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庭文明礼仪活动周反馈记录 图书公约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10-09 20:29:17 作者:JQ文豪 活动 最新家庭文明礼仪活动周反馈记录 图书公约教学反思(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文明礼仪活动周反馈记录篇一

借:

1、每次只能借一本书。

2、每本书只能借一个星期。

3、借书要找图书管理员登记出库。

护:

1、不能把书本乱放,以免弄丢图书。

2、不能损坏书籍。

3、不能在书本上乱涂乱画。

还:

1、及时归还书籍。

2、还书时要找图书管理员登记。

3、还书时要把图书归放回原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更好的保护图书,我呼吁大家一齐来遵守我们的班级图书借阅公约吧!

家庭文明礼仪活动周反馈记录篇二

今天我所教学的是《最大公约数》,是一节枯燥的数学课,这节数学问题比较复杂,光靠个人的学习,在短时间内达不到好的效果时,我常采用的方式是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最大公约数”时,我让学生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小组中搭配上、中、下三类学生,由一位优等生任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如下问题:(1)、什么是约数,质数、合数?(2)、两个数的公约数与各自的约数有什么联系?(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我们知道“最大公约数”一课最难理解的就是其算理,我也尝试过多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无论是老师讲解还是学生看书,给学生的感觉大多是:太难懂了,算了吧!这时,何不让学生讨论讨论,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说说?这样,不仅保证了全班同学的全员参与,使每位同学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且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启发、讨论、总结,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想法在逐步完善着,学生个人对最大公约数算理的理解都会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在这里得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在不断增强;当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时,学生也在尽情地享受着交流成功的乐趣。如果学生能把学习当成一件“美差”去做,这不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吗?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没有达到自己教学目的所要求的,部分学生对学的知识没有深刻领会,心中还是糊里糊涂的,不知道什么是公约数什么是最大公约数。

另外,自己在教学中,讲解的还不是那么透彻,对所举的实例不切实际,应举更恰当的实例,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的。在一个方面,用课件上课,不能让学生更多的上黑板练习了,学生只能在下面做一做了,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就不能了解了,以后结合小黑板多练习些。

以后在教学中,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学习,掌握更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下更扎实的学习基础。

家庭文明礼仪活动周反馈记录篇三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口语交际

主题:图书借阅公约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郑州市第九十二中小学娄梅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基于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是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本次口语交际重在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情分析

本次话题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真正让他们将意见讨论成文有一定难度,仍需教师引导补充,帮助他们用概括性的语言归纳成文。

教学目标:

1、关于班级图书借阅的管理,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会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2、学会与同学讨论,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分析别人的意见,再形成自己的意见。

3、形成符合班级实际的班级公约。

评价任务:

1、通过分小组讨论交流主动发表自己关于班级图书借阅的管理的意见。

2、通过讨论确定在交流时学会与同学讨论,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分析别人的意见,再形成自己的意见。

3、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引导补充形成符合班级实际的班级公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情境导入

(3分钟)

活动一

1.板书课题、解题。

2.学生各抒己见。

3.全班交流讨论。

根据学生讨论交流引出主题。

环节二

全班交流

确定问题

(12分钟)

活动一

1.老师出示提示问题。班里图书角应怎样管理?

2.学生讨论交流。

3.根据讨论确定讨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完成目标一)

通过讨论交流确定讨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1.讨论应该围绕哪些方面发表意见?

2.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完成目标二)

通过讨论交流让孩子们明白本节课讨论重点。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归纳总结

升华材料

(12分钟)

活动一

1.分小组,每个小组确定讨论发言的`顺序。

2.每个小组有明确的分工,各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

4.遇到有同学在发言时存在问题,老师要适时进行引导,确保每一个小组的讨论都能顺利进行。

5.根据学生汇报和教师补充进行归纳。

(完成目标三)

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全班汇报归纳出班级图书借阅公约。

(评价目标三)

附:

二年级4班图书借阅公约

1、分享图书等于分享快乐。

2、所有同学必须参与建设图书角,同时也享有借阅图书的权利。

3、所有图书都是大家的财产,要珍惜、要爱护,捐书者依然是图书拥有者,更换图书时退还捐书者。

4、学生借阅图书由管理员负责,到管理员处登记,借阅图书时要轻拿轻放。

5、借阅图书要登记清楚借阅时间、归还时间。借出的图书一星期内必须归还图书角,归还图书时管理员应检查图书的破损情况,经认可后方可登记归还日期。

6、学生每次借书只能借一本。

7、图书角不向其他班级和校外开放。

8、图书角借阅时间为:每天上午;归还时间:每天下午。

9、若丢失或有破损要么买同样的书偿还,要么按图书价格的三倍赔偿。

家庭文明礼仪活动周反馈记录篇四

有的数学问题比较复杂,光*个人的学习,在短时间内达不到好的效果时,我常采用的方式是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最大公约数”时,我让学生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小组中搭配上、中、下三类学生,由一位优等生任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如下问题:

(1)、一个数的约数与这个数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2)、两个数的公约数与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家庭文明礼仪活动周反馈记录篇五

1.借书需有借书证。

2.每次只能借一本书,不能超期。

3.不可损坏图书,比如撕、扯、涂。

4.借书要排队,还书时要放回原处。

5.如果弄丢图书,要赔偿,并在一个月内不能借书。

6.借书和还书时需坚持安静。

7.如丢失借书证,需重新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