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非暴力沟通感悟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模板5篇)

时间:2023-10-01 18:02:26 作者:紫薇儿 条据书信 最新非暴力沟通感悟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模板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非暴力沟通感悟篇一

文丨李凤霞。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句话一语中的,说到了点子上。

我们人类有很多感受,伤心呀,高兴啊,失望啊等等,这些感受通常都是由一件事,或者是一句话而引发,通常我们习惯把这种感受归结于那些行为或者是言语带来的,往往忽略了是自身的需要,造成了我们有这种感受的。例如有时候孩子不好好吃饭,我就很着急,就想上火。其实我的这种感受,来源于我自身的需要(我做为孩子的母亲,我希望他们健健康康的)!这是我深挖之后发现的,这个真的需要练习长期的练习,形成一个习惯,一旦发现自己的感受及时去挖掘内心的需求,否则的话,我们还是非常容易把别人的一些言行当成我们这些感受的根源!

另外一个心得就是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目前,我应该是处于第二个阶段,面目可憎阶段。有时候觉得日子过的就特别憋屈,特别委屈,原来自己是在牺牲自己,迎合别人,光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总想着让别人满意了,快活了自己可能就会好过一些。但是这样做的后果,自己非但没有更好过,而且确实很委屈自己。

我就像是作者的女儿似的,不想让任何人失望,那么就只能委屈自己了。当别人一不高兴,我通常会自责或者心虚。成长的第三个阶段,生活的主人,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达到的一个阶段,那个时候我们有爱有力量,我们乐于分享,乐于贡献,乐在其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要的就是那个香,我乐意要那个香!

非暴力沟通感悟篇二

文丨陈爱波。这段时间有点疲惫,心中那个懒惰的小我时常在作怪;期末孩子的学习也让我焦虑,书读得也不走心,今天算不上心得,唠唠家常吧。

前一段时间孩子生病,落了许多课,最近忙着恶补,家里家外判若两人。在外面和风细雨,在家里一看到儿子不急不忧的神态,心里就极度不舒服,虽不是河东狮吼,勉强的微笑也是丑陋至极。儿子说我没有耐心,我特意在他的书桌上写了“耐心”。看到我写了“耐心”,自己也写下了“认真”二字,说:“希望自己写作业能专心,不让妈妈生气了。”当听到儿子的话,心中满是悔恨。

其实人生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对孩子那份直执(我所期望的),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我之所以觉得痛苦,是因为我害怕失败(事情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发展运行,事情到最后,并没有获得“我”预期的结果)所以“我”就会痛苦。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学习如何让爱融入生活,世间最大的误区不是不爱,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观察,道德评判,比较,强人所难),世间最大的欠缺、比爱还奢侈的,是“懂得”,给予对方所想要的,而不是给予对方我们想给予的。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心态的建设,就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非暴力沟通感悟篇三

《非暴力沟通》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的一种以和平和高效为主旨的沟通方,用一句话概括本书内容:通过合理的方法好好沟通以解决有暴力情绪的事件,以获得和平,互相尊重等共赢的结果。

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工具,其核心是讲“爱”,有技巧地讲个人感受,解决怒气带来的冲突。改变和行动都是出于爱。所以其实需要分辨场合,有些场合其实并不适合讲“感情”,但是对于家庭矛盾冲突这类我们特别重视情感的冲突关系中就有用武之地。其次,我对非暴力沟通有个疑惑,我会在最后的时候讲到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全书以这四个基本要素展开。而这种沟通方法需要建立在愿意理解的基础之上。

厘清思路:

1、观察:观察还是评论。不加评论的观察;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

2、感受:表达感受,想法还是感受,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需要我们用心倾听,然后表达出来。

3、需要:所以需要分清是他人无法达成自己的需要还是他们确实行为不对,我们需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随意给别人贴标签。

4、请求:需要改变别人的行为,需要适当做出请求。

原则提炼:

爱自己:仅仅改变习惯用词,就可以把自己从被动者变成主动者。用我选择代替我不得不,很简单就完成了角色的转换。生活是出于爱和乐趣,而不是恐惧和压迫。

爱别人:不要把人的行为和人的品德混为一谈。

表达愤怒:因为是译本,书中“充分表达愤怒”这一章很可能会被误解。我觉得更准确的是:准确表达愤怒。准确表达愤怒的意思就是要分清愤怒的根源到底在哪,大多数时候,愤怒的原因是在自己身上而非其他人身上。

惩罚:如果惩罚不可避免,那么只惩罚犯错的部分,但其需要被惩罚根本原因应该被倾听。

表达感激:就是告诉别人,你的存在让我更有价值。

个人思考:

这本书的宗旨是通过沟通准确解决有发怒倾向的问题。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会有一股怒火,所以这本书才放到了今天,我耐着性子把它看完。

·

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有足够敏锐的去观察和理解别人,如果不是亲密关系,或者有博爱的精神,我觉得很难做到这一点。并且:这种沟通方式在跟对方沟通的时候也顺便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但是书中的对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会有一股情绪无处释放,非常不爽,久而久之,情绪就有可能厚积薄发,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发怒不是件好事,但我觉得如果有发怒情绪,场合允许的话可以让它表达出来,再进行沟通。因为爱里面不仅有倾听理解,也有被包容和被接纳,即便是卢森堡博士,他很可能也会发个小脾气来感受被接纳的美好。

所以,我想说,这种沟通方法正确且实用,但它不会那么精彩。

非暴力沟通感悟篇四

这本书读完了很长时间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都没有时间来写这个读书笔记。等到我开始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发现很多内容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我读过的书,大多数是这个情况。

很久以前,我立过一个flag,我说每读完一本书一定做一个读书笔记。现在,我很庆幸我立的这个flag,因为我发现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其实又将书读了一遍,温故而知新,而且,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并不多。

我对心理学类的书比较感兴趣,因此,这本《非暴力沟通》也不例外。

书的作者,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了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此书),也因此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

虽然这本书叫《非暴力沟通》,但是,这本书讲的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套实现幸福人生的生活哲学。

如书中所讲,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是留意一下现实中的谈话方式,我们发现,有一些话确实会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等,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和敌视。

这本书的核心,希望是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加强人与人的联系,既充分表达自己,又能够去理解他人,实现人与人的和平相处。书中所讲的运用非暴力沟通的例子,都有很好的效果。我并不怀疑,只是我感觉做到那样并不容易。anyway,justdoit!

非暴力沟通感悟篇五

关于惩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孩子的淘气而对她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有的时候是以暴制暴,也有否定他人的方式,目的性很强,就是要征服她。可事后常常后悔自责,事后看着她熟睡的样子如此酣甜,就像个天使,真后悔当初去体罚她。有时女儿没有照我的话去做,我会对她说不尊重父母而冷漠她,可是小家伙过一会主动过来抱我,真是一抱解怨气。

这一点真要好好向她学习,想想自己很少会在有怨气的时候主动抱她而化解矛盾。都说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可是我们往往会在惩罚的时候忽视事情本身的价值而陷于失败,导致深省自责,惩罚不仅会疏远彼此的关系还会适得其反,的确要慎用。

昨天看了《神秘巨星》,很有感悟,也很感动,很适合妈妈带着孩子去看,推荐给大家。文丨吴妍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