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海洋的设计说明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优质9篇)

时间:2023-10-02 04:08:24 作者:灵魂曲 讲话稿 最新海洋的设计说明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优质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海洋的设计说明篇一

一、情境导入,恰到好处、精致有效。

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情境创设上我用了一段关于海洋资源的影像资料,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兴趣点,真切直观,恰如其分。果真,学生们欣赏着美伦美奂的海洋世界的影片,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眼睛是充满惊奇的,脸上是挂满笑意的,内心是充满了无限渴望的。因此,看过影像和图片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全然是来自于内心的真切感言,从而对新课的学习内容充满了期待与神往。

这样的导课,新颖独特,恰到好处的燃起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求知的热情。为整节课的教学作了一个精彩的开场。

三、思维拓展,活泼灵动,闪现课堂智慧的光彩。

在学生们对海洋世界的美妙神奇赞叹的同时,我又补充了关于海洋资源的更深广的信息资料,作为课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把课文的思想内涵拓宽了、提升了,放飞学生的思维,进行想象训练:还可以把大海比喻成人类未来的什么呢?学生们又立即投入到信息碰撞与融合中,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有的同学说:“海洋是人类的大药房,因为之前看到的影像片中,海马都是人类的药源,所以可以说他是个大药房。”还有的同学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大油库,可以到海洋里开采石油”。“海洋还可以是人类未来的大能源库,还可以是大建材基地,也可以是大矿场”......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又一次彰显了开阔的思维,善思的品质,灵动的智慧,而我在这里也巧妙的点拨到,海洋处处都是宝,看来我们真的应该与大海和谐相处,因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不仅需要丰衣足食,还需要蓝天和碧海,并由衷的为学生们的奇思构想送上了掌声。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收获到的不仅仅有知识,还有鼓励与信心,还有幸福的体验,更有思想的启迪。

海洋的设计说明篇二

1,了解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

2,分析说明方法。

3,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课时

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

第二步:读课文,说句子

第三步:读课文,说特点

第一课时

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

1,读课文,把握结构方式。

明确:总—————分—————总

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第———段是————说,写了——————————————————————————

教师示范:

第1—2段是总说,写了广阔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学生说话:

第3—6段是分说,写了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7段是总说,,写了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步:读课文,说句子

1,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说明方法。

3,按下面的模式说话:

例句+运用了——————————说明方法

学生说话:

(1)“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食物。”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2)“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蒓、浒苔等”。运用了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4)“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5)“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第三步:读课文,说特点

1,读课文,找出文章在表达、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

教师示范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语言准确、严密。

学生说话:

(1)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说明和议论相结合。

(2)这篇文章的特点是: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3)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4)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过渡自然。

海洋的设计说明篇三

[教材简解]《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苏教版十二册语文书的第13课。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渗透环保教育的课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为什么“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是本文理解的重点。课文首先阐明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接着提出了人类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最后从矿产资源、高蛋白食品、水力发电、淡化海水、建海底城市等方面一一说明了人类利用海洋的现状及设想。

教学目的:

1、认识到人与海洋关系密切,可以从5方面实施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并懂得保护海洋。

2、学习本篇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是呀,地球上71%都覆盖着水,即海洋。那么,人类与海洋关系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第2自然段

2、从哪里看出来人类与海洋关系密切呢?

正面看:

(1)提供航行的便利,水路运输,成本低、大数量、长距离,干线运输主要形式。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

(2)给予人类水产品、食盐

a、你知道哪些来自于海洋的水产品?真是“丰富”呀。拒估计,海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它们有什么营养价值?(蛋白质、钙、维生素ad)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这么多的水产品,他们均来自于海洋,可见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海洋就在我们身边。

b、为什么说食盐是“必不可少”的呢?而食盐的主要获得途径是哪里?可见,我们离不开它。海洋与人类的关系真是密切呀。

c、海洋就在身边,我们离不开它呀,谁能读一读?(大方、海洋并不遥远)

反面看:给人类带来灾难

(1)从什么词可以看出是可怕的灾难?

(4)最可怕的是什么现象?出示图片,这是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当海啸发生时,海浪以每小时600多公里的速度向岸边涌来,掀起十几米高的巨浪,波浪滚滚,势不可挡,海啸过后,整个城市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一片废墟,人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更有许多无辜的人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丧生,还有些孩子也过早地离开人世,留下悲痛欲绝的父母,这真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再一起读。瞧,海洋既能提供给人类帮助,又直接影响和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可见它与人类的关系也很怎样?(密切)

3、小结:这一自然段通过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十分密切, 回顾这一自然段的写法,有值得你欣赏的地方吗?提示:从结构上看,存在什么结构(总分),这样显得纲目分明,条理清楚;从语言修辞手法上看,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你读起来觉得怎样?说明文为了避免语言的枯燥无味,常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描述,这样读起来就生动、有趣多了。(板书:总分说明、形象描述)这样的写法下文中也有。

4、过渡,正因为这样,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三、教学第3自然段

3、过度:同学们,不要伤心绝望……

四、教学第4自然段

1、出示句子,齐读。(板书:开发、利用海洋)

2、告诉大家,你刚才带着什么感情来读这句话的?(将个人的感情融入语言文字中是朗读的艺术。)指名回答(兴奋、高兴、自豪)为什么?请你读一读。让我们怀着兴奋、高兴、自豪的心情一起读。

3、这句话在结构中属于什么段落?(过度段)引起下文的写作。

海洋的设计说明篇四

1、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

2、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了解海洋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分析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出示大海图片)

师讲授: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以大海为背景)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三: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文章主要内容(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海藻数量多

浮游生物丰富

海洋鱼虾众多

师归纳:

1、海藻数量多

2、浮游生物丰富

3、海洋鱼虾众多

四、学习本文说明方法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自由交流)(第四张幻灯片)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

么?作比较、分类别、举例

子、列数字

五、学习本文说明语言:

(出示幻灯片五:比较语言的准确性)

原句: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改: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范围)

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程度)

(生自由学习,找找文章中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批注你的理解。)

六、拓展学习(出示第六张幻灯片)

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

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要求:

1、语言准确且生动

2、能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仪态自然大方

海洋

1、海藻量大?

2、浮游生物丰富?

3、鱼虾众多粮仓?

海洋的设计说明篇五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

2、揭示课题:板书: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二、自学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学会读课后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教师及时正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轮读课文,及时正音、练读。

(4)指明说说各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5)引导分段:哪些部分写了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

第一段(1-3)写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第二段(4-8)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段(9)要开发海洋,首先要保护海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借助课文,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中心句。(板书: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画出有关语句。(学生回答)

3、海洋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指名说。

教师引说: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

4、海洋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呢?指名说。

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同时,又--(敬畏海洋)。

5、引读第三自然段。

6、指导朗读。(读出人类既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复杂心情)

7、过渡:

千百年来,面对喜怒无常的海洋,人们只能望洋兴叹,但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还会望洋兴叹吗?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8、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9、人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10、课文是怎样写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

小组讨论交流,同时师生互动板书。

(1)人类“能源危机”,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

(2)人类“食物匮乏”,导致到海底索取高蛋白食品。

(3)人类用较少的金钱,获得较大的电力。

(4)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

(5)人口增长,必须拓宽生存空间。

11、朗读第二段

12、现在,你能说出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了吗?

(根据板书,概括地说一说。)

13、齐读第三段,思考:

(1)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2)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

学生思考后回答。

二、总结全文

教师号召:海洋遇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海洋的设计说明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

2.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了解海洋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大海图片)

师讲授: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以大海为背景)

海洋的设计说明篇七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节课中的一个特点。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应该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整节课中,从开头的“获取信息,到学习说明方法、说明语言”,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捕捉分析点,自己去获取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过程中只起到引导、总结、启发进一步思考的作用。这就比由老师去将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要好得多。在语文课上,一些结论并不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投入了、经历了就有所得,有收获。

海洋的设计说明篇八

1,了解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

2,分析说明方法。

3,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

第二步:读课文,说句子

第三步:读课文,说特点

第一课时

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

1,读课文,把握结构方式。

明确:总―――――分―――――总

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第―――段是――――说,写了――――――――――――――――――――――――――

教师示范:

第1―2段是总说,写了广阔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学生说话:

第3―6段是分说,写了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7段是总说,,写了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步:读课文,说句子

1,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说明方法。

3,按下面的模式说话:

例句+运用了――――――――――说明方法

学生说话:

(1)“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食物。”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2)“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o、浒苔等”。运用了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4)“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5)“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第三步:读课文,说特点

1,读课文,找出文章在表达、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

教师示范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语言准确、严密。

学生说话:

(1)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说明和议论相结合。

(2)这篇文章的特点是: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3)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4)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过渡自然。

海洋的设计说明篇九

诚然,本节课学生的活动面如果能更广些,让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出自己的能量,那么本节课所带来的效应会更大,更喜人。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努力的方向。

“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这是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对人本管理成果的乐观预见。而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为人师者的幸福与自豪,为了让语文课堂恒久的绽放出这样迷人的光彩,我会继续用执著去耕耘,用热爱来注解,用师者的智慧与才情去打造出一节节更精彩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