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日 古代中国航海史的心得体会(实用5篇)

时间:2023-09-26 01:12:31 作者:雨中梧 心得体会 中国航海日 古代中国航海史的心得体会(实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航海日篇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其中,中国的航海史因其独特和引人入胜的特点而备受关注。通过对古代中国航海史的学习和研究,我对中国古代航海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启示。

首先,古代中国航海史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古代中国人民在航海方面意识到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并通过以海洋为通道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不断拓宽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例如,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航行,显示了中国人在航海技术和船舶建造方面的卓越才能。这些航海活动不仅需要良好的导航技术和船舶设计,还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古代中国人民的航海活动,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并为中国的海洋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古代中国航海史展示了中国人民追求知识和文化交流的精神。在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中,不仅是贸易和经济的考虑,更重要的是推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古代中国人民始终秉承着崇尚学问和尊重他国文化的原则,通过航海活动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传递给其他国家。郑和下西洋中,不仅携带了中国的物资和贸易商品,更带去了中国的文化,享誉海外。此外,在航海过程中,中国航海家还通过与其他国家互动和交流的方式获取外部知识和文化。这种积极追求知识和文化交流的精神令人敬佩,并且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古代中国航海史还告诉我们,只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才能推动航海和文化交流的进步。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之所以能够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中国人民开放和大胆的探索精神密不可分。中国航海家不仅敢于冒险和尝试,还能够接纳、融合和吸收其他国家的技术和文化。正是由于开放的心态,中国古代航海活动中融入了大量来自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成果。这种开放的精神使得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不仅是中国的历史,也是世界航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航海史还提醒我们,尊重海洋生态和保护环境是实现持久发展的关键。古代中国人民在航海活动中也面临着一些困扰,比如遭遇海盗、恶劣天气和航海事故等。为了能够顺利航行和保护船只和船员的安全,古代中国人民对海洋生态和环境进行了深入了解和保护。他们通过观察海洋的自然现象和采用符合生态原则的航行方式,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这种关注和尊重海洋生态和环境的态度,值得我们在现代航海活动中借鉴和学习。

古代中国航海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和宝贵的真知灼见。通过对古代中国航海史的学习和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对知识和文化交流的追求。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以及尊重海洋生态和环境的重要性。这些启示将指导我们更好地探索和开拓世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中国航海日篇二

中国航海日主题论坛是由中国航海学会、宁波市政府共同主办,以推进全民海洋人文素养为目的的定期性公益性学术论坛活动。自2006年7月起,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内容涵盖海洋政治及政策、海洋军事与海权、船舶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

7历届编辑

第一届中国航海日活动庆祝大会举办城市:北京

第二届中国航海日活动庆祝大会举办城市:上海

第三届中国航海日活动庆祝大会举办城市:山东青岛

第四届中国航海日活动庆祝大会举办城市:江苏太仓

第五届中国航海日活动庆祝大会举办城市:辽宁大连

第六届中国航海日活动庆祝大会举办城市:福建泉州

第七届中国航海日活动庆祝大会举办城市:浙江舟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第八届中国航海日活动庆祝大会举办城市:江苏南京

第九届中国航海日活动庆祝大会举办城市:江苏南通

第十届中国航海日活动庆祝大会举办城市:山东日照

中国航海日篇三

中国航海日的意义是什么?每年的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航海日”是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全国性的法定活动日,既是所有涉及航海、海洋、渔业、船舶工业、航海科研教育等有关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和海军官兵的共同节日,也是宣传普及航海及海洋知识,增强海防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的全民族文化活动。下面本站小编为您介绍。

“航海日”是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全国性的法定活动日,既是所有涉及航海、海洋、渔业、船舶工业、航海科研教育等有关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和海军官兵的共同节日,也是宣传普及航海及海洋知识,增强海防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的全民族文化活动。

20xx年7月11日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家决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航海日”,7月11日成为中国“航海日”的生日。

中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绕过好望角早98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20xx年。郑和是世界航海先驱。郑和航海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已超越国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位参加庆祝活动的业内人士表示,所有举办航海节的国家在纪念日的选择背景方面,都没有中国郑和七下西洋这么伟大、这么有重大历史影响、这么对人类航海有重大贡献。

中国台湾地区把7月11日也定为“航海节”。交通部认为,海峡两岸在同一天庆祝节日,必将成为联结两岸华人的感情纽带,同时,还将促进海峡两岸文化和经贸交流,有利于实现“三通”,推进祖国的统一。

我国是海洋大国、航海大国,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有1400多个港口和21万艘运输船舶。我国外贸进出口物资90%由海运承担,是世界第三大造船国。航运、港口、渔业、造船、海洋石油开发等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航海事业密不可分。世界上不少海洋国家都有自己的航海节或海洋日,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将海洋视为国家繁荣与安全的根本,从独立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多次发动全球局部战争到今天的反恐战略实施,航运都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为弘扬美国人的航海文化与爱国精神,每年的航海节都要由政府部门牵头,进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日本的航海节是每年的7月20日,日本政府要求全体国民在这一天反复思考大海航行对于日本的重大意义。英国各地庆祝航海节的日期和名称各不相同,其中,英国大雅茅斯航海节于每年9月6日至7日在大雅茅斯港举行,以纪念当年盛极一时的英国航海事业。加拿大的航海节定在每年的6月21日至22日。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在中国的国际贸易中,90%的货物通过海运完成。中国是世界航海大国,在众多的节日中没有航海的节日是不应该的。

六百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舟师七下西洋,拉开了人类走向远洋的序幕。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之久、规模之大、航程之远与抵达国家和地区之多,是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可比拟的,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的远洋航行时间早了半个多世纪。当代美国史学家路易斯·利瓦塞斯这样评论:郑和船队在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没有可以与之相匹。英国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博士则写道:世界上第一个远洋舰队由郑和率领,27800名汉人分乘208艘船舰,驶向三大洋。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还在于把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交往推向了高峰,为东南亚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年东南亚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纪念郑和的活动,如马来西亚首度大马将首度发行以郑和事迹为题材的纪念邮票,以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及马中交往六百周年。新加坡旅游局举办的“郑和文化村”活动三十日开幕。

郑和下西洋在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在这种环境下,把郑和下西洋的起航日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节”,意义非常重大,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增强海洋意识和海洋国土观念,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港口航运事业发展的氛围,推动海洋文化、科技和经济发展;中国港口与世界360多个港口之间开辟有远洋班轮航线,但是,我国民众对航海科技知识的了解不多,航海事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可以通过举办“航海日”活动,普及航海科学知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航海事业发展的氛围,形成大力开展航海科研活动的良好风气。有利于向海外宣传中华民族正义、和平、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郑和七下西洋,从未占领他国一寸土地、掠夺他国一分财产,旨在传播友谊,促进经济贸易,增加友好交流,堪称是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典范。郑和的行为,展现了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伟大民族。

7月11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黄菊出席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席会议。纪念大会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国务委员唐家璇,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等参加了纪念大会。交通部、外交部、江苏省省政府负责人也在纪念大会上发言。

上午8时45分,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部海事局宣布首个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正式启动。副部长徐祖远发表讲话。

(1)7月8日,伟大的航海家、和平使者郑和的故乡——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纪念大会,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云南省委、省政府组织改造了郑和公园,重塑了郑和铜像,编辑出版了大型画册《郑和史诗》,编创了大型音乐剧《郑和与海》,举办了书画展,集邮展等等。

(2)7月8日,由交通部、国防科工委、国家海洋局、上海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为期一周的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

(3)9月8日,香港海事博物馆开幕,行政长官曾荫权及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共同主持揭幕仪式。

(4)5月至7月,由交通部科教司主办,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院校承办的全国航海院校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征文活动,首届航海技能大比武活动、航海知识竞赛活动、集邮、摄影、书画艺术展览等系列活动在大连陆续展开。

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和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在大连市联合举办了 “大连航海文化活动周”,开展了全国航海类院校航海技能大比武、“凌风”远航队横渡渤海湾、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知识竞赛、万人签名、全国航海类院校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教育活动颁奖晚会等系列活动。

中国航海日篇四

每年3月17日是国际航海节。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

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这一天对中国航海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故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法定“航海日”。这是对中国历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绕过好望角早98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郑和是世界航海先驱。郑和航海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已超越国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1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

7月11日,2011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在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举行。这是继北京、上海、青岛、太仓、大连、泉州之后的第七届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社会影响越来越广泛。

据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介绍,庆祝大会包括举行“六和之水”聚水仪式、颁发郑和航海安全贡献奖、展示中国涉海行业“十一五”成就和“十二五”蓝图等内容。活动期间,还将举办郑和与航海国际论坛暨航海技术会展、舟山群岛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暨东海带鱼保护区宣传活动、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闭幕式、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及舰船开放日等专项活动。

全国各地的航海日活动也异彩纷呈。珠江片区航海日活动中,滇黔桂粤港澳六地青少年航海夏令营活动、颁发珠江奖学金、评选珠江年度十佳船员等呈现新的特色。长江流域也将第一次以片区活动形式庆祝航海日。已举办过主会场庆祝活动的城市、组委会各涉海部门单位将进一步探索航海日活动规范化、普及化的新模式、新路子。

2012年“中国航海日”主会场活动

7月8日,2012年“中国航海日”主会场活动在南京举办,南京海事局在五马渡广场布设了10块中国航海日和世界海事日的专题宣传展板,同时,还开展了船员服务、船舶开放日暨船舶检阅等相关庆祝活动。

为庆祝中国航海日,“中国航海日”主会场活动包括“感知郑和拥抱海洋—2012中国航海日知识有奖竞赛”、船艇编队接受检阅、船舶防污染消防演习等等。

2014年“中国航海”日论坛

7月11日,是中国第10个航海日。航海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航海日活动的主题为“促进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员服务发展”。

2016年“中国海航日”

7月11日是中国第12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2016年航海日的主题是“建安全高效绿色航运,助海上丝路创新发展”,世界海事日的主题是“航运:世界之所依”。

中国航海日篇五

中国古代航海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初期的船只仅为简陋的木筏或竹筏。随着时间的推移,船只的制造技术不断发展,航海技术也得以改进。在宋代,北方的木质船只逐渐被南方的帆船取代,提高了船只的航行速度和远航能力。明代的郑和航海,更是推动了更先进的航海技术的发展。古代中国航海史的进步,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为后来的航海事业奠定了基础。

二、航海活动的意义

古代中国的航海活动不仅仅是商业贸易的需要,更体现了国家的荣誉和国力的象征。古代中国航海活动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是郑和的航海活动。郑和的航海使得中国的声望在东南亚地区不断提升,并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通过航海活动,中国向外界展示了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物产,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古代中国航海活动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经济方面,更在于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的提升。

三、航海史的背后

古代中国航海史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成就。例如,郑和航海背后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配,船只需要装载大量的物资和粮食,船员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航行,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这一切都需要背后的机构进行支持和保障。因此,古代中国航海史的背后既有航海家的智慧和勇气,也有背后人员的付出和努力。这一点,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航海活动的重要性和困难性。

四、古代航海对现代航海的启示

古代中国航海史对现代航海活动具有很大的启示。首先,古代航海史告诉我们,航海活动的核心在于船只和船员。只有船只性能好,船员素质高,才能保证航行的安全和顺利。其次,古代航海史告诉我们,航海活动需要国家的支持和保障。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就很难在航海事业中获得重大的成功。最后,古代航海史告诉我们,航海活动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只有不断地更新航海技术,深化航海知识,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五、航海精神的传承

古代中国航海史中的航海精神,是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航海精神包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勇气、对困难的积极应对和适应、对外界文化的尊重和交流,以及对船只和船员的关爱和保障。这些精神不仅适用于航海事业,也是我们应当在生活和工作中积极追求的品质。古代中国航海史的精神传承,将继续影响和激励着我们的一代人,为航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

古代中国航海史的发展和意义,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航海活动在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中的重要地位。航海文化不仅是一种技术和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精神和价值观的体现。古代中国航海史中的创新、困难和建设,将继续激励我们在现代航海事业中追求卓越和创新。正因如此,我们应当继续学习和研究古代中国航海史的精神和成就,将其传承与发扬,为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