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板书设计(通用5篇)

时间:2023-09-28 04:32:14 作者:LZ文人 条据书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板书设计(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一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介绍了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本篇目中含有两篇文章,且均为自读课文。教学参考上对自读课文的要求为:内容上理解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其二,方法上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本篇章的特点,《客家民居》大体的步骤是这样的:由学生参照课前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自学提示的要求,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客家民居有什么特点?”“文章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出客家民居特点的?”这两个问题。

在教学中,初次尝试充分放手,学生在自读课文后,便出示了一个高度概括“客家民居”特点的表格,学生自行填表,然后在小组内完善,并最后推选代表小组总结发言。整个过程中,其他组员帮助补充,而我却遇到了问题“学生无论怎样也无法概括到位”,进而我进行引导,谁知不觉中又变成了我为主导;其次,在让学生自己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时,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调动自身的知识记忆库,能找到一些说明方法的例子,可当某些关键句、含有众多知识点的句子需要我多问个为什么的时候,都集体哑言了。很明显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本学期践行“以知识点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尝试中,面对自读课可真是左右为难,既不可深讲,一言堂,充分放手给学生,又要知识点落实到位。毕竟这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难事。

对于这样的文章,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在本课的第二篇文章《傣家竹楼》,我完全是让学生自学:自读课文,借鉴上一课的表格,或者自定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征,并从中找到相关的表达方法来谈你的学习收获。这算是充分的放手了,也似乎都符合教参中对自读文的训练要求。可怎么也不踏实,因为在学生的汇报中还是可以看出有相当多的漏洞,譬如信息收集的不完全,概括的不到位;表达方法感悟不深。那么由于充分给予自学时间,一旦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再去纠正,铃声已响。

对于自读课上充分放手给学生,适当的引导、点拨,保证学生学有所得;既将知识点串成主线贯穿课堂,又避免片面地深挖,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这确实还是困扰我的难题,能以取得之间的平衡点。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二

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南北具有特色的民居,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本节课的目的在于孩子们能仿照课文。了解民居特色并且介绍某一民居,但由于准备不充分,本节课文没有有达到理想状态,其原因有二。

一、设备简陋、收集资料不足,对于地方特色不够了解。

由于本地区教学资源不完善,对于收集到的资料不能以影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孩子在家收集、整理资料的较少,虽然个别同学有收集,但只能停留在抄写上,并不能用语言介绍,由于资料缺乏,课堂只能停留在课本上,知识量无扩充,使整节课显得干巴巴的。

二、由于本身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估计不足设计不完美。

通过与教研员反馈,了解到基于第一个原因,应从本地区实际出发,让孩子谈谈本地区民居的这样都是孩子身边的事物。孩子谈起来就会滔滔不绝,既解决重点又避免上课单调。

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在这两方面努力。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三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阅读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发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一下思路:

1.上课伊始,先通过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纠正误音,疏通句子,粗知大意。

2.按自然段逐次分析,比如:指明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孩子们分别从奇葩、崇山峻岭、圆形围屋或土楼等明白了,这一段概括介绍了客家民居的特点、所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在第二自然段中,明白意思后,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效果挺好。

3.再读课文,入情入境,了解客家民居的文化。

4.按照以上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傣家竹楼》

5.集体交流回报学习情况,老师点拨补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有很大的收获,不仅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还激起了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四

在《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里为我们介绍了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中我先是放手让孩子自学课文,讨论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然后说说你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结果我发发现,孩子们对民居和竹楼的特点可谓是小菜一碟,瞬间就讨论完毕了,而且有哪些说明方法,也是容易之至。短短的几分钟就完成了我布置的自学任务了。

于是我临时布置了一个讨论题:自读课文,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本组内讨论讨论。

结果交流的时候我才发现孩子们多么有创造力,现将孩子们精彩发言摘录如下:

2、从客家人的居住情况你们想象下客家是怎么样的一个民族?

3、如果你坐在傣家竹楼闻着阵阵瓜果的香味你会想写什么呢?请写一个片段。

4、用自己的话把”树满寨,花满园“的情景描写下来。

5、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写写我们的民居,要写出特色。

然后我和孩子们在第二堂课里就围绕着这几个话题展开了层层

讨论,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兴趣盎然的。特别孩子们在说怎么写出我们民居的特点的时候,更是让我捧腹大笑,让我大开眼界。

尽管这课的教学好象偏离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但是我觉得给孩子们带来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是功劳,再说孩子们也是学有所得的。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五

我们师生共同学完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后,都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第一篇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傣家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学习课文时,我先展示了各地民居的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民居以及他们使用这种住房的好处。继而学习字词,讲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画了一张表格,让他们默读课文,并分别从“形状”,“层数”,“用途”,“好处”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先让学生填写表格后,又找了同学说自己的填写内容,又出示答案修改,让学生明白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具体特点,课文的大体内容,让学生了解“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的具体含义以及其他几处重点句子的内涵体会。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了客家人和傣族人独有的民族文化。列表格是这课的重要学习方法。

在教学这一课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文要介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学生却没有按老师的要求提前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导致了解的内容不够丰富,出现了老师问而学生不会答的情况。由此借机教育学生要全面预习,认真预习。再是再学这样的课文时,学生也可以列表格来说明事物的具体特点,这样既简洁又清晰,对课文内容理解地才更加透彻。

总之,教育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不管学习什么样的课文,课前都要认真预习,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还要学习这一课列表格的方法,找出重点语句并加以理解体会,以便更大地更多地更好地更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