不够,教师放手的力度不大,特别是让学生找烙饼规律时,师讲的还是太多,此外本节中练习的也不多。

二年级数学排列问题教案篇四

《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0页的一节新授课。属于较复杂的方程问题之一,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根据两个未知数的和差与倍数所形成的数量关系进行列方程解决的方法,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普遍难点。

本课教学目标是要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根据一倍量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方法,同时必须兼顾该类方程的解法指导,因此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虽然较多,但是把握和突出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是重点中的重点。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掌握方法,促进学生解题思维能力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学生经过思考,将自己的思路转化成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思考”中明确提出“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

1、本课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积累,从学生熟悉的年龄问题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

2、教学中紧紧抓住“如何设未知数和如何找等量关系式等”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分析问题,把握条件,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因为“妈妈的年龄是欢欢年龄的3倍”所以:妈妈的年龄=欢欢年龄×3;因为“欢欢和妈妈今年一共48岁”所以:欢欢的年龄+妈妈的年龄=48。

3、做到把问题分析透彻、思路讲清说透,思路说清了,那解题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实现问题分析至解题方法领会的飞跃。

4、在解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思考、合作解答,选择解题最佳方案。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数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如何设x,如何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通过自主叙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1、但在引导的过程中,因为担心学生无法叙述清楚而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说清楚,同时因自己过于紧张,没有给以学生及时的评价,导致很多学生都不敢说,很多学生能够自主发现的内容没有得到呈现。

2、教师的语言也不够精炼,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练习不能全部完成。

3、巩固练习设计和操作不够好。练习没有紧扣重难点。练习的设计难易程度要从易到难。检测的练习老师尽量不要提醒,才能起到检测的作用。

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课堂不断培训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年级数学排列问题教案篇五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多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我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1、设计可操作学具。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筹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课前我针对例题设计制作了相关的学具,用圆片代表饼,这样便于学生借助学具的操作,在直观中调整,在操作中发现,能更加自然地感悟简单的优化思想。

2、动手操作,理解方法。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获取大量的表象经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抓住了烙3个饼最少要用多少分钟这个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说理,再操作来加深印象,体会最少用9分钟的道理。在研究3张饼的烙法时,先让学生进行猜想、然后动手操作并给同桌展示说明,学生经历了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的过程,通过同桌合作,形成了自己烙3张饼的方法,接着,由学生展示不同的烙法,并从中选择出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这样,学生解决了烙饼需要最短时间中的基本问题。在最后又安排了“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完成表格。发现“饼数×3=最快时间”;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就两张两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就先两张两张的烙,最后3张饼用轮流烙饼法烙,这样做最节省时间”这些规律。

但是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不足,一节课下来,也有几点值得深思,反思自身,在很多方面还需努力啊,主要罗列几点,提示自己:

1、放手的力度不够,特别是让学生找烙饼规律时,我讲的还是太多,此外本节中练习的不多,还需要搜集练习。

2、在课堂上要多用激励性语言来鼓舞学生,语言还应再简练些。

3.课堂情绪调控有待加强,受学生的状态影响较大,不能很好的自我调节。

4.我对于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处理的不到位。如:有一名学生自豪的说:“老师我可以6分钟完成,就是把第三张饼分成两半放到锅的两边一起烙就行了。”等像这类的问题处理的不到位。

二年级数学排列问题教案篇六

题型设置太过单一(应用题),可挑选些填空题、选择题,让孩子们进行智力闯关,从而体验作业也是一种快乐。

要善于鼓励。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更离不开老师由衷的鼓励。课堂中,我惦记着教学任务,也放不开自己,没能经常鼓励、赞美学生,好孩子可是夸出来的呀!

这节课还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我把学生估计过高,我以为只要学生弄懂了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之后,解决植树问题就应该没多大的问题了,但事实出乎我的预料,因为例题是给了全长和间距求棵树,但“做一做”却是给了间距和棵树求全长,属于逆向思维,所以,有好多同学就不知从何下手了,导致出错很多。其实就是在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间缺少了链接,应加强对规律的扩散教学,比如:得出规律时,可以总结一下“间隔数=棵数-1,路长=间隔数×间隔长”等知识的扩散。

二年级数学排列问题教案篇七

租船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租船问题”教学反思。目的是通过不同的租船方法,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在多种方案中通过比较、对比,得出最佳方案。

本节总要采用的中课前研讨,课上交流的教学方式,课前提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预习。

认真阅读课本第10页,思考以下问题:

2、如何租船最省钱?你能想出几种方案?如何从这些方案中找到最佳方案?

3、想一想:通过方案的设计和选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经过知识的探究,孩子已经对解决方法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区别就在于方法是孩子没有想到的,或是孩子没有找到这种问题解决的途径,教学反思《“租船问题”教学反思》。

每个孩子都非常高兴的把自己的方法和同学们分享。有的孩子全租小船,有的孩子全租大船,有的孩子大船小船合租,通过这些方法的比较,师适时的问: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七嘴八舍,我们共同选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

根据船的租金及限承人数,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更便宜。

再假设所有人都乘坐租金便宜的船。

如果正好坐满,无空座,那么这种租法最省钱;

如果没坐满,就再调整,调整时要做到尽量让船坐满。

成功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有做了充分的准备,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成功,这是一节成功的课,孩子们理解的不错,学的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