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蚕桑养殖调研报告(模板5篇)

时间:2023-09-26 13:39:22 作者:雨中梧 工作报告 2023年农村蚕桑养殖调研报告(模板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蚕桑养殖调研报告篇一

该报告被广泛使用。根据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要向上级汇报,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获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市是河北省水产养殖大市,养殖规模和产量在全省均居首位,占据了全省水产养殖业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主要途径之一。我市水产养殖业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是巨大的。但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中国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缺乏产品质量意识,难以形成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目前,我市水产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而池塘养殖大部分采取精养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养殖,放苗密度大,产量高,这样的养殖模式曾给养殖户带来过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受到池塘老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剧及苗种品质退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频发生,在整个养殖周期内需要不断用药,如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等。有些养殖户为了治疗鱼病,甚至使用一些剧毒农药,如溴氰菊酯、甲胺磷等,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造成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进而用药浓度就需不断加大,毒性也越来越大,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对人类健康将造成危害,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和我们所倡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相违背,并且在国际市场中药物残留也成了水产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第三、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受利益驱使和不当的宣传导向,有些地区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将大片的粮田改造成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使当地植被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后果。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几乎有水的地方就养上了鱼,造成水源严重短缺,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养殖环境的污染除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等因素外,养殖本身也会造成水环境污染。成吨、成百吨、成万吨大量的饲料投入养殖水体中,而这些饲料只有20%左右被鱼虾转化利用,其余80%将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环境中,造成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随着池塘换水的进行,这些被污染的养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影响着人类赖于生存的大环境。水产养殖业本身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第四、优良品种匮乏,种质状况退化

良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优良品种可显著增加产量。而目前我市的状况是缺乏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养殖亲体或苗种依赖于捕捞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衰退或破坏。我市的人工选育和遗传育种的研究研究基本上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市水产养殖品种除极少数进行过系统选育和改良外,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动物都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累代养殖出现了种质退化、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生长速度减缓、性成熟提前、品质降低、抗病力下降等问题。实践证明,品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水产养殖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快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水产养殖动植物新品种,对于实现我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养殖结构将不断优化

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当地传统品种,使之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如我市已经形成养殖规模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河豚、河蟹等,要把我们的传统优势品种做大、做强,在产品质量上、品牌宣传上加大力度。按照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区域规划和品种结构调整。沿海地区除了发展一般的浅海滩涂养殖外,还要适度发展工厂化养殖和深海养殖,拓展海水养殖的空间,山区水库要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和观光渔业。倡导多种养殖模式并存,以往的高密度、高产量养殖模式,将向低密度、高品质、高效益的自然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二是要根据市场多变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紧紧围绕市场转。在引进和开发名特优新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势品种,使之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并有自己的市场。比如我市引进的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市场。只要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考察、论证,在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上下大功夫,就能够不断为水产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情调,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时尚。每个家庭在旅游度假上的消费支出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我市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逐步发展独具特色休闲渔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旅馆、餐饮等)的发展。观赏渔业作为休闲渔业的宠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家庭买个小鱼缸,养点金鱼、热带鱼,宾馆安置个鱼缸放点水草、珊瑚已越来越时兴,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观赏鱼养殖及其系列产品将大有可为。稳步发展,逐步壮大,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后,将形成新的出口创汇品种。

第二、养殖品种不断优化,优质良种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产养殖育种手段的科技水平

在育种的技术手段上,充分发挥经典的选择育种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大力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推动细胞工程育种育苗技术的成果转化,同时,注重其他育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多种技术并举、各有侧重的发展局面。

二是改变优良品种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选育的种类上,目前应特别注意抓好对虾、扇贝、大黄鱼、牙鲆等海水主养种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其它重要种类的选种育种研究。对国外已经引进的名特优种类,如大菱鲆、欧洲鳎等,要强调对其遗传多样性的跟踪检测。对新开发和待开发种类,如石斑鱼、半滑舌鳎等,首先应完成人工条件下的亲体培育和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摆脱养殖生产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开展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基地建设

建议由政府投入和企业配套为主,建设区域性的养殖优良品种培育基地,重点做好主要养殖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大中型水产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广泛地群众参与的优良品种选育体系。建议由权威领导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一个面向整个产业的水产养殖良种选育计划,按产业发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层次实施。合理地调配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把育种变为行业内专家和群众共同参与的行为。

第三、传统渔业将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将向质量渔业不断转变

首先要大力推广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头企业要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渔业主管部门要对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强指导、协调和管理,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入世以后,水产品市场将更加开放,渔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往那种只注重产量,忽视质量的生产理念将被淘汰。从当今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看,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贸易壁垒。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经常以卫生质量标准为由对我们的水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如2000年欧盟对我国冷冻虾检出氯霉素超标,从而全面封杀了我国养殖冷冻对虾对欧盟的出口,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产养殖标准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区,又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养殖标准体系。二是要加快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为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证。三是依法实施水产养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并提高广大养殖户质量意识,使之能自觉地按照渔业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渔业执法部门要积极行动,切实抓好从“鱼苗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无公害”水产品。

第四、养殖标准化体系将不断完善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实现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广大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从事水产养殖实行养殖证制度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早在1986年颁布实行的《渔业法》中就明确了养殖证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制度没有得到彻底贯彻落实。按照农业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并已经逐级落实。我市也将在有关部本的协调下,把该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另外,对养殖环境、苗种、渔用饲料与渔药等进行全面管理将进一步加强,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高品质、绿色环保、无公害将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又一个暑假来临了,我没有选择留在合肥打暑假工,而是回到家,在家找工作。找工作找了几天,都没找到,后来我大伯的一个朋友是开饭店的,需要人手,于是经大伯介绍,我就去了,大伯是做水产生意的,他经常给饭店送水产,久而久之,我对大伯的水产业起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想对水产产业做个调研。其实在我们村,不,应该是我们县都对水产业很重视,听大伯说,不知他一个,还有好多人都做水产生意。水产业是我村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宣传我村地理文化环境的重要品牌,我们这的山水生产水产。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同时也是水产业大县,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县以家庭渔场为载体,坚持突出螃蟹、黄鳝、鳖、各种鱼及优势产品的生产及加工。并形成养殖规模,全县养殖水面已达30.61万亩,其中,湖泊19.5亩。年全县49万亩水产养殖总面积中,实施生态健康养殖的面积达37万亩,比上年增加10多万亩。24.5万亩河蟹全面实施了生态健康养殖,发展网箱养殖黄鳝100亩,网箱600只14000平方米,共放种3.5万多斤,成为全县水产业新模式养殖的“领头雁”。普通养殖户养龙虾每天可达400多斤,获利近3万元。

2、生态健康养殖倍受重视。面对入世后水产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准入

制的新形势,立足本地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应对挑战,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把发展无公害绿色水产品、走生态养殖之路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要求,强行推行。

3、水产产品销售火爆。

我县大大小小饭店酒楼都有特色水产,比如,美味的黄鳝,龙虾,鳖等等,这些已成为家乡人酒席上必不可少的几道菜,人们会根据主人家水产产品的`好坏来评价主人的热情度,饭后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议论起主人家的水产产品。水产产品不仅受大人们欢迎,更受小孩子们的喜爱。

4、水产品标准生产健康无害。

广大养殖户适应市场需求,突出质量效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试样新品质,采用天然饲料,种子都属于天然的。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

1、从微观角度看:

常规鱼养殖品种不适应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鲫鱼、花百鲢养殖比重偏大,套养的小品种比例偏小,综合利用不太合理,流通销售不畅。河蟹养殖不适应消费。虽然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已深入人心,但不少养殖户仍坚持走高密度、小规格的路子,尽管产量上去了,但价格下去了,取得了高产量,但未能实现高效益,加之也未与六小品种混套相结合,结果效益不理想。投入不尊重科学。首先,“六小”品种等优质高效水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是饲料投入方面,面积大的无力投入,面积小的盲目投入,80年代的优势资源,90年代的结构模式,21世纪的品牌市场,少数养殖户的陈旧观念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导致有资源无产量,有产量无效益。营销理念上有偏差,常规鱼赚不到季节利润。而河蟹销售由于受上年春节前后上市越迟价格越高的直接影响,不少养殖户待价而沽,今年蟹市大有变化,春节前后上市越迟蟹价越低,效益自然是很不理想。服务不适应发展,基层水产网络建设丞待加强。

2、从宏观角度看:

染造成死鱼、死鳖、死蟹等等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水产业科技含量不高,东荡、西湖地区发展不平衡性较大,影响整体水平提高等等。

1、继续调整水产养殖结构,重点发展无公害优质水产品。

(2)发展特色品种。地方特色小品种野生天养,口味鲜美,是地地道道的无公害优质水产品。要调大规模,在扩大繁育和扩大混养面积上求突破。

(3)要大力引进新品种。要真正做到引进开发一个新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2、普遍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不断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1)营造生态健康养殖环境。全面使用光合细菌、种植水草、投喂鲜活的动物饲料,推行轮养轮休,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水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2)要研究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积极推广水产生态防病、水产饵料生态循环利用、水体生态调节等技术,尽快摸索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逐步实现水产品标准化生产。

(3)要培植生态健康养殖典型。应注重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水平,以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3、加快推进水产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集约化程度。目前水产品加工开始起步,但层次较低。要推进产业化经营应抓好二个方面:

(1)应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它在技术、信息、资金、服务养殖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不断扩大经纪人队伍。养殖户应做到既会产、又会销。各地应该制定落实扶持政策,帮助经纪人提高装备水平,不断增强拓展市场的能力。广大养殖户应实行集约化经营,从而提高亩产养殖效益。

4、大力实施三项工程,进一步提高水产业的科技含量。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要以推进品种、技术和知识更新二项工程做起,不断提高科技对渔业的贡献份额。

(1)加快品种更新。一方面,应搞好本地品种提纯复壮;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新品种,充分发挥品种优良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

(2)加快技术更新。有关部门应投入足够的精力,帮助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

以上是本人对太湖县水产业发展的一些调查及建议,我相信,如果采取这些措施的话,广大养殖户及水产加工企业定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有关部门会更好地为水产事业服务,从而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水产事业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疏通沟渠、清塘吊淤、改造塘口、清理网围航道的任务和要求。今年我镇水产养殖呈现出可喜的成绩和丰收成果喜兑。但丰收成果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因素,制约今后我镇水产养殖的发展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商品规格等,如何做好水的这篇文章,值得我们今后水产开发、水产养殖去思考、去探讨。

位。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技术,饲养和管理水平不高,市场意识分析能力不强,不能随着市场调整放养结构,改进放养模式。高密度放养,商品上市规格小,经济效益低,不重视清塘除野,防病治病,调控水质,不诊断病因,乱用药,使用药物超量,导致河蟹慢性中毒,水质恶化,缺氧浮头死亡等,饲料搭配不科学,投喂不合理,饵料利用率低,严重浪费饵料,造成不必要的饵料成本加大。

1、党委政府重视水产,协调农业贷款,争取上级小额低息贷款,扩建排灌设备,畅竣水路,拨掉池埂树木,通风通光,网围区域打坝挡污保水,水源新鲜充沛,氧气足,渔民舍得投本,加大投饵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发育是增产增效的主要措施之一。

2、洪泽湖水位今年相对稳定,水位常年保持在米左右,水质好,水草青,氧

气足,光照好,水温适宜,促进河蟹生长发育。

3、注重生态养殖法,改善池塘生态环境,清塘除野投螺,种植水草,放鳙鱼、螺补充饵料,鳙吃掉肥水,发挥水体生产潜力,水草吸收有害物质,净化水质,增添河蟹需要的微量元素。

4、注重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强,体色透明优良苗种放养,坚持苗种下塘严格消毒,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

5、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具河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计划的筹集饲料,科学搭配,合理投喂,做到“两个精,中间青,精粗结合”的原则,增加投饵量,今年每亩比去年投饵费用增加500-1000元,注重调控水质,防病治病,对症下药,合理用药,提高其品种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

、饵料不足,饲料搭配不合理,投喂不得当

饲料是河蟹发育生长物质基础,以动物

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助的杂食性动物,一般动物性饵料占总量的%,植物性饵料占%,饲料系数为6-10,上半年投饵量占全年投饵量25-30%,下半年70-75%。有的养殖户没有很好的根据河蟹在不同的蜕壳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饵料,做到“两头精、中间青、粗精结合”科学搭配比例合理投喂原则。投喂不均,有的隔1-2天投饵一次,饱一顿、饥一顿,饵料利用不高,有的养殖户全投喂动物性饵料,蛋白质过高,在饲养过程河蟹积累脂肪过多,造成河蟹早熟,影响河蟹蜕壳生长,还有的投喂动物饵料占饵料总量的85%以上,严重造成饵料浪费,加大饵料成本,甚至有的不喂动物性饵料或者少量的动物饵料,缺乏营养,身体瘦弱,抗逆外界敌害能力差,致使河蟹生长缓慢,达不到增重增肥的目的。

××市是河北省水产养殖大市,养殖规模和产量在全省均居首位,占据了全省水产养殖业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主要途径之一。我市水产养殖业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是巨大的。但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中国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缺乏产品质量意识,难以形成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目前,我市水产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而池塘养殖大部分采取精养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养殖,放苗密度大,产量高,这样的养殖模式曾给养殖户带来过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受到池塘老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剧及苗种品质退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频发生,在整个养殖周期内需要不断用药,如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等。有些养殖户为了治疗鱼病,甚至使用一些剧毒农药,如溴氰菊酯、甲胺磷等,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造成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进而用药浓度就需不断加大,毒性也越来越大,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对人类健康将造成危害,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和我们所倡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相违背,并且在国际市场中药物残留也成了水产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第三、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受利益驱使和不当的宣传导向,有些地区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将大片的粮田改造成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使当地植被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后果。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几乎有水的地方就养上了鱼,造成水源严重短缺,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养殖环境的污染除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等因素外,养殖本身也会造成水环境污染。成吨、成百吨、成万吨大量的饲料投入养殖水体中,而这些饲料只有20%左右被鱼虾转化利用,其余80%将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环境中,造成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随着池塘换水的进行,这些被污染的养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影响着人类赖于生存的大环境。水产养殖业本身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第四、优良品种匮乏,种质状况退化

良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优良品种可显著增加产量。而目前我市的状况是缺乏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养殖亲体或苗种依赖于捕捞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衰退或破坏。我市的人工选育和遗传育种的研究研究基本上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市水产养殖品种除极少数进行过系统选育和改良外,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动物都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累代养殖出现了种质退化、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生长速度减缓、性成熟提前、品质降低、抗病力下降等问题。实践证明,品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水产养殖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快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水产养殖动植物新品种,对于实现我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养殖结构将不断优化

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当地传统品种,使之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如我市已经形成养殖规模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河豚、河蟹等,要把我们的传统优势品种做大、做强,在产品质量上、品牌宣传上加大力度。按照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区域规划和品种结构调整。沿海地区除了发展一般的浅海滩涂养殖外,还要适度发展工厂化养殖和深海养殖,拓展海水养殖的空间,山区水库要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和观光渔业。倡导多种养殖模式并存,以往的高密度、高产量养殖模式,将向低密度、高品质、高效益的自然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二是要根据市场多变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紧紧围绕市场转。在引进和开发名特优新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势品种,使之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并有自己的市场。比如我市引进的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市场。只要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考察、论证,在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上下大功夫,就能够不断为水产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情调,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时尚。每个家庭在旅游度假上的消费支出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我市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逐步发展独具特色休闲渔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旅馆、餐饮等)的发展。观赏渔业作为休闲渔业的宠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家庭买个小鱼缸,养点金鱼、热带鱼,宾馆安置个鱼缸放点水草、珊瑚已越来越时兴,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观赏鱼养殖及其系列产品将大有可为。稳步发展,逐步壮大,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后,将形成新的出口创汇品种。

第二、养殖品种不断优化,优质良种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产养殖育种手段的科技水平

在育种的技术手段上,充分发挥经典的选择育种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大力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推动细胞工程育种育苗技术的成果转化,同时,注重其他育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多种技术并举、各有侧重的发展局面。

二是改变优良品种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选育的种类上,目前应特别注意抓好对虾、扇贝、大黄鱼、牙鲆等海水主养种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其它重要种类的选种育种研究。对国外已经引进的名特优种类,如大菱鲆、欧洲鳎等,要强调对其遗传多样性的跟踪检测。对新开发和待开发种类,如石斑鱼、半滑舌鳎等,首先应完成人工条件下的亲体培育和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摆脱养殖生产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开展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基地建设

建议由政府投入和企业配套为主,建设区域性的养殖优良品种培育基地,重点做好主要养殖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大中型水产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广泛地群众参与的优良品种选育体系。建议由权威领导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一个面向整个产业的水产养殖良种选育计划,按产业发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层次实施。合理地调配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把育种变为行业内专家和群众共同参与的行为。

第三、传统渔业将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将向质量渔业不断转变

首先要大力推广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头企业要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渔业主管部门要对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强指导、协调和管理,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入世以后,水产品市场将更加开放,渔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往那种只注重产量,忽视质量的生产理念将被淘汰。从当今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看,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贸易壁垒。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经常以卫生质量标准为由对我们的水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如2000年欧盟对我国冷冻虾检出氯霉素超标,从而全面封杀了我国养殖冷冻对虾对欧盟的出口,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产养殖标准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区,又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养殖标准体系。二是要加快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为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证。三是依法实施水产养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并提高广大养殖户质量意识,使之能自觉地按照渔业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渔业执法部门要积极行动,切实抓好从“鱼苗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无公害”水产品。

第四、养殖标准化体系将不断完善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实现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广大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从事水产养殖实行养殖证制度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早在1986年颁布实行的《渔业法》中就明确了养殖证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制度没有得到彻底贯彻落实。按照农业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并已经逐级落实。我市也将在有关部本的协调下,把该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另外,对养殖环境、苗种、渔用饲料与渔药等进行全面管理将进一步加强,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高品质、绿色环保、无公害将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用药量迅速增加。由于长期以来管理滞后,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量较低,但是通过食物链的长期富集,对人类健康却具有很大的危害。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产量的不断增多,药物残留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养殖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水产动物的药物残留已成为水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瓶颈。因此,为了人类的健康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药物残留的危害性,并积极做好药物残留的监控。

(一)、耐药性反应:在水产养殖饲料中长期添加促生长抗菌素或生产中滥用药物会导致水生动物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产生使得生产上用药量越来越大,药效越来越差,既增加了成本,又增加了防治难度。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也对人类的公共卫生构成了威胁。

(二)、变态反应: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的磺胺类、四环素类及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极易引起变态反应的品种。变态反应的症状多种多样,轻者表现为红症,严重者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综合症,如磺胺类药物能引起人类的皮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和药热等疾病。

(三)、中毒反应:根据卫生研究及临床资料,人们食用被药物污染和残留的水产品后容易出现毒性反应。例如,链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易损伤听神经及肾功能;四环素类抗生素易抑制幼儿牙齿发育和骨骼的生长;氯霉素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颗粒性细胞缺乏症;敌百虫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具有强毒性的敌敌畏。

(四)、“三致”作用:某些药物或天然物的残留极易对人类和动物产生致癌、致突变及致畸作用。孔雀石绿是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的化学药品,但却是一种强致癌物;经常使用的呋喃类药物如呋喃西林、痢特灵以及在饲料中添加的部分生长促进剂如乙烯雌酚类也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五)、其它:在渔用饲料中常含有一些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在人体内蓄积后会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更严重的是某些激素类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某些药物降解后易产生有害的分解产物,如水产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及三氯异氰尿酸的分解产物中含有氰化合物,其在水生动物体内产生残留后危害极大。

(一)养殖单位应增强自身的抗残能力

1、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药物是水生动物疾病发生后的情况下不得以才使用的,如果预防措施到位,疾病是可以控制的,而且同样会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生产上应更多地从健康养殖角度来考虑预防疾病的发生,尽量少用或不用药物。

2、少用抗生素或其它化合物,多用绿色生物药物:生产上如有无拮抗、无残留、无毒性的绿色生物渔用药物,如鱼用疫苗、抗菌肽制剂、免疫促进剂等,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应尽量少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多用绿色生物药物。

4、严格遵守休药期制度:药品在水生动物机体内代谢排泄有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捕捞上市前的休药期内应停止使用药物,不可因市场供求或其它原因将刚使用过药物的水产品上市销售,以保证药物残留量降到规定的指标内,避免药物残留危害人体健康。

5、健全和完善水产养殖的操作规程、生产标准,使水产养殖生产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将水产品控制在无公害生产标准化以内。

(二)、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宏观控制

1、健全和完善水产品食用安全保障体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药物残留工作极为重视,相继出台了《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与动物源性食品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和《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药物残留的监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应不断地完善水产品食用安全保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水产养殖业进行科学、公正的药物残留的监督管理。

2、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针对水产养殖业千家万户分散生产,且渔民安全用药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用药知识的现状,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和科普教育,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生产者进行普遍的培训,以提高养殖生产者的科学知识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

3、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规用药:一是各级渔业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渔药管理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的有关条例规定,切实履行对水产养殖用药的监督检查和处罚职责;二是各地要对养殖用药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自觉抵制药物残留超标和有违禁药物的水产品;三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重视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积极发挥其在水产养殖用药管理中作用。

(三)、水产技术推广和科研部门应大力推广健康养殖,确保养殖产品食用安全

,加强他们的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使养殖户自觉地科学用药。

2、加强对水产养殖生产过程用药的指导和监督:要动员和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养殖场和养殖户,对生产过程中的用药进行具体指导,督促他们按照水产养殖安全用药的有关规定、标准用药。

3、不断研究、开发和推广高效、优质、对环境无污染、对鱼体无残毒的药物:要多开发中草药和生物型渔药,替代有较高残留量的抗生素或化学合成药物,以改善水产动物体内外环境,提高水产动物自身免疫力。

4、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新模式:积极推广使用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规程及行业标准,加快水产养殖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及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在珠海市斗门区有一个以养殖、饲料、鱼药和水质检测为主的一体化公司,即珠海海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我们水产追梦队全体成员去拜访了海龙服务站负责人黄建强先生,也对珠海市斗门区的水产养殖现状有了大概的了解。

据海龙服务站负责人黄建强所说,他从事水产养殖已经有20多年,养殖区域约100亩,主要养殖品种为海鲈鱼。据了解,珠海鲈鱼养殖面积约占全市海水鱼养殖面积的66.7%,是我国海鲈鱼池塘养殖的主要区域,由于现珠海斗门鲈鱼养殖均采用传统的池塘高密度养殖模式,结合这个特点,要想获得理想的养殖效果,需要在鱼苗的选择与放养、饲料管理、水质监测以及虫害防治等方面做出合理的规划,增加养殖效益。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鱼塘的负责人自身有丰富的水产养殖经验。除此之外,他们还聘请了高校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学生作为技术人员,提供专业的科学知识。在数年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融合下,他们在海鲈鱼的养殖方面颇有受益。了解后,我们初步得出海鲈鱼养殖的管理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鱼苗的选择与放养

1.鱼苗选择:鱼苗是在福建孵化并淡化后直接运到珠海斗门,鱼苗应健康无病,游动活泼。

2.鱼苗的放养:放养时,应选择氧气充足的时间段,开启增氧机,放养鱼苗。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会造成水质污染,所以可投放适量的其它鱼类,以减轻水质污染,同时增加养殖收益。

(二)投料管理

海鲈鱼易暴食,应适当控制投饵量,不仅可以减少海鲈鱼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还有利于降低成本。除此之外,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要注意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

(三)水质监测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品的生长和发育,也直接关系着养殖户的收益。目前有些水产养殖户只是凭借经验,如“水的光亮”“生物的状态”“水产品的活跃状况”等进行估测,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仍旧避免不了由水质造成的水产品减产或者死亡的事件发生。如果能够定期的进行科学的水质监测,及时的掌握水质的状况及其的变化规律,并辅以各水产品的要求标准就能够尽早的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及时的避免事故发生。

1.含氧量:广东省天气炎热,要保证池塘水的溶氧充足,可以合理使用增氧机,为鲈鱼生长创造合适的氧气环境。一旦池塘水溶氧不足,就会影响水产品的觅食、消化,对农产品的健康就会带来危害。持续的低氧量会使水产品的出现浮头现象,严重时会造成水产品缺氧窒息大量死亡。

2.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过高,鱼类积累毒素过多,免疫力降低,易患病,严重时会造成水产品各个内脏出血而死亡,使养殖户损失惨重。因此要加强亚硝酸盐的离子监控避免其超标造成水产品的减产或者死亡。

值:ph值在评价水质方面是很重要的,如果水质ph下降,从而造成水产品体内的血液ph值下降,使血液的载氧能力大幅度下降,从而造成水产品缺氧,影响其健康程度,严重时会影响其存活时间。如果水域ph升高,则会造成鳃类水产品的鳃受到腐蚀,影响其健康。另外,ph如果过低的话会抑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使水生植物缺氧,许多的微生物的活动就会受到影响或者死亡,一些有机物的分解也会受到影响。高ph值则妨碍藻类对铁、碳的利用,超越了水产品的生存极限。通常情况下养殖海鲈鱼的水域ph值应控制在7.5~8.1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海鲈鱼出现烂鳃或出血的状况。

4.藻类含量:

(1)蓝藻:蓝藻等藻类在较高温度下易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溶氧不足,阳光照射率低,水质恶化,导致鱼类死亡,因此应采取措施控制蓝藻等藻类的繁殖。

(2)绿藻、硅藻:绿藻、硅藻等藻类有释放氧气,净化鱼塘水质的作用,有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因此应适量让其繁殖。

5.鱼类排泄物含量:应使用排污设施定期排污。

6.鱼药种类:要选择合适的鱼药对症下药,以免滥用药物造成水质污染严重,破坏鱼类生长环境。

7.重金属含量:随着污水的排放和工业产品的增多,以及食品添加剂等的滥用,重金属会在水域中逐渐积累,到达一定浓度时,就会对水域造成污染,造成水产品自身的活性氧防御能力降低,产生疾病,严重者会造成水产品的大量死亡。如果含有一定量重金属的水产品被人类使用,会造成身体的慢性中毒,使胎儿和新生儿发育不健全,引发多种疾病。因此,对重金属的监测,是水质监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此,只有加强对水域的监测才能保证水产养殖的科学。按照相关的标准对水体进行健康监测,可以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的降低或避免水产品遭受伤害。

(四)虫害防治

控制合适的ph值与藻类含量可有效控制虫害。

(一)销路

1.内销:售往周边地区。

2.外销:主要销往青岛等北方城市,以打冰运输为主。

(二)销售情况:

近年来,众多养殖户因为前期海鲈鱼市场广阔,投资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于海鲈鱼的养殖,使海鲈鱼市场饱和,供大于求,以致价格持续低迷。

1.养殖品种结构单一

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比较单一,各品种发展不够平衡,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海鲈鱼供大于求,价格低迷

据了解,近年来珠海市斗门区鲈鱼收成一直不错,但鲈鱼的价格却一路下跌,其原因就是鲈鱼存塘量大、供过于求。不少养殖户因为前期海鲈鱼市场广阔,投资大量资金购买鲈鱼种苗,导致市场上鲈鱼产量过高,市场饱和,供大于求,价格低迷。

3.气候问题

广东省天气炎热,鱼类发病较多。

4.养殖交流较少,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技术

渔业推广会与经验交流会举办较少,加之,技术交流人员经验不足,使各养殖户不能在养殖知识技术上有显著的提高。由于科学养殖技术的缺乏,饲养和管理水平不高,市场分析能力不强,不能随着市场调整放养结构,改进放养模式。

1.资金支持

近年来,由于鲈鱼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存塘量大,导致前期投资的资金难以在短时间内回收,在购置鱼苗等方面资金短缺,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可能地提高养殖业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与贷款利率。

2.组织经验交流、技术培训活动

就灯三村当地来说,基本没有举办渔业推广与技术交流会,各养殖户难以在养殖知识技术上有显著地提高,希望相关部门可以邀请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及技术培训等活动。

3.多放活水

根据海鲈鱼的养殖特点,希望水利部门可以多开水闸,放活水,加强鱼塘的排污系统的换水工作,更加有利于海鲈鱼的生长。

近年来,如今许多养殖户为了追求海鲈的高产量、高利润,忽视市场行情,盲目地进行高密度养殖,却忘记了海鲈本身的品质问题,以至于高密度养殖带来了许多养殖病害,降低了鱼本身的品质,导致近年来鲈鱼市场饱和,供过于求,鲈鱼价格低迷。希望各养殖户可以将市场需求和自己鱼塘的养殖条件结合,选择适合自己养殖的种苗,使养殖鱼类种类多元化,提高养殖效益。

在实践期间,我们走访了众多养殖户,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了他们在养殖时遇到的困难,并将他们的期望反映给了当地村府,村委会也就养殖户遇到的问题给出了详尽的解答。

(一)资金政策支持

1.农业贷款

我们从村委处了解到,对于养殖户们而言,农商银行目前关于鱼塘的贷款贷款额度太小,且贷款门槛高,需要公务员担保签字,因此对于普通养殖户而言难以实现,所以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可能地提高养殖业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与贷款利率。

2.农业养殖补贴

随着水产养殖业发展,对于养殖器械的完善和发展等的补贴,村府表示出积极肯定态度,但目前由于人力以及财力资源的不足,难以跟进实现。

(二)打造并推广电商平台

据我们了解,针对水产品的“烂市”滞销现象,政府投资打造了珠海首个电商平台。村委对此事表示肯定态度,并表述了一些关于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通过与学校、渔业局等进行沟通,生成一条产业链,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间接增加养殖户利润,与此同时也可以让买家买到便宜的水产品。

(三)水源支持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源的好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殖户们也希望能多开放水闸,放活水,利于鱼的养殖。对此,村委一直努力在养殖户和水利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商讨。鉴于开闸放活水不当会造成水利设备损坏并出现安全问题,而且雨后的水并不适合水产养殖,所以村委一直在与水利部门商量在不影响安全与天气合适的情况下尽可能多为养殖户们开放水闸,一直在为养殖户们尽力争取利益。

(四)提供技术支持

水产养殖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就灯三村当地来说,基本没有举办渔业推广与技术交流会,各养殖户难以在养殖知识技术上有显著地提高,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在技术培训和交流方面,村府表示养殖户们非常需要技术的普及和支持,希望我校该方面专业师生及一些水产养殖专业机构能多组织落户活动,对养殖户们进行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藻类菌类等知识普及以及进行水质的监测,也希望相关部门可以邀请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及技术培训等活动。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为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的水产养殖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传统品种做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二)每个行业的市场都存在着多样性,应在做大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引进和开发新品种,完善当地水产销售市场。

(三)引进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和优良的水产养殖人才,提供充足的技术与理论支持。

(四)加强水质监测和鱼类健康监测,形成高品质、绿色无公害的水产养殖体系。


农村蚕桑养殖调研报告篇二

暑假期间,走访了十几家农户散养型和两家中型草鸡养殖户,发现在疾病防疫时,普遍存在相同的问题,其中某些问题成为了鸡群成活率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可归为以下几类:

一.环境条件差

大多数养鸡户饲养规模小且人和鸡同在一院,同时没有相应的消毒设施,人员,运输车辆 均能带回病原体,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由于通风不良,封闭不严,加上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熏蒸消毒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夏季高温高湿影响蛋鸡产蛋率和肉鸡正常发育。冬季则普遍存在保温与通风的矛盾。有的养鸡专业户为了图省钱方便,采取地上炉取暖的方式,温度稳定性差,煤球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聚集鸡舍,并且经常采用关闭门窗的方式求得较高的温度,造成舍内空气质量较差,达不到鸡的生存条件,常有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二.未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一些从没出现过问题的养殖户就

产生了麻痹心理,放松了对防疫重视,结果铸成大错。目前农村大多数鸡场没有在鸡舍门口设置消毒池;对病死鸡不是做深埋或焚化处理,而是剖净食用,以至于鸡场内污水满地流,内脏等废弃物随便乱丢,为疫情的传播埋下隐患。

三.不能做到全进全出

种群混养在养鸡场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在一起,饲养人员吃住在一起,干活在一起,每栋鸡舍的用具不分,疫病的急群众相互交叉感染传播。由此造成的后果是鸡群发病多,用药多,投入大;育成鸡病死率淘汰率高,开产晚,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甚至根本达不到产蛋高峰,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这样几项措施来降低养殖风险。

一.建设饲养小区,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村庄外建设饲养小区,使饲养鸡专业户脱离庭院,在相对集中的小区内建立相对独立的小型鸡场,小区成立合作性服务组织,为养鸡户销售,购雏,饲料提供服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统一进行指导,并对小区进行日常化管理。

二.加强养鸡专业户的防疫意识

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他们意识到疫病发生的危害性,而搞好环境卫生,进行定期的消毒,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则是控制疫病传播,减少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思想认识的松懈随时可能导致疫病的传播,这是养鸡业的大敌。同时,克服疫苗万能的思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集群的综合抗病能力。

三.强化疫苗管理

疫苗生产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无批准文号的疫苗严禁进入市场,有审批文号的疫苗要按正规渠道进入市场。对疫苗的经营管理实行供应制,要制止兽药门市部经营疫苗,特别是要严厉打击那些假冒伪劣疫苗的经营者,切实保障疫苗问题的可靠性。

四.培养技术人员

大多数基层技术人员在鸡和其他小动物的饲养管理,疫病诊疗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无力承担这项重要任务。因此,采取各种途径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是当务之急。只有他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及时解决养鸡专业户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农村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鸡场中的浪费损失

国家大力倡导畜禽集约化养殖,集约化养殖也是今后中国家禽养殖的发展趋势。集约化时,讲求的是“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在畜禽养殖时,力求节约成本,减少养殖不必要的损耗,浪费是坚决不能存在的。尽管如此,在目前农村家禽养殖场中,浪费现象却普遍存在。

一.鸡的浪费

1.育雏期饲养弱雏造成的浪费

差,这样的鸡往往是“细菌病毒的携带者”,有传染病时它先要发作,之后在感染其他鸡。最好的办法是在育雏的前几天观察雏鸡,将精神不振、弱小无力的雏鸡淘汰掉。

2.育成期鸡群均匀度差造成的浪费

追求集群较高的均匀度是育成期的管理目标。按时做好饲料配置调整、消毒防疫、通风光照密度管理等管理工作,对少数体重超标的鸡要进行限制饲喂量;对发育不良要加强营养,鸡群的均匀度尽可能达到85%甚至更高。这是今后产蛋鸡能否有产蛋高峰期,降低死淘率的保证。

3.产蛋期不挑选鸡造成的损失

对无法治愈的鸡、治愈后经济价值不大、治疗费用过高的鸡以及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鸡需要及时淘汰。否则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产蛋期是生产中的关键时期,要注意产蛋少的鸡,开产晚的鸡,这样的鸡应当挑出后单独饲养,采取加强营养或肌肉注射抗生素等方法。

4.鸡消化不良造成的浪费

目前生产中鸡的消化不良除饲料因素、长期使用药物造成胃肠道菌群感染等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新城疫的感染。这些原因造成的长期消化不良,必然导致机体营养负失衡,鸡的抗病力下降,产蛋下降,继发啄癖、羽毛脱落等现象,损失浪费十分严重。

二.饲料的浪费

1.饲料配方调整失误造成的浪费

一年四季气温不同,鸡场的环境和管理方式不同,鸡的营养需要会有变化。无论是饲料厂推荐的配方还是专家设计的配方都不可能时时适用。如冬季采用高蛋白的饲料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夏季天气炎热,应采用高能高蛋白的饲料,否则会因会气温气温高、鸡的采食量下降造成生产性能下降,抗病力降低而影响经济效益。

2.原料质量差造成的浪费

常常听养殖户说秋冬季节的预混料或浓缩料质量不好,鸡产蛋有轻微下降,蛋壳质量稍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当时全价料中使用的玉米水分过高。发霉玉米造成的损失也十分严重。虽然有时中毒现象不明显,但其抑制免疫,损伤肝肾等重要器官组织,造成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这样看不见的损失其实非常严重。霉毒素中毒到现在还没有特效的解药,故应坚决不用发霉原料。

3.饲料搅拌不均匀造成的浪费

手工搅拌不必说,就是机器搅拌也常出现不均匀的情况。边粉碎边搅拌出料,搅拌时间不足,而最容易被忽视的搅拌不均匀的情况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或微量添加剂时不通过预混料而直接将其倒进搅拌机。在上千斤饲料中加入几十克药品,若搅拌不均匀,不仅起不到预期的防病效果,造成药品浪费,而且极易使鸡群中毒,造成更大损失。

4.饲喂方式不当造成的浪费

很多鸡场没有采取定时定量的方式,实际会造成极大浪费,如冬季气中温比

较低,鸡的采食量较大,采用自由采食的方法产蛋期鸡体重普遍超重,过肥的鸡初期产蛋量下降,到后期发展成脂肪肝或因肝破裂而引起死亡率上升。因此,应采用定时定量喂料,每次在投料后1—2小时内全部吃完;每月检测鸡群体重,根据体重增加速度来调整每日给料量。

三.用药浪费

1.使用法不适造成的浪费

给已经拒绝采食的鸡的饲料中加药、不溶于水的药物采用饮水法以及已发病的鸡群使用预防剂量均会造成药物浪费。所以,在大群用药时应充分考虑鸡群的状况,日后再对症用药。

2.无病乱用药造成的浪费

鸡病之多,危害之大,让鸡户谈“病”色变。不少鸡场采用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方法加以预防,这不仅使饲养成本增加,而且使鸡产生耐药性,对日后的治病不利。少数鸡有病,很多情况下没必要整群鸡都用药,是药三分毒,药物的副作用很大,尤其是对健康无病鸡,会对其消化功能,肝、肾功能,免疫等产生不良影响。

3.随意加大用药剂量造成的浪费

任何药物只有在合理的剂量范围内,才能有效地防止疾病。剂量过小,不能防病治病,剂量过大则会发生中毒。因此,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不能将治疗剂量作为预防剂量长期使用,不能将拌料浓度作为饮水浓度,否则易引起中毒。

4.称量不准和比例不对造成的浪费

有的养殖户用药时不准确称量,只是估计用药,往往用量偏多,造成中毒。最常见用药比例之一的ppm是百万分之一,最易搞错。

5.服药时间过长造成的浪费

许多药物有积蓄作用,不能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也不能长期使用多种药物,服药时间过长,其副作用的逐渐积累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般用药最多连续七天,如还需用药,最好停几天再用。

6.药方法不对造成的浪费

使用某些药物时须用特殊的方法才发挥特定作用,用药方法不当,则会造成中毒。

7.不了解药名重复用药造成的浪费

有的药品化学名称和商品名称不一致,生产厂商不标明或同药品不同生产厂家的商品名不同,用户不了解,防止疾病时重复使用了同药不同名的药品,剂量超过而发生中毒。

8.饲料添加剂加了药物又重复使用造成的浪费

有的厂家生产的畜禽全价料为了防病,添加了喹乙醇、土霉素等含药物的饲料添加剂,用户不知,在防病时又重复使用上述药品,导致剂量超标而发生中毒。

四.其他方面的浪费

1.鸡舍布局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浪费

束后直接进入产蛋鸡舍,结果由于缺乏运动量造成鸡骨骼发育差,易骨折,影响鸡群产蛋性能,降低盈利水平。

2. 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浪费

很多鸡场管理者缺乏养鸡技术,而且鸡舍条件差,但养殖数量都较多,管理粗放。在现有条件下,要合理安排鸡群密度,排出粪便,定期消毒,严谨缺水,减少应激,尽可能地给鸡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3.计划不周造成浪费

资金计划不周导致缺料少药;育雏的时间和数量计划不周,导致育雏鸡笼大量闲置或开产密度过大,影响采食和产蛋;饲料计划不周导致仓储饲料积压货不足,饲料配方经常改动,影响使用效果。

4. 盲目扩建造成的浪费

许多鸡场一旦盈利,就会把大量的资金用在扩建上,结果往往是鸡场的规模扩大了,鸡场的收益却没有大的提高甚至还有所减少。所以,与其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扩大规模上,不如用来提高技术含量或改善鸡舍设施,进而增加单位产量。

影响蛋黄颜色的因素及调控措施

目前,农村大中型草鸡养殖场的收益来源主要来自两方面:鸡肉和鸡蛋。鸡肉一般要在收购鸡苗后的八个月后才能销售,而草鸡六个月后就能开始产蛋,鸡蛋价格的高低就成为影响养鸡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其中鸡蛋的卖相又决定了鸡蛋价格。一般顾客比较喜欢蛋黄颜色深一点的鸡蛋,认为深颜色的蛋黄其营养价值更高一些,因此价格也就更贵。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鸡蛋蛋黄颜色呢?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到,有这么几个因素决定蛋黄颜色。

一.叶黄素原因

叶黄素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常见有:

玉米黄质,玉米、辣椒、柑橘、苜蓿草、万寿菊及蘑菇中含量丰富,着色效果差些;

虾黄素,存在于虾蟹、牡蛎、昆虫等动物体内,与蛋白质结合时呈蓝色,煮熟后结合键被破坏呈红色。

真正有着色意义的叶黄素只有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叶黄素中的各种色素显色效果不同,黄体素产生黄色,玉米黄质为橙色,下黄素产生红色,柑橘黄素偏红色,因此,它们之间的分布比例将显示不同的色调。黄色叶黄素(如黄体素)能明显提高蛋黄的黄色度和明亮度,红色程度的高低由红色叶黄素(如玉米黄质)决定,黄色叶黄素与红色叶黄素搭配可以产生橙色,但红色叶黄素能抑制黄色叶黄素提高蛋黄黄色度的作用。

二.饲料原因

(一).原料

饲料原料中所含叶黄素是影响着色效果的重要原因,利用饲料原料增色的途径有:

1.直接投喂天然增色剂,这是生产无公害鸡蛋的发展方向。常用的天然增色剂有黄玉米、苜蓿、三叶草、益母草、金盏菊、万寿菊、南瓜和艾叶粉等。例如,每千克黄玉米粉中含有胡萝卜素8.3mg,有60%的黄玉米配合日粮饲喂十天,蛋黄颜色即可从一级提高到八级。在鸡日粮中添加海带等海产植物或虾类等水产动物,分别按干品2%—5%和4%加入,几天后可使蛋黄明显增色。

2.在日粮中补充常见的蛋黄着色剂,分为化学合成着色剂和天然着色剂,前者着色稳定,但过量易产生毒副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应控制用量。天然着色剂毒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天然着色剂有两种:(1).金黄色素:美国公司生产,每千克含22g活黄叶素,可以和其他着色剂一起使用,一般每吨鸡饲料中添加250g—350g(2).路康定: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的胡萝卜素,每10g路康定可向蛋鸡提供110万单位的维生素a,减少饲料中维生素a的添加量,每吨饲料中添加60g,可使蛋黄变为深黄色。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1).色素在蛋黄中的的沉淀并非与天然色素的添加量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天然色素的添加量是有一定限制的,并非越多越黄。

(2).叶黄素属于脂溶性物质,必须溶于脂肪中才能被家禽吸收,因此,日粮中通常添加3%—5%的动物性脂肪可以提高着色效果。(3).饲料原料中的叶黄素含量随其产品,产地,干燥方式,储存时间以及时间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东北地区的玉米色素含量要比华北地区的小,新鲜玉米的色素含量要比储存过的大。

(二).维生素a和钙的含量

维生素a具有与色素相似的结构,因此它们之间在吸收上存在着竞争抑制,如果维生素a过量,则降低色素的吸收沉积。但维生素a不足,又会使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蛋鸡日粮中钙的含量能影响色素沉积,高钙日粮会抑制叶黄素的吸收。,因此鸡饲料中不可过多的添加钙,应控制在4%以内。

(三).抗氧化剂

在每吨鸡饲料中添加125—250g抗氧化剂,可改善蛋黄色素的沉积,从而使蛋黄颜色加深。常用的抗氧化剂,可防止维生素e和乙氧喹等,这些抗氧化剂在含不饱和脂肪酸中添加,效果更好。

(四).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不仅可使饲料养分丢失,使饲料变质,而且它能组织或减少胆汁分泌,显著降低小肠对叶黄素的吸收,输送和沉积功能。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可使淡黄色则明显降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0.2%的霉菌抑制剂,可以抑制产生真霉菌素,防止饲料氧化变质,从而保持蛋黄的颜色。

(五).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如吩噻类等药物过量使用会使着色造成不良影响,而土霉素,金霉素,阿散酸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改善着色效果。

三.家禽自身因素

1.品种

黄的颜色较深,然后逐渐变浅。因此,应加强着色沉积能力强的品种的选育工作。

2.日龄

产蛋鸡日龄与蛋黄颜色具有相关性,一般来说,成年鸡比雏鸡沉积色素能力强,而老龄鸡虽日龄的增大,色素沉积能力反而逐渐减弱。

3.疾病因素

家禽如果处于疾病状态,如消化和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消化道系统疾病,会对叶黄素的吸收产生不利影响。如新城疫,球虫病,沙门氏菌并,禽流感传染性贫血等,都会影响肠道的吸收能力,时色素沉积率下降。

五.结语

叶黄素广泛分布与动植物体内,正常合理的应用这些着色剂,是提高蛋黄色泽的关键所在。同时要加强着色能力强的品种选育,并注意饲料配制中各组分的拮抗和协同关系,防止有效色素的损失。

为全面掌握和了解我乡家禽养殖情况,积极向和乡党委反映农村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盼,2015年底,举行“三问三看”大型调研活动以后,我深入到十里铺乡闫湖村委对村民家禽养殖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肉、奶、蛋制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以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指导下,农村家禽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家禽养殖业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就农村家禽养殖场所遇问题展开调研。

一、 市场行情把握不住,经营模式老化单一

农村本就相对落后,网络等较快捷、广泛获取信息技术的手段未兴起。家禽养殖场的经营者大都为中老年人,由于各种的原因,他们大都受教育程度很低。信息的溃乏导致了他们对本产业以及相关行情的掌握、分析、预测和应用的失败。这样盲目的养殖必将大大增加其养殖的风险性。家禽养殖场现如今还大都在采用传统的先生产后出售经营模式,这又使养殖户们失去了一道降低风险的保障。

二、防治疾病,困难重重

异的疾病做出错误的诊治,而且,对于一些隐性疾病,更是凭感觉诊治。

三、资金缺少,发展困难

农村家禽养殖场由于资金缺乏,无力购买自动化设备,不得不全依靠人力饲养。自动化设备的缺乏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家禽养殖规模的扩大。

四、 预防意识薄弱

1、防疫过程有漏洞。如今,几乎所有农户都能坚持对家禽进行防疫。但是由于缺少人手等原因,防疫过程是该注射或其它较复杂的防疫方式简化为饮水防疫,这样起不到防疫作用,效果很差。

2、病死家禽得不到规范处理。在农村家禽养殖场中,需隔离的家禽依旧与发病禽混在一起,这易促使疫病传播,加剧了疫病的防治难度,甚至有些造成病情失去控制的可能。病死家禽,仍处理不规范。没有按规定做到深埋或烧毁,这些病死禽都携带大量病菌病毒这就有可能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为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3、消毒工作不到位。由于消毒是否到位并不直接对养殖造成影响,所以一些养殖户都是起始时较注意,以后对此就逐渐失去了重视。

五、发展结构简单,

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禽养殖种类较为单一,这也就是未能横向发展。此种情势加上农村养殖又不相互联合不但会使其自身力量减弱,甚至还会导致恶性竞争。

虽然现在家禽养殖业刚兴起不久,然而其发展方向已与可持续发展有了很大的背离。主要表现在:(1)滥用药物。这样给药的家禽体内药物残留量大,完全不能达到如今人们对“健康、绿色、无污染”的要求。这就为家禽走出本地造成了困难。(2)大量占用可耕地建设养殖场房。一些养殖户在起初的小规模养殖时取得了一些利润,便求利心切,急于扩大规模,于是多方筹集资金建设场房。而为了交通便利、面积充足等因素,大部分新建场房都远离村落,于是很多可耕地被占用。而且,小规模养殖与大规模养殖有很多不同之处。小规模养殖易管理,易防控,风险相对较小;而大规模养殖中的相当一部分没有充分考虑扩大规模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而盲目扩大其规模,这也是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畸形发展的具体体现。

农村蚕桑养殖调研报告篇三

近年来畜牧业在促进农业产业化、解决群众温饱、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我镇在发展畜牧业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有了长足发展。

我镇抢抓机遇,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调整畜禽品种结构,推广普及科学实用技术,大力发展养殖大户,兴办规模养殖场,促使全镇畜牧业生产的经营方式由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转变。同时,制定了以生猪养殖为主,兼顾奶牛、兔、鸡的发展思路, 2015年,全镇生猪在栏32758头,羊存栏3450只,家禽存栏89000只;出栏量分别为61000头、4200只、16000只,良种率达到90%。全镇畜牧业总产值174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畜牧业经济总量在农业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已成为带动全镇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我镇畜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养殖初具规模

结合全镇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实际,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发展一村一品项目为契机,采取政府扶持、群众自筹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以村为单位,集中连片,发展规模养殖基地建设,走规模养殖场与农户散养相结合的路子,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目前,规模猪场20家,规模兔场5家,规模奶牛场3家,初步形成了“农户+基地”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2、动物防疫措施到位

自实行县、乡、村行政技术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年初镇村两级签订责任书,定指标、定任务,对防疫工作实行行政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特别是从2015年起,实行镇村村防疫人员包村,防疫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的防疫工作承包责任制以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制执行”的原则,把“两强一打”作为重点防疫措施,组织防疫人员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动物防疫的重要性,严格“两强一打”防疫措施,切实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我镇长期以来畜牧业健康发展。

3、服务体系健全

镇里积极加强防疫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镇村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了镇有畜牧中心,村有防疫员和兽医的服务网络体系。

1 、缺乏全镇上下突出抓好畜牧业发展的共识

畜牧业作为全镇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农业经济发展拉动力强,贡献率高。但畜牧业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高,工作力度不大,扶持政策不明显。特别是涉农部门在发展畜牧业上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相互沟通,项目协作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2 、养殖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

规模养殖整体发展不足,还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养殖基地。在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连接上缺乏有效对接,在建立利益共同体这个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上差距较大。同时,畜禽产品以原始产品出售,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没有形成品牌产品。家庭养殖、粗放经营仍是我镇畜牧业发展的主流。

3 、对畜牧业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在资金投入上,对畜牧业的倾斜和扶持不够,畜牧业仍处在自发的发展状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尽管在一些养殖领域初具规模,饲养量、交易量较大,但全镇没有一个专业的固定的畜禽产品交易市场,大多数养殖户只能东奔西走找市场,零敲碎打搞交易。还有一部分养殖户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短缺双重制约,在扩大规模、扩大生产上只能靠自身积累来完成,无外援资金帮助和扶持,只能小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企业普遍存在发展资金困难的问题,银行信贷难的现象较突出。

4、动物防疫工作仍还没有引起群众的高度重视,人畜禽共住现象普遍

在我镇养殖小区内,管理规范,饲养科学,对畜禽防疫重视,具有严格的保健程序、医疗程序和防疫程序,防疫措施到位。但分散在广大农村的养殖专业户,大都家庭养殖,人畜禽共住,除进行简单的消毒外,出入圈舍时无必要的防护措施,人畜禽直接接触频繁,加之缺乏防疫知识,疫情隐患很大。同时,部分村兽医进行防疫时按规定收取一定费用,使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造成防疫工作不能全面有效的开展。

1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齐抓共管,把加快畜牧业发展摆上镇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要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发展对新农村建设重地位的认识,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增强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调动和鼓励全镇畜牧工作者,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畜牧业。要加强对全镇畜牧资源的调控和整合力度,编制切实可行的整体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逐步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业主突出、优势明显、上规模、上档次的畜牧养殖基地。要树立大畜牧、大产业、大效益的全新理念。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最大限度的整合各种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项目优势,给予畜牧养殖适当的倾斜和扶持。各相关部门要畅开“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排除一切干扰。

2、以规模养殖为重点,结合“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一是要发展养殖小区,实施示范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户经营、集中服务”的原则,创建一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养殖小区。

二是要结合“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农户可以有效利用农闲时间和农作物副产品,使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有一重要途径。

三是要大力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产业化进程。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兴办畜禽专业市场,发展市场服务中介组织,组织成立“小冀镇生猪养殖协会”,降低广大养殖户经营风险。进一步兴办一批新的龙头企业,特别要注重畜禽产品加工项目的引进,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畜禽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努力创造名牌产品,把我镇畜牧业做大做强。

3、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对全镇已形成基地优势的区域和适宜发展的地区,要切实加大路、水、电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养殖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要把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作为畜牧业投入的重要渠道,抓住省市县对农业项目倾斜的有利契机,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项目。

三是要把扶贫开发、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紧紧围绕全镇畜牧业发展来布局,整合各类项目优势,采取项目捆绑,集中投资的办法,发挥资金规模效益。四是要通过采取小额信贷、贴息补助等形式,支持养殖户和企业引进良种,繁育良种,扩大和提升养殖规模和水平。四是要在支农资金的安排上对畜牧业给予重点扶持和倾斜,并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引导,调动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发展畜牧业。

4 、提高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要大力提倡科学饲养、科学管理和市场化经营的全新理念,注入先进的、前沿的科学技术,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一是依托企业,加大对良种畜禽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如采取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加快对本镇畜禽的改良提高。二是兴办一批养殖示范区。借鉴外地兴建养殖示范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争取项目,兴建一批养殖示范小区,帮助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养殖业。三是加大对基层广大养殖户的培训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畜牧技术干部走出机关,服务群众,切实发挥好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同时结合“三下乡”、“科普之冬(春)”等活动,不断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殖技能和水平。

5 、大力实施疫病防治工程,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要进一步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按照“预防为主,科学免疫,重点防治”的原则,以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重点,加大防疫工作力度。继续实行动物防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防疫人员包村,防疫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的承包责任制,积极探索畜禽防疫工作的有效机制,使全镇动物防疫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要加强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财政投一点、向上级业务部门要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购置必要的防疫器械和药品,充分发挥乡站的作用,为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保障。

农村蚕桑养殖调研报告篇四

××市是河北省水产养殖大市,养殖规模和产量在全省均居首位,占据了全省水产养殖业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主要途径之一。我市水产养殖业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是巨大的。但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中国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缺乏产品质量意识,难以形成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目前,我市水产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而池塘养殖大部分采取精养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养殖,放苗密度大,产量高,这样的养殖模式曾给养殖户带来过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受到池塘老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剧及苗种品质退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频发生,在整个养殖周期内需要不断用药,如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等。有些养殖户为了治疗鱼病,甚至使用一些剧毒农药,如溴氰菊酯、甲胺磷等,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造成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进而用药浓度就需不断加大,毒性也越来越大,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对人类健康将造成危害,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和我们所倡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相违背,并且在国际市场中药物残留也成了水产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第三、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受利益驱使和不当的宣传导向,有些地区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将大片的粮田改造成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使当地植被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后果。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几乎有水的地方就养上了鱼,造成水源严重短缺,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养殖环境的污染除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等因素外,养殖本身也会造成水环境污染。成吨、成百吨、成万吨大量的饲料投入养殖水体中,而这些饲料只有20%左右被鱼虾转化利用,其余80%将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环境中,造成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随着池塘换水的进行,这些被污染的养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影响着人类赖于生存的大环境。水产养殖业本身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第四、优良品种匮乏,种质状况退化

良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优良品种可显著增加产量。而目前我市的状况是缺乏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养殖亲体或苗种依赖于捕捞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衰退或破坏。我市的人工选育和遗传育种的研究研究基本上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市水产养殖品种除极少数进行过系统选育和改良外,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动物都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累代养殖出现了种质退化、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生长速度减缓、成熟提前、品质降低、抗病力下降等问题。实践证明,品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水产养殖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快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水产养殖动植物新品种,对于实现我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养殖结构将不断优化

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当地传统品种,使之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如我市已经形成养殖规模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河豚、河蟹等,要把我们的传统优势品种做大、做强,在产品质量上、品牌宣传上加大力度。按照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区域规划和品种结构调整。沿海地区除了发展一般的浅海滩涂养殖外,还要适度发展工厂化养殖和深海养殖,拓展海水养殖的空间,山区水库要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和观光渔业。倡导多种养殖模式并存,以往的高密度、高产量养殖模式,将向低密度、高品质、高效益的自然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二是要根据市场多变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紧紧围绕市场转。在引进和开发名特优新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势品种,使之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并有自己的市场。比如我市引进的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市场。只要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考察、论证,在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上下大功夫,就能够不断为水产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情调,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时尚。每个家庭在旅游度假上的消费支出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我市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逐步发展独具特色休闲渔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旅馆、餐饮等)的发展。观赏渔业作为休闲渔业的宠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家庭买个小鱼缸,养点金鱼、热带鱼,宾馆安置个鱼缸放点水草、珊瑚已越来越时兴,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观赏鱼养殖及其系列产品将大有可为。稳步发展,逐步壮大,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后,将形成新的出口创汇品种。

第二、养殖品种不断优化,优质良种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产养殖育种手段的科技水平

在育种的技术手段上,充分发挥经典的选择育种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大力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推动细胞工程育种育苗技术的成果转化,同时,注重其他育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多种技术并举、各有侧重的发展局面。

二是改变优良品种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选育的种类上,目前应特别注意抓好对虾、扇贝、大黄鱼、牙鲆等海水主养种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其它重要种类的选种育种研究。对国外已经引进的名特优种类,如大菱鲆、欧洲鳎等,要强调对其遗传多样性的跟踪检测。对新开发和待开发种类,如石斑鱼、半滑舌鳎等,首先应完成人工条件下的亲体培育和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摆脱养殖生产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开展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基地建设

建议由政府投入和企业配套为主,建设区域性的养殖优良品种培育基地,重点做好主要养殖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大中型水产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广泛地群众参与的优良品种选育体系。建议由权威领导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一个面向整个产业的水产养殖良种选育计划,按产业发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层次实施。合理地调配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把育种变为行业内专家和群众共同参与的行为。

第三、传统渔业将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将向质量渔业不断转变

首先要大力推广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头企业要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渔业主管部门要对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强指导、协调和管理,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入世以后,水产品市场将更加开放,渔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往那种只注重产量,忽视质量的生产理念将被淘汰。从当今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看,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贸易壁垒。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经常以卫生质量标准为由对我们的水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如2000年欧盟对我国冷冻虾检出氯霉素超标,从而全面封杀了我国养殖冷冻对虾对欧盟的出口,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产养殖标准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区,又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养殖标准体系。

二是要加快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为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证。三是依法实施水产养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并提高广大养殖户质量意识,使之能自觉地按照渔业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渔业执法部门要积极行动,切实抓好从“鱼苗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无公害”水产品。

第四、养殖标准化体系将不断完善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实现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广大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从事水产养殖实行养殖证制度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早在1986年颁布实行的《渔业法》中就明确了养殖证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制度没有得到彻底贯彻落实。按照农业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并已经逐级落实。我市也将在有关部本的协调下,把该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另外,对养殖环境、苗种、渔用饲料与渔药等进行全面管理将进一步加强,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高品质、绿色环保、无公害将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农村蚕桑养殖调研报告篇五

摘要:社会实践调查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身为大三的学生,社会实践应在结合我们实际情况下,注重实践的内容和过程,从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联系自己所学有关专业,进行理论与实践对比学习,这样才能真正从中获益。利用这个假期,通过走访观察家乡附近中小型家禽养殖场,发现养殖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查阅资料以及咨询相关人士帮助农户解决了问题,使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

暑假期间,走访了十几家农户散养型和两家中型草鸡养殖户,发现在疾病防疫时,普遍存在相同的问题,其中某些问题成为了鸡群成活率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可归为以下几类:

大多数养鸡户饲养规模小且人和鸡同在一院,同时没有相应的消毒设施,人员,运输车辆 均能带回病原体,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由于通风不良,封闭不严,加上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熏蒸消毒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夏季高温高湿影响蛋鸡产蛋率和肉鸡正常发育。冬季则普遍存在保温与通风的矛盾。有的养鸡专业户为了图省钱方便,采取地上炉取暖的方式,温度稳定性差,煤球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聚集鸡舍,并且经常采用关闭门窗的方式求得较高的温度,造成舍内空气质量较差,达不到鸡的生存条件,常有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多数养殖户在刚开始饲养时对防疫问题还比较重视,能够严格按照防疫程序操作,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饲养经验的增加,一些从没出现过问题的养殖户就产生了麻痹心理,放松了对防疫重视,结果铸成大错。目前农村大多数鸡场没有在鸡舍门口设置消毒池;对病死鸡不是做深埋或焚化处理,而是剖净食用,以至于鸡场内污水满地流,内脏等废弃物随便乱丢,为疫情的传播埋下隐患。

种群混养在养鸡场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在一起,饲养人员吃住在一起,干活在一起,每栋鸡舍的用具不分,疫病的急群众相互交叉感染传播。由此造成的后果是鸡群发病多,用药多,投入大;育成鸡病死率淘汰率高,开产晚,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甚至根本达不到产蛋高峰,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这样几项措施来降低养殖风险。

在村庄外建设饲养小区,使饲养鸡专业户脱离庭院,在相对集中的小区内建立相对独立的小型鸡场,小区成立合作性服务组织,为养鸡户销售,购雏,饲料提供服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统一进行指导,并对小区进行日常化管理。

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他们意识到疫病发生的危害性,而搞好环境卫生,进行定期的消毒,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则是控制疫病传播,减少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思想认识的松懈随时可能导致疫病的传播,这是养鸡业的大敌。同时,克服疫苗万能的思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集群的综合抗病能力。

疫苗生产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无批准文号的疫苗严禁进入市场,有审批文号的疫苗要按正规渠道进入市场。对疫苗的经营管理实行供应制,要制止兽药门市部经营疫苗,特别是要严厉打击那些假冒伪劣疫苗的经营者,切实保障疫苗问题的可靠性。

大多数基层技术人员在鸡和其他小动物的饲养管理,疫病诊疗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无力承担这项重要任务。因此,采取各种途径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是当务之急。只有他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及时解决养鸡专业户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农村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鸡场中的浪费损失国家大力倡导畜禽集约化养殖,集约化养殖也是今后中国家禽养殖的发展趋势。集约化时,讲求的是“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在畜禽养殖时,力求节约成本,减少养殖不必要的损耗,浪费是坚决不能存在的。

尽管如此,在目前农村家禽养殖场中,浪费现象却普遍存在。

1.育雏期饲养弱雏造成的浪费

由于种鸡场或孵化场管理的疏漏,一部分雏鸡因带病菌或脱水等因素产生发育不良,体质差等现象,这样大部分鸡在以后的生长发育、产蛋性能等方面都较差,这样的鸡往往是“细菌病毒的携带者”,有传染病时它先要发作,之后在感染其他鸡。最好的办法是在育雏的前几天观察雏鸡,将精神不振、弱小无力的雏鸡淘汰掉。

2.育成期鸡群均匀度差造成的浪费

追求集群较高的均匀度是育成期的管理目标。按时做好饲料配置调整、消毒防疫、通风光照密度管理等管理工作,对少数体重超标的鸡要进行限制饲喂量;对发育不良要加强营养,鸡群的均匀度尽可能达到85%甚至更高。这是今后产蛋鸡能否有产蛋高峰期,降低死淘率的保证。

3.产蛋期不挑选鸡造成的损失

对无法治愈的鸡、治愈后经济价值不大、治疗费用过高的鸡以及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鸡需要及时淘汰。否则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产蛋期是生产中的关键时期,要注意产蛋少的鸡,开产晚的鸡,这样的鸡应当挑出后单独饲养,采取加强营养或肌肉注射抗生素等方法。

4.鸡消化不良造成的浪费

目前生产中鸡的消化不良除饲料因素、长期使用药物造成胃肠道菌群感染等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新城疫的感染。这些原因造成的长期消化不良,必然导致机体营养负失衡,鸡的抗病力下降,产蛋下降,继发啄癖、羽毛脱落等现象,损失浪费十分严重。

1.饲料配方调整失误造成的浪费

一年四季气温不同,鸡场的环境和管理方式不同,鸡的营养需要会有变化。无论是饲料厂推荐的配方还是专家设计的配方都不可能时时适用。如冬季采用高蛋白的饲料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夏季天气炎热,应采用高能高蛋白的饲料,否则会因会气温气温高、鸡的采食量下降造成生产性能下降,抗病力降低而影响经济效益。

2.原料质量差造成的浪费

常常听养殖户说秋冬季节的预混料或浓缩料质量不好,鸡产蛋有轻微下降,蛋壳质量稍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当时全价料中使用的玉米水分过高。发霉玉米造成的损失也十分严重。虽然有时中毒现象不明显,但其抑制免疫,损伤肝肾等重要器官组织,造成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这样看不见的损失其实非常严重。霉毒素中毒到现在还没有特效的解药,故应坚决不用发霉原料。

3.饲料搅拌不均匀造成的浪费

手工搅拌不必说,就是机器搅拌也常出现不均匀的情况。边粉碎边搅拌出料,搅拌时间不足,而最容易被忽视的搅拌不均匀的情况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或微量添加剂时不通过预混料而直接将其倒进搅拌机。在上千斤饲料中加入几十克药品,若搅拌不均匀,不仅起不到预期的防病效果,造成药品浪费,而且极易使鸡群中毒,造成更大损失。

4.饲喂方式不当造成的浪费

很多鸡场没有采取定时定量的方式,实际会造成极大浪费,如冬季气中温比较低,鸡的采食量较大,采用自由采食的方法产蛋期鸡体重普遍超重,过肥的鸡初期产蛋量下降,到后期发展成脂肪肝或因肝破裂而引起死亡率上升。因此,应采用定时定量喂料,每次在投料后1—2小时内全部吃完;每月检测鸡群体重,根据体重增加速度来调整每日给料量。

1.使用法不适造成的浪费

给已经拒绝采食的鸡的饲料中加药、不溶于水的药物采用饮水法以及已发病的鸡群使用预防剂量均会造成药物浪费。所以,在大群用药时应充分考虑鸡群的状况,日后再对症用药。

2.无病乱用药造成的浪费

鸡病之多,危害之大,让鸡户谈“病”色变。不少鸡场采用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方法加以预防,这不仅使饲养成本增加,而且使鸡产生耐药性,对日后的治病不利。少数鸡有病,很多情况下没必要整群鸡都用药,是药三分毒,药物的副作用很大,尤其是对健康无病鸡,会对其消化功能,肝、肾功能,免疫等产生不良影响。

3.随意加大用药剂量造成的浪费

任何药物只有在合理的剂量范围内,才能有效地防止疾病。剂量过小,不能防病治病,剂量过大则会发生中毒。因此,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不能将治疗剂量作为预防剂量长期使用,不能将拌料浓度作为饮水浓度,否则易引起中毒。

4.称量不准和比例不对造成的浪费

有的养殖户用药时不准确称量,只是估计用药,往往用量偏多,造成中毒。最常见用药比例之一的ppm是百万分之一,最易搞错。

5.服药时间过长造成的浪费

许多药物有积蓄作用,不能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也不能长期使用多种药物,服药时间过长,其副作用的逐渐积累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般用药最多连续七天,如还需用药,最好停几天再用。

6.药方法不对造成的浪费

使用某些药物时须用特殊的方法才发挥特定作用,用药方法不当,则会造成中毒。

7.不了解药名重复用药造成的浪费

有的药品化学名称和商品名称不一致,生产厂商不标明或同药品不同生产厂家的商品名不同,用户不了解,防止疾病时重复使用了同药不同名的药品,剂量超过而发生中毒。

8.饲料添加剂加了药物又重复使用造成的浪费

有的厂家生产的畜禽全价料为了防病,添加了喹乙醇、土霉素等含药物的饲料添加剂,用户不知,在防病时又重复使用上述药品,导致剂量超标而发生中毒。

1.鸡舍布局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浪费

目前农村很多鸡场受土地等的影响,存在鸡场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如没有将生产区和人的生活区分隔开;鸡舍顶部没有设置通风窗等,这些因素不利于消毒隔离和鸡舍的有害气体排除。另有一大部分鸡场没有设置育成室,育雏结束后直接进入产蛋鸡舍,结果由于缺乏运动量造成鸡骨骼发育差,易骨折,影响鸡群产蛋性能,降低盈利水平。

2. 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浪费

很多鸡场管理者缺乏养鸡技术,而且鸡舍条件差,但养殖数量都较多,管理粗放。在现有条件下,要合理安排鸡群密度,排出粪便,定期消毒,严谨缺水,减少应激,尽可能地给鸡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3.计划不周造成浪费

资金计划不周导致缺料少药;育雏的时间和数量计划不周,导致育雏鸡笼大量闲置或开产密度过大,影响采食和产蛋;饲料计划不周导致仓储饲料积压货不足,饲料配方经常改动,影响使用效果。

4. 盲目扩建造成的浪费

许多鸡场一旦盈利,就会把大量的资金用在扩建上,结果往往是鸡场的规模扩大了,鸡场的收益却没有大的提高甚至还有所减少。所以,与其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扩大规模上,不如用来提高技术含量或改善鸡舍设施,进而增加单位产量。

目前,农村大中型草鸡养殖场的收益来源主要来自两方面:鸡肉和鸡蛋。鸡肉一般要在收购鸡苗后的八个月后才能销售,而草鸡六个月后就能开始产蛋,鸡蛋价格的高低就成为影响养鸡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其中鸡蛋的卖相又决定了鸡蛋价格。一般顾客比较喜欢蛋黄颜色深一点的鸡蛋,认为深颜色的蛋黄其营养价值更高一些,因此价格也就更贵。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鸡蛋蛋黄颜色呢?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到,有这么几个因素决定蛋黄颜色。

叶黄素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常见有:

玉米黄质,玉米、辣椒、柑橘、苜蓿草、万寿菊及蘑菇中含量丰富,着色效果差些;

虾黄素,存在于虾蟹、牡蛎、昆虫等动物体内,与蛋白质结合时呈蓝色,煮熟后结合键被破坏呈红色。

真正有着色意义的叶黄素只有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叶黄素中的各种色素显色效果不同,黄体素产生黄色,玉米黄质为橙色,下黄素产生红色,柑橘黄素偏红色,因此,它们之间的分布比例将显示不同的色调。黄色叶黄素(如黄体素)能明显提高蛋黄的黄色度和明亮度,红色程度的高低由红色叶黄素(如玉米黄质)决定,黄色叶黄素与红色叶黄素搭配可以产生橙色,但红色叶黄素能抑制黄色叶黄素提高蛋黄黄色度的作用。

(一).原料

饲料原料中所含叶黄素是影响着色效果的重要原因,利用饲料原料增色的途径有:

1.直接投喂天然增色剂,这是生产无公害鸡蛋的发展方向。常用的天然增色剂有黄玉米、苜蓿、三叶草、益母草、金盏菊、万寿菊、南瓜和艾叶粉等。例如,每千克黄玉米粉中含有胡萝卜素8.3mg,有60%的黄玉米配合日粮饲喂十天,蛋黄颜色即可从一级提高到八级。在鸡日粮中添加海带等海产植物或虾类等水产动物,分别按干品2%—5%和4%加入,几天后可使蛋黄明显增色。

2.在日粮中补充常见的蛋黄着色剂,分为化学合成着色剂和天然着色剂,前者着色稳定,但过量易产生毒副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应控制用量。天然着色剂毒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天然着色剂有两种:

(2).路康定: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的胡萝卜素,每10g路康定可向蛋鸡提供110万单位的维生素a,减少饲料中维生素a的添加量,每吨饲料中添加60g,可使蛋黄变为深黄色。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

(1).色素在蛋黄中的的沉淀并非与天然色素的添加量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天然色素的添加量是有一定限制的,并非越多越黄。

(2).叶黄素属于脂溶性物质,必须溶于脂肪中才能被家禽吸收,因此,日粮中通常添加3%—5%的动物性脂肪可以提高着色效果。

(3).饲料原料中的叶黄素含量随其产品,产地,干燥方式,储存时间以及时间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东北地区的玉米色素含量要比华北地区的小,新鲜玉米的色素含量要比储存过的大。

(二).维生素a和钙的含量

维生素a具有与色素相似的结构,因此它们之间在吸收上存在着竞争抑制,如果维生素a过量,则降低色素的吸收沉积。但维生素a不足,又会使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蛋鸡日粮中钙的含量能影响色素沉积,高钙日粮会抑制叶黄素的吸收。,因此鸡饲料中不可过多的添加钙,应控制在4%以内。

(三).抗氧化剂

在每吨鸡饲料中添加125—250g抗氧化剂,可改善蛋黄色素的沉积,从而使蛋黄颜色加深。常用的抗氧化剂,可防止维生素e和乙氧喹等,这些抗氧化剂在含不饱和脂肪酸中添加,效果更好。

(四).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不仅可使饲料养分丢失,使饲料变质,而且它能组织或减少胆汁分泌,显著降低小肠对叶黄素的吸收,输送和沉积功能。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可使淡黄色则明显降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0.2%的霉菌抑制剂,可以抑制产生真霉菌素,防止饲料氧化变质,从而保持蛋黄的颜色。

(五).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如吩噻类等药物过量使用会使着色造成不良影响,而土霉素,金霉素,阿散酸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改善着色效果。

1.品种

家禽对叶黄素的沉积存在遗传上的差异。如来航鸡沉积叶黄素的能力比白洛克强,新汉普夏鸡颈部颜色显著白于白洛克。鸡蛋沉积色素的能力是鸭蛋的2倍左右。蛋黄的着色还与生产性能有关,往往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产蛋开始时蛋黄的颜色较深,然后逐渐变浅。因此,应加强着色沉积能力强的品种的选育工作。

2.日龄

产蛋鸡日龄与蛋黄颜色具有相关性,一般来说,成年鸡比雏鸡沉积色素能力强,而老龄鸡虽日龄的增大,色素沉积能力反而逐渐减弱。

3.疾病因素

家禽如果处于疾病状态,如消化和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消化道系统疾病,会对叶黄素的吸收产生不利影响。如新城疫,球虫病,沙门氏菌并,禽流感传染性贫血等,都会影响肠道的吸收能力,时色素沉积率下降。

叶黄素广泛分布与动植物体内,正常合理的应用这些着色剂,是提高蛋黄色泽的关键所在。同时要加强着色能力强的品种选育,并注意饲料配制中各组分的拮抗和协同关系,防止有效色素的损失。