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训练大全(15篇)

时间:2023-10-22 01:17:35 作者:ZS文王 口号大全 优秀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训练大全(15篇)

民族团结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共同塑造民族团结的意识形态,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民族团结传统文化,让我们共同感受不同民族的魅力。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

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

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

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

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

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

正确传达,直接面陈。

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

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

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

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

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

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实例1。

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

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

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

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

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

“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

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

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

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

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

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

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

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集体断电一小时;(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7时30分;(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

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弱强调“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实例2。

所罗门群岛2日发生里氏8级地震,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当地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约3米。

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此影响露出海面,附近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当地村民还因此发现了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沉船。

小岛上升使岛屿周围的珊瑚礁暴露在空气中,大量珊瑚虫以及搁浅在珊瑚礁上的海洋生物死亡,弥漫出一股难闻的腐烂气味。

村民哈里松?加戈边做手势边说,地震造成的裂缝甚至将整个岛屿一分为二,部分裂缝有50厘米宽。

在拉农加岛北部,当地村民在海岸上发现了一艘沉船,那是二战时期沉没的一艘日军巡逻艇。

当地渔民亨德罩克?凯加拉下海探视了新的海底景象,发现了一道与海岸线平行延伸的裂缝,长度至少500米。

凯加拉说,当地村民认为小岛上升是因为海平面降了下去,担心海啸可能再次袭来,因此大多数居民拒绝从高地上搬回原来的住处。

“噪音相当大”,凯加拉描述小岛上升时的情景,“水退了下去,然后没有再升上来。”他同时指出水位下降和地震是同时发生的。

拉农加岛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潜水胜地之一。

这次地震给当地的旅游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破坏了海底珊瑚礁景观。

小岛上升导致大量珊瑚礁露出海面,许多珊瑚虫因为曝晒在阳光下死亡,原先在海底呈现美妙景观的'珊瑚礁变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

在所罗门群岛西部省首府吉佐岛从事潜水业的丹尼?肯尼迪说,地震破坏了大量珊瑚礁,对潜水爱好者而言,这个曾经闻名于世的潜水胜地不再具有吸引力。

除了影响旅游业外,小岛上升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当地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地震在地球上时有发生。

一般的报道中经常涉及的是伤亡人员及其财产损失,但这条新闻没有过多地从这方面进行叙述,而是变换了一个角度,集中报道了自然生态的变化。

看过了之后会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当然这也是受众所关注的。

在第一层次中的导语部分新闻事实只是一句话——所罗门群岛2日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接下来的五句话全部是地震造成的结果,其中四句是生态被破坏的情况,表述的着眼点依次是记者说的结果,一个岛屿拔高了3米,珊瑚礁露了出来,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发现了二战时期的日本沉船。

播读时声音控制在中声区,语流简洁明快。

在新闻的第二部分,又详细描述了地震所造成的后果的样态,由于小岛上升了3米,海岸线延伸了,珊瑚礁暴露在空气中,海洋生物死亡,有一股难闻的腐烂味道,整个岛屿一分为二,还发现了日本的沉船,村民们不愿意回来住,担心海啸再次袭来。

这些原文所叙述的场景,在播读时不应太客观,要有感情的流露,但注意分寸的把握。

第三部分虽然是结尾部分但也有新闻价值,如介绍了新闻的背景,播读时要注意的句子是:它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潜水胜地之一,由于珊瑚礁没了,景观被破坏了,不再具有吸引力。

另外一句很形象的描写“原先在海底呈现美妙景观的珊瑚礁变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播读时要有凄凉的感受。

新闻稿件播读稿件

新闻稿件播读稿件有哪些,平时我们看新闻就是听主持人读新闻稿件,以下的新闻稿件播读稿件范文,欢迎 阅读。

沙特外交大臣14年来首访伊拉克

25号,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到访伊拉克,分别与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和外长贾法里进行了会谈。

这是自20xx年以来,沙特首次有外交大臣级别的官员访问伊拉克。

此次会谈主要围绕加强双边关系和打击极端组织等问题。

分析认为,此访对修复沙特与伊拉克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海湾战争爆发后,沙伊两国断交。

20xx年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两国关系也没有缓和迹象。

20xx年1月,沙特曾经派遣一名驻伊拉克大使,但不久之后被驱逐。

伊朗与俄罗斯将联合生产民用核燃料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25号表示,伊朗与俄罗斯达成了联合生产核燃料的“路线图”,伊朗计划用三年时间分三批进口950吨核工业原料铀“黄饼”。

“黄饼”是核燃料生产过程中必需的`一种中间材料。

萨利希表示这一合作计划并不违背20xx年7月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

目前,伊朗还在寻求伊核协议监管小组对该计划的正式批准。

法国极右领导人竞选领先引抗议

25号,法国西部城市南特有超过2000人参加了针对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玛丽娜·勒庞的抗议活动,警方和抗议者发生了较为激烈的冲突,造成三名警官受伤。

警方随后使用催泪瓦斯和烟雾弹驱散抗议人群。

警方称,共逮捕了4名示威者。

法国总统选举定于4月下旬举行首轮投票,最新民调显示,勒庞支持率最高,由于她主张排外和威胁脱欧,这一结果引发部分法国民众不满。

韩国支持和反对朴槿惠民众分别集会

25号晚,约80万民众在韩国首尔的光化门广场举行第17轮烛光集会,要求总统朴槿惠下台,敦促宪法法院尽快审判总统弹劾案,并指责朴槿惠方面故意拖延审理程序。

与此同时,大批支持朴槿惠的民众在首尔市政厅附近举行集会,要求宪法法院裁定国会弹劾无效,指责国会和媒体存在“偏见”。

宪法法院定于本月27号举行弹劾案最后一次庭审。

巴西里约狂欢节盛大开幕

被称为“地球上最盛大的表演”巴西里约狂欢节24号开幕。

在为期一周的狂欢节期间,里约桑巴大道上将会按级别和顺序举行六场大型桑巴舞游行表演;此外全城还将举行多场街头狂欢活动,预计将吸引全球数百万游客前来参加。

不过受经济不景气影响,今年里约狂欢节很多表演团队都不得不压缩演员规模,减少开支。

刚开春,福建宁德寿宁县下党村就接连有客户来定制扶贫茶园,茶园的app客户端尤其吸引大家。

下党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

20xx年村集体负债7万多元,村里有32户贫困户。

如何摆脱困境?从20xx年开始,下党村抓住茶叶这一传统产业,尝试推出了600亩扶贫定制茶园,具体做法是:以每亩一年2万元的价格向全国招募园主,合同期5年。

为闯出品牌,村里成立了专业的合作社,组织村民标准化科学种茶,开发了可视预定和农产品追溯系统,同时引入茶叶公司负责推广和销售,去年每亩茶园收益从过去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

如今下党村已经有27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村集体不仅还了债,还创收22万多元。

接下来他们还将推出扶贫定制果园、蔬菜园,进一步提高“造血”功能。

由于叙利亚中部城市霍姆斯发生严重爆炸袭击,叙利亚问题日内瓦和谈25号没能按原计划进行,转而以谴责恐怖主义为主题。

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使德米斯图拉当天举行会谈之前表示,每次和谈期间,都会有干扰事件发生,这已经在预料之中。

在德米斯图拉与叙政府代表团会谈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叙政府代表团团长贾法里说,霍姆斯发生的血腥袭击给新一轮叙利亚问题日内瓦和谈蒙上了阴影,恐怖分子制造的是一起有政治图谋的军事行动。

所有反对派都应该谴责这一袭击,否则没有资格参与谈判。

反对派代表团代表哈里里当天也召开发布会,他表示对一切恐怖主义行为予以谴责。

但他同时暗示,不能排除叙利亚政府是霍姆斯袭击的幕后推动者,并在故意借此拖延日内瓦和谈进程。

25号,霍姆斯两处安全机构遭连环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5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极端组织“征服阵线”宣称实施了此次袭击。

新闻稿播读技巧

新闻稿播读技巧,作为一名新闻工作人员,你知道新闻稿播读技巧吗,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

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

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

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

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

正确传达,直接面陈。

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

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

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 。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

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

当我们理解一篇新闻稿件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的思路去详细、具体地把握稿件的内容。

1)把握新闻稿件的结构

了解基本事实对新闻稿件结构的把握,有助于我们对新闻事实快速的了解,有声语言的准确表达。

一般来讲,新闻稿件是由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的。

有的新闻稿件还增加了背景的部分。

导语就是用最简短的语言引起受众对新闻事实的兴趣、关注。

主题是一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材料,详细地将导语中提及的问题叙述清楚。

背景部分是通过对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环境等背景材料的介绍,使受众更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以及它的价值,结尾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总结,引向深化。

2)联系背景,明确针对性,强化引导作用

背景包括事件发生背景以及播出背景。

对背景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播报新闻时,明确新闻导向,逐渐强化播讲愿望,避免将新闻播报得平淡无奇,避免"见字出声"的现象。

3)抓住新鲜点,激发播讲愿望

新闻播音是通过新鲜点来吸引受众的,新鲜点就是新闻稿件的新意所在。

对它的把握,有助于我们形成强烈的播讲愿望,使我们的有声语言表达更具活力,顺畅自如。

指定新闻稿件播读

指定新闻稿件播读有哪些,新闻稿件播读要有一定技巧,以下的新闻稿件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家是什么?对于普天下的百姓来说,家就是一辈子的相濡以沫、相依为命。前些日子,一组95岁老人与他白发苍苍的爱妻拍摄的时尚大片,在网上引起轰动,时尚的服饰,被两位老人演绎得自然而又甜蜜。从青春到白头,每一张照片,都在讲述一段64年相守的爱的故事。

照片里的老人,男的叫王力金,今年95岁,女的叫黄邵珍,今年83岁。1951年,王力金在一次文艺活动时,认识了当时还是学生的黄邵珍。

虽然相差12岁,但朦胧的感情让黄邵珍认定这辈子非他不嫁。1952年,上级调王力金去东北支教,黄邵珍决定以夫妻的身份赴东北,开始了他们相濡以沫的64载。

冬北的寒冷是他们始料未及的,黄邵珍第一次给王力金亲手织了毛衣毛裤。从那时起,王力金身上所有的衣服都是黄邵珍亲手缝制,而这一做,又做了64年。

而爷爷是做多少穿多少,从那时起再也没买过衣服。

爷爷当年当老师不用坐班,所以总是把饭做好后等奶奶回来,没曾想,这一做也是64年。

每天早上,奶奶都会去附近的菜市场采购,而爷爷则会把午饭早早做好,去门口等着奶奶回来,从未间断。

奶奶年轻时乒乓球打得好,爷爷不会打,但只要有空总会陪着奶奶去。爷爷各种棋下得好,可奶奶只会下跳棋,爷爷就陪着奶奶下跳棋。

岁月静好,是来自身后的温暖守护。在零点后的'中国,每时每刻都有一群平凡的人,用自己无私的奉献,换来他人的平安喜乐。央视记者在北京120急救中心和医院急诊室连续蹲点,记录下零点之后浓浓的人间真情。

夜深了,随着北京电报大楼指向零点的指针熄灭,这座城市进入了梦乡。而此时,北京急救中心零点后的繁忙才刚刚开始。

32岁的孕妇小马头一胎提前破水,丈夫又加班不在身边,这让已经70岁的爸妈十分担心,刘大妈更是急得血压都上来了。最终,120救护车拉着这一家人顺利地赶到医院,准备迎接新生命的降临。

62岁的杨大爷夜里突然心衰。因为病人的情况比较危险,在刘扬的协调下,杨大爷很快通过宣武医院的“绿色通道”,在急诊室展开抢救。

急诊科的深夜,围在分诊台前的病人像潮水一样,因为在工作中长时间地站立,不少护士冬天下班后腿肿得连靴子都穿不上。医生王涛一次夜班最多时要看近百名患者。

120的警报灯划过寂静的黑夜,这次是护送一个血压升高的老人来到医院。

马大爷说,他和老伴今年都是73岁,因为孩子工作忙,平时都是两人相互照顾。

在零点后的急救任务中,老年人拔打120的比例很高,还有些是无人照顾的独居老人。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这位驾驶120车17年的老司机把调度派车的电话铃声设成了救护车的警报,而屏幕上的名称却写着“淡定”。

迄今为止,刘扬的18年行医生涯全都是在120车上度过的。

通过急救“绿色通道”送到医院的杨大爷,病情得到控制,家里人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另一边,孕妇小马入院当天也顺利产下一名6斤重的健康男婴,全家春节喜迎新生命。

逛风景名胜,过别样春节。大年初四,很多人选择了旅游过年,出游迎来了客流小高峰。

过节登山寓意节节攀升。在泰山,今天的游客人数超过六万。九华山核心景区的停车泊位一早爆满。莫干山景区吸引了周边2万多短途自驾游客。

风景名胜也值得看一看。贵州黄果树瀑布,今天游客突破了15万,创历史新高。

桂林象山,因为是今年春晚的分会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从初一开始,这里的游客人数每天都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大年初四,杭州西湖游人如织。四川海螺沟、河南龙门石窟,单日接待游客都创下今年春节新高。

北方的冰雪游也很热闹。内蒙古冬季那达慕吸引了八方游客。吉林长白山游客比前两天翻了一番。黑龙江雪乡,游客今天达到2万3千多人次。

白天赏景,夜晚赏灯。南京秦淮河上,各式花灯映照出一片“桨声灯影”,让人赏心悦目。陕西韩城的500多组花灯,让人在欣赏的同时,还能了解古城的历史文化。

而整个春节假日的前四天,全国旅游总人数累计达到了2亿5千8百万,同比增长14.2%。

新闻稿件的播读技巧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训练

作为播音主持,新闻稿件播读技也是有一定的技巧。那么具体是怎样的呢,以下仅供参考!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训练

新闻主持人是用声音把真实的事件传递给观众,因此需要发自内心、流露出真情实感,观众才会听得更加清楚明白。的确,不需要太过夸张、渲染稿件,但同样不需要“机器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训练,欢迎借鉴参考。

自我介绍。

即兴评述那样,需要自己去思考组织语言,只需要把新闻播读出来即可。那么它会考察什么呢?首先得准确,不能一段两三百字的新闻错45处;层次要清楚,注意停顿;节奏要明快,别读一段新闻给考官读睡着,这就不好了吧;最后就是不要读的太夸张,真实情感发自内心要好得多。

稿件播读的准备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流利通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当然了,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通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大约20xx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播读提示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

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1)集体断电一小时;。

(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

(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

(4)3月31日晚7时30分;。

(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强调“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

首先,要在搞清楚语句的意思和语法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停连,以免造成语意的含混。在书面语中的停连,是依据稿件中的'标点符号。

但在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中,停连就要区别对待,打破标点符号的限制。新闻稿件长句子播报中的“停连”要在符合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常常是声停气不停的。也就是说,要采用一种似停非停、似连非连的停顿方法,以语流曲线的细微变化来播读新闻稿件中的长句子。

其次,要精选重音加强语势。长句子里重音不可过多,一两处即可,以免由于重音太多而使受众的注意力分散,不能清楚的了解新闻事实,从而破坏了新闻节奏的明快感。

播读长句子时减少重音还可以为我们节省气息,使语流更通畅自如。在语势上要加大语流的起伏变化,达到突出语句重点的目的。

新闻稿件播读

xx消息:中国银监会主席通报说,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得到改善、防风险能力持续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控制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严守风险管理底线,切实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题,多层次、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同时,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第一、 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 第二、学会写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三、 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1.新闻稿的结构

一篇结构严密的新闻稿一般由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尾等组成。

其导语、背景交代、主体内容和结尾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一个统一的关系中互相影响,互相勾连,互相牵制,互相完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即新闻稿的5要素。

2.怎样选好新闻稿的主题

要写好新闻,事先要想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什么,无论是写消息、特写,还是通讯,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主题。

比如写一篇消息时,写什么内容,要先把意思想明白,这就是立意。

立意就是主题。

主题对新闻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

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这篇文章的中心。

所以说,主题是新闻稿件的统帅,新闻稿件的结构安排、遣词造句要受它的“调遣”,即文章的造词、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

因此,“意在笔先”,主题明确了,才好伏案动笔。

3.怎样写活新闻导语 。

写新闻首要写好导语。

写新闻稿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

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很形象的说明了导语的写法和作用:“导语像倒金字塔,凸现重点写精华,形象具体引人看,文字简明一句话。”新闻“倒叙式”即“倒金字塔”结构形状,而“导语”则恰恰是“倒金字塔”的塔基。

4.重视背景的结构特色

新闻背景是为了描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写出它同其他事物有联系的历史事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科学知识等客观背景,全面的揭示事物的意义。

写好写活新闻背景,可以起到烘托、深化新闻主题的作用。

5.怎样写好新闻主体

新闻主体顾名思义是新闻稿件的血肉之躯,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要写好新闻主体,首先要有丰富的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要获得丰富的材料,就要深入生活、工作、学习中去搜索、摄取。

当然,稿件的材料,不是写什么要什么,而是会挑选,把那些能够表现稿件主题的材料选出来。

和主题有关系并能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者,选而留之;和主题无关不能说明主题者,“扣”而舍之。

有了材料后,把握好新闻稿件的语言特色,是作者表达写作主题、展示文章功力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写好新闻稿件的关键。

新闻语言要明快、准确,快速切入实质内容,注重用事实说话,不要过分修饰,过分追求华丽,但这决不是要放弃对语言的推敲。

切忌无限上纲上线、大加评论,自己先给出结论,要把结论留给读者得出。

6.用简练的语言写好结尾

结尾要注与主体的搭配、衔接,要注意和导语遥相呼应,最好用一两句话干净利索的把新闻稿结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写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

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此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准备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

他说:“一个作家。应该像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二、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三、时间和空间角度。

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像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

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

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

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意。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

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

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缘》,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这样才能抓住灵魂写出好的新闻稿件。

新闻稿件播读

新闻稿标题、写作方法及内容。

1、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

(who、what、when、where、why、how)。

2、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3、题:简要、突出、吸引人。

4、文:导语100至200字:开宗明义,人事时地物。

5、主体300至500字:深入浅出,阐扬主旨。

6、结语100字: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告下阶段活动。

7、图: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图片。

8、表: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表格。

9、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

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

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

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此外,篇幅也不宜长篇大论,一般以1至2页为原则,必要时可以加入图表,增加文稿的专业性,切忌内容空洞、语意不清、夸大不实。

倒金字塔结构是绝大多数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被广泛运用到严肃刊物的写作中,同时也是最为常见和最为短小的新闻写作叙事结构。

内容上表现在在一篇新闻中,先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导语中又往往是将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端;而在新闻主体部分,各段内容也是依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

犹如倒置的金字塔,上面大而重,下面小而轻。

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在新闻的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于媒体编辑下标题,亦有助于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

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

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写下去。

正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刚。

写一篇新闻稿和总结之前,必须了解活动的目的、流程、效果,才能下笔。

新闻稿和总结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必须严谨对待,严格要求。

新闻稿要求活动后第二天能够发表,具有时效性,总结在活动结束后两到三天内完成。

新闻稿。

一、新闻稿要求。

写新闻稿要具有公正性、客观性,一篇新闻稿不能把个人观点表达出来,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写上去。

新闻稿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写,第三者,要具备冷眼旁观的态度,多看,多听,多写。

“五个w”和“一个h"。

“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

“一个h”:how(如何)。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高度概括,抓人眼球。

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标题分为引题、主题和副题。

社团一般开展的都是活动,可直接用活动主题。

一般只用引题和主题,引题用活动主题或者大气豁达的口号,主题显示是什么活动。

简单的叙述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人数、事件,可在开头提及活动的背景或目的。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一个活动往往有一个流程,可参考流程加入一些修饰词,重要人物讲话要提点重点话语。

而培训,也可列出游戏,重点写某个游戏的精彩之处。

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

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

1.标题三号字体、黑体、加粗。

2.正文小四或四号、仿宋或宋体。

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3.行间距1.5倍,首行缩进两字符。

一篇完整的新闻稿,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题及结语四部分。

(1).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

(2).导语: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一般在25个字或者更少的'字数内,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解释消息的主题思想。

(3).主体:将导语所述具体化,仔细交代新闻事件(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以及如何)。

(4).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

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用以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二、要求。

1、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

(who、what、when、where、why、how)。

2、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3、题:简要、突出、吸引人。

范文:

xx月xx日下午,我区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西郊生态植物园建设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动员会议。

区委书记杜永光,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区人大主任韩建安,区政协主席张秀岭,区委副书记于良,区人大副主任王真海,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勇,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晓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继英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山东中泰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崇海,副区长韩建岭、刘堪林,区长助理胡安玉,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区财政局局长胡乐华,区长助理龚广奇,区长助理、区发改局局长张学贵出席会议。

会议由区人大副主任王真海主持,区委副书记于良宣读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村庄整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意见》,中泰集团、区建设局、永安乡党委政府等3个单位就完成西郊生态植物园建设第二阶段任务作了表态发言。

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在充分肯定西郊生态植物园前段建设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强调指出:西郊生态植物园和市中新区建设是创造枣庄历史的工程,是造福东城区全体人民的工程,是保持市中区持续繁荣的工程。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对市中长远发展和对全区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力加快工程建设。

要坚持适度超前,确保拆迁补偿工作稳妥有序进行。

要加大对被拆迁户从回迁安置到补偿、补助、社保、就业、医保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坚持依法操作和有情操作,细化拆迁方案,将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到岗,倒排时间表。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好规划设计关和质量安全关。

坚持安全施工,质量第一,确保把西郊生态植物园和永安新型社区真正建成群众的满意工程、精品工程和廉政工程。

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把握好政策口径,阳光操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

各指挥部要进一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齐心协力推进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区委书记杜永光也就完成西郊生态植物园建设第二阶段任务作了重要讲话,杜永光指出:实施村庄整合,建设西郊生态植物园,有利于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全区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水平,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大大改变市驻地的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是市中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必然选择,更是驻地广大居民群众的热切愿望。

要依法稳妥地搞好拆迁,坚持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和谐拆迁,制定好带头拆迁、主动拆迁的奖励政策,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弱势群体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切忌一刀切。

全区上下都要树立全局观念,对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相互配合,积极协调解决,要精心组织施工,全力加快工程进度,要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安全施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新区建设,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市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新闻稿件播读

新华网仰光12月19日电(记者李诗佳张云飞)国家副主席习19日下午抵达仰光,开始对缅甸进行正式访问。

习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

他说,中国和缅甸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传统友谊源远流长。

建交以来,由两国几代领导人缔造和培育的中缅友谊不断发扬光大,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卓有成效,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良好协调和配合。

中缅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

习说,访问期间,我将会见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与貌埃副主席举行会谈。

我将本着巩固传统友谊、加强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同缅甸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我也将有机会了解缅甸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此访将取得积极成果,为中缅睦邻友好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缅甸外长吴年温、农业部长泰吴、仰光市长昂登林、缅甸驻华大使吴登伦,中国驻缅甸大使叶大波、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代表到机场迎接。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

播读新闻稿有一定技巧,新闻稿件播读技巧有哪些,以下的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一、稿件播读的准备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

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

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

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

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

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

正确传达,直接面陈。

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

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

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

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

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

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二、新闻稿件播读

实例1

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

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

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

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

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

“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

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

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播读提示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

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

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

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

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

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集体断电一小时;(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7时30分;(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

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弱强调 “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实例2

所罗门群岛2日发生里氏8级地震,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当地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约3米。

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此影响露出海面,附近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当地村民还因此发现了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沉船。

小岛上升使岛屿周围的珊瑚礁暴露在空气中,大量珊瑚虫以及搁浅在珊瑚礁上的海洋生物死亡,弥漫出一股难闻的腐烂气味。

村民哈里松?加戈边做手势边说,地震造成的裂缝甚至将整个岛屿一分为二,部分裂缝有50厘米宽。

在拉农加岛北部,当地村民在海岸上发现了一艘沉船,那是二战时期沉没的一艘日军巡逻艇。

当地渔民亨德罩克?凯加拉下海探视了新的海底景象,发现了一道与海岸线平行延伸的裂缝,长度至少500米。

凯加拉说,当地村民认为小岛上升是因为海平面降了下去,担心海啸可能再次袭来,因此大多数居民拒绝从高地上搬回原来的住处。

“噪音相当大”,凯加拉描述小岛上升时的情景,“水退了下去,然后没有再升上来。”他同时指出水位下降和地震是同时发生的。

拉农加岛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潜水胜地之一。

这次地震给当地的旅游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破坏了海底珊瑚礁景观。

小岛上升导致大量珊瑚礁露出海面,许多珊瑚虫因为曝晒在阳光下死亡,原先在海底呈现美妙景观的珊瑚礁变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

在所罗门群岛西部省首府吉佐岛从事潜水业的丹尼?肯尼迪说,地震破坏了大量珊瑚礁,对潜水爱好者而言,这个曾经闻名于世的潜水胜地不再具有吸引力。

除了影响旅游业外,小岛上升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当地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播读提示

地震在地球上时有发生。

一般的报道中经常涉及的是伤亡人员及其财产损失,但这条新闻没有过多地从这方面进行叙述,而是变换了一个角度,集中报道了自然生态的变化。

看过了之后会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当然这也是受众所关注的.。

在第一层次中的导语部分新闻事实只是一句话——所罗门群岛2日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接下来的五句话全部是地震造成的结果,其中四句是生态被破坏的情况,表述的着眼点依次是记者说的结果,一个岛屿拔高了3米,珊瑚礁露了出来,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发现了二战时期的日本沉船。

播读时声音控制在中声区,语流简洁明快。

在新闻的第二部分,又详细描述了地震所造成的后果的样态,由于小岛上升了3米,海岸线延伸了,珊瑚礁暴露在空气中,海洋生物死亡,有一股难闻的腐烂味道,整个岛屿一分为二,还发现了日本的沉船,村民们不愿意回来住,担心海啸再次袭来。

这些原文所叙述的场景,在播读时不应太客观,要有感情的流露,但注意分寸的把握。

第三部分虽然是结尾部分但也有新闻价值,如介绍了新闻的背景,播读时要注意的句子是:它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潜水胜地之一,由于珊瑚礁没了,景观被破坏了,不再具有吸引力。

另外一句很形象的描写“原先在海底呈现美妙景观的珊瑚礁变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播读时要有凄凉的感受。

播读提示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

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

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

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

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

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集体断电一小时;(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7时30分;(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

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弱强调 “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实例1

所罗门群岛2日发生里氏8级地震,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当地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约3米。

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此影响露出海面,附近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当地村民还因此发现了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沉船。

小岛上升使岛屿周围的珊瑚礁暴露在空气中,大量珊瑚虫以及搁浅在珊瑚礁上的海洋生物死亡,弥漫出一股难闻的腐烂气味。

村民哈里松?加戈边做手势边说,地震造成的裂缝甚至将整个岛屿一分为二,部分裂缝有50厘米宽。

在拉农加岛北部,当地村民在海岸上发现了一艘沉船,那是二战时期沉没的一艘日军巡逻艇。

当地渔民亨德罩克?凯加拉下海探视了新的海底景象,发现了一道与海岸线平行延伸的裂缝,长度至少500米。

凯加拉说,当地村民认为小岛上升是因为海平面降了下去,担心海啸可能再次袭来,因此大多数居民拒绝从高地上搬回原来的住处。

“噪音相当大”,凯加拉描述小岛上升时的情景,“水退了下去,然后没有再升上来。”他同时指出水位下降和地震是同时发生的。

拉农加岛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潜水胜地之一。

这次地震给当地的旅游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破坏了海底珊瑚礁景观。

小岛上升导致大量珊瑚礁露出海面,许多珊瑚虫因为曝晒在阳光下死亡,原先在海底呈现美妙景观的珊瑚礁变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

在所罗门群岛西部省首府吉佐岛从事潜水业的丹尼?肯尼迪说,地震破坏了大量珊瑚礁,对潜水爱好者而言,这个曾经闻名于世的潜水胜地不再具有吸引力。

除了影响旅游业外,小岛上升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当地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第二、学会写导语。

第三、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一篇结构严密的新闻稿一般由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尾等组成。

其导语、背景交代、主体内容和结尾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一个统一的关系中互相影响,互相勾连,互相牵制,互相完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即新闻稿的5要素。

2.怎样选好新闻稿的主题。

要写好新闻,事先要想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什么,无论是写消息、特写,还是通讯,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主题。

比如写一篇消息时,写什么内容,要先把意思想明白,这就是立意。

立意就是主题。

主题对新闻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

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这篇文章的中心。

所以说,主题是新闻稿件的统帅,新闻稿件的结构安排、遣词造句要受它的“调遣”,即文章的造词、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

因此,“意在笔先”,主题明确了,才好伏案动笔。

3.怎样写活新闻导语。

写新闻首要写好导语。

写新闻稿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

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很形象的说明了导语的写法和作用:“导语像倒金字塔,凸现重点写精华,形象具体引人看,文字简明一句话。”新闻“倒叙式”即“倒金字塔”结构形状,而“导语”则恰恰是“倒金字塔”的塔基。

4.重视背景的结构特色。

新闻背景是为了描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写出它同其他事物有联系的历史事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科学知识等客观背景,全面的揭示事物的意义。

写好写活新闻背景,可以起到烘托、深化新闻主题的作用。

新闻主体顾名思义是新闻稿件的血肉之躯,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要写好新闻主体,首先要有丰富的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要获得丰富的材料,就要深入生活、工作、学习中去搜索、摄取。

当然,稿件的材料,不是写什么要什么,而是会挑选,把那些能够表现稿件主题的材料选出来。

和主题有关系并能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者,选而留之;和主题无关不能说明主题者,“扣”而舍之。

有了材料后,把握好新闻稿件的语言特色,是作者表达写作主题、展示文章功力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写好新闻稿件的关键。

新闻语言要明快、准确,快速切入实质内容,注重用事实说话,不要过分修饰,过分追求华丽,但这决不是要放弃对语言的推敲。

切忌无限上纲上线、大加评论,自己先给出结论,要把结论留给读者得出。

6.用简练的语言写好结尾。

结尾要注与主体的搭配、衔接,要注意和导语遥相呼应,最好用一两句话干净利索的把新闻稿结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写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

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此做如下论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