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阳明心学心得分享 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优秀5篇)

时间:2023-10-05 22:23:53 作者:温柔雨 心得体会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阳明心学心得分享篇一

由于阳明心学的“致良知”说在逻辑上存在内在的矛盾,以至于人们难以对“致良知”有一致的理解和把握,王阳明经过不断探索而启动的`王学讲会活动是其实现“致良知”目标的合乎逻辑的选择,可以视为阳明“致良知”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阳明心学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种理论学说的内在逻辑矛盾是难以依赖一种学术思想交流和社会交往的外在形式来化解的调和的,江右王门学派所开展的王学讲会活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阳明心学无可避免走向自己的末路.

作者:李伏明作者单位:井冈山师范学院政法系,江西,吉安,343009刊名: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jinggangshannormalcollege年,卷(期):200223(4)分类号:b248.2关键词:阳明心学内在矛盾王学讲会致良知江右王门学派

阳明心学心得分享篇二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阳明心学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强调人的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正义。阳明学派的创始人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理论,被称为“天心得体会”。通过研究和学习阳明心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天地之间的联系,也从中获得了深刻的体悟。

第二段:体悟天心(大约300字)

阳明心学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无限潜力的存在,只有在与天地相连接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在我看来,“天心得体会”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自省和修身的方式。只有通过对内心的深入观察,并将其与天地相统一,我们才能够了解自己的真正价值,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进步。通过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我明白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努力在修身上下功夫,与天地相融合。

第三段:人性的善良(大约300字)

阳明心学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良的内心。然而,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我们经常会偏离善良的道路。通过对阳明心学的学习,在思考和修身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人性本善,并坚信每个人都是一种具有爱与正义的存在。我们要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善良和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个人,从而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段:知行合一的实践(大约200字)

阳明学派强调知行合一,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的道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体验到其中的智慧和真理。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通过观察和参与社会活动,自己的知识才得到了巩固和升华。知识与行动的结合,不仅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心态,让我能够更坚定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大约200字)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将阳明心学的理念融入到实践当中。我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挑战,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克服一切困难。我也注重提高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以善良、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阳明心学的理念指导,我不断反省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在学习和实践阳明心学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阳明学派的智慧和真理。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让我对自己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阳明心学教会我们要将自己与天地相连,提高自己的修身修心能力,并通过知行合一的方式,在实践中体会到其中的智慧和真理。同时,阳明心学强调了人性的善良,以善良和爱的态度对待他人,并为社会作出贡献。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将阳明心学的理念融入到实践中,努力塑造自己的品格,并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我相信,通过阳明心学的指导,我能够成为一个有价值和有用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阳明心学心得分享篇三

阳明心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被誉为“心学之宗、心学之宗师”。它在大约500年前的明代达到了巅峰,为中国的哲学界带来了一道新的风景线。其核心理念是“致良知”和“格物致知”,它强调人的内在心灵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以及人与天的和谐关系。在我学习阳明心学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很多,下面我将就“天心”这一概念进行探讨和总结。

首先,天心是指宇宙的心灵或天的心思。在阳明心学中,一直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天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人的心和天的心是相通的。而天心则是宇宙的主导力量,是人心的根源。阳明心学强调人的内心是一个完整的宇宙,个体的内心即是广大的心灵,与天之心相通。我们生来具有天心,但由于外界环境和个人的习惯所制约,我们容易失去与天心的联系。正如阳明所说:“毋失天机,吾人于人处,然则充天地。”意思是要不断努力不断改进自己,才能使自己与天地相通,达到人与天合一的境界。

其次,天心是强调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准则。阳明心学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个体,应该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仅要尊重自然,也要尊重他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心才能与天心相合,实现心灵的安宁和达到道德的境界。阳明心学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行动是实现道德境界的桥梁,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将心中的思想付诸于实践。所以阳明在他的《传习录》中说: “我立心于道,以天下民为已任也。”意思是他立志在道德之路上,将天下众生的幸福和福祉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阳明心学对天心的理解实际上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天心的境界。

然后,天心也是指人的内心深处最纯真、最完美的一面。阳明心学认为人的内心是自由而真实的,只有去除了外在的干扰和杂念,才能感悟到人性的本质和内心的纯真。在心学中,人们常说“心即理”,即心即是天心。只有通过觉悟和修行,才能实现心与道的合一,达到天心的境界。因此,在阳明心学中,修身为本是最重要的,只有修身才能达到天心的高度。

最后,天心还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心态。阳明心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倡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规律。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阳明强调“知行合一”,即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己养人”。只有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体会到人性的善良、仁爱和慈悲,从而达到天心的境界。

总之,阳明心学的天心概念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发。它让我明白了自己与天地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提升和实现道德的重要性。它教会了我尊重自然、关心他人和保持内心的纯真。我相信通过学习和实践阳明心学的理念,我能够更好地与天心相合,实现内在心灵的和谐与达到道德境界。同时,我也会努力将阳明心学的智慧与天下众生分享,希望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阳明心学心得分享篇四

终于读完这本书,但是要再拜读原著《传习录》才能进一步理解。总结下,身,心,意,知,行。肉体是身,灵魂是心,感觉是意,思维是知,行动是行。

人心本无善无恶,因为意感受世界,进而知善恶,故而要致良知。知行合一,其实是良知与行合一。所谓善非善,恶也非恶,只是善是道义,恶乃实用。简单说就是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故而没必要学人家清心寡欲;没必要学人贪得无厌;没必要满嘴巴仁义道德;没必要愤世嫉俗;没必要出家去修得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没必要朝堂之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阳明心学心得分享篇五

原创:边海峰刘长志

我想先说一说我在接触阳明心学之前的一些个人经历,主要讲的是我在心理学方面获得的帮助。我能在一开始接触心学的时候就有很强烈的亲近感,主要归功于我的那段经历。

可以说,正是一段心理咨询的经历,帮助我走到现在修习阳明心学的路上。在三年前,我参加了我们市的一个心理咨询师体验班。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在静坐冥想,或者说是半催眠的状态下,收获了很多以往没有的体验,主要就是理清了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打通了“心”与“脑”的链接通道,从那时起我对世界的看法有了转变,个人的精神气质,家庭关系,工作状态,都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明显的改观。(分清心和思维不是一回事,是心学入门的第一个障碍)

在那段时间里,我首先接触的一个观念就是爱的秩序,如果爱的秩序混乱,人的`情绪状态就会固化在一个混沌之中,感到处处不如意,体验不到幸福和真正的喜悦。最让人感到舒服的爱的秩序是什么呢?这里的排序是,第一位是自己,接下来是配偶,亲人,朋友,事业。

正如阳明先生讲到的,有我的一点灵明,才有世间万物的感应,所以出发点是自己,配偶是自己的另一半,夫妻关系和谐是家庭的基础,有了基础,孝顺父母,教育子女,都能更顺畅。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对他们的爱是自然的事,这也是良知的一种体现。工作和事业只是我们修行的途径,关键还是修好自己。(工作和生活只是人生的载体,而不是人生本身。这个次序清楚了,就很容易理顺了)

初次听到这样的新概念“爱的秩序”的时候,我感到豁然开朗,从此,我不再纠结于别人的眼光,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感受,一段时间,我暂时放下了一些曾经在乎的事情,专心做回自己,可以说真是打开了一扇心门。(“心即理”是人与世界的相对位置,这个位置定了,才能谈到其他)

以上是我接触心学前的经历,下面说说加入阳明心学群以来,我对一些概念的体会。

其一,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些概念强调的是以“心”感知万物,用心观察万物。以前看待事物会受到外物的诱惑,或者他人情绪的干扰,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就随之波动;现在对待事情能以平稳的心态看待,就是能稳住自己的心绪,并尽量保持觉醒的状态。关于心的感应,我想分享一段小说里的描述:

科幻小说《三体》中一段描写,说的比较有趣,写的是一只蚂蚁,爬在一个墓碑上,从它的视角看,就是凸起和凹陷的一些路线,它并不能感知到全貌,(即使看到全貌也不能辨识出这是墓碑,它并没有这样的概念)。

其实很多概念,名词都是人特有的思维辨识的结果,是心体落在事物上的感应。

用这样的感知方式去观察事物,观察人,我感到了人的渺小,就像一个蚂蚁走在世间,并不知道它自己在经历什么,我也感受到了人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是从自己的经验经历得到的,放下自己原有的经验,以“空白”的心态感知万物,就会有全新的视角,也会进入“无我”的状态。(这就是不自欺的“心有敬畏”)

人的一般状态下,监察功能并不能总是起作用,但要时常感知省察,就不会偏离太多。而这种省察,不是用脑,是不虑而知的。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是时常要省察自己是否有私欲攀附。所谓“私欲”,我的理解就是基于“人道求有”的自己判断,就是主观意愿,有时事情本来是一个样子,经过观察后形成感知,再通过语言,文字描述出来,就变成了自己特有的“认知”,这种认知时常会偏离事物的原貌。

其二,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要追求学习的速度,围绕很少的几个概念反复琢磨和实践就好,所谓大道至简,把精力用在感悟上,而不是一词一句的学习上。阳明心学承接了古圣先贤的大智慧,并向世间撒下智慧种子。学习阳明心学后,我感到自己站在高处,一览众山小,一个直观的体现就是看书的时候比较快了,也比较容易看出书里的宏观架构,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描写的用意。比如,《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